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举报
开通vip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姓名:唐艺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美术) 指导教师:莫高翔 20091001 摘 要 以诗入画,以画喻诗,诗中含画意,画中带诗情,两者相得益彰 是中国画创作的传统风格。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史上诗画一体创作先 行者及集大成者的代表人物——唐代王维诗画艺术作品的分析,籍以 揭示其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总 结。王维艺术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创造性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诗歌创 作,并且...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姓名:唐艺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美术) 指导教师:莫高翔 20091001 摘 要 以诗入画,以画喻诗,诗中含画意,画中带诗情,两者相得益彰 是中国画创作的传统风格。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史上诗画一体创作先 行者及集大成者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唐代王维诗画艺术作品的分析,籍以 揭示其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总 结。王维艺术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创造性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诗歌创 作,并且在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中展示了绘画之美;而他在绘画创作中, 勾勒之外,独辟蹊径,用染墨法渲胸中逸志,一丘一壑,一山一水, 无不氤氲着浓郁的淡泊、空灵的诗意,散发着禅宗之韵。 王维艺术 成就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在绘画上孤心苦旨的钻研,更得益于他驾驭 诗、文、书、画、音乐、禅宗等多种艺术的能力,唯其如此,当代中 国画的实践者和教育者都从中深受启发:1、须深入生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积累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2、尤其要提高美学艺 术理论的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要多观摩,多临摹,多创作;3、 ,‘。’ 努力在绘画技巧,表现手段上下功夫;4、博采众长,既要有继往的 精神,更要有创新的魄力;5、画品即人品,要通过加强人格涵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自身精神境界来达到提高艺术品位 和格调的目的。 关键词:王维,诗情画意,当代中国画教育,启示 ABSTRACT A‘‘poetry-and-painting—in—tandem’’styleisa traditionalstyleof Chinesepaintings.ThisthesismainlytouchesuponWangWei’Spoems andpaintings,aimingtorevealthepedagogicalinspirationofhisattic creationto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WangWei’Sgreatachievementis thathecreatedpoemsbyusingpaintingskillsandshowedthebeautyof paintingsinhispastoralpoems.Moreover,hispaintingsarenotsimply depictionsoflandscapes,butartisticcreationsreflectingtheartist’S passionfornatureandhisperspectiveonlife.Notonlydidhebenefit fromhisresearchofpaintings,buthealsolearnedalotfromcreating poems,literature,paintings,musicandZen.Therefore,allthemodem paintersandeducatorscouldgainenlightenmentfromhim.First,the creationofexcellentpaintingsmainlydependsonculturalqualifications andrichlifeexperiences.Second,howtousepaintingskillsisaproblem worthyofconsideration.Third,itisVitaltostudytheoriesoftheartof beautyandusethetheoriestoguidepractice.What’Smore,whilecreating artworks,itisalsonecessarytoinheritthepastandforgeaheadintothe future.Lastbutnotleast,havingacorrectattitudetowardslifeandthe worldiSamusttoimprovethetasteofart. Keywords:WangWei,poetry—and-painting—in—tandemstyle, traditionalChineseeducation,enlightenment I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乃旁杉办≥加吵年//月力日 J j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口。 ⋯名;缈晡在尝壤够:≥日 导师签名:苏,童男叨 日期:肋口7年lf月矽日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引 言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号称诗的国度,画的民族,在浩 如烟海的艺术长河中,两种艺术先贤辈出,名作林立,各自创造了璀 璨夺目的民族文化,诗歌属于听觉艺术,绘画则是视觉艺术,两者风 格迥异,本来各自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与审美效果,然而,书画 同源,诗画同构,一切艺术虽然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最终殊途同归, 都是为了反映创作者的心意、情志,所以苏轼说:“论画与形似,见 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天工、清妙,是诗境、画境所共同追求的旨趣。无论诗、画旨在寓意 于物,借物传神,求得自然清妙,自是好诗、好画。有人说:“文章 乃是有字之山水,山水乃无字之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诗、画艺术有各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魄力,但两者在达意上 又都存在先天性不足:诗歌属语言艺术,“歌咏志,诗言情”,但在 生活中常常书不尽言,词不达意,作者有时许多思想、情感只可意会 而难以言传,有时,甚至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说: “诗不尽言, 则书,书不尽意,则画”。