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场地设计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

场地设计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

举报
开通vip

场地设计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场地设计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第1页,共23页。上节思考题请你根据场地设计的概念、内容、原则和基本条件,总结场地竖向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答案:应该根据场地坡度现状,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将场地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两类场地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步骤方法1、平坦场地竖向设计的步骤方法第一步:道路及室外设施的总体竖向设计根据技术规范要求,确定道路合理的坡度与坡长。室外设施(室外活动场地、广场、停车场、绿地)根据地形、排水及交通要求,定出其主要控制点(交叉点、转折点、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并应与周边道路高程相衔接。第二步:确定建筑物室...

场地设计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
场地设计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第1页,共23页。上节思考题请你根据场地设计的概念、内容、原则和基本条件,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场地竖向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法。答案:应该根据场地坡度现状,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将场地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两类场地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步骤方法1、平坦场地竖向设计的步骤方法第一步:道路及室外设施的总体竖向设计根据技术规范要求,确定道路合理的坡度与坡长。室外设施(室外活动场地、广场、停车场、绿地)根据地形、排水及交通要求,定出其主要控制点(交叉点、转折点、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并应与周边道路高程相衔接。第二步:确定建筑物室内、室外设计标高根据地形的竖向处理方案和建筑的使用、经济、排水、防洪等要求,分析建筑、道路及室外场地高差关系,综合确定建筑室内地坪标高和室外场地设计标高。第三步:确定场地排雨水根据建筑组群布局及场地内排水组织要求,划分排水分区,确定排水方向、设计排水系统,做到场地雨水有组织排放。处理设计地面与散水坡、道路、排水沟等高程控制点的关系,并对排水沟进行结构选型。第2页,共23页。2、坡地场地竖向设计的步骤方法第一步:确定地形的竖向处理方案根据场地内建、构筑物布置、排水及交通组织,具体考虑地形的竖向设计,明确表达出设计地面的状况。设计地面尽可能接近自然地面,减少土方工程量。场地坡向要能迅速排除地面雨水。合理选择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衔接方式,确保场地内外地面衔接处的安全和稳定。在山谷地段设置了排洪沟时,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和结构设计。第二步:计算土方工程量根据竖向处理方案,计算土方量。尽量做到场地内土方自平衡,若超过经济要求时,则调整地面设计标高。第三步:进行支挡构筑物设计对支挡构筑物(边坡、挡土墙、台阶)进行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对山地建筑要进行截洪沟设计,确保场地稳定和安全。第3页,共23页。6.2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自然地面概念未经人工整理过,呈现自然本初状态的地面设计地面概念设计地面是将自然地形加以适当整平,以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布置的平整地面。平坦场地的竖向布置形式通常为平坡式,适于平坡和缓坡坡地。小于10%的平坡——建筑物长向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时小于20%的缓坡——建筑物长向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时平坦场地自然坡度要求第4页,共23页。6.2.1场地总体整理(1)平坡式挖填方:平坡挖填方应根据功能需要和场地形状,因势利导,挖、填土方量趋于平衡(如下图所示)第5页,共23页。(2)设计地面坡度控制目的是场地雨水能顺利排除,避免地面受冲刷。设计地面坡度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地面构造形式和地面材料决定。坡度一般为0.5%,最小为0.3%,最大为6%。适合雨水、污水的排水组织。(3)有防洪、排涝要求的地区设计地面标高控制: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频率洪水位最少0.5米,否则应有防洪措施,如建设防洪堤坝、地基抬高或底层架空等。第6页,共23页。防洪实例分析第7页,共23页。6.2.2设计地面的形式(1)设计地面形式的原则设计地面的形式与地形的变化趋势及坡度大小有关。设计地面须与地形排水方向一致,可节约土方工程量,又利于场地排水。(2)设计地面形式的类型水平型或单坡型——自然地形是单向斜坡,坡度接近双坡型或多坡型——自然地形起变化时第8页,共23页。