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和注释第6章-第10章

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和注释第6章-第10章

举报
开通vip

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和注释第6章-第10章第6章模板、预埋管道和施工缝 规范注释 6.1-模板的设计6.1.1-模板应形成一个最终的结构,此结构应该符合设计图和规范要求的构件的形状、外形和尺寸。6.1.2-模板应该牢固且接缝应足够严密不产生漏浆现象。6.1.3-模板应该被正确地支撑或拉结好以保持结构的位置和形状。6.1.4-模板及它们的支撑应设计以不破坏先前浇注的结构。6.1.5-模板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a)浇灌混凝土的速度和方法;(b)施工荷载,包括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冲击荷载;(c)壳体结构、折板、月面拱形结构、装饰用混凝土或构件的类似型式的特殊模...

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和注释第6章-第10章
第6章模板、预埋管道和施工缝 规范注释 6.1-模板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6.1.1-模板应形成一个最终的结构,此结构应该符合设计图和规范要求的构件的形状、外形和尺寸。6.1.2-模板应该牢固且接缝应足够严密不产生漏浆现象。6.1.3-模板应该被正确地支撑或拉结好以保持结构的位置和形状。6.1.4-模板及它们的支撑应设计以不破坏先前浇注的结构。6.1.5-模板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a)浇灌混凝土的速度和方法;(b)施工荷载,包括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冲击荷载;(c)壳体结构、折板、月面拱形结构、装饰用混凝土或构件的类似型式的特殊模板要求。6.1.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应该被设计和施工来允许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构件移动而不破坏。6.2-模板、支撑的拆除和重新支撑6.2.1-模板的拆除模板应采取不破坏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前提的方式进行拆除。由于拆模后而暴露的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至于不会由于拆模工程而遭到破坏。6.2.2-支撑的拆除和重新支撑6.2.2.1节到6.2.2.3节的条例应该应用于楼板和梁上,那些浇注在地基上的除外。6.2.2.1-在开始施工之前,承包商应制定关于支撑的拆除和重新支撑的安装的程序,并且计算在此过程中转移到结构上的荷载。R6.1-模板的设计满足大众的健康和安全是模板的最低性能要求,而这一要求在第6章中被规定的。包含正确的设计、合理的施工和拆模的混凝土模板工程需要可靠的评定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来达到既经济又安全的满足要求的模板。关于混凝土模板工程的详细信息在“混凝土的模板指南”中给出,被Committee3476.1所发表。(提供了设计、施工的建筑及维护规则,模板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特殊结构的模板和施工的特殊施工方法的模板。提出的准则将帮助工程师和建筑师为承包商准备工作规范。)混凝土的模板6.2在ACICommittee347的指导下准备的。(一本为承包商、工程师和建筑师准备的关于如何去施工的手册发表在“ACI347R”的指导方针中。计划、建造和使用模板被讨论,包括对于模板设计荷载的表格、图和公式。)R6.2-模板、支柱的拆除和重新支撑在决定模板拆除的时间时,应该考虑施工荷载和挠曲的可能性。施工荷载至少与设计活荷载一样大。在早期,结构可能足以承受外施荷载但可能发生挠曲而导致永久破坏。在施工期间混凝土强度的评估可能会被现场浇注的(混凝土)圆柱体试验或建设方允许的其它措施所说明,例如:(a)现场浇注的(混凝土)圆柱体的实验室根据“在圆柱模型中现场浇注混凝土圆柱体的抗压强度标准试验方法”(ASTMC8736.4)的。(这种方法被限制使用在混凝土厚度为125mm到300mm的板上。) 规范注释 (a)结构分析和混凝土强度数据被使用在规划的和实现的模板拆除和支撑中,当被要求时应该由承包商供给给建设方;(b)当与模板和支撑系统一致的结构部分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它的重量和上面的荷载除外,结构的任何部分在施工期间不能承受结构荷载,同时任何支撑也不能从中拆除。(c)足够的强度被说明通过被考虑的推荐的荷载的结构分析、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强度和混凝土强度数据的结构分析。混凝土强度数据应以在现场养护的(混凝土)圆柱体的试验或,当得到建设方允许时,根据其它的措施去评估混凝土强度。6.2.2.2-除非分析表明足够的强度来承受住这种附加荷载,否则在施工期间任何未支撑的结构部分无法承受超出附加荷载和设计活载的施工荷载的组合值。6.2.2.3-当足够的预应力可以被应用去使预应力构件承受横载和施工荷载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支撑才能被拆除。(b)贯入阻力按照“硬化混凝土抗渗透性的标准试验方案”(ASTMC803M6.5);(c)拔拉强度按照“硬化混凝土拔出强度的标准测试方法”(ASTMC9006.6);(d)硬化因素的测定和相关性根据“用硬化法评定混凝土强度”(ASTMC10746.7)。(b)、(c)和(d)措施要求充分的数据,使用现场材料来表明预成型混凝土或钻孔岩芯的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测定。只要侧模无法承受除了塑性混凝土的侧压力之外的荷载,在结构支撑足够时,梁、桁架、柱子、墙的侧模和类似的直立模板一般在累计养护时间为12小时后被拆除。