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举报
开通vip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中国的史前考古学分期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1925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出版了《甘肃考古记》一书,除依据个别地层叠压关系外,他主要采用类型学和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进化理论,将甘肃古文化分为六期,即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期。其中前三期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后三期归入早期青铜器时代。尽管这一分期被以后的考古发现证实并不准确,但却开中国史前考古分期研究之先河。以后随着史前考古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们不仅纠正了前人的分期错误,而且逐渐建立了中国史前考古的...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中国的史前考古学分期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1925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出版了《甘肃考古记》一书,除依据个别地层叠压关系外,他主要采用类型学和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进化理论,将甘肃古文化分为六期,即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期。其中前三期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后三期归入早期青铜器时代。尽管这一分期被以后的考古发现证实并不准确,但却开中国史前考古分期研究之先河。以后随着史前考古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考古学家们不仅纠正了前人的分期错误,而且逐渐建立了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体系。中国学者一般以汤姆森的三期说为基础,通用鲁伯克的划分法,将史前考古分为两段六期,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又各分为早、中、晚三期。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距今约200万年前后,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文字和早期国家,史前时期结束。中国的史前时期大体相当于石器时代,并可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发展阶段。我们认为,依据目前中国考学的发现与研究,参照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将每一大阶段各分为四期,或许更能反映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8)。1.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200万年前开始,到距今1万年前后结束,属史前时代的早期。是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狩猎、渔捞等活动的阶段。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体质的演进,可进一步细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四个发展阶段。初期:距今约200~100万年,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早期。此时的人类,刚从其动物祖先中分离出来,还保留有较多的猿的性状,脑量只有700亳升左右,属早期直立人(早期猿人)阶段的人类。这一时期的人类,已能用直接打击法制作原始、简单、粗糙的石器;从事采集与狩猎经济。但尚未发现可靠的用火证据。早期:距今约100~20万年前,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中期的大部分时间。这一时期的人类体质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古人类,脑量有所增加,但仍保留有较多的原始性,属晚期直立人(晚期猿人)阶段的人类。石器的制作仍较粗糙,但类型增多。已经有了可靠的用火证据。营群居生活,实行血缘群婚,处于前氏族公社阶段。中期:距今约20~5万年前,相当于地质年代的中更新世之末到晚更新世前一阶段。这一时期的人类体质有了较大的进步,以大荔人、丁村人等为代表的古人类的体 质特征,间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人类。早期智人在石器制作方面,虽然仍沿用传统的直接打击技术,但显得更为熟练,表现在石器加工较为规范化和类型多样化上。采集和狩猎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可能有了捕鱼活动和发明了人工取火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在社会组织方面,开始由前氏族公社向氏 -8第四纪划分人类发展阶段划分史前族公社过渡。中国史前考古学分期表表1 文化分期距今时间(万年)全新世冰后期现代人历史时期0.4~新石器时代晚期0.5~0.4中期0.7~0.5早期0.90~0.7初期1.2~0.9更新世晚期后段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晚期5~1.2前段早期智人中期20~5中期晚期直立人早期100~20早期早期直立人初期200~100晚期:距今约5~1.2年前,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晚期后一阶段。以山顶洞人、柳江人为代表的人类,已基本完成了体质上的进化,达到了现代人的水平,属于晚期智人阶段的人类。晚期智人在石器制作方面,除了沿用直接打击法外,还发明了新的剥片与加工技术--间接打击法,出现了主要用于装备复合工具的细石器。在骨器和装饰品制作方面,开始使用刮、磨、钻孔等新技术。采集和狩猎业都发展到了高级阶段,捕鱼业可能已成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组织方面,也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氏族公社时期。2.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2000~4000年前,属史前时代的晚期。是人类主要使用磨制石器从事种植(农业)和养殖(家畜饲养)经济的阶段,并开始制作和使用陶器。依据文化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也可进一步细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四个阶段:初期:距今约12000~9000年前。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在广东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等,均发现有局部磨制石器,但大多数石器仍为打制石器或细石器。开始制作陶器,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东贵德庙岩、河北徐水南庄头和阳原于家沟遗址等,均发现距今1万年前的少量陶器。在仙人洞、吊桶环和玉蟾岩,还发现有稻的遗存,原始农业处于萌发期。早期:约距今9000~7000年前。磨制石器的使用已普遍。在华北的磁山、裴李岗、老官台等文化,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长江流域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等,普遍发现有磨制石器,但仍多为局部磨制者。陶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红陶为主,陶色多不纯正,陶质较粗疏。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定居聚落和氏族公共墓地。