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举报
开通vip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PAGE\*MERGEFORMAT22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单元整个养蚕活动的开始,学生需要为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做好长期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本课以开展观察蚕卵活动作为观察蚕的一生的开始,让学生对生命的开始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为下一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做铺垫。本课包括三个主要活动,一是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蚕卵;二是为蚕宝宝建一个“家”,为蚕卵孵化出蚁蚕及蚁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三是制定观察计划,指导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
PAGE\*MERGEFORMAT22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单元整个养蚕活动的开始,学生需要为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做好长期观察活动的必要准备。本课以开展观察蚕卵活动作为观察蚕的一生的开始,让学生对生命的开始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为下一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做铺垫。本课包括三个主要活动,一是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蚕卵;二是为蚕宝宝建一个“家”,为蚕卵孵化出蚁蚕及蚁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三是制定观察计划,指导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效进行。后两个活动是本单元后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蚕的兴趣与热情,引发学生思考观察记录蚕生命活动的方法与形式,并产生可通过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来认识动物一生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的时候已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金鱼等动物,平时生活中也会饲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对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但这种饲养和观察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也没有长期的观察记录习惯。部分学生对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蚕的一生具体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饲养蚕,他们也是不清楚的。同时,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让学生长期进行观察记录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卵,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认识到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测量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蚕卵孵化的条件。[探究实践]在观察中,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态度责任]在观察蚕卵的过程中,能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蚁蚕,领悟生命的可爱,懂得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和进行长期观察。【教学准备】[教师]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观察计划表、 ppt 关于艾滋病ppt课件精益管理ppt下载地图下载ppt可编辑假如ppt教学课件下载triz基础知识ppt 等。[学生]蚕卵、放大镜、尺子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丝绸、蚕、蚕卵的图片1.课件出示丝绸的图片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蚕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2.课件出示蚕的图片提问:你养过蚕吗?说说你知道的蚕的知识。3.课件出示鱼、蜗牛的图片提问:它们从哪里来?4.出示蚕和蚕卵图片,揭示蚕的生命从蚕卵开始,揭题: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贴)[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丝绸故乡的历史,回顾之前认识的蜗牛和鱼等小动物,让学生认识到像蜗牛和鱼一样,蚕也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历程的,由此揭示本课课题,意识到蚕卵孕育着新生命。二、观察蚕卵的外形特征(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学生活动手册1.课件出示蚕卵图片提问:你观察过蚕卵吗?你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察的?观察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吗?(预设:用眼睛看蚕卵太小,不太看得清)2.课件出示放大镜和尺子的图片提问:如果给你这些工具,能帮助你解决困难吗?你准备用这些工具观察蚕卵的什么特征?(建议学生采用“我能用……观察蚕卵的……”的句式作答)3.师生交流后,小组观察蚕卵并将蚕卵的特点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主要特征:颜色接近紫黑色、形状为椭圆形、很小(大小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厚度约0.5毫米),用放大镜可观察到蚕卵中心是凹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外部形态特征,并能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后及时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通过集体论证,形成关于蚕卵较为全面的认识。三、为蚕宝宝建一个“家”(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介绍养蚕方法的资料或视频1.课件出示蚕卵和蚕宝宝图片提问:像蜗牛、鱼这样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那么蚕卵是怎样孵化成蚕宝宝的?2.设疑追问:为了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我们应该为它准备些什么呢?思考: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蚕宝宝健康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3.课件出示“养蚕指南”资料(或每个小组一份打印资料)或者是准备“怎样饲养蚕宝宝”视频。引导学生围绕上述两个问题,仔细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4.师生交流小结: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还需要食物和安全、卫生的场所。我们可以为蚕宝宝制作一个“家”。5.课件出示图片或实物展示用小盒子做的蚕房和制作步骤,帮助学生回家后自制蚕房,做好养蚕准备。6.课件出示饲养小蚕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养蚕技巧。[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避免养蚕活动的失败,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四、制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预设10分钟)1.