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举报
开通vip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PAGE\*MERGEFORMAT1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西双版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础周娴敏(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云南景洪666100)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到党的十八大,更在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精辟分析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鲜明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全面建...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PAGE\*MERGEFORMAT1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西双版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础周娴敏(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云南景洪666100)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到党的十八大,更在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精辟分析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鲜明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减少扶贫对象。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我们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七大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擘画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党的宏伟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底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头等大事。就西双版纳而言,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更是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达成使命,我们要过好“善学、善做、善成”“三道坎”。  一、“善学”——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掌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科学判断,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全面系统总结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创新实践和基本经验,精辟阐述扶贫开发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推向新境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总书记亲自领导推动,脱贫攻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从2012年到2017年底,全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谱写了人类反贫历史新篇章,为中华民族实现第三次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更要不断学习、深化认识,牢牢掌握解决脱贫攻坚难题的“金钥匙”,赢得决胜决战的全面胜利。  二、善做——就是要敢于担当、善于攻坚,抓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开山斧”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在结合实际上出思路,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在精准施措上见水平。结合西双版纳州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就是要坚持“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素质型贫困,提素质增动力,让贫困群众脑袋“富”起来。针对贫困群众特别是直过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等、靠、要”思想普遍,素质型贫困特征明显的现状,制定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进行系统、全面持续帮扶,大力提升技能技术,激发内生动力。对直过民族贫困村,更采用“牛刀”战术,抽强人、强抽人,调最得力的干部、动员最有实力的企业、汇集最大的力量去帮扶。通过工作队驻村、企业进村、帮扶干部入户,持续加大教育培训,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激发信心、发展产业,最终实现自主脱贫、自主致富。  二是聚焦“两不愁”,抓实产业增就业,让贫困群众口袋“鼓”起来。围绕贫困群众增收和县域特色产业培育,制定实施产业脱贫实施方案,扶持贫困户发展茶、粮、糖等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滴灌,精准帮扶,找准产业扶贫的关键处、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产业扶贫之路,把发展茶产业做成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聚宝盆”,用“甜蜜事业”铸就贫困群众的“甜蜜生活”。立足生态优势发展致富,把丰富的普洱茶资源、特色生态资源变成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三是聚焦“三保障”,抓实民生补短板,让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提”起来。把补齐民生短板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等民生问题上狠抓落实。千方百计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用健康扶贫杜绝因病致贫,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一村一幼”工程,在启蒙阶段对接少数民族特别是直过民族儿童教育,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聚焦基础设施滞后问题,抓实项目破瓶颈,让农村发展环境“好”起来。建立健全机制推动项目落地,结合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夯实贫困地区基础建设的新途径。用“五网”联通“脱贫路”。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深入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品质,把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五是聚焦作风问题,抓实党建促落实,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创新落实扶贫、党建“双推进”机制,坚持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基层党建,共同推进组织、队伍、阵地、服务、制度五个建设,使脱贫攻坚领导更加有力,脱贫攻坚队伍更具活力,脱贫攻坚成效更加彰显,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发展路。  三、善成——就是要实做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系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保险带”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到半山路更陡!”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并不意味着已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州还有7个贫困村未出列,还有1026户3324名贫困人口未退出。2019年的脱贫攻坚目标,省委已经向包括西双版纳州在内的9个州市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必须全部、彻底、漂亮脱贫,并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这意味着未出列贫困村和未脱贫人口,年内必须全部“销号、清零”。