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标准解读

举报
开通vip

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解读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标修订?二、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三、课标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四、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五、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细微变化?六、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七、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八、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标修订?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什么要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从...

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解读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标修订?二、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三、课标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四、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五、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细微变化?六、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七、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八、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标修订?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什么要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2010年,为什么这一修订需要长达9年的时间?为什么教育部对课程标准修订如此重视?这需要我们客观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全面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深刻意义。对实验稿课程标准的修订,有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但重要的还是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推动,是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需要。修订的基本准则是继承以往的亮点,修正出现的不足。(1)新课改的“六大亮点”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有着怎样的亮点呢?我想,至少有这样几个亮点:①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强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健康的情感态度。②在学习方式上,提出“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和要学的场所。③在课程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经验的弊端,使课程内容和生活实践接轨,和时代接轨,和学生的经验接轨。④在学科关系上,克服学科本位的束缚,强调学科渗透,强调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得到加强。⑤在教育评价上,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⑥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2)新课改的“四处不足”任何改革,都有不足之处,都有不尽人意之处,新课改也不例外,其不足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传统教学的忽视、缺乏“有效教学”意识、课程容量大和忽视教师作用。1、对传统教学的忽视大家知道,传统教学有其不得不改的地方,如: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过多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满堂灌”而忽视引导,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注重单纯的记忆,忽视学生本身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儿的出现;等等。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曾经在教育舞台上独领风骚,能流行那么多年,自然有其经典之处。“传统教育”并不是教育发展中“落后”的代名词。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改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更多地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对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达成有所忽视,忽略了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少讲或不讲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让学生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活动难于深入,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推进新课改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传统教学中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做法需要继承,同时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加以改进、发展和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割断“历史”、新起炉灶那是行不通的。二是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课标理论具有前瞻性,课标的具体落实要具有可操作性。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各种教育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解决实际操作性问题。在教学中,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2、缺乏有效教学意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热闹,偏离了新课改的本质精神,缺乏有效教学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片面强调“教学生活化”。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点,一味地求新求变,只注重形式的花哨,将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轻拉硬扯进课堂,忽视所选内容的科学合理性,以致教学内容与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吻合。片面地强调教学生活化是不可取的。片面追求“生活味”,会削弱“学科味”。过于注重教学的生活化,会使学生的探索停留在生活阶段,缺少抽象化、学科化的提炼。一般而言,越是低级的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越紧密;越是高级的学科知识越远离生活实际。因此,低年级的教学“生活味”比较浓一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用“学科味”淡化“生活味”。二是表现在片面强调“主动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受到不少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然而其在实践中的过分宠爱,也导致课堂中很多教师过分、片面地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这种片面强调“主动探究”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很多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式学习而言的,是对接受式学习的彻底否定。两种学习方式水火不容,只对立不统一,由此造成教学中片面强调“探究”,忽视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究,那么学习就纯粹是学生的事,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就可以撒手少管,撒手不管。需要明确的是,探究性学习需要以接受式学习为基础。强调让学生主动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不是忽视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如果教师以此为借口而让学生自由探索、不管不问,那不仅是对“主动探究”的误读,也是对教师职业和学生前途的忽视。三是表现在片面推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现在很多的所谓合作学习多是教师强制下的行为,表面热闹,不求实质。要么个别学生“一言谈”、多数学生当听众;要么大家各说各的,谁也不听谁的;要么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要么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干别的事。小组汇报时,常常说“我觉得……”而不是“我们觉得……”。这些现象都是走进合作学习误区的表现,也是片面推崇“合作学习”的结果。其实,合作学习不只是外在形式,而有其内在规律和特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把握好契机,选择好有合作学习必要和价值的问题,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要求、呈现方式等,组织好合作学习。一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1至2次为佳。另外,该教师讲的内容教师必须认真讲,万不可拘泥、就范于新模式的限制。无论合作学习也好,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也好,都要以课堂的实效性为准则,不能停留在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而要让学生学到东西,实现能力的提升。四是表现在片面强调“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针对过去学生“机械式学习”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动手实践”有它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然而教学中片面强调“动手实践”,不仅弱化了这种新颖学习方式的魅力,还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片面强调“动手实践”的表现就是“为动手而动手”,并仅仅停留在“动手”层面,而不能通过动手提升学生的能力。而真正意义上的动手实践应注重通过外在的动引发内在的动——思维,动手实践应具有思维含量。3、课程容量大,操作难度大这一点主要集中反映在中学。