引导:蚕宝宝的“家”建好了,我们如何才能通过养蚕去真正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让我们制定一个“蚕的一生观察计划”。2.提问:(1)观察蚕的一生中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什么?(引导重点观察蚕的孵化、进食、排泄、蜕皮、结茧、破茧等过程。)(2)你会选择什么工具进行观察?(放大镜、尺子测量蚕宝宝大小)(3)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记录?(观察日记、绘画、拍照、录制视频等)3.出示观察计划表(提前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完善记录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观察计划表做好长期观察的准备,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能够用更多的方法观察记录蚕的一生。五、思考与拓展(预设3分钟)1.课件出示刚产下的蚕卵图片提问:今天我们观察的蚕卵和刚产下的蚕卵颜色相同吗?蚕卵还会有什么变化呢?2.布置作业:每天坚持观察,直到蚕宝宝的出生。随时记录蚕卵的变化,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样子和出生日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蚕卵颜色的变化,建构对蚕卵的认知。并提醒学生在饲养活动中养成坚持记录的习惯。【疑难解答】1.学生在观察产卵时,发现了蚕卵的大小描述不清晰,怎么办?可以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芝麻粒,让学生将蚕卵和芝麻进行大小的比较,便于更清晰地描述蚕卵的大小。2.学生在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时,计划做得不是很好,怎么办?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制定观察计划的能力,尤其欠缺长期类似“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能力。所以,可以提醒学生先按照课堂上的样本进行观察记录,在过程中可以修改完善美化。【教学后记】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认识蚕卵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分两个主体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卵。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生熟鸡卵的内部结构,从画脑海中鸡蛋的内部结构开始,再到观察切开的熟鸡蛋,最后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对鸡蛋结构的认知,同时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知道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学会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学习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但蚕卵孵化前里面是怎样的,学生无法观察到。三年级的学生一定还见过不少动物的卵,而经常吃的鸡卵(鸡蛋)应该是最熟悉的,此外鹌鹑卵(鹌鹑蛋)、鸭卵(鸭蛋)、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也是他们所熟悉的,但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各种各样的卵有什么异同,卵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卵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学生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列举和研讨,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2.通过观察比较生熟鸡卵,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并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科学思维]1.用比较的方法,能以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2.通过识别生熟鸡卵的结构,来推测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探究实践]在解剖观察中,能用画图来记录鸡卵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态度责任]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不同动物卵的某一特征给卵分类,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难点]画出鸡卵各部分结构,并推测各部分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的卵,PPT等。[学生]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出示前一课蚕卵的图片,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2.课件出示各种动物图片,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书)。[设计意图]以已有知识形式展现问题情境,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通过问题掀起一波思维风暴,引导学生关注更多动物的卵。将学生的视角进一步拓宽,激发他们想要去探究卵的结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揭示本课课题。二、认识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熟鸡蛋、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等每组一份,蚕卵、鹌鹑蛋、动物卵图片、学生活动手册1.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并分类(预设10分钟)(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2)师生交流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3)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4)同桌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梳理。2.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预设15分钟)(1)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学生简单交流)(2)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3)简单展示一二个学生画图作品,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画图。(5)交流梳理,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结构图进行小结。(6)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同时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三、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2.交流梳理,并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各部分作用图进行小结。3.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4.学生再次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5.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交流,引领学生推测和认识卵壳、卵白、卵黄和气室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指出胚盘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与同学进行交流。