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治学之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

政治学之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

举报
开通vip

政治学之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null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政治行为概述; 政治行为规范; 政治斗争; 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为获得、运用或影响国家政治权力,从而获得和实现特定政治权利和利益而进行的社会政治活动的总称。 null政治行为的形成过程: 刺激(内、外) 感受 动机、利益需求 ...

政治学之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
null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政治行为概述; 政治行为规范; 政治斗争; 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 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为获得、运用或影响国家政治权力,从而获得和实现特定政治权利和利益而进行的社会政治活动的总称。 null政治行为的形成过程: 刺激(内、外) 感受 动机、利益需求 价值判断(理性、非理性) 政治态度(积极、消极) 政治行为(作为、不作为)。 政治行为是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二)政治行为的特征(二)政治行为的特征1.目的性; 2.与国家政权紧密相关; 3.阶级性。 二、影响政治行为的因素二、影响政治行为的因素(一)内在因素 1.权力动机; 2.权利需求; 3.情绪; 4.思想意识; 5.良心驱使。 (二)外在因素(二)外在因素1.经济地位; 2.政治关系; 3.家庭影响; 4.学校教育; 5.社会阶层; 6.新闻媒体; 7.个性特征。 三、政治行为规范 三、政治行为规范 (一)政治行为规范的含义 政治行为规范是指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习惯规范、宗教信条、政治团体的纲领、章程、规则、以及政府有关的指令、指示、布告、公告、通知、通报等,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缔约、公报、协定等等。 (二)政治行为规范的作用(二)政治行为规范的作用 1.指示作用; 2.调整与辅助作用; 3.约束作用; 4.期望作用。 四、政治行为的类型 四、政治行为的类型 (一)依据政治行为主体的数量:个体政治行为和群体政治行为; (二)依据政治行为的不同性质,可以对政治行为做这样的划分; 1.按照政治行为是否合法:合法的政治行为和非法的政治行为。 2.依据政治行为的思维特点:理性的政治行为和非理性的政治行为。null 3.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正义的政治行为和非正义的政治行为; 4.依据是否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性政治行为和非强制性政治行为; 5.依据政治行为的进步与否:进步的政治行为和保守的政治行为。null (三)依据政治行为的表现方式,可以做这样的划分 1.公开的政治行为和秘密的政治行为。 2.直接的政治行为和间接的政治行为。 (四)依据政治行为的功能:保护性政治行为、管制性政治行为、发展性政治行为、服务性政治行为。 (五)依据政治行为的活动范围:国内政治行为和国际政治行为。 null (六)按照社会政治生活的常见形式对政治行为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政治斗争、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四种类型。 第二节 政治斗争 第二节 政治斗争 一、政治斗争的特征和分类 (一)政治斗争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政治斗争,是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主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进行的争夺或影响国家政治权力的政治行为。 null 2.政治斗争的特征 (1)以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利益与权利为目的; (2)以夺取或维护国家政治权力为目标; (3)关系全体成员的利益; (4)斗争各方都有意识的自觉性。 (二)政治斗争的类型 (二)政治斗争的类型 政治斗争的本质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政治斗争划分为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斗争、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 二、政治斗争的方式和作用 二、政治斗争的方式和作用 (一)政治斗争的方式 暴力斗争; 非暴力斗争。 (二)政治斗争的作用 (二)政治斗争的作用 1.直接影响社会变迁和政治发展的进程; 2.改变社会的利益分配结构; 3.锻造政治主体。 第三节 政治统治 第三节 政治统治 一、政治统治的本质 (一)西方学者关于政治统治的理论 1.精英统治论; 2.多元统治论; 3.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本质的理论 阶级统治。二、政治统治的特征与基础 二、政治统治的特征与基础 (一)特征 1.阶级性; 2.至上性; 3.强制性; 4.有序性; 5.社会性。(二)政治统治的基础(二)政治统治的基础 1.暴力基础; 2.社会职能基础; 3.社会心理基础; 4.法律基础。 三、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三、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一)政治统治的类型 1.马克斯·韦伯的分类 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2. 马克思主义的分类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可以分为两大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与多数人统治少数人。(二)政治统治的规律 (二)政治统治的规律 政治统治的一般规律: 1.政治统治以阶级对立为前提和基础。 2.阶级矛盾越激烈,政治统治的暴力性就越突出;随着阶级矛盾的逐步缓和,政治统治就更多地以非暴力的形式出现。 3.等到阶级完全消灭时,政治统治就完全转化为社会管理了。 4.政治统治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第四节 政治管理 第四节 政治管理 一、政治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一)政治管理的含义 1.学术界的观点 (1)政治管理就是政治活动的全部; (2)政治管理就是社会管理; (3)政治管理是行政管理; (4)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关系 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说,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它们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利益和社会秩序而服务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null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行为主体不同; 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以国家政权,以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而政治管理的主体则更广泛些,除上述几种外,其他政治主体也可以作为政治管理的主体而存在,政府是一种当然的和主要的政治管理主体,政党、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社团等,当参与政府,或其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方向一致时,它们也可以作为政治管理主体而存在。null第二,行为客体不同; 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则一定是社会的多数成员。政治管理在一切社会里都表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 null第三,原则和要求的差异; 政治统治是政治力量对比的动态平衡,它强调政治秩序和稳定;而政治管理则更多强调的是秩序与效率。null第四,目的与功能的差异。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直接体现,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直接外化。所以,其这方面的功能表现得较为突出。政治管理除了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之外,还是社会的需要。它担负着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因此,阶级利益在政治管理中不如在政治统治中表现得那么直接。null 所谓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二)政治管理的作用 (二)政治管理的作用 1.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生活; 2.维护基本的政治规范,增强民众对这些政治规范的认同和支持; 3.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 4.完善民主政治。 二、政治管理的类型 二、政治管理的类型 根据政治管理的经济基础、主体特征、权力特性、管理的功能和方法等因素,政治管理可以分为传统政治管理和现代政治管理两大类。(一)传统政治管理 (一)传统政治管理 传统政治管理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 从管理主体方面看,管理主体一般只局限于政府机关,当时还没有政党,以及其他社会政治组织; 从权力特性方面看,权力具有任意性和连带性,以及极高的集中性; 从管理功能上看,传统政治管理具有排他性; 从管理方法上看,基本上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方法与思想管制方法。管理手段是手工式的; 传统政治管理表现出非常强的“人治”特点。(二)现代政治管理(二)现代政治管理 现代政治管理是以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管理类型; 管理主体除了政府以外,还有政党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 权力特性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管理的有序性,以及管理主体的层次性; 管理功能表现出开放性特征; 管理方法科学化程度提高,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管理技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 现代政治管理表现出很强的“法治”特点。三、政治管理方式 三、政治管理方式 (一)政治领导; (二)政治组织; (三)政治监督; (四)政治沟通。第五节 政治参与 第五节 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类型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 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通过的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活动的行为。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二)政治参与的类型1.根据社会形态的性质: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参与; 2.根据政治参与主体的特征:个体政治参与和团体政治参与、自主式政治参与和动员式政治参与; 3.根据政治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4.根据政治参与行为的常规与否:常态参与和非常态参与 。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和作用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和作用 (一)政治参与的方式 1.政治投票; 2.政治选举; 3.政治表达; 4.政治结社。(二)政治参与的作用(二)政治参与的作用 1.监督作用; 2.教育作用; 3.促进政治民主; 4.影响经济发展。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三、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状况; (二)政治机制; (三)社会因素; (四)心理因素。
本文档为【政治学之第十一章 政治行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886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3-03-25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