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

举报
开通vip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 摘 要 金沙遗址是三星堆之后,四川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自1995年首次发现之后,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出土了3千余件文物,其中有精品1千余件。包括有5百件玉器。四百余件铜器、二百余件石器和大量金器、陶器以及象牙。金沙遗址为古蜀文明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金沙遗址;出土 ;文物 近年来对于中国文化的起源多元流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灿烂的古巴蜀文明逐渐被人们所知。继三星堆这一个惊天的发现之后,金沙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揭示古蜀历史的兴衰更替,探讨古蜀国与中华以及其他地...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 摘 要 金沙遗址是三星堆之后,四川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自1995年首次发现之后,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出土了3千余件文物,其中有精品1千余件。包括有5百件玉器。四百余件铜器、二百余件石器和大量金器、陶器以及象牙。金沙遗址为古蜀文明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金沙遗址;出土 ;文物 近年来对于中国文化的起源多元流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灿烂的古巴蜀文明逐渐被人们所知。继三星堆这一个惊天的发现之后,金沙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揭示古蜀历史的兴衰更替,探讨古蜀国与中华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关系在中华的起源与演进中所起的作用,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的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太阳神鸟。其原型是来自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金沙遗址带给人们无限的向往。下面我们就走进金沙遗址,与它进行亲密的接触。 金沙遗址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面积过5平万里的考古发现。1995年在成都金沙遗址范围内的黄忠一带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存(1)2001年在金沙村出土了大批遗物,因此开始了对金沙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已经确认金沙遗址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内含大型建筑区、宗教祭祀活动区,一般居住区和墓地等。到目前为止已经从金沙遗址中清理出了1000余件珍贵的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铜器、象牙器和数量众多的象牙、陶器等。其中以宗教祭祀活动区出土的文物最为丰富。 金沙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属于十二桥文化,同时与三星堆文化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国家文物局的专家组考察了遗址现场和出土的文物后认为: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四川最重大的考古发现,遗址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下面就对于出土的文物进行简单的介绍。 玉器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有5百余件,约占出土器物的五分之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种丰富,在器型、纹饰、文化内涵方面都极富特点。五百件玉器中有玉琮、玉璧、玉环、玉戈、玉矛、玉刀、玉剑、玉斧、玉锛、玉牌形饰、玉持饰、玉珠、玉人头像等。所用玉大多选材精良制作工艺精细采用切割、琢冶、打磨、钻孔、雕刻纹饰等手法。这些玉器,具有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有的还反映出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透露出古蜀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之间的交往和联系。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编号2001CQJC:61),通高22.26厘米,重1358克,是一件典型的良渚文化的玉琮。这件玉琮。其造型风格与纹饰特点与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琮基本相同,虽然并非古蜀国本地制作,可能是来自长中下游地区可以推测当时古蜀居民与其他的地区的居民之间已经那存在交流和联系。古蜀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已经存在文明间的碰撞。 铜器 金沙遗址清理出土的铜器已有四百七十多件,约占出土器物的三分之一数量比较丰富。基本上为小型铜器,主要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戚形方孔铜璧、铜挂饰、铜牌饰以及铜礼器残片等。但是出土的青铜人像却比较少,仅有青铜立人像一件。其造型风格与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几乎完全一致。考古工作者推测,在整个遗址范围内可能还会有内似的青铜人像,是否如此。还有待今后的考古发掘。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立人高14.6厘米,插件高4.99厘米。通高19.6厘米,重641克。