四、交流蚕卵变化和记录指导(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学生简单交流)2.小结: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如果孵化出小蚕了,就选择1-2条蚕做好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比如可与一元硬币等物体比较,观察它每天长大了多少,有什么行为等,这些记录可及时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设计意图]本环节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但“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是前一课“蚕卵变化”观察的延续,更是整个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所以在此环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提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疑难解答】1.让学生对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分类进行分类时,发现学生会存在困难或者会根据动物别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怎么办?教材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标准给卵分类,如是否有硬壳、是独立存在还是聚在一起、卵的大小等标准。所以在前面找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充分,这就为这一环节的分类做铺垫。前面学生找到的相同和不同越多,这里进行分类就越轻松。活动中还是发现学生除了按以上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有的会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孵化方式进行分类。教学时,不用过度强调必须要按什么方式分类,只要能说出合理的分类标准就行。2.学生对于鸡蛋内部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认识不够明确怎么办?在教学时,对鸡蛋的实物观察和解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解剖鸡蛋之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鸡蛋由蛋壳、卵白、卵黄三个部分组成;解剖之后学生不仅观察到两层卵壳膜、系带、气室等,部分学生还发现卵黄膜和胚盘,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蛋的结构和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型图示的方式,直接在黑板上呈现各部分结构,加深学生的对鸡蛋各部分结构的认识和记忆。教师还可以播放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资料,或者展示相关图片,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脚手架”。这样,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了,自然认识也可以更深刻。【教学后记】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第一节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观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发现蚕宝宝的外部形态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学情分析】通过前课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对蚕的饲养活动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观察欲,部分学生可能也拥有了一些初步的养蚕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学生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还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同学的发现交流,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养蚕活动是一个学生长期探究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和引导,以帮助学生在这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中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坚持记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蚕的观察,了解蚕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发现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伴随着眠和蜕皮等现象。[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幼蚕身体变化与生命活动变化的联系。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蚕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命活动相适应。[探究实践]能用尺子、放大镜等工具对蚕进行观察,利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幼蚕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蚕的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现象。[态度责任]通过饲养蚕,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前期养蚕观察记录情况。[学生]每组一套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透明观察盒、棉签、放大镜、活动记录单,前期记录的蚕生长变化图或观察日记等。【教学过程】一、养蚕分享会(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蚕幼虫的生长变化图片或视频1.课件出示学生的饲养成果,包括蚕的生长变化图、观察日记、记录表等。谈话:我们已经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蚕宝宝,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算时间的饲养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发现,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决。)2.课件出示几张不同时期蚕的幼虫的图片。提问: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预设:黑色的,小小的,有很多绒毛像蚂蚁一样,这样的蚕叫做蚁蚕。)3.提问: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有很多脚等,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揭示课题:蚕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蚕的饲养展示交流会,鼓励学生将饲养中的观察发现进行交流,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养蚕中的新发现,激发学生再次观察和认识蚕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二、观察蚕的特点(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四龄蚕、桑叶、透明观察盒、棉签、放大镜1.在饲养蚕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蚕的哪些活动现象?预设:进食、排便、爬来爬去、有时会一动不动、会脱皮。2.课件出示蚕吃桑叶、排便、蜕皮的、眠的图片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提问:图片里面的蚕宝宝是处于哪一种状态?你能具体和同学介绍吗?预设:蚕在生长期间,蜕去旧皮长出新皮,叫蜕皮,休眠是蚕要蜕皮的征兆。3.对于蚕的幼虫,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秘密?