累计养护时间代表时间段的总和,没有必要是连续的,在此期间混凝土周围的空气温度是10℃以上。这12小时的累计养护时间是以普通水泥和普通环境为基础的;特种混凝土的使用或反常的环境可能要求给予给定的限制。例如,由Ⅱ或Ⅴ制成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标准)或混合水硬水泥标准制成的水泥,包括缓凝剂的水泥和在搅拌期间添加冰块的水泥(为了降低心浇混凝土的温度)等这些可能在12小时内没有足够的强度和在模板拆除之前应被研究。多层结构的拆模是作为考虑整个结构的和每一个单独构件的临时支撑的有计划的规程的一部分。这样的规程在施工前应该执行同时至少应以考虑如下细节的结构分析为基础:(a)在施工的不同时期的结构分析以及相应时期的施工荷载;(b)施工的不同阶段的混凝土的强度;(c)在施工的不同阶段结构的变形和支撑系统对恒载和施工荷载的分布的影响;(d)在各项操作之间支撑或所用的支撑系统的强度和间距,以及最小时间段内的支撑、撑杆、支撑拆除和重新支撑的方法; 规范注释 6.3-埋入混凝土内的导管和管道6.3.1-只要他们不被考虑来取代未浇注的混凝土,除了满足6.3.6节的要求外,不损害混凝土的和受6.3节的限制的各种材料的导管、管道和套管应该在得到工程师的允许下被埋入混凝土中,。6.3.2-铝制的导管和管道不应该埋入结构混凝土,除非加覆盖层或镀层以防止铝与混凝土之间的化学反应或铝与钢筋之间的电解反应。6.3.3-穿过板、墙或梁的管道和套管不应该严重破坏结构的强度。6.3.4-埋入柱内的导管、管道及其配件不应该超过按强度计算的或按防火要求的断面面积的4%。6.3.5-除非管道的绘图得到结构工程师的允许,否则埋在板、墙或梁(除了那些仅仅穿过的)的导管和管道应满足下列两项的要求:6.3.5.1-外径不应该大于比板、墙或梁的总厚度的1/3;(e)影响施工阶段结构的安全性或耐久性的任何其它的荷载或条件。对于多层结构,在施工不同阶段混凝土的强度应有现场养护的试验构件或其他允许的方法所评定。R6.3-埋入混凝土内的导管和管道R6.3.1-对混凝土没有损失的导管、管道和套管可以埋入混凝土中,但是这项工作应以一定方式实施来保证结构不处于危险状态。经验的规则在6.3节中给出在普通状态下的安全安装。对于非一般的情况,应该制定出特殊的设计。许多一般的建筑规范对动力管道系统采用了ANSI/ASME管道规范B31.1和对化学管道和石油管道6.9系统采用B31.3。规定应该保证合理的管道规范应使用在系统的设计和试验中。承包商不允许安装那些设计图上没有的或未得到工程师或建筑师认可的管道、渠道或套管。为了达到结构完整,所有的在混凝土内的导管和管道配件应按照设计图上显示的或根据工作规范要求的被仔细地组装,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R6.3.2-规范禁止在结构混凝土中使用铝制品,除非它被有效地涂覆盖层或镀层。铝与混凝土发生反应,且在氯离子的情况下,也会与钢筋发生电解反应,促使混凝土的破碎或剥落。铝制电管呈现一种特殊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因为杂散电流加速了它的逆反应。 规范注释 6.3.5.2-其中心距不应大于管道直径或其宽度的3倍6.3.5.3-他们不应该严重破坏结构的强度。6.3.6-满足下列要求时,导管、管道和套管应该被允许考虑取代结构的受压混凝土:6.3.6.1-不应该接触锈蚀性或其它锈蚀性的物质;6.3.6.2-未经过涂料或是未镀锌铁或镀锌钢的导管和管道,中心距至少应达到标准规格40号钢管的;6.3.6.3-他们有一不超过50mm的标准的内径和中心距应不少于3倍管道直径。6.3.7-管道和配件应被设计来抵抗材料以及可能会遭受的压力和温度的影响。6.3.8-除水温不超过32℃和水压力为0.35MPa的水除外,直到混凝土已经达到它的设计强度后液体、气体或蒸汽才会被通入在管道内。6.3.9-在实心板中,除非是用于辐射放热或融雪降温,否则管道应安置在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之间。6.3.10-混凝土接触空气或土壤时,管道、导管和其配件上的混凝土厚度不少于40mm,不与空气或不与地基接触的混凝土气厚度不少于20mm.6.3.11-与管道垂直的钢筋面积不应少于混凝土面积的0.002倍。6.3.12-导管和管道应该装除和安装好以致于切割、弯曲或来自它合理方位的钢筋不应被要求。6.4-施工缝6.4.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注混凝土时,其施工缝表面应是干净的并除掉水泥浮浆。R6.3.7-1983年的规范规定埋入管道内的压力不超过1.4MPa,这被认为太局限了。然而,这种压力的影响和埋入的管道的膨胀应在混凝土构件的设计中考虑到。R6.4-施工缝为了结构的完整性,在施工文件中所有施工缝的规定和按要求进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偏差均应得到工程师或设计师的允许。 规范注释 6.4.2-在继续浇注混凝土之前,应立刻将所有的施工缝湿润并冲洗干净;6.4.3-施工缝是在不削弱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设置和定位的。制作条例关于通过施工缝进行剪力和其它作用力的传递。见11.7.9。6.4.4-在楼层中,施工缝应留在楼板、次梁和主梁的跨度的中间1/3长度范围内。6.4.5-主梁的施工缝应偏离主次梁中宽度的最小距离的2倍。6.4.6-由柱子或墙支承的次梁、主梁或板,直到直立支承构件的混凝土不再为塑性状态时才能被浇注或安装。6.4.7-除非在设计图或规范中表明,否则次梁、主梁、梁腋、柱顶托板和柱帽应作为楼板系统的一部分进行整体浇筑。R6.4.2-1977年规范关于在竖向缝中使用纯水泥的要求已经被删除,因为它不怎么有实践效果且对在模板深的和钢筋稠密区阻碍一些正确的通入不利。通常湿喷和其它的做法是更加合理的。因为规范仅设定了最低的标准,在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工程师不得不去详细说明规定的做法。开始浇注混凝土时需要的砂浆的级配取决于混凝土的比例、钢筋的密集度、振动器的使用和其它的因素。R6.4.3-施工缝是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当重力所引起的剪力不大时,如在受弯构件的跨中部位一个简单的竖向缝是足够的。侧向力的设计要求特殊施工缝的设计。受剪键、间接的剪力键、斜传力杆或11.7节中的剪力传递方法可能在作用力的转移要求的时候使用。