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举报
开通vip

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08年 1月 第 35卷 第 1期 求是学刊 SEEKING TRUTH Jan.,2008 Vo1.35 No.1 口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问题 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 — — 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孙 正 林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 尔滨 150040) 摘 要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的两个重大战略 ,二者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的。文章 简要阐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历程,分析了新农村与工业化...

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08年 1月 第 35卷 第 1期 求是学刊 SEEKING TRUTH Jan.,2008 Vo1.35 No.1 口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 — — 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孙 正 林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 尔滨 150040) 摘 要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的两个重大战略 ,二者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的。文章 简要阐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历程,分析了新农村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并以日本为例。对其工业化 和城镇化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作者简介:孙正林(1965一),男,黑龙江尚志人,管理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 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8)01—0066—05 收稿日期:2007—07—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 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下简称新农村)作为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建 设新农村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 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策略。目前我国正处于经 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折期。也是农村工业化、城 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工业 化、城镇化的研究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 一 、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回 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1.工业化 建国以来,由于我国采取了以农建工政策, 走的是以城市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 .“三农” 一 66 一 客观上承担了为城市工业化提供积累的重任,主 要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产 品、市场劳动力和外汇 等。这使得我国农业长期处于欠债经营状态。另外, 又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致使我国农村地 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 我国的农村工业化起步始于 1970年.改革 开放 以后则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时期 。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农民离土不离乡,离农不脱农 。进厂不进 城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对推进工 业化、城镇化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劳动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在吸纳 农村剩余劳动力,积累资本 ,推动农村工业化和 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的进 一 步深入 ,虽然原有的乡镇企业模式在生产规 模 、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 、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在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促农、以城带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乡 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支出在 2004年达到 1_38亿元 :支付工资总额在 2003年达到 9072 亿元 ,支农建农及补助社会支出在 2002年达 到 312亿元⋯1。 目前我 国已进人工业化 中期 向工业 化后期 的过渡 阶段 ,具备 了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 村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农村工业化的产业选择 不同于城市工业,我国绝大部分的县是农业县, 其T业基础薄弱,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人才奇 缺,因此 ,必须立足农业T业化这个基点 。发展农 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为农 民拓宽就业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已经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从被动发 展的“工业依 附型”向主动发展的“市场 主导 型” 现代农产品加T业转变,引领了农业的发展,推 动 了农村工业 化和城 镇化 。据有关 资料 显示 , 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 3.6万亿元。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T企业达 7万多家,从 业人数达 l754万,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 28%。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产业。“九五”期问农产品加_T业以年平均 8.6%的 速度增长,“十五”期问年均增长速度达 14%,高 于同期囝民经济增长速度。 2.城镇化 新 中国成立以来 .我 国农村城镇化道路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52年至 1960年的快速发 展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大规模T业化和城市 建设时期,社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采取“重点 建设 、稳步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 。1952年到 1957年的 5年问城市化水平 由 12.5%上升到 15.4%:1958年的“大跃进”.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 动力急剧下降,城镇人口剧增,比重由 1957年的 15.4%上升到 1960年的 19.75%,年均提高 1.45 个百分点,是上个世纪提高速度最快的时期之 一 。 1961年至 1968年的倒退阶段:由于“大跃进” 致使城市物资供应不足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 ,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城市化水平大 幅下降。此阶段,我国城镇建制基本停顿。1969年 至 1978年的停滞阶段:1978年城镇化水平仅为 17.9%,仍然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 80年代的稳 步发展阶段:经济的活跃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 , 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 20世纪 90年代我 国乡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这期问城 市化水平上升了8.5个百分点,达到了26.4%。20 世纪 90年代的加速发展阶段:此阶段,城镇化出 现了多元化的特征。突出标志是自下而上的乡村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小城镇人 口增量 占全部城镇 人 口增量的比重从 80年代的不足 1/4,上升到 90 年代的 1/2。到 2000年 ,我 国城镇化水平为 36.2%,与上世纪 90年代相比提高一T 9.8个百分 点,增长速度加快。截至 2004年,我国城镇化率 达到了 41.8%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20世纪末.林毅夫便预测了中国未来必然 要 面临产能过剩 的问题 ,并 由此主张开展“新农 村运动”。2005年林毅夫以过剩论为基调 ,再次 提出“新农村运动”[21。他认为农村应该被纳入 城市化进程 ,就 目前而言,农村消费城市剩余工 业品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因而进行新农村建设 十分必要 。他主张国家对农村进行转移支付 , 通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为了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 劳动力,可以和生态建设还有广泛的农田水利 建设相结合.甚至变相以工代赈创造就业岗位 以此拉动内需 ,消化存量剩余,摆脱通货紧缩的 压力 。 2006年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提出,建设新 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此后 国家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运动。