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机进行解答,如蚕的眼睛在哪里;对一些可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办法自己寻找答案。如蚕是用什么呼吸的,它是怎么感知周围环境的。4.小组活动观察蚕:①观察蚕的身体结构(数一数蚕的身体有几节,每节各有什么特征,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的记录)。②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口器(教师指导在观察蚕的口时可喂食桑叶便于观察)。③将蚕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④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观察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描述蚕的生命活动特点,鼓励学生观察蚕身体结构,帮助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相对应。三、研讨交流(预设10分钟)1.小组交流汇报发现:①蚕的幼虫身体结构是怎样的?②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2.关于蚕的秘密,你们都找到答案了吗?①蚕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的足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作用?②不同的足分布在不同的身体位置,那么蚕的身体结构是怎样划分的?③蚕在进食时,足提供了什么帮助?它是靠眼睛看到食物的吗?④原来头部的几个小点点才是蚕的眼睛,那最前面那对黑色的点又是什么呢?⑤用棉签触碰蚕的身体时,蚕会做出怎样的反应?预设:①蚕的身体分节,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眼和口,胸部有三对胸足,腹部有四对腹足,最后面还有一对尾足,身后有一突起的尾角,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是用来呼吸的。②蚕的眼睛长在头部,但视力非常不好。蚕是用口进食的,利用三对胸足协助把持住桑叶进食。③蚕真正的足——胸足,腹足和尾足并非真正的足,蚕主要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④用棉签触碰蚕的身体时,蚕会不停扭动。3.小结:怎么做能保证蚕健康成长?预设: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认识蚕幼虫的外部特征以及吃食、运动等情况。四、拓展延伸(预设4分钟)1.为了让蚕能更好的吐丝结茧,我们要做哪些准备?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蚕房子图片。2.小结:我们观察了四龄蚕宝宝,发现了很多蚕在生长过程中的秘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饲养蚕,观察它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们将观察到的发现记录下来,下一阶段继续进行成果展示。[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指导学生为蚕结茧做准备,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蚕的变化,做好记录。【疑难解答】1.蚕的一生要蜕皮几次?蚕的一生要蜕皮6次。从蚕孵化到结茧,需要蜕皮四次。在蚕茧里面蜕皮一次,化蛹成蛾的时候再蜕皮一次。2.为什么不能给蚕宝宝吃带水的桑叶?有水的叶子食用后会增加体内水分含量,因为自身没有泌尿、汗腺等高级动物所具有的器官,无法快速排除多余水分,导致体液浓度下降,从而细胞浮肿,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会死亡。【教学后记】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2.课件展示蚕宝宝不同阶段照片,黑板上可以利用活动板贴图。提问:同学们能根据观察发现,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3.蚕最后变成怎样了?你有什么疑问?预设:里面蚕宝宝还活着吗?它们的样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蚕为什么要结茧?蚕宝宝接下来会干什么?蚕宝宝接下来会变成什么……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揭示课题:蚕变了新模样)[设计意图]通过对蚕生长变化的排序活动,让学生回顾养蚕的过程以及再次回忆蚕的生长变化。通过对蚕茧的推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想研究的问题。二、观察蚕茧和蚕蛹(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蚕茧、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或直尺1.蚕茧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编织而成的?那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能不能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适当播放“蚕吐丝”视频)2.同学们对蚕宝宝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有很多的疑问想探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课件出示观察工具(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或直尺)提问:老师给你们提供这些工具,你打算怎么来进行观察?预设:利用手电、放大镜等器材观察蚕茧。可以从形状、颜色、测量尺寸、摸摸质地、探探内部……等方面进行观察。3.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先观察外部,再观察内部的顺序进行。4.蚕茧外部特征,同学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来进行,对于内部的情况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观察蚕茧?预设:先摇一摇,再用电筒照射,推测内部的情况,再利用剪刀剖开蚕茧。5.课件出示剖蚕茧的方法。①将蚕茧竖起来,在一端剪开一个缺口;②沿着边缘将缺口剪大;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③倒出蚕茧里面的物体,仔细观察,用画图的方式完成记录;④使用剪刀注意安全。让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剪刀打开蚕茧,提供放大镜观察蛹,用图画的方法完成记录,并猜测后续的变化。6.学生观察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蚕茧先进行外部观察,再推测内部的变化,利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在推测中关注茧子内部的生命情况,为安全解剖的做好铺垫。三、交流研讨:(预设10分钟)1.同学们通过观察,已经有很多收获,请同学来展示汇报。2.展示学生画的蚕蛹,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猜测。3.课件出示蚕幼虫和蚕蛹的图片,请同学进行观察对比,并说一说发现,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预设:蚕蛹的身体呈纺锤形;颜色是深褐色;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4.提问: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体节、足。不同点:蚕蛹的身体变短了,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经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5.蚕蛹还会变化吗?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蚕蛹不吃东西,一般也不动,没有防御外敌的能力,蚕茧能迷惑其他动物,也能形成独立空间,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小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我们的劳动人们还发现了蚕丝的作用,我国人民的养蚕织丝技术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蚕蛹未来的变化真的会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期待你们继续饲养和观察。