R6.4.6-由柱和墙所支承的构件的延迟浇筑混凝土来阻止在楼板的交界面以及由在支承构件中促使的塑性混凝土的泌浆和沉淀的现象的支承构件之间的开裂。R6.4.7-当在设计图和根据6.4.3节中所要求的力的转移的条例中所表明的,板、次梁、梁腋和一些类似的构件被允许进行分离式浇筑。 第7章钢筋细节 规范注释 7.1-标准弯钩使用在规范中的术语标准弯钩有如下的解释:7.1.1-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180°且再伸长一其值取为4db与65mm的最大值。7.1.2-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90°且再伸长12db的长度。7.1.3-对于箍筋和拉筋的弯钩:(a)16号钢筋和更细的钢筋,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90°且再伸长6db的长度;或(b)19号、22号和25号钢筋,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90°且再伸长12db的长度;(c)25号和更细的钢筋,在钢筋的自由端弯曲135°后再伸长6db的长度。7.1.4-抗震钩在21.1节中被定义。7.2-最小弯曲直径7.2.1-那些10号到16号箍筋和拉筋的除外,从钢筋内侧量度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表7.2中的值。7.2.2-对于16号钢筋和更小号的钢筋来说,箍筋和拉筋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4db。对大于16号的钢筋来说,弯曲直径应根据表7.2来确定。7.2.3-箍筋和拉筋的焊接钢丝网(变形钢筋)的弯曲内径不应该大于4db,且大于最大直径为40mm和对于所有其它钢丝2db中的最大值。弯曲内径小于4db时,弯曲起点离最近焊接交点不得小于4db。R7.1-标准弯钩介绍关于准备设计图、典型的细节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制作和布置钢筋的方法和标准,在ACICommittee3157.1所发表。所有与钢筋、钢丝或钢绞线直径(和面积)有关的条例是在相应的ASTM规范中给定的钢筋的标称尺寸为基础的。标称尺寸与根据ASTM指定的钢筋、钢丝或钢绞线有相当重量的圆形面积的标称尺寸相当。钢筋的横截面是以标称尺寸为基础的。R7.1.3-标准箍筋和拉筋的弯钩局限于25号和更细的钢筋内,且弯曲90°后再伸长6db的长度进一步受限于16号和更细的钢筋,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结果表明弯曲90°且再伸长6db的长度的较大号钢筋在高荷载作用下会突然伸出。R7.2-最小弯曲直径钢筋的标准弯曲根据弯曲的内径进行描述,因为用它们去衡量弯曲半径更加容易。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主要因素是弯曲没有开裂和在弯曲内侧的混凝土没有破坏的可行性。R7.2.2-通常用于箍筋和拉筋的最小的4db的弯曲在美国是以可行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对于弯曲90°或135°的标准箍筋弯钩的不大于16号箍筋的使用将允许在标准箍筋弯曲设备上进行多次弯曲。R7.2.3-焊接钢丝可用来制作箍筋和拉筋。在焊接交叉点上的钢丝与在未被加热处的钢丝的均匀延性和可弯性不同。这些焊接温度的影响经常消散在大约4倍钢丝直径的距离处,在大多数情况下允许的最小弯曲直径与那些在关于钢丝材料(ASTMA82和A496)的弯曲实验有差不多的要求。 规范注释 表7.2-最小弯曲直径钢筋型号最小直径10号到25号6db29号、32号和36号8db43号和57号10db7.3-弯曲7.3.1-所有钢筋应该冷弯处理,除非得到工程师的允许。7.3.2-部分被埋入混凝土内的钢筋不应该进行现场弯曲,除了在设计图上说明或得到工程师允许外。7.4-钢筋的表面状况7.4.1-在混凝土被浇注时,钢筋上应该没有泥浆、油或其它降低粘合力的非金属涂料。参照3.5.3.7和3.5.3.8标准的钢筋的环氧涂层应该是允许。7.4.2-除了预应力钢筋外,锈蚀的、热轧钢锭表面的氧化皮的钢筋,或两者中的结合应被认为满意的,如最小的尺寸(包括变形的高度)和一种水工涂刷钢丝试验构件的重量,这构件应根据ASTM规范,参照3.5节。R7.3-弯曲R7.3.1-工程师可能是设计工程师或建筑师或被业主所聘用来进行检查工作的工程师或建筑师。那些弯曲内侧直径小于ASTM弯曲实验要求的不是普通的弯曲,可以要求特殊加工。R7.3.2-施工状况使埋入混凝土内的钢筋弯曲很有必要。这种现场弯曲不应该在没有得到工程师的授权下进行。工程师应该决定钢筋是否应该被冷弯或是否应该进行加热。弯曲按照要求应该是平缓的和矫平的。7.2和7.3的试验已经表明A615M280级和420级钢丝可以在表7.2规定的最小直径或接近最小直径上进行冷弯和矫直到90°。如果遭遇到破损或压碎,加热到820°的最高温度可能会避免钢筋剩余的这种状态。在弯曲或拉直过程中断裂的钢筋在弯曲区外可以叠接。R7.4-钢筋的表面状况关于锈蚀的限制是以7.4节的试验为基础的,外加一些初期试验和规范的检查。7.4节的参考资料提供了一种关于变形钢筋的粘合特性的锈蚀和轧屑的影响的指南。研究已经表明正常数量的锈蚀增强了粘合力。普通粗糙性的处理通常会除去不太牢固的锈,这样会破坏钢筋与混凝土的粘合力。 规范注释 7.4.3-预应力钢筋应该干净和表面无油渍、脏物、蚀斑和过量的铁锈。在铁锈上进行涂层应该是允许。7.5-钢筋的布置7.5.1-包括钢筋束和后张预应力孔道的钢筋在混凝土浇注前应该合理布置且正确支撑,且应该是可靠的,与7.5.2中的允许误差相反。7.5.2-除非被注册设计师所规范,包括钢筋束和后张预应力孔道的钢筋应该在以下允许误差下进行布置。7.5.2.1-高度d和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的最小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的允许误差应该按照下面的要求制定:d的允许误差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允许误差d≤200mm±10mm-10mmd>200mm±13mm-13mm除了到成形的拱腹的净距的允许误差为6mm和保护层的允许误差不应该超出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负的三分之一。