表现在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新课改增设了选修课,而学校教育时间却没有增加,无疑减少了必修课的课时,这样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教学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再加上一些教材的难度有所加大,学校在课程教学的操作上难度较大,影响了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也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成效。新课标的修订,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这种现状。4、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强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被一些教师表面化和片面化,有的教师甚至以一节课中学生发言的时间来衡量是否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事实上,学生为主体是早已在教育界取得共识的一项教学原则。这项原则指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主导,是学生主体之下的主导,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主体,也应当是教师主导之下的主体,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实践中那种片面强调“学生主体”的教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新课改精神实质的误读,也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此次新课程标准修订需要纠正的偏差。二、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0年,总共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在修改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修改依据有很多方面,主要侧重于两大方面:第一,对已有课程的继承。这次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替代了 教学大纲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式烹调师教学大纲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新概念3教学大纲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更明确地提出对学生的全面要求,这是教学规则、评价规则的一些变化,就是我们怎样培养一名学生。从文本上有了变化,从实质的内容上也有了变化。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有了变化的课程,也就有了变化的教材。而且这个变化也与以前的课程改革密切相关。另外,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比如关于教材的一纲多本的决策,是就以前这样一个决策的进一步推进。由于这样的一种多样化、丰富性以及竞争带来的一些发展,使我们的教材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第二,是国际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下对相应的课程,国际上的相关教材、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是怎样的。比如说像对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做了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国家都非常强调科学探究,因为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学到方法、养成能力,而且它也会强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培养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等等。所以,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这些国家的物理课程注重实验、注重探究,这是一个国际发展大趋势。而且实践证明,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不仅使概念的建构更加深入,同时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养成一些能力。这次修改课程标准,还有其他的一些依据。2003年、2007年,教育部委托专门的课题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而这个问卷调查里即有对实验稿的肯定,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封闭型问卷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数据。而在开放式问卷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提出的一些修改建议。这些也成为了修改课标很重要的依据。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修订的依据,比如说像学生的发展,各学科的发展,以及时代发展需求对各学科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这次修改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三、课标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新课标提出了五方面的修订原则和重点: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二是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整体统筹安排德、智、体、美的内容,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精选重要内容。三是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要体现本学科最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内容与要求。坚持减轻负担,控制容量和难度。五是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进步的新内容。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和中华优秀文化,充分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智慧结晶,把时代的新要求、社会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时反映到课程标准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传播现代理念、现代知识和现代文化。四、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一、学段的划分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2、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3、总体目标与内容:新课标课程目标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4、汉字(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质量。(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改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个改为800个左右。依据新课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其实减少的都是不常用的生僻字,这样又减轻了学生负担,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灵活运用的知识。(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5)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对写字姿势,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出要求。5、作文教学课标修订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6、阅读教学新课标里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这些话对当前某些教学倾向是有针对性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5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1篇。新课标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增加背诵篇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7、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很鲜明,强调学生要打好“三个基础”:1.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8、修订后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包括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它不只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五、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细微变化?我国2001年开始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影响深刻的变革,在教育理念、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是一次课程标准的改革,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不仅为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于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其弹性化的要求也为教师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因而第八次课程改革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以往教育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凸显的亮点。但在十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发现课程标准(实验稿)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以及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内容。这当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其中的“要求会写字的数量减少”“要求会写毛笔字”“背诵篇目数量增加”等内容广受关注。六、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行为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七、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八、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4)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应这项工作。谢谢聆听!
本文档为【新课程标准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平方米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0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61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2-02-27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