根据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咬定一个目标、坚定一个信心、坚持六个要求”,夺取全面胜利。  咬定一个目标:就是要咬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目标。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做好工作。  坚定一个信心:就是“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坚持六个要求:一是坚持“不能虚假脱贫、降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影响成色”的要求。坚持脱贫标准,既不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二是坚持“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的要求。牢牢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三是坚持“整治问题不手软”的要求。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问责就推进到哪里。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四是坚持“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的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工作,不急功近利,不搞虚假政绩。五是坚持“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的要求。在贫困县摘帽后,不撤摊子、不甩包袱、不歇脚止步,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六是坚持“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的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脱真贫、真脱贫,着力提高脱贫质量。  “扶贫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践行者!”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各负其责、同向发力,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西双版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责任编辑:邓彩霞)(本文系2019年西双版纳州县处级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交流发言稿)改善营商环境狠抓项目落地加快推进西双版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张志勇(西双版纳州投资促进局,云南景洪666100)一、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新形势2018年全州在统招商引资项目179个,协议总投资277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2.15亿元,资金到位率仅为8.73%。2019年边交会我州共有20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677亿,然而一季度全州完成省外到位资金28.83亿元,同比下降16.6%,全省排位第14,外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下滑,形势不容乐观。招商谈判和签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项目“落地”和“投产”,正如我们“谈恋爱”和“结婚”只是人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生育子女和家庭和谐。项目落地中的梗阻问题亟待解决。签约项目多、金额大,预示着我州区位资源优势明显,有很强的投资吸引力,而签约项目难以落地表明我州的投资环境不优,营商环境亟待改善。经过召开外来投资企业座谈会,深入企业调研,初步了解我州招商工作面临以下主要问题:(一)认识不到位,作风不实部分领导干部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把手带头招商次数不多。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担当精神不够,招商行为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重签约,轻履约”现象突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推进落地工作不力,框架协议项目转化为具体投资项目、具体项目推进落地开工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导致签约项目履约率低,符合入库统计的项目较少、大项目更少,到位资金统计缺少项目支撑。(二)项目要素保障不足,造成项目落地难我州土地指标少、征地拆迁难度大、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仍然突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招商平台不健全、政策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项目落地,影响了招商成效。(三)规划滞后,招商定位不精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园区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体系不衔接,规划定位不高,造成项目审批落地难。各县(市)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不够精准、明确,招商重点不突出,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产业招商同质化竞争,精准招商成效亟待加强。(四)招商竞争日趋激烈,营商环境不优当前,全省各州市招商引资竞争加剧,省政府将我省驻外办事机构管理职能集中归口由省投资促进局管理,昆明、保山、临沧、普洱等州市也明确了驻外办事机构的招商职能,并且都在不断创新招商政策、举措,出台《招商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都在争抢大企业大项目、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对我州利用外资形成强大竞争之势。同时,政府承诺履行不到位,企业反映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政府随意更改与外来投资企业签订的项目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缺乏契约精神。“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思维依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才是我们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根本,新一轮机构改革将“招商合作局”更名为“投资促进局”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服务好外来投资企业的工作职能。(五)招商力量弱,专业化水平不高投资促进部门人员力量弱,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全州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引进落地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招商协调机制不健全,项目服务保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州招商引资规模、质量的提升。同时,部分产业主抓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研究出台重点产业招商路线图和行动方案,造成招商项目谋划不精准,针对我州重点生态产业及“三张牌”等产业发展目标的项目包装深度不够,项目储备少、质量差,重点产业招商推出项目成熟度低、吸引力不够,高附加值项目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项目少、支撑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更少。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改善营商环境,狠抓项目落地,才能根本改变外来投资下滑的局面。二、对策建议(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吸引外资是我国创造跨越式发展“经济奇迹”的核心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我州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财政收入和国家转移支付,仅能用于保民生、保运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很弱,发改委等部门每年能从上级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也非常有限。