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豚病害防治

河豚病害防治

举报
开通vip

河豚病害防治河豚疾病的预防(​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  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加毫克/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泡15~30分钟,充分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

河豚病害防治
河豚疾病的预防(​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  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加毫克/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泡15~30分钟,充分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期投喂的鲜活饵料应彻底洗净,过滤选择出适口饵料,用2~3毫克/升的青霉素浸泡15~20分钟后使用。  育苗翻池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病菌,应在水中加8~10毫克/升的青霉素、链霉素。  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的疾病预防  (一)鱼池清整 养鱼池在连续饲养的情况下,池底堆积大量残饵、粪便、污泥以及一些腐殖质等,不仅是病原菌掌生的温床,而且其分解产生甲烷、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消耗大量氧气,严重危害鱼体健康。所以,鱼种放养前要清除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物,减少病原菌孽生,改善养殖水环境。  (二)鱼池消毒 苗种入池前应将池塘进行药物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两种。  1.生石灰清塘 分为干池清塘及带水清塘两种。先将生石灰搅拌成浆,不待其冷却即向池塘泼洒,然后用泥耙将灰浆和匀,以加强清塘效果。生石灰用量:干池法水深10厘米,每公顷用量1050~1200千克;带水法水深0.5~1米,每公顷用量1950~2250千克,药效期为7~10天。  2.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 一般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每公顷用生石灰1050~1200千克,漂白粉75~105千克。此方法能改变池塘底泥结构,加速有机物的分解,pH值最高时可达12以上,除杀死多数水生动物外,还对藻类和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杀灭作用。当清塘7~8天后,浮游生物明显上升而且持久性地增长,对苗种饲养极为有利。  (三)使用优质饵料,提高杭菌能力 目前养殖河豚所用饵料多为鲜冻杂鱼,鲜鱼、虾等饵料极有可能将自然海区的鱼类病原体带入池中,如稍有变质则可能带入大量的细菌,导致鱼摄食后引起疾病。应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杂鱼虾。在配合饵料的制作上应充分注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搭配,以满足河豚生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水质管理水质与河豚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水质管理。  1.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 放养量过大,超过水体负荷能力,会导致溶氧量低,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2.适宜的换水量 随水温的变化和鱼体的生长,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一般每周换水10~30厘米,并保持水深1.5~2米。  3.定期药物预防 为防止病害发生,每隔10~15天施生石灰1次,每次每公顷225~375千克。全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用量1毫克/升。每10~15天投喂抗生素药饵一个疗程,抗生素用量每千克饲料用氯霉素0.1克,或青霉素0.2克,或复方新诺明0.2克拌成药饵,连喂3~5天。  三、越冬期的病害预防  越冬期间,河豚养殖密度、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均较平时有很大改变,又经捕捞操作引起机械损伤,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因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鱼种入池前应彻底清洗消毒,入池时将鱼种用2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药浴5分钟,每天以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1次,进行鱼体消毒,一般每隔10天左右投药一个疗程(所用药物和剂量同养成期),一个疗程为3~5天。 