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_张维亮

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_张维亮

举报
开通vip

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_张维亮 收稿日期:2011 - 11 - 作者简介:张维亮(1982 -) ,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 通讯作者:李金田(1964 -) ,男,甘肃秦安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 [5] 唐伟,邹飒飒.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腺 苷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3) : 166 - 168. [6] Nanna Goldman1,4,Michael Chen. Adenosine A1 recep...

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_张维亮
收稿日期:2011 - 11 - 作者简介:张维亮(1982 -) ,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 通讯作者:李金田(1964 -) ,男,甘肃秦安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 [5] 唐伟,邹飒飒.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腺 苷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3) : 166 - 168. [6] Nanna Goldman1,4,Michael Chen. Adenosine A1 receptors me- diate local anti - nocicepti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J]. Nature Neuroscience,2010,13:883 - 888. [7] 叶天申,邹贤斐,陈勇,等.“类风关巴布剂”穴位贴敷对 CIA 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及其分泌的 TNF - α IL - 1β 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 :987 - 991. [8] 李忠仁. 实验针灸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29. [9] 孙妩弋,张玲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 1 受体拮抗剂对大鼠 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 (1) :92 – 95. [10] 方剑乔,马桂芝,梁宜.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大鼠胶原 性关节炎及其部分血液流变学机制[J]. 浙江中医药大学 报,2008,32(5) :652 - 654. [11] 方剑乔,阚方巨.电针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效应和抗 体、IL - 1β 水平的影响[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 (1) :72. [12] 方剑乔,赵天征.经穴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对大鼠胶原性 关节炎的治疗作用[J].针刺研究,2001(1) :15. [13] 王谭,习娜娜,郑荣远.咖啡因作为中枢腺苷受体拮抗剂的 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36(4) :249 - 253. [14] 陈艳艳,郑荣远. 腺苷及腺苷受体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37(6) :600 - 602. [15] Sands WA,Palmer TM. Adenosine receptors and the control of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inflammatory disease[J]. Immunol Lett,2005,101(1) :1 - 11. [16] De Mendonca A,Sebastiao AM,Ribeiro JA. Adenosine:dose it have a neuroprotective role after all[J]. Brain Res Brain Res Rev,2000,33(2 - 3) :258 - 274. [17] Montesinos MC,Yap JS,Desai A,et al. Reversal of the antiin- flammatory effects of methotrexate by the nonselective adenos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theophylline and caffeine[J]. Arthritis Rheum,2000,43(3) :656 - 663. [18] Montesinos MC,Desai A,Delano D,et al. Adenosine A2a or A3 receptors required for inhibition of inflammation by methotrexate and its analog MX -68[J]. Arthritis rheum,2003,48(1) :240 - 247. 第 30 卷 第 4 期 2 0 1 2 年 4 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0 No. 4 Apr. 2 0 1 2 中 华 中 医 药 882 学 刊 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 张维亮1,李金田1,付爱华2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永昌县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摘 要: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成后不久,即因战乱而散佚不全,经西晋王叔和首次整理到 宋臣校定《伤寒论》,期间八百余年,该书时隐时现,纷杂散乱的流传,分合反复,而难睹真容。