“社会主义新 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 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 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发 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 、改善环境:三 是扩大公益 、促进和谐 ;四是培育农 民、提高素 质。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 系统工程,涵盖了我国农村的经济 、政治、社会、 文化等多个领域。长期以来 ,“三农”问题一直是 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 的关键性 问题 ,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 本性问题。没有农业 的牢 同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 支持 .就不可能有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 和全面进步 .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 的稳定和全面 进步.因此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新世 纪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 “三农 ”问题 的总抓手 。也是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 总 目标 一 6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 的关系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_丁业化 城镇化的关系问 题,我国当前在理论界和实际l丁作者中存在着两 种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和发展方向就是T业化和城镇化 。如果 巾闰投入 数万亿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就如同漫天撒芝麻 盐 ,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片j这些资金进行 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并以此来带动农村经济发 展,其新农村建设的效益可能更加突fI_:。这种观 点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农村无论怎么发展 ,选择 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其内涵和发展方向只能是_l 业化和城镇化,这是中同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只有实现:r业化 、城镇化 ,才能最终解决中圉 的“三农”问题。中圈“t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只能 是建立在T业化、城镇化基础上的城 乡一体化 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 发展方向是建设新农村 .不是单纯发展T业化 和城镇化【3l。新农村建设与T业化、城镇化是两 个并行不悖的轮子共同推动我国“=t农”问题的 解决,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这一观点的理论 基点有两个:一是新农村建设本身并不是要把农 村变成城市 ,以解决农村T业化干¨城镇化 问题 , 而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使农村有着与城市相协调 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使农民有着与市民相协 调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冈此,新农村建设的 是农村而不是城市 :二是如果把新农村建设 与T 业化、城镇化混为一谈.就可能使巾困最终走向 西方国家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老路上去, 这将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 为目前 中国有9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地区.如果走西方囝 家-T业化、城镇化的老路 ,那么无沦是资源的破 坏 ,还是环境的承载力都将是无法承受的。 由此可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 首先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 工业化、城镇化之问的关系,才能使在新农村建 设 的过程 中不 冈认识上的模 糊而 导致实践j二的 偏差。 1.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 、 、 化 的 关系 建设新农村必须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 城 镇化 、工业化之间 的关系 ,才能更加稳 妥地摊进 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 、]-、 化协 一 68一 调发 展 。 据研究表明 ,从公元 1000年到 1820年 .八 百多年问全球人均收入只增长了 50%。而工业革 命后,从 1820年到 1998年.178年问人均收人增 长了 8.6倍 ,是前 800年的二十四倍多(4l 个人财 富的增 长是人类社会走 向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 势。当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战略 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 城镇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而目前 所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在_T业化、城镇化过程 中进行的。它与城镇化、工业化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在工业化和城镇 化进程中来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因为工业化、 城镇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只有加快工业 化、城镇化的进程,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提供条件 ,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 基础,才能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此外,新农村建设也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巨 大力量,是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环节。 没有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工业化 、城镇化就失去 了支撑条件 如果农业生产不稳,农村经济不发 展 、农民收入不增长 ,不仅会制约农村工业化、城 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会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 发展 可以说 ,以 目前 中国的国情 国力 ,坚持新农 村建设与T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对于扩大 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 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最 终解决“j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农村 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农村 的_T业化、城镇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只有工业 化 、城镇化 ,而没有新农村 ,就不是全面的农业现 代化。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是能够带动新农村 建设 的工业化 、城镇化 ;我们 的新农村建设是能 够促进工业化 、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 2.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 必要性 农村T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是我国新农村建 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在党的十六大报 告 中反复谈到1:业化和城镇化问题 .强调工业化 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是我 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两个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轮。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也不 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农村T业化与城镇化存在着 互动互利 、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农村城镇化以 1_业化为基础 ,是-V.,lk化的直接结果 ,离不开农 村;E:lk化的强有力支持: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也 依赖于城镇的发展与繁荣,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 基本载体和生产要素。农村丁业化是实施城镇化 战略的主要推动力量 ,农村城镇化的依托是非农 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农村T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 供产业支撑,农村城镇化为农村T业化提供了新 的发展契机 、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要千 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当前农民问题的核 心是增加收入问题。为此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 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没有丁业化 的发展,没有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 力就没有 :路 建设新农村就要把] 业化和城镇 化结合起来 ,让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对方发展提 供支撑。 3. 地制宜发展 lf 业化 、城镇化确保新农村 建设有效进行 我 国从总体上已进 入以丁促农 、以城带乡的 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 力。