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

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

举报
开通vip

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内容摘要]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社会生产能力的标志,是反映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GDP的变化,本文想要通过分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总产出的影响说明政策因素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的内在关系。[关键词]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国内生产总值GDP政府财政支出广义的货币供给量M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策搭配一.引言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是一个波浪式的周期性的演进过程。长期以来,经济周期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对我国经济周期做一初步研究,目的是...

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
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内容摘要]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社会生产能力的标志,是反映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GDP的变化,本文想要通过分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总产出的影响说明政策因素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的内在关系。[关键词]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国内生产总值GDP政府财政支出广义的货币供给量M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策搭配一.引言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是一个波浪式的周期性的演进过程。长期以来,经济周期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对我国经济周期做一初步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进行分析,揭示政策变化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从而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二.问题的提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20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各国均致力于经济的增长,将此作为一国政府的政策目标。而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总是呈带波动的上升趋势,可以说经济增长是通过经济波实现的,经济波动又是在经济增长趋势中进行的。而有规律的经济波定可以称之为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许多新的经济现象迫使人们跳出原有的分析套路,即根据历史平均增长速度推断和评价当前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方法,转而关注各个时期增长速度的差异及其规律。我们搜集了从1978~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GDP增长率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揭示经济增长规律即经济周期。图一从GDP增长时序图看,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波动趋势。现在主要运用分解法来测定经济周期,对GDP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离。这里GDP采取Y=T*C*I模式。第一步:分解长期趋势T首先,用指数函数y=a*bt进行拟合。这里采取指数函数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从GDP时间序列图中可以看出,GDP长期具有指数型增长趋势的特征。很多实证研究表明(如Diebold和Rudebusch,1999),对于多数经对数变换的实际经济总量,采用传统的相当稳定的趋势路径分解方法,如线性时间趋势,是对长期趋势的一个很好的近似。先转化为对数形式求出参数loga,logb,带入指数函数中得出趋势值:Yt=10593.65*1.0976t,从图1中可以看出拟合效果很好,可见证实我们采用指数函数形式是合理的。图二其次在Y=T*C*I模式中,剔除长期趋势T,剩余C*I因素,再次剔除I因素,剩余C循环因素,最后结果如图:图三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但是也有人认为描述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最简单方法是把它划分为一下四个阶段:谷底,扩张,高峰,收缩。从图中可以看出GDP呈现出很规则的中期波动,周期长度大概为9年,属于“朱格拉周期”。1982年~~1991年为第二个周期,1991年~~2001年为第三个周期。第一个波峰出现在1978年以前,在1982年左右形成波谷。此后大概在1991,2001年附近又形成两次波谷,在1987、1995年形成两次波峰。对于中国来说,造成经济呈周期状发展的因素很多,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在除市场之外最有力的调节手段,所以国家政策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主要借助了宏观的调控而非直接的行政干预。三、模型设定与解释(一)模型的理论基础及设定本文主要分析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此我们采用的是政治周期理论。假设条件: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3政治家喜欢连任。由于中国政府的特殊情况,但也基本上符合上述假定。具体分析如下: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市场的利益博弈依然在进行,政府偏好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由于自身的缺点,无法稳定的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正常运行,政府接受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对经济依上述假设条件进行调控。但政府只有有限理性,掌握不完全信息,其决策无法完全最优,其交替执行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结果,造成了扩张与衰退的交替进行。政府企图保持稳定,实际上却造成了不稳定。