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举报
开通vip

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丁丽娟Summary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对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种植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提出了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Key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问题;对策;河北秦皇岛  F326.1      A  10...

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  丁丽娟Summary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对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种植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提出了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Key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问题;对策;河北秦皇岛  F326.1      A  1007-5739(2020)11-004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在适应农业生产的进程中,时时进行着结构优化调整。近年来,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秦皇岛市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调整步伐不断加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对不断提升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1.1  传统种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单产提高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油、菜的种植品种优化,品质改善,单产水平明显提高,保持了生产总量的稳定增长,这对保障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  新型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在保证传统种植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新型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如蔬菜、酿酒葡萄、甜玉米、中草药、花卉等新型特色产业,对农田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3  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种植业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如昌黎的甜玉米、马芳营旱黄瓜、抚宁的生姜、青龙的中药材、山海关的大樱桃、北戴河集发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等均具有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特点,产量稳、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1.4  农产品科技含量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操作程度普遍提高,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增产增效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2  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2.1  传统种植的大宗作物比较效益不高玉米是秦皇岛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虽然有所压减,但仍占秦皇岛市粮食面积的1/2以上。70%左右玉米都是一年仅种1茬,近几年虽然市场价格有所上升,但较种植其他农作物效益明显偏低。因此,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应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点环节。2.2  种植业生产新技术推广普及遇瓶颈近年来,随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发展,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有了进一步加强,但是个别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短板,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创品牌、提质量、上规模还有一定难度,影响全市种植业水平的迅速提高。2.3  结构调整与市场步伐不一致传统“大路货”产品居多,且由于生产技术创新不够和市场信息不灵,加上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和流通促销手段滞后,农产品卖难或贱卖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农民增产增收。2.4  龙头企业不足由于缺乏档次较高、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所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受到一定限制,带动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存在阻力。3  种植业结构调整导向3.1  以政策为引领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依托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高产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3.2  以“优”字为中心紧紧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及时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品种,引进、推广适应性广、抗性强、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菜等新品种,以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3.3  以特色为先机充分发挥地理、环境及市场优势,因地制宜,将当地的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名、特、优、新、稀”上做文章,开拓更宽更广的致富渠道。3.4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创造农民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环境,开辟农产品营销通道,以促进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3.5  以科技为依托及时对种植业技术进行重新组装,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促进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节约生产成本,减肥控药,减少面源污染。注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保证农业的科技进步。3.6  以规模求发展注重结构的多元化,形成“百花争艳”的格局,力求规模效益,在一村、一乡甚至一县形成品牌特色产品,以规模抢市场、增效益。4  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4.1  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动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科学认证,既要考虑本地的自然地理等资源条件,又要考虑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既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特色,又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只有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好适合本地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1]。4.2  依托科技,推進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离不开科技进步,只有以先进的科技为保障,才能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种植效益。首先,要抓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这一有利时机,健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其次,要通过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本领。最后,以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普及为重点,强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组装多种配套的农业技术,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4.3  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信息引导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微观主体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要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基础建设力度,在现有的市、县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向有条件的乡(镇)、村特别是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延伸,以便及时获取、传递准确的生产、技术、供求等信息,逐步解决信息滞后的问题[3]。4.4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要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多样化的经营形式,为实现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也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丰富适合本地发展的有效形式[4]。5  Reference[1]王耀刚.驻马店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20(4):60-61.[2]朱艳媛,孙建军.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215.[3]李娟.山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7):193-195.[4]蒋小忠,邓建平,唐明珍.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8):9-11. -全文完-
本文档为【秦皇岛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资教之佳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2-09-2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