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

举报
开通vip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与设想 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王建国 一、课前谈话 在借班上课,与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为了更快地与学生沟通情感,让学生了解教师并喜欢教师,以一种积极愉快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要进行必要的课前谈话。这是我参加教学比赛时,对课前谈话的设想。由于比赛的前一天下午与学生有过二十分钟的短暂接触,我向学生介绍了自我,学生也向我介绍了自己,于是就接着昨天的话题设计了下面的谈话。 师: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能说一说我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生:您是包头人,叫王建国。 接下来我故意说错学生姓名...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与设想 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王建国 一、课前谈话 在借班上课,与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为了更快地与学生沟通情感,让学生了解教师并喜欢教师,以一种积极愉快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要进行必要的课前谈话。这是我参加教学比赛时,对课前谈话的设想。由于比赛的前一天下午与学生有过二十分钟的短暂接触,我向学生介绍了自我,学生也向我介绍了自己,于是就接着昨天的话题设计了下面的谈话。 师: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能说一说我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生:您是包头人,叫王建国。 接下来我故意说错学生姓名,向同学表示深深的歉意,你们能原谅我吗?为什么? 生:能,因为一次要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记住很难。 师:你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说句实在话,在这么短的时间让我把这么多同学的姓名都记住,我很难办到,但我不想再把“张三”叫成“李四”,“王五”叫成“赵六”。谁愿意帮老师想一个办法,在上课时能让我想叫谁就能叫到谁。 生:叫号。 师:怎么叫号? 生:按我们的座位,从前面开始分别为一排、二排、……;每一排从左起分别为一号、二号、……。 师:你的这个办法不错。你能用数来表示每个同学,简单明了,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课堂上老师想叫哪位同学就叫几排几号你们能明白吗?每位同学看一看自己是几排几号,就记在心里,如果老师叫到你时,你要明白。 这是预料中回答。在学生眼中我是唯一的“生人”,而在我眼中全班学生都是“生人”。有了昨天的基础,学生认识我是情理之中的,而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 二、新课导入 以前,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依次提问1分米等于多少米?10厘米等于多少米?100毫米等于多少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形成板书: 1分米=1/10米=0.1米 10厘米=10/100米=0.10米 100毫米=100/1000米=0.100米 然后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发现0.1米=0.10米=0.100米,表扬这部分学生后,再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更少的一部分学生能回答完整。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最后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分别又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反思以前的教学,教师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是揣摩着教师的心思,寻找教师心中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答案”。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只有少部分聪明的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主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较慢的孩子甚至搞不清楚课堂上是在干什么?久而久之变成了“差生”。 总结经验教训,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富有趣味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于是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师:我写一个数你们认识吗?(师板书“1”) 生:是“1”。 师:“1”是整数,我在整数“1”的末尾添上零(板书10),数是多少?数的大小变了没有?怎么变得? 生:是“10”,数变大了,是原来的10倍。 师:我在整数“1”的末尾添上两个零呢?(板书100) 生:是“100”,数变得更大了,是原来的100倍。 师:像这样,整数的末尾添上零,它的大小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它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板书。0.1 0.10 0.100) 学生有的说变了,有的说没变,认识上产生了分歧。我以学生这一认知冲突为契机,激发具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论。 师:(故作惊讶)同一个问题怎么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呢? 生:(齐声)有一个是错误的。 师:哪种回答是错误的呢?想一想你们各自回答的理由。说“变了”的同学为一派,你们是甲方,说“不变”的同学为一派,你们是乙方。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说说你们的理由。然后进行辩论,辩论时一定要讲道理,用事实说服对方。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找理由和相互交流。 说“变了”的同学没有认真思考,受教师的“暗示”影响,其理由是不会充分的,说“不变”的同学是经过有理性思考的,这种理性思考也是有基础的,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也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会看商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辩论,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有时要回忆以前掌握的知识,把“问题”同“旧知”联系起来;有时要与同学交流合作,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有时要动手操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无论学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都是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围绕“问题解决”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情况,适时评价引导,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三、探索新知 时间到后进行辩论。 甲方生1:我认为变了。因为,整数的末尾添上零,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小数也是数,所以,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师:你说得很有逻辑,是由整数的结果推知小数的结果。乙方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乙方生1: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整数和小数是不一样的,整数末尾添上零,数的大小变化了,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例如,在0.1米的末尾添上一个零,变为0.10米,我发现0.1米和0.10米相等。所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能用举 例子 48个音标大全附带例子子程序调用编程序例子方差分析的例子空间拓扑关系例子方差不存在的例子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说明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甲方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甲方生2:不同意,0.1米和0.10米是不同的,你怎么说它们相等呢? 乙方生1:因为,0.1米表示1/10米,就是1分米,0.10米表示10/100米,就是10厘米,又因为1分米等于10厘米,所以,0.1米等于0.10米。 师:说得好!真是有理有据啊!这次你们甲方的同学应该同意了吧! 甲方的学生面露难色,有点理屈词穷。但仍然有疑惑,我看到辩论就要进行不下去了,就加入甲方向乙方发问。 