下面我们就中国政府具体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包括较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题,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体系,以及测算宏观经济总量(主要是价值量)的指标体系等,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选择了GDP(Y),货币供给(M2),财政支出(F),这些变量来反映经济增长。由于圣路易方程是分析研究各变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模型,因此我们借用这个模型,而着重分析其中的政策因素,于是根据该方程(GDPt=B1+B2*M2t+B3*INVt+B4*GCEt+ut,即《计量经济学》课本P228)的思想,选取了1978——2002年度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和政府的财政支出(F)的数据建立如下模型:Yt=B1+B2*M2+B3*F——(*)(B1,B2,B3,均为回归系数,以下均同)其中Yt:国内生产总值M2:广义货币供给量F:财政支出查找相关数据资料得到如下具体数据:表一:数据来源YFM23624.11122.111594038.21281.81458.14517.81228.81842.94862.41138.42234.55294.712302589.85934.51409.53075717117014146.38964.42004.35198.910202.22204.96720.911962.52262.28330.914928.32491.210099.816909.22823.811949.618547.93083.615290.421617.83386.619349.926638.13742.225402.234634.44642.334879.846759.45792.646923.558478.16823.760750.567884.67937.676094.974462.69233.690995.378345.210798.210229782067.513187.7119897.989468.115886.5134610.397314.818902.6158301.9102397.922011.7185007输入数据,对GDP(Y),货币供给(M2),财政支出(F)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Y=25511.31+0.892956*M2-3.723041*FSE=(2653.286)(0.214855)(2.002840)t=(9.614987)(4.156090)(-1.858881)R2=0.954101R2=0.949928F=228.6554根据回归结果,从计量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F)的t值不显著,而可决系数和修正后的可决系数都比教大,F值也显著。经检验后无异方差,且相关系数很大。(二)模型修正从经济意义来看,以上模型中,财政支出(F)与GDP(Y)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这于经济现实不符,所以判断存在多重共线,故通过逐步回归以消除多重共线的影响。因而有以下两个对单个变量分别回归的模型:Yt=B1+B2*M2————(1)Yt=B1++B3*F————(2)回归结果如下:方程(1)Y=21644.07+0.495918*M2t=(12.49345)(20.25034)R2=0.946892R2=0.9445F=410.0764方程(2)Y=17389.03+4.551944*Ft=(7.415201)(16.05319)R2=0.918063R2=0.914501F=257.7050根据回归结果,相对于方程(*),方程(1)和方程(2)的可决系数虽然降低,但是后者的t值显著,剔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经济意义。因此我们在下面建立的模型都是在方程(1)和方程(2)的基础上添加政策变量而得到的。(三)引入虚拟变量的模型设定考虑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断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并且政策作为定性变量只能以虚拟变量的方式引入模型。(1)引入虚拟变量的背景根据所查阅的资料,GDP在82年达到波谷,由于80年我国出现了财政状况的严重困难,所以国家在81年采取的是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压缩基建项目,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等措施来降低总需求。由于当时的政策主要仍是以财政为主货币为辅,因此紧缩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造成1982年GDP的低谷状态。82后国家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两步利改税的税制改革,使我国经济增长走出低谷。到1984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和物价上涨,GDP增长率有所下降。85年出现通货膨胀,国家开始采取双紧政策,以抑制经济过热的势头,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水平都有了大幅回落。为了避免过分紧缩而使经济陷入过冷局面,国家在86年开始逐步放松货币政策,86——88年财政政策有区别的放松。由于宽松政策连续几年的实行,需求总量膨胀,导致财政赤字扩大,进而货币超经济发行,物价很快上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989年国家开始采取双紧政策,大规模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力削减消费需求,紧缩中央财政开支,这次急刹车迅速抑制了不良通涨,但也使经济出现疲软问题。90年推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依然紧缩,91年又放松了财政政策,92年采取双松政策模式,在这年经济增长达到最高点。92年之后年国家经济出现过热势头,因此94——96均采取了双紧的政策,成功实现软着陆。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98年大洪水的影响,再加上世界经济也处于萧条时期,99年以后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防止通涨。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的政策走向具体每年如下表所示:(松:扩张的政策紧:紧缩的政策无:当年的没有明显的政策倾向,)表二:政策具体走向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财政无松松紧松松松紧松松松紧货币无松无紧松松松紧无松松紧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财政紧松松无紧紧紧无松松松松松货币松无松松紧紧紧紧紧紧紧紧紧(2)设定虚拟变量和建模分析A、单独政策分析1扩张性财政政策D1=0其它1紧缩性财政政策D2=0其它1扩张性货币政策D3=0其它1紧缩性货币政策D4=0其它由此我们引入政策虚拟变量建立以下几个模型:Yt=B1+B2*RF+B3*F————(方程一)(RF=D1*F)Yt=B1+B2*TF+B3*F————(方程二)(TF=D2*F)Yt=B1+B2*RM2+B3*M2————(方程三)(RM2=D3*M2)Yt=B1+B2*TM2+B3*M2————(方程四)(TM2=D4*M2)(1)扩张财政——方程一对以上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Y=14249.77-1.851620*RF+6.375513*Ft=(7.18132)(-4.007013)(12.608)R2=0.952633R2=0.948327F=221.2294根据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t值和f值均显著,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较高。