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

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

举报
开通vip

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美赫巴巴谈幻相世界和真实世界 《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   在任何哲学论述中,其魅力之一,也是不利之一,是它每回答一个问题,就提出两个问题。在准备美赫巴巴的《神曰》出版的过程中,也另外出现了若干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呈交给美赫巴巴,希望他会给予进一步的阐释。   虽然在时间和健康上极为不便,美赫巴巴仍然借助于他新采用的独特手势,授给我们下面的著作。长期参与美赫巴巴的文字工作的德希穆克博士(Dr.C.D.Deshmukh),把这些材料编织成目前的形式,成为一系列宝石般的文章。结果是一部独特而无价的著作,解释了灵性...

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
美赫巴巴谈幻相世界和真实世界 《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   在任何哲学论述中,其魅力之一,也是不利之一,是它每回答一个问题,就提出两个问题。在准备美赫巴巴的《神曰》出版的过程中,也另外出现了若干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呈交给美赫巴巴,希望他会给予进一步的阐释。   虽然在时间和健康上极为不便,美赫巴巴仍然借助于他新采用的独特手势,授给我们下面的著作。长期参与美赫巴巴的文字工作的德希穆克博士(Dr.C.D.Deshmukh),把这些材料编织成目前的形式,成为一系列宝石般的文章。结果是一部独特而无价的著作,解释了灵性生活中一些最让人感兴趣方面的内在机制。美赫巴巴及其思想的学生,以及创世玄学的学生,将从这部著作的很多新内容中受益。   艾薇•杜思(IvyO.Duce)   美国加利福尼亚   1958年7月5日 田心译 目录 来自超越的冲动 宇宙的结构 创世的奥秘 前进的生命溪流 阿瓦塔作为第一个大师 灵性全景中的接替秩序 祈祷作为内在途径 来自超越的冲动 自古至今,人心不止地探索着对首要问题的终极答案。这些力图凭靠智力理解首要问题的历史,是一个重复失败的故事。这些伟大努力的可贵之处是,以往的思想者所承认的失败不但没有让其他人气馁,反而启发他们进行新的探索。所有这些哲学解释皆是从未超越自身的头脑的产物。因此它们虽启发人却是公认的失败;尽管如此,每一个失败都是对认识超越的部分贡献。惟有那些已经超越头脑的人才了悟真理的实相。他们若是有时解释所知的东西(他们很少这么做),这些解释因为也是付诸于文字而仍然是有限的;然而这些文字却启悟头脑,不是用新鲜观念充塞之。 统一的超越是个不可分别和不可描述的无限性。它试图知道自己。问它为何这样做是无用的。试图对此给出一个理由,将涉及更多的问题,从而开始一个理由之理由,这些理由之理由等了无止境的链。对于这个想认识自己的原始驱策的明显事实,最好称之为心血来潮(Lahar)。若可解释或合理化,就不成其为心血来潮。正如问它为何升起是无用的,问它何时产生也一样徒劳。“何时”暗含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之时间序列。在永恒的超越中,所有这些皆不存在。所以让我们把这个原始的欲知冲动称作“心血来潮”。你若愿意也可以把这个称作解释,或者把它称作对其固有不可解释性的肯定。 原始心血来潮完全独立于理性、智力或想象,它们都是该心血来潮的副产品。理性、智力或想象有赖于原始心血来潮,反之不亦然。由于原始心血来潮不依赖理性、智力或想象,所以既不能用有限头脑的这些方面去理解它,也不能去诠释它。 第一个欲知的心血来潮同时暗含了一个二元,一个表面的区分(不等于断裂)为两个不同方面,作为无限的方面二者都是无限的。第一个方面是无限意识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无限无意识方面。二元奋力战胜自身并恢复表面失去的一体性:无限无意识试图与无限意识合一。两个方面都是被心血来潮促发的。无限的这个心血来潮,在某个方面可被比作一个无限问题,呼唤一个无限答案。 随着无限问题,也产生了无限答案。无限问题是无限无意识;无限答案是无限意识。然而无限问题与无限答案并不是简单地相互抵消并复归于超越的原始一体。这两个方面现已降入最初的二元,它只有通过完成整个二元游戏而不是靠任何捷径,才能解决自身问题。无限无意识不能重叠无限意识,这种合并是不可能的。 要伸向无限意识,无限无意识首先必须测量其自身的深度。它必须首先体验自己是无限地有限的,并逐渐地进化为受限和局限性的意识。随着受限和局限性的意识的进化,还有幻相的进化,它限制着这个局限性的意识。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着。 当无限无意识试图伸向无限意识时,其过程不是即时的,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差异。这个过程需要无限漫长的时间,永恒似乎被分割成无尽头的过去,短暂的现在和不确定的未来。不是无限意识在一个无时间的行为中拥抱无限无意识,而是无限无意识经由长期的时间上的进化过程,及其所有的无数步骤,去伸向无限意识。