环境因子引起的疾病(​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一)气泡病  【病症】该病在苗种培育阶段发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鱼体瘦弱,皮肤与肌肉间产生许多气泡,使鱼苗失去平衡,游泳缓慢,常在中午至下午漂浮于下风口。该病原因是池水中单胞藻大量繁殖,水中含氧量呈过饱和状态,有时达到200%。过饱和溶氧渗入皮下而形成气泡病。  【防治方法】①控制单胞藻中绿藻过量繁殖,降低溶氧的产生;⑧加大换水,降低水中溶氧,一般发病时每天可换水1/3左右;③用比重为1.003的海水浸泡饲养1周。  (二)赤潮中毒  【病症】由有毒藻类和夜光虫等有毒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当鱼苗由室内移到室外饲育时,预先在池中大量繁殖轮虫而使引起赤潮的生物大量繁殖,使饲育水呈淡红色或粉红色。在这样的水环境下放苗人池又静水饲育,就会使放养的河豚连同大量繁殖的轮虫一起在几天之内全部死亡。该病在海水性河豚育苗场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①放养前仔细检查池内水质,放养后注意观察;②发病后及时换水,改善水质。  (三)海葵棘毒病 1981年在鹿儿岛县某养殖场出现河豚(1~2龄)原因不明的狂游,不久死亡,有的网箱死亡率达10%~20%。当年,对此病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查明是由于附着在金属网箱上的海葵所致。此后,在其他养殖场也发现此病,出现同样的症状及死亡现象。  【病因及症状】由腔肠动物海葵棘毒类的棘胞毒所致。在病理组织学上可以看到狂游的鱼的延髓神经细胞出现巨大的空胞,细胞坏死,由此推测是中枢神经毒素中毒。海葵棘毒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发红、肿胀、烂鳍、游泳异常(狂游),继而死亡。但需注意此症状与其他疾病(白口病)极为相似,容易混同。  【防治方法】在暖海水域进行河豚养殖,首先必须了解附近海域是否有此海葵自然栖息。因海葵能较容易地附着在海藻等其他物体上,还可靠触手游动,所以,更换网箱等措施无济于事。放养少量有摄食附着物习性的蓝子鱼、石鲷等,对防治此病有效。营养性疾病疾病与防治(​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一)脂肪组织黄斑病 河豚养殖也和其他浅海养殖鱼类一样,饲料以天然饵料为主,即使使用配合颗粒饲料,天然饲料也占50%以上。因多数情况下,投喂的是冷冻鱼,所以必须注意饵料鱼的鲜度、脂肪变性(特别是酸败)程度,也就是要致力于完善日常饲养管理措施,防止投喂变质饲料。   【病因及症状】连续食用脂肪酸败的饲料或维生素E长期不足。多见于越冬后(2龄鱼)投喂变质饲料所致。病鱼肝脏上可观察到点状色素块,也有的肠道呈暗灰色。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保持夏季饲料的鲜度,切勿投饵过剩;适时投喂以维生素E为主的复合营养剂。  (二)黄脂病  【病因及症状】长期投喂脂肪含量高、鲜度差的冻鱼,饵料脂肪氧化而具毒性,造成氧化脂肪中毒而致病。稚鱼至上市前的成鱼都有发生。病鱼体色发黑或灰白,斑纹不鲜明,运动缓慢无力,横纹肌肉纤维退化,鱼体从尾部严重消瘦并逐渐扩至全身,后头部背侧肌肉凹陷。肝脏有黄橙色点状的蜡样质块状物,重病鱼蜡样质集结成斑块,几乎占据肝表层,腹腔内脂肪层产生黄色稍硬的块状物,肠管失去透明感,色调污浊。  【防治方法】①患病初期可改换投喂混合配合饲料的湿颗粒饲料,并添加含维生素E的复合维生素;②不直接投喂鲜鱼,而是投喂配合饲料与鲜鱼并添加维生素混合加工的湿颗粒饲料;③重病鱼无有效治疗方法,应及时淘汰。  (三)绿肝病  【病因及症状】可能是投喂变质饵料、油脂性饵料、发霉性饵料等使胆内胆汁浓缩,贮留于肝脏内的胆管中,使部分肝脏呈现绿色所致。病鱼体表白色,鱼腹膜发红比体表更明显,肠管肠间膜均显著发红,肝脏整体呈淡绿褐色,发病时间长的肝脏略有萎缩。  【防治方法】①降低饲育密度,改投鲜度高的饵料并添加以维生素E为主体的综合营养剂,并在数日内添加甘草提取液,有一定的效果;②低温致病的则加深网箱,投喂少量饵料,可减缓症状。  (四)肌肉萎缩症  【病因及症状】幼鱼阶段常发生,是摄食变性饵料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主要是饵料中脂肪酸的过氧化物导致慢性中毒。病鱼体色变黑,躯干部肌肉显著退化,严重消瘦,生长不良且恢复无望,行动迟缓,无食欲,对环境适应能力差。肝脏实质细胞里常有大量的蜡样质沉积,但没有脂肪体和皮下脂肪。一般有贫血倾向。  【防治方法】①加强饲育管理,投喂鲜度高的饵料,并适时添加维生素E;②避免投喂含脂肪高的饵料;③投喂添加维生素E的配合饵料。  (五)溃疡症  【病因及症状】由于开食转食不当,造成营养生理障碍所致的继发性疾病,常在鱼头背部产生白云状的圆斑,逐渐发展会使皮肤溃烂,剥离露出肌肉,鱼体消瘦逐渐衰弱死亡。  【防治方法】①投喂优质适口饵料,降低照度;②饵料多样化,改善幼鱼的摄食营养结构。 寄生虫病疾病与防治(​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一)小瓜虫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游动异常,常沿池壁在水中上层快速游动,或头上尾下斜体和池壁摩擦,常导致下颌皮肤发炎或形成厚厚的皮茧。食欲减退,严重时不吃食物。抓起病鱼,在强光下可见鱼体皮肤上有许多小白点,打开鳃盖,可见鳃丝上粘液多,分布有大量小白点。