根据宋以前的有关 文献资料,作一梳理,以探讨宋以前《伤寒论》的流传概况。 关键词:伤寒论;流传;概况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7717(2012)04 - 0882 - 03 Circulation of Shanghanlun Before Song Dynasty ZHANG Wei-liang1,LI Jin-tian1,FU Ai-hua3 (1.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Gansu,China; 2. Yongchang People's Hospital,Jinchang 737100,Gansu,China) Abstract:Shanghan Zabing Lun,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in East Han dynasty,failed to be handed down because of wars. It had been arranged first by Wang Shuhe in West Jin dynasty and checked in Song dynasty. During this period, this book has been passed down with unstable vers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irculation of Shanhanlun before Song dynasty by the literatures before Song. Key words:Shanghanlun;circulation;overview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书成后不久,即 因战乱而散佚不全,经西晋王叔和首次整理到宋臣校定 《伤寒论》,期间八百余年,该书时隐时现,纷杂散乱的流 传,分合反复,而难睹真容。本文根据宋以前的有关文献 资料,作一粗浅梳理,以探讨宋以前《伤寒论》的流传概 况。 1 王叔和《脉经》 王叔和(170 - 255 年)对仲景著作进行了首次整理,一 是编次整理仲景原书,二是《脉经》中转载引述。《伤寒例》 曰:“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 神验者,拟防世急也”。《脉经》约成书于公元 242 年,距 《伤寒论》问世约晚 30 年左右。《脉经》卷七至九为《伤寒 288 第 30 卷 第 4 期 2 0 1 2 年 4 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0 No. 4 Apr. 2 0 1 2 中 华 中 医 药 883 学 刊 杂病论》最集中卷次,以“可”与“不可”之治法排列,收录了 《伤寒论》236 条条文,其它篇章亦有散在的条文存在。从 《脉经·序》中:“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 求验。”可知叔和对仲景知之甚详,甚至曾见过,那么王氏 肯定见到过《伤寒杂病论》散乱的版本,但王氏在《脉经》中 不言书名,只以“张仲景”代之。这在当时也许是一种代称 或是惯例。纵观现存于世的秦汉以前之古籍书名,多有以 姓氏称呼的习惯。至北魏张湛《养生要论》云:“王叔和 ……编次《张仲景方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指出王叔和 撰次整理的仲景书在当时称为《张仲景方论》。惜乎《魏中 经》、《晋中经》等官藏书目俱失,无由考证。记之最早者, 乃《隋书·经籍志》,名曰“《张仲景方》”。时至后晋,《旧 唐书·经籍志》方明确指出:“《张仲景药方》十五卷,王叔 和撰”。 2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215 - 282 年)在《针灸甲乙经·序》云:“伊尹 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 《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 遗论甚精,皆可施用”。从其序中可知:①首次记载王叔和 编次整理仲景著作,但是其序中未提及张仲景原书书名,也 未提及叔和撰次的书名。②最早明确提出《伤寒杂病论》 与《汤液经法》的传承关系,“或者在当时及此以前的医学 界里,张仲景论广《汤液经法》而成《伤寒杂病论》根本就是 一种学术上的共识”[1]。因《针灸甲乙经》是以针灸为主, 故皇甫谧在书中以“张仲景曰”引用了仲景医书的内容较 少。 3 《肘后备急方》 葛洪(284 - 343 或 364 年)在《肘后方》序:“余既穷览 坟索,以著述余暇,兼综术数,省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 绿秩,黄素方,近将千卷……余今采其要约以为《肘后救 卒》三卷”。可见当时仲景著作已经流行于世,葛洪编撰 《肘后方》时参考了仲景著作。《肘后方》中直接引用“张仲 景”其名共 7 处,涉及条文 21 条,有部分内容,虽未说明出 自仲景,经核对,与仲景医书相关。同时,《肘后备急方》卷 一“救卒中恶死方第一”载:“张仲景诸要方:捣薤汁以灌鼻 中”。“救卒客忤死方第三”载:“张仲景诸要方:麻黄四两, 杏仁七十枚,甘草一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令咽之。 通治诸感忤。”两方在今本《伤寒论》、《金匾要略》均未见记 载。卷四“治卒患胸痹痛方第二十九”:“仲景方神效”前有 5 方,其中一方与《金匮要略》治疗胸痹之“栝蒌薤白白酒 汤”相似,而其余 4 方现传仲景著作未载,可能是仲景书在 流传过程中散佚的条文。 4 《小品方》 《小品方》成书于 454 - 473 年间,距仲景生活年代仅 200 余年。原书于宋代时亡佚,从唐代《千金要方》等的引 用中可知,陈延之编撰《小品方》时曾撰用了仲景著作的部 分内容。1984 年日本东京北里研究所小曾户洋先生在日 本尊经阁文库发现古抄本《小品方》残卷。据书中避讳字 考之,此残缺抄件时代在唐初李世民前[2]。残卷内容为原 《小品方》第一卷,包括序文及总目录,以及源于魏晋间《秘 阁四部书目录》的 16 种医籍。有关仲景著作内容如下: 《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有九卷,而世上有不啻九卷,未测定 几卷,今且以目录为正。《张仲景杂方》有八卷。右件皆是 《秘阁四部书目录》所载录者也。”为目前所见最早记载仲 景书籍目录的资料。