它首先试图测探自身的深度,之后通过后退,经过无数的步骤,试图并最终找到无限意识,从而满足了来自超越的心血来潮。 宇宙的结构 人心想知道宇宙的总体结构是很自然的。对自身所处的宇宙有个构图也有助益。宇宙的构造包括诸领域和诸层面,以及赋予人类灵魂的诸身体。 浊、精和心领域是相互渗透的球体,在空间有某种存在。可把它们看作地方,因为它们在空间里有伸延。另一方面,诸层面既是地方又是状态。但某个具体层面的状态是不能被体验的,除非一个人的意识首先被提升至该层面,并开始从那里发挥作用。 经由层面的上升有四十九步。人心乐于到处察识和制造对称与比例,但不应把这个倾向携入事实领域。道路中的四十九步不是在七个层面内均衡分配的。它们因不同的精神特点而相互有别,尽管在七个层面的再划分中它们也有结构上的同等对应。 人类灵魂有三个身体——浊,精和心。虽然相互重叠,但它们之间若没有互动或熔合点,它们就会朝着三个精神向度驱使灵魂。诸身体的这个交织接触点带来三个身体之间的作用与相互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行动的生活只不过意味着内在的纷扰和外部的混乱——他们无法脱身的一团糟。要消除这个混乱,就必须努力达到有意识的无为之目标;要达到有意识的无为,则要求有意识的有为。这个特别类型的有意识的有为(它把一个人引向有意识的无为),是超身体地运作的,并要求载体的纯净与和谐。在神的超越超越状态,是无意识的无为;在人类的目的地,是有意识的无为;在中间状态是建立在幻相中的有意识的有为。 熔合点成为使三个身体之间相协调的媒介。若要把玛司特(神醉的灵魂)从心层面降到精层面,或者从精层面降到浊层面,就必须通过交织点来达成。这个熔合点还把三个身体置于时常被称作“宇宙身体”的控制之下,宇宙身体乃是宇宙心的所在地。 诸高级身体要么通过非个人的和无意识的力量,要么通过有意识的力量发挥作用。空达里尼(kundalini)是高级身体里的一种潜在能力。被唤醒时,它穿透六个气轮或功能中心并且启动它们。离开导师,空达里尼的唤醒不能把一个人在道路上带很远;这种不加鉴别或过早的唤醒充满了自欺和误用能力的危险。空达里尼能够让一个人有意识地穿过低级层面,并最终融入它乃是其中一部分的万有宇宙能力;后者有时也被称作空达里尼。一般来说空达里尼是指潜在于个体化灵魂身上的能力。 被唤醒的空达里尼本身不能把任何人带到第七个层面。若是在一个大瑜伽师的指导下被唤醒与引领,它能给予很多罕见的体验,这些体验既有优势又有劣势。重要的是被唤醒的空达里尼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之后它则不能保证进一步的前进。它离不开对至师恩典的需要。 宇宙能力与个体化灵魂之间的关系是独特的。在一个完美的灵魂那里,这种关系通过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概念得到很合适的描述,它包括了神的三个方面:圣父(创造者和维持者),圣子(救赎者)和圣灵(真理之灵或恩典)。这个三位一体概念理解并表现了宇宙灵性结构中的一些重要因素。不应牵强地将它等同于吠檀多的创造者、维持者和毁灭者三位一体——这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宇宙构造的。所有这些都是认识宇宙中独一全能力量的不同途径。 神圣化身的很多工作经常是通过其特使来完成的,这些特使执行化身交给他们的任务。特使可能处在浊层面,也可能处在内层面。他们如果没有肉身,就不为常人所见。他们帮助那些经由诸层面上升的人。 有些特使无意识地履行神圣化身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他们并不有意识地知道其冲动或灵感的来源。其他特使有意识地接收阿瓦塔的指示,并且自觉自愿地执行这些指示。 一般来说,求道者在向永恒真理上升时,首先获得精意识,之后获得心意识,最终证悟真理。有精意识的灵魂一般不回到浊界。这并不是说有精意识的灵魂不用肉身出生或者用肉身在浊界生活。这是说灵魂的意识已不再与浊体或浊界纠葛,而是主要专注于精界。 有精意识的灵魂的状况与鬼魂的状况形成有趣的对照。鬼魂是那些过于迷恋浊界的逝世魂灵。离开肉身后他们仍然渴望与浊界保持密切联系。他们继续被吸引到低级精层面和魂魄层面。他们的魂魄鞘或外罩被有关浊界的印象自发地启动,并把他们长时期地束绑于浊界。他们的倾向与精意识求道者的倾向截然对立。有精意识的求道者,虽然与浊界相联系,却是被吹拂到精层面,体验并往上移向真理。鬼魂虽与浊体分离,却因其活跃起来的浊印象,而被吸引向浊界及其体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有精意识的灵魂是一个倒置的鬼魂。 有心意识的灵魂,即便在保留肉身时,也一直位于高级层面,甚至不与精层面牵葛。它等待着,直到在第七层面融入神或真理。融入后,灵魂可能继续沉浸于成道的喜悦中,成为玛居卜;它或者下降到二元的低级层面工作(又不失去对独一真理的证悟),成为至师。无论一个具体的成道灵魂是成为玛居卜还是至师,乃是创世中的原始驱策所决定的事情。这些终极状态的不同种类,不是受制于业相或印象决定。在上述两个终极状态中,都没有任何束缚性印象的丝毫痕迹。然而,宇宙的整个构成仅仅服务于一个目的,即证悟上帝。 创世的奥秘 神是宇宙的创造者,维系者和毁灭者,宇宙从他那里流溢出,由他维系于他自身存在中,又被他再吸入他自身。唯有神是真实的,宇宙处于幻相领域,虽然它是神本身的外现。 世界或造物界经由创世点,亦被称作噢姆点(OM),产生于神的永恒无限存在。