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人类学.ppt347

文化人类学.ppt347

举报
开通vip

文化人类学.ppt347null目 录目 录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 人类学的研究原则 第二章 文化以及文化理论 第一节 文化定义 第二节 二战之前的文化理论 第三节 新进化论 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语言的特征 第二节 语言结构 第三节 语言的变异 第四章 心理人类学 第五章 食物获取 第六章 经济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 第七章 社会分层研究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什么是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也就是“关于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

文化人类学.ppt347
null目 录目 录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 人类学的研究原则 第二章 文化以及文化理论 第一节 文化定义 第二节 二战之前的文化理论 第三节 新进化论 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语言的特征 第二节 语言结构 第三节 语言的变异 第四章 心理人类学 第五章 食物获取 第六章 经济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 第七章 社会分层研究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第一章 人类学导论什么是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也就是“关于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 然而,这是一种既准确又不准确的对于人类学的解释。 这样的一个答案,不求甚解的人会放过,不小心的人则可能受到它的诱惑,而深思的人则知道,它包含的信息量并不怎么大。(王铭铭语) 关于人类学的主要定义关于人类学的主要定义1655年发表的没有署名的《抽象人类学》(Anthropologie abstracted)。作者给人类学下了这样的定义: 人类学或人类特征史,迄今为止一般应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心理学,即关于理性灵魂的本性的讨论;第二类为解剖学,也就是说通过解剖揭示人体结构或者构造。null1822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 人类学是关于人类自然特性的研究。 多宾诺(Topinard)1876年发表的《人类学》一书中说: 人类学是自然史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和人类种族的学问。 null20世纪以后,人类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人类种族的生物特征上,而更多的涉及到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变异而导致的人类群体的差异。 威斯勒(Clark Wissler)指出: 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包括所有把人当作社会的动物(social animal)而加以讨论的问题。又说,人类学努力于历史所不及的地方,期于重新发现人类的起源及其在洪荒之世即所谓史前时代之繁变的境遇(Varying fortune)。null马雷特(R.R.Marett)从进化论的角度指出: 人类学是沉浸于演进的观念之全部人类史,以在演进中的人类为主题,研究某时代某地方的人类,肉体与灵魂二方面都加以研究。 null马林诺夫斯基(Bromslow Malinowski):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在各种发展程度中的文化的科学,包括人类的躯体,种族的差异,文明,社会构造,以及对于环境之心灵的反应等问题之研究。 null马林诺夫斯基已经明确指出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科学,并且将文明、社会构造、心灵反应等作为文化的具体事项。这与早期将人类学仅仅看成是对人类躯体的研究的观点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进入20世纪以后,关于人类学的以下观点越来越明确了: null人类学研究包括交叉文化研究和进化论研究两个方面:现代人们在躯体和文化上如何的相异和相似,及他们的躯体和文化是如何进化的。换句话说,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从他们的牙齿如何形成到他们的如何获取食物、建造房屋和抚养儿童 人类学的学科领域人类学的学科领域人类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对人的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人类学可分成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和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两大部分。 体质人类学也叫作生物人类学,就是把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作为一种生物现象来研究的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null体质人类学 第一,是人类的产生和进化问题——测定是哪些因素的变化使我们的世界从猿人祖先那里分化而来和为什么如此。 第二,当代人类居民在生物特征上的差异及其原因问题,即人种学研究。null文化人类学 又叫做社会人类学,近几十年欧美一些国家中则比较通用“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这一名称。 它原来是与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并列的人类学的四大分科之一。从20 世纪初,它逐渐从广义的人类学中分离出来,转变成为一门社会人文科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现在人类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两大分科之一,它所研究的是特定的人类文化及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的基本模式。而考古学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三门与人类文化直接相关的科学则是文化人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null考古学(考古人类学)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通过研究以往人类的物质遗存来解释和描述人类文化的演化轨迹的。 元谋人化石、尖状器、刮削器元谋人化石、尖状器、刮削器 nullnull从某种意义上说,考古学与历史学所关心的问题相类似,但考古学研究的时间跨度远远超过了历史学。因为历史学所研究的主要是有文献记录的社会,距今也不过五、六千年的时间。然而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了。即使在五、六千年内,绝大多数社会也是无文字的社会,对所有这些无文字社会来说,考古学便充当了历史学的角色,考古学正是通过人类文化的遗迹来重建这些社会的历史的。null考古学虽然注重的是对过去的研究,但现在也有一些考古学家尝试用考古学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手段来研究解决当代的问题。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所实施的“垃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这一计划的目的是通过仔细地发掘和研究现代家庭的废弃物来了解关于现代社会物资流通情况的信息。结果发现这一方法在某些方面明显地优于社会学的访问调查法。 null语言学 人类学中的语言学也叫做语言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第二个分支。也可以说它是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合。因为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要比人类学长一些,人类学在进行田野工作的早期常常在语言学家的帮助下研究无文字语言,这样就使两门学科联系在一起了。