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举报
开通vip

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 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陈朝霞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朗诵艺术是一种由朗诵者和观众共同参与创造,有主体、有对象的真实感人的艺术形式,它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在朗诵实 践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将赋予朗诵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多元化的艺术包装又将提升朗 诵的审美效应和艺术品格,达到文字与声音、形象的完美结合,产生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朗诵艺术;有声语言;舞台表演;视听;审美 中图分类号:H082     文献标识码:A  ...

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 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陈朝霞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朗诵艺术是一种由朗诵者和观众共同参与创造,有主体、有对象的真实感人的艺术形式,它是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艺术的一种。在朗诵实 践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态势语,将赋予朗诵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多元化的艺术包装又将提升朗 诵的审美效应和艺术品格,达到文字与声音、形象的完美结合,产生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朗诵艺术;有声语言;舞台表演;视听;审美 中图分类号:H082     文献 标识 采样口标识规范化 下载危险废物标识 下载医疗器械外包装标识图下载科目一标识图大全免费下载产品包装标识下载 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11)12-0114-04   朗诵艺术是一种由朗诵者和观众共同参与创 造,有主体、有对象的真实感人的艺术形式,它是表 演艺术的一种。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对于表演艺术有过如此论述:“我们艺术的目的不仅 在于创造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还在于通过艺术 的形式把这种生活表达出来。”[1]朗诵艺术特别强调 声音的吸引力与情感的共鸣,强调以诵为主并辅之 以一定的情态。通过朗诵的具体形式以及配乐、灯 光、舞美等舞台设计可以提升朗诵的审美效应,产生 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淡化角色感与善用态势语———追求 朗诵艺术创作的神似 朗诵艺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具有表 演艺术的可听性和可视性。“一方面要尽可能调动 有声语言的所有手段,表现热烈浓重的激情,使观众 受到历史的、现实的、诗情画意的感动;另一方 面……力求调动眼神手势的所有方法,展现文字作 品的情境,努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在欣赏中得到愉悦 的满足……一次成功的朗诵,确是‘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律动欣赏。”[2] (一)淡化角色感,“传神达意” “以情动人、声情并茂”是表演艺术的基本要领, 朗诵者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必须把握好 角色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创作时,每一个步 伐、每一个动作都应该充满激情[3]。情感的体验过 程是演员艺术创作的基础。演员要把第一自我转化 为人物的第二自我,从内到外向人物靠拢。朗诵需 要感同身受,但不同于戏剧表演的“身体力行”,朗诵 者不是作品人物的替身,不必“身入”,朗诵语言与 其他表演艺术中的台词有着本质的区别,并非完全 角色化、情节化。《辞海》对“角色”的定义是:戏剧或 电影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台词所表现的一般 是角色的思想、个性,其语言就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朗诵语言艺术的直接对象是听众,朗诵者是介于舞 台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的一种角色。朗诵者以一个 真实的“我”展现在观众面前,形象生动地朗诵作品。 朗诵者对舞台角色的处理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 人”,把握作为朗诵主体的主动权。例如鲁迅《立论》 中三个人物的语言是全文的核心,朗诵者朗诵时对 人物角色的刻画应注重传神,朗诵“这孩子将来要发 财的”、“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时应带有阿谀奉承的 语气,朗诵“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时应带有直言不 讳的语气,但是,语气表达要把握一个度,如果过分 强调角色的形似而极力夸大人物的语气将破坏整体 美感。再如泰戈尔的《金色花》: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 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间跳舞,妈妈, 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 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4]。 第9卷第12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9,No.12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2011  *收稿日期:2011-10-27 作者简介:陈朝霞(1971—),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朗诵艺术。 这是爱的诗篇,在孩子天真的语气中,洋溢着童 真。朗诵者不可夸大人物的语气,一定要淡化孩子 与母亲对话的角色感,创设温馨静谧的语境。 塑造角色时挖掘潜台词有助于情感的表达。潜 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 接表达出来的意思。