绘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是通过形象来传 递精神,表达意思,具有强烈的直观性,清楚易了,但正所谓“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欣赏者的审美情趣、格调、文 化素养、人生阅历不同,他们对画面的理解也就因人而异。 老子说:“道不同,而并行不悖”,艺术的发展,期待创作的突 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变,诗、画结合,诗、画同构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画属于造型艺术, 长于表现视觉美;诗属于时间艺术,长于表现内界的活动与变化,这 也是通常所说的“画写定型,诗写变化”,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 精辟地谈道:“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叫做‘物体’,因此 物体连同它们的可眼见的属性是绘画所特有的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全体或部分在时 间中先后承接的事物一般叫做‘动作’,因此,动作是诗所特有的题 材,”许多流动的画面,用画面往往难于表达,而诗歌则能很容易完 成,这得易于诗歌对活动画面的捕捉采用跳韵的方法,能从容的将不 同的画面集中在一起而互不相碍,所以诗的图画美相对而言内容更丰 富,作为创作者来说,要充分发挥诗歌这一特点,以表现事物的变化 之美与运动之美,莱辛说:“诗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绘画 是静止的)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是动态的美,” 中国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画的兴起为这种结合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在 唐朝,经过几百年的酝酿,终于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大师——王维。 王维工草隶,善画,精诗文、音律,奉禅道,他创造性的以画法 入诗,使诗中饱含画意,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以画代言, 以物寓意,使画中饱含诗情,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 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使两者的内涵与外延均得以拓展,品位与 格调得以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维是诗画创作结合的先行者, 又是集大成者,具有高度典型性、概括性,他开启了中国文人画的先 河,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也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 ①冷成金.苏轼的哲学与文艺观[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624. 2 谈干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在当时蔚然成风,并且代代相传, 宋代的苏轼、米芾,元代的倪瓒、赵孟频,清代的郑板桥、八大山人 无不受其熏陶,可以说,流风所致,影响至今。为了在作品中体现禅 宗的静寂、空灵之美,王维还于点、墨、勾皴之外,创作了笔墨渲染 之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深入剖析研究王维的诗画艺术,从 中发掘对中国画创作与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容,对弘扬民族文 化,促进文学、绘画等各种因素共同融汇、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 义。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王维简介 王维,字诘摩,唐代诗人、画家。原籍山西祁县,开元进士,官 至尚书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幽居生活。王维 的山水画受吴道子和李思训的影响,既画水墨也画青绿,以水墨山水 对后世影响最大。①其作品笔迹劲爽,始用皴法和渲染,善作平远景, 具有“纵深”的风格特点。这种以水渗透墨彩来渲染的新技法——破 墨法,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更适应对大自然景物的描 绘。王维的山水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重 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苏轼称其“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善于运用简单的“皴法”、凹凸晕染发以 及墨的干湿浓淡和笔的勾皴点染来表现大自然的神韵,其画作往往具 有一种萧疏淡远的“禅景”情趣。其传世作品有《雪溪图》、《江干 雪霁图》和《伏生受经图》等。 ①中国传世名画全集.线装书局,2002:73. 谈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第二章王维诗画艺术的特点 第一节以画法贯诗法 1、王维在诗中运用了很多绘画中的方法。我觉得首先要提到的 是他对画面的布局,又称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指的是“画之总要”是谢赫提到的绘画六法之一。说的 是绘画的平面布置,画家善于把人、景、物的安排通过位置的安排组 成一个整体,使局部的物体和整体的景色互相交织在一起协调统一。 在诗歌创作中常常遇到经营位置的问题。根据所描绘的对象不同,经 营位置可以大概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景与景的关系;二种是景与 人的关系。王维描写的景物很多,无论在他的诗中还是在他的画中这 一点都可以得到验证。据宋代《宣和画谱》记载,王维的画大概有 126幅之多,大部分描绘的是山庄、村墟、渔市、剑阁、骡纲、及雪 景山水,种类繁多。王维在面对这些景与物时,采用了集锦处理法。 集锦原是指由几个相互连贯的画面共同构存在于一幅画面中,这些画 面不仅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且还能够统一协调的存在于一个画面中不 失完整。这个特点在他的诗作《渭川田家》中体现得非常详细:“斜 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麦苗秀,蚕 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① 诗中前三句分别用简练的手法,勾勒了以下画面:太阳将落,牛羊归 ①张节末.禅宗美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87. 5 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家;老人拄仗等候小童;苗秀叶稀,雉蚕眠。这三幅画分别从时间、 地点、季节、人物等不同的角度,描绘出农村初夏傍晚的景色。