与一般语言学相比,语言人类学更注重研究无文字语言的历史与结构。null语言人类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做描述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或结构语言学,它所关心的是当代各种语言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语言的结构上有什么差异。 第二个部分是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或比较语言学。它所关心的是语言的起源和今天人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进化过程。 第三个部分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它所关心的是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语言的作用问题。 null民族学 民族学是文化人类学的第三个分支学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民族学(Ethnology)这一名称在历史上有多种含义。它最早出现于1607年,早期这一术语常被看作是人类学的同义词。19世纪中期以后,民族学将自己限制在“只对人类文化和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进行比较研究”的范围内。这样,民族学也就等同于我们现在理解的文化人类学了。直到现在,欧洲大陆还有将文化人类学称之为民族学的情况。 民族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通过田野工作对一个民族的传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描述。 民族史。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跨文化比较学。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跨文化比较学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些文化特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些文化特征。 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nullnullnull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 这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社会学研究的家庭、婚姻、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也都是人类学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传统的人类学更关注非工业社会和部落社会,在方法上人类学也更重视参与观察;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是现代文明社会。同时,问卷调查是社会学的重要方法。 null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关系密切,因为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类的行为,不同的是心理学注重的是个体行为,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是作为整体的一个社会或民族的行为特征。 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结合已开拓出了人类学的一个新领域——心理人类学。 心理与文化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理解这个民族的心理活动特征,反过来也一样。 null文化人类学与经济学 文化人类学在对特定社会的研究中,总是要涉及到这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因此,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不可避免地就要和经济学发生重叠和交叉。 经济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结合便形成了人类学的一个较新的分支——经济人类学。 null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 历史学与整个人类学学科的联系都十分密切。二者之间没有很确切、明确的界限。 区别仅限于如下几点: 历史学一般研究的是某个民族的生活过程,是较为特殊的研究,而人类学是研究全人类的生活过程的,是较为普遍的研究;其次,历史研究更加注重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记载,是非常具体的,而人类学则只关注群体而不论及个人,时间地点也只是记其大概,是较为抽象的研究;其三,历史学研究的范围基本上在于有史时代及文明民族,而人类学除了也涉及文明社会的研究以外,更关注史前时期及原始社会形态。 人类学的研究原则人类学的研究原则普遍性 指的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的人类群体,人类学对每一个人类种族或民族的研究都要倾注同样的热情。因为对每一个种族和民族的研究都有助于人类学知识的积累与增长。没有哪一个民族比其他的民族更有“文化” 。null整体性 人类学整体性的原则,意味着当人类学要研究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要着眼于与它有关的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 基于这一原则,当人类学家描述他所研究的人类群体时,可能会论及这些人所生活的地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结构、语言的一般特征、村落模式、政治经济制度、宗教及艺术的风格等等。 null当然,在今天很难有哪一位人类学家能成为人类学的通才了。人类学本身也逐渐变得专门化了。 这是不是对于整体性原则的背弃呢? 人类学家虽然缩窄了他们的研究的范围,但不能缩窄他们的研究眼光。 如头颅进化问题:尺寸与形状——狩猎采集技术,社会组织,工具制造,语言进化等。这些都关系到大脑的发展。 null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文化相对论要求对任何一个社会的习俗和观念都应当客观地加以描述,而且必须和那个社会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机会联系起来加以理解。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社会的行为和信仰,就必须按照这个社会自己的传统与经验去解释。 null主位(emic)与客位(etic) “主位”与“客位”来自于语言学,原来指操某种语言的人对于自己语言中细微的语音区分,与外在于这种语言的人可能做的区分之间的差异。 在人类学中,主位的观点被延伸来代指被研究者(局内人)对自己文化的看法,客位的观点被延伸来代指这个文化的局外人的解释。 主位的观点于是被延伸来指一种研究的态度: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拒绝用我们自己的范畴将被研究的文化切割成零星的碎片。 null文化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族中心主义:19世纪末,民族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大行其道。博厄斯(Franz Boas)针对这些论调的泛滥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 白人种族优越论言论:白人种族优越论言论:美国第一任人类学会主席W·米基:如同父权制让位于等级制,等级制让位于专制君主制一样,现在专制君主制也正让位于民主制或共和制;世界上最前列的民族是共和制,所有文明的民族或者是共和制,或者是正在走向共和制。所以,根据时代的发展,最优秀的民族是共和制,最优秀的民众是那些能够适应共和制而生活的人。 盎格鲁-撒克逊的人的血液也许比其他一切种族的血液都更强有力;盎格鲁撒克逊的语言也是最简洁、最富有象征意义的。白人种族优越论言论:白人种族优越论言论:D·布林顿,1896年在第44届美国科学促进大会上宣称:黑色人种、棕色人种和红色人种在解剖学上与白色人种有极大的差别,特别是在内脏的构造上更为不同,即使是具有同样的思考能力,即使是付出与白人同样的努力,他们也不会得出同样的结果。null坚持文化相对论原则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使我们能够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狭隘眼光。 刘易斯(I.M.Lewis)认为,民族中心主义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之一。