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现2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卵圆形或球形的小瓜虫,大小为350~380微米*300~500微米,会变形,全身密布纤毛,不停转动,可见到马蹄形的核。因鱼体对小瓜虫有一定的自然免疫力,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增强投饵,提高鱼体体质,即使有小瓜虫也难以在鱼体上寄生引起死鱼。一般情况下,25℃以上水温小瓜虫不易生长繁殖,但如果水体环境恶化,鱼体体质弱,即使在27℃以上水温也会大量感染小瓜虫。此病一般多发生在冬末和初春水湿(温)较低时,感染性强,病情扩散迅速,部分池塘发病率可达80%以上,经常引起大批死亡。10℃以下或26℃以上不发病。  【防治方法】①发现有少数鱼沿池边水面上游动或与池壁摩擦,使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以控制池水的有机物含量,缓解小瓜虫的暴发。②在发病高峰期,可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天--3天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③亚甲基蓝,1m³2g,一天一次。④40%甲醛,1m³15-25mL,2天一次。烟碱也可以有效治疗该病。  (二)斜管虫病  【症状】斜管虫(图7-3)少量寄生时,对寄主无害,大量寄生时病鱼在水面缓慢游动。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不摄食,并活动在水体中上层或停留在池壁,整个鱼群散乱,鱼体漂浮于水面,行为呆滞,体表分泌大量粘液,临死时沉在池底翻白或竖立于水面,呼吸急促。打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多,鳃腔内有污物,鳃丝肿胀而几乎占据了整个鳃腔,鳃丝表面粗糙而不光滑,颜色呈暗红色,鳃丝末端有破损,发白。在显微镜下观察,鳃丝和粘液中可见许多卵圆形的斜管虫,个体大小约35~50微米*25~45微米。此病在水源水温12℃--20℃时或在连续阴雨天气时发病率高,并通过水媒介快速传播。该病主要危害幼鱼,感染率高。防治方法有:;。 【防治方法】①全池泼洒30mg/L福尔马林,低水位浸浴鱼体4小时—5小时后,加注新水10cm--20cm,第二天泼洒0.8mg/L—1.0mg/L盐酸土霉素1次。②全池泼洒0.5~0.7毫克/升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③用2%~4%食盐浸浴15~30分钟。④降低水位1/4—1/5,用1.5%食盐水浸浴鱼体,隔5小时--6小时后再用1.0%食盐浸浴鱼体,并保持水位3天—4天。⑤阿维菌素溶液,1m³0.2-0.3mg(以阿维菌素计)  (三)河豚异钩虫病  【症状】寄生在河豚的鳃上。病鱼大都伏底不动,少数在水体中上层离群迟缓独游,不食或食欲差。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加,病情加重,身体消瘦,直到衰竭而死。剪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增多,鳃组织糜烂发白,鳃丝末端肿大,其间夹杂着细小红丝。河豚异钩虫(图7-4)属蠕虫类单殖吸虫,低倍镜(4x10)下镜检鳃片,可见大小不等的黑色虫体,虫体后部有四对固着夹,每个夹上有形如“小”字的刺钩固定于鳃片上。解剖鱼体,肝脏发白无血色,肌肉发白,呈严重贫血状。河豚异钩虫病从发病至死亡一般历程较长,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5%左右。  【防治方法】用1毫克/升甲苯咪唑全池喷洒,72小时后,虫体可脱落、死亡。要及时换水50%~60%,排除脱落的虫卵,防止以后复发。90%晶体敌百虫,10-20mg/l浸浴,4-5分钟,一天一次,连用2天。食盐0.6g/L,浸浴5分钟,一天一次,连用2天。  (四)指环虫病  【症状】指环虫寄生在河豚鳃部。病鱼形体消瘦,体色变黑,鳃丝粘液增多,鳃瓣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严重时腐烂缺损,呈继发性烂鳃。病鱼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狂躁不安。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约3%~5%。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毫克/升甲苯咪唑或用90%晶体敌百虫0.5~0.7毫克/升全池泼洒。0.5%阿维菌素1m³,0.049ml,一天一次,连用两次。  (五)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体色灰黑,光泽暗淡不鲜明;食欲不振,行动呆滞,群游散乱,经常在池底、池壁摩擦体表,显得烦躁不安。取鳃片镜检,可见车轮虫虫体周边纤毛不停摆动,作旋转状微动。此病多为高温期发病,但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30毫克/升福尔马林药浴24小时,都有较好疗效。  (六)三代虫病 此病是近年来河豚养殖中出现的又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主要为害1龄鱼,如不能及早发现寄生虫,还有可能引起病菌的二次感染,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症状】由单生类的三代虫寄生在鱼体表各部(体表、鳍、眼球等)、鳃孔内膜等处引起。