可以说,我州利用外来投资的速度和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全州今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践证明,扩大开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各级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作为破解我州经济下行压力、构建产业体系、提升经济总量和实力的首要工作,作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阮成发省长多次指出:“强力推进一把手招商”。罗红江州长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从招商项目策划、招商推介、招商服务、招商方式等方面,系统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应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全州招商和投资促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要求,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新时代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增长动力转换新要求,坚持供给侧改革,遵循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两型三化”的新路子,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抢抓“一带一路”和沿边开发开放两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州与东南亚国家地缘区位、人文自然等叠加优势,主动服务和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创造性地落实好习近平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世界旅游名城”,突出抓好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出效益好、辐射带动强、适应市场新需求的大项目、好项目,提高外来投资项目对我州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财税增收、民生改善和就业扩大的贡献,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升,为加快推进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二)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促进外来投资的制度体系今年是我省确定的“营商环境提升年”,我州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于4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文件要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常态监管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全方位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投资促进部门应参考省招商委和先进州市的做法,理顺工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尽快出台《西双版纳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办法》等制度文件,充分发挥州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对全州投资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作用,发挥州级产业主抓部门招商联动作用,明确工作职责,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招商项目落地,努力提高储备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的“四个一批”项目管理水平。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园区招商和项目包装策划,各县(市)区应建立健全精准招商、项目推进、全程服务协调等工作机制,加大对投资促进工作的组织推动。主要领导应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带队赴外招商情况实行报备制、季度通报制,切实提高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成效。落实好领导挂钩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外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实行最严格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积极营造亲清政商关系,为外来投资者创造安全、安心的营商环境。(三)强化规划引领,聚焦重点产业应牢固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高点定位编制好“世界旅游名城”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精准性、引导性和严肃性。加快推进“多规合一”进程,强化规划体系的衔接,避免出现因规划体系不衔接,而造成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情况,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出现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云南省长阮成发指出:眼下,少数炒地皮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投资者,利用地方领导干部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打着一些金字招牌,以投资大项目的名义“忽悠”,暗自“圈地”。各级干部,在招商引资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引进利于城市新业态、生态环保及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同时,认真研究制定《全州2020-2025年招商引资规划》,重点解决“为什么招、招什么、到哪招、靠什么招、怎么招、招到哪里”的根本性问题;围绕“三张牌”和“世界旅游名城”战略定位及重点领域,重点策划精选一批重大产业类项目予以重点招商、推进;解决招商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统筹性问题;解决县市区域优势错位招商和同质化竞争问题。发挥园区载体作用,突出全产业链招商,鼓励现有企业在增资扩股、延长产业链等方面进行合资合作。继续深入对接国内外500强、央企、民企龙头企业,重点瞄准行业领军和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聚焦重点产业的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大精准定向招商力度,不断提升精准招商成效,引进一批符合西双版纳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四)强化跟踪服务,推进重点项目落实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应认真梳理排查近年来已签约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积极主动协调、跟踪、推进已签约大项目落地。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项目推进方案,积极配合客商做好项目审批、选点,投融资、土地流转、劳动力保障等协调服务工作,狠抓“四率”(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对有合作意向的框架协议项目也要主动联系对接,积极跟进,尽快促成企业进驻和项目落地。(五)创新招商模式,完善投资服务载体一是完善信息平台,积极探索推进“大数据+招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开展招商宣传,提升招商工作效率。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库、企业名录库、政策库和州级招商引资大数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二是鼓励引导招商中介机构、商会组织参与配合开展招商工作。采取项目推介、整体包装营销、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成功率。