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前20讲·练习册

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前20讲·练习册

举报
开通vip

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前20讲·练习册云舒写简介源自北大的云舒写教育,由北大硕博士在2015年3月创立,专注于K12的互联网+语文教育。行业机会文化自信背景下,重构式的语文课改,重构了市场需求。语文重回C位,是教育新蓝海。学术引领学术引领、专业驱动发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资本助力累计获得融资额位于行业头部。2019年4月,获得高瓴和卓砾近亿元B轮投资;之前分别获得雷军旗下顺为资本A轮、险峰和原子的Pre-A轮和前程无忧联合创始人等的天使投资。核心优势公司已进入稳健、高速发展阶段。已完成大语文赛道全产品线布局,已链接北大、教科社等形成语文教育优质供给共...

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前20讲·练习册
云舒写简介源自北大的云舒写教育,由北大硕博士在2015年3月创立,专注于K12的互联网+语文教育。行业机会文化自信背景下,重构式的语文课改,重构了市场需求。语文重回C位,是教育新蓝海。学术引领学术引领、专业驱动发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资本助力累计获得融资额位于行业头部。2019年4月,获得高瓴和卓砾近亿元B轮投资;之前分别获得雷军旗下顺为资本A轮、险峰和原子的Pre-A轮和前程无忧联合创始人等的天使投资。核心优势公司已进入稳健、高速发展阶段。已完成大语文赛道全产品线布局,已链接北大、教科社等形 成语 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的成语成语南辕北辙ppt粗心不仔细的成语不要糊弄了事的成语成语新解pdf 文教育优质供给共同体。用户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语文教师和500余万名学生。社会形象为弘扬师道,于谦张国立吴京等主演的电影《老师·好》,云舒写是联合出品、总策划和联合制片。为促进学生读名著,“经典导读”公益项目,获得团中央、中央文明办全国大赛银奖;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都有报道。企业愿景培养面向未来具有本民族文化之根,爱读书、会写作、善思考的中国人。犯其至难,图其致远。行大道,不孤单。云舒写App云舒写轻课公众号文言文学习四步法第一步读读原文,先正音再通读。记住生字的读音,注意文言文的句中停顿,在此基础上通读全文。反复朗读学过的文言文,形成自己的文言语感。第二步推测情节,把握大意。学会寻找文言文里的核心词语。根据核心词语之间的关系,推测文言文的主要情节,进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大意。第三步搞定字、词、句,精讲重点。了解文言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掌握其基本用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文言知识。第四步讲讲故事,翻译原文。找出文言文的内容线索,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整篇文言文翻译出来。练习册使用小贴士1.每日听课记笔记文言文原文、词语注释等重要内容都可以在练习册里找到。可以对照课程视频,在纸质版练习册上进行批注和补充,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2.课后补充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当日所学,根据答案进行校正,查漏补缺,充分掌握文言文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3.日后方便复习学完课程,练习册就变成了一本文言文故事集兼知识宝典,时常翻看,就能温故而知新;复习背诵,轻松变身文言文小达人。目录第一周·神话故事......................................................................................................01第二周·生活寓言......................................................................................................11第三周·动物寓言......................................................................................................21第四周·机智故事......................................................................................................31第一周神话故事第一天·共工触山......................................................................................................02第二天·钻木取火......................................................................................................04第三天·精卫填海(四上·13)...............................................................................06第四天·夸父逐日......................................................................................................08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10*备注:其他教材篇目也用“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表示其所在的教材和讲次,如“四上·13”表示本讲原文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第13讲,后不再说明。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一天共工触山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zhuānxūzhé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qīnɡyān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shuǐlǎochénāi故/水潦尘埃/归焉。——西汉·刘安《淮南子》[注释]①昔者:从前。④绝:断。②触:碰、撞。⑤水潦: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③维:绳子。⑥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共工共工触山主人公颛顼起因:()和颛顼在争斗争主人公的动作触经过:共工()不周山天重复出现的事物地结果:天地崩塌02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怒而触不周之山倾斜4天柱折,地维绝撞击4天倾西北断裂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这一句中的“故”是“但是”的意思。()(2)“天柱折,地维绝。”是省略句。()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从前,()和()争夺天帝之位。起因()一怒之下去撞击不周山。由此,支撑天空的天柱断了,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空向()倾斜,所以()跟着向()移动;结果大地向()坍塌,所以江河、积水、尘埃都往()流去了。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不满东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二天钻木取火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suìzhòusuìqūqǐnɡ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xiāozhuó世/有圣人,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枭,啄树/则/yānsuì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注释]①识:知道。⑤至:到达。②四时:春夏秋冬四季。⑥息:休息。③名:叫做。⑦若:像。④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⑧感:感悟。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地点遂明国钻木取火人物圣人地点:从前,有个地方叫()。火那里有一棵()。多次出现的事物树人物:一天,一位()来到这里。息人物行为钻人物行为:他看到鸟啄树时,出现了火花,动物鸟于是向那只鸟学习,开始()。04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不识四时昼夜到达4有火树名遂木知道4至于其国叫做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屈盘万顷”说的是遂明国的土地非常辽阔,总共有一万顷。()(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中的“因”是“因此”的意思。()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从前,有个叫遂明国的地方,那里漆黑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那里有一棵叫做()的火树,火树很大,树根盘曲,占地万顷。人物后来,有位圣人来到了遂明国,在遂木下()。圣人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嘴啄遂木,啄出了灿人物的行为烂的火光。