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

举报
开通vip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 导 论 第一节 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区别 一、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1.教育。(1)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是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及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活动。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3.教育学。简言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主...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 导 论 第一节 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区别 一、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1.教育。(1)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是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及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活动。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3.教育学。简言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1)教育的本质、目的、方针、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2)“德智体美”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教师的职责、任务;(4)学校的组织与条件,领导与管理等。 6.教育的分类。教育是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可从不同的视域对其分类。 (1)按社会职能分,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按智育程度分,有幼儿、初等、中等、高等四类学校教育; (3)按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的性质分,有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两种。 7.教育学的分类。 (1)按照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幼儿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8.教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又形成许多新的边缘性教育科学,如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力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工艺学、教育未来学,以及各学科教育学等。 二、高等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 1.高等教育的定义。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高等教育是由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机构实施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学术、专业、技术、艺术教育以及师范教育等)。 (2)《高教法》的定义:“在完成高级中学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3)高等教育是指对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人,以传授和研究各种科学、技术、艺术等有关学问为主要活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是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教育。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 2.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高等教育是培养18岁以上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的、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成年、老年以及研究生。 3.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点。表现在八个方面:(1)教育对象不同;(2)性质、任务不同;(3)高等教育是分学科、专业的教育。其教学内容有:公共基础课教育、专业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以及实习、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4)教学方法不同。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学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紧密结合,并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5)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与普通学校相比,具有更多的功能,即教育教学功能、科学研究功能,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功能;(6)高等教育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办学实体,直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7)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8)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具有社会公益性和产业性双重性质。 四、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框架(略,了解一下即可) 第二节 现代高等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区别 一、计划经济下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弊端 1.国有化的办学体制;2.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3.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4.单一的培养模式。 二、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观念 1.从按计划办学为主,逐步向按市场需要办学为主转变;2.从依赖型向自我发展型转变;3.从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4.从义务型教育向非义务教育转变;5.从单一的事业型向事业、产业相结合转变。 三、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人才素质和高等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要形成通才教育+专业教育+创造教育、人脑+电脑+网络的大教育系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素质和高等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要解决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必须建立新的高等教育学。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 1.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2.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学校工作的指导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5.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式和挑战 一、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我们正处在面临“三个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1.世纪转变;2.社会转型;3.体制转轨。 二、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人才竞争的挑战;2.高新科技大发展的挑战;3.全球经济大开放的挑战;4.知识经济大崛起的挑战;5.多元文化大汇合的挑战 第五节 怎样学习高等教育学 一、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科学。 2.高等教育学是反映高等教育性质、任务的科学。 3.高等教育学是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的科学。 4.高等教育学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是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 二、怎样学习高等教育学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要结合现行的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法规;4.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5.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6.要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 第一章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1.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某些属性的机构。殷商时期的“右学”,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某些属性的机构。 2.西周时期的官学。西周时期属于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有天子设立的“辟雍”和诸侯国设立的“泮宫”。