7.5.2.2-弯曲和钢筋的边缘沿纵向位置的允许误差应该为±50mm,除了在托座和梁托的不连续边缘的允许误差为±13mm,并且在其它构件的不连续边缘的±25mm。7.5.2.1的最小保护层厚度的允许误差应该应用在构件的不连续边缘处。R7.4.3-评估钢绞线的锈蚀程度的指南在7.5节中给出。R7.5-钢筋的布置R7.5.1-包括钢丝束和后张预应力孔道在内的钢筋应该在模板中被支撑来阻止由于浇注混凝土或工人而产生的位移。应该使用有效的支撑(例如连续的纵向梁的支撑物)对布置在梁底模中的箍筋进行支撑。如果仅仅纵向的梁底钢筋被支撑,施工事故会使和任意的被绑在箍筋上的预应力钢筋束一样的箍筋离开原位。R7.5.2-根据一般的实践经验,正如在被ACICommittee1177.6所发表的“混凝土结构和材料的公差的标准规范”那样,已经设立关于总深度(模板或装修)和弯曲钢筋和封闭钢筋箍、箍筋和螺纹的桁架的制作上的公差。工程师应该规定比在规范中允许的更多的允许偏差,这时有必要去降低偏差的积累,这种偏差产生于在有效深度或保护层厚度上的减少。更多的允许公差已经被应用在一个距成形拱腹的最小的净距范围内因为是相对于耐久性和防火性的重要性,并且因为钢筋一般被以规定的公差时可行的方式进行支撑。相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来说,比被规范所要求的更多的允许公差更加可行,而这些预应力混凝土会达到设计者或业主可接受的弯曲控制极限。在这种状况下,工程师应该给定必要的允许偏差。建筑及维护规范在7.7种给出。 规范注释 7.5.3-用于跨度不超过3m的板内的焊接钢丝钢筋(不大于平均宽度为30mm和平均偏差为30mm的钢丝尺寸)应该被允许从接近支撑楼板顶部的点到接近跨中楼板底部的点进行弯曲,只要这种钢筋连续或是根据支撑进行锚定。7.5.4-交叉钢筋的焊接不应该被允许进行钢筋的装配,除了得到工程师的授权允许。7.6-钢筋的间距极限7.6.1-布置成一排的平行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db,但是也不小于25mm。见3.3.2节。7.6.2-平行钢筋被布置成两层或两层以上时,在上层的钢筋应该直接对准底部钢筋,伴随在两层之间的净距不少于25mm.7.6.3-在配有螺纹钢筋或拉杆钢筋的受压构件中,在纵向钢筋之间的净距应该不少于1.5db也不少于40mm。见3.3.2节。7.6.4-钢筋的净距限制也应该应用在接触搭接接头和相邻接头或钢筋之间的净距中。7.6.5-除了混凝土托梁结构之外的墙和板中,主要受弯钢筋间距不应大于墙或板厚度的3倍,也不大于450mm。7.6.6-盘钢筋7.6.6.1-成群的平行钢筋互相接触捆绑成一束作为一个单元受力时,在任何一束中被限制到4根。7.6.6.2-成束钢筋应该围绕着箍筋或钢筋。7.6.6.3-比36号钢筋大的钢筋不应该捆绑在梁内。7.6.6.4-钢筋束中的个别钢筋如需在受力构件的跨度内切断,断点应相互错开不少于40db。R7.5.4-平头焊接(交叉钢筋焊接)会严重削弱在通过创造一个金属且口被焊接的点上的钢筋。这种操作可以被安全地操作,焊接材料与焊接操作在连续的极限控制下进行,这种极限控制类似于在进行焊接钢丝的制作。R7.6-钢筋的间距极限尽管最小的钢筋间距在规范中未改变,但是在12章给出的锚固长度自从1989年规范变成了一种钢筋间距的函数。结果,在一些方面去使用比最小钢筋间距更大的极限间距。最小的极限间距初始被建立去允许混凝土容易地流入钢筋之间以及钢筋与模板之间的空间,没有伴随蜂窝现象,并且保证钢筋集中在一条线上而可能会促使剪切或收缩裂缝。去确定最小间距的标称钢筋直径的使用允许所有钢筋尺寸有统一的标准。R7.6.6-盘钢筋7.8节的粘结研究表明钢筋束中钢筋的断点应该交错排列。盘钢筋应该用金属丝缚紧或其它方法绑紧去保证维持在垂直或水平的位置。大于36号的钢筋不能被捆在次梁或主梁中的极限是一种可行的关于房屋建筑构件的限制。(“公路桥梁的标准规范”允许43号和57号这两种盘钢筋使用在桥的大梁上。)10.6节的裂缝控制的一致性地要求将有效地阻碍大于36号钢筋成束作为拉伸钢筋。这个规范的短语“相互接触捆绑成一束来作为一个单元起作用”,计划去阻碍在相同的 规范注释 7.6.6.5-间距极限和最小的保护层厚度应以钢筋直径,db为基础,一束钢筋应视作单根钢筋,其直径按其等效的总面积推算得出。7.6.7-预应力钢筋束和输送管7.6.7.1-在每个构件端部预应力钢筋束之间的净距,对于钢筋束不小于4db,对金属丝不小于5db,如果规定强度的混凝土初始预应力,fci′,是28MPa或更大,对于标称直径是13mm或更小的钢筋束的最小间距是45mm,对于标称直径是15mm的钢筋束的最小间距是50mm。见3.3.2。在跨度的中部钢筋束的制作和排放可以用立式钢筋束。7.6.7.2-如果表明混凝土能令人满意地被浇注时,且条例要求不能用预应力钢筋,后张预应力孔道成束应该是允许的7.7-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7.7.1-现浇混凝土(非预应力)以下是提供了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但是不能低于7.7.5和7.7.7的要求:最小保护层厚度,mm(a)在地面浇筑和长期与土接触混凝土......................................................75(b)处于与土壤直接接触或露天环境下混凝土:从19号到57号的钢筋………..............................5016号的钢筋,MW200或MD200的钢丝,和更细的钢丝……………………........................40(c)不处于露天环境或不与土壤直接接触环境下的混凝土:板、墙、次梁:43号到57号的钢筋…….....................................4036号和更小号的钢筋…......................................20平面内将两根以上的钢筋捆成束。典型的对于三或四捆钢筋的捆绑形状是三角形的、方形的,或L形状的样式。出于实际的考虑,在弯曲平面内多于一捆钢筋的钢筋束不应该作为一个单元来做弯钩或弯曲。末端弯钩被要求的地方,在每一捆中交错排列单根钢筋是可行的。R7.6.7-预应力钢筋束和输送管R7.6.7.1-在本节中允许的间距减少量相对于混凝土强度是28MPa或更大是以7.10,7.11节的参考资料为基础的。R7.6.7.2-当在梁中的后张预应力钢筋的输送管垂直摆放在一起时,张拉时要采取措施防止预应力钢筋引起输送管的破裂。