圣人有所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位圣人后来就被称为()。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_________________,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至于其国,____________。有鸟若枭,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__________________,号燧人。05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三天精卫填海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nì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xiányīn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先秦《山海经》[注释]①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④故:因此。②少女:小女儿。⑤衔:叼。③溺:溺水、淹没。⑥堙:填塞。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主人公女娃精卫填海游起因:女娃在()游玩溺主人公的行为为经过:女娃()身亡衔结果:女娃化作(),常常衔着堙西山的木石,去()东海。06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炎帝之少女因此44故为精卫填塞4以堙于东海小女儿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常衔西山之木石”这一句中的“衔”是“叼着”的意思。()(2)“女娃游于东海”在翻译时,应该调整为“女娃于东海游”。()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从前,炎帝有个可爱的(),她的名字是女娃。起因有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因为东海里的风浪很大,所以她()了。结果女娃化为(),常常衔着(),去填()。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堙于东海。07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四天夸父逐日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zh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qìzhàng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先秦《山海经》[注释]① 河:黄河。④ 走:跑。② 泽:大泽湖。⑤北:向北。③逐:追逐,追赶。⑥邓林:桃林。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夸父逐日主人公夸父起因:夸父()太阳地点河、渭、泽经过:夸父跑得口渴了,喝了(),行为逐走、渴、饮()的水,还不够。结果:夸父还没到大泽湖,就因为()而死在路上08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夸父与日逐走在道路上44入日追着跑44未至,道渴而死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北饮大泽”中的“北”是“向北方”,整句话翻译成“向北行进去喝大泽湖的水”。()(2)“饮于河、渭”是倒装句,翻译的时候要先把句子顺序调整成“于河、渭饮”。()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很久以前,酷热的()炙烤着大地,夸父为解决这个问题,决定起因要追上太阳看看,他一直追到()。可他追着追着,越来越渴,就想要找点儿水喝,他先到()、(),经过咕咚咕咚地喝干了两条河的水,可是仍旧不解渴。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还没有到达大泽湖,就渴死在了路途中。结果被他丢弃的(),变成了一片()。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__;河、渭不足,________________,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________________。09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1.有鸟若枭,啄树则灿然火出。()4A.xiāoB.niǎo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4A.nìB.ruò二、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2.夸父与日逐走,入日。三、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填塞4(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丢弃4四、判断下面的译文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译文:于是圣人有所感悟,因此用树枝钻出火来,从此被人们称为燧人。()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译文:炎帝年轻的时候,叫女娃。()五、默写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__________,常衔西山之木石,___________。10第二周生活寓言第一天·守株待兔(三下·5)................................................................................12第二天·刻舟求剑......................................................................................................14第三天·郑人买履......................................................................................................16第四天·自相矛盾(五下·15).............................................................................18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20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一天守株待兔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sònɡɡēnɡ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shì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战国《韩非子》[注释]①株:树桩。⑤冀:希望。②走:跑。⑥身:自己。③因:于是,就。⑦为:被,表被动。④释:放,放下。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主角一个宋人守株待兔配角兔主角:一个宋人配角:兔子主角动作守经过:兔子()树桩死了,触宋人以后便()树桩等兔子。配角动作走结果:兔子没再来,而他被人()。重复出现的事物株12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兔走触株再、又4因释其耒而守株跑4兔不可复得放下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因释其耒而守株”这一句中的“因”是“因为”的意思。()(2)“而身为宋国笑”是被动句,“为”可以翻译成“被”。()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主角宋国有个农夫,他每天都要到田地里劳动。配角有一天,他正在地里干活,看到有只兔子跑过来。兔子()树桩,折断脖子死了。他很开心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一只兔子。经过于是,他决定以后就不再干农活,只()树桩,希望再等到兔子来撞。结果兔子()再来撞树桩,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____________,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__________________。13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二天刻舟求剑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zhuìjùqì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qì/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huò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有……者:有个……(什么样)的人。⑤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②遽:急忙、立刻。⑥求:寻找。③契:用刀刻。⑦惑:迷糊、迷惑。④是:这里。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主人公楚人刻舟求剑涉起因:楚人把()掉进了水里。主人公的动作契经过:他立刻用刀在船上()。求船靠岸后下水找剑。剑重复出现的事物舟结果:楚人没有找到剑。14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遽契其舟寻找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急忙4不亦惑乎迷糊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代指楚人。()(2)“是吾剑之所从坠。”这一句翻译为:这里是我的剑坠落下去的地方。