[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梳理产生的疑问,并借助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蚕茧的作用。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1.自然界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2.我们一起观看视频:蝴蝶的一生。总结:蚕是一种昆虫,像蚕这样出现蛹期这一阶段的昆虫还有很多,除了蝴蝶,还有蜜蜂、蚂蚁、苍蝇等,同学们下课后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书籍继续探索。[设计意图]蝴蝶的一生和蚕比较相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推荐科普书籍将课堂的科学学习拓展延伸展到课外。【疑难解答】3.蚕茧里面有一团褐色的皮是什么?剪开蚕茧后,倒出的不仅有蚕蛹,还有蚕幼虫变成蛹的时候蜕的皮,借助这个时候可以向学生进行说明。这是第五次蜕皮。4.一个蚕茧的蚕丝有多长?蚕茧的丝长要分春茧还是夏茧。一般春茧丝长差不多1000米,而夏茧因为天气热,蚕宝宝没有春天的生长好,只有700-800米长。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它与羊毛一样,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根据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从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为茧丝,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教学后记】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材简析】学生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和养蚕活动,观察到蚕已经经历了卵、幼虫、蛹这三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研究蚕的第四种生命形态——蚕蛾。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一是基于课前的观察记录,交流近一段时间所观察到的蚕蛾破茧而出、蚕蛾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现象;二是观察蚕房中的蚕蛾,认识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三是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建立蛹和蛾的联系,构建对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的认识,并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对昆虫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养蚕活动对蚕蛾已有一定的观察与发现。比如,蚕蛾不吃东西也不会飞,有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等。但是,学生的这些认识比较零碎,缺少系统性。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组织学生研讨和梳理,理解蚕蛾是由蚕蛹发育而来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蛹发育而来;了解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蚕是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蚕蛾与蚕蛹的联系;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能用图画和文字来描述和记录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主要生命活动现象。[态度责任]通过长时间的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难点]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建立蚕蛹和蚕蛾身体各部分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放大镜、蚕蛹、蚕茧、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大家的蚕已经和之前的有了新的变化?能介绍你们的新发现吗?预设:蚕茧一端出现了褐色;蚕已经破茧而出,出现蚕蛾;蚕蛾交配后产了淡黄色的卵。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新钻出来的小动物。揭题:茧中钻出了蚕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近期的新发现,激发对蚕蛾的观察兴趣,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新的发现,激发同学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二、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预设22分钟)材料准备:蚕蛾破茧羽化视频、蚕房、蛹、蚕蛾(一)观察蚕蛾的行为1.蚕蛾是怎么从蚕茧里面钻出来的呢?请观察到整个过程的同学来介绍。2.课件播放“蚕蛾破茧羽化”视频提问:如果你错过了这样精彩瞬间,我们一起来观察一段视频,弥补遗憾。请同学边看视频边仔细观察茧中钻出的蚕蛾,说一说你的发现?如:它怎么钻出来的?钻出来以后是怎么样的?它们是否吃东西?它们怎样运动?蚕房里的蚕蛾钻出来后,会做那些事?3.交流研讨①刚出来的蚕蛾是怎样的状态?②蚕蛾会继续进食吗?③蚕蛾钻出蚕茧后会又哪些行为?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干燥展开,蚕蛾振动双翅,不吃也不喝;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便会产下受精卵,一只雌蚕蛾可以产卵400-500粒,产卵后不久,会相继死去……4.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预设:交尾、产卵(二)观察蚕蛾的外形特征1.小组观察蚕蛾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怎么样?有哪些器官?(也可自制观察活动记录表,建议学生可图文结合)2.课件出示图片,讨论梳理蚕蛾的外形特征。3.小结: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触角,触角羽状;口器退化,不进食;胸部长有三对足、两对翅,翅膀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胸部两对翅、三对足。4.课件出示雌、雄蚕蛾图片提问:请你来分辨一下,哪只是雌蚕蛾?哪只是雄蚕蛾?并说一说理由?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三)观察蚕蛾与蚕蛹的联系1.观察了从茧里爬出来的蛾,我们再来观察留下来的茧,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惊喜发现。(请学生投影仪下演示将茧剪开)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你觉得蛾是怎么来的?说说你的理由。2.蚕蛾的身体各部分可能是由蚕蛹的哪部分发育来的呢?蚕蛹的头、胸、腹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头、胸、腹,蚕蛹的翅和触角的雏形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翅膀和触角。3.出示蚕蛹和蚕蛾的图片,将身体相对应部分连线。小结: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观察蚕蛾的外形特征和行为方式引发学生的交流和研讨,让学生充分了解蚕蛾与蛹之间的关联,加深学生的认知。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1.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动物形态与蚕蛾相似,你们能举例说明吗?2.这些小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小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这些特征是昆虫这类小动物的共同特征,有些昆虫的翅膀退化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动物繁殖的特点,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对卵生、胎生有着更加具体的理解。四、拓展:这些动物是昆虫吗?(预设5分钟)1.