6.2.3确定设计地面基准标高考虑的主要因素(1)挖填土方量因素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时,可根据场地内自然地面标高的平均值初步确定设计地面的基准标高。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时,应进行详细的地形剖面分析,根据最小土方量法推导基准标高。第9页,共23页。(2)市政排水管网城市下水管道接入点的标高重力自流管线(排污、排雨水)应考虑纵坡的埋深,低于城市下水井接入点的标高时,不能顺利排放。同时应考虑工程管线防冻、防损伤的埋深。第10页,共23页。第11页,共23页。(4)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决定能否开挖土方。地下水位较高地段,不宜挖方,减少地下防水施工费用。地下水位较低地段,可以挖方,减少基础埋深。(5)环境景观要求在进行场地平整时,应根据环境景观要求不同采取相应措施。第12页,共23页。6.2.4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场地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表现在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的处理上,既影响到景观效果,又关系到场地的安全与稳定。(1)边坡边坡是一段连续的斜坡面。边坡的稳定性取决于边坡坡度,一般用高宽比表示,其取值要根据地勘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确定。第13页,共23页。边坡边坡坡度大小决定土方的工程量。填料为粘土时填方边坡坡度与高度关系。第14页,共23页。(2)挡土墙设置条件:设计地面与自然地形之间有高差,形成陡坎、地质不稳定、易坍塌或滑动的边坡。形式:重力式、薄壁式、锚固式、垛式和加筋土式。第15页,共23页。6.2.5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距离要求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距离要求(1)建、构筑物位于边坡或挡土墙顶部地面应满足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道路管线绿化等所需用地,以及施工距离。防止上部基础侧压力对边坡的破坏。L=(H-h)/tgǾ第16页,共23页。边坡稳定性/边坡倾角大于45°,高度大于8米时,应进行坡体稳定验算。/建筑物基础设在原土层时,在边坡稳定前提下,建筑物外墙距边坡距离S大于散水宽S1即可。/当场地高差不大于2米,建筑物设在挡土墙上时,挡土墙可作为基础使用。第17页,共23页。(2)建、构筑物位于边坡或挡土墙底部地面应满足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道路管线绿化等所需用地,以及施工距离。应满足采光、通风、排水等要求。S=S1+S2+S3+S4S1----散水坡宽,0.8~1.0mS2----根据管线埋设采光消防绿化等要求确定S3----排水宽度,0.6~1.5mS4----护坡道宽度,根据土质情况确定第18页,共23页。(3)建筑物布置范围的确定场地内边坡或挡土墙会占用一定土地,进行总体布局时要确保其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有一定安全距离。扣除两者距离才是建筑物布置范围。例:某景区场地需要的设计地面为abcd,假设设计地面标高为28米,土质为一般粘性土,等高距为1米。试确定场地可能的实际占地面积,并确定可布置建筑物的范围。第19页,共23页。实例分析步骤1求场地各角点边坡占地水平宽度/找出设计地面标高28米的等高线ef,其北面为挖方区,南面为填方区。/dc段g点自然地形标高最高,在dg和gc内标高基本上均匀变化,其余部分(ea、ab、bf)的地形变化亦如此。/根据规范,坡高5米内粘性土挖方边坡坡度为1:1,坡高8米内粘性土填方边坡坡度为1:1.5。/根据a、b、c、d和g点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的高差,算出个点处边坡占地的宽度。第20页,共23页。实例分析第21页,共23页。实例分析步骤2绘制填方、挖方边坡/根据上表各点边坡的占地宽度,绘出填方坡脚线,挖方坡顶线。/场地实际占地应为abcd区,还包括全部边坡占地。步骤3确定可布置的建筑物范围/填方区要避免建筑物侧压力对边坡的影响,结合工实际的基础宽度及埋深,可算出退让距离。挖方区亦可算出建筑物离开坡底的距离。/根据经验值,将建筑物退让边坡的距离均取为3米,图中阴影部分即为场地可布置的建筑物范围。第22页,共23页。本节小结1、场地总体整理平坡式挖填方设计地面坡度控制:最大值6%,最小值0.3%,一般值0.5%防洪要求地区标高控制2、设计地面的形式设计地面形式的原则设计地面形式的类型:平行或单坡式,多坡式3、确定设计地面基准标高考虑的主要因素(重点)土方量因素市政排水管网因素:城市下水井接入点地下水位因素环境景观要求4、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重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边坡高宽比挡土墙:类型和构造方式5、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距离要求(难点)建筑在坡顶:L=(H-h)/tgǾ建筑在坡底:S=S1+S2+S3+S4第23页,共23页。
本文档为【场地设计平坦场地的竖向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9.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阿司
道路千万条,脱贫第一条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3
分类:医学
上传时间:2022-03-21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