研究证明每个民族都有试图用猜疑和经常的谴责来看待外部人和他们的习俗的倾向,也就是说,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中心主义对于一个文化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因为它能给人以自豪感、满足感、安全感,能够提高人们参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自觉性。 null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民族中心主义却是阻碍人们正确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力量。不仅如此,它还阻碍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客观理解和评价。 完全用自己的文化作为准绳来判断其他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利于人类学的科学研究的。 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来观察文化的差异,这意味着我们能够用一个开放的头脑和对人类差异的正确评价去探讨其他文化。 当然,文化相对论也有其局限性. null各美其美, 美人所美, 美美与共。 ——费孝通 人类学的意义人类学的意义第一,认识人类自身。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说:人类学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人类能看到自身无穷尽的变化。 人类学的科学研究不仅对当代世界各民族人们的社会行为做出了系统的解释(当然并不是最完备的),而且还复原了(至少是部分的)人类社会的史前史,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了解了他们的社会是怎样发展的。因此说,人类学对于认识人类社会是大有裨益的。null第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人类学向人们展示了各个人类群体风格不同、精彩纷呈的文化形态,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的社会和自然条件的产物,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形成的历史。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文化的价值是相对的。所以,人类学首先让人们能够彼此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 null第三,客观评价人类的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特别是要知道人与自然界的和平共处。人是万物之灵,但绝不能为所欲为。其实我们刚刚走出原始状态并没有多远。 生物存在了36亿年(有的认为46亿年),如果把36亿年缩成一年,一天就相当于一千万年,每小时相当于42万年。每一分钟相当于7千年。按照这个缩小了的时间尺度来回顾,那就是: null1月1日开始出现生物; 12月1日出现恐龙并死亡; 12月25日出现灵长目动物; 12月30日出现猿类; 12月31日出现人类和语言; 12月31日晚11点,周口店猿人开始用火; 现在看到的一切一些原始文化遗迹和文字都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分钟形成的。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工作法。 所谓田野工作就是对一个社区所进行的直接地持续地观察。田野工作是现代人类学的研究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几乎所有关于人类各族群生活活动状况的知识,都是通过田野工作而获取的。可以说,没有田野工作也就没有科学的人类学。null田野工作的准备 要通过田野工作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认真周密的准备工作将是不可缺少的。田野工作的准备活动主要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提出研究假设、以及制定研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等几方面的内容。 null田野工作过程 田野工作要求人类学家要深入地浸润到一个民族的生活之中,设法把自己融入到新的文化中去,学习当地的语言,并尽量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即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通过对被研究群体的全过程的参与观察来实现的。 null资料的整理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田野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田野工作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 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或理论建构是否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社会?这就需要人类学家进一步地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就是从所有已知文化资料中抽取样本,并对抽样材料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用以说明各种文化现象的规律。 第二章 文化以及文化理论第二章 文化以及文化理论什么是文化 E·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拉尔夫·林顿:一文化是由习得性行为和人们的行为结果组成的构型,这一特定社会的成员共同享有并传承行为结果的各种组成要素null克拉克洪:文化是(一切)在历史的进展中为生活而创造的设计,包括外显的和内隐的、理性的(rational)和非理性的(irrational)和无理性的(nonrational),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内,这些设计都作为人类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克鲁伯:文化是习得性的和获得性的运动神经反应、习惯、技术、观念、价值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所构成的混合体。 nullV·巴尔诺:一文化是一群人共有的生活方式,是全部多多少少定型化了的习得性行为模式组成的构型,这些习得性的行为模式凭借语言和模仿代代相传。 null人类学关于文化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文化经常被用来指一个社会内的生活模式,或者说一个社会中有规则地一再发生的活动以及物质布局。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指的就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世界上“就在那儿”的事物和事件的领域。 null其次,“文化”一词经常被用来指知识和信仰的有组织的系统。一个民族就是用这种知识信仰系统来建构他们的经验和知觉并规约他们的行为,决定他们的选择。很显然,文化的这个含义指的是观念的领域。 文化人类学经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将文化一词来指涉潜藏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下的共同观念系统。 但也不否认文化的物质含义。 null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共享性:文化的共享性突出地表现在某个社会的习俗当中,一个社会的习俗就是这个社会共享的文化。一般来说,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习俗是被社会成员广泛地接受和遵循的。 尽管文化是社会成员所共同享有的,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的所有成员在行为上都是一样的。 null文化的习得性 所有的文化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生物遗传得来的。这就是文化的习得性。因此,被一个民族普遍享有的某些事物或某种特性并不一定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例如,一个民族典型的头发颜色就不是文化,因为它是由遗传决定的。文化是不能经过生物遗传而给于下一代的。按照拉尔夫·林顿的说法,文化只能进行“社会遗传”,即通过社会化的过程文化才能从一代传到另一代。 