如故事《晏子使楚》: 楚王说:“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 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 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 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 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 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 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5] 楚王仗着国势强大想羞辱晏子,他的言外之意 是———你是个没用之人,我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 而晏子却步步为营,最后反而使楚王处于窘迫尴尬 之中。所以,朗诵者朗诵晏子的言辞时应表现出不 卑不亢,尤其在“我最不中用”的“我”之后,应故意停 顿,拉长气息以表现弦外之音。 (二)善用态势语,“神大于形” 李渔在《曲话》中提到,悲、欢、离、合,能使人哭, 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即使 场上寂静,而观者叫绝,必然震动天地。情感的表达 离不开形体语言。朱光潜认为,对思想情感除了用 语言表述之外,还应在“形色声嗅味触”等方面同时 加以表现。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也专列“态势语” 一章。可见,态势语的存在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形神兼备”是很多艺术门类所必备的,它要求 在塑造艺术形象时,既要在外在形态上与生活原型 相似,又要能够表现出艺术形象的内在精神、本质特 征。朗诵者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时辅以态势语有利 于把朗诵者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更有效地表现出来, 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6]。态势语的信息表达功能具 有两个层次———实用的层次和美学的层次。恰当运 用态势语可以增强朗诵艺术的美学效果。当朗诵 者登上舞台进行表演的时候,适当配合使用一些 无声的态势语(手势、姿势、表情)可以增强朗诵表 演的形象性、生动性、艺术性。在这视觉艺术中, 手势配合语气,眼神和面部表情配合手势,形体动 作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相应的语气语调又支撑朗 诵者的朗诵表演,如此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其中眼神是精神状态的重要支撑点,眼神 的表现是心理状态的外化,目光应随着内容情感 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学会用视线的转移来安排目 光的投向和落点,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朗诵的手 势与姿势是对生活中的动作的提炼,应朴实自然、 恰如其分。与有声语言不同的是,在朗诵中,态势 语主要起辅助作用。“神似”很重要,为了能够传 神,就应避免过多使用声音技巧。 二、朗诵形式的多样化与背景设计的立 体化———提高朗诵艺术的审美效应 朗诵艺术以语言为本体,而在舞台上,人们不可 避免地要对这一表演艺术进行多方面的包装,如朗 诵的具体形式设计和配乐、灯光、舞美等背景处理, 这些非朗诵艺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提升朗诵的视觉和 听觉的审美效果,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朗诵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丰富朗诵的声音 形象 朗诵形式主要有独诵、齐诵、对诵、联诵、分角色 朗诵、情景朗诵等。独诵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朗诵形 式,它灵活、方便,可以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大部分作 品都可以采用独诵的方式。如朗诵名篇《雨巷》《再 别康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愿是急流》《有的 人》《致橡树》等。对诵为两个人朗诵的形式,通常是 男女对诵,由于男女音色的差异,可以刚柔互补,相 得益彰。在中央电视台的首届朗诵大赛颁奖晚会 上,乔榛与丁建华朗诵《老人与海》,在两位大师动静 相宜的默契配合中,展现了非凡的艺术境界。集体 朗诵往往是独诵、对诵、联诵的结合,表现的主题一 般是重大的,气势磅礴,鼓舞人心。朗诵形式的多样 化,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舒婷的《致橡树》《会 唱歌的鸢尾花》便可设计为男女对诵形式。在一次 “中华经典诵读”朗诵会上,朗诵者对一些文学名篇 的朗诵形式做了大胆尝试,如对《天上的街市》采用 男女对诵,《黄河诵》由四位男生朗诵,对《微笑》这首 诗则处理为八位女生合诵。朗诵形式的多元处理, 能使朗诵效果锦上添花,给人以优美的视觉、听觉审 美享受。 (二)背景设计的立体化可以提升朗诵的舞台 形象 朗诵者可以通过配乐、灯光、舞美的设计,使朗 诵表演更加立体,增强欣赏性。 511第9卷第12期              陈朝霞: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 美国诗人朗费罗认为,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配乐是最常见的一种朗诵背景的设计手段,它填补 了语流间的空白,不仅能深化主题,还能营造意境, 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真情的朗诵和美妙的音乐 结合,能提升朗诵艺术效果。如朗诵余光中的《乡 愁》,可以配上钢琴曲《月之故乡》,如泣如诉的旋律 与朗诵语言相呼应,思乡的主题将被演绎得更加到 位。又如《雨巷》的朗诵可以配上排箫演奏曲,它传 达出的空灵朦胧正是诗歌所要表现的意境。而对于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黄河颂》此类气势宏大的作 品,应选择协奏曲、交响乐作为背景音乐。灯光与舞 美也是舞台朗诵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它们能够调 控舞台的色彩、动静、明暗变化,使朗诵富有多姿多 彩的视听效果。如在中央台的一次朗诵会上,一首 《雷电颂》通过运用强烈的灯光与雷电的拟音,将人 物的内心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声、形、意的交融,音、诗、画的结 合———提升朗诵的艺术品格 以语言为本体的朗诵艺术,若加以形式的创新, 将更具个性魅力。笔者在一次名为《因为爱》的朗诵 表演中就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取得了成功。这次舞 台朗诵的实践,从文本的创作到声音形象与舞台形 象的创造,都极具匠心,实现声、形、意的交融,音、 诗、画的结合。 (一)朗诵主体的能动性 冰心的作品语言柔和细腻、清新明丽,可读性与 可听性强。我们撷取了冰心《繁星》《再寄小读者》等 作品中一些表现永恒的爱的主题的诗文,如:“婴儿, 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 句。”[7]312“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 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 弄水,任你深思也好,微讴也好。”[7]209“不是每一道 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生命中 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生 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 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呢!”[7]164这样的内容富有亲切感,较符合受众的精 神期待,能够引起情感共鸣。 (二)整体架构的层次性 在二度创作中,我们经过精心的构思,采用情景 朗诵表演形式,在冰心与学生这两种角色的朗诵中, 层层推进诗情,场景的变换符合戏剧表演规律。 冰心这一形象是朗诵表演的中心,扮演冰心的 朗诵者与24位女生组成的群体,通过对诵、轮诵、合 诵的变化,达到了声、形、意的交融。例: 众学生:驴背山,山门下, 冰心:偶一回头望时, 众学生:总是 活泼泼地, 笑嘻嘻地。[7]290 一女生:童年呵! 众学生: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冰心: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7]291 冰心: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 是你们天真队伍里的一个落伍者———然 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引以自傲的:那就 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有时仍 是一个小孩子。[7]86 这些朗诵词摘录自冰心的《繁星》和《寄小读 者》,以众学生的童谣式的表演开场,主角“冰心”与 孩子们亲切对话,展现了童年的美好。 (三)形象创造注重本真 冰心的作品文学色彩浓郁,艺术风格鲜明。朗 诵者在朗诵冰心作品时应把握作品的内涵、意境和 美学特质,凸显文字语言的张力,以丰富、生动、本真 的艺术表现来诠释理性美,而大造声势、仅强调外在 形式的表演是不可取的。例: 冰心:世上的一切事物, 众学生: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叠对 照,反射又反射。 冰心: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 光彩。 众学生: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 不出超绝。 冰心: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 的价值。 众学生: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 冰心: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 堂皇。 众学生: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 极端,反成淡漠。 611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网址 http://xbgjxt.swu.cn      2011年12月  冰心: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的小朋 友,又有谁知道?[7]107-108 这些朗诵词摘自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七》。 面对这样的文字,朗诵者宜娓娓道来,语态基调应尽 显轻柔之势,对声音不必进行过多的华丽装饰,而应 注重本真的自然流露。 (四)艺术包装追求和谐统一 朗诵语境的千变万化,需要非朗诵艺术手段的 辅助,以获得和谐统一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因为爱》朗诵的编排上,我们精心设计了动 态与静态结合的情景表演画面,通过群体舞蹈的身 姿、队形再现了文字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如众学生 以四个方阵出场分别由快到慢轮流读5遍ā—ō— ē—ī—ū—ǖ,渲染了气氛,增强了视觉的感染力、冲 击力。在配乐中,营造温馨的情境,并适当留白,讲 求动静结合,清纯的女声在音乐与语言的分合中增 强张弛的效果,结尾加入和声,显得浓淡相宜,主题 在此基础上得以升华。此外,开场使用婴儿啼哭的 拟音效果,更是把受众带进一个温馨的爱的世界,增 强了整体表现力,最后全场点亮“小桔灯”把朗诵推 向高潮。 通过朗诵的舞台形象创造,借助其他艺术元素, 赋予朗诵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可以增强朗诵艺术 的整体审美效果,实现文字与声音、形象的完美结 合,从而达到声、形、意的交融,音、诗、画的结合,产 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M].郑雪 莱,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58. [2] 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173. [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M].郑雪 莱,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320,68. [4] 泰戈尔.泰戈尔诗选[M].郑振铎,译.长沙:湖南人民 出版社,1981:18. [5]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 文:五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0-51. [6] 李红岩.诗歌朗诵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2002:61. [7] 冰心.冰心诗文名篇[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秦 俭 711第9卷第12期              陈朝霞: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 
本文档为【试论朗诵艺术的视听审美创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531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6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3-14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