可见扩张的财政政策对GDP有很大影响。(2)紧缩财政——方程二Y=15285.69-1.703643*TF+4.566628*Ft=(6.835124)(2.639676)(18.06964)R2=0.937772R2=0.932115F=165.7702根据回归分析,可得出紧缩财政政策(TF)的t值和f值都比较显著,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也比较高,并且符合经济意义。(3)扩张货币——方程三Y=19789.05+0.325317*RM2+0.506664*M2t=(10.96985)(2.227121)(21.90664)R2=0.956662R2=0.952723F=242.8211根据回归分析,可得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RM2)的t值和f值都比较显著,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也比较高,并且RM2与GDP正相关,符合经济意义。(4)紧缩货币——方程四Y=19007.44-0.356025*TM2+0.867968*M2t=(10.19541)(-2.562121)(5.909967)R2=0.959097R2=0.955378F=257.9260根据回归分析,可得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TM2)的t值和f值都比较显著,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也比较高,并且TM2与GDP负相关,符合经济意义。图四结合图形对上述四个方程进行经济解释:方程一:采取宽松财政政策的年份有,79,80,82—84,86—88,91,92,98—2002年,结合图形再采取扩张财政政策的年份,GDP增长率大体呈现向上的趋势,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对GDP的拉动是明显的。方程二:采取紧缩财政政策的年份有,81,85,89,90,94—96,在这些年份里,GDP增长呈现为下降的分散点。说明紧缩财政政策有效的抑制了经济过热。方程三:扩张货币政策年份,79,82—84,87,88,90,92,93,扩张性财政政策基本在80年代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增长对货币的需求。但是在这些年分中GDP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说明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没有把握的很好,例如在85、88年出现了高通货膨胀。方程四:紧缩的货币政策年份,81,85,89,94-97,98-2002,80年代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为了抑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高通货膨胀,94-97年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为了实现经济的软着陆,98-2002年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政策的实施恰好在80年代处于GDP的拐点处,而94-97年的GDP处于平缓下降趋势,在98-2002年GDP却呈现出轻微波动,从该政策实施的目的和GDP增长率的走势来看,政策的实施基本适应经济的运行。然而,单独的财政或货币政策的分析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经济的波动,这体现在我们的一些回归方程(方程一、方程三)中所出现的符号正负向与其经济意义不相符,这可能是由于政府在不同时期政策的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两种政策的搭配效果。B、政策搭配分析:这里同上将政策作为定性变量以虚拟变量的方式引入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D5=0其它1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D6=0其它1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D7=0其它1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D8=其它由此我们引入政策虚拟变量建立以下几个模型:Yt=B1+B2*B+B3*F————(方程五)(B=D5*F)Yt=B1+B2*Q+B3*F————(方程六)(Q=D6*F)Yt=B1+B2*H+B3*M2————(方程七)(H=D7*M2)Yt=B1+B2*L+B3*M2————(方程八)(L=D8*M2)(1)双松——方程五(因为回归较好,所以加入虚拟变量D5做截距项,如果加入,则t值太小。)由于双松的时段在92年及以前,我们认为货币扩张造成通胀,对经济周期影响较明显,故解释变量取M2(用F做的回归存在多重共线)。Y=23060.11+0.482061*M2+0.695664*B-8299.219*D5t=(11.07422)(19.23456)(2.305410)(-2.118667)R2=0.958750R2=0.952857F=162.6978由于双松的时段在92年及以前,我们认为货币扩张造成通胀,对经济周期影响较明显,故解释变量取M2(用F做的回归存在多重共线)。从回归结果来看,修正可决系数很大,这表明双松的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实际中1992年及以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转型的初期,各项经济指标都不健康,加之政府的指导思想存在失误,并且技术上的不足,对M2的发行严重失真,财政支出亦十分随意,造成经济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这大大干扰了经济的发展,GDP的走势图大起大落。(2)双紧——方程六(因为回归较好,所以未加入虚拟变量D6做截距项,如果加入,则t值太小。)Y=20774.69+0.133943*Q+0.491065*M2t=(12.54851)(2.177424)(21.51831)R2=0.956308R2=0.952336F=240.7603Y=15619.02+1.681403*W+4.549612*Ft=(7.051970)(2.561871)(17.88033)R2=0.936891R2=0.931153F=163.3006从回归结果来看,双紧的回归效果都很好,T检验很显著。实际上92年后政府在宏观调控有很大进步,经过长时间的通货膨胀,政府大力给经济降温,央行收缩银根,政府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控制财政支出,通过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力的遏制了经济的非理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3)财松货紧——方程七Y=8483.169-5.125980*H+7.435900*F-42951.43*D7t=(6.665636)(-10.50497)(23.55982)(6.793501)R2=0.988008R2=0.986295F=576.7442Y=18878.87-0.336010*L+0.652139*M2-25612.66*D7t=(1436.768)(0.087565)(0.042493)(11042.54)R2=0.973061R2=0.969212F=252.8446从回归结果来看,各变量的回归效果十分良好。