立人头戴环形圆帽,帽环周缘有十三道旋转状的弧形冠饰,与太阳神鸟金箔饰奇异的内层漩涡图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立人的脑后有隆起并列下垂的的三道发辫,下边有宽带束之,直拖至臀部,身穿衣袍,腰间系带,双脚不现脚趾,似穿有鞋袜,立于上端分开呈丫字形的插件之上。立人的脸型较为消瘦、粗眉大耳,直鼻方颐,颧骨凸起,嘴巴微张,大眼圆睁,神情肃穆。其两边耳垂皆有穿孔,胸腹前的腰带上斜插一件器物。立人的双臂做出环抱举物的姿势,左臂屈肘于胸前,右臂上举与肩齐,双手虚握。中空的双拳上下呈斜线相对,显示出两手之间可能握有某种祭祀之物。 这尊青铜立人像从冠帽到形态姿势都给人以神奇之感。让人不禁想去窥探古蜀先民的生活。 金器 金沙遗址出土的1千余件精品文物中,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璀璨的金器。在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中较为完整的金器就有31件之多,金器的形态多样,制作精美,有金面具、金冠、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其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非常相似,金冠带上的纹饰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权上的纹饰,两者既相似有各有其特色。其他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捶打而成的,种类是分丰富。在众多的金饰中太阳神鸟金箔饰在其他遗址中是未有发现的,是金沙遗址最具神奇色彩的典型器物。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精致小巧,金冠带,呈圆形,略为上宽下窄。在工艺上采用了锤揲、剪切、打磨、刻画、模冲、镂空、嵌贴等多种手法,显示出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有的金器或金饰品还镂刻有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图案,堪称是商周时期金器加工的杰作。其中极富盛名的是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太阳神鸟金箔饰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整器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4只鸟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方向相反。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4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 石器 金沙遗址清理出土的石器有233件,有石壁、石璋、石矛、石斧、石跪坐人像、石虎、石龟、石蛇等。石器中的人物雕像,已出土十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像均为跪坐造形,全身赤裸,双膝跪地。臀部坐于脚跟之上,赤足不穿鞋袜。双手交叉背于身后,腕部被绳索反缚,有的缠绕了两道或数道,手掌向下摊开手指并拢贴于臀后。他们的发型颇为奇特,头顶上好似顶着一片特别的瓦,中间低凹向两边翘起的形状又很像一本打开的书。脑后则采用线壳的方式表现出拖垂的长辫,辨为双股并列下垂,辨的下端被反缚的双手遮住。这些石人像虽然造型大体相同,但是神态各异。总的来说,这些石人像的表情都是一副承受痛苦的样子,同时又伴有静默、企盼、等待、苦闷与惊讶等微妙的变化。 在金沙遗址清理出土的石雕像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考证。 陶器 金沙遗址出土的陶器种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尖底盏、尖底杯、圈足罐、高颈罐、喇叭口罐、小平底罐、袋足盉、高柄豆、矮柄豆、豆形器、簋形器、细颈瓶、陶盉、束腰形器座、器盖等等。从器形种类来看。这些陶器包括各种炊器、食器、水器、酒器,还有大量的贮器。这些丰富的器形,充分反映了当时古蜀先民们饮食的多样性,大量的贮器,是供贮放食物之类使用的,说明当时农产品的富余。在遗址范围内,还发现有成排的窖穴具有贮藏的性质,也是很好的印证,正是由于商周时期古蜀王国农业生产的繁荣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促使制陶业的兴旺。从出土的大量陶器、陶片来看,当时的陶器制作主要是为古蜀族日常生活服务,而与祭祀活动无关,所以追求简单实用便成了古蜀族制陶风格。 象牙之谜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中,有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片的野猪獠牙、鹿角等等。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目前在金沙遗址范围出土的象牙大约有一千根。数量之多,确实令人惊叹。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象牙有13根,二号坑出土象牙67根。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中也有象牙或象牙制品出土,但是数量均较少。像金沙遗址这样出土如此多的象牙,在中国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惊人发现。如此多的象牙,它们来自何方?有何用途?这些问题引起学着们的极大的兴趣。 学者们通过研究认为,这些象牙应该是古蜀国的祭祀用品。商周时期的古蜀国祭祀活动十分兴盛,古蜀族将象牙用于祭祀活动应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这些大量的象牙来自何处,却是一个是费解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考证。 以上就是对金沙遗址出土的遗物的简单介绍,其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去探究。
本文档为【金沙遗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96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4-23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