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提问:请你根据昆虫的特征来判断,这些动物是昆虫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蟑螂、蝴蝶、蚂蚁、蜜蜂是昆虫,都有昆虫的基本特征。蜘蛛不是,因为不是三对足。2.阅读科普读本《昆虫记》,认识更多的昆虫。[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昆虫的特征来进行判断身边的昆虫,蜘蛛是一种非常容易混淆的小动物,可以从四对足来进行区分,不属于昆虫。课外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昆虫。【疑难解答】1.蚕蛾为什么不吃东西?蚕在吐丝结茧之前已经大量进食,并积累了足够的能量,蚕蛾没有必要进食。此外,蚕蛾也不具备进食的条件,因为蚕蛾的口器已经退化,根本不能进食,这也是很多飞蛾类昆虫的特点。很多飞蛾都没有完善的口器,甚至没有进化出胃部,它们根本不能进食。有一些飞蛾长出了一些类似吸管的嘴,以吸食花蜜、花粉、植物的汁液为生。在这一时期,蚕最重要的使命不再是进食或者结出蚕茧,而是选择繁衍后代,这也是蚕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正因为如此,蚕在变成蚕蛾之后,不会像其他昆虫一样进食,而是迫不及待地寻找另一半进行交配。一般来说,当蚕蛾出茧后,雌蛾尾部会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配,交配后雄蛾立即死亡,而雌蛾大约会花一个晚上来产下约500个卵,紧接着也会慢慢死去。【教学后记】6.蚕的一生【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长期观察研究蚕之后的总结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资料,也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本节课安排三个内容,一是开一个展示交流会,总结分享养蚕以及长期观察研究蚕的所得,包括饲养方法、观察方法、记录方法以及如何坚持长期观察的经验及对长期观察意义的感受;二是构建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完整认知,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三是通过讨论明确蚕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了解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亲历养蚕活动,已经对蚕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对蚕的生命历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些在大部分学生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还没形成完整的认识。本节课需要培养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的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研究动物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学习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研讨交流,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条件,了解蚕的生命周期现象,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科学思维]能基于观察记录,概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探究实践]通过展示交流会,采用合适的方式交流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用数学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及蚕的寿命。[态度责任]真实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难点]用数学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及蚕的寿命,熟悉并使用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蚕各个时期的图片、统计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表格等。[学生]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前通知学生做好养蚕经历分享准备,图片或者视频。1.同学们,我们已经养了近2个月的蚕,从蚁蚕到蚕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收获很多,在养蚕过程中,你们用了哪些方法对蚕的一生进行研究呢?今天我们就来总结蚕的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揭示课题:蚕的一生)[设计意图]简单快速导入新课,给足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养蚕经历。二、蚕一生的生长变化(预设22分钟)活动一:召开一次展示交流会1.出示四个阶段蚕的图片。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预设:根据每个阶段蚕的形态不同,蚕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主要阶段。2.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观察记录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和有趣发现,请按照蚕的四个阶段,分小组进行展示交流。3.分组展示学生对蚕的观察记录资料,结合各组展示的资料,教师及时点评和补充,关注以下问题:①能用简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4.全班各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资料,并补充完成活动记录单部分内容。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阶段外形特征运动情况吃食情况时间(天)…蚕卵圆形,黑紫色,小米粒大小不动不吃食物10天左右孵化出蚁蚕幼虫圆筒形,身体有体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爬行喜欢吃桑叶,5龄蚕吐丝前不吃食物33-35天蚕蛹纺锤形,深褐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一般不会动,受到刺激会动不吃食物10-13天蚕蛾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能振动翅膀,但是不会飞不吃食物6-8天小结:我们用画图、拍照、文字记录等方法观察记录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知道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研究其它的动物。活动二:给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排序材料准备:蚕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为的图片1.提问:这些蚕分别处于什么阶段,都在做什么?你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给他们排序吗?2.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卵、蚁蚕、蚕幼虫、吐丝结茧、蚕茧、蚕蛹、蚕蛾交尾、产卵3.小结:和其它动物一样,蚕的一生也经历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会和对蚕生长变化图片的排序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蚕一生生长变化过程的整体认识。三、梳理蚕的一生周期变化(预设10分钟)1.蚕在不同阶段的时间①算一算:蚕的一生大约是多长时间?②分一分:不同的阶段蚕的周期时间是几天?2.蚕的一生循环图①蚕的一生主要经历四个阶段,请你用箭头画出他们之间的关系?②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长此以往,又会发生什么现象?③小结: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生命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大自然中的生物才得以不断延续。3.蚕的生存条件①提问: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蚕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是怎样满足它们的?