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主要特点是:一是学在官府,官学不分,政教不分;二是以天子和贵族的子弟为为教育对象。 3.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所创办的私学和齐国的稷下学宫。 4.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战国中后期诞生的《大学》和《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对西周官学和春秋私学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的系统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5.我国高等教育的起始。我国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起始于汉代。汉武帝设立了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太学,标志着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从萌芽时期跨入雏形阶段。太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是儒家的经典“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最早的专科形式的学校。汉代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的专科学校。 6.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最发达的时期。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最发达的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官办教育体系,也形成了更为庞大和复杂的高等教育体系。 唐代的高等学校“六学”。唐代的高等学校,分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称为“六学”,属中央官学,归国子监管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经学教育是唐代官学教育的主导;律学、书学和算学属于专业教育。 确立专业教育、设置专门的实科学校,是唐代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 7.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组织。书院始于唐代,但当时不属于教育机构,宋初才成为高等教育机构,以后在宋、元、明、清不断得到发展。清光绪帝于1901年下令将书院改为学堂。从北宋到清末的书院,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组织,其特点为:(1)组织机构比较精干;(2)教学和研究相结合;(3)允许不同学派共同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和论辩;(4)一个学者可以到几个书院讲学,听者也不限于本院生徒;(5)重视学生自学,提倡独立研究,鼓励发挥专长;(6)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1.近代高等教育的开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晚清洋务运动而开始的。洋务派官僚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洋务人才。 2.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3.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西学学堂,被誉为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4.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最初的课程分普通科和专门科,以后逐步实行分科,共设7科,13门。 5.西学学堂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正式开端。 6.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始于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未实施)和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 7.随着《癸卯学制》的颁布与实施,近代高等教育由技艺性的单科学堂到分科大学堂,再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发展。走上了与世界高等教育类似的发展道路。 8.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逐步定型。民国元年后颁布的《大学令》、《私立大学规程》、《修正大学令》等法令,废除了“忠君”这一封建教育制度的核心,提出了以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大学教育宗旨,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逐步定型。 三、中国现代高等教育 1.中国现代高的教育的开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开启了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的历程。1916年12月,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进行了改革与整顿:提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广泛延揽各类人才;改革学校体制,实行民主管理;首倡选科制改学年制为学分制。 2.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在建党初期的1921年8月,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1922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上海大学;1927年后,在苏区先后成立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等;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创办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华北联合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学校。 3.建国初期的高等教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是:(1)接管旧中国的高等教育;(2)1950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学校暂行规程》;(3)改造旧教育,进行院系调整;(4)采取“一边倒”政策。 4.1956年5月,高等教育部颁发并在高校内部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1961年9月,中央颁布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 5.高等教育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1977年恢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制度,以及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 6.高等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的标志。1985年5月,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高等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 7.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高等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加速改革发展。 8.1992年11月全国第四次高等教育会议提出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改革思路,推动了高等教育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办学体制方面,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体制;二是在教育经费方面,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推动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四是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9.1995年11月18日,国家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建设正是拉开帷幕。即面向21世纪,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10.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决定重点支持北大、清华等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成“985工程”。 11.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等教育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2.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我国高等教育推向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13.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14.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15.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第二节 外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外国古代高等教育 1.早在文明古国兴旺发达时期,就已出现了高等教育的萌芽状态。 2.古希腊时期的高等学校,主要是由国家主办的体育馆、青年军训团和哲学家所办的哲学学校、修辞学校。“三艺”是指哲学、文法、修辞学3门学科。 3.公元前200年左右,哲学学校和修辞学校逐渐合并,成立雅典大学。欧美教育史家称雅典大学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学。 4.古罗马时期的高等教育,以传授雄辩术、培养演说家为主要目的。 5.