水平排放的输送管应该允许正确的混凝土浇筑。间距是一又三分之一倍的粗骨料的尺寸(但不能小于25mm)可以满足要求。在钢筋束和输送管集中的地方,削弱了混凝土的截面,要设置钢筋防止混凝土开裂。(邱丽清)R7.7-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作为抵抗外界环境和其他影响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是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这里,对不同结构构件的分类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描述,如果横向钢筋包围主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从箍筋,拉筋或螺旋筋的外表面算起;如果没有拉筋和箍筋,多排钢筋从最外层钢筋算起;或对预应力钢筋算到金属端部装置或输送管。“与露天接触的混凝土的表面”的条件直接涉及直接接触潮湿变化和不仅仅对于温度的变化。楼板或一些薄的壳体拱腹不应该经常被认为直接接触,除非是遭受潮湿和干燥的交替,包括出于冷凝状况或外露顶面直接渗透、溢出,或类似的效果。外露的钢筋的保护钢筋的可供替代的方法可能被要求,如果他们被规范要求的附加混凝土保护层相当。当在1.4的条例下得到建设方的允许,可供替代的保护层钢筋可能有着不少于不暴露于大气的钢筋要求的覆盖层的混凝土保 规范注释 梁、柱:主要受力钢筋、拉杆、箍筋、螺旋筋…………………………………………..40壳体、折板构件:No.19或更大的钢筋............................................20No.16的钢筋,MW200或MD200的钢丝和其它更小的钢筋......................................................137.7.2—现浇混凝土(预应力)下面是关于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管道及配件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而且该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本规范第7.7.5,7.7.5.1和7.7.7条的规定:最小保护层厚度,mm(a)在地面浇筑并与土长期接触的混凝土................................................75(b)与土或露天接触的混凝土:护墙板、楼板、隔栅....................................................25其它构件....................................................................40(c)不与露天或地面接触的砼:楼板、墙、隔栅..........................................................20梁、柱:主筋………….....................................................40钢筋箍、箍筋、螺旋筋.........................................25壳体、折板构件:16号钢筋,MW200或MD200钢丝,和更细的钢丝.........................……………………………10其它钢筋....................................db但不小于20mm7.7.3—预制混凝土(在工厂控制条件下制作)下面是关于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管道及配件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规定,而且该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本规范第7.7.5,7.7.5.1和7.7.7条的规定:最小保护层厚度,mm(a)在地面浇筑并与土长期接触的混凝土护墙板:43号和57号的钢筋、直径大于40mm预应力钢筋束.....................................................40小于等于36号的钢筋、预应力钢筋束直径≤40mm、W200或D200钢丝及更细的钢丝.........................................................................20护层。在12章中给定的锚固长度目前是钢筋保护层的一项函数。结果,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比最小的保护层厚度更大的厚度是可行的。R7.7.3—预制混凝土(在工厂控制条下制作)预应力结构中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小就反映出在预制构件的配料比例,放置条件,及养护条件越好。“在工厂规定条件下制作的混凝土”并不意味着预制构件要在预制厂制作。预制结构构件在工作现场也要符合要求,如模板尺寸的控制,钢筋的放置,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以及构件养护条件都应与在预制厂相同。对预张法的钢绞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规定截面条件下要求有最小的保护层来抵抗天气和其它因素的作用。但这种保护层在钢绞线中不能充分地应力传递和应力发挥,所以有必要提高该保护层的厚度。 