除非一个人联系并超越这个噢姆点,否则他就不能获得永久和平。因此我们发现这个神圣符号“OM”经常与表示和平的词“Shanti”并列出现。 OM(噢姆),Amin(阿敏)和Amen(阿门)在读音上的近似有很多含义。阿敏和阿门这两个神圣词语常常用于穆斯林和基督教祈祷结束时。它们都表示“诚如所愿。” “诚如所愿” 出自人时是祝福或祈愿;但它出自神时则是造物界。造物界是神的阿敏或阿门,也就是说,其愿望的即刻实现。阿拉伯词Amin的词根是Omn,意为安全或和平,因此阿敏可被看作是Om的同义词,至少是亲缘,Om也与和平有关。 不同宗教的所有祈祷文,比如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提及到造物主。造物界是一切的生物,包括人类,所面对的最大奥秘。除非且直到人有意识地与造物主合一并证悟自己与神为一,否则奥秘就不能被揭开或完成;神乃是造物主和造物界合一,在其无限存在中同时包含并超越了二者。 前进的生命溪流 进化中的意识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前进,是一步一步地进行的,很少是跳跃式的。但不可死板地看待进化中的各个步骤。如果某一个物种灭绝了,其灵性目的可以被另一个同宗的物种所完成,或者由某个补充物种的增加出生,或者由稍高级物种的不足和部分表现。总之,进化利用可利用的很多选择替代。它从不会因灭绝物种或缺失环节造成的小空白而受阻。 即便是澳洲袋鼠,美洲鹤或其它任何物种的植物或动物绝迹,那也不会停止或阻挠前进的生命溪流。也不会干扰真正的进化目的,即达到完整意识。即便有一百个缺失环节,前进的生命溪流也能够要么塑造新的合适物种,要么新利用现存物种。 尽管如此,一个需要特别提及的有趣事实是,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过渡时,每一次过渡都有一个双面的亚物种或形体。它就像是不仅朝两个相反方向看,而且朝两个相反方向移动。它能够以同等效率与它正脱离的物种和它被塑造成的新物种保持联系。这个中介形体必须能够前后移动。这对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过渡是绝对必要的。 有些物种帮助而其它物种阻碍生命溪流的前进。例如,杂草阻碍高等植物形体的发展。可把它们在植物界的作用比作文明世界里的野蛮种族。但它们的功能不纯粹是负面的。通过与高级植物形体竞争,它们在这些高级形体中引发更大的生存斗争力量。然而,一个物种的灵性地位并不总是被它对其它物种的用途所决定。荨麻不一定因蜇那些摸它的人而在进化中低级。如此认为等于采取纯粹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要以正确的观点看事物,我们必须把一切的形体,包括人类形体,看作是为完成唯一的永恒神圣生命而进化的。 在其创造性的自我实现中,前进的生命溪流能够并确实打造新的物种,比如植物或动物界的自然或人工杂交。甚至植物或动物的人工杂交,也能成为在上升的进化刻度上积累新体验的媒介。但并不是每一个灵魂都必须经过这些杂交形体。灵魂可自由地通过杂交所源自的母物种来积累这些体验。 然而,进化有时候通过这些杂交形体而被加速,这适用于不同种族婚姻的子女。 前进的生命溪流制造无数的形体。但不应把任何的形体视作笼子,限制并导向经验的积累,以致排除了与同一物种的其它形体,甚至与其它物种的形体的互相交往。人类通过交换经验来相互交流和共同进化。同理,即使在植物和动物界,某种相互交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验交流和共同进化不必受制于口头或书面语言,它通过相互的经验而互利。 人们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相互了解,获得与他人分享生活的机会,但动物也一起分享生活,虽然没有这种语言。即使动物和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一种部分或初级交流的方式。它们与其它形体分享生命,共同前进。事实上所有的形体和物种都生活在一个共同世界里。他们不仅与同物种的其它形体,而且与其它物种的形体分享生活。因此鸟,兽,植物和人类,一切活着和呼吸的生命,都对每一个生命的展现有所贡献。生命中的神圣展现是个共同的事业,不是排外的成就。 甚至不能把天使和大天使(以及其全部等级)的进化看作是前进生命的排外溪流。他们可以在人类中间出生,与人类的生命溪流联系起来。他们也受制于时间周期的律则,对他们所发生的一切则受制于至师的控制。 在亚人类的造物界,已进化意识的再生通过精母体发生,从中完全形成的精身体在后期阶段发展出来。植物和动物没有完全发展的精身体,但初级的精母体根据发展阶段而逐渐形成。这个精母体是亚人类意识从一个物种到其它物种转生的媒介。它还是亚人类生物采用新浊身之前在魂魄界生活的媒介。 一般来说,生命溪流通过相反面前进。例如,那些在浊界曾显示出杰出智力的人,有时候在随后的出生中会缺少那种非凡心智。当然,他们一度获得的非凡智力被保留在心身体中,丝毫不会受损。但灵魂的灵性进步的内在逻辑,可能给它带来一个无法利用这些杰出智力的时期。相反的体验对灵性认识的充分展现也同样有必要。 一旦灵魂获得人类形体,一般是仅仅通过人身出生前进。在生命溪流的前进自我实现中,退化出生极其罕见。它有时归因于对超自然能力的昭然滥用。倒退的转世不是常规,而是极其罕见的例外。正常的情况是用人体再生,而不倒退回亚人类形体。