西欧中世纪早期(5-1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干是僧侣教育和教民教育,学校主要是基督教会所办的僧侣学院和大主教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文艺学、修辞、哲学、数学、几何、天文和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 6.9世纪初在巴格达建立的赫克迈大学是阿拉伯地区第一所大学;970年创建于埃及开罗的阿资哈尔大学至今仍是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 7.中世纪(11世纪以后)大学通常是由学生和教授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而组织起来的。 8.中世纪大学一般设文、法、医、神4科,教学方法以讲课和辩论为主。 (1)文科属大学预科性质,课程主要是“七艺”; (2)法科课程为民法和教会法两类; (3)医学课程是古希腊及阿拉伯人的医学著作; (4)神学课程主要是《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著作。 9.中世纪大学已开始打破教会对大学的垄断,获得较大的自治权,形成了具有高等教育基本属性的独立的教育层次,成为欧美近代大学的渊源。 二、外国近代高等教育 1.近代高等教育在英国最早发展,从牛津、剑桥大学建立到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英国走过了大学的创始和形成时期。 2.19世纪爆发了所谓的“新大学运动”。1826年,在伦敦建立了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精神的伦敦新学院,开始注重自然科学教育。1851年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的建立,把新大学运动带入高潮。 3.法国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一批闻名的高等专科学校相继问世。巴黎工业专科学校被誉为“欧洲工业大学最早的模范”;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成为法国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家等优秀人才的摇篮。 4.1804年拿破仑执政后,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1806年创立的帝国大学(即法兰西大学)实际上是全国教育行政的领导机构。 5.19世纪末,第三共和国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成立大学审议会,享受教学、经费等方面的自治权。 6.19世纪初,德国新人文主义代表威廉( 洪堡提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高等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大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原则,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又称洪堡大学),创立和全面实践了新的大学观念。主要措施有:学术与国家政治分离,实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科研之上;破除灌输教授制度,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和探索;实行教授治校;实行严格的聘任制,保证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柏林大学开启了近代大学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先河,被公认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7.美国第一所高校是由英国移民的清教徒于1636年开办的哈佛学院。 8.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发布《曾地法案》(又称《莫里尔法案》) 9.曾地学院的兴起,确立了美国自身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威斯康星大学是典范。 10.美国于1876年创办了霍普金斯大学,使研究生教育第一次居美国大学教育的首要地位,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形成,成为美国现代大学之始。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创办两年制的初级学院,以后发展为社区学院。 12.日本第一所大学是1877年成立的东京大学,1880年东京大学建立研究生院。1882年创办的私立早稻田大学也是日本最早的大学之一。 13.俄国的第一所高校是1632年创建的基辅莫吉廖夫学院。1755年成立莫斯科大学。 三、外国现代高等教育 1.高校数量迅速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2.各国政府把高等教育视为关系国家安危和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3.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来源渠道更加多样; 4.结构层次多元化; 5.高等教育功能日益扩大,地位和作用更趋重要。 第三节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 1.高等教育大众概念的提出。美国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 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ross Enrollment Ratios)在15%一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则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多样化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推动了大众化的进程:(1)办学主体多样化;(2)办学形式多样化;(3)教育目标多样化;(4)教学内容多样化;(5)培养方式多样化。 二、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 1.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2.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本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方针,具体表现在:(1)世界留学生的规模急剧扩大;(2)地区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3)合作办学势头方兴未艾;(4)普遍增设国际性内容的课程。 三、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 1.学习化社会概念的提出。学习化社会最早是196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朗格朗提出的。 3.三个基本概念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世界今天和明天》一书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三个基本概念。 4.建立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建立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的观念,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一、价值观角度的教育本质论 1.个人本位论 (1)法国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开创了个人本位论的先河,洞察了儿童自然发展阶段这一重要教育规律,主张教育要与儿童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要遵循自然,把人看作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让孩子自己实现自己的意志,最终由他自己把自己造就成“自然人”。他把教育划分为“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三种,认为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协调一致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2)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卢梭的“自然人”理论中注入社会的概念,提出了“完美生活预备”说。 (3)罗素进一步将个人本位论上升到精神道德教育层次,认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便是通过多方面的陶冶和训练使人具备完善的品行和理智,通过道德观念和原则逐渐内化为个体的习惯和行为,达到心理通达,举止得体。 (4)瑞典教育家爱伦·凯在前人的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倡导个人本位的教育理论。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就是对人的培养,人是教育的第一要素,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人展开,人的发展高于一切,教育必须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来实施。 2.社会本位论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提出了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最早使用“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进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指出教育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再生产的手段,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年轻的一代“社会化”,主张教育的唯一作用在于认识教育事实,强调为了科学地研究教育,应以社会学与心理学及其合作为基础。 社会本位论认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动物,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普鲁士的费希特和法国的富耶提出了“国家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极端形式)。 3.文化本位论 德国教育学家施普兰格提出了“文化哲学”的概念,把文化视为一种超个人结构的客观精神,而个人作为主观精神,只有在与文化的联系中才可能存在,认为文化是个人“外化的”经验,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进和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意识形态角度的教育本质论 1.