早期难以从外观上判断该病。此病常发生在水温下降时,如果发现鱼游泳、摄食不活泼,体表部分粘液白浊,特别是胸鳍不透明,则可以诊断此病。细菌二次感染后,可清楚地观察到患病鱼皮肤糜烂、发红、出血,鱼鳍损伤等症状。  【防治方法】争取及早发现,防止细菌感染。90%晶体敌百虫0.5-0.7mg/l,7天后在用一次。90%晶体敌百虫和面碱合剂(1:0.6)0.1-0.24mg/l。甲苯咪唑,每kg体重,0.05g,拌料投喂,一天一次,连用3-5天。试用25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药浴25~30分钟有效果。  (七)豚库道虫病  【症状】病原是粘孢子虫类库道虫(图7-8),寄生于心肌及心腔并形成抱囊。病鱼开始游泳不活跃,摄食不积极,严重者急性死亡。外表无明显症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预防为主。  (八)稚鱼期白点病  【症状】该病由刺激隐核虫(图7-9)引起。苗种生产过程中,稚鱼期的鱼苗可以看到感染海水白点病的个体。刺激隐核虫附着在体表和鳃丝上,严重时全身呈白点状,大量分泌粘液,鳃组织糜烂。病鱼食欲不振,变黑,消瘦,游泳迟缓。  【防治方法】①用醋酸铜全他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1~0.2克/升②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混合,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为2~3毫克/升,硫酸亚铁浓度为0.8~1毫克/升。  (九)淀粉卵鞭虫病  【症状】是寄生虫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条等处。重病的鱼体表有许多小白点,与隐核虫病相似,但白点比隐核虫要小得多。病鱼浮于水面,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口不能闭,游泳迟缓。病鱼有时向固体物上摩擦身体,有时因鳃部虫体而由口向外喷水。鱼体消瘦,鳃呈灰白色,呼吸困难而死。有时发现病原体在肾脏或肠系膜等处。病原体是淀粉卵鞭虫(图7-10),它寄生在海水鱼体上,病鱼死后,虫体落人水中形成抱囊。虫体在抱囊内分裂形成抱子以后,抱子冲出抱囊在水中游泳,遇到寄主就附着在其体上让鱼体染病。  【防治方法】①用淡水浸洗2~3分钟,隔3~4天后再洗1次;②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隔离;③硫酸铜全池拨洒,浓度为0.8~1毫克/升或10~12毫克/升药浴,每次10~15分钟,连续4天。(十)贝尼登虫病(​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寄生于红鳍东方鲀的贝尼登虫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大小为5.5~6.6毫米*3.1~3.9毫米,前部稍突出。两侧各有一个前吸盘,后端有一卵圆形的后固着器。产卵适温为18℃~24℃,最适为20℃。  【症状】春季至初夏及秋季至初冬较严重,4~7月份有时引起死亡或成鱼鳍基部产生炎症和溃疡。寄生于体侧、头部体表及头上,寄生数量多时,鱼的皮肤分泌过多粘液,使表皮局部变白,体表色素细胞扩散,鱼体呈暗蓝色,寄生处发炎;病鱼狂游或不断地在网片或其他物体上摩擦身体,擦伤后又成为病原菌入侵的门户。寄生数量多时,鱼因贫血,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①用淡水浸浴15~20分钟虫体即脱落死亡;②0.2ml/L过氧化氢,浸浴30分钟,一天一次,连用3-5天。(十一)盾纤毛虫病疾病与防治(​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病原属盾纤毛虫目。该虫呈泪滴形,长径20~45微米,全身被活泼运动的纤毛。该虫运动速度快,运动路线呈“之”字形。常栖息于水底,在种苗生产和稚鱼育成的高密度条件下,此虫在池底死鱼、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上大量繁殖,寄生于鱼体,并造成鱼的大量死亡。  【症状】多发生于4~7月份,危害2~5厘米的幼鱼,在陆上和海面网箱均有发生。它不仅寄生于鳃和体表,也潜入皮下,有时甚至侵入大脑和心脏。患病鱼摄食不良,体色黑化,本已底栖的鱼又上浮中层游泳。重症鱼体友发白处与黑化处相间呈团块状,粘液增多,体表鳍发红、糜烂,有时伴有头部发红、鳃出血、鳃盖内侧发红及膨润等症状,内部解剖无明显异常,体表有泪滴状活泼运动的虫体。  【防治方法】①加大换水量,冲出水中纤毛虫,彻底清除池底污物,减少池中该虫的增殖;⑧使用浓度100~150毫克福尔马林药液充气药浴1小时,第二天检查池中鱼体有无该虫寄生,如有再药浴1次,可杀死池中和寄生于鳃和体表的虫体已侵入内脏的无法治疗;③同一养殖场其他未发病水池应保持适宜的换水量,池内不留残饵,夏季以后则不会再有此病发生。(十二) 侧殖吸虫病疾病与防治(​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   由侧殖吸虫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虫体较小,卵圆形,体表被棘,中间寄主为湖螺、田螺及旋纹螺,鱼苗吞食具有侧殖吸虫囊蜘或尾坳的螺体后被感染。  【症状】患病鱼苗闭口不食,生长停滞,游动无力。群集下风面,俗称“闭口病”,病鱼肠道充塞吸虫,前肠部尤为密集,肠内无食。亦可寄生于肾脏表面呈高低不平状。