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剂学小抄-中药专业

方剂学小抄-中药专业

举报
开通vip

方剂学小抄-中药专业※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 君药: ①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②药力居方中之首(注意不是药量)。 臣药: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 ②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②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制约君、臣药的烈性。 ③反佐药:相反而功效相成防止拒药。 使药: ①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 ②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 解表剂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痢等病初起之时均...

方剂学小抄-中药专业
※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 君药: ①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②药力居方中之首(注意不是药量)。 臣药: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 ②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②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制约君、臣药的烈性。 ③反佐药:相反而功效相成防止拒药。 使药: ①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 ②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 解表剂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痢等病初起之时均可用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辛温解表 麻黄汤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公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君:麻黄──发汗解表,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   臣:桂枝──透营达卫,解肌发表,温通经脉;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佐:杏仁──降利肺气,麻杏相伍,宣降平喘 二药相反相成,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 使:甘草炙──调和麻、杏之宣降,缓和麻、桂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而兼佐 桂枝汤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芍等量合用的用意: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穹 香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止嗽散 组成:桔梗 荆芥 紫菀 百部 白前 甘草 辛凉解表 银翘散 组成:连翘 金银花 荆芥 薄荷 牛蒡子 竹叶 芦根 桔梗 甘草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君:银花、连翘──辛凉芳香,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辟秽化浊 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臣: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方中,增强解表散邪,是为去性取用 佐使: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利咽 甘草──调和药性,缓诸药峻烈护胃安中,合桔梗利咽 ※配伍特点: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薄荷 苦桔梗 生甘草 芦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麻杏甘石汤 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解:君: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石膏──清肺泄热,透邪解肌 麻石相合,既宣肺又清热 臣: 杏 仁──降泄肺气,止咳平喘 佐使:甘草炙──调和诸药,防大寒伤胃 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败毒散 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中人参的用意: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上真元。 泻下剂 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寒下 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鞕,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鞕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症候特点为痞、满、燥、实。“热结旁流”证——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 君:大黄——荡涤肠胃,泻热通便 臣: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佐:枳实、厚朴——行气消痞,下气除满 小承气汤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功用:轻下热结 调胃承气汤 组成:大黄 甘草 芒硝 功用:缓下热结 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 牡丹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而小便自调,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温下 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 附子 细辛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 润下 麻子仁丸 组成: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济川煎 组成: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和解剂 ※和解剂组方特点:和解剂组方配伍独特,往往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甘草 三两 半夏 半升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功用:和解少阳 用法:去滓,再煎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君:柴胡——轻清升散,透少阳之邪,疏气机之郁 臣:黄芩——苦寒清降,善解少阳半里之热; 柴胡与黄芩一升散一清降,共解少阳之邪 佐:半夏、生姜——和胃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 使: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又调诸药。 达原饮 组成:槟榔 厚朴 草果仁 知母 芍药 黄芩 甘草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调和肝脾 四逆散 组成: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逍遥散 组成:甘草 当归 茯苓 白芍 白术 柴胡 生姜 薄荷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君: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 臣:当归──养血和血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三者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血和肝和,血充肝柔 佐: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 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烧生姜──温运和中为主,略能辛散开郁 兼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 白芍 陈皮 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黄连 大枣 甘草 用法:去滓再煎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清热剂 ※清热剂应用原则:表证已解,热已入里;里热已盛,尚未结实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组成:石膏 一斤 知母 六两 甘草 二两 粳米 六合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君: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泄阳明、气分邪热 臣:知 母──苦寒质润,清肺胃热,养阴润燥 佐: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防寒护中 兼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清营凉血 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热入血分证。 