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学说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病因学说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节六淫第二节疠气第三节七情内伤第四节饮食失宜第五节劳逸失度第六节病理产物第七节其他病因病因学说概述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导致发病。另外,病理产物、医源因素、药物因素等,皆可成为病因。 病因分类1.六气病源说(...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病因学说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节六淫第二节疠气第三节七情内伤第四节饮食失宜第五节劳逸失度第六节病理产物第七节其他病因病因学说概述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导致发病。另外,病理产物、医源因素、药物因素等,皆可成为病因。 病因分类1.六气病源说(秦国医和左传·昭公元年)2.邪分阴阳(素问·调经论:风雨寒暑属阳伤体表;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属阴伤内脏)3.三部分类(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伤脏;风雨伤上;寒湿伤下)4.按发病途径分三类(金匮要略:入脏腑;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所伤)5.三因分类(宋·陈言三因方:六淫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其他为不内外因。)6.目前的病因分类: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其他病因四类。7.本教材的分类:①六淫②疠气③七情内伤④饮食失宜⑤劳逸失度⑥病理产物⑦其他病因四、辨症求因(审症求因) 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既是中医探究病因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第一节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正常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①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②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称为六淫。气候变化(六气)人体正气六淫发病不病六气(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3.地域性: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4.相兼性:“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一)风邪1.风邪的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之长(二)寒邪1.寒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三)湿邪1.湿邪的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重浊有质,损伤脾阳,阻滞脾气)(2)湿性重浊(沉重,秽浊)(3)湿性黏滞(症状,病程)(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清湿袭虚,病起于下)(四)燥邪1.燥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发为凉燥。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五)火(热)邪1.火(热)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火邪与热邪的主要区别是:热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火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如肌肤局部红、肿、热、痛,或口舌生疮,或目赤肿痛等。2.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2)火热易扰心神(3)火热易伤津耗气(热盛→津亏→阴气虚)(4)火热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热迫血妄行)(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结聚,热盛肉腐→化脓)(六)暑邪1.暑邪的基本概念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暑邪致病,有伤暑(香薷饮)和中暑(白虎加人参汤)之别。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3)暑多挟湿(湿去热孤—藿香正气散)第二节疠气一、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疠气的传染途径: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 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AIDS)、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二、疠气的致病特点(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预防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不当社会因素第三节七情内伤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七情内伤:只有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情志刺激人体正气发病不病七情内伤七情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1.情志活动产生于五脏精气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2.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藏化生伤伤伤五脏肝心脾肺肾精气情志怒喜思悲恐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能否致病,除与情志本身反应强度、方式有关外,还与个体的心理特征、生理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 七情内伤致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疾病;二是影响病情发展与转归。(一)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等等。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如惊喜伤心,忧思伤脾;等等。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如大喜大怒易致心脑病发作。(二)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 喜则气缓: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 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 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三)多发为情志病证情志病,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情志病包括: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②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四)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有利于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 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第四节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可分为两类: 一是摄食行为乖戾,有失常度,如饥饱失常、饮食偏嗜等; 二是所食之物不洁或不当。一、饮食不节(一)过饥(水谷之精不足—营养不良)(二)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二、饮食不洁(食物中毒)三、饮食偏嗜(一)寒热偏嗜(过凉过热伤胃)(二)五味偏嗜(五味有偏,脏气偏胜)(三)食类偏嗜(肥腻食品,酒类—甘令人中满,肥令人内热;膏粱之变,足生大丁)29位营养学专家提出 10种健康食品:①大豆(豆浆,豆奶);②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白菜等);③牛奶、酸奶;④海鱼;⑤番茄;⑥黑木耳、松口菇等菌菇类;⑦绿茶;⑧胡萝卜;⑨荞麦;⑩禽蛋蛋白。 5种限食食品:①高浓度酒;②烟熏类食品;③腌菜类食品;④煎炸类食品;⑤含糖饮料。第五节劳逸失度一、过劳(一)劳力过度一是过度劳力而耗气,二是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二)劳神过度: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三)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损及心神。二、过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参见雷少逸《逸病论》。过度安逸致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2.阳气不振,正气虚弱。3.是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第六节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等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能,可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因其通常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故称“继发性病因”。一、痰饮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痰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是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或指触之有形的痰核;无形之痰,是指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如眩晕、癫狂等。 饮则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因其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如《金匮要略》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不同名称。(一)痰饮的形成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病因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病机脾肺肾肝三焦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痰饮(二)痰饮的致病特点 痰饮可随气流窜全身,产生多种病变。故有“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之说。 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 2.影响水液代谢: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影响水液代谢。 3.易于蒙蔽心神: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而出现神昏谵妄,或癫、狂、痫等疾病。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饮致病特点示意图痰饮血脉脏腑组织脾肺肾肝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谢心易于蒙蔽神明百病多由痰作祟妨碍血行痰瘀互结二、瘀血 基本概念: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 瘀血与血瘀的关系: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瘀血是能继发新病变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但瘀血阻滞于血脉或脏腑之中,可致血瘀;血液运行不畅,久之发展为瘀血。(一)瘀血的形成凡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1.血出致瘀各种外伤,或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2.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3.因虚致瘀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阴虚则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津液亏虚,无以充血则血脉不利。4.血寒致瘀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可形成瘀血。5.血热致瘀血热互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热灼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内出血而成瘀血。瘀血形成示意图血出致瘀气滞致瘀因虚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各种外伤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流产等出血情志不畅痰饮阻滞气虚失运阳虚失温阴虚失柔津液失充寒客血脉热入血脉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运动力减退血脉舒缩失常血液容量减少血脉挛缩血液凝涩血热互结血液黏稠迫血妄行血瘀发展瘀血(二)瘀血的致病特点1.易于阻滞气机血为气之母,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所谓“血瘀必兼气滞”。2.影响血脉运行瘀血形成之后,无论其瘀滞于脉内,还是留积于脉外,均可影响心、肝、脉等脏腑的功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日久不散,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势必影响新血的生成。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瘀血致病具有病位相对固定的特征,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积肿块形成而久不消散等。瘀血的致病特点示意图瘀血血脉心肝脏腑血脉脏腑失养影响血行阻滞气机新血不生脏腑组织病位固定病证繁多胸痹心痛口唇青紫皮肤瘀斑舌有瘀点脉涩不畅出血暗红局部青紫肿胀疼痛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积肿块三、结石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常见的结石有泥砂样结石、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石、结块样结石(如胃结石)等。(一)结石的形成1.饮食不当2.情志内伤3.服药不当4.体质差异(二)结石的致病特点1.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2.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本文档为【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学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1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8-11-18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