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硫酸铜0.7mg/l,一次量,全池泼洒,消灭螺类。  (十三)乳白体吸虫病 病原为乳白体吸虫的囊坳。成虫寄生于海猫体内,毛坳寄生于贝类。发病季节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水温24℃~27℃时,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死亡率可达5%~20%,红鳍东方鲀是其囊坳的寄生对象。  【症状】病鱼最初在水面狂游,继而身体痉挛,不断旋转,最终死亡。从发病至死亡只有1~2天。该病是因吸虫囊坳寄生于鱼的间脑所引起的,通常1尾鱼只寄生1个囊坳,偶尔也寄生2~3个,在间脑可见周围神经受压迫发生变性坏死,内脏及其器官未见有变化。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消灭贝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十四)杯体虫病杯体虫属(Apiosoma)是原生动物门(​http:​/​​/​baike.baidu.com​/​view​/​152284.htm"\t"_blank​)、纤毛亚门(​http:​/​​/​baike.baidu.com​/​view​/​1719863.htm"\t"_blank​)、寡膜纤毛纲、缘毛亚纲、缘毛目(​http:​/​​/​baike.baidu.com​/​view​/​2061043.htm"\t"_blank​)、累枝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61108.htm"\t"_blank​)的一属。为附生纤毛虫。身体充分伸展时呈杯状,前端粗,向后变狭。前端有1个圆盘形的口围盘。口围盘四周有3层口缘膜结构。缘膜由纤毛构成,但不一定全连成一片。口围盘内尚有1个左转的口沟,后端与前庭相接。前庭不接胞咽。口缘膜中间的2圈,沿口沟两边,随口沟环绕,外面一圈直至前庭,变为波动膜。在体中部或之后,有1个圆形或三角形的大核。小核在大核之侧,一般呈细长的棒状。与体轴平行。在前庭附近有1个伸缩泡。体后端有1个附着盘,具有弹性纤维丝。体表有细致横纹。虫体收缩时,口围盘先收缩。口围盘纤毛作束状,外伸于体外,再渐缩入。身体顶端仅留一小孔。有时缩成茄子状。【症状】一年四季均可见。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换水量少时,该虫大量繁殖,充满病鱼鳃中、附肢及体表各处,大量固着于鱼体时,可见有许多绒毛丛。鱼体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在水中溶氧较低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防治方法】1、每亩池塘用15~20千克苦楝树枝叶(扎成小捆)沤水,隔天翻1次,每隔7~10天换1次新鲜楝树叶枝。2、发病塘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毫克/升浓度。3、每亩池塘用2~3千克新鲜韭菜,加入食盐1千克,把韭菜切碎拌入食盐,边拌边搓出汁液,每天进行全池泼洒,连泼3天。(十五)聚缩虫【症状】聚缩虫主要寄生在鱼屯鱼的上下颚牙齿的后缘和嘴丫处,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当大量寄生时,摄食量明显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早晨在池边观察可见少量鱼屯鱼在水面漂游,吞吐池水,当太阳出来后就逐渐潜入水中。随着聚缩虫寄生量的增多,易见有大量鱼屯鱼鼓着气,腹部向上飘浮于水面且有少量鱼屯鱼死亡,活力好的病鱼到下午才潜入水中,此时几乎不摄食。聚缩虫主要流行于夏、秋两季。放养密度较大,水体过肥、有机物含量增多时,聚缩虫大量繁殖极易发病。患聚缩虫病鱼屯鱼可见在口腔牙齿后缘和嘴丫处有一层黄色绒毛,经解剖可见肠道充气、腹部积水。取黄色绒毛镜检可见大量聚缩虫。【防治方法】1、换水1/3后全池泼洒15*10-6的生石灰,连用2~3天;2、全池泼洒硫酸锌0.6*10-6,换水后再用1次;3、全池泼洒纤虫净1~2*10-6,隔天全池泼洒氯溴海因0.2*10-6,可有效的防治聚缩虫病。细菌病疾病防治(​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一)烂鳃病  【症状】病鱼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呼吸困难,在水中上层或池边缓慢游动,食欲减退。打开鳃盖,肉眼可见鳃丝粘液增多,严重时末端腐烂缺损,有的鳃丝呈灰白色,常粘附淤泥和杂物碎片。镜检取几个鳃丝及粘液放在载玻片上,加2~3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放置几分钟后观察。在鳃丝边缘菌体群集成柱状或草堆状,不停抖动或摆动,也可见单个菌体的游动。鳃丝末端腐烂,鳃丝卷曲。  【防治方法】①经常检测水质,定期换水、吸污,保持水质清洁。②鱼种消毒,用2%~4%食盐水溶液浸浴10~20分钟。③每隔10~15天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以上)0.2~0.5毫克/升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④治疗方法可采用 0.3mg/L—0.5mg/L盐酸土霉素全池泼洒。⑤每千克饲料用0.1~0.25克盐酸土霉素拌药饵,连喂3~5天。⑥每千克饲料用0.2~0.4克氟呱酸拌药饵,连喂5~7天。