规范注释 其它构件:43号和57号的钢筋、直径﹥40mm预应力钢筋束.....................................................5019号和36号的钢筋、直径﹥40mm的预应力钢筋束.....................................................40小于等于16号的钢筋、预应力钢筋束直径≤16mm、钢丝≤W200或D200号的钢丝.........................................................................30(b)不与露天或地面接触的混凝土:楼板、墙、隔栅:43号和57号的钢筋、直径﹥40mm的预应力钢筋束.....................................................................30预应力钢筋束直径小于40mm.........................20小于等于36号的钢筋,W200或D200钢丝及更细的钢丝.........................................................16梁、柱:主要受力钢筋.............................db但不小于16mm且不大于40mm钢筋箍、箍筋、螺旋筋.........................................10壳体、折板构件:预应力钢筋束...................................................20大于等于16号的钢筋......................................16小于等于16号的钢筋、W200或D200钢丝及更细的钢丝...................................................107.7.4—成束的钢筋对于成束的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等于钢筋束的折算直径,但不应大于50mm;但如果混凝土在地面浇筑并与土永久接触时,其最小保护层应为75mm.7.7.5—侵蚀环境处于侵蚀环境或其它严重的暴露条件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并应注意其密实性和无孔隙性或采用其它一些保护措施.R7.7.5—侵蚀环境当砼在使用期内中与有氯化物外来源接触,比如防冰盐、微咸水、海水或这些物质喷洒,那么砼配料必须本规范满足第4章中一些特殊暴露要求。这些包括最小空气含气量、最大水灰比、普通混凝土和轻质混凝土的最小强度、混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以及水泥型号等。另外,在侵蚀环境中,规范建议对墙和楼板的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对其它构件为65mm;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建议最小保护层分别为40mm和50mm。 规范注释 7.7.5.1—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暴露于侵蚀环境或其它一些严重暴露条件以及暴露于18.3.3条文中定义的类型T或C环境时,预应力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0%。如果预压区在持续荷载作用下没有发生拉伸时,可以不增加该保护层厚度。7.7.6—将来的扩建用于将来扩建连接用的外露钢筋、插入件及钢板应有防蚀措施。7.7.7—防火房屋建筑总规范(本规范为其一部分)所要求的防火保护层厚度大于本规范第7.7条中规定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时,应取其较大值。7.8—柱的专门配筋细节7.8.1—偏置钢筋纵向钢筋偏置弯折,应符合以下规定:7.8.1.1—偏置钢筋的倾斜段对柱轴的倾斜度不应大于1:6。7.8.1.2—偏置钢筋弯折处以上和以下的钢筋,应与柱轴平行。7.8.1.3—偏置钢筋弯折处,应用横向钢筋箍,螺旋筋或部分楼板结构来提供水平支撑。所提供的水平支撑应设计成能抵抗钢筋倾斜段中计算力的水平分力的1.5倍.并且,如采用横向钢筋箍和螺旋筋,应设置在距弯折点150mm以内。7.8.1.4—偏置钢筋应在放入模板前弯折好,见本规范第7.3条。7.8.1.5—当柱表面偏置≥75mm时,纵向钢筋不应偏置弯折。此时,应采用分开的插筋与毗邻偏置的柱表面的纵向钢筋搭接。搭接接头应符合本规范第12.17条。R7.7.5.1—4.4.2和R4.4.2对腐蚀性环境做了定义。另外在ACI362.1R-97,“停车场建筑设计”PP.21-26中给出了停车场建筑的腐蚀性环境。R7.8—柱的专门配筋细节 规范注释 7.8.2—钢芯在钢芯结构中,组合受压构件的荷载传递应符合以下规定:7.8.2.1—钢芯结构的两端必须准确加工,应能承受端承连接力,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上下轴线对准。7.8.2.2—在钢芯结构的端部承压接头处,应考虑连接接头能有效地传递50%的全部压应力。7.8.2.3—柱底与柱基础之间的荷载传递应依据本规范第15.8条规定。7.8.2.4—型钢底脚设计时应考虑把所有组合构件的荷载传递到基础。如有足够的混凝土截面能将钢筋混凝土部分所承受的全部荷载通过混凝土中的压力及通过钢筋传递给基础时,型钢底脚也可设计成仅传递钢芯处的荷载。7.9—钢筋连接7.9.1—主要框架构件(比如梁和柱)连接时,通长钢筋的接头和钢筋端部的锚固端头,应有封闭套。7.9.2—连接处的封闭套,可以是外部的混凝土或内部的封闭钢筋箍或螺旋筋或箍筋。7.10—受压构件的横向钢筋7.10.1—组合受压构件的横向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7.10.4条和7.10.5条的规定,如需要配置抗剪钢筋和抗扭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7.10.2—组合受压构件的横向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10.16条规定。预应力钢筋束中的横向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18.11条规定。7.10.3—当实验和结构分析表明结构由足够的强度施工时,可不执行本规范第7.10条,10.16条和18.11条中对横向钢筋的规定。R7.8.2—钢芯钢芯结构的端部接头要传递50%的压应力是为了满足这些接头要有一定的抗拉强度。由于剩余的压应力已经由钢芯结构中的传力销栓、拼接杆、焊缝等所传递。但这个规定必须要确保组合受压构件中的搭接接头与常规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搭接接头具有相同的抗拉强度。R7.9—钢筋连接对保证构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抗弯能力能得以发挥而接头不损坏,在连接处的限制是必不可少的。