即使对道德律则的粗暴违犯,也提供有一个纠正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即同一个灵魂不得不经历他所做的或经历的反面。例如,一个人为淫欲而杀人,他可能在同一生或下一生也被人因淫欲所杀,从而认识到其凶暴罪行的邪恶性质。 不过,在那些例外的情况中,如超自然能力被用来延续罪恶时,退化的出生则会发生。一个(由于位于高级层面而)拥有超自然能力的灵魂,本应完全控制它们。但他若是屈服于低级欲望或自我目的,而粗暴地滥用这些能力,他将给自己导致强烈的惩罚——不得不退回亚人类形体,并从那一点开始进化。这类的事情会发生在第四层面上,除非有某些高等生命及时地干预。但这一类的退化是非常少见的。前进的生命溪流的进步带来向证悟真理顶峰的逐渐上升,以及内在神性的越来越大的展现。 阿瓦塔作为第一个大师 在神的无限超越状态——它既超越了意识又超越了无意识之范畴——产生了神要认识自己的第一个原始驱策。随着原始驱策的升起,无限意识和无限无意识即刻显现,成为同时的结果。在这两个似乎对立实则互补的方面中,无限意识扮演着阿瓦塔或者说神圣化身的角色。无限无意识通过进化来寻求表现,试图通过时间过程发展出整全的意识。在人类形体中,整全意识努力获得自知(self-knowledge)与自证(self-realization)。第一个证悟上帝是唯一不可分永恒真理的人,被永恒的阿瓦塔无限意识提升到这个证悟里。  阿瓦塔是第一个成道灵魂的第一个大师。但在证悟上帝时,第一个大师的整全意识与阿瓦塔的永恒无限意识熔为一体。因此,随着第一个成道者的“下降”,阿瓦塔本身也下降并以他的身体作为化身。所以,从化身的角度讲,阿瓦塔和第一个大师是同一个。第一个大师没有具人身的大师。但随后的所有大师都有人身大师来帮助他们证悟真理。  第一个大师能够在无肉身大师的情况下成道,而后来的大师们则无不需要某个大师才能成道。原因很简单。成道意味着内在的平衡,也意味着与宇宙(即神的影子)以及它所含万物的协调。第一个大师(也是阿瓦塔的第一个化身)获得了上述两个方面,因为它是寻求实现的原始驱策的目标。他没有一个具人身的大师。  对那些后来成道的灵魂而言,这两个要求不变:也就是说,内在的平衡及与宇宙中万物的和谐。但现在却有一个巨大的差异。例如,对第二个成道的灵魂而言,其灵性环境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已成道的人类灵魂的存在。因此,这第二个成道候选人在与宇宙中万物协调的同时,还面临着与第一个大师或者说已成道灵魂相协调的问题;后者,我们已经看到,与永恒的阿瓦塔浑然不分。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能的协调,是无保留地接受来自第一个大师的慷慨帮助。对这个帮助的拒绝,意味着对宇宙中一个巨大因素的不适应;这阻碍着成道。这就是为什么第一个成道者不需要肉身大师,而随后的所有大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或几个大师才能成道。他们是不能靠独自的努力达成的。  与永恒的阿瓦塔无限意识熔为一体的第一个大师,乃是万师之师。然而,当阿瓦塔以人身降世时,他总是戴着“面纱”,这个面纱必须由某一个或几个大师揭开。  阿瓦塔以人身降世时所戴的面纱,是由五位至师给他罩上的,他们把他从他的无形存在中带下来。在阿瓦塔时期,这五位至师总是把这个面纱置于阿瓦塔的无限意识之上,这是因为假若他不戴这种面纱就被带入形式世界里的话,那么实在与幻相之间的现存平衡就会受到极大干扰。不过,五位大师认为时机成熟时,就会揭开他们置于阿瓦塔意识上的这个面纱。从那一刻起,阿瓦塔便有意识地开始其阿瓦塔职能。  除非由该时间周期的五位至师促成,否则阿瓦塔的转世就不会发生。除了第一次之外,在其所有的转世中,即使阿瓦塔也需要一个大师,才能进入他自身的永恒和无限意识。大师的“一触”是成道所必须的,在这一点阿瓦塔也不例外。然而,至师的“触”不一定指肉体接触。当我们说我们被音乐、诗歌或故事所“触”时,这个“触”则具有更深的含义。涉及到灵性之“触”的问题时更是如此。在大师那里,这个深层的灵性之触常常是通过肉体接触来传递的。  每一次阿瓦塔降临,他不一定被大众认作阿瓦塔。只有那些在灵性上很高等的人才能认出他是谁。阿瓦塔本人丝毫不关心他是否被大众认出。他彻底地扮演其阿瓦塔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在不可见的更高存在领域。但是,如果他在危机或转折的时间周期出现(这通常如此),他就会被大众尊奉为本时代的阿瓦塔。  阿瓦塔不一定被每一个人和所有的人认出并尊奉为阿瓦塔,因为他为了其灵性工作而给自己罩上面纱。这个他喜欢隐蔽其下的面纱,不同于五位至师带他以人身降世时给他罩上的面纱。为了示现或传递自己,阿瓦塔能够在任何时候,随自身意愿,向任何一个或一些人揭开这个他自戴的面纱。  阿瓦塔既不承担世界的羯磨,也不受其系缚。但是他主动承担起世界的苦难——世界羯磨之结果。他代世人受苦。这不会使他陷入世人的羯磨。而人类却通过阿瓦塔代他们所受之苦,如疾病、受辱、车祸等,从自身的羯磨中获得拯救。阿瓦塔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给他的时代以灵性推进,从而永远如一地完成其化身使命。 灵性全景中的接替秩序 宇宙的奥秘在结构上是分等级的。存在着分等的序列,一个接替一个。宇宙的灵性全景呈现出由层层法则构成的梯度。一类法则重叠在其它法则之上,这暗含着低级法则的可塑性和弹性,以便于取代它的更高法则运作。