null文化的象征性 一种文化就是一种象征性符号系统,人类的社会行为就是来源于对象征性符号的使用。艺术、宗教以及政治等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对于象征符号的使用。例如,宗教中的偶像、十字架等可以引发信仰者的狂热与献身精神,尚方宝剑能让人对其顶礼膜拜,国旗国徽能使人肃然起敬等等,都是文化的象征作用所引发的人类行为。 null文化的整合性 一个文化内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是作为一个各方面相互作用的整体而发挥作用的,这就是文化的整合性。也就是说,构成文化的诸要素或特质,并不是随机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相互适应和谐一致地整合为一体的。在文化研究中,那种把文化分成很多相互分离的成分的做法是武断的。实际上,考察文化的某一方面时,也考察文化的其他方面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从印度人拒不捕杀和食用母牛的做法以及卡保库人的养猪习俗中就可以看到文化的这种整合性。 null文化的适应性 文化一般是具有适应性的,即文化是一种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方式。如果某些习俗在特定的环境中更为适应,那么,在相似的条件下一般都能发现类似的文化现象。对于自然和社会的适应功能也是一种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原因。假如一种文化不具有适应性,甚至有害于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一般来说这种文化是难以被人们长期接受和认可的。 null文化的变迁性 文化既然是整合的,又是有适应性的,那么,文化也是具有变迁性的也就不难理解了。文化适应实际上就是文化对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一种文化应变或文化变迁。同时,文化又是整合在一起的,由此可知,文化的某个方面响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那么文化的其他方面早晚也要发生响应的变化。 null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首先,文化与社会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文化与社会(结构)是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抽象。试想,一个没有文化的社会肯定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这个社会不是人类社会,而是动物的社会——假如动物群体也可以称为社会的话。反过来说,一个没有社会的文化也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文化一定要融会于某个社会之内,不会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二者的关系首先可以概括为:没有无文化的社会,也没有无社会的文化。 null文化与社会的区别主要在于文化指涉的是观念系统,而社会主要指一种意义结构或社会结构系统。 维克多·特纳的比喻:社会系统是交响乐团,文化系统就是乐谱。 文化与社会系统就像乐谱和乐团的演奏那样交织在一起,只有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更广泛地了解各种社会过程。 null最后,正是由于文化与社会的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使得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互代替,也就是说,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文化”就等于“社会”,“社会”也等同于“文化”。 需要明确的是,二者之间的等同关系是有范围限制的,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对二者的混淆是不正确的。 二战之前的文化理论二战之前的文化理论古典进化论 古典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文化的理论学派。古典进化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化人类学正式登上了科学史的舞台。 古典进化论产生的直接的思想根源,就是诞生于19世纪中期影响了整个学术界和思想界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null进化论的启示: 如果人类自身及其社会的历史出于自然起源,那么,它们也就同自然万物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文化的演进也就是人类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最先对文化的进化问题做出系统阐述的是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和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 null泰勒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9世纪以后的社会文化进化论,虽然各具特点互有差异,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却都持有基本相同的观点,这些相同之处构成了古典进化论的基本原则。这些也正是泰勒所坚持的观点。null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性。即无论哪个种族,人类在心理和精神方面都是一致的,而同样的心理或精神活动必然产生同样的文化演化进程。 各族文化都遵循着同样的路线向前进化,当前不同发展程度的各种文化代表了在这条进化路线上的不同阶段。 整个世界是依据自然法则运行的,无论是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说,都是如此。 null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了两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理: 文明中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可以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决相同的现象。泰勒认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二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 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这些依次发展的各个阶段,就把人类从最落后到最文明的各族及其文化连接为一个连续的序列。 null摩尔根 作为一名律师,1847年在一个土地纠纷案中摩尔根维护了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利益,从而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并被该部落的鹰氏族认为义子,并赐予他Tayadawahkugh(裂缝间的桥)的名字。极大地便利了他对印第安文化的研究。 null1877年,摩尔根的不朽巨著《古代社会》问世。在这部著作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人类社会——文化进化的具体步骤。 与泰勒一样摩尔根也罢社会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所不同的是摩尔根指出了划分每一阶段的具体标志。 null蒙昧社会: 低级蒙昧社会: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中级蒙昧社会:食用鱼类和使用火 高级蒙昧社会:发明了弓箭 野蛮社会: 低级野蛮社会:制陶技术的产生 中级野蛮社会:东半球始于动物的饲养,西半球始于灌溉农业以及用土坯和石头建筑房屋。 高级野蛮社会:冶铁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使用 文明社会:文字的使用 null在古代社会的第三编中,摩尔根研究了人类的家庭的演化问题。他的进化论在这里也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血缘家庭:嫡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们相互通婚而建立家庭,但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这是人类历史上从乱婚的原始状态下发展出来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伙婚制家庭(普那鲁亚家庭):即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集体婚姻。