三是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提升园区市场化开发运作能力。积极探索“飞地招商”新模式,围绕我州特色小镇、康养小镇等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着力推进不同行政区域间合作共建园区,共享发展成果。四是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有资本引导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招商机制,鼓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等重点领域PPP项目模式;五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拓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全方位开放合作,重点推进中国磨憨—老挝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依托差异化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加大引资力度。进一步拓展与上海松江区合作的内容、范围,抓好双方年度协作重要事项和重大项目的落实。狠抓产业扶贫招商项目。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招商力度,倒逼上游种植结构调整,形成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努力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六)加强督导通报,严格责任考核结合我州实际,尽快完善出台我州《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督导通报,严格责任考核。建立健全投资促进定期通报制度、重大项目专项督查制度,对投资促进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招大引强等工作实行动态跟踪、过程督导、定期研判,坚持季督查、每月通报、每月排名,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列出清单,明确时限,落实责任单位,逐项进行整改,确保投资促进任务落到实处。(七)强化培训学习,强化队伍建设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实效性强的工作。必须强化培训学习,及时准确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努力打造一支懂技术、通市场、精政策、会谋划、善决策、勇于创新和担当务实的专业化招商团队,适应当前招商工作创新发展的形势、转型升级的要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以创新为引领,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正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更新,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机遇,竞相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我们应增强使命、责任意识,坚定信心,提振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于担当、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干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我州营商环境一定会得到根本改善!迈步新时代,推动西双版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共同责任。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拼搏,西双版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责任编辑:于志升)(本文系2019年西双版纳州县处级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交流发言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提升生态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刘应枚(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云南勐海666200)西双版纳是世界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聚集的区域。2004年西双版纳州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西双版纳州确立“生态立州”战略,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调整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启动了国家生态州创建工作,确立了率先建成生态州的目标,同年1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云南时,首站就到了西双版纳。一张蓝图绘到底。我州始终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把“生态立州”列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之首,并制定了“六大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和“三大生态经济体系”加以实施。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2018年7月30日州委又召开全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作为一个西双版纳人,最近大家都在观看一部热播剧,这是部全面反映西双版纳生态文明理念的电视剧《让我听懂你的语言》,剧中向世人传递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对山水林田湖草,对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朴素的生态理念,这一理念也让我进一步增强了守护好勐海县的生态环境的决心,也增强了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勐海永续发展的根本认识。多年来,勐海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西双版纳春城”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取得丰硕成绩和影响力,已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勐海县努力落实中央的生态文明决策,为确保勐海永续发展,在操作层面坚持“两多固本,生态好在”的原则,学会时空“变焦”谋划。“两多”是指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好在”是我们云南的一个俗语,就是“舒坦的意思”,既有泥土味也显高大上。“好在”非常符合生态文明的宗旨:在更大的“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人与动物、植物、土壤、河流、岩石等等的关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百姓过上富裕、和谐、美好、本分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两个多样性守住了,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抓手和保障。变焦谋划,便是传承农业文明、选择工业文明,憧憬生态文明。“变焦”是指如同用变焦镜头给风景拍照一样,既看到眼前也看到长远,既看到局部也看到整体。勐海的发展不是要丢掉“自性”,不是要使勐海成为“他者”,生态文明的勐海还是勐海、更加美好的勐海。为进一步落实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挖掘提升我县经济社会、民族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路径,勐海县加速推进勐海县生态产业发展中生态文化相关工作,2018年安排布置县委宣传部启动开展《勐海五书》的编撰工作,要求2019年完成其中《勐海普洱茶》《勐海寻虫记》《勐海植物记》三部书的编撰。目前,这三本书已完成初稿,进入编审环节中。著名诗人、作家雷平阳、李元胜以及著名博物专家刘华杰多次深入到勐海县开展实地调研、拍摄,他们对我县自然、历史、民族文化及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同时还通过《人民日报》、专业学刊发表文章,重庆电视台还实地跟拍李元胜老师采风实况,扩大了勐海的知名度。4月10日至14日,在专家的倡议推动下,由县委智库办公室(宣传部)牵头开展了“勐海自然与文化研讨会”,针对下一步推进勐海普洱茶文化宣传、生态旅游开发、自然教育研学基地建设等进行了研讨。