这不是无法无则,而是意味着等级法则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这些法则相互协调,以便全部服务于造物主的至高目的。 低级法则被纳入高级法则。我们首先有在大自然中无上统领着的因果律。这种自然法则似乎是机械,死板和无情的。然而,通过与生命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它们则引向更高级的业相或印象决定律,并且被后者所取代。印象决定律不是这些因果律的例外,而是其更精微和高级的形式。它接替了机械性的因果律。 让我们举例说明灵性景观中接替序列的功能。每一个肉身灵魂在浊世的时日,以及这些时日所带来的一切,二者肯定都是由在往世积累的印象所决定的。但是该印象决定律的运作,却不独立于或违背正常的因果律。相反,它乃是通过已确立的因果律进行工作的。例如,错误的饮食,贪吃或其它无视生理法则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在浊身中的寿命。同理,对已知法则的明智运用,也会影响此生的状况。然而,某一个具体灵魂是否会忽视这种法则,这本身乃是由印象所决定的;也就是说,这取决于他的所积累的性情。因此,生理和其它因果律被纳入更高级的竭磨律,并且成为后者的灵活材料。竭磨律取代并利用大自然的其它律则,又不违犯它们。 自然法则也丝毫不被所谓的奇迹所侵犯。没有任何奇迹是宇宙中现存法则的例外。它是内在领域的既定法则的客观运作,或对它们有意识地利用的公然结果。它被称作奇迹是因为它不为浊界的已知法则所解释。在此,已知法则被未知法则所重叠;这不是一种混乱或无法则情况。 有很多奇迹例子。让盲人复明和类似成就被归入奇迹范畴。它们没有无视宇宙的法则,而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所及的法则和力量的表现。有一些人通过使用其超自然力量,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存活数百年,虽然他们未必在灵性上高级。同理,一位圣人的绵延光环也可能从其墓地制造奇迹。 奇迹的范围很广大。就连动物界也不排除奇迹的可能性。虽然如海豚那样的哺乳动物和其它动物没有一个完全发展的精身体,但是其浊体在精界却有一个等同或对应。初级的精母体——它尚需发展成一个明确和在功能上自足的精形体——仍然能够服务于某些目的,并且成为施展奇迹的媒介。有关巫师召唤成群的海豚从公海到岸上赴土著盛宴的故事,都在可能性的范围之内。但必须完全把这个超自然的、神秘的、奇迹的和(黑色和白色)魔法的领域看作是毫无灵性价值可言。 神秘现象,如圣痕,空中移物,身体延展和升空等,可能会娱乐,惊愕或征服人们,但却不能带来真正重要的灵性疗愈或提升。它们只是说明了一般和已知的自然法则可被内在领域的未知法则所取代。好奇者尽管可以关注这些事情,但最好是把它们视为不值一提而置于脑后。真正的热爱真理者经过这些东西却不被任何一个所纠缠。他担当不起从真正的目标分心或转移——与神合一并释放其纯和爱的光辉。 奇迹的貌似异常并不构成对已知诸自然法则的违犯,而只是意味着它们被其它的未知法则所取代;也不意味着对接替了自然和超自然法则的更高级竭磨律的违犯。然而,在灵性景观中的接替法则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它超越并控制着一切的法则——包括超自然法则的和竭磨法则。这个因素就是神圣恩典,它超越了一切的法则。 神宽恕罪孽,这在于他不让任何人为其罪过而永恒受罚。他让拯救的大门永恒地敞开着。通过一再地真诚祈祷,就有可能退出竭磨律的无情运作。向神祈求宽恕,能引起他的不可思议的恩典,只有神恩才能给无情的竭磨决定律以新的方向。 唯一值得被称作奇迹的,是神圣恩典,它没有限制并且能够控制整个宇宙及其全部法则。它是灵性景观中所存在的等级序列的最后一个接替因素。 神圣恩典不关心现象。它关心的是灵魂的解脱和灵性实现。这里的一个有趣问题是,“在操作内在领域的隐蔽法则的较狭隘意义上,神施展奇迹吗?”回答是,“神做一切,同时又一无所为。他把一切都完全留给宇宙灵性图景中盛行的自然和超自然力量。” 虽然神在施展小奇迹方面什么都不做,然而,从他那里流溢出的整个宇宙乃是奇迹中的奇迹。我们越是考量宇宙里的一切——即便是最卑微的事物——它对于人心就越显得神奇。囊括了无数此种事物并给每一个事物都赋予永恒意义之不灭烙印的宇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奇迹,因为它容许一千个问题,却不给有限的人类智力提供一个答案。所以,在创造了宇宙之无上奇迹后,神便不再麻烦在这个宇宙内进一步施展小奇迹,而是把它留给诸法则的统领。尽管如此,这却不适用于神人,如果他认为适当和必要,就可能会施展无数的奇迹以替代宇宙的正常工作,同时又不给它们附以特别的重要性。 神做一切,在另一个意义上又无所作为。虽然神什么都不做,但那些怀着爱和臣服接近他的人,却会获取在灵性领域中重要的一切,即使他不对他们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可把神比做檀香木。它不断地向四面散发甜香,但只有那些不嫌麻烦走近它的人,才能受益于其迷人的芳香。但我们不能说檀香木对那些接近它的人做了什么特殊的事情,因为甜香一直在持续散发着,并不具体朝向任何的人或人们。它可为愿意走入其范围的每一个人所利用。因此在一个意义上檀香木给予;在另一个意义上它不给予。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口渴者走到河边饮水,在这个意义上河流把水给予口渴者;但河流既不去特意邀请他们,也不把水罐进他们口里。 