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 黄芩 黄柏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君:黄连——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臣:黄芩——清上焦之火,兼清泻肝胆之热 佐: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 黄连 陈皮 甘草 玄参 柴胡 桔梗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 主治:大头瘟。 仙方活命饮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清脏腑热 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剌痛,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当归 生地黄 柴胡 生甘草 车前子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方解:君:龙胆草──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臣: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 佐:生地、当归──养血滋阴,补肝之体 柴胡──疏畅肝气,调肝之用 使:甘草──调和诸药;缓苦寒之性 ※配伍特点:泻火清肝又养肝调肝,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伐胃 ※为什么本方要用当归和生地为佐药?答:肝乃藏血之脏,若为实火所伤,阴血亦随之消耗;且方中诸药以苦燥渗利伤阴之品居多,故用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 左金丸 组成:黄连 六两 吴茱萸 一两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苇茎汤 组成:苇茎 薏苡仁 瓜瓣 桃仁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 泻白散 组成:地骨皮 桑白皮 甘草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咳喘证 清胃散 组成:生地黄 当归身 牡丹皮 黄连 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 鳖甲 细生地 知母 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 生地 黄连 黄芩 黄柏 熟地黄 黄芪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祛暑剂 香薷散(夏月伤寒) 组成:香薷 白扁豆 厚朴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身痛,胸闷,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 方解:君:香薷──辛温芳香,解表除寒,祛暑化湿,夏月解表要药 臣: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湿,内化湿滞 佐: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三药合用,共成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剂。入酒少许同煎,增强散寒通经之力。 六一散 组成:滑石 甘草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解: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臣:荷梗──助西瓜翠衣解暑清热 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 佐:黄连──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 知母──滋阴泻火 竹叶──清热除烦 使 :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诸药合用,清热益气,养阴生津 温里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方解::干姜──温中散寒,扶助脾阳 臣:人参──补脾益气,强壮脾土 佐: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健脾,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痛拘急,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 一升 人参 三两 生姜 六两 大枣 十二枚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回阳救逆 四逆汤 组成:甘草 干姜 附子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呕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解:君: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附子温先天以生后天,干姜温后天以养先天 佐使:炙甘草──益气补中,缓和姜附的峻烈及附子毒性,调和药性, 效力持久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疼痛,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解:君: 当归──养血补虚,活血通脉, 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臣: 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 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 佐: 通草──通血脉,利关节 大枣──补脾益气养血,资后天化源,合归芍补血,防桂辛燥烈 佐使:甘草──补脾益气,养血通脉,调和诸药 ※比较四逆散、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有肢体疼痛等症。 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补气首选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佐:茯苓——健脾渗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比较四君子汤与理中丸: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异功散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甘草 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陈皮 半夏 砂仁 木香 生姜 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 白扁豆 白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山药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 人参 甘草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脏器下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增强黄芪补益中气之功 佐: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 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提升下陷之中气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比较本方所治热证与白虎汤所治热证的区别:本方所治热证的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像,是为虚火,其热不甚,病程较长;而白虎汤所治气分热盛证为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由温邪由卫及气所致里热炽盛,是为实火。 生脉散 组成: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 黄芪 白术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补血 四物汤(补血首选方)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干地黄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癥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归脾汤 组成: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症。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君: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 臣: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佐:木香——理气醒脾,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 使: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双补,重在补气,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气血双补 八珍汤(四君子汤+四物汤)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甘草 炙甘草汤 组成:甘草 四两 生姜 三两 桂枝 三两 人参 二两 生地 一斤 阿胶 二两 麦门冬 半升 麻仁 半升 大枣 三十枚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2、虚劳肺萎。 