但是 ,存实践中,具体到某一个省 、市或地区 的情况不尽相同 我围人叫众多.幅员辽阔,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尤其具体到基层的县和乡 镇,各 自的情况更是 差万别, 此,我们在实践 中千万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 ,千篇⋯律,要从各 地的实际}“发分类进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比如,我 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I又=,特别是长 江 角洲和珠江i角洲地带的大部分市县和乡 镇已经或基本实现了T、【 化、城镇化。其新农村 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提升 lT 业化和城镇化 的质量以及如何反哺其他地 新农村建设问题, 而不是在本地区范罔内进行“两条腿走路”问题; 对于 中部地区 .部分市县和乡镇从总体上已进入 了以T促农 、以城带乡的发展 阶段。在这样 的市 县或 乡镇就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 、T业化同步 推进 ,两个轮子一起转 ,两 条腿走路 ,使新农村建 设与城镇化 、 业化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 。对于中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的市县或乡镇,其 工业化 、城镇化程度很低 .“i农”问题严重 .绝大 多数人口还都集中在农村。 此,这些地区新农 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在农村,而不是T业化和 城镇化上。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不是新农村建设 与城镇化 、T业化同步推进的问题.而是如何将 新农村真正建设好的问题 .决不能把重点放到工 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上.那样就违背了新农村建 设 的宗旨 三、日本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与 启示 1.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 同步推进的。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轻重工业发展协调,轻工业吸 纳了ll 业化构成中大量从第一产业转出的劳动 力,特别是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中小企业吸收了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 重要作用 Et本从 20世纪 50年代到70年代的 城镇化大发展时期 .中小企业发展很快。l954年 , 日本共有 328.15万个中小企业 ,从业人数 1477.58 万人 ,到 l971年 ,中小企业发展 到 508万个 ,从 业人数达到 3040万人 日本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农村 的投资 .丁业 化 、城镇化水平提高是政府大量投资的结果。 l960年日本朋于农业机械的支出为 841亿 日元. 1975增加到9 685亿 日元,增长了十倍多。由于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白 1952年到 l972年的20年问,日本的农业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2倍。为此,政府鼓励农户非 农就业,加快建设城镇,吸引农村人El迁移.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最终完成了 同步城镇化的历程 口本 自20世纪 50年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 城镇T商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 机会,农业人口转移速度加快。农业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南 1970年的25.3%,分别下降到 1980 年 的 18.3%,l990年 的 l4.0%,l997年的 9.2%, 农业 人 口的减少为农户生产规模 的扩大及农业 现代化创造 了条件 。农村人 口的减少 、农民收入 的增加 ,极大地改善 了农村的基础 没施 ,加强 了 城镇问、城乡间联系,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 了 可能 ,而农村经济 的发展也为城镇产业和人 口的 扩散开辟了道路.、南此,农村不再是单一农户居 住的区域,而成为专业农户、兼业农户、非农户混 居的社 ,农业不再是农村的支配产业,致使 日 本的农村面貌获得了极大的改观。 2.日本T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 6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世纪 50年代中期,日本在推进农村地区 工业化 、城镇化的阶段与我国 目前的情况相似 , 也面临工农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以及农民收入 少、生活水平低下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诸多难 题。日本政府确定了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带动 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针后,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城乡 协调发展。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以及向农村地区 引进工商产业的主要法规有《向农村地 区引入 _I 业促进法》、《新事业创新促进法》以及《关于促进 地方中心小都市地区建设及产业业务设施重新 布局的法律》等。在这些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农村 工业化和城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日 本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之后反哺农业, 使农村建设有了充分物质资金保障 日本的经验证明,工业化 、城镇化是解决农 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高度的丁业化使科学 技术装备农业的能力大大增强,技术装备的成本 相对降低,国家支援农业的能力也大大增强,极 大地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缩小了城乡差 距。另外,城镇化的发展使其农村富裕劳动力在 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又有机会在城市经 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 的负担得以相对减轻。 日本农村发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是我们 应当看到.日本农村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 展过程。日本 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转移 是以向城市转移 为主 ,农村地区向大都市地区的 人 口转移始终占日本国内人口转移总量的三分 之一以上,这就形成了目前 日本农村地区的人口 过疏、老龄化等问题。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 展、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农村人口的高龄化、农 业后继者的不足、耕地的破坏等,日本的农业生 产开始走向低谷,粮食自给率逐年降低,到 20世 纪 90年代中期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粮食 自给率水 平最低的国家。我们在借鉴 日本农村发展的成功 经验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积极处理 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 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参 考 文 献 【1] 农业部课题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问题研究【M].jE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林毅夫.建设中国新农村⋯.商务周刊,2005,(23). 【3] 左渭明.农业T业化的提法不当【J】.中阔农村经济,1991,(2). 【4]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M]一E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王德勇等.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礼,2005. [责任编辑 国胜铁】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struction of a New Countryside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_ _____ 。··。·。_ 。___— — Inspiration of Japanes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UN Zheng——lin (School of Economic Administration,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Abstract: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the two important strateg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they alSO influence and restrict each other.This article expounds briefly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a new countryside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Finally it takes the Japanes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an example and illustrates its inspir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a New Countryside;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一 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关系研究——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241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18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