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举报
开通vip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一、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以及能使用腐蚀性显色剂等优点。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µg)的分离。同时薄层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常用作柱色谱的先导,可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展开剂的选择,也可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把吸附剂(如氧化铝、硅胶)和粘合剂(如煅石膏CaSO?HO、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42 板上形成薄层,将分离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当利 用毛细作用使流动相沿着吸附剂薄层(固定相)移动 2 时,吸附剂借各种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作 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各组分以不同的作用强度被吸d 1 附。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或吸d2 附,经过反复无数次的分配平衡或吸附平衡,不同组d1 分的极性化合物就会在薄层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极 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吸附剂上,在薄板上移 动的距离比较短。而非极性的物质在薄层板上移动较 大的距离。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值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是介图1 薄层色谱示意图 f 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 样品原点中心到斑点中心的距离,Rf样品原点中心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如图1所示,d为点样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d为点样点到斑点1的距离,d为点样点12到斑点2的距离。 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或支持剂是硅胶或氧化铝。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不含粘合剂;硅胶G含煅石膏做粘合剂;硅胶HF-254含荧光物质,可在波长254nm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254含有煅石膏和荧光剂。薄层色谱用的氧化铝也分为氧化铝G、氧化 铝GF254及氧化铝HF254。 薄层色谱技术包括制板、点样、展开、显色等。 1. 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的薄层应尽可能的均匀而且厚度(0.25,1mm)要固定。否则展开时溶剂前沿不齐,色谱结果也不易重复。 制备薄层板,首先将吸附剂调成糊状:如称取约3g硅胶G,加入到6,7mL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调成均匀的糊状物(可铺7,8张载玻片)。这一步一定要将吸附剂逐渐加入到溶剂中,边加边搅拌;如果把溶剂加到吸附剂中,容易产生结块。然后采用简单的平铺法和倾斜法将糊状物涂布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制成薄层板。 (1)平铺法:可将自制涂布器(如图2),洗净,把干净的载玻片在涂布器中摆好,上下两边各夹一块比载玻片厚0.25mm的玻璃板,在涂布器槽中倒人糊状物,将徐布器自左向右推,即可将糊状物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 (2)倾斜法:如没有涂布器,则可将调好的糊状物倒在载玻片上,用药匙摊开后,用手摇晃并轻轻敲击玻板背面,使其糊状物均匀铺开且表面均匀光滑。 1. 吸附剂薄层 2. 涂布器 3. 玻璃夹板 4. 玻璃板 5. 玻璃夹板 图2 薄层板涂布器 涂好的薄层板室温水平放置晾干后,放入烘箱内加热活化,活化条件根据需要而定。硅胶板一般在烘箱中渐渐升温,维持105,110?活化30min。氧化铝板在200,220?烘4h可得活性?级的薄板。150,160?烘4h 可得活性?,?级的薄板。薄层板的活性与含水量有关,其活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注意硅胶板活化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硅醇基会相互脱水而失活。活化后的薄层应放在干燥器内保存。 2. 点样 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氯仿、苯、乙醚和四氯化碳)配成1%的溶液,用内径小于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用毛细管取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一端约1.0cm处,垂直地轻轻地接触到薄层上的吸附剂,样品溶液就可靠到薄层上。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样品量太多,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样点直径一般以2,4mm为宜。同一薄层上的样点直径应一致。另外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3. 展开 薄层板的展开需要在密闭的色谱缸(也可用标本缸或广口瓶等)中进行,如图3。用来展开样品中各组分的溶剂(流动相)称为展开剂。先将一定量展开剂放在色谱缸中,盖上缸盖, 让缸内溶剂蒸气饱和5,10min。再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样点一端朝下放 入缸内(注意控制器皿中展开剂的量,切勿使样点浸入展开剂中),盖好 缸盖,展开剂因毛细管效应而沿薄层上升,样品中组分随展开剂在薄层 中以不同的速度自下而上移动而导致分离。当展开剂前沿上升到样点上 方8,10cm时取出薄层板,放平,铅笔标明溶剂前沿位置,冷风吹干溶 剂。 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但凡溶 剂的极性越大,对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越大,即R值也越大。在戊烷和f 环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 1-层析缸; 2-薄层板 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 3-展开剂蒸气; 4-展开剂 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一个好的溶剂体 图3 直立式层析缸示意图 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 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值最好在0.15~0.85之间。