上述例子表明神是怎样做一切事情同时又一无所为的。这自然适用于所谓的奇迹,它们是大奇迹内的小事件。心也可以被称作是宇宙的大奇迹,因为宇宙幻相正是从心中升起的。心是一个母奇迹;然而其使命的完成却在于它的自我消灭。它若不彻底消失,就未有实现其真正目的。临时的泥塑模型通常必须毁掉,才能现出具有永久意义的雕塑。木架子的搭起只是为了之后被水泥板取代;母鸡卵的鸡蛋被里面的小鸡啄开才能完成其使命。同理,心模型的产生仅仅是为了它可以被打碎,其破裂可以使自行维系的真正和无限认识的展现成为可能。因此,作为母奇迹的心,完全是为了消失才产生的。 心的消失意味着它停止作为心发挥作用。在其正常作用中,心看,听,说;但它必须停止该功能。它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受印象的牵制去看,听,说。当它成功地终止其印象的作用时,它作为心便会消失,并因消失而取得最后的奇迹。心是一个奇迹——在其本源上,其功能产物上,以及最后却不是最不重要的消失上。心的消失乃是奇迹方面的巅峰。但是心却不可能跳过自身。它不能够停止自身的印象作用。它只可能翻个筋斗,在面前制造出消灭的假象,恰如蛇和蝎子常用装死做最后的逃命手段。 心的消灭不是通过其自身的筋斗或体操,而是通过神圣恩典之行为。我们既不能否认也不能解释该神圣恩典,它超越了灵性全景中的一切等级序列及其全部法则。随着心的灭亡,一切的大小奇迹也被消灭。这是唯一的名副其实和灵性上必要的奇迹。所有其它的奇迹,不管在全景中具有多么不凡的等级,都类似于消逝的浪头,它们在海面上起落,却不能测量其难测的深度。 消灭心之奇迹带来一切多元形式的彻底消失。心大肆渲染并纠缠其中的多元分别,全都在幻相领域之内,或者说全都是心自造的对象。在客观想象世界的领域里,存在着比如眼镜蛇与老虎与人类等之间的区别。但它们不在想象的根源——心——中。一旦凭借神圣的恩典行为,制造该分别的心终止,一切的分别都会消失。 祈祷作为内在途径 对于大多数人,盛行于各宗教的外部仪式教规,是通往上帝和神性的公认途径,并被视作不可缺少。然而,它们既不重要也不必要,虽然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为适应人性弱点,大师们许可或制定仪式教规。实践它们也可能会带来益处,但仅仅在大师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时期并让之生效的背景中。仪式教规没有永恒的价值,也没有永久的约束力。它们过去不是根本的或不可缺的,现在不是根本的或不可缺的,将来也不是根本的或不可缺的。 以与大斋节有关的严格戒律和斋戒为例。毋庸置疑,它们服务于某种灵性目的。但看待此事的一种方式是,将之视为在食物和水贫乏的地区,对食物和水的某种强行配给,这种控制对社会利益是必要的。没必要把先知的指示转变成僵化而永恒的戒律。在其产生的背景中,它们服务了物质和灵性之双重目的。不能将之视为在一切时间和一切地方都绝对必要。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先知或大师所制定的其它任何戒律。 大师们有时候遵循包括祈祷在内的外部戒律,并且树立起谦卑好学的榜样。因此穆罕默德扮演了受教于加白列的角色。从而获得两样东西。首先,他给世人树立了虚心好学的榜样;其次,他唤醒了加白列身上的导师。没有哪个导师仅仅满足于外部的戒律。他们常常通过榜样及教导,制定出祈祷文,作为通向上帝和神性的内在途径。 是什么构成了祈祷文的实质?有很多出自各种文化背景的对神的祈祷文,流行于爱神者中间。有些祈祷文无不含有向神提要求的因素,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灵性的。事实上,神无比仁慈慷慨,即使不向他索要,他所给予的总是远远超过爱者能接收的。他比他们更深地了解其真正需要。因此向神提要求是多余的。这常常玷污了祈祷文试图表现的内在之爱和崇拜。 对主的理想祈祷文,乃是对其存在的自发赞美,仅此而已。你赞美他,不是为了讨价还价,而是本着忘我欣赏的精神——在对上帝实质的欣赏中忘记自我。你赞美他,因为他值得赞美。你的赞美乃是对其真正存在——无限光明,无限能力和无限喜悦——的一种自发欣赏回应。去制定一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祷文,奉为一切时间一切民族的一种理想,这种企图是徒劳无用的。全能者的光荣超越一切的人类认识,拒斥一切的言辞表述。在其无限广大中,它永远清鲜,自行更新,从不枯萎。从不会为哪怕最好的赞美所限制。 一切的赞美祈祷都伸向神性之永恒真理,仅仅为把祈祷者融入沉默无尽的敬仰中。如果对上主的理想祈祷,只是意味着某个固定程式,那么对它的追求则是白费力气。一切的祈祷文都最终把灵魂带入甜美景仰之越来越深的沉默中;一切的程式都被融合并化入对神圣真理的统一直接的欣赏认知中。试图伸向不可测量处的那,本身变得不可被任何固定标准所衡量。 祈祷文的仪式化及重复表现,不会也不能正当地表现祈祷文的内核精华——对永恒至爱的景仰笃爱。企图标准化祈祷文,等于玷污其内在美。 如果你怀着利益某人的动机去祈祷,你的祈祷实际上会给他和你本人都带来好处。有的人为那些加害过他们的人的灵性利益祈祷。这也是在灵性上帮助别人。但是,怀有某种动机的任何祈祷,都不如不带动机的理想祈祷。在整个宇宙的灵性全景中,没有任何事物比自发的祈祷更为崇高。它冲出充满欣赏喜悦的人心。是不受动机驱使的自由灵魂的自身表现。在其至高形式中,祈祷不留任何空间去容纳爱者与至爱的虚幻二分。