②小结: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干净的食物、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才能够健康的生长。说明生物的生存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蚕各个阶段的时间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变化特点,通过画蚕的生命周期循环图,感受动物生命现象的意义。四、了解更多昆虫的生命周期(预设5分钟)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请同学翻开书本的图片,请阅读菜粉蝶和蜻蜓的一生,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2.讲述:像蚕和菜粉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像蜻蜓一样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的生长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3.大自然还有很多昆虫有关的秘密,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阅读书本进行了解。[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菜粉蝶和蜻蜓生长变化过程中的相同与不同,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两种不同发育形式,丰富学生对昆虫的认识。【疑难解答】1.蚕和其他的昆虫发育的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发育成成虫的时候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不同,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发育成成虫经历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幼体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如蝴蝶、果蝇、蚊子等,蝴蝶幼虫时期就是我们看到的毛毛虫,毛毛虫经过发育蜕皮,结茧成蛹破茧成蝶。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蚂蚱、蟑螂等,这些动物的发育不需要经过蛹这个时期,就是从小长到大,生活习性吃什么都是一样的。【教学后记】7.动物的繁殖【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七课。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饲养蚕宝宝,已经初步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以及它的变化和繁殖。本课研究是有性繁殖中的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的特点,教材直接聚焦,提出问题,将话题聚焦到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即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上。随后通过调查更多的动物,探索哪些动物是跟蚕和鸡一样靠卵繁殖后代的,哪些动物是像猫和狗一样直接生下胎儿的。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两个方面:一是引领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二是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卵生与胎生的认知,分析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知道人类的繁殖方式是胎生。最后拓展的是动物的家,提出许多动物繁殖后代前都要给自己建一个“家”来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许多“家”都是依赖植物而建的,比如鸟巢,从而引领学生积极关注动物与繁殖相关的更多的生命现象,并积极反思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繁殖”并不陌生。在前面几课的内容学习中,通过对蚕生命周期现象的认识,学生已经体会到繁殖对于动物种族延续的重要意义。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能例举说出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但仅限于零散的认知,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整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获取和整理动物繁殖的信息还是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动物繁殖方式的了解,知道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即卵生和胎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并描述和比较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探究实践]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态度责任]愿意调查动物的繁殖过程,并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有保护大自然、关心和爱护小动物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难点]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PPT等。[学生]课前收集的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出示蚕宝宝的图片,回忆蚕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出蚕的生长过程,并重点关注蚕的出生情况。)2.提出问题:蚕是怎样出生的?预设:蚕卵孵化出来的。3.图片展示:蚕宝宝从蚕卵里面孵化出来变成蚁蚕的过程。4.提问: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是怎样出生的?(教师出示图片:兔子、猫、鳄鱼、熊猫、天鹅、小鸡,学生进行简单交流)5.揭题:动物的繁殖(板书:动物的繁殖)[设计意图]用熟悉的蚕宝宝生长过程,去引导学生对更多动物的观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观察更多的动物(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认识卵生动物1.提问:我们养过蚕,知道蚕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刚才我们看到的小动物当中,哪些动物和蚕一样,也是靠卵繁殖后代的?有什么理由或证据吗?(预设:小鸡从鸡蛋里孵化出来,鳄鱼从鳄鱼蛋里孵化出来,天鹅从天鹅蛋里孵化出来)2.小结: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板书:卵生、卵生动物)3.你还知道更多的卵生动物吗?(学生交流发言)4.教师小结:小鸡的出生是破壳而出的,小鸟也是破壳而出的,蚕宝宝和蝴蝶是从卵里面钻出来的,鲫鱼、鲤鱼也是从卵里面钻出来的,因此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这里如果学生提到了鳄鱼、青蛙等,也要基于积极引导,让学生了解到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一般也是卵生的。)(二)认识胎生动物1.出示猫的图片,提问:你们家里养过小猫、小狗吗?你们见过猫妈妈、狗妈妈生小猫吗?与蚕宝宝的繁殖方式一样吗?2.出示狗的图片,提问:你们家里养过小猫吗?你们见过猫妈妈生小猫吗?与蚕宝宝的繁殖方式一样吗?(学生交流回答。教师也可提前组织学生调查猫狗的繁殖方式,同时重点关注到“直接生出”、“哺乳”两个特征。)3.小结: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板书:胎生、哺乳动物)4.提问: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中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呢?请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蚕宝宝的生长,让学生意识到蚕的繁殖方式是靠卵来繁殖的,又通过猫和狗的图片,引导学生意识到胎生的繁殖方式的特点。