(二)肠炎病  【症状】病鱼食欲减退或完全不吃食,初期肛门发红,严重时肛门红肿,直肠脱出肛门外。解剖观察,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轻者局部呈红色,重者全肠呈紫红色,多数病鱼肠内无食物,含有许多淡黄色粘液。病鱼游动迟缓,离群,病鱼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有时,肠炎病与烂鳃病并发。  【防治方法】①严格执行池塘彻底清塘消毒、水体消毒、鱼体消毒,饲喂坚持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即“三消”、“四定”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良好水质。②用浓度为0.4~0.5毫克/升盐酸土霉素泼洒水体,连用2天--3天。③每千克饵料用0.1~0.2克大蒜素拌饵,连续投喂3~5天。④8%溴氯海因,0.2毫克/升,全池泼洒,一天一次,连2天。⑤10%聚维酮碘,0.2-2毫克/升,一天一次,3-5次。⑥每千克饲料用0.3~0.4克氟呱酸拌饵投喂,连用3~5天。⑦定期投喂土霉素和大蒜素,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1g/kg饲料—2g/kg饲料和大蒜素2g/kg饲料--3g/kg饲料。(三)河豚暴发病  【症状】病鱼的主要症状为各鳍基和鳍条充血,严重时,各鳍条、上下颌、眼睛及背鳍基部至尾鳍均严重充血。有时眼眶出血,眼球突出。有的鳃出现不同程度腐烂,粘液多。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有的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肝脏淤血或充血;胆囊肿大;脾脏偏黑。病情严重的鱼狂游、乱窜,或静止侧卧水底不动,最后衰蝎死亡。该病死亡率较高,出现症状后24小时即开始大量死亡。危险性极大。  【防治方法】   (l)预防:①放苗前,彻底清池消毒,平时每隔10~15天用0.2~0.5毫克/升漂白粉消毒1次;②购优质苗种,适当稀养,鱼种下池前一定要用药物消毒,常用的有2%~4%食盐水浸泡10~30分钟;③不投腐烂变质饵料,鲜活饲料必须消毒后再投喂,食台附近定期用漂白粉泼洒消毒,食台每天消毒,经常曝晒;④发病季节定期用药物预防和抗生素拌饵;⑤加强水质管理,每周吸污1~2次,每周换水2~3次,每次换水20~50厘米;⑥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深埋或烧掉,工具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治疗:①用10~2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②用0.5~1毫克/升漂白粉,杀死病原菌;③全池泼洒0.5毫克/升盐酸土霉素,连用2~3次;④用0.4~0.5毫克/升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⑤每千克饲料用0.4~0.5克氟呱酸拌饵投喂,连用5~7天;⑥每千克饲料加0.3~0.5克盐酸土霉素拌饵投喂;②每千克加大蒜素0.1~0.2克和维生素C0.1~0.2克一起拌饵投喂,连用3~6天。  (四)冷水病 又称滑走细菌病。主要由滑走细菌引起。它寄生于鱼体表皮并大量繁殖,最终侵入鱼体内增殖。  【症状】口糜烂,并最终表现为鱼鳃、肝脏、脾脏等贫血;鱼体两侧、尾柄部呈烂洞状,严重的像锐器割破肌肉露出赤色伤口,但不出血;也有的病鱼鳃盖下部或腹鳍基部呈发红出血状。该菌在23℃以上不能繁殖。患病期为春(3~5月份)、秋(9~10月份)两季。  【防治方法】一旦患病,停止投饵,把病鱼收集在规格为20~30立方米水体的水泥池中,饲育水温提高到25℃以上,经过2~3天病原菌均可死亡。这一方法对抑制病鱼死亡有一定的效果。  (五)弧菌病  【症状】病原为弧菌,其发育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25℃左右;发育盐分为0.5%~6%,甚至可到7%,最适盐分为1%左右;发育的pH值为6~8,最适为8左右。病鱼的消化道出血,发炎,肛门发红,肝脏有出血斑点等,其体表出血变红;以后真皮组织发生溃疡,各鳍基部充血发红,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产气泡,或眼球变白、浑浊。内部各器官和肌肉组织有弥漫性或点状出血,肠道有严重炎症,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形成黄色或黄红色粘液。肝、肾、脾出血,甚至坏死。  【防治方法】  (l)预防措施:①操作细心,防止鱼体受伤;②放养密度不要过大;③保持优良水质,不喂腐烂变质饲料;④用淡水或4%的浓盐水清除海水鱼体表寄生虫时,应加抗菌素防治细菌感染;⑤发现个别病鱼立即捞出,隔离饲养或销毁;⑥8%溴氯海因,0.2-0.3毫克/升,全池泼洒,10天一次。⑦10%聚维酮碘,1.5毫克/升,7天一次。⑧氯制剂全池泼洒。  (2)治疗方法:①盐酸链霉素、盐酸土霉素(50-75mg/kg体重)、氨苄青霉素或金霉素(50-75mg/kg体重)等抗生素纯粉剂,每天每千克鱼用20~50毫克;②磺胺甲基啼陡,或4-磺胺-2.6-二甲嘧啶(长效磺胺),或4-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长效磺胺C)等磺胺药物粉剂,每千克鱼每天用200毫克,混入饲料中连续投喂3~7天都有效,但在水温15℃以下时鱼不吃食,则口服无效;③氟苯尼考10-20mg/kg体重。全是一天一次,连用5-7天。  (六)水霉病  【症状】由水霉或绵霉等真菌引起,又称“白毛病”。