它是向个人自身存在的回归。 《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祈祷作为内在途径(5/7) 对主的理想祈祷文,乃是对其存在的自发赞美,仅此而已。你赞美他,不是为了讨价还价,而是本着忘我欣赏的精神——在对上帝实质的欣赏中忘记自我。你赞美他,因为他值得赞美。你的赞美乃是对其真正存在——无限光明,无限能力和无限喜悦——的一种自发欣赏回应。去制定一个标准祷文,奉为一切时间一切民族的一种理想,这种企图是徒劳无用的。全能者的光荣超越一切的人类认识,拒斥一切的言辞表述。在其无限广大中,它永远清鲜,自行更新,从不枯萎。从不会为哪怕最好的赞美所限制。 爱    作者:美赫巴巴    爱遍及宇宙      生命同爱不可分割。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爱。即使最初级的意识也总是在试图冲破自身局限,以体验同其它形式的某种统一。虽然每个形体都独立于其它形体,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同一个生命整体的不同形式。即使在幻相世界,对这一隐蔽内在现实的潜在感觉,也间接地表现在一种形体对另一种形体的吸引上。      非动物界的爱      一切行星和恒星所服从的引力定律,都是以自身的方式对渗透宇宙每个角落的爱的隐约反映。甚至反感力量也实际上是爱的表达,因为有些事物相互排斥是由于它们被另外一些事物更强烈地吸引。反感是正面吸引的一个负面后果。普遍存在于物质构造本身的内聚力和亲合性是爱的积极表现。在这个层面的一个鲜明例子是磁体对铁的吸引。爱的所有这些形式都属于最低的类型,因为它们必定受到初级意识的制约。      动物界的爱      在动物界,爱更为明显,它表现为对周围不同对象的自觉冲动。这种爱是本能的,它采取的形式是试图通过占有合适的对象,来满足各种欲望。老虎试图吞食小鹿时,它可以说在某种真正意义上爱上了小鹿。性吸引是这个层面上爱的另一种形式。在这个阶段爱的所有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说它们都试图通过爱的对象来满足某些身体冲动或欲望。      人爱必须顺应于理智      人爱远远高于上述所有低级形式的爱,因为人具有充分进化的意识。虽然人爱承继了低于人类的爱的形式,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有别于这些低级形式,因为从此以后它的运作必须与一个新因素也就是理智共同进行。有时人爱表现为一种孤立于理智的力量并与之平行。有时它表现为一种与理智混淆的力量并与之冲突。最后,它表现为一个和谐整体的组成部分,这里爱与理智达到平衡并融入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爱与理智的三种结合      因而人爱可以达到与理智的三种结合。在第一类,思想领域与爱的领域尽可能分离;也就是说,爱的领域几乎不为理智的运作所及,爱极少或根本不被允许涉入思想领域。当然,灵的这两个方面是永远不可能彻底隔离的。但是当爱与理智交替作用(交替占优势)时,理智不能启迪爱,爱不能给理智活力。在第二类,爱和理智同时运作,但它们不是和谐地工作。尽管这一冲突制造混乱,它却是向更高状态发展中的必要阶段,这里爱和理智达到真正的结合。在第三类爱中,爱与理智的这一结合乃是既成事实,其结果是爱和理智都发生彻底的变化,从而带来一个新的意识层面,与正常的人类意识相比,这个新意识层面最好被称作超意识。      爱的不同种类      人爱出现在充满欲望的自我意识母体。爱在很多方面都带有这些因素的色彩。正如我们从万花筒里较简单因素的不同组合中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图案那样,我们也因不同精神因素的新组合而发现几乎无限种类的爱。不同的花朵中有无数不同的色度,人爱中也有不同的微妙区别。      爱的低级形式      人爱被很多阻碍因素所包围,比如痴迷,淫欲,贪婪,嗔怒和妒嫉。在一种意义上,甚至这些阻碍因素也要么是爱的低级形式,要么是这些低级形式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可以把痴迷、淫欲和贪婪看作爱的反常和低级形式。痴迷使人迷恋于感官对象;淫欲使他产生与之有关的感官欲望;贪婪使他想据之为己有。在低级爱的这三种形式中,贪婪倾向于从原始对象发展到获取它的手段。因此人们产生对金钱、权力或名声的贪求,这些又能成为占有不同欲望对象的工具。当爱的这些低级形式受到阻挠或阻挠的威胁时,嗔怒和嫉妒便由之产生。      爱的这些低级形式阻挠了纯爱的释放。在摆脱低级爱的这些限制和歪曲形式之前,爱的溪流就永远不会清澈稳定。低级是高级的敌人。如果意识陷入低级的节奏,它就不能够从自己所营造的习惯中挣脱出来,从而难以前进。爱的低级形式因而继续干扰高级形式的发展;必须放弃它们,才能使爱的高级形式自由表现。      爱与痴      不断地行使辨别力有助于高级爱冲出低级爱的外壳。因此必须把爱与痴迷、淫欲、贪婪和嗔怒等阻挠因素严格区别开。在痴迷中,人成为其迷恋对象的假想魅力的被动牺牲品。爱则是对被爱对象的内在价值的积极欣赏。      爱与欲      爱亦有别于淫欲。(1)在淫欲中是对感官对象的依赖和随之而来的灵性从属,但爱却把一个人置于与形体背后之实在的直接和协调关系中。因此(2)淫欲被体验为沉重,爱被体验为轻松。(3)淫欲使人生狭窄,爱使生命扩展。爱过一个人就如同把另一个生命添加到你自己的生命上面。