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思是“亲密的朋友”。null偶婚制家庭:这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家庭,但是配偶关系并不固定,婚姻只有在双方资源同居期间才有效。 父权制家庭:一夫多妻制家庭。丈夫可以拥有一个以上的妻子。不过在母权制家庭可能存在着一妻多夫制。与此相对应的是母权制家庭。 专偶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null摩尔根对人类学的贡献: 对氏族社会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做了科学的说明。 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在亲属称谓制度研究中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 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的类型与历史发展,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原始社会的分期。null进化论的局限性: 无法对文化的变异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无法解释一些文化为什么退化甚至灭绝。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这些阶段。null摩尔根的局限性: 历史原因单一化倾向。他把婚姻、家庭、亲属称谓等社会现象均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联系,这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摩尔根却把这个问题简单化、绝对化了。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技术决定论”。null摩尔根亲属称谓的分类虽然价值重大,但是过于简单。亲属称谓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不像摩尔根概括的那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例如,靠渔猎为生的爱斯基摩人的亲属称谓制度与工业化的欧美社会相类似。 摩尔根推测的婚姻的第一阶段,迄今为止没有找到任何考古学上的证据。 把母系与母权相等同也是摩尔根的一个错误。母系社会中权力不一定掌握在女性手里。传播论传播论不管是泰勒还是摩尔根,他们所持的都是一种单线进化理论。随着民族志资料的不断丰富,人们发现仅凭一种简单的、普遍的单线框架是无法解释他们所发现的复杂多变的各种文化的。因此,单线进化论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在对进化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学的学其他学派。文化传播论学派就是其中之一。null传播论文化人类学家认为,进化论只关心人类文化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却忽略了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研究人类文化不可能不以文化的地理传播(diffusion)为使命。 “传播”也就是是“扩散”、“漫流”的意思,在文化人类学中它指的是文化或文化特质从一地流传到另一地的现象。 null文化传播论者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或独立发明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文化之所以有共性,原因并不是进化论者所说的人类心理的一致性,而是由于文化的传播所致。 传播论者坚持认为,世界上原来只有几个地方或一个地方曾独立发明了各项事物,因而成为了文化中心。各项文化特质都是从这些中心向四面扩散传播,导致了文化的接触,引起文化变迁的。全部人类文化的历史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传播、借用的历史。 null传播论有两个学派: 德—奥历史传播学派 英国极端传播论学派 德—奥历史传播学派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拉策尔的人类地理学派理论,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理论,格雷布纳尔的文化圈理论,威廉·施密特的文化圈进化论等。null拉策尔: 他反对进化论所主张的“心理一致说”和“独立发明说”等理论,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他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拉策尔认为,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因此,这种在地理上分割开来的文化要素是具有历史的联系的。 null弗罗贝纽斯: 人只是文化的体现者和搬运工,而不是文化的创造者。 文化是从自然条件中诞生出来的,在相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会产生相同的文化。文化也是有机体,也是需要营养的,它的食物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他还划分出了“文化解剖学”和“文化生理学”的研究范畴,提出文化也有性别之分等。这就是他的“文化神话学”。null弗罗贝纽斯是第一个提出“文化圈”这一概念的人类学家。与他的文化神话学相比,文化圈的思想是更有价值的。他认为,每一个文化圈都具有一系列的物质文化特征,单个文化要素与整个文化圈的迁移都是可能的。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弗里茨·格雷布纳尔,是系统论述文化圈理论的学者。 null奥地利“维也纳民族学派”的领袖著名语言学家威廉·施密特神父,继承格雷布纳尔文化圈理论的同时,又吸收了瑞典生物学家科尔曼的俾格米人理论,建立了他的“文化圈进化论”,成了传播论中最有影响的模式。 文化圈进化论其实就是传播论与进化论结合的产物。该理论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中都包括着几个文化圈。 null原始阶段或狩猎与采集阶段。这一阶段中有(1)中央或外婚制文化圈;(2)北极文化圈;(3)南极文化圈。 初级阶段或园艺种植和畜牧阶段。该阶段存在着(1)家长制的游牧部落文化圈;(2)外婚制父权、图腾、较高层次狩猎部落文化圈;(3)外婚制母权、园艺部落文化圈。 第二阶段或较发达的农业阶段。该阶段存在着(1)自由父权社会文化圈;(2)自由母权社会文化圈。 第三阶段,也就是亚洲、欧洲最早的高级文明的出现阶段。null英国传播论——极端传播论: 以威廉·里弗斯(William H.Rivers)和埃里奥特·史密斯(Elliot Smith)以及威廉·詹姆斯·佩里(William James Perry)为代表。 基本观点: 人类最初的文化来源于同一个文化中心,就是埃及。他们把人类文化丰富多彩的现象归结为一个古代文化中心向外扩散、流传的结果。像世界各地的车轮、玛雅人的金字塔、巴厘岛上的庙宇等都是从埃及传播的。历史特殊论历史特殊论继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之后,在20世纪初西方文化人类学界又出现了一个以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为代表的历史特殊论学派。null博厄斯(1858—1942)生于德国,1881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海水颜色的研究”。1883年参加了挪威气象学观测队,赴巴芬岛地区进行考察,接触到了爱斯基摩人,与他们生活了一年多。从此转向了人类学的研究。1887年赴美国对印第安人进行考察,并于同年加入美国籍。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直到1942年去世,他都指导着该校人类学系的工作。是美国人类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null博厄斯文化观最大的特点是将某一文化的历史研究置于首位,而不是研究全人类普遍文化的历史。 文化是包括某一社区中所有习惯、个人对其生活的社会习惯的反应,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类活动。 博厄斯研究的文化是有地理范围的,而不是全球性的或普遍的文化。 博厄斯认为,古典进化论关于文化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各种文化都是各社会独特的产物,都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线索,所以不能把世界多样性的文化纳入到进化论简单的单一进化模式中去。