从其序可知:①陈延之曾见到过仲景 医书的不同传抄本;②此时仲景著作已经流传为两部分,一 为伤寒类,另一为杂病类,提供了仲景著作离析之线索。 5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敦煌医学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题“梁华阳隐 居陶弘景撰”,其抄件经李学勤、马继兴[3]鉴定,认为非后 人伪托,为陶弘景(456 - 536 年)节录《汤液经法》而成,为 后世探寻仲景理论之源,保存了珍贵史料。《辅行诀脏腑 用药法要》云:“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为方 360 首……实万代医家之轨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今检录常情 需用者 60 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又云:“外感天行, 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 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陶氏始称 张仲景书为《伤寒论》。又云:“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 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 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 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 方圆之于规矩也。”此处也指出了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 的学术渊源主要为《汤液经法》。 6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于隋大业六年(610 年)成书。在伤寒 病证、症状鉴别方面,成就卓著。近人曹炳章先生所辑《历 代伤寒书目考》中载:“《巢氏伤寒论》一卷,注明见《伤寒折 衷·附考》”。查《通志·艺文略》也著录《巢氏伤寒论》,无 作者名。其书未见,但可从其传世之作《诸病源候论》中窥 其一斑,《诸病源候论》收录伤寒六经病条文计 85 条,以及 “伤寒例”和“痉湿暍病”7 条条文,杂病计 49 条,妇人杂病 及杂疗方计 3 条。巢氏《诸病源候论》七、八两卷,阐述伤 寒六经证候,撷六经辨证之华,对每个证候的病机病因,阐 发殊精;其九、十两卷兼及时气、热病、温病。叙伤寒不忘热 病,但不把热病混入伤寒,这是巢氏伤寒学的特点[4]。其 对每个证候的分析,俱从《素问》、《伤寒论》中悟得,以论阐 经,以经证论。其他合病、并病、坏病及兼夹诸证候,除本仲 景、叔和之说外,多出自心裁。巢氏时为太医博士,有机会 查阅朝廷藏书,故其底本的选择当是较为完善的版本。 7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 《隋书》是唐贞观十五年(641)至显庆元年(656)由魏 征等主持修篡的梁﹑陈﹑齐﹑周﹑隋五朝史志中的一种。 《隋书·经籍志》其著录仲景著作情况如下:“《张仲景方》 十五卷。仲景,后汉人。《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医方 论》七卷(后小字注: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亡,梁有 《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亡)”。《隋书·经籍志》是据梁· 阮孝绪(公元 479 - 536)《七录》成,《七录》著录:“《张仲景 辨伤寒》十卷”。《七录》据刘宋·王俭(公元 452 - 489) 《七志》成。《七志》据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录》即 《秘阁四部书目录》成。《秘阁四部书目录》载“《张仲景辨 伤寒并方》有九卷”。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录》据西晋荀 勖(公元? - 289)《晋中经簿》而成。则《辨伤寒》十卷,当 于西晋《晋中经簿》中已经著录[5]。《旧唐书·经籍志》载: “《张仲景药方》十五卷,王叔和撰”。《新唐书·经籍志》 载:“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又《伤寒杂病论》十卷”。 在《隋书·经籍志》中记录仲景著作计四种二十八卷,其中 388 第 30 卷 第 4 期 2 0 1 2 年 4 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0 No. 4 Apr. 2 0 1 2 中 华 中 医 药 884 学 刊 载有“《张仲景方》十五卷,《旧唐书》与《新唐书》中未载, 但载有《张仲景药方》十五卷”。《新唐书·艺文志》又增加 “《伤寒卒病论》十卷”,计二种二十五卷。《伤寒卒病论》之 名在此首次出现。另据《唐会要》记载,唐·乾元年间朝庭 将《伤寒论》列入医官之必修书目,说明《伤寒论》在唐代仍 然存在,未曾失传。又《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编撰于贞观十 七年(875) ,其中载有:“《张仲景方》九卷”。说明在此之 前,仲景医书已传至日本,其书名与《隋书·经籍志》一致。 8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于公元 651 年撰讫《千金要方》,事隔 30 年又撰 成《千金翼方》,二书保存了早期《伤寒论》面貌。《千金要 方》收录伤寒部分条文计 69 条,杂病部分条文计 134 条。 《千金翼方》收录了《伤寒论》中的大部分条文计 380 条。 孙氏自隋文帝时与宫中就有往来,《旧唐书·孙思邈传》 曰:“隋文帝辅政(581 年) ,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及 太宗即位(627 年) ,召诣京师”,“显庆四年(659 年) ,高宗 召见”,“上元元年(674 年) ,辞疾请归”。由此可知,在这 一段时期内,他有条件接触到宫中的书籍。然而,孙氏在著 《千金要方》时感慨“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而未能更 多的收录仲景著作。到了唐·贞观中(约 638 年) ,政府 “请购天下书……藏于内库”,宫中藏书得到丰富。孙氏撰 成《千金要方》至 674 年辞疾请归的期间,他看到了宫中新 收藏的《张仲景方》,故而在撰写《千金翼方》时,收载了“伤 寒论”内容,使之成为现在的《伤寒论》《千金翼方》收录 本[5]。