但全 诗又浑然一体,呈然出恬淡闲静之美,许多景物组合,构成了一幅和 谐生动的画面。处理人、景、物的关系时,主要是处理人与景的关系。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很少把人作为独立的具体的形象来描写,更多的是 通过人物来传达一种情感,表现一种况味。由于他能很好的处理画面 中人与景物的关系,所以他的诗歌意境体现了其丰富的完整性和统一 性。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比较突出的形式是人与景交替出现,这种安 排既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又有利于把握全诗的节奏,抑扬顿挫,别 有一番风味。比较典型的就数《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 翠,秋水日潺溪。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 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①。第一句写景,秋山明净,林木森 森,一汪秋水从山中逶逦而来,在秋日的照耀下散着温暖的波光,好 一幅山野秋色图。第二旬和最后一句都是描写人物的,只不过前者是 静态处理,显现出隐逸时静谧的环境以及高雅的情蕴;而后者则是动 态处理,借古喻今,表现出隐逸生活的另一面:啸傲溪山的狂放与不 羁。前后景互动,互为起落,又互为照应。除了这种方式,还有就是 先集中笔墨描写景物,全诗无人物,但结旬以议论的形式将主题突出。 这类诗最大的优点就是画面立体感很强,意境上的统一,情感的抒发 浓烈而集中。如《山居秋瞑》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后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①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57-358. 6 谈_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王孙自可留"①。作者前六句以简笔点写出山、月、松、石、雨、秋、 水、竹、莲、舟和浣女,最后不由自主引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的喟叹。体现了作者对闲淡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前面的六句形 成了独特的意境,表现了时空的统一:“秋”与“空山”,“浣女” 和“竹",“月”与“松”,“清泉”与“石”都是和谐融于一体的。 该诗虽然是由文字组成的,但呈现出来的画面犹如一幅“通景屏”。 王维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集锦的艺术手法,去处理景物与景物 的关系,用符合实际的手段、方法安排好了抒情与写景的轻重。这些 手法作为其“诗画结合”艺术特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我们 借鉴和学习。 2、善于运用色彩表现诗境。 绘画六法中,色彩的运用被称为“随类赋彩”。“或喻于声,或 方于貌",“声”指听觉形象,而“貌”指视觉范畴中,中外艺术外 家一直极力追求准确而生动地反映的视觉形象。色彩是视觉形象最直 接最表象的特征,事物的千变万化和无限精彩皆会于此。在我国漫长 的绘画史中,历代画家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用 色方法。王维就非常长于用色,大多作品能做到“随类赋彩”、“写 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些,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 的体现。如他在《辋川别业》中写道:“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 红欲燃。”诗中桃红草绿,色彩鲜艳,浓烈,饱满,“草色之绿”浸 透人心, “桃花红艳”汤人肺腑;又以染,燃之词表现春景的可爱。 ①曹保平.中国古典诗词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215.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再如《闺人赠远》(其一):“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描写的是 春暖花开时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御沟两旁的万条柳丝在春风中随风摆 动,像披上了一件新衣服。花红柳绿,万象新天,使整个画面色彩愈 发鲜明。“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①(《寒食城冬即事》) 等诗歌中同样显示了作者用色的本领。值得一提的是,王维用色的体 验中浓墨重彩的画面并不多见,在他的上百首山水田园诗中,冷色是 其诗的主色调。红绿色冷暖搭配,青紫色给人寒冷的感觉。冷色主要 是指绿、青、蓝三种颜色。元代吴镇曾题诗王维《雪溪图》:“碧树 拥江扉,朱帘卷翠微。崇朝无客过,傍晚有渔归。岭耀梅重白,堤萦 絮正飞。若留清夜赏,铅粉更光辉”②。从该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王维 长于用冷色调。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据《新唐书》记载: 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人生有三大悲:少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 丧子。这三者他居其二,加上政治上的失意,及追求闲逸生活的天性 等俱多原因遂渐形成了诗人偏用冷色的特点。他的很多山水诗,躲以 青色、绿色直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③(《鹿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④(《白石滩》);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⑤(《欹湖》)等等,更有甚者: “不 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迳,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 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苍松翠柏和 ①金元浦.造型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56-266.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01-302. ③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3-I78. ④王岳川.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7. ⑤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学出版社,1999:168-i69. ⑥冷成金.苏轼的哲学与文艺观【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624. 8 谈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古木参天共同沐浴在一片冷漠的斜阳里,寺的深僻到了极致,一个 “冷”字,欲发使人觉得清冷袭人,点出了寺的深僻清冷的景色,这 与“染草,燃桃”之句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3、善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写诗。 