首页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

举报
开通vip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 历史时期我国现有的植被带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历史时期的变化幅度相对于地质时期不是太大。 第一节古代中国境内的森林植被变迁 一、黄河流域文明的推移发展与森林分布的变迁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发掘证明,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黄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生长。研究表明,西周时候,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地区草木茂盛,禽兽逼人。到了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仍比较丰富,黄河中游在秦汉时期,有松、柏、桑、榆、竹林、梅、杉、檀、棕、楠、豫章等树种,还有秦岭和崤山的楠、棕,关中的豫章等热带品种。唐宋时期黄河...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 历史时期我国现有的植被带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历史时期的变化幅度相对于地质时期不是太大。 第一节古代中国境内的森林植被变迁 一、黄河流域文明的推移发展与森林分布的变迁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发掘证明,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黄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生长。研究表明,西周时候,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地区草木茂盛,禽兽逼人。到了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仍比较丰富,黄河中游在秦汉时期,有松、柏、桑、榆、竹林、梅、杉、檀、棕、楠、豫章等树种,还有秦岭和崤山的楠、棕,关中的豫章等热带品种。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仍为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开发的强度加大,植被被开垦为农田,采伐规模也大幅度增加。当时森林覆盖率在32﹪左右,伊洛河流域山地已经无巨大松林生长。宋代渭水北岸专门设立了采伐森林的采造务。华北平原森林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无森林,在山区仍有一些。 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的丧失,主要有二个原因: 一方面是近5000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黄河流域所处的中纬度地区,气候总的看来势相干冷演变,森林资源受影响,生存保护困难。 黄河流域的森林兴衰正好与黄河文明的兴衰同步,换河流域植被对文明的发展起着作用,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明清皇木采办与南方森林资源的损耗 森林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成为龙兴禁地,所以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汇总上游地区的楠木、柏木便成为明清两朝重大营造采办的主要对象。 唐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木材采伐过渡,到明清将采伐目光瞄准了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其宫殿、陵寝等都用南方地区采办的皇木,主要是笔直的楠木和杉木,地方主要在湖广西部、四川、贵州地区,尤其是其中的四川马湖府、遵义府、贵州铜仁府、黎平府、镇远府、湖广的辰州府、永顺府、保靖司等地。由于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虽然南方地区歌声仍有楠木,但现在多为庭院风景区林。 三、近3000年来南方山地垦殖与森林资源的损耗 清中叶以来,中国南方丘陵和低山地区出现了一次规模十分大的山地垦殖运动。清代的人口总量在增长,造成耕地缺乏,人地比率缩小。鄂川陕交界地区的巴山,早期是由棚民开发的。山区垦殖是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主,主要种植16世纪传入的玉米和17世纪传入的红薯、马铃薯。为了种植高产旱地作物,进一步破坏山地、森林,使农业生产受到破坏,形成恶性循环。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普遍下降。 四、近现代人口膨胀对森林资源的损耗 从太平天国、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鸭片战争后,全国森林覆盖率逐年减低。 近150年以来,闯关东的人破坏了鸭绿江流域一代的植被,政府也支持这种行为。造成周边地区森林大量被毁。20世纪后50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十分快,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尤大。尤其是50年代末的 大炼钢铁,是森林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集中砍伐。近20年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走入正轨,森林资源有所恢复。 第二节历史时期中国植被分布演变 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的天然植被从东南向西北分成森林、草原、荒漠地带。 一、中国境内主要森林植被带变迁 (一)中国古代天然森林地带 1、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森林 2、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温带林 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 3、华北的暖温带林 包括辽东山地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和豫西山地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及山东丘陵等地。 4、华中、西南的亚热带林 包括秦岭、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霍山、四川盆地、贵州高原、江南山地丘陵、浙闽山地丘陵、南岭山地、两广山地丘陵北部、长江中下游平源(以上概括为华中)以及云南高原的北部、中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以上概括为西南)等地,是我国古代森林面积最大的一区。 (1)长江中下游平原 (2)秦岭山地 (3)长江中下游山地丘陵 (4)浙闽山地丘陵 (5)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 (6)云南高原的中部和北部 (7)青藏高原东南部 5、华南、滇南的热带林 包括福建福州以南、台湾、两广山地丘陵的中部和南部、海南岛、南海诸岛及云贵高原南部等地。 (二)草原地带 位于森林带以西,包括两种类型。 1、北部的温带草原 包括大兴安岭的南段、呼伦贝尔高原、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以及黄土高原的西北部。 在整个温带草原中,天然植被又随着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内部差异。 2、青藏高原的草甸和草原 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中部和南部,包括羌圹高原的中部和南部、通天河源、黄河源以及帕米尔等地区,天然植被主要是草甸和草原。 (三)荒漠地带 我国西北内陆,高山环绕,气候干燥,历史时期的天然植被以荒漠为主。荒漠地带的北部,包括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等,荒漠分布极广,历代多有记载。 二、历史时期中国植被变迁趋势及其原因 (一)在地带性总体格局不变的条件下,植被呈现不同程度的地域性变化。 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历史时期植被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十分明显,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际,呈现森林—草原—荒漠依次过渡的景观,从北至南,森林依次演变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在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各地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人为活动的影响,其植被类型也随着不断发展和变迁。总的趋势是栽培植被的不断扩展和天然植被的逐渐缩小。 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上游呼伦池西畔肇始,由这里南下,循大兴安岭西侧,过西拉木伦河上游,西南行,过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再由六盘山北趋向西南,至于西藏自治区东部。 (二)生物分布界线的推移 历史时期以来,我国气候曾经发生过多次波动,随之气候位置也出现相应的南北摆动,这必然会影响到动植物分布界线和农作物的种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1、距今8000年——3000年间各地气温普遍比现在高2—3℃。 2、最温暖时期亚热带北界曾经达到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在寒冷时期北界南移至长江以南。 3、历史时期以来许多喜温热的野生动物分布界限发生了巨大变迁。研究的13种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如亚洲象、犀牛、貘、獐、圣 水牛、貉、竹鼠、花面狸、大熊猫、孔雀、厚美带蚌、黄蚬、巴氏丽蚌,其分布的北界都曾经达到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后分布北界逐渐南移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三)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时期我国森林颁布的变迁是巨大的,森林变迁的原因与自然条件,与气候条件关系特别密切。 同时,在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历代大兴土木、军事行动、森林利用中的滥砍滥伐、农业开发中的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等对历史时期森林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迁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经过多次反复的。 思考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历史时期中国天然植被变迁的趋势和原因。
本文档为【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9-01-19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