教育是生产力;2.教育是上层建筑;3.教育有部分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属于生产力;4.教育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三、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是一门科学;2.高等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定阶段;3.高等教育是培养特定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4.高等教育是传播和创造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文化活动。 四、高等教育的规律 1.教育的外部关系基本规律——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表现为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对其发生相应的作用。 2.教育的内部关系基本规律——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教育的外部规律虽然能够影响和制约内部规律的发展,但教育的外部规律只能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 3.大学教育的特征。在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的影响下,大学教育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大学既是教育机构,又是研究机构;(2)教育过程以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为主;(3)大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4)大学教育是时代的反映。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教育的目的 是指希望通过教育活动所获得的教育结果,其中以对于教育者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最为重要。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的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分别对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目标提出了要求(p.52)。 第三节 现代大学的性质与功能 一、大学的理念 1.最早为人们所认识的大学理念是传授知识。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提供理想的学校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 2.1810年,柏林大学的成立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创始人洪堡率先提出了大学具有学术责任的理念,即“洪堡理念”。 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 范海丝在20世纪初提出了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创立了威斯康星模式,认为“服务应该是大学的唯一理想”。查理斯( 范海丝提出的三项服务内容是:培养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发展和创新知识;传播和推广知识,使之解决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问题。 4.大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大学有大师;大学有大业;大学有大度;大学有大雅;大学有大爱;大学有大学生。(p.53-54) 现代大学的理念是人才培养、探求真理和服务社会,即教学、科研和服务。 二、现代大学的性质 1.大学的学术性。体现在大学对学术的执著探索和追求上;体现在大学教师是学问家上;体现在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上。 2.大学的综合性(略)。 3.大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大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体现在大学要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体现在要充分依靠社会,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4.大学的自主性。实现大学自主性要做到三点:一是理顺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大学要成为相对独立的实体;三是大学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大学的自主性。 5.大学的开放性。大学要敞开大门,走向社会;大学要让社会走进学校;大学要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大学要对境外开放。 6.大学的国际性。大学的国际性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二是确立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三是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四是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国际教育市场;五是积极发展国际办学。 三、现代大学功能 1.大学的教育功能。大学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传授知识;思想道德教育。 2.大学的服务功能。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大学具有社会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要在观念上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2)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3)大学要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大学的产业功能。大学的产业功能是相对事业性而言的,大学的产业性是客观存在的。(1)大学是生产知识的产业;(2)大学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3)大学的产业功能还体现在教育市场的形成和繁衍上。 4.大学的创新功能。大学的创新功能,不但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还体现在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以及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知识,因为大学是人才荟萃的地方。 5.大学的交流功能。大学的交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的学术氛围;(2)学科发展的综合化;(3)校园的开放化;(4)大学的国际交流。 第四节 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 1.布迪厄的教育公平论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由于受“文化资本”的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无法在高等教育入学选拔中得以保障。先天独特的家庭背景和以支配阶层文化为主导的学校教育,使得上流阶层的子女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并更加容易取得以高等教育文凭为形式的学术资本。在学历社会拥有这种文化资本可以换取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从而使“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形成互换。布迪厄认为,正式的学校制度有助于维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p.65) 2.现代教育公平论 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展报告:公平与效率》中,认为对公平的理解应建立在两个基本原则之上。其一是公平的机会,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的。其二是避免绝对的剥夺,即避免绝对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尤其是健康、教育、消费的权利。(p.66)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指出,“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教育和人在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并不是能打开实现所有上述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吧’之类的秘诀,但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满意度的一种表现。一般而言,对社会公平满意度越低,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就越高。(p.66) 二、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平等的受高等教育权(p.66-67) 三、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扩大受高等教育的机会(p.67) 四、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p.68)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体制与结构 第一节 高等教育体制的概念及类型 一、高等教育体制的概念 1.概念。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格局和模式的总称。内涵有二:一是静态的高等教育基本组织制度的总称;二是动态的高等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组织的运行方式。 2.基本内容。1)高等教育办学体制,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投资机制;4)高等教育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机制;5)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二、高等教育体制的类型(p.7-76) 1.