()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起因从前,一个楚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剑掉进了()。大家都劝他赶紧去捞剑,他却用刀在()做记号。说:“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靠岸后,他从记号处下水找剑。结果船走远了,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他没有找到他的剑。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___________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5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三天郑人买履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lǚduó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dù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nìng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先秦·《韩非子》[注释]①度(duó):量长短。⑥反:通“返”,返回。②坐:通“座”,座位。⑦及:到,等到。③之(至之市):到……去。⑧宁:宁可。④操:拿,携带。⑨无:不。⑤度(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主人公郑人郑人买履度(dù)相关事物起因:郑人想买鞋,量好()。履买经过:郑人去了集市,却(),度(duó)又回家取()。主人公的动作忘取结果:郑人最后()。16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先自度其足通“座”,座位4而置之其坐量长短4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去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市罢”中的“罢”是“停止、结束”的意思。()(2)“何不试之以足?”是倒装句。()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有个郑国人想买鞋,于是先在家里测量了自己脚的尺码,量完以后就把尺码家中放在了()上。不久,郑国人出发去集市了。到了集市,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然他集市一拍脑袋,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郑国人急忙赶回家取尺码。等他又回到了集市,集市(),家中和集市他什么也没买到。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___________。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7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四天自相矛盾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yùdùnmáoyùwúxiàn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fúfú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先秦《韩非子》[注释]① 鬻:卖。⑤ 以:使用,用。② 誉:夸耀。⑥ 弗:不。③ 陷:穿透,刺穿。⑦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④ 或:有人。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人物楚国人自相矛盾人物动作鬻楚人叫卖:他在卖盾和()。他说自己的盾很矛(),还说自己的矛很锋利。多次出现的事物盾路人提问:用他卖的矛去()他卖的盾,盾坚会有什么结果?人物的话矛利多次出现的动词陷楚人反应:回答不出来。18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夸耀4誉之曰卖4物莫能陷也不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有人不相信楚国人的话,就用自己带的矛去刺楚国人卖的盾。()(2)可以刺穿一切的矛和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不能同时存在。()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从前,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自己的盾,说:“我楚人叫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围有人就问这个楚人:“如果用您的矛(),结果会怎么路人提问样呢?”楚人反应楚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因为,无法被刺穿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_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19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A.jìB.qí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4A.fùB.lǚ二、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三、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用刀刻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尺码4(郑人)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跑4四、判断下面的译文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兔子没有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其他宋国人嘲笑。()2.至之市,而忘操之。译文:(郑人)到了集市上,却发现自己忘记做体操了。()五、默写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20第三周动物寓言第一天·翠鸟移巢......................................................................................................22第二天·螳螂捕蝉......................................................................................................24第三天·枭将东徙......................................................................................................26第四天·狐假虎威......................................................................................................28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30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一天翠鸟移巢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bìzhuìshāo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yǐ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之:代指出生的小翠鸟。⑤益:更加。②高作巢:在高处制造鸟巢。“作”通“做”,制造。⑥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③坠:坠落。⑦遂:于是,就。④复:又,再。⑧得:得以。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翠鸟移巢角色行为开始:翠鸟在()做了巢。翠鸟作巢(高、稍下、更下)后来:翠鸟担心宝宝(),小翠鸟长羽毛不断地把鸟巢移到了低处。人取最后:一个人趁机把翠鸟宝宝()。22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等到4及生子,爱之稍微向下4恐坠,稍下作巢又更加44子长羽毛,复益爱之祸患4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在翻译时不用调整语序,翻译成“一开始,翠鸟在高处做巢,为了躲避祸患”。()(2)“稍下作巢”的“下”是活用了方位名词,应该翻译成“向下”。()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开始翠鸟为了躲避(),一开始,把鸟巢安在()的地方。时光流逝,鸟巢里的翠鸟宝宝破壳而出了,翠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总是担后来心孩子会从高处的鸟巢掉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后来,翠鸟宝宝越长越大,开始长出羽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就把鸟巢往更下面移动了一些。可是这个高度太低了,于是有人就把翠鸟宝宝捉走了。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_________,爱之,恐坠,_________。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二天螳螂捕蝉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chán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tánɡlánɡqū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西汉·刘向《说苑》[注释]①委:聚拢、蜷曲。