这表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搭配对经济形成很大影响。这是在97年以后应用的政策,主要与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投资比较旺盛,出现不理性的投资热潮有关,政府为熨平经济波动对投资发出的不友好的信号,这也是政府的运用各种政策的能力越来越强的表现。(4)财紧货松——方程八因为仅有90年为此种特殊的政策搭配,且回归中出现奇异,所以在此不作进一步的讨论。四、政策建议根据回归方程及图形,我国经济确实存在周期现象,而经济的稳健增长是每个国家追求的目标,现实中各国都争取最大限度减少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我国情况,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作为参考:一、积极财政政策可适当减弱力度。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对治理经济衰退比较有效,货币政策对给经济降温较为有效。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财政资金所支持的投资项目可以适度紧缩,主动进行结构性调整。在总量上,可以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同时适当调整国债使用的结构和方向,控制政府投资节奏。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放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义务教育和基本卫生条件的保障和改善方面。二、货币政策短期内应适度放松。由于近年来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变化,仅仅依靠货币供应量指标反馈的信息来指导货币政策调控已行不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货币调控目标与GDP增长和物价变动之和挂钩,已不能完全反映经济运行所需资金的真实情况。因为,在传统体制下,货币主要用作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其供应量与GDP增长和物价变动之和相适应;而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职能大大扩大,经济体系对货币的需求量也比以往多得多。比如,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发展壮大,对货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又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事实上已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流通,这意味着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还要分流到境外。诸如此类对货币供应的新需求,要求货币当局跳出传统视野,顺应新的形势和环境,适时灵活地调控货币供应量。从经济运行机制看,我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这就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难以高效率地传导到一层层调控对象那里,过程中的种种“漏损”,决定了在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必须有一个“额外”的增量。三、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看,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之成为必然,货币政策也将从“配角”上升为“主角”。提高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推进利率市场化,多渠道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那些“求资若渴”的中小企业。五、存在问题一.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得出GDP和M2都是退势平稳过程,财政支出的结果是趋势非平稳,一阶差分是平稳的。由于知识有限,对去势等问题无法解决,故无法作下一步的协整以及误差校正。二。在引入虚拟变量的时候,并不是在所有方程的截距项中都加入了虚拟变量以改变其截距项,造成引入方法上存在不一致。三。通常对经济增长的测量均是采用劳动力,资本等具体的要素来分析,我们这里采用了抽象的政策作为解释变量,模型说服力可能不足。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参考文献:《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检测和预警》《宏观经济分析》《真实经济周期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的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前沿》《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紧缩与扩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林燕(40201021)、林丽英(40201082)、张琳(40201123)、练慧(40201121)、林伟全(40201052)、刘奎(40201014)附:单位根检验的具体过程为了使各变量相对变化程度减少,我们这里对各变量取对数进行分析,即L=LOG(Y),N=LOG(M2),R=LOG(F)。以下是单位根检验过程:首先,对GDP的单位根检验(根据许瓦兹准则和赤池准则,选择一阶滞后进行单位根检验)。可见,DF检验不通过,进入下一步做F检验。L=(0.055876-0.040260)*20/(0.040260*2)=3.8788,拒绝H0,意味着GDP序列含有时间趋势,进入下一步检验。看T值,T值显著,拒绝H0,GDP序列为退势平稳过程。其次,做财政支出的单位根检验。可见,DF检验不通过,进入下一步做F检验。r1=(0.079380-0.022809)*10/0.022809=24.6129,拒绝H0,意味着财政支出序列含有时间趋势,进入下一步检验。看T值,T值不显著,接受H0,意味着财政支出序列为趋势非平稳过程。最后,做m2的单位根检验。可见,DF检验不通过,进入下一步做F检验。n1=(0.040871-0.032024)*20/(0.032024*2)=2.7626,接受H0,进入下一步检验。看df值,接受H0,进入下一步检验,做f检验,f=(0.052446-0.042546)*21/(0.042546*2)=2.443238。接受Ho,再做下一步检验。接受Ho,M2序列为随机游走过程。关于财政支出几阶平稳的单位根检验:可见,一阶差分平稳。
本文档为【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733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9-07-18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