《千金翼方》在编写体例上,首列六经病状,次列伤 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霍乱、劳复等篇。其“伤寒宜忌” 与“发汗吐下后病状”与《脉经》本“可”与“不可”的分类大 体相同。 孙氏首创“以法类证、以方类证”的方证归类研究《伤 寒论》的方法,把《伤寒论》按“方证同条”的形式归纳为三 百九十三证,一百一十四方[7],使《伤寒论》辨证论治精神 更加显见,对后世柯韵伯、徐大椿等有很大启示。其次,孙 氏根据“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疼烦”,提出: “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 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后经明代方有执、清 初喻嘉言等先后阐发,形成了“三纲鼎立”之说。孙思邈沥 血著成两部《千金》,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系统化、理论 化开创了先河,对于保存《伤寒论》这一珍贵典籍,发扬仲 景学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9 《外台秘要》 王焘(约 670 - 755 年)汇集了唐及唐以前近百种医学 著作,分类选编,历经 10 年,终于在公元 752 年著成《外台 秘要》四十卷。王焘在编篡时对所收集的资料,均阐记出 处,不仅为后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医学资料,而且开创了整 理医学文献详注出处的先河。经统计[8],《外台秘要方》中 共收载仲景文献 210 条:直接引用 91 条,间接引用尾注同 书 50 条,间接引用小字注文 69 条;收载仲景方剂 155 方: 直接引用仲景文献中 74 方,间接引用仲景文献中 81 方。 《外台秘要》中引用仲景文献共有九种称谓,其中直接引用 仲景文献以“仲景伤寒论”最多,说明王焘当时见到的仲景 著作是《仲景伤寒论》。 王焘在编篡中,凡经摘录者,都注明出自某书某卷。几 乎每条引文都标明所引书名或人名,标记卷第,尾注同书。 而每当引录一方同见数书者,就在同方下加注记载,有时尾 注记一书同,或在尾注记数书同。这是《外台秘要》编篡之 重要特色,在医籍的编篡历史上开创先河[7]。在《外台秘 要》直接引用的 91 条仲景文献中,72 条标明了“出第某 卷”。通过与今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卷次对照, 发现伤寒内容在《仲景伤寒论》的第二卷至第十一卷,是按 照“伤寒日期”编次的,而并非按照三阴三阳病篇排列;杂 病内容在《仲景伤寒论》的第十四至第十八卷。即上半部 分是伤寒,下半部分是杂病。也就是说,王焘当时所见到的 仲景著作是未经后人拆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一 种古传本,卷数至少有十八卷。《外台秘要》间接引用《小 品方》、《古今录验》等共 20 种古代医学珍籍中的仲景文献 119 条,可据以推测唐代之前仲景文献流传状况,对了解张 仲景对六朝、隋唐医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0 敦煌《伤寒论》残卷 敦煌《伤寒论》残卷经鉴定均为唐时手抄本,在编号为 S202 和 P3287(斯坦因劫掠之敦煌文献共近七千种,皆用 Stein之名编号,其编号从 S0001 至 S6908;法国伯希和盗窃 之敦煌文物约二千五百种(不包括藏文) ,其编号前均冠以 Pelliot,简称 P)中有《辨脉法》、《仲景平脉法》、《伤寒例》残 卷。S202 卷子,相当于《辨脉法》,今称为《伤寒论》残卷甲 本。P3287 号卷子,首尾均残,共抄录五种文献,其中有《伤 寒论》残卷乙本和《伤寒论》残卷丙本。关于三部分残卷的 抄写年代,从文中之避讳字判断,S202 卷子全文不避“坚”、 “中”、“顺”三字,因此,可以鉴定此件抄写时代的下限当在 南朝梁前。乙本和丙本的编号均为 P3287,从乙本所使用 的避讳字看,抄写的时代下限在唐高宗李治之世。丙本没 有出现避讳字,但此篇与乙本写在同一卷子上,因此,断定 其抄写年代亦在唐高宗之世[9]。从敦煌《伤寒论》残卷,可 以看到唐以前仲景著作的部分文字内容,而且,从甲本抄件 上可以看出《辨脉法》在南朝梁以前已在流传。这些残卷 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可惜内容太少,仅能用作参考。 由上所述,可粗浅的了解仲景著作在魏晋隋唐八百年 间的流传脉络。此后,至宋校正医书局成立,宋臣对《伤寒 论》的校定,方使《伤寒论》的传本定型化,从而结束了《伤 寒论》传本纷杂散乱的流传状况。 参考文献 [1] 王立子.从六朝医学文献看《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渊源[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 :438 - 439. [2] 钱超尘.张仲景生平暨《伤寒论》版本流传考略[J]. 河南中 医,2005,25(2) :3 - 7. [3] 马继兴,王淑民,陶广正,等.敦煌医药文献辑校[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95 - 204. [4] 徐荣斋.略论晋唐时期之伤寒学[J].中医杂志,1982,7:4 - 7. [5] 梁永宣,邱浩.从目录学及宋臣校正医书史料探讨张仲景著 作流传[J].中医药文化,2010,4:52 - 56. [6] 许亦群.《伤寒论》“《千金翼方》收录本”渊源初考[J].中医 文献杂志,1996,1:1 - 2. [7] 耿建国,李金田.孙思邈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研究和发展 [J].国医论坛,1989,5:11 - 13. [8] 刘采菲.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版《外台秘要方》中的仲景文 献整理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9] 王立子.宋本《伤寒论》刊行前《伤寒论》文献演变简史[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488
本文档为【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_张维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016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09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