渲染是文学又是绘画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王维更是形成了淡墨渲 染以达冲淡之境的独特画法,并自成一家,在诗歌中,他也精于此道, 如“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①⑥。绿 波在水中轻轻荡漾;溪水绕着农家悄无声息的渐渐远去;白色的石头 在流水潺潺间若隐若现,一轮皓月在墨蓝色的天空和深墨色的农家屋 顶曼撒幽光,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有一个农家女正在这安静的晚上 在洁白的月光下搓洗着白纱⋯⋯诗人把在水中轻漾的绿蒲以及时隐 时现的白石、泛着微光的溪水、处在近景中的房屋和屋顶上的月亮, 都统一在一个朦朦胧胧的基调里。用不同深浅的墨色渲染而出,浣纱 女的形象也渐渐明朗起来。历代评论《白石滩》的人都认为不仅写出 了一种优美的意境,同时人物的出现也给幽美的静物平添了几分生 气。全诗用绘画中渲淡烘托手法写出了人——以物衬人,貌似平淡, 实则平中有奇,淡中有味,形成了令人回味永久的审美效果。 4、以追求“气韵生动”为目标。 气韵生动是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画法所提出的,它是指绘面呈现出 来的一种境界,这里足以用来概括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整体艺术效 果。他把声乐意向融汇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为而且还善于将这些意 ①金元浦.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239.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向进行合理的组合,用绘画的颜色去渲染描摹景色,从而形成气韵生 动的艺术空间,达到空灵之境。正可谓:有形世界,无限风光。我们 再来看看王维的这几首五言小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 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文岚无处所”。(《木兰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 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①(《山中》)“独坐幽篁里,弹琴 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这些小诗都有一 个共同特点:篇幅短小,意境高远,动中有静,静中含动,动静结合, 如一幅幅泼墨的风景画,充满了禅的思辨。正所谓天地行不言之教, 他把复杂的禅宗哲思通过简单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如春花散空不落 痕迹。在诗中诗人与自然已浑然一体,无碍无滞,达到无我之境界, 自然景物只是诗人心境的客观投影。无论大自然是安静的,是运动的, 或者是热闹的,在诗人主观的感受中,它们都是静谧的。坐观云卷云 舒,闲看花开花落,大自然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诗人则陶醉于其中。 正如王夫之云:“不敛天物之荣凋,不以益己之悲愉",这是物的“泛 我”化与人的“物化”的统一,庄子用一句话概括为“不知周之梦为 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大自然中有我的存在,我是大自然中的 一部分,物我一体,物我不分,诗中那纷纷开且落的芙蓉花,那落日 中追逐伴侣的飞鸟,那湿人衣的空翠和照在深林中的明月,都是诗人 的化身。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禅的妙悟。而这种妙悟回过 头来又深深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完成了诗的丰富性、多义性和形象性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78-179. 10 谈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的特殊使命,通过有限的字句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是为“透澈玲珑, 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 意无穷。”清人王士祯说王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妙悟微 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诗家有言“不著一字,尽 得风流”,王维的诗歌正臻此的化境。 5、诗歌创作巧用散点透视的绘画技巧。 散点透视是国法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法,即中国绘画透视法中的 “面面观"和“步步看"。所谓面面观,就是指画家如何把空间的体 面安排在一幅画面中,所谓步步看,就是观察景物的方法是活动的; 王维作画如此,作诗亦如此,以一小诗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①不 难看出,整首诗歌一步一景,每句诗中都可以找到中国画的影子。这 种步移景异的表现手法,不正是诗人以画家的眼光经过面面观和步步 看之后,再加以提炼取舍而写成的吗。散点透视不仅能使画面中的有 限产生无限,而且也能将更多的内容融入到有限的画面中,从而起到 以少胜多以实景喻虚境的画面艺术效果。从湖畔归来的浣女手中拨弄 着的竹枝沙沙作响,笑声随着清风与竹的沙沙声一齐飘去。松树的间 隙里月光忽明忽暗,山中树下的清泉叮咚敲石。雨后的秋山,空气清 新树林湿润。山脚下的小船舟隐没在摇曳的莲花下面悠悠而去。⋯⋯ 第一句所构成的雨后山色,境界既开阔又清新。第二句则以松衬托月、 石。一个“间”字,便写出了月色透过松间的微淡莹洁的光柱,也写 ①中国画[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66-67. 11 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出了松与松之间的层次。王维在构图上的这种层次,使人能联想起画 面之外的那些连绵不断的山峦和月色。一个“流”字,不仅写出了泉 的优美姿态与情韵,也写出了泉溅白石的音响效果,不禁让人联想起 泉水经过的那些山花秋草以及山脚下的湖畔和渔樵。这不正是以实出 虚的意境吗?诗中的第三句把视点从山下移到山上,画面中主要描绘 的是竹子和莲花,作者从实际看到的景物入手带出了虚无景色的联 想。“莲动"、“竹喧”是实,但两个动词放在实物后面,就引出虚 处:渔舟和浣女。画面中的浣女和渔舟是隐匿的,至少是朦胧的。诗 人由于写出了莲拽动和竹的喧响,就把画面的意境深化了。如果说《山 居秋瞑》运用的是绘画中“面面观”和“步步看”的散点透视的话, 那么像《戏题示萧氏外甥》这样的诗,用的就是散点透视的专一看。 专一看指的就是对重点物象重点观察,这个主要关系到作画构图的取 舍。它要求画家处理画面要有中心,突出重点。“芦笋穿荷叶,菱花 系雁儿。”∞(《戏题示箫氏外甥》)是由两个特写镜头组成的画面。 前一景选择湖塘的一个局部:荷叶和芦笋。芦笋同荷叶的距离很近, 以至于使诗人产生了错觉,以为芦笋从荷叶中间穿了过去。这个特写, 构图虽然简单而且笔墨上也简洁但是妙趣横生。人们的思维便可从这 小小的图景生发开去。正所谓无中生有,把芦笋和荷叶所占的画幅之 外的空白,给人以更多美妙的联想。水中或有游鱼,或有蛙鸣,其隐 隐之处,或为荷影,或有芷得⋯⋯这些联想,都是在“专一看”的构 图上产生的。