④务欲:一心想要。②附:通“跗”(fú):脚背,这里指螳螂的前爪。⑤患:祸患、灾祸。③延:延长。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主要角色动作螳螂捕蝉鸣蝉蝉的动作:唱歌、吸食露水饮委身曲附螳螂螳螂的动作:弯曲着大镰刀,想要捕()欲取蝉延颈黄雀的动作:伸长头颈,想要啄食()黄雀欲啄螳螂人瞄准黄雀人的动作:用弹弓瞄准黄雀24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黄雀延颈欲啄螳螂一心想要4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祸患、灾祸44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延长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还要时时警惕潜在的危险或损失。()(2)《螳螂捕蝉》这则文言文出现了排比句。()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蝉的动作蝉在高高的枝头()、吸食露水。螳螂的动作螳螂弓着身子,弯曲着大镰刀,想要捕捉()。黄雀的动作黄雀____________,想要啄食螳螂。人的动作树下有个人举起弹弓,悄悄瞄准了()。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顾其后之患也。25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三天枭将东徙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xiāojiūxǐ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wùgēng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yóu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西汉·刘向《说苑》[注释]① 逢:遇见,遇到。⑤ 徙:搬迁。② 将:打算、准备。⑥以故:因此;以,因为; 故,原因。③ 安:哪里。⑦更:改变。④之:到。⑧犹:仍旧,还。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枭枭将东徙故事角色鸠枭要搬家:枭打算()迁徙。鸣为何搬家:因为人们()自己的叫声。枭的行为徙鸠的看法:如果能()叫声,鸠的看法更鸣,可矣就可以搬家。26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枭逢鸠哪里4子将安之搬迁4我将东徙遇见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鸠因为人们讨厌自己的叫声,打算搬家。()(2)“乡人皆恶我鸣”中的“恶”是一个多音字。()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一天,枭见了斑鸠,斑鸠问它:“_____________________?”枭要搬家猫头鹰说:“我要向东边()。”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为何搬家猫头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要向东迁移。”斑鸠说:“如果你能()叫声,就可以(向东迁移);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鸠的看法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枭逢鸠,鸠曰:“____________?”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__________________。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_______________。”27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四天狐假虎威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zhǎngnì/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wèi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注释]①长:做长官,做首领。⑤遂:就。②逆:违背。⑥走:逃跑。③不信:不真实,不可靠。⑦畏:害怕。④以为然:认为是正确的、真的。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角色行为狐假虎威虎求、得、与之行起因:老虎在森林中()捉到一只狐狸。狐曰、行经过:狐狸()老虎,百兽皆走老虎以为狐狸说的是真的。结果:老虎和狐狸在一起在森林里走,百兽见到这个情景都()。28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做长官,做首领4天帝使我长百兽概数,很多,众多4子以我为不信不真实,不可靠4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是逆天帝命也”是判断句,翻译时应该翻译成“这是违抗天帝的命令呀”。()(2)“子以我为不信”中“以……为……”可以理解为“认为……是……”,这句话翻译成“你认为我说的是不真实的”。()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大森林里,百兽之王老虎饿坏了,正在寻找各种野兽来吃,起因一只()落在了老虎的手里。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您经过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_______________,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__________________!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__________。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29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1.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4A.dànB.tán2.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4A.xíB.xǐ二、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2.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三、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聚拢、蜷缩4天帝使我长百兽延长、伸长4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做……的首领4四、判断下面的译文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译文:猫头鹰遇到了斑鸠,斑鸠问道:“您打算去哪里啊?”()2.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译文:老虎想要抓各种野兽来吃,得到了狐狸的帮助。()五、默写原文。楚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_________________,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畏狐也。30第四周机智故事第一天·司马光(三上·24)..................................................................................32第二天·曹冲称象......................................................................................................34第三天·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25)...................................................................36第四天·望梅止渴......................................................................................................38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40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一天司马光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tíngwèngdiēmòjiēqì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chíbèng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宋史》[注释]①庭:庭院。④光:指司马光。②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⑤迸:涌出。③皆:全,都。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角色行为司马光群儿戏场景:一群小孩儿在一起玩一儿登、跌起因:其中一个小孩儿掉进了()众皆弃去经过:()随后砸碎了瓮司马光持石、击瓮结果:小孩儿得救32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代词,指瓮4众皆弃去淹没4光持石击瓮破之离开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群儿戏于庭”是倒装句,翻译前要把语序先调整成“群儿于庭戏”,翻译成“一群小孩儿在庭院里嬉戏”。()(2)在故事里,司马光砸的是瓮,一种口小肚子大的盛水的容器。()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场景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儿一起在()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盛水的(),一个小孩儿爬到瓮上,一不小心,跌落到了瓮里。