专家们的研讨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我也就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我当时从单纯的领受任务,到开展工作时数次与各位老师不断的交流碰撞中感觉到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此分享,期待在今后的发展中给予勐海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专家老师们认为勐海县编撰《勐海五书》,这在全国的市县级来讲,算得上超前的,但是要依托书的出版发行,固化、滋养勐海的后代,树立为家乡为本地人民服务的理念,让勐海的各族人民通过书更加了解和热爱勐海,保护家园。要把《勐海五书》作为本地的关于自然教育的乡土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针对本地的社区、居民、幼儿园、小学、初中设置专门的教育体验课程,立足本县加大本地师资和导览员的培训,提高本地师资对本地植物的认知,与此同时积极通过州级层面推进其他市县优势资源共同申报全国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合力,差异互补。另一方面勐海要围绕自然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依托勐海现有的林业管护资源(比如格朗和苏湖管护站)或划定位置合理、交通便捷的区域建立勐海本土植物、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把《勐海五书》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在博物馆里更形象地保留下来,体现出来。博物专家刘华杰教授特别感慨勐海植物太丰富,而且绝大部分生长极好,数量较多,非常有特色,树形又优美,在植物学上能讲出许多故事,加之勐海的平均海拔比较高,具有景洪、勐仑一带低海拔植物园不具有的优势,规划建设一个以保护和展示勐海本地特色植物为主的植物园,对于勐海县长远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极有好处,勐海县的本土植物在此可以集中展示。比如我县勐海镇曼打贺北部与勐翁路口附近的交叉地带,现有的集体林地中,有苏铁蕨、坚核桂樱、野生的火镰菜、大果油麻藤、多种壳斗科植物,以及十分珍稀的勐海天麻,在那里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勐海本土植物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一,交通极为方便,距勐海县城仅12公里。处在广景檬、大新寨、曼滚、曼打贺所围成的区域内,大约6平方千米。第二,森林保存完好,具有相当的生物多样性。第三,小区域内地貌高差变化不大,但有一定起伏,水源充足。地处纳懂河、南果河的最上游;基本上位于流沙河流域与南果河流域分水岭稍靠北一侧。第四,西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辟成植物园审批方便。如果能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收集300个本土特色种,在全国就会有一定的地位,对于植物研究、植物教学和自然教育都极有帮助。此地距离大益庄园、勐阿镇都不远,可与正在谋划的未来的亚洲象国家公园连成一片,便于系列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自然科普教育是现在国家倡导的一种教育方式,目的就是要鼓励孩子去户外玩耍,多认识花花草草,在自然教育中提升尊重、友爱、合作、自信心、注意力、学习积极性、语言能力、交流能力、行为思考能力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水平,自然教育也可以看作是旅游的一个方面,需要引进相应的公司进行规划和运营,才能产生效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若能从这方面谋划,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是从管护向绿色发展的一个偿试和跨越。再次希望勐海把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作为绿色生态旅游的首要任务。大家都知道,勐海县是实至名归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但普洱茶毕竟是生态经济作物,并不是游客的首选,现在出来旅游的游客也不仅仅限于走马观花,他们很多是为了孩子和老人才出行的,往往需要的是一种涉身性认知和情感体验型认知的旅游,这方面就必须植根于本地,把散见于民间的自然保育思想、地方生存智慧、民族医药瑰宝收集整理并展现。现代旅游,也是一种付费的主动学习过程,希望来勐海的游客能游有所值,体验不一样的生态和文化。勐海县2018年实现了脱贫出列,如何实现从脱贫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华丽转身,我们还需要从政府层面上加以引导和顶层设计。一些条件好的傣族村寨,如曼恩村的曼拉小组,率先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把乡村建得美美的。他们想展示发展成果的心愿十分迫切,这样的村寨我们可以引入相关的有实力的旅游运营公司把傣家人民“有山才有树,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稻作文化,结合现在时兴的彩色稻田视觉和傣家美味的冲击把《马儿你慢些走》歌词中描述的勐遮片区傣家人在“浸透了油的良田上、在画中闹丰收”的美丽画卷展现出来。把曼恩村的傣医药治疗的地方性知识和智慧再挖掘、提升。这样做既达到了与全域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在一起谋划,并落实到项目运营,还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目的,推动更多的村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培育文明乡风、培育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以及提升精神风貌的自觉性。同时政府层面和全社会加大投入,倡导重视城乡垃圾的科学化收集和处理,在市容市貌上多下功夫,让自然状态更清洁、卫生,让农业农村的春种秋收、让人和环境、人和植物、人和动物的和谐、冲突与信任,包括游客到勐海看的、吃的、住的都变成教育的一个体验。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一直相信“万物有灵”,有着深厚浓烈的生态伦理观,其实,我们西双版纳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阵风、每一声鸟鸣、每一个人都是风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热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傣家谚语说“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粮食是爸爸,茶叶是妈妈”,西双版纳的山水土地是我们自己身躯的延展。只要我们用心做事,一定能保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一定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于碧水蓝天中,子孙后代也不会报怨我们这一代没有看护理好、料理好家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想一想,西双版纳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做为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祖国各地的人民、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西双版纳展现的是绿水青山与和谐安居。(责任编辑:李玉云)  (本文系2019年西双版纳州县处级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交流发言稿)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研究——以西双版纳州边境村寨为例缪关永(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云南景洪666100)摘 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中,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新举措。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西双版纳州边境村寨治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新时代加强西双版纳州边境村寨治理体系,要从加强组织建设,增添自治新动力;强化意识,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法治保障能力;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德治内在教化影响力;多元化、多举措,确保“三治融合”有序推进等方面努力。