这也是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道理。散点透视法中 ①学府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27-28。 12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还有“拉近看”和“推远看”。如远人本无目,但为了表现的需要, 也可以远人眉目俱全,中国画在表现手法上,只要符合主观情思的需 要,可不必拘泥于科学。王维辋川诗中有一首《北坨》,用的就是这 种表现手法。“北坨湖水北,杂树映朱栏。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 端。”∞在这首诗里,青林(南边)与朱栏(北边)构成了一个平面, 如果按严格的科学透视法,在构图上画的下端(即南边)的景物应宜 大、宜近;而画的上端(即北边)的人家以及远山和流水必须在地平 线上逐渐缩小缩短。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用中国画传统的透视法来写 的。王维为了使画面达到一种既开阔又明晰的效果。于是集中题材把 远景拉近到中景位置,再把近景推远到中景位置的方法。 6、善于用画中处理虚实的技巧用于诗歌创作。 艺术创作最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山水画中的大写意最能体 现这种效果,王维在诗歌中也常作写意,如“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 彩翠忽成岚。’’②(《送方尊师归嵩山》)。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主体是 松,按理应用重墨,可是由于经常有雨,画面于是呈现出朦胧的气氛, 绘画中的破墨法与这种气氛比较相似:有的浓与淡相互打破、有的干 与湿相互打破,有的则是深与浅的打破,或者焦对润的打破;正因为 墨与彩相互打破,才墨彩焕发出灵活鲜丽之气。而浓墨、焦墨之中夹 以淡墨润墨,杉松瀑布呈现出迷离幻化的奇境;以淡墨破淡彩,或者 是彩与彩相破,岚光水气产生出光怪陆离的神韵。因为王维深谙绘画 中的破墨法,并将之以诗,所以诗中的画面特别形象逼真,人们也很 ①唐诗三百首注释【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176. ②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504. 高校教师在职硕七学位论文 容易以自然景物的色彩产生丰富的联想。诗中无色,而五色俱出,这 也正是中国画中“运墨而五色具"的妙处。这样丰富夺目的画面效 果,张彦远在评价王维的画所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 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而翠,凤不待五色而。"①大有“元 气淋漓障犹湿”②的情趣。(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除了 这些,中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大小、远近、疏密、 浓淡等关系的处理。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些技巧。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③《河 南严尹弟见宿敝庐该项别人赋十韵》: “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④这“黑”、“红”二字,生动地表现 了壁角苍苔滋生、远山延烧的颜色。《辋川别业》中, “雨中草色绿 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⑤,用“绿"涂沫出草色的碧绿,用“红” 点染出桃花的火红。《春园即事》: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分”、“发”二字使色彩分明,绿柳、黄土、红桃、白水,不言而 喻、一目了然。《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⑦, “湿”字传神地表现出了山中色彩之明净,苍翠欲 滴的山色似乎要浸透了游人的衣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 点,是以水墨为主,色彩的使用不在多样,而在于从客观物体固有的 ①当代中国画精英荟萃展作品集[M】.北京: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2003:33—34. ②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504. ③唐诗三百首注释[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176. ④金元浦.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239. ⑤冷成金.苏轼的哲学与文艺观【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624. ⑥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学出版社,1999:168—169. ⑦胡艳.论王维诗歌中绘画技巧的应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45. 14 谈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色彩出发产生的明度上的变化,通过整幅画面单色调浓淡、明暗、深 浅等的对比映衬出来表现物体的色感。兼之王维天性好静,偏好青紫 等冷色。这些都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得以体现,其代表作如众人皆知 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全诗深林、青苔、空山诸句让人产生联想,深林的阴郁、青翠之色, 而返景时的余光在青苔上投下了斑驳的日影,又使整幅画面呈现出几 缕温暖的橙色,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如:“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冬夜书怀》)“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漠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千山横苍 林,赤日团平陆"。(《冬日游览》)这些画面有的冷暖对比、有的冷 暖交织、有的相互渗透、有的相互衬托,简直是一幅各具特色的“出 韵幽淡"的彩墨画。3、王维诗歌中体现了绘画中的质感美绘画、雕 塑等造型艺术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质感,不同的艺术品分别有各自 不同的物理特点,如丝的光洁,陶的古朴,铁的坚硬,不同的质感给 人以不同的真实感和美感。但并非只有画家才能表现出质感,在文学 作品中,质感同样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让诗歌具有质感,让 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一句 就能让我们似乎真的有“湿衣”的感觉。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 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 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 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 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 湿人衣”了。