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紫砂壶文化与紫砂壶设计

浅析紫砂壶文化与紫砂壶设计

举报
开通vip

浅析紫砂壶文化与紫砂壶设计  浅析紫砂壶文化与紫砂壶设计  万庆华摘要:从古至今,紫砂艺术作品能赢得世人这么高的赞誉,源于它的工艺原料和特殊的手工成形方法。紫砂陶器,盛行于陶都宜兴,脱胎于日用陶瓷。宜兴,古称荆溪,因荆溪河而得名,秦始皇灭楚后改名阳羡;晋惠帝时期又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而沿用迄今。宜兴地区盛产一种特殊的陶土,其颜色多为绛紫,故通称紫砂。Key:紫砂陶;设计;审美性;文化内涵:J527:A:1005-5312(2017)36-0052-01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紫砂壶一经出现.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材质良好的...

浅析紫砂壶文化与紫砂壶设计
  浅析紫砂壶文化与紫砂壶设计  万庆华摘要:从古至今,紫砂艺术作品能赢得世人这么高的赞誉,源于它的工艺原料和特殊的手工成形方法。紫砂陶器,盛行于陶都宜兴,脱胎于日用陶瓷。宜兴,古称荆溪,因荆溪河而得名,秦始皇灭楚后改名阳羡;晋惠帝时期又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而沿用迄今。宜兴地区盛产一种特殊的陶土,其颜色多为绛紫,故通称紫砂。Key:紫砂陶;设计;审美性;文化内涵:J527:A:1005-5312(2017)36-0052-01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紫砂壶一经出现.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材质良好的透气性与造型高度的审美性构成了紫砂的艺术特色。紫砂壶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各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制陶名家。他们创作了众多经典紫砂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造型设计还是工艺制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紫砂壶创作设计的方法和形成紫砂文化内涵的因素。宜兴紫砂作为一种特殊材质独立并存在于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悄然生息、形式单调的大路货日用品,演变成现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造型艺术.从开始亦农亦陶不为世人所知,到今天的家喻户晓。在相对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中,紫砂壶的出现可谓小字辈,但紫砂壶一经出世,就一枝独秀、盛而不衰。究其成因,除紫砂泥良好的可塑性和紫砂艺人超于常人的勤奋外。文人、艺人们积极参与对紫砂壶型的人性化设计。让紫砂器皿不仅具备使用功能,而且更具观赏功能.拓展了紫砂工艺的文化内涵,达到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文化品味层次.是其重要的因素。艺匠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于紫砂材质造型制作的成形丁艺,使得以实用为目的的紫砂陶在创作中更灵活,在造型和装饰上显得更具有趣味性和视觉美感。中国人喜爱饮茶的习惯在唐宋时期就非常盛行,陆羽所著《茶经》则把饮茶与茶具、茶色相联系,并当作一种文化与品味的象征加以倡导推广。应该说这些客观的因素,形成了催生宜兴紫砂茶具的沃土。唐宋至明初龙凤团茶的烹煮饮茶方式。紫砂壶优良的耐高温性和透气性逐渐为人们所肯定与赏识。所做茶具产品在实际饮茶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可以从明代画家王问的《煮茶图》及文征明的《树荫煮茶图》中感受到古人喝茶的方法,两位画家都把茶壶作为画中主要表现的内容。文征明用精练的笔墨生动地勾画出从煮茶到沏茶待客的场景。在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宁静的厅堂内,主人用已煮好的一壶清茶招待客人,主客谈笑风生,使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富有情切感,有茶相伴的诗画意境让人充满遐想和向往。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在造型上则有着惊人的相象之处,实物的出土有力地印证了紫砂陶器最早作大壶为煮茶器具使用的推断。腹如罐类的硕大壶体。添加壶嘴与提梁后,提携更加方便,不易烫手;嘴、体、把和谐搭配,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感。虽然其泥色与制作工艺和当今技艺相比仍嫌朴实粗糙,缺乏精致性,但早期的紫砂茶具在设计上就已经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实用为目的的基本指导思想。当然,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饮茶方式的变化,煮茶法逐渐改为茶叶冲泡法。明人周高启在《阳羡茗壶系》一书里有这样的论述:“饮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人们对饮茶要求的变化改变了紫砂器具作大壶的习惯,壶的容量尺寸明显缩小。紫砂茶具小巧实用的造型逐渐得以确立。冲茶法的流行为紫砂陶器的发展与完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变形率小、易成形的泥性特点拓宽了紫砂陶器的发展空间,为茶具造型的设计制作在客观上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紫砂陶器的创作题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功能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悄悄发生着变化。器型由最初的实用主义逐渐向具有视觉审美作用的精神愉悦层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充实、完善紫砂陶壶设计内涵的目的,同时也引导创作理念多元化、横向化思维模式的制作。具体与抽象、写实与写意、摹拟与夸张等各种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充分体现出工匠们巧夺天工的设计灵性和高超的制作技艺。紫砂壶造型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再现自然形体为表现对象,最早可追溯到传为供春制作的树瘿壶:壶体设计以银杏树瘿为本,壶嘴、壶把配以银杏枝干为形,粗糙朴实的树瘿皮肌理装饰,使整体造型显得浑厚大方。具有笨拙的自然美。白供春之后,以擅长花货制作之集大成者,当属清代初期的制陶大家陈鸣远,他创作设计带雕塑性的器皿造型“竹笋水盂”、“东陵瓜壶”、“蚕桑壶”、“松椴壶”、“石榴杯”、“松枝歇蝉摆件”、“荸荠”、“生栗”等以高超的概括写生能力和制作水平,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各种植物、动物的优美姿态,紫砂泥色材质的语言美借助于物体形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来发现自然植物的朴素之美,并经提炼概括运用于实践创作中。这种制作手段的运用为后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构思创作空间,开创了一代创作形式与风尚。在源远的紫砂陶艺术长河中,绝大部分紫砂作品都是以大自然为创作题材,取法自然,精巧构思,经过艺术提练、加工取舍,以自然现象、植物形态、动物生相等制作而成。有的作品再以书画、诗文、篆刻相结合,配以文人题款,显得与大自然更为巧妙融合,从而表现出了紫砂壶的实用性,又有极高的思想艺术性,大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紫砂陶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Reference:[1]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宗白华.艺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李泽奉.紫砂器鑒赏与收藏[M].吉林科学技术,1996.endprint -全文完-
本文档为【浅析紫砂壶文化与紫砂壶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杨树之佳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2-10-05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