(7.13、7.14)R7.10—受压构件的横向钢筋R7.10.3—保护层厚度小于40mm的预制混凝土,未配纵向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尺寸小于前一本ACI规范规定的最小尺寸的柱,粗骨料很小的混凝土柱、墙式柱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横向钢筋都需要特殊设计.钢丝,W25或D25号的如果在设计中把这些特殊的柱看作是螺旋配筋 规范注释 7.10.4—螺旋筋受压构件的螺旋筋应符合本规范第10.9.3条和下列的规定:7.10.4.1—螺旋筋应由等间距的连续钢筋或钢丝组成,并且要求从尺寸设计到安装拆卸都没有弯曲变形。7.10.4.2—对于现浇混凝土构件,螺旋筋的直径应不小于10mm。7.10.4.3—螺旋筋间的净距应不超过75mm,但也不能小于25mm。可参见本规范第3.3.2条。7.10.4.4—螺旋筋的锚固可由螺旋单元的两端螺旋钢筋或钢丝多加1.5圈来构成两端的锚固。7.10.4.5—螺旋筋使用时可能要拼接,拼接长度可由以下方法确定:(a)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和下面(1)-(5)中长度的较大值:(1)光面的变形钢筋或钢丝.........................……..48db(2)光面的普通钢筋或钢丝.............................…..72db(3)涂有环氧树脂的钢筋或钢丝...........................72db(4)配有普通箍筋和吊钩的光面的普通钢筋或钢丝,这种吊钩要满足本规范第7.1.3条关于螺旋筋的搭接要求并要埋入螺旋筋的内部…………………48db(5)配有普通箍筋和吊钩的涂有环氧树脂的钢筋或钢丝,这种吊钩要满足螺旋筋的7.1.3搭接要求并要埋入螺旋筋的内部………………………………48db(b)所有的机械接头和焊接接头的长度应依据本规范第12.14.3条。7.10.4.6—螺旋筋应从基础顶部或任一层的楼面一直配置到上面所支承的构件中最下一排水钢筋的标高为止。柱来计算荷载强度,则螺旋配筋率ρs应满足本规范第10.9.3条规定。R7.10.4—螺旋筋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考虑,螺旋筋的最小直径为10mm,(直径为10mm的钢筋或同等的变形钢丝或普通钢丝)。对于现浇混凝土如果能保持螺旋筋的最小净距,那么螺旋筋的直径为10mm是用于柱的保护层厚度40mm,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1Mpa的柱中的最小尺寸。对于热轧的或冷拔的光面钢筋或变形钢筋,标准螺旋筋的直径是10,13和16号。本规范允许螺旋筋在柱的最底部的横向钢筋处断开。但是如果柱的一边或几边没有梁或牛腿封闭,则从螺旋筋的断开处到楼板或柱顶托板的底部处均设置钢筋箍。如果梁或牛腿封闭柱的每个侧面但梁高度不同,则钢筋箍应从螺旋筋一直延伸到最浅梁或牛腿的水平钢筋处。这些附加的钢筋箍是为封闭柱纵向钢筋和为了锚固梁中弯入柱中的这部分钢筋的。可参见本规范第7.9条。螺旋筋应以适当的螺距和对准线定位好,以防在浇筑砼时发生变形移位。规范传统上要求用定位架来固定装配式螺旋钢筋笼的位置。但在1989年改变允许代用的安装方法。当用定位架时,下列规定可用作指南:当螺旋钢筋或钢丝的直径<16mm时:螺圈直径<500mm时应至少用3个定位架;螺圈的直径在500~750mm时用3个定位架;螺圈的直径>750mm时用4个定位架。当螺旋钢筋或钢丝的直径16mm时:螺圈直径600mm时应至少用3个定位架;螺圈直径600mm时用4个定位架。工程说明书或转包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中应明确定位架的供应方或螺旋筋的制作场地。1999年的规范对环氧树脂螺旋筋或普通螺旋筋的搭接要求作了修订,并允许机械连接。 规范注释 7.10.4.7—当柱的四边没有全部嵌固梁或牛腿时,那么从螺旋筋终止到楼板的底部或柱顶托板处必须都设置拉筋。7.10.4.8—带有柱帽的柱子,螺旋筋应延长到柱帽的直径或宽度是柱两倍的标高处。7.10.4.9—螺旋筋应牢固定位并使轴线正确。7.10.5—钢筋箍(柱箍)受压构件的钢筋应符合以下规定:7.10.5.1—所有的非预应力钢筋应配有横向钢筋箍。当纵筋的直径小于等于32号时,横向钢筋箍至少为10号;当纵筋为36.43.57号或者钢筋束时横向钢筋箍至少为13号.对于等效面积的变形钢筋和焊接钢筋的横向钢筋箍也应满足要求。7.10.5.2—钢筋箍的竖向间距应不超过16倍的纵筋直径,48倍的钢筋箍直径或受压构件的最小尺寸。7.10.5.3—在每个转角处应设置钢筋箍,并且在纵筋的改变处应设横向支撑,这个横向支撑是由角度不超过135度的钢筋箍提供,而且钢筋箍两边的纵筋间的净距要大于150mm。当纵筋沿圆的周边放置时,可用完整的圆钢筋箍。7.10.5.4—钢筋箍在垂直放置时不仅要求它的一半要置于基础顶部或楼板以上,而且要它的一半超出楼板最低层横向钢筋以上。等于或小于150mm≥150mm时,不需中间钢筋箍插图R7.10.5-横向支承的柱钢筋之间尺寸量度的图示R7.10.5—钢筋箍(柱箍)所有纵向受压钢筋都应设置横向钢筋箍。当纵筋以圆箍的形式放置时,要求每隔一定间距布置圆箍。这项要求可以用连续的圆箍来满足。螺距比10.9.3中螺旋筋要求的螺距更大,最大螺距等于要求的钢筋箍间距(见本规范第7.10.4.3条)。1956年ACI规范对每根竖筋要求“相当于用钢筋箍的90°提供横向支撑”。1963年的规范中对钢筋箍的要求放宽了:容许的角度由90°改为135°,并且取消了钢筋箍对边纵筋的净距小于150mm的规定(见插图R7.10.5)。对足够大尺寸,受轴向荷载作用,含通长钢筋(无搭接)的系杆加劲柱的极限试验表明:完全按要求配钢筋箍的柱和没有配钢筋箍的柱的极限强度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由于连接的钢筋和成束的钢筋不包括在R7.15条的试验中,所以在每个钢筋搭接接头的端部,端承型搭接筋的上下以及偏置钢筋弯折的斜坡区配置一系列的钢筋箍是很有必要的。标准钢筋箍弯钩只与变形钢筋一起用,且应尽可能交错设置。可参见本规范第7.9条。连续的成束钢筋或成束钢丝可用作钢筋箍,这时钢筋箍的尺寸和面积至少要等同于单个钢筋箍的尺寸和面积。连续成束钢筋或钢丝端部的锚固应由单根钢筋的弯钩决定。连续的成束钢筋或钢丝如果满足本规范第7.10.4条,就可看作螺旋筋,否则看作钢筋箍。 规范注释 7.10.5.5—当柱的四边嵌固有梁或牛腿时,那么钢筋箍的终止处应在最浅梁或托板的最下排钢筋以下75mm。