null博厄斯认为,19世纪的学者们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料,还不能提出许多有用的概括性的意见.要解释某一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的道路,也就是构拟出该文化的历史。 在《人类学比较方法的局限性》一文中,博厄斯指出,人类学家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不充分的资料基础上建立理论,应该在某种文化消失之前尽快收集更多的该文化资料。只有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才可能对文化的变迁做出解释。这样,博厄斯就把人类学家的眼光引向了田野工作。这是博厄斯的一大贡献。null博厄斯对人类学的贡献: 文化相对论的提出。 坚持田野工作。 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类学家。 历史特殊论的局限: 否认理论建立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对文化资料的搜集也是不利的。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资料收集是困难的,是没有目的的。文化人类学的心理学派文化人类学的心理学派在历史特殊论的影响下,一些美国的人类学者结合德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民俗心理学,开展了区域性的“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形成了文化人类学中的心理学派,或叫做文化与人格学派。 这个学派的形成与精神分析理论是密切相联系的。受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人类学家开始重视对婴幼儿的文化环境的研究,并继而发展成为文化与人格研究的系统理论。 林顿的基本人格类型 林顿的基本人格类型 每一文化的成员都有一系列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这些共有的人格成分形成了十分完整的结构,即形成了个体之间基本相似的人格丛。这种人格丛就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类型。 基本人格类型是由文化塑造的,具体来说,是由一个社会中所运用的多少相似的哺育儿童的方法所塑造的。 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结构论 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结构论 基本人格结构也就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有效的适应工具。 卡丁纳认为,代表文化特质的制度有两个层次,一是“初级制度”——是模塑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结构的工具,另一个是“次级制度”,这是由形成了的基本人格结构通过投射系统所塑造的,它包括民俗、宗教仪式、禁忌系统以及思维方式等,——体现了基本人格结构对文化的影响。 null林顿与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理论是一种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论 林顿:文化从个人的人格以及人格间的互动中获得了它的全部特征。反过来,社会中的每个个人的人格又在与社会文化的持续不断的联系中发展着、活动着。人格影响着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格。 卡丁纳:初级制度—基本人格结构—次级制度 null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的文化决定论: 人格的一切特性都是由该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略) 认知情感研究(略) 民族性研究(略)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1922年,英国人类学界同时出版了两本重要的著作,一本是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另一本是马林诺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这两本书被誉为“新人类学”或功能主义学派的“出生证”。 安达曼岛:孟加拉湾东部由200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原为英殖民地。特罗布里恩的雕刻者特罗布里恩的雕刻者安达曼男人和女人安达曼男人和女人新人类学的特点新人类学的特点古典进化论、传播轮、历史特殊论实际上都是以各种方式构拟历史。虽然途径和方法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 以马林诺斯基和布朗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则将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并力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的功能的一般法则,这就是新人类学不同于以往的人类学之所在。 它们首先要思考的却是每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成员以及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马林诺斯基派的功能主义 马林诺斯基派的功能主义 马林诺斯基1884年生于波兰,1902年考入杰克隆尼大学。最初的兴趣是物理学和数学,后来受到弗雷泽的影响,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3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人类学专著《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1914年,澳大利亚进行田野工作,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迫留在当地。在朋友的帮助下,得以在新几内亚及其邻近的岛屿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取得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写成了人类学名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 null文化是为满足个体的需要: 马林诺斯基研究的是文化现象在一个文化整体中的功能或作用。 在每种文明中,一切文化现象都起着某种关键作用,有某些任务要完成。 在马林诺斯基看来,人类任何社会现象、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为满足某种现实的需要而存在的。 人的七种基本需要:饮食、繁衍、身体舒适、安全、运动、成长、健康。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类创造出了文化。 null文化的某些方面能满足以上基本需要,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同时,文化的这些方面还导致了次级需要的产生。 例如,满足摄取食物的基本需要的文化特质产生了次级的需要,即食物采集或生产过程中的合作。 马林诺斯基认为,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两种需要,就必须建立某些制度,制度就是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和次级需要的一套体系,如婚姻制度、经济制度等。 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一原始社会的每个风俗与信仰,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上扮演着某些决定性的角色。恰如一生物的每个器官在该有机体的一半生命中扮演着某些角色一样。 (《安达曼到民》前言)——这是对文化的功能的强调。 布朗很快就转向了对结构的注意。他认为,对于人类学家来说,只有像物理学家或生物学家那样明确了研究对象的结构,才能真正找到构成这一结构各部分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布朗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布朗对社会结构的理解:社会结构是指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与人组合的各种群体以及个人在这种群体中的位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制度:原则、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社会生活的行为模式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变动不居的,所以社会结构也是动态的。 