补阴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 八钱 山萸肉 干山药 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各三钱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解:君: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 佐:泽泻——利湿而泻肾浊,并能减熟地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配伍特点: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阳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大补阴丸(大补丸) 组成:熟地黄 龟板 黄柏 知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阳虚,肝气郁滞证 补阳 肾气丸(比六味地黄丸多桂枝附子各一两) 组成:干地黄 薯蓣(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解:君:附子——温阳诸药之首 桂枝——温阳通气要药 二药合用,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 臣:干地黄——滋阴补肾 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 佐: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温化痰饮 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调血分值滞 阴阳双补 龟鹿二仙胶 组成:鹿角 龟板 人参 枸杞子 固涩剂 固表止汗 牡蛎散 组成:黄芪 麻黄根 牡蛎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比较牡蛎散、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所治汗出证的区别:牡蛎散善治体虚外卫不固,又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玉屏风散善治表虚自汗或虚人易感风邪者;当归六黄汤善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 涩肠固脱 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固崩止带 固冲汤 组成:白术 生黄芪 龙骨 牡蛎 萸肉 生杭芍 海螵蛸 茜草 棕榈炭 五味子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配伍特点:一是用众多敛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以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二是用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固经丸 组成:黄芩 白芍 龟板 黄柏 椿树根皮 香附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紫黑稠粘,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易黄汤 组成:山药 芡实 黄柏 车前子 白果 功用: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主治:肾虚湿热带下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 黄连 炙甘草 生地黄 当归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憹,舌尖红,脉细数。 方解:君: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既能重镇安神,又可清心火 臣:黄连——清心泻火,以除烦热 君、臣相伍,重镇以安神,清心以除烦,以收泻火安神之功 佐:生地——滋阴清热 当归——辛甘质润以补血,合生地滋补阴血以养心 佐使:炙甘草——调药和中,以防黄连之苦寒、朱砂之质重碍胃 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 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 当归 五味子 麦门冬 天门冬 柏子仁 酸枣仁 生地黄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开窍剂 凉开 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 郁金 犀角(水牛角代) 黄连 朱砂 梅片 麝香 珍珠 山栀 雄黄 黄芩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 紫雪 组成:黄金 寒水石 石膏 磁石 滑石 玄参 羚羊角 犀角(水牛角代) 升麻 沉香 丁香 青木香 甘草 至宝丹 组成:生乌犀(水牛角代)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 牛黄 龙脑 麝香 安息香 金银箔 ※对比凉开三宝的异同点: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均可清热开窍,治疗热闭证,合称凉开“三宝”。就寒凉之性而言,吴瑭指出“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但从功用、主治两方面分析,则各有所长。其中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邪热偏盛而身热较重者;紫雪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兼有热动肝风而惊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而昏迷较重者。 温开 苏合香丸(吃力伽丸) 组成:白术 朱砂 麝香 诃子 香附子 沉香 青木香 丁香 安息香 白檀香 荜茇,犀角(水牛角代) 熏陆香 苏合香 龙脑香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寒闭证 理气药 行气 越鞠丸 组成:香附 川芎 苍术 栀子 神曲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以气郁为主) 方解:。君: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以治气郁 臣佐:川芎——既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 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 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 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瓜蒌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方解:君:瓜蒌——涤痰散结,开胸通痹 薤白——通阳散结,化痰散寒,能散胸中凝滞之阴寒,化上焦结聚之痰浊,宣胸中之阳气以宽胸,乃治疗胸痹之要药 臣: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 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二者同用,共助君药宽胸散结,下气除满,通阳化痰之效 佐: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主治:梅核气 降气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 半夏 川当归 甘草 前胡 厚朴 肉桂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咳喘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咳喘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 方解:※“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咳喘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 君: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 厚朴——下气宽胸除满 前胡——下气祛痰止咳 三药助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君臣相配,以治上实 佐: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 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 生姜、苏叶——散寒宣肺 使:甘草、大枣——和中调药 定喘汤 组成:白果 麻黄 苏子 甘草 款冬花 杏仁 桑白皮 黄芩 法制半夏 功用“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复花 人参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 半夏 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本方重用生姜的用意是什么?答: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 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 竹茹 大枣 生姜 甘草 人参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理血剂 活血祛瘀 核桃承气汤 组成:桃仁 大黄 桂枝 甘草 芒硝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症 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超乎 枳壳 甘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泻下行,使气血调和。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沿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方解:君:生黄芪——补益元气 臣: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 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 生姜 甘草 半夏 麦冬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生化汤(妇女产后常用方) 组成:全当归 川芎 桃仁 干姜 甘草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失笑散 组成:五灵脂 蒲黄 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 芍药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 鳖甲煎丸 主治:疟母、癥瘕 止血 十灰散 组成: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跟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小蓟子饮 组成: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槐花散 组成:槐花 柏叶 荆芥穗 枳壳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黄土汤 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 灶心土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症。