中央集权制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如法国。 2.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其典型特征是社会的广泛参与,如美国。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如德、日、英。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一、高等教育领导体制的改革 1.高等教育领导体制主要指管理国家高等教育事务的有关机关的设置、职权划分与运行机制及相关制度的总称。它涉及倒中央与地方、中央各行政部门之间、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基本关系问题。 2.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成果。(1)条块分割的旧体制已基本被打破,国家统筹规划、宏观管理,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已初步确立(2)部门办学的管理体制,政事不分、政府一管到底的体制已基本被打破。 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 1.1979,苏步青等著名大学校长发表《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引发了改革热潮。 2.1985《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引发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 3.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跨实际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战略 4.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高度集中、统得过死、包得过多、条块分割得体制,进一步确立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并逐步做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职责分明,在政府统一规划和宏观领导下,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新体。 5.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一主多元”,即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种办学模式共同发展。 三、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体制的改革 1.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7-1985年),是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时期,废除由群众推荐上大学的制度,恢复入学文化考试。第二阶段(1985-1992年),是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在执行国家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学生和招收自费生。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是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时期。 2.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远期目标是:在劳动力市场比较完善,实现全面缴费上学制度后,学校可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自主调节招生规模。国家通过制定学校设置及学位和学历证书的基本标准、审核办学条件、进行教学评估、拨款和提供信息等手段,调控招生总规模和专业结构。 3.毕业生改革的基本策略。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毕业生应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采取“宏观统筹、分级管理、放权地方”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一、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特点 1.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1)具有专门化的性质 2)专业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2.几种关于高等教育的组织特性的理论。1)作为科层组织的高等学校;2)作为松散结合系统的组织;3)社会——政治系统的组织;4)作为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的组织。 3.高校管理实践的矛盾。高校效率化目标和学术性传统之间的矛盾,即是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之间的矛盾。 4.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的一般类型。1)直线式组织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我国普遍采用);4)矩阵式组织结构(现代高校常用)。 二、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现状 1.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迁: (1950. -1956.4)校(院)长负责制 (1956.5-1961.8)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1.9-1966. )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6. -1978. )革委会领导制(工作组→宣传队/军宣队→“三结合”革命委员会) (1978. -198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85. -1989.7)校长负责制 (1989.7 —至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高等学校劳动人事制度。高等学校劳动人事制度包括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 4.2000年,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全面推行聘任制。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三定一聘”,即定编、定岗、定职责,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制。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p.82-83) 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趋势 1.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政府宏观调控,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社会评估监督;行政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学习者责、权、利分明。 2.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趋势表现为:1)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加强教授治校、民主管理;3)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4)加强学术组织结构改革;5)加强筹资体制改革。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 2.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 3.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4.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策略。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2)大力发展专科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3)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5.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标准。 6.形式结构。按学习形式的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和样式结构,一般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给全日制的高等教育。 7.地区结构。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我国高等教育地区结构的特色是:1)高等学校呈梯层结构;2)高校大学集中在中心城市;3)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和边疆的高等教育布局。 8.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特点。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自1973首次公布分类标准和结果以来,进行了多次修订,1987年的分类标准把美国高校分为六类。即,研究型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综合型大学和学院;文理学院;两年制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专业学院和其他专门学院。与美国不同,德国把高校分为两类,即,学术性高等学校和非学术性高校。 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原因。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尽合理,高等学校办学形式结构还比较单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1)战略性调整(创新性、前瞻性、效益性和长期性)与适应性调整;2)多样化与一体化的协调。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起源(p.93-95) 1.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细化,需要培养大量的实科人才、专门人才,需要各种类型的学校,一般学者不能胜任教师的职业,因而有了专职教师。