社会(文化)的中心功能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文化)的中心功能是满足社会需要文化不是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要,而是为了维持特定的社会结构。 例如,亲属关系中的“调侃”与“回避”制度,就是为了稳固和维持特定的社会结构。 1949年布朗宣布自己是结构主义者,与马林诺夫斯基划清界限。二战以后的文化理论二战以后的文化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人类学家对于在前几十年形成的充满着逃避现实的浪漫色彩的人类学(只注重对原始文化的研究)研究做了深刻的反思。 对于人类文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冷静思索。这些问题包括:西方和非西方文化的差别到底存不存在?文化的相对性到底有多大?人类是否有共同的心灵等等?由此而形成了二次大战结束到50年代后期的一系列文化人类学理论。其中,重要的有新进化论和结构主义等。null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文化人类学呈现为多元的、没有垄断“主义”的局面。众多的理论学说同时并存,整个人类学处在学科内的各个分支思想异常活跃、新观念、新方法、新学派层出不穷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有象征人类学和解释人类学等。莱斯利·怀特的新进化论莱斯利·怀特的新进化论古典进化论遭受到传播论等学派的猛烈批判以后,进化论在美国成了众矢之的。摩尔根“被革出教门”。博厄斯成了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 二战以后,“社会是否越变越好”的问题重新为人类学家所提出,学术界对于进化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1958年,在赫斯科维茨就任美国人类学会会长的演讲中,为摩尔根恢复了名誉,重新评价了摩尔根的历史贡献,认为摩尔根才是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 所谓新进化论就是在这期间一些人类学家重新提出并加以修正、改进的文化进化学说。下面我们将主要介绍怀特的新进化论思想。null怀特从30年代起就孤身一人为恢复进化论的地位而奔走呼号,他是新进化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和最有力的提倡者。上世纪40年代之后,他写了大量宣传进化论思想人类学论著。1951年发表了《文化的进化》一书总结了他的进化论思想。 null主要思想 文化的特征是其符号性 怀特认为,整个世界由三个领域组成: 物理领域:由无生命的现象构成。 生物领域:由有机体构成。 文化领域:由符号的使用构成了文化领域。符号:思想、信念、语言、习俗、制度等。 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符号性,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语言就是符号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最大区别。null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获取能量的增长 人使用符号的能力使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可能,但是,符号未曾为文化进化提供动力,而这种动力只能来自于能量。 人类对于更多能量形式的发现以及对能量加以利用手段的改进,使得文化逐步发展和进步。 反过来说,文化的首要功能也就是利用和控制能量,使之服务于人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null怀特以能量的获取、使用为标准,将社会进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依靠自身能源即自身体力的阶段。如狩猎采集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就是完全依赖人类躯体的能量。与这种能量获取方式想适应的社会就是“原始共产制”社会。 第二,通过栽培谷物和驯养家畜,将太阳能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的阶段。古代文明随之产生。null第三,是通过动力革命,人类把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等地下矿藏资源作为能源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出现。 第四,是核能阶段。 怀特认为,从历史上看,文化的每次重大进步都与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有关。 为了科学地评估文化进化的水平,怀特提出了一个文化发展的公式:C=E·T nullC:(culture)文化发展水平,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与服务的产量。 E:(Energy)人均年利用能量。 T:(Technology)开发能源的工具与技术的效率。 该公式表现了文化进化的基本规律,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随每年人均利用的能量的增长而发展。 null技术发展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基础 怀特从文化系统的角度讨论了技术发展与文化进化的关系。 文化的三个亚系统: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系统。 技术系统:生产工具、维持生计的手段等。 社会系统:亲属、经济、政治、军事和宗教制度等。 思想意识系统:是由语言、思想、信念、神话传说、文学、哲学、科学以及民俗等组成。 技术系统处在三个系统的基础地位,技术系统对文化的进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能否取得进步,最主要的是对能量的发现、利用和控制,而这些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才能达到。null文化决定发明与革新:文化是文化的原因 文化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运行、自我发展的独立体系。文化既是人类本性的决定因素,也是发明与革新的决定因素。 怀特反对“需要是发明之母” 的观点。认为应该是“发明是需要之母”。即发明一旦变成了现实,社会最终会承认它。null两个重要命题: 第一,在文化积累为新的综合提供出各种物质与观念的必要因素之前,任何发明和发现都不可能产生。 第二,当必须的素材由于文化的成长或文化传播而成为可能,并出现特定文化互动的标准条件时,发明与发现必然会产生。 null第一个命题的证明:没有木船与蒸汽机的综合,就不会有轮船的发明。同样,没有滑翔机与汽油发动机的综合也就没有喷气式飞机的发明。 第二个命题的证明:历史上大量的独立但又是同时的发现或发明。当文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发明和发现就必然会出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null不管是天才人物还是发明家,都是隶属于文化的,都是文化的产物。天才人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上的偶然性,当一种文化形态已经达到其顶点并进入衰退的状态时,人们是很难有什么发明和创造的。这就是文化的必然性。人类与能源人类与能源传统能源简史 史前人类就开始钻木取火。 人类真正大规模利用能源是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用木炭炼铁开始的。 公元前2世纪在中国有用煤炼铁的最早记载。利用这种最先进的能源,开发了当时的高技术——炼铁术。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null1092年,在中国开始给液体矿物能源“石油”命名。开始了石油的研究和利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能源的开发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 过了700年后(1854年)在美国石油第一次被分馏。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了第一口油井。 石油能源的恶利用,大大促进了当时的高技术——内燃机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步入了机械化时代。