最理想的R值为0.4,0.5,良好的分离Rfff值为0.15,0.75,如果R值小于0.15或大于0.75则分离不好,就要调换展开剂重新展开。 f 选择展开剂时,除参照表列溶剂极性来选择外,更多地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 ?若所选展开剂使混合物中所有的组分点都移到了溶剂前沿,此溶剂的极性过强; ?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在了原点上,此溶剂的极性过弱。 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前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展开剂组合。合适的混合展开剂常需多次仔细选择才能确定。 一些常用溶剂和它们的相对极性: 甲醇,乙醇,异丙醇,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正己烷、石油醚 强极性溶剂??――――――中等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 常用混合溶剂:乙酸乙酯/正己烷,常用比例1:10~1:3;乙醚/戊烷,常用比例1:10~1:2.5;乙醇/正己烷,对强极性化合物1:10~1:3比较合适;二氯甲烷/正己烷,常用1:10~1:3,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4. 显色 展开的薄层板上化合物斑点本身有颜色时,可直接观察。若化合物本身无色,可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也可用显色剂显色。简单常用的显色剂是碘蒸气,广口瓶中放置少量碘晶体,使用时将薄层板放入,盖上瓶盖,密封瓶内的碘蒸气即可使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显色(饱和烃与卤代烃除外)。 二、 柱色谱 柱色谱(柱上层析)的原理与薄层色谱类似,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 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如图4所示。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或将柱吸干,挤出后按色带分割开,再用溶剂将各色带中的溶质萃取出来。 实验室常用氧化铝、硅胶作吸附剂。吸附剂的选择一般要根据待分离的化合物类型而定。例如硅胶的性能比较温和,属无定形多孔物质,略具酸性,适合于极性较大的物质分离;同时硅胶极性相对较小,适合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羧酸、醇、酯、酮、胺等。而氧化铝极性较强,对于弱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适合于分离极性较弱的化合物。酸性氧化铝适合于分离羧酸或氨基酸等酸性化合物;碱性氧化铝适合于分离胺;中性氧化铝则可用于分离中性化合物。 图 4 柱色谱分离示意图 大多数吸附剂都能强烈地吸水,且水分易被其它化合物置换,因此吸附剂的活性降低。因此吸附剂使用前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对于吸附剂而言,粒度愈小表面积愈大,吸附能力就愈高,但颗粒愈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在吸附剂上,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各种化合物对氧化铝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 柱色谱分离中,洗脱剂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各化合物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来考虑。但是必须注意,选择的洗脱剂极性不能大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否则样品组分在柱色谱中移动过快,不能建立吸附-洗脱平衡,影响分离效果。实际操作时,一般采用薄层色谱反复对比、选择柱色谱的洗脱剂。能在薄层色谱上将样品中各组分完全分开,即可作柱色谱洗脱剂。在有多种洗脱剂可选择时,一般选择目标组分R 值较f大的洗脱剂。一般来说,洗脱剂都需要采用混合溶剂,利用强极性和弱极性溶剂复配而成。 硅胶和氧化铝作吸附剂的柱色谱,洗脱剂的洗脱能力有如下顺序: 己烷和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吡啶,乙酸 常用的柱色谱装置包括色谱柱、滴液漏斗、接受瓶,如图2-37所示。 操作包括装柱、装样、洗脱、收集等。 1. 装柱 实验时选一合适色谱柱(长径比应不小于7,8:1,吸附剂填充量约柱容量的3/4, 预留1/4空间装溶剂),洗净干燥后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柱子下端放置一锥形瓶。如果层析柱下端没有砂芯横隔,就应取一小团脱脂棉或玻璃棉,用玻璃棒将其推至柱底,然后再铺上一层约0.5 cm厚的砂,然后采用湿法或干法装柱。装柱要求吸附剂填充均匀,无断层、无缝隙、无气泡,否则会影响洗脱和分离效果。 (1) 湿法装柱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吸附剂用量应是被分离混合物量的30,40倍)用溶剂(最好选用90,120?石油醚)调成糊状,向柱内倒入溶剂至柱高的3/4处。再将调好的糊状吸附剂从色谱柱上端倒入,同时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活塞,使溶剂慢慢流 入锥形瓶。在添加吸附剂的过程中,可用木质试管夹或套有 橡皮管的玻璃棒绕柱四周轻轻敲打,促使吸附剂均匀沉降并 排出气泡。注意敲打色谱柱时,不能只敲打某一部位,否则 被敲打一侧吸附剂沉降更紧实,致使洗脱时色谱带跑偏,甚 至交错而导致分离失败。另外还需掌握敲打时间,敲打不充 分,吸附剂层降不紧实,各组分洗脱太快分离效果不好;敲 打过度,吸附剂层降过于紧实,洗脱速度太慢而浪费实验时 间。一般以洗脱剂流出速度为每分钟5,10滴)。吸附剂添加 完毕,在吸附剂上面覆盖约1cm厚的砂层。整个添加过程中, 应保持溶剂液面始终高出吸附剂层面(见图5)。 (2) 干法装柱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用漏斗慢慢加入干燥的色谱柱中,边 加入边敲击柱身,务必使吸附剂装填均匀,不能有空隙。加 完后,在吸附剂上覆盖少许石英砂,然后加洗脱剂洗柱赶走 图2-5 柱色谱装置 小气泡。 2. 装样和洗脱:当柱内的溶剂液面降至吸附剂表层时,关闭层析柱下端的活塞。将待分离的混合物用最小量展开剂溶解,用滴管小心滴加到柱内吸附剂表层,并用少量溶剂洗涤色谱柱内壁上沾有的样品溶液。待混合物溶液液面接近吸附剂上的石英砂时,旋开滴液漏斗旋塞,连续滴加洗脱剂。滴加速度以每秒1,2滴为适度。整个过程中,应使洗脱剂始终覆盖吸附剂。 如果被分离各组分有颜色,可以根据色谱柱中出现的色层收集洗脱液。如果各组分无色,先依等分收集法收集(该操作可由自动收集器),然后用薄层色谱法逐一鉴定,再将相同组分的收集液合并在一起。蒸除洗脱液溶剂,即得各组分。
本文档为【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06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