关键词:新时代;边境村寨;治理;西双版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乡村问题由此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新跨越,这意味着政府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在做好引导多元化社会参与,将更多“三农”发展的博弈权留给社会,实现“三农”治理发展同时,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西双版纳州作为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地区,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有着13个世居民族,辖区内“一市两县”都在国境线上,从《现代国家“边境”的界定》提出的边境概念而言,(边境)就是相邻国家接壤的有常住民众生活其中的某级行政区域或纵深区域这一概念而言,西双版纳州31个乡镇和1个社区中,有13个乡镇属于边境乡镇,边境乡镇率高达40.63%。其中边境沿线行政村(村委会)48个、抵边自然村380个,分别占全州行政村(村委会)21.62%、自然村17.14%。[2]西双版纳州边境村寨与他国边境接壤,其治理成效如何,事关西双版纳州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关西双版纳州贫困村寨脱贫攻坚的建设;事关西双版纳州全面小康的建成,以及中国梦西双版纳篇章的谱写。一、新时代西双版纳州边境村寨乡村治理的现实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道路上,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三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中,不断探索完善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既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又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边境村寨新农村建设之路。(一)边境村寨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州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全州建立了“州指导、县协调、乡镇主抓、村实施”的工作制度,新建了38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率先在全省实现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建设了379个综合服务平台站点,实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边境沿线38个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2018年,在着力开展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实施中,在全州13个边境乡镇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吸纳120余名青年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组织30名边境村(生产队)干部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截止2018年11月,西双版纳州边境13个乡镇,有村党总支48个,村党总支委员279人,农村党员470余人。(二)边境村寨村民自治实践成效显著西双版纳州在边境村寨治理中,充分发挥村寨自治的核心作用,维护村民根本利益。各边境村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的规定,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选举制度,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制定了“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实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率100%。同时,在构建党委政府“镇—村—组”纵向到底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民在共治共建共享中的作用,各村积极组建理事会、老年协会、综治巡逻队、妇女宣传队、老年调解队、禁毒宣传队等自治组织,全州48个边境村民委员会、380个边境自然村均已组建相应自治组织。打洛镇辖区内的边境村寨在推进平安打洛建设中,形成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党委、政府、边防、警察与人民)。管边控边的工作机制,辖区内多个边境村寨被授予省级、国家相关文明村寨称号。截止2018,边境村寨中,共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镇10个、州级文明村38个、农村文明集市2个;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评率已达55.6%。(三)法治乡村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州“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已实现100%全覆盖,被授予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已达到68个。边境乡镇、边境村委会、边境村小组已全部落实“一乡一所、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公示牌”的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三个一”工程。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得到不断完善,边境村已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点)52个、便民服务窗口9个,全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同时,随着“西双版纳普法”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云南掌上12348”和“12348云南法网”推广运用,更进一步满足广大边境村民对高效便捷法律服务的需求,使广大边境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线上咨询、在线申请、预约办理等一站式法律服务。除此之外,“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的实施,各地区相关法律服务微信群的建立,诸如勐龙、嘎洒等4个边境乡镇8个边境村委会建立了8个“法润脱贫”群,为贫困村民提供最为直接法律顾问服务,为贫困村法治村寨建设提供现实依据。(四)德治实施深入人心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德育发展,注重在传承和发展中探索传统文化的德育魅力。鼓励和支持各民族在村寨治理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乡贤化解纠纷、老庚互帮互助、盟誓仪式统一思想、去恶扬善的规范和教化作用,有效推动乡村有效治理。诸如嘎洒镇边境村寨曼达纠把网格化管理与“老庚文化”捆绑,形成互助互评互比、你追我赶的氛围。勐罕镇边境村寨曼峦勒每年9月9日,年满15周岁的村民都要在村中相聚盟誓喝鸡血酒,通过该仪式承若遵守本村村规民约,弃恶向善,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并服从村寨的管理和安排。同时,西双版纳州组织举办诸如“景洪好人”“道德模范”“好父亲好母亲”“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用身边榜样示范带动。此外,覆盖边境县乡村三级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也全面建成。通过完善相关设施和开展系列活动,西双版纳州引导、推动广大边境村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新时代西双版纳州边境村寨乡村治理体系存在问题西双版纳州在乡村治理上,积极实施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的“三治融合”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为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三治融合”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问题犹存,任务艰巨。(一)自治的内生动力发挥不足1.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州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幅度提升了农村“三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但基层组织人员不足、知识水平低、服务意识差、工作作风不实、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2.民主缺乏有效保障。