“湿衣”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 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 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从而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 的诗意般感受。王维诗歌中体现了绘画的构图之美构图是绘画中人、 景、物以点、线、面的形式在平面上的安排和组合,王维的诗歌中许 多语句以精确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场景,如他的《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几句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天 高地迥的沙漠夕照图:在辽阔的天地下血红的落日垂在天际,天地之 间直立着缕缕青烟,使人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塞外空旷而壮丽的自 然景象。而《山居秋暝》又是另外一幅光景:时值初秋傍晚,正是云 收雨霁之际,明月在天,银光乍射,远处青山如岱,高处松柯如织, 低处山泉幽咽。在这极静的夜晚,从竹林里隐隐约约传来依稀浣衣女 子的欢歌笑语,而月光下,山冈下湖中的荷叶纷纷随风摇动,一群姑 娘袅娜的身影在林间若隐若现。原来是一只只渔舟分开荷叶,满载而 归⋯⋯诗中有时序的变化,空间的传移,动静的结合,层层的写照, 造成了景物运动和变化,场面持续转换的艺术效果,再加上融于画境 之中的美妙音响——笑声、泉声、水声,使诗中的人物、景物一下子 活了起来。全诗呈现的画面构图完整和谐,精确生动地表现了特定自 然景物的优美形象和神韵。第三节王维诗中有画意诗歌与绘画艺术 的影响是相辅相成,诗画相通之处在于追求意境,两者的有机结合也 在于深化意境。唐代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日 16 谈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 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 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 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①按照这种说法,由 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是诗境的逐步变化。仅仅做到了“了解境象,故 得形似”@还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简单的摹仿。必须做到“张之于 意而思之于心”③, “意”指的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意志、情感、理 想,它是抽象的、苍白的,这就需要诗人自己运用绘画的技法把抽象、 苍白的“意”加以物化使之与“境”结合, “境”指的是客观的物 象、景象、事件、以及诗人自身形象,它是个别的、具体的、感情的, 正所谓诗的意境就是情与景汇,意藏于境中,是意和境的统一,理性 的自觉以及美感的直觉的完美结合,王维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情感出 发来观察客观的物象,“视境于心,莹然掌中”,④然后通过艺术形 象、形象系列来抒情、传意、达理,文学也好,绘画也好,摹景的目 地在于言情托专。苏东坡说“诗写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说的就是 好的艺术品重在追求形象之外的心灵之境,而心灵之境的表现在画面 中又要呈现符合绘画审美特点的形式,也就是外在形式也内在精神的 高度和谐统一。所谓意境就是指从境中显意,从画境中创造意境,从 这点来看,诗歌的创作与绘画的创作可以相辅相成。见景、见物、见 事而生情,进而引发联想和想象,是诗画创作过程的共同之路,也就 ①赵炜.浅谈王维的“画诗”手法[J】.昌吉学院报,2002:136. ②武昌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面艺术效果(J】.盐城师专学报,1998:18. ③刘筑琴.王维诗中的静与禅[丁】.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1999:33. ④梁德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J】.天中学刊,1998:18. 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是由外表的现象到记忆再到想象最后到创造性想象而进入艺术构思 的,这里说的艺术构思有两种形式:一种用是用逻辑思维进行反省创 作;二是用直觉创作用形象思维进行,前者创作出的画是抽象画诗是 哲理诗;后者创作出的画是写实画诗是图画诗;图画诗与写实画讲求 的都是形象的再现,意境的创造,追求的都是画境之美;哲理诗和抽 象画讲求的则是捕捉意趣中哲理的显现。中国古代一些优秀的诗作之 所以形象传神,主要由于诗人将绘画技巧溶入诗歌创作,使诗歌中的 境界呈现一种画意之美。我国古代大诗人如杜甫、王维、苏轼、郑板 桥等,他们都是既会书法又会写诗、既擅长画法、又精通画论,他们 经常将画论运用到诗歌当中,莱辛说“没有图画感,会使一位最生动 的诗人,也变成一个讲废话的人。”①并不是随意的场景都能表现情 志,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往往从特定的情感出发,诗中所描写的 画面是对生活画面的取舍,具有高度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例如:《辋 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滠。倚仗柴门外,临风听 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是一 首诗画结合得很好的五律,诗人能过对初秋农村田园风物的描绘,以 表达一种隐居田园的乐趣。起文写景,秋天的一个傍晚,夕阳快要落 山。远处的青山显得欲发苍翠,从山里逶迤而来的小流散射着缕缕波 光,画面和谐安祥,诗人悠闲的在古渡头的树下,拄着拐守候在柴门 外。看着近处河里的余晖点点散去,而村里三三两面升起了炊烟。在 这美好的暮色中,我又碰上你酩酊大醉,象楚狂接舆那样狂歌不已。 ①何力.传统·生活·创造【J】.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223. 18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一幅静益、祥和的田园山水画被诗人用寒山、秋水、落日、孤烟勾画 出了,作者特意选取了那位狂歌的醉者来表现隐者的形象,让人仿佛 看见了隐者消闲自得,狂放不羁的样子,而人物和环境又结合得和谐、 自然。 第二节诗画艺术以追求静寂、空灵之美,折射了禅宗文化 一、王维在诗里体现了空静与禅宗 王维虽早年得志,但四十岁以后觉仕途“既寡遂性欢,恐遭负时 累”①,便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后又经丧母丧妻之痛,终于心灰 意冷而遁入佛门,发出“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佛门何处销”②的哀 叹。王维的隐与一般士大夫寄情山水,忘怀得失是不同的,他不是向 自然的宁静来求得心灵的和谐,他的隐只求在一个清静的场所,少人 打扰,一心在禅的思悟中去品味人生的得失与起落。