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解:君:灶心土——温中,收敛,止血 臣: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复脾土统血之权 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 黄芩——制约白术、附子过于温燥之性 使:甘草——调药和中 ※黄土汤与归脾汤的异同点: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症;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症。 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组成:薄荷叶 川芎 荆芥 细辛 防风 白芷 羌活 甘草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 小活络丹 组成:川乌 草乌 地龙 天南星 乳香 没药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湿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牵正散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玉真散 组成: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主治:破伤风 消风散 组成: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甘草 木通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 霜桑叶 京川贝 鲜生地 双钩藤 滁菊花 茯神木 生白芍 生甘草 淡竹茹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①高热生风,②肝热风阳上逆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 生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板 生杭芍 玄参 天冬 川楝子 生麦芽 茵陈 甘草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账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行喎邪;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为什么镇肝熄风汤要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为佐药?答: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 钩藤 生决明 山栀 黄芩 川牛膝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大定风珠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 治燥剂 轻宣外燥 杏苏散 组成: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杏仁 橘皮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桑杏汤 组成:桑叶 杏仁 沙参 象贝 香豉 栀皮 梨皮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 滋阴润燥 增液汤 组成:玄参 麦冬 细生地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症 麦门冬汤 组成: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萎。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配伍特点:一是体现“培土生金”法,二是于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养阴清肺汤 组成:大生地 麦冬 生甘草 玄参 贝母 丹皮 薄荷 白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百合固金汤 组成:熟地 生地 归身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参 贝母 麦冬 百合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亏虚,虚火上炎症。 祛湿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组成:苍术 厚朴 陈橘皮 甘草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藿香正气散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 半夏曲 白术 厚朴 苦桔梗 藿香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虐等。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 栀子 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出汗,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八正散 组成: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 木通 大黄 主治:湿热淋证 三仁汤 组成:杏仁 飞滑石 白通草 白寇仁 竹叶 厚朴 生薏苡仁 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二妙散 组成:黄柏 苍术 利水渗湿 五苓散 组成:泽泻 :猪苓、茯苓、白术:桂枝=10:6:4 功用:利水渗湿,通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真武汤 组成:白茯苓 白芍药 白术 附子 生姜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紧。 方解:君: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兼暖脾土,温运水湿 臣: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 白术——健脾燥湿 佐:生姜——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 白芍——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缓急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可防附子燥热伤津,利于久服缓治 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祛痰剂 ※祛痰剂中常配伍理气药的原因是什么?答: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痰一旦形成又能阻滞气机,所以祛痰剂又常配伍理气药。 燥湿化痰 二陈汤 组成:半夏 橘红 白茯苓 甘草 生姜 乌梅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臣:橘红——理气行滞,燥湿化痰 佐:茯苓——渗湿健脾,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生姜——制半夏之毒,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有收,防其燥散伤正 佐使: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温胆汤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 陈皮 甘草 茯苓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失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组成:陈皮 杏仁 枳实 黄芩 瓜蒌仁 茯苓 胆南星 制半夏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 半夏 瓜蒌实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组成:贝母 瓜蒌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甘。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茯苓 甘草 五味子 干姜 细辛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三子养亲汤 组成:紫苏子 莱菔子 白芥子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 白术 天麻 茯苓 橘红 甘草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消食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组成: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长于消肉食积滞;神曲长于消酒食陈腐积滞;莱菔子长于消谷面积滞。方中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是为佐药。) 健脾消食 健脾丸 组成:白术 木香 甘草 白茯苓 人参 神曲 陈皮 砂仁 麦芽 山楂 山药 肉豆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方中黄连清热燥湿,且可清解食积所化之热,为佐药。) 驱虫剂 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 配伍特点: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本文档为【方剂学小抄-中药专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68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0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25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