到了17世纪末,产生了以培养教师为目标的师范教育,如1684年法国天主教兄弟会开办的教师讲习所,1694年德国圣达举办的师范学校等,都是最早的培养教师的机构。 2.19世纪,各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 3.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师范馆。 4.1993年10月3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12月28日,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1999年1月1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2000年9月,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一支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2008年,我国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000多万人,高等学校教师123.75万人,承担着3亿多在校生的培养任务。 二、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 1.从职业对象来说,教师面对的不是无生命的物质,而是活生生的人;从职业的任务来说,教师不仅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从职业的内容来说,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从教师的工作方式来说,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工具;从最终目的来看,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 2.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你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3.教育的功能有三:教人懂事(知识);教人做人(知识、能力的应用);教人做人。 三、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 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了“教学应被视为专业”。 2.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制度,这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许可制度。这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要步骤,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3.教师资格包括四个方面的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 4.教师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和专业性;2)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和艰苦性;3)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灵活性;4) 教师职业的独立性和自由性;5)为人师表的示范性和榜样性。 第二节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和基本要求 一、高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p.98-99) 1.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 2.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略)。 3.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上;二是表现在对人类科技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上。 4.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5.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二、高校教师的职责 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转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对高校各级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责做出了规定(p.100)。 三、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热爱学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有渊博的知识,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造性的教育能力、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第三节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理念、良好的身心素质) 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观 1.全面发展的教育观;2.以学生为本的民主观;3.个性化的教育观。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 1.传统教育观在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以知识为主,而不是以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本;在教学模式上,是刚性而不是弹性的教学计划,学生没有学习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繁、难、窄、旧的弊端,人文教育薄弱;在教育方法上,单项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在考试内容上,以考记忆性的知识为主。 2.现代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上,从重育才向重育人转变;在教学目的上,从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能力转变,从重结论性知识向重方法性、价值性知识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繁、难、窄、旧向精、宽、复、新转变;在教师角色上,从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转变,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观;从教学模式上,从刚性向弹性转变,把统一性与多样化、个性化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从单向性、封闭性向互动性、开放性转变;在考试方式上,从记忆性知识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转变。 三、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身心素质 1.身心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素质。 2.心理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能力、交际能力。 第四节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 1.培养途径与形式。岗前培训班;单科进修班;助教进修班、旁听研究生课程、研究上班;知识讲座、讲习班、研讨班;国内进修、专题研讨班;社会实践。 2.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略p.107) 3.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提高(略p.107-108) 二、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 1.教师队伍结构是指教师整体构成的状态。 2.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包括:1)职务结构(内部各级职务的比例)2)学历结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5)学缘结构 第五节 高校教师的聘任制度 一、高校教师的职务设置 1.职务设置的内容:确定规划任务;确定教师编制;确定岗位职责;确定职务限额。 2.职务设置方法:学科法;任务法;结构法 3.高校教师职务设置的管理(略)。 二、高校教师职务的评审和聘任 1.高校教师职务的评审(略) 2.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1)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领导;2)尽快修订并适时出台高校教师聘任条例;3)强化基础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4)积极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5)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第五章 高校的学生与德育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特征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1.大学生的生理形态 人的身体形态的主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坐高等。人体生长发育有两次高峰,第一次是1至3岁,第二次是15至17岁。大学生的发育高峰已经结束。 2.大学生大脑发育 大学生已进入大脑发育成熟阶段,能承受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从下表可见,人的大脑1-7岁发育最快,12岁时已基本达到成人水准。大学生的脑量已达到最高值。 年龄(岁) 初生 1 7 12 20-35 35以上 脑量(克) 390 660 1280 1400 1420 1400 3.大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灵敏性素质。 4.大学生内分泌腺的发育与性成熟 内分泌腺是散步在人体内各部的一些特殊腺体,属无管腺,其分泌物(激素)直接透入血液或淋巴,借助血液或淋巴输送至全身,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等起促进和调节作用。 以性成熟为主的发育,称之为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从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也是生长发育的定型阶段,一般指11至25岁。性成熟的平均年龄,女性为17至19岁,男性为19至22岁。 