王维在官阶升陛 迁时避入山林和禅门时,既没有壮志难酬的伤感,也没有怀才不遇的 愤懑,只有政治上的失望导致他对儒学的怀疑;他个人的不幸又导致 了对人生的绝望。他的避世充满了“漆园非傲吏,自阙经世务”⑨的 失败主义情绪。早年高唱事业、功名、抱负的热情冷却之后,他奉行 了“长林丰草,岂与官署有异”④的哲学,“印绶挂垂藤”⑤的山中闲 散官僚生活对他不是士大夫的潇洒,而是心中充满悲观主义的知识分 ①中国传世名画全集【M】.北京:线装书局,2002:41. ②林继中.栖息在诗情画意中一一王维小传【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253. ③张节末.禅宗美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90. ④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65. ⑤曹保平.中国古典诗词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235. 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子的归属。他过着半官半隐或者说是虽官实隐的生活正是所谓“结魏 阙与山林,著冠带而禅诵”①的写照。不难看出,王维希望通过求助 于禅宗的隐遁多过于向大自然的求助。不需要通过对大自然的观照, 让情感趋向淡泊,以达到泯灭于景物的境界来消解人生中的悲剧意 识,而是在禅的参悟中去体会失落的人生。诗人在禅宗的昭示之下, 先后到终南山、辋川去寻求正真的结果。在蛮荒的林野和纯朴的大自 然里,不仅提供了隐遁的客观环境,也是精神的寄托。他晚年在辋川 写了大量的山水诗,呈现给人们一片静谧的人生,静便是开启这些山 水诗深层意蕴的一把钥匙。他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②,王 维的静不只是自然的安静,而是内心的安宁与外部寂静世界的高度统 一。这种静是一种禅定的状态,万物静观皆自得,在王维的诗中,无 物不静,甚至只用视觉去观照而从来不用听觉去观照的色彩也是静 的。静不是单纯的一片死寂,即使是在大自然的运动中,王维也能捕 捉到静的情趣,“谷静秋泉响”③、“谷静惟松响”④,有秋水潺潺的 山谷和松涛阵阵的山林是多么幽静; “行客响空林”@,有行人走动 的空寞的树林更为寂静; “山中习静观朝槿"@,那夜间不断活动着 槿花何其安静,让人在这极大的动闹之中体会到宁静,呈现出了一种 淡泊而不激动的境界。外面的客观世界的运动与诗人内心的安静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没有任何欲望和任何躁动,也没有任何不安,运动的 ①金元浦.造型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32-333.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05-306. ④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o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22-234. ④王岳川.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10. ⑤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学出版社,1999:184—186. ⑥冷成金.苏轼的哲学与文艺观[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655. 20 谈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世界中也进入了一片静谧,诗人从静中进入了大自然。当人们全身心 享受着大自然的时候能感觉到自己从狭隘的尘世中解脱出来了,他把 大自然吸入自我之中,而自己又消融在这自然里。那因月出而受惊的 山鸟,那欲上人衣的青苔,那深山的钟、枝头的梅、阶边的草、寒灯、 秋雨、谷鸟、促织,那山路湿人衣的空翠,都是诗人看到听到和感受 到的“眼前真景”,使诗人“触目而真”。诗人认识了自然之后也就 自然把自己的生命也融入进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主体的我以这种 本然的自觉性去审视世界之本然的时候,人与自然就在这本然的意义 上实现了最终的合一。 二、他在诗里体现了空寂美 王维最有名的作品是晚年所作《辋川集》绝句,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①。《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②。《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这三首 诗,也像欣赏山水画,诗里表现的不仅是自然的寂静,也是诗人内心 淡泊宁静的写照,自然之景即心灵之境。全诗以动写静,有孤独之意, 而无愁苦之扰,每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让人不禁消除了连灵魂也得到 了净化。正如前人所说,这些诗是“入禅”之作, “读之身世两忘, 万念皆寂”③。王维深受佛门清静空无思想的影响,所以诗中一定有 禅的表现,在他的笔下,山水草木,都是了优美、怡静的,山水与田 ①金元浦.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4.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85. ⑦中国画【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80. 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园静谧而安祥,呈现出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又如《鸟鸣涧》:“人 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山惊出鸟,时鸣春涧中”①①,这首小诗, 给人的是一种清幽的艺术感受:大自然一片寂静,诗人流连桂花树下, 无风的夜晚,人仿佛听见花开花落的声音,春山远望,一切都笼罩在 月光下,月亮出来时虽无音息,梦中鸟儿仿佛被月光惊醒,不时发出 空鸣,和着涓涓流水音总之,读王维的诗,一种空寂之美跃然纸上, 让人有如入禅境之感。第五节王维画中有诗情王维多才多艺不仅精 于文学、诗歌、创作,他的书法,尤其是隶书、音乐在当时己名冠海 内了,这是的他的诗画艺术创作,不仅在内容上形成了画中有诗,诗 中有画的艺术效果,而且在形式上也形成了诗、书、画、印结合的艺 术风格。书画的结合包含有两层意思:(1)是以书法写款、题字在画 面上,从而画面形象协调搭配。这样书法入了画。也就成为了画中必 不可少的一部分,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2)是画家本人就是 书法家,书画同源,画家在作画时便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了,这既 能显示画家的细致,又能表现书法家的飘逸。 画上题诗题款,也可 以起到点题的作用。如人们面对一幅山水画或花鸟画,有时就很难猜 透画者的心思,但通过画上的题诗题款,就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意图。 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结合而出现的,那就是出现了喜欢作 诗或作词的画家,而书法又写得不错,这样他就用不错的书法把他的 诗书到他的画上了。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说 他是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王维是诗画结合当之 ①学府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44. 