师:你们仅举出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吗?是不是巧合呢? 乙方生2:我还能举出一个例子,0.1米和0.100米也相等。因为,0.1米是1分米,0.100米是100毫米,1分米等于100毫米,所以,0.1米和0.100米相等。 师:不错,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乙方生3:能,0.1元和0.10元也相等。0.1元是1角,0.10元也是1角,商品标签上就把1角钱的商品写成0.10元。 师:很好,你不但又举出一个例子,而且很有心计,很善于观察生活,能从商品的标签上发现数学问题。但老师还是有疑问,你们刚才所举的例子都是带单位名称的,那不带单位名称的小数末尾添上零,它的大小会不会变呢?拿出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的一号信封,取出纸条,按要求涂一涂(教科书例2的图),看能发现什么? 我看到学生对小数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由于时间有限,就没有放开再让学生自由探索,也由于学生在举例子时没有谈到不带单位名称的情况,就顺势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涂,直观地发现了不带单位名称的小数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这时,所有的学生对这一点已深信不疑。 师:小数的末尾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会变吗?(学生一致认为不会变) 师:能讲一讲道理吗? 生:指着板书说:(逐步形成的板书: 0.1米=0.10米=0.100米) 从又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依次去掉一个零,又因为它们相等,所以小数的末尾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说得好!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我们发现的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和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异口同声)。 师:看看书上的结论和你们总结的规律一样吗? 学生看完书后,开始小声嘀咕,就差一个字。 师:用“和”与用“或”有什么区别?“我和你”与“我或你”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用什么合适? 生1:我认为用“或”比较合适,因为,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末尾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生2:我也认为用“或”比较合适,因为,“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都不变,要使用“和”,就有既“添上零”又“去掉零”的意思了。 师:对!我也同意用“或”,小数的末尾或者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都不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确定教学方式方法,预设什么地方“放”,什么地方“收”,什么地方“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介入,适时调控课堂,这一切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在让学生探讨小数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变不变的问题时,认为“不变”的学生为了说服对方,借助小数的意义,围绕“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观点,举例子,讲道理,使对方心服口服。但学生都是联系具体事物来谈的,如:结合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谈的,有待于进一步的抽象拔高,这时教师加入认为“变了”的一方,向认为“不变”的学生“发难”,同时引导全体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在区别“和”与“或”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范例 ,如:“我和你”与“我或你”,使学生思考时有了参照,较好地对“和”与“或”的使用进行了区别。也由于教师介入与引导,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巩固与应用 新课程反对大量的、重复性的、机械性练习,并不反对精干的、有意义的、必要性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练习中沟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练习中所追求的价值。 因为,小数的化简和改写是小数性质的应用,只要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就可让学生尝试解决,所以,例3和例4的内容当作练习来处理。 师: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了小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利用小数的这一性质,可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在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零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零,把小数化简。你会化简吗? 生:会。 师:试一试,把0.70和105.0900化简。 学生化简时,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化简完成后,订正说理。 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把它变为一定数位的小数;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零,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例如:在商店里,写商品的价格时,一般就把2.5元写成2.50元,把8元写成8.00元。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5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反馈时,教师追问:整数5在改写成小数时,为什么要在右下角点上小数点?不点小数点行吗? 生1:不点小数点不行,因为那样就变成了500了。 生2:右下角点上小数点,5仍然是个位上的数,再在小数部分添上零,数的大小才不会变。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使我有理由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发展。 应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教师采用直接告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即可,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在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小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整数如何改写成小数,因此,在重、难点上让学生说理。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每节课在教学的重、难点上设计一两个问题去探究即可,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那些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练习内容: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①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整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整数的大小不变。 ③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不变。 2、用两个“8”和三个“0”,按要求写出小数。 ①所有的零都能去掉。 ②所有的零都不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零,又有不能去掉的零。 3、怎样才能在下列各数之间划上等号? 6 60 600 练习1的目的是通过辨析,让学生准确把握小数性质,体会数学语言的魅力。练习2设计的是开放的、富有趣味性的习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练习3的设计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抽象的数字赋予实际意义。 五、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我为辩论中乙方同学有理有据的发言感到高兴,也感谢甲方同学,因为有了他们的不同观点,才引发了一场有意义的精彩辩论。谢谢大家!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育人的基本要求,让表现好的学生有成功的喜悦,让表现不好的学生找回自信,有失败的警醒。 PAGE 2
本文档为【小数的性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600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04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