由机械损伤等原因引起。初期无异状,后期菌丝从伤口向外长出外菌丝。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霉。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而加重病情,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由于河豚幼鱼运输和亲本育苗操作时图本受伤常发生此病,也可能由相互残食引起此病而导致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避免鱼体受伤;②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在伤处涂磺胺软膏、10%高锰酸钾水溶液等,受伤严重时需注射链霉素5万~10万单位/千克;③全池泼洒800mg/L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l);④全池泼洒亚甲基蓝,浓度为2~3毫克/升,隔2天再泼洒1次;⑤经常清除池底污物,并注意水体消毒,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水泥池养殖时可以施用光合细菌或EM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光合细菌的使用量为8mg/L,EM的使用量为2mg/L;在河豚鱼种的分池、运输等生产操作中注意勿使鱼体受伤。病毒病疾病防治(​http:​/​​/​www.yangzhi.com​/​sell.asp?gjz="\o"商铺直达"\t"_blank​)(一)河豚肝脏线状出血病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眼前至吻部颜色明显变淡,有时鱼体色变淡而眼前更淡和苍白。有时尾鳍、臀鳍、背鳍基部充血。剖开鱼的腹部,可见到肝脏上有1~2条明显的线状淤血痕,全部是从腹部左侧向右侧上提。肠中无食物,肠壁有时轻微充血;有时重病鱼表现为特异狂躁乱奔行为,类似河豚的白口病症状。河豚肝脏线状出血病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调控好水体环境,常吸污,常换水,特别是底层水要经常换掉。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销毁,对发病池采取以下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防治方法】   (1)水体泼洒药物:①0.5~0.8毫克/升盐酸土霉素泼洒;⑧0.1毫克/升红霉素泼洒。(2)拌药饵投喂:①每千克饵料加0.4~0.5克氟哌酸拌饵,连喂5天;②每千克饲料0.1~0.3克盐酸土霉素拌饵投喂。  (二)虹膜病毒性鱼病 在河豚稚鱼及成鱼养殖的高水温期患病鱼较多。经对病鱼采用姬姆萨染色对虹膜病毒的观察,虹膜病毒性鱼病同杂肉毒病、弧菌病同期发生,是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感染而引起的病毒病。  【症状】鱼体色黑化成褐色,目视观察,常见鱼在水体表层进行缓慢游动或呈无力竖游状;鱼体表和鳍有出血,类似于擦伤状,大部分病鱼眼球白浊。解剖病鱼,可见脾脏肥大并呈黑色,有时也褪色变成粉红色。用姬姆萨染色对脾脏作病理切片观察,则见脾脏细胞大多数肥大呈球形状。  【防治方法】虹膜病毒性鱼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是对种苗的饲育应加强管理,控制好养鱼场的饲养水环境。二是低密度养殖,患病高峰期的水温在22℃~23℃,一旦鱼体患有单殖类吸虫皮肤寄生虫病,就应及时驱虫或更换网箱,把饲养鱼移入24℃以上的海区养殖。三是在水温24℃以上,要相对减少投喂量,适量投喂维生素C及免疫强肝剂等营养物质,以提高鱼体的抗病力。四是在鱼患病阶段,停止投饵,对减少病鱼的死亡有效果,但也要根据情况慎重试投喂各种抗菌素药物,力求达到治病的目的。  (三)白口病  【症状】病原为一种病毒。其口吻部发生溃烂变白,故名白口病。病鱼有相互厮咬的异常行为,所以,口吻部异常。剖检时发现肝脏几乎全部呈线状出血,但其他器官无异常现象。1982年在日本的一些河豚养殖场发现,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在我国尚未发现。由口吻部溃烂变白和互咬的异常行为可以初诊。确诊需从病鱼的脑和肾中分离出病毒,观察出细胞病变,或用电镜观察脑神经细胞病变并发现病毒样粒子。  【防治方法】至今未见该病防治方法的报道。 (四)河豚出血症 【症状】病原为弹状病毒,患病鱼体少摄食或不摄食,有时在池边或水底静卧,表皮呈斑点状出血,有的重病鱼体表现为特异性狂躁乱奔,解剖可见病鱼肠内无食物,肠壁有时轻微充血,肝脏肿大呈粉红色或点状、斑块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呈淡黄色,脾脏充血肿大,有腹水。此病主要危害体重在400g左右的河豚,死亡率高。【防治方法】①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在高温季节注意及时更换池水,投喂饲料的适口性要好,且无霉变;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销毁,防止鱼群感染。②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2mg/L;或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0.5mg/L—0.8mg/L;③每100kg体重的河豚每天用大黄、黄苓、黄柏、板兰根各0.5kg制成合剂,再加0.5kg食盐拌饵投喂,连喂7天,可以抑制病情的发展。