三、判断动物的繁殖方式(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提问: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预设:两种,卵生和胎生。)2.出示12种动物的图片,分别为①熊猫、②母鸡、③蝴蝶、④青蛙、⑤马、⑥蛇、⑦狗、⑧奶牛、⑨鱼、⑩猪、⑪鸽子、⑫人。3.提问: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卵生动物,哪些属于胎生哺乳动物?你的理由是什么?1、5、7、8、10、12是胎生动物,因为它们直接生下胎儿,还需要用母乳喂养。2、3、4、6、9、11是卵生动物,因为它们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下一代。4.提问: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请说说理由。5.提问: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预设:胎生,因为我们人类直接生下小孩子,生下来之后还需要喝奶的。)6.适时小结:人类也是胎生的。[设计意图]学生在对卵生和胎生有一定了解后,用相应的判断方法了解到身边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人。四、观察动物的家(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出示图片,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其他动物有家吗?其他动物的家一般会建在哪儿呢?2.出示各种动物的家图片,学生欣赏。3.提问:我们人类会“打扰”动物吗?有哪些不好的行为?我们可以怎样改正呢?预设:砍伐树木、捕杀动物等等,植树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4.小结: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活,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积极保护动物、植物出一份力。[设计意图]通过多个动物的家的了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疑难解答】1.学生在生活中想要去观察更多动物的家,应该怎么去做呢?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资料查阅的方式,比如网上搜索、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来了解更多动物的家的样子。也可以通过实地查看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观察一下周围的蚂蚁窝,观察树上的鸟窝等等,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找一找动物的家的样子。在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的时候,可以采用边阅读边记录的方式,可以采用画简图或者打印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可以整理成册,以便于自己对动物的家有更多的了解。【教学后记】8.动物的一生【教材简析】《动物的一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蚕的生命历程、其他动物的卵及繁殖方式有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本课以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比较、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鸟的一生、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及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本课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以鸡的一生为例认识鸟类的一生,了解鸟类共同特点,狗的一生为例认识哺乳动物的一生,了解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共同特点,比如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能繁殖后代等,最后通过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个科学小报的活动来展示学生的发现,丰富学生对动物一生的认识。同时,希望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两种,同时,通过蚕的养殖,已经充分了解了蚕的一生变化,但他们对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生命历程缺乏有目的的研究。学生对鸡、狗等动物比较熟悉,很多家庭当中会有动物成员,但很多小朋友对动物的一生了解还是不多,特别是鸡和狗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也存在认识上的困惑,因此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启发。现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获取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对蚕的一生和其它昆虫的一生有着充分的情感体验。在研究大自然中的动物时,他们总是兴致盎然,只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些例子作为引导,必定能够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鸡的一生、狗的一生和我们人的一生的学习,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科学思维]运用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类的共同特点,运用分析、比较,归纳出鸟类、哺乳动物等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究实践]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及课堂倾听了解不同动物的一生。[态度责任]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体会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难点]基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教学准备】[教师]科学记录单、班级研究记录表、PPT等。[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新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1.复习导入:我的蚕宝宝成长记。(学生对蚕的一生变化进行描述)2.出示蚕各阶段的图片,总结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2.出示蚕的生命历程循环图,小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3.出示6种动物(鸭子、熊猫、金鱼、猪、鳄鱼、蝴蝶)的图片,提问:其它动物的一生又会经历哪些过程?4.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进行描述或者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动物一生的事例。(板书:动物的一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有认知的复习,总结蚕的一生的变化,通过多种动物图片的呈现,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和总结动物一生的兴趣。二、了解不同动物的一生(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活动一:了解鸡的一生1.提问: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鸡是卵生动物,那么鸡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生过程呢?3.出示鸡的一生的图片资料,提问
本文档为【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2023新课标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鹿哥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活动设计曾荣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3-02-18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