起因瓮很大,水很深,这个小孩儿一边哭一边喊救命!其他小孩儿一看发生了这么危险的事情,自己也没法把这个小孩儿从瓮里拉经过出来,_______________。这时()临危不乱,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结果,“砰”的一声,瓮破了,水奔涌而出,小孩儿也得救啦!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___________,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儿得活。33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二天曹冲称象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qínì(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jiào/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西晋·陈寿《三国志》[注释]①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⑤咸:都、全部。②少:小时候。⑥理:办法。③所及:达到的程度、水平。⑦校:通“较”,比较。④群下:群臣、手下。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故事人物人物行为曹冲称象孙权致象起因:()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欲知斤重经过:()想知道大象的体重,曹冲想出用船称大象的方法。曹冲曰(解释办法)结果:曹操采用曹冲的办法。34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生五六岁,智意所及群臣、手下44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通“较”,比较44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达到的程度、水平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咸莫能出其理”中的“咸”是“味道咸”的意思。()(2)“访之群下”中的“之”代指“测量大象体重这件事”。()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三国时期的曹冲从小就很聪明,且善于观察。长到五六岁时,他的智人物介绍力和思维能力就已达到了()的水平。人物故事起因有一天,吴国的孙权派人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曹操去问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冲说:“我们可以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下沉经过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曹操听了很是高兴,就立即命令手下的人按照这个方法称大象去了。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____________,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__________________。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_______________,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35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三天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zhū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jìnɡ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尝:曾经。④唯:只有。②诸:众。⑤竞:争逐。③子:果实。⑥信然:确实这样、果真如此。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人物动作王戎不取道旁李游背景:王戎和小孩们看到一棵李树。诸儿走取动作:小孩们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游王戎不动语言:王戎说“这是苦李子。”36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尝与诸小儿游果实4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只有4唯戎不动曾经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王戎是魏晋时期的一位名士,是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一句翻译为:小孩子们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背景王戎和小孩们在外面游玩,看到一棵()树,果子多得压弯了枝条。动作小孩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戎却站在原地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说:“李树在路边,好吃的话早就被摘光了。现语言在树上还有那么多李子,这一定是()李子。”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___________,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____________。”取之信然。37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四天望梅止渴一、读读原文读读文言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表示的停顿。xínɡjíráo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魏武:曹操。⑤令:下令、发布命令。②行役:古人因为服兵役﹑劳役而外出跋涉。⑥饶:富足,多;饶子:果实结得多。③汲道:取水的道路。⑦闻:听见。④乃:于是。⑧乘:趁着、就着。二、推测情节根据原文,结合表格里的关键词,推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将情节导图填写完整。主人公曹操望梅止渴行役起因:曹操率部行军,找不到(),大家很渴。主人公的行为令经过:曹操说:“前面有()。”梅林大家听了直流口水。主人公的语言解渴结果:他们赶到了前面的水源。38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三、搞定字、词、句1.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乃令曰听见4士卒闻之趁着4乘此得及前源于是4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乃令曰”是省略句,省略了发出动作的人——曹操。()(2)“士卒闻之”这一句翻译为:士兵们闻到了梅子的味道。()四、讲讲故事,背诵全文1.请你按照原文梳理情节,并把故事补充完整。起因曹操率领部下长途行军,全军都很()却找不到水。经过曹操对大家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又多又解渴。”听到曹操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振奋精神,赶到前面结果的水源,终于喝到了水。2.借助上面的故事提示,试着背诵原文并填写空白处的句子。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______,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____________,乘此得及前源。39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第五天文言文大闯关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1.水迸,儿得活。()4A.bèngB.bìng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4A.jièB.róng二、用“/”给下列句子断句。1.“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三、用连线的方式,为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当的释义。咸莫能出其理办法4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长(到)4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争逐4四、判断下面的译文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全军都很口渴。()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常常和许多小孩一起出去游玩。()五、默写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_________。众皆弃去,____________,水迸,儿得活。40
本文档为【小学必考文言文40讲·前20讲·练习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老张师傅
20余年电工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在国企担任电工工程师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4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2-11-20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