肝病    一、病因    养殖密度过大;种苗未进行检疫检测;养殖环境恶劣;违规用药;饵料变质;缺乏维生素造成营养失衡。    二、病症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微肿大,有轻微贫血,色略淡。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大一倍以上,肝颜色逐渐变黄、发白或黄、红、白色相间呈斑块(花肝病)状。有时肝脏会局部膨大,部分变成绿肝。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    三、流行情况    该病在工厂化养殖中无论是鱼种还是成鱼都比较常见,其它养殖方式也有发病,但不很普遍。死亡率一般在50%~60%,最高可达90%。    四、防治方法    1.科学投喂    对肝病的预防应严格按照科学养鱼的要求,培养水质良好的养鱼水体,选用营养全面、品质优良、适合河豚鱼的饲料,科学投喂。防止蛋白质变性和脂肪氧化、饲料受潮、发霉变质。发霉饲料产生毒性很大的醛类物质,将直接对河豚肝脏造成损害。实践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投喂霉变饲料8~10日,河豚鱼肝病发病率80%~100%。    2.正确用药    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等,要做到合理用药。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药物,如溴氰菊酯、敌百虫、硫酸铜等,更不能用国家禁用鱼药。    在治疗时要尽量搞清病因,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既要对症治疗,又要消除病因。其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使其功能恢复正常,治疗时以内服为主,外部消毒与内服药相结合,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1)内服药物应选择疗效显著的新型制剂,如"肝血宁"拌饲投喂,该药清热解毒、凉血强肝、药性平稳;可止血化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肝功能的恢复;并有效降低应激反应:也可以使用"肝肠宝"或"肝肠散"或选用葡萄糖醛酸内酯等。    (2)内服吡哌酸或沙拉氟沙星,对于杀灭内脏病原细菌有较好疗效。    (3)利肝素、芦葫素、阿卡明等对保肝、抑制肝纤维素增生、恢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较好疗效。    (4)水体消毒灭菌,选用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的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制剂、三氯异氰脲酸等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灭菌,同时及时调节水质或更换新水以利病鱼及早康复。    3.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针对肝病使用维生素的意义有二:一是补充维生素的不足,发生肝病时由于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加之肝脏受损,一些能在肝脏合成的维生素的量减少,因此补充维生素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状态。二是维生素本身具有治疗作用,能加强鱼体抗疾炳能力,促进肝脏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促进鱼体康复。B族维生素可促进鱼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利于肝细胞的再生。维生素C可促进肝糖元的形成,增强毛细血管弹性,提高免疫功能与抗应激反应的能力。维生素K为合成凝血酶原原料,凝血酶原是凝血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利于肝脏的止血。同时添加适量的甜草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肌醇等可以促进鱼肝脏脂肪的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发生,有利于肝功能全面恢复。    另外,在饲料中添加鱼用应激宁,该药具有疏肝、理气、排毒、抗出血等功效。也可将动物肝脏煮熟,研磨成粉加工在饲料里投喂,有助于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解毒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强鱼体抗病能力,增加食欲。(中国水产门户网http://www.bbwfish.com)
本文档为【河豚病害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拍拍£宝贝
有多年的行政人事工作经验,现负责公司员工招聘,筛选,面试,培训等管理
格式:doc
大小:7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5-30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