大学生生理发展变化对他们的心理、思想影响很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于体力和精力的发展,增强了青年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使他们富有活力,朝气蓬勃;二是由于脑功能的发展,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自我意识;三是由于性机能的成熟,青年学生的性意识增强,喜欢跟异性交往,产生了性欲;四是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定型,青年学生很关注自己的体态和容貌。 二、大学生的智力特征 1.智力:智力是人的大脑功能的体现,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作出能动反映的机能,心里过程是心里的“动态”。人的大脑具有感受、存储、判断、想象四个功能。智力一般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2.智力的五个属性:智力的思维性、智力的理想性、智力的敏感性、智力的洞察性、智力的果断性。 3.智力的先天性与后天性。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导致人的智力差异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详见p.119) 三、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1.大学生积极和消极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有积极的心理特点,也有消极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情感是最鲜明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特点有:① 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② 情绪强烈、丰富,热情高涨,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注重友谊与爱情;③ 追求新知,渴望新的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④ 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⑤ 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自尊心强。 大学生消极的心理特点有:① 有时滥用充沛的精力,喜欢蛮干,不善于把过剩的精力用于学习和正确的活动上;② 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满足需要,易于导致失败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或误入歧途;③ 有些人自信心、好胜心过强,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经常成为情感的奴隶;④ 过分凭借想象与间接的抽象思维,容易导致脱离现实,坚持片面性结论。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即个体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就是自我意识的能力。这种自我意识表现在认识上,是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表现在情感上,是我尊、自信、自豪感和义务感;表现在意识上,是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控制。大学生自我意识有很大发展。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含:不断的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 团员自我评价100字护士求职简历自我评价个人工作能力自我评价高二下学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英语 、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关注自我的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独立感和自由感强、自信心强、自尊心强。 自尊心是指个体要求人们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自尊心是一种“内驱力”,激励主体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公德并受到别人的尊重。 3.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即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相对情绪来说,情感具有较丰富的内容、较深沉的内涵,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和隐蔽性,而较少冲动,如荣誉反、责任感、义务反、良心、羞耻等都属于情感范畴。情绪和情感是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人们行为活动中最常见、最复杂的方面。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在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中,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第一,大学生情绪不够稳定,有时壮志凌云,有时愁肠伤感,有时估价过高、自命不凡,有时悲观失望、自愧平庸,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的情绪特点比喻为“疾风怒涛”是有一定根据的;第二,大学生情感发展迅速,即内心情感日渐强烈而丰富。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道德感、两性情感、良知感、幸福感、美感、荣誉感,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尤其爱情体验的出现,是大学生情感的大突变,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2)大学生的情操。 情操是具有复杂性和延续性、理智性的高级情感,比一般的情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概括性和倾向性,常与操守结合,表现为坚定的行为方式。大学生情操正处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大学生的情操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道德情操、理智情操、和美的情操。 道德情操。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这是具体根据道德准则、规范来认识和评价别人以及自己的思想、行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操主要内容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有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支持正义、反对邪恶、明白是非、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勤劳俭朴、维护集体荣誉等。 理智情操。是直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探求真理的智能活动中,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创造意识等需要获得满足与否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情感在人的智慧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学习者和探索者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必备的心理素质。 美的情操。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于个人审美需求而产生的情感。审美情感的水平同主体的文化修养、相关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美的情操属于高级情感的类型,是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的满足,包含主体对审美对象理性的、社会性的评价。 四、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1.怎样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如何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思想“脉搏”必须与时代特点、社会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如此,才能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当代大学生。我们对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分析和把握也要从社会大环境出发,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下观察、评判。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拥护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心社会公益活动,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民主和平等意识、参与管理意识。但也有不少学生存在“自我中心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自我批评精神较差,要求“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有些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往往对社会和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只关注自我,强调自我满足,不关心和尊重他人,且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 3.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1)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中和民族的思
本文档为【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20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6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8-31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