null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还是煤和石油。但这些能源正在枯竭。根据1977年的统计,煤,不到180年。石油,42年。人类既需要开发新能源。 从高技术的角度讲,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主要有核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 核能:裂变能和受控热核聚变能。null核裂变能是重元素(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释放的能量。第一次铀核裂变是1940年,分别在法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实现的。第一座核电站前苏联1954年建成。 受控热核聚变能是利用轻元素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如氢)。目前实验反应利用的是氢的同位素氘(D)和氚(T),在特定的高温和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可以控制的核聚变反应,聚合成较重的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反应简式:D+T=He+能量null1000克氘和氚的混合物进行热核聚变反应能释放出相当于9000吨汽油燃烧的能量。 是同重量的铀进行反应释放的能量的5倍。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 1000克海水可提取34毫克氘,即1升海水相当于300升汽油。 地球上的海水可提取23万亿吨氘,可供人类使用100亿年。而据说地球只有5亿或50亿年的寿命了。 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 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 语言使人类超越了许多生物性的限制,也使人类能够建构其文化模型并世代相传。可以说,没有人类语言,人类文化也就无法产生。 人类语言的特征 语言的产生问题:起源于呼叫系统;劳动与语言的产生;手势语。 null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工具 沃肖会“说话”吗? 模仿;背诵;发生在人与猩猩之间;努力巨大。 其他生物包括黑猩猩在内虽然掌握不了人类的语言,但它们有它们的交流方式,或者说它们有它们的“语言”,只是人类语言有着动物“语言”所根本不具备的一些本质特征。 null语言的特征: 第一,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的话是由界限清楚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和语言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句子,完全不同于动物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意思的“语言”。 第二,结构的二层性。人类的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即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它以词素为最小单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符号的序列:词和句子。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成几千个词素的语音外壳,使意义具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几千个词素再排列组合成几万以至几十万个词,乃至无数的句子。 null第三,开放性。讲任何语言的人都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人类的这种语言生产能力把人类各种语言都塑造成了极其灵活的沟通工具,传达各种各样的新信息。 第四,不受时空环境的限制。人类的语言对过去的、将来的、仅存于大脑的甚至完全是主观臆造的事都能表述出来。 null非语言交际问题 人类的交流沟通活动,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常常使用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符号系统之上的符号系统或语言的代用品。非语言交际就是使用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交流沟通活动。非语言交流对于语言交流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认为,言语在交谈中所表达的信息不会超过信息总数的35%,非语言交流可以传达语言所难以表达的人的深层次意识。 null副语言。副语言是伴随着人的言语活动而产生的一些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例如说话时伴随的笑声,语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等。副语言常常能传达言外之意。 手势语。手势语是最常见的视觉非语言交流方式,就是用约定俗成的手的动作、姿势,模拟形象构成一定的意义,传达特定的信息。 null动作体态。事实上人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动作姿势都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这些动作体态被称作体态语body language。伯德惠斯特尔创立的身势学kinesics 就试图揭示出所有身体态语言的交际意义。 发式、服饰等视觉非语言交流方式。人的发式、服饰等是人体静止无声状态的延伸,同时也是一种符号体系。这个符号体系不仅能传达出特定个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还能够反映出特定的时代风尚、国民气质等文化信息。 语言结构语言结构结构语言学:一种语言中有哪些语音音素,这些音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结合在一起以表达思想的等。研究这些问题的语言学就是描述语言学或结构语言学。 音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在语言学的语音研究中,需要从成串的话语中区分、归纳出最小的语音单位,这个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phones)。 null音素与音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觉到的自己语言里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往往不是音素而是音节 如“他(ta)”“图(tu)”“湖(hu)”等,分别是由两个不能再分的音素构成的。a、u、t、h 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有时不同字的拼音方案中有同一个标音,但它们不一定就属于同一个音素。如“安an” ,“大da”,“ 到dao”都有“a”,但它们实际上是三个音素,即前a:[a],中a:[A],和后a:[ɑ],因为“a”在每一个字中的发音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发音实际上是不同的,即它们分别是三个音素。null音位和音位变体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互相对立,也就是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就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例如,在英语里[p]和[p′]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就是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音位就是一组略有差异的语音,对讲这种语言的人来说,这组语音并不会产生语意上的差异。 处于互补关系上的各个音素就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同一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就是音位变体。英语里的[p]和[p′]处于互补关系当中,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 null
本文档为【文化人类学.ppt34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044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10-07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