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粟作农业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稻作农业两大文化体系,原始农业处于确立期。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磨制石器已由局部磨光向通体磨光过渡。陶器仍以红陶为主,彩陶的大量流行是这一时期制陶业最鲜明的特征;陶器制作技术有了明 显的进步,已出现了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聚落形态进一步发展,各地遗址分布的密度大大增加,反映出农业生产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多;开始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心聚落。黄河流域普遍发现粟类作物遗存,长江流域普遍发现稻类 原始农业处于发展期。晚期:约距今5000~4000年前。石器的制作技作物遗存, 术进一步提高,多为通体磨光者,还出现了较多的玉器。在黄河流域龙山时期诸遗存中,发现了一些小型铜工具。陶器制作中轮制技术已较普遍应用,陶器以灰陶为主,烧造的火候较高,陶质较硬并。聚落进一步分化,防卫设施进一步加强,在黄河中下游龙山时代诸文化、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中和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均发现有原始城堡。粟作农业进一步发展,稻作农业开始向北方传播,原始农业处于兴盛期。二、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研究(一)文化与文化区所谓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 部落、部落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联盟、民族等)。由于同一社会集团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反映在遗迹、遗物上,表现出较多共同性,而不同人类集团的遗存之间则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考古学文化是由人类文化遗存构成的,是依据遗迹、遗物的特征区别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就是对各种遗迹、遗物、遗址及其反映的技术的、社会的、精神的方面的全面的综合研究。考古学文化的概念一般适用于史前考古研究,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考古用的较多。考古学文化的名称,一般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小地名命名。文化区,指的是考古学文化分布地理空间范围。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对有关遗迹、遗物的研究而确定的。当考古学家们通过调查、发掘与研究,搞清了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后,即可通过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在更大范围内、不同遗址间进行比较,确定相同考古学文化遗存分布的空间范围。一种考古学文化分布的空间范围就是一个考古学文化区;每一个文化区都有一个典型文化因素较为集中的"文化中心",远离中心的地方称为"边缘地区"或"边区",由中心到边区典型文化因素依次减少。需要说明的是,文化区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文化区的文化特色、文化中心和界线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内是大体固定的,但也会随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而不断地变化。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目有在于搞清各种考古学文化在一定时期内的空间分布,从而为文化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奠定基础。(二)、史前文化区系研究"区系观点(理论)是近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工作成就的总结,又是新起点"(14)。区、系、类型的 建立,并非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从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中国史前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文化体系作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论著。1980年,石兴邦先生把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三大板块(或三大系统),即北方沙漠草原地带以细石器为特征的文化系统,西北的粟作农业为主的原始文化系统,东南以稻作农业为主的文化系统。每个 。这一看法的提出,引起了考系统又细分为若干个地域性文化传统或类型(15) 古学界的关注,对推动区系类型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1年,苏秉琦先生在《关于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文中,将中国史前文化分为6大区系。即?陕豫晋邻近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六大区系内,还可划分出不同的地方类型。不同地区的文化,彼此的渊源、发展道路发展水平等不尽相同,但相互间也存在着交流与渗透。1986年,佟柱臣先生将中国史前文化分为7个文化系统发展中心,即:?马家窑文化系统中心;?半坡文化系统中心;?庙底沟文化系统中心;?大汶口文化系统中心;?河姆渡文化系统中心;?马家滨文化系统中心;?屈家岭文化系统中心(16)。并对每个文化系统中心的特点、内涵及发展序列作了概括和论述。1987年,严文明先生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即粟作农业经济文化区,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在这三大经济文化区下,又细分为12个文化区系,即甘青文化区、中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江浙文化区、长江中游区、闽台区、粤桂区、云贵区、东北区、蒙新区、青藏区(17)。并论述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发展格局和以中原为中心的分层次向心结构。尽管上述学者的划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研究的前提都是把整个史前中国文化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基本内容都是通过对各个时空范围内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目的都是力图建立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而在这一作业过程中,区、系、类型的划分,有利于对分布于不同文化区的考古学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考古学文化发生、发展、演变的时空关系,从而为探讨诸如中国文明的起源、民族的形成等重大问题奠定基础。依据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史前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布可分为东北区、北方区、青藏区、甘青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等八个文化区。其中,青藏区属高寒区,北方区属干旱区,由于自 然条件限制,这些地方史前文化出现的较晚,史前文化遗存发现较少,尚需进 一步探索。
本文档为【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