西双版纳州部分村寨存在村务公开不彻底,没有真正贯彻“四议两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监会、村支部会作用发挥不明显,村民未能有效参与村寨治理和重大事项决策,而村“三委”作为乡村自治主体,长期扮演政府基层管理者的角色,“行政化”倾向严重,在自治中习惯性通过会议、行政命令、下发文件等方式推动工作,村民自治机制运行状况欠佳。3.精英人才流失和村民“失语”问题并存。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更多农村年轻人及有志者向城市外流,导致乡村治理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部分村民虽未外出,但忙于生计,对村中事务也无暇顾及或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村民在村务中“失语”是现阶段乡村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4.《村规民约》存在“三位”问题。西双版纳州《村规民约》虽已实现村寨全覆盖,是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但就其内容和性质来说,没有很好地与现行法律体系相衔接,村民自治和依法加强村务治理的结合不够,《村规民约》出现“缺位”“越位”“无位”的“三位”现象。(二)法治保障作用不强 1.村民的法治思维薄弱。大部分村民在发生矛盾纠纷时,多以找村委会、村小组或村中德高望重者按照《村规民约》来处理,较少去考虑司法所、警察或是找法院、律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育程度不高,村民法治化的理性基础薄弱。2.普法活动针对性欠缺,成效有限。由于部分成员单位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认识简单化,对于村寨法治宣传活动,往往借助于法治宣传日或相关法治活动,在特定场所集中发放宣传材料或举办讲座,方式方法缺乏新意,加上多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有限,导致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延展不够,实际成效有限。3.“一乡一所、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近年来乡村经济纠纷、家庭矛盾纠纷等系列问题,出现数量扩大化趋势,对此类问题,因乡镇司法所人员受限,导致无法及时有效进行法律疏导;作为社会律师法律顾问,虽与各大乡镇司法所签订相关服务协议,但是律师服务没有下沉至村,同时因为缺乏相关激励和考评机制,由此形成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帮扶活动流于形式,法律进村服务成效甚微。4.调解作为维稳“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待强化。部分基层干部对矛盾纠纷重视不够,预防、疏导和调解处理上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有的调解员身兼数职,疲于应付;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律专业背景,靠经验处理问题明显,甚至存在处理问题不合法的情况。同时,基层派出司法所因人员少,工作职责多,下村指导调解工作力度不够,组织学习和培训少,致使调解员队伍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跟不上现实需要。(三)德治的教化作用释放不充分1.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发展面临新挑战。原有的道德体系传播在发展中面临新的困境,尤其是“有寺无僧”现象加剧,导致村民宗教活动、风俗习俗无法开展及传承。在德育传统文化面临消融化同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道德价值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2.移风易俗成效不明显。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村寨自治能力不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滞后等因素,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仍然难以遏制。3.文化阵地引领德育发展作用力不强。西双版纳州380个抵边自然村,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但是在实践应用方面使用率偏低,对德育引领而言,效果甚微。(四)“三治融合”系统性欠缺,保障乏力1.系统性不强,协同性不高。西双版纳州“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如何推进、布局还缺乏具体的制度支撑。各部门依然凭着以往工作方式,各自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由此导致治理资源分散,基层工作重复应对、重复落实情况明显。2.治理力量严重不足。西双版纳州在乡村治理中最突出的共性问题是现有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不匹配。对于乡镇府而言,向上对接若干职能部门,20-30人的乡镇府在编人员对多部门安排任务应接不暇,无法做到专人专项负责。3.治理资金利用科学化欠缺。政府财政投入乡村治理的项目多,每个项目投入资金有限,基本只能满足常规的办公需要,开展乡村创建工作的经费缺乏保障。与此同时,有限的资金,还存在使用过于分散,导致多个村寨,特别是贫困村寨,集体经济“空壳村”等,“三治融合”在本乡村治理推广中成效甚微。三、新时代加强西双版纳州边境村寨乡村治理体系的路径探究(一)加强组织建设,增添自治新动力1.以法律为准绳,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提升自治能力。充分发挥边境村寨党建引领,确保村“三委”班子发展有思想,行动有活力,示范能带动,治理能依法。在健全村“三委”相关发展制度下,拓宽村民参与自治、监督村“三委”班子的渠道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村三委+乡贤”“村三委+法律顾问”“村三委+村民评判团”治理模式。2.探索制度保障,提升《村规民约》实施的有效性。为维护村民的主体地位,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必须进一步规范、细化《村规民约》制定内容、制定程序。基层党委政府对《村规民约》的制定应出台指导意见,并备案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完善和修改,确保《村规民约》在与时俱进同时,更能显现村寨发展的价值引领。3.加大人才“两培育”,助力治理成效。培育本土人才: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外出培训、入村宣传、实践提升等方式增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推动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指导员以主人翁的角色积极参与到村寨治理中。挖掘乡贤文化,吸引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回馈故里,参与乡村治理。培育外来人才:围绕村寨发展和村民基本生活所需,积极搭建多元平台,吸引相关人才入村。(二)强化意识,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法治保障能力1.创新宣传模式,构建纵横结合宣传队伍格局。结合西双版纳州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整合宣传队伍结构,打破以司法等相关党委政府部门为宣传主力军的纵向宣传模式,积极探索纵横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充分调动村民中威望高的老者、致富带头人、社会影响力大的人士、有一定学识能力的僧侣和有专业水平的教师等,组建形成一支有专业性、有影响力、服务意识强的宣传队伍。2.创新宣传形式,实现宣传效果“三大转变”。实现宣传载体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实现宣传平台从活动简报型向日常工作推进型转变;实现宣传覆盖面从局部向全面转变。3.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基层防线。积极建立集维稳、综治、信访、法治、民生为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市、乡、村、村小组“四级联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小组,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及问题隐患排查。4.完善制度机制,提升矛盾化解成效。积极完善相关“法律顾问”进村制度,推进法律顾问与村调解组织结对帮扶,引导村民依法合理信访、诉讼。建立“四调”联动机制,推进单边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加强基层调解组织与法院、公安、信访协调联动调解,在基层法院(法庭)、公安派出所、县(市)信访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全方位推动基层矛盾化解。