7.10.5.6—当锚栓设置在柱顶或柱脚时,那么螺栓的四周,柱的至少四根竖杆或柱脚都应设箍筋。箍筋应分布在柱顶或柱脚的125mm的范围内,并且至少要有两根直径为13的钢筋或三根直径为10的钢筋。7.11—受弯构件的横向钢筋7.11.1—梁中的受压钢筋应配有满足本规范第7.10.5条的尺寸和间距要求的箍筋或同等面积的焊接钢筋来箍紧。在需要受压力钢筋的整个区段内均应配置这样的钢筋箍。7.11.2—对受弯构件受反复应力和在支座处受扭转的影响,其横向钢筋应由封闭式钢筋箍或封闭式箍筋或螺旋筋所组成,围绕受弯钢筋设置。7.11.3—封闭式钢筋箍或箍筋可以由单根钢筋搭接构成,将标准箍筋或钢筋箍的末端弯钩搭接并钩住一根纵向钢筋;也可以由一或两根构成,采用B级接头(搭接1.3ld)或按第12.13节的规定进行锚固。7.12—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7.12.1—在结构板中如受弯钢筋仅单向配置时,应设置抵抗收缩和温度应力的与受弯钢筋垂直钢筋。7.12.1.1—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的布置应依据本规范第7.12.2条或第7.12.3条规定。7.12.1.2—当收缩和温度的变化得到有效的约束时,应考虑本规范第8.2.4条和第9.2.3条。R7.10.5.5—1983年的规范对这段作了修订:仅仅当框架构件深入到方形柱或矩形柱的每个边,或者深入到圆柱或多角柱的四个边时,箍筋才可断开。R7.10.5.6—2002年规范增加了锚栓设置于柱顶或柱脚的限制规定。这种限制改进了荷载的传递路径:从锚栓到螺栓附近混凝土裂缝的柱或角柱处。这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温度,收缩及与之相似的效应等一些不可预见的力引起的。R7.11—受弯构件的横向钢筋R7.11.1—梁和组合梁中的受压钢筋必须箍紧以防弯曲。除了少量说明外,对这种箍紧的类似要求已经经本规范几个版本基本保持不变R7.12—抗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R7.12.1—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应与主钢筋有适当的角度,以便减小裂缝并与结构一起来确保它在设计中的作用。这段描述只对结构楼板作了解释,而未对支承在地面上的台阶板做出解释。R7.12.1.2—本规范第7.12条规定的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的面积在发生收缩和温度变化的区域能够满足要求。对于结构的墙体或大型柱对收缩和温度变化有很好约束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增加本规范第7.12.1.2条中的受弯钢筋(见第7.16条)。钢筋的上部和下部都能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规范7.12.2—符合本规范第3.5.3条规定的变形钢筋,用于收缩和温度钢筋时应依据以下规定:7.12.2.1—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的面积与总混凝土面积比至少满足以下规定,并不小于0.0014:(a)楼板用的是等级为280或350的变形钢时..............……………………….........................0.0020(b)楼板用的是等级为420的变形钢筋或焊接钢筋时..............…………………………………….....0.0018(c)楼板用的是屈服应力大于420Mpa,屈服应变为0.35%的钢筋时…………………………7.12.2.2—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的间距不大于5倍的楼板厚度也不大于450mm。7.12.2.3—在所有要求的截面中,抵抗收缩应力钢筋和温度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fy应依据本规范第12章。7.12.3—符合本规范第3.5.5条要求的预应力钢筋,用于收缩和温度钢筋时应符合以下规定:7.12.3.1—在砼的毛面积上,预应力钢筋束能提供0.7Mpa的最小平均压应力。当有效预应力损失以后,应依据本规范第18.6条。7.12.3.2—预应力钢筋束的间距不超过1.8m。7.12.3.3—当钢筋束的间距超过1.4m时,在楼板边缘的钢筋束之间应配置符合7.12.2条要求的抵抗收缩和温度附加的有粘结的钢筋,其设置范围,从楼板开始延长到与钢筋束间距相等的长度。注释在施工阶段控制板条,它允许初始收缩但不导致应力的增加,这也能有效地减小由约束引起的裂缝。R7.12.2—关于变形钢筋和焊接钢筋的一些规定都是来自于经验,但经过多年使用结果令人满意。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的搭接和端部锚固在设计时应满足符合本规范的第12.1条,12.15条,12.18条.和12.19条要求的规定屈服强度。R7.12.3—预应力钢筋在楼板上提供的有效力近似相等于非预应力的抗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的屈服强度力。在总的混凝土面积中0.7Mpa预应力强度已经成功地在很多工程中得到使用。当用于抗收缩钢筋和温度钢筋的钢筋束间距大于1.4m时,为了满足楼板边缘和受压应力区的钢筋面积,在设置预应力钢筋的楼板处必须配置附加的粘结钢筋。对于整体式预制后张法梁板结构,7.12.3条文的规定在插图R7.12.3中作了阐述。用于收缩的钢筋束和温度的钢筋束在楼板中应垂直放置并靠近楼板中心。当收缩钢筋束和温度钢筋束用于支承应力主钢筋时,允许偏离板中心。
本文档为【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和注释第6章-第10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少女天空618
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敏感度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06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