22 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无愧的典范。诗与画意相通,书法题跋与画面相辅相成,诗歌入画, 更强调用诗歌来题写画和诗的意境。这才真正体现了“聊写胸中逸 气”①。中国画中的题款其实是门很有学问的艺术,不能随便,要有 文学修养。让观者通过题字见景生情、抒发胸怀。而题字的内容与画 面要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引导观画者以画为媒介,另拓天地,从而 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于此同时,我们在题字上还要考虑到 画的内容和风格、字体的形式等。而且字体的位置要恰到好处。擅长 书法的画家,在作画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书法形式与画面形 式协调搭配成为画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搭配既能显示画家的 细致,也能表现书法家的飘逸。总之,要求字与画面统一、和谐,增 加画面的形式美。在中国画的绘画理论中,诗、书、画既可以是单一 的种类,又可以是相结合而成的综合绘画艺术,这是中国画特有的表 现形式。黄宾虹先生曾说:“中国画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 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不朽也。”(《黄 宾虹画语录》)这说明了传统中国画的用墨及诗、书、画相融合的文 学性。诗、书、画都属于艺术范畴,诗与画在形态上不同:诗的表现 形式是文字,表现叙述性;画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画面效果,表现描绘 的再现性。但诗也有摹写再现的功能,绘画也同样具有表现之力,“诗 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只不过它们表现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宋代 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时提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观点。石涛在《大涤子题画诗跋》中对此话也曾作进一步的诠 ①唐诗三百首注释[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182. 23 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 释:“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 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生剥而后成画。真识相触,如镜 写影,初何容心?今人不免唐突诗画矣。”这不仅说明了诗是发自内 心的、性情的,并且画境与诗趣相生, “诗不是便生吞生剥而后成 画",当画境出现时诗趣也就生成了,“诗画一律”由此而就到达了 融合。当绘画不能完全表达画家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时候,如陆机在《演 连珠》中有“图形于影,未尽纤丽之容”一说,认为绘画艺术美还难 以穷尽,还低于现实美,看到了“存形莫善于画"也有它的缺陷性和 局限性。那题画诗无疑就是进一步阐述的文字语言,以臻画的完美。 宋末吴龙翰在画家杨公远自编诗集《野趣有声画·序》中写道:“画 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这对“丹青吟妙, 妙处相资”、“诗画本一律”的最好的归结了。也道出了诗画艺术相 通而互补的原理。诗画结合,不仅丰富了绘画作品的欣赏内容,而且 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提升了绘画作品的格调与文化 品位。诗画结合,诗表意,画表形,创造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文人 画是以书法结合画法,赵孟烦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 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①故有“书画同源” 一说。对于中国文人画来说,诗、书、画、印的结合使作品更具表现 力更为完整、更富有特色。这几种艺术形式交汇在一起,既能丰富画 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让作品不仅仅是画,好像是打开了一扇 窗口。诗画结合,诗歌创作手法的启承转合,以及风格与内容,往往 ①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522. 24 谈千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 给绘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素材。诗画的结合,诗歌及文字线 条的变化与绘画内容在构图上形成了虚实对比的关系,成为整幅绘画 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诗画的结合,诗歌利用文字创作的形式, 与书法艺术交织在一起,创造出诗、书、画、印多种艺术相互辉映的 作品。中国文人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仅是一种技法表现形式,对 我们现代中国画教学也是一种启发。再说玩玩的绘画作品,他晚年隐 居辋川时作《辋川图》,元代的汤厦在其所著《画鉴》中说: “其画 《辋川图》,世之最著也”。①画面中青山连绵不绝,树林里霞光掩映, 朴素而又不失端庄,亭台楼阁中可以看到偶尔有舟楫来来往往,呈现 出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山谷里树木郁郁葱葱,枝条怪异的生长在顶 端,天上的云彩和水中的倒影一起飞逝,呈现出一种尘世之外的意境。 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尤其这幅《辋川图》的意境淡泊超尘,给人在精 神上和身心上带来审美的愉悦。王维的传世作品还有《雪溪图》,构 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在近景中左下方矗立着一座 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画面里中景则是一条结 冰的大河,横波呈现在画卷中部,水平面如铜镜一般波澜不兴;远处 的景色里,河对岸的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 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从整个画面的布局中可以看到,作者 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 传入耳畔。长期以来认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今。 ①当代中国画精英荟萃展作品集[M].北京
本文档为【谈王维诗画艺术创作对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91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31
浏览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