在现有“网络+宣传”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大数据+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提高纠纷事件调解的成功率。(三)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德治内在教化影响力1.深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助推“德”“法”“自”同行。首先,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塑德治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搭好架、铺好路,现在关键要解决好其中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性和实效性问题,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巧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现代法治精神相通的法治文化元素,激发村民内心对法治的认知和信仰。最后,在传统文化引领下,在德法同行中,全面探索实施更具活力、更具成效的村寨发展自治模式。2.以法促德,以德护法,德法同行焕发新动力。有效的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村寨的有效治理,就必须强化法治的支撑作用,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载入《村规民约》,进入西双版纳自治州条例和单行条例,通过制度保障,践行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加大法治的规范作用,及时纠正和遏制惩戒。(四)多元化、多举措,确保“三治融合”有序推进1.继续去繁从简,重实效去“虚功”。积极推进两项“整合”:整合相关部门力量资源,利用“法律七进”活动和“五用”工作法,将法治思想、道德观念等传递到田间地头;整合相关创建活动,避免出现重复发文、重复部署、重复落实等情况,努力形成多部门联动创建格局。 2.落实经费保障,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首先,应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把“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推广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确保专款专用。其次,要发挥村寨自身的造血功能,围绕村寨自身发展优势,通过政府杠杆政策,引入社会资金、工商资本入村,通过产业发展、旅游村寨建设等发展村寨经济。再次,发展村寨经济,构建有效的集体经济分配机制。3.实践与理论结合,提经验,创模式,扩影响。“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在西双版纳州的实践过程中,成效颇丰,如贺管的“网格化”、曼搭的“1134”、曼峦勒的“盟誓喝鸡血酒”、曼春满的“法治+民族文化”、曼达纠的“共建共治共享”等。此类实践模式,应积极结合西双版纳州建成全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三大定位,总结出具有西双版纳州特点中国特色相关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向全州、全省推广交流,力争在西南边疆地区,创建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责任编辑:李红云)  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双版纳调查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经济工作手册(2017年)[M].云南:昆明印刷厂,2017.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乐燕孔婷张文娟(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云南景洪666100) 摘 要:少数民族村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旅游扶贫成为了投资少、见效快、返贫率低的“造血式”的扶贫方式,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西双版纳州大渡岗昆罕大寨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研究,探讨昆罕大寨旅游扶贫模式的特点和亮点,总结目前项目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此来探索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户主体地位、打造特色项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提出路径建议,以期为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旅游扶贫 自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精准扶贫方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旅游产业关联带动性很强,是精准扶贫中重要的扶贫模式之一。2016年10月,12部委联合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该方案中指出“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及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发展旅游业对于扶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开展乡村旅游,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助推乡村振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边疆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珍贵的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能满足游客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等需求,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返贫率低的“造血式”扶贫方式在边疆民族地区迅速升温。西双版纳州位于祖国西南边疆,世居傣族、哈尼族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等8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越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自然资源,具有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特色。 一、昆罕大寨旅游扶贫现状及模式 (一)昆罕大寨旅游扶贫现状 昆罕大寨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行政村内,为直过布朗族村寨,距乡政府驻地26公里,属于山区,国土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771亩,水田542亩,村集体林地250亩,种植并已投产茶叶1167亩,新种沉香250亩,坚果150亩。同时,昆罕大寨处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更不乏诸如原始热带雨林这样的高品质资源。蜂蜜、茶叶、小粒咖啡、水果、野生菌是当地的主要土特产;茶叶种植和咖啡种植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寨内交通设施较差,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贫富差距较小,社会阶层扁平化。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其生活方式以围绕农耕和传统文化娱乐为主,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极少。年纪稍大的村民,一部分只会听不会说汉语,另一部分生活中只使用布朗语,也就只会听说布朗话。另外,部分村民由于安于现状,求知进取欲望不高,生活面貌一直得不到改善。值得思考的是,不少村民排斥向外求学,只关注眼前的暂时利益。茶叶、咖啡等行情好,收入就较高,一旦市场波动,就会立刻返贫。2017年,中林集团启动了昆罕大寨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开发
本文档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arnaya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0KB
软件:Word
页数:66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6-1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