你的生命就好像增了倍,你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中心里。你如果爱整个世界,就会通过他人的感受而间接地生活在整个世界里;(4)在淫欲中,有一种生命的衰落感和对某个被视为“另一个”的形体的无望依赖感。因此淫欲加重孤立与痛苦,爱带来统一和快乐。(5)淫欲是消耗,爱是恢复。(6)淫欲寻求满足,爱体验满足。(7)在淫欲中有兴奋,在爱中有平静。      爱与贪      爱也同样有别于贪婪。贪婪乃是以各种粗鄙和微妙形式的占有。它既试图占有他人和浊对象,又试图占有诸如名声权力等抽象无形的东西。在爱中不存在另一个人附属于你的个体存在上的问题,只有自由和创造性的倾注,它给被爱者的精神生命注入生气活力,却不为自己希冀什么。不可思议的是:试图占有另一个对象的贪婪,实际上却把自我置于对象的支配之下;而旨在把自我献给对方的爱,实际上却把被爱者纳入自己的灵性存在。在贪婪中自我试图占有对象,却反被对象所占有。在爱中自我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给所爱,却在该行动中把被爱者包含在自己的存在中。       神即无限爱 作者:美赫巴巴      神的实质是爱      那些试图单纯以智力来认识上帝的人,会获得某个冷静枯燥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却忽略了上帝的实质。上帝的确是无限知识,无限存在,无限能力和无限喜乐;但只有认识到上帝亦是无限爱时,才能认识其实质。在整个宇宙从中产生且最终融入的超越状态,上帝永远是无限爱。只是以有限形体(它们出现于二元虚幻宇宙产生与融入之间的过渡期间)为背景来看待神爱时,它的无限性才似乎被削弱。      显爱阶段      当上帝的爱在宇宙的显现形式中并通过宇宙的显现形式来体验自身时,它经历如下阶段:(1)体验到自己极其有限;(2)体验到越来越少的有限性,并越来越接近无限爱;(3)体验到自己的真实面目:在性质和存在上乃是无限的。对爱的有限体验产生于愚昧,愚昧由业相所造成,业相乃是意识进化的副产品。爱成为无限的过程,乃是舍弃这些限制性的业相。      爱作为欲      潜在于宇宙中的爱经过早期的几乎无意识的进化阶段之后,逐渐作为性欲出现在动物界。它在人类意识中最初也是以性欲的形式出现的。性欲是爱在人类意识中的最有限形式。尽管性欲也显然涉及到他人,但它与纯粹的自私难以区分,因为性欲对客体的渴望都是为了有限和孤立我,并以有限和孤立我为出发点。同时,它又是爱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本身含有对他人的某种欣赏,虽然这种欣赏因对真我的高度无知而被完全破坏。      浊界的爱      当人类意识完全陷于浊存在领域的二元时,爱只能表现为某种类型的欲。一个人可能因咖哩对味觉的刺激而喜欢之。其中没有更高的考虑,因而它是一个欲望形式。它仅仅是对味觉刺激的某种欲望。心同样渴望视、嗅、听和触等感官刺激,并通过这些刺激来滋养其低俗的自我生命。每一个类型的欲都是与浊形体的某种纠葛,并独立于这些形体背后的灵。欲仅仅是对感官对象迷恋的表现。      由于在欲的所有形式中,心灵得不到满足和表现,它因而成为长期真空,处于无休止的痛苦和不满足状态。表现为纯粹的或百分之百的欲的爱,处于极端的局限状态,因为它无助地陷入无止境的欲望。当心灵由欲望所控制时,灵可以说是处于错觉或昏迷状态。灵受制于限制性的愚昧,它的功能因而受到严重的削弱和歪曲。它的更高潜力得不到表现和实现。这种对灵的生命的阻挠和压制,导致彻底的奴役状态。      在欲中,无限间接地坚持自身      欲是在愚昧驱使下运作的爱的最有限形式。欲无不带有明显的缺憾特征,这本身就表明欲是某个广大无限的深奥事物的不完整和不恰当表现。纯粹的欲带来各种无休止的痛苦和苦恼。通过这些痛苦和苦恼,灵不停地向被欲完全支配的肤浅人生进行顽强抗议。无限神爱的不可遏止的声音,正是以这种方式来间接地坚持其未表现却未受损的实在的绝对权利的。      爱的不同阶段      即使在浊界的最低级的贪欲生命中,上帝也以爱者的身份体验自身;但它是爱者对自身真性或对至爱上帝的真性全然无知的状态。它是未被认识的二元神秘面纱把爱者无情地与神圣至爱分开的状态。但它却是一个长期过程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爱者冲破愚昧的笼罩,体验到自己即无束无碍的爱。但要进入无限爱,爱者必须经过精界和心界两个阶段。      精界的爱      在精界爱者仍未摆脱欲,但他所体验的欲却没有在欲界那样纯粹。欲的强度在精界大约是浊界的一半。此外,这里没有像浊界中那样的欲的粗浊表现。爱者在浊界与浊对象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因而欲得到浊表现。然而,爱者在精界已经摆脱了对浊对象的迷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欲没有浊形式的表现。这种欲有精表现,但不可能有浊表现。此外,由于浊界的原欲有一半在精界得到升华,因此爱者在精界所体验的爱不是纯粹的欲,而是更高的形式―要与至爱结合的渴望。      爱作为欲望      在浊界,爱表现为欲;在精界,它表现为渴望。欲是对感官刺激的渴望,因而其动机完全是自私的。它根本不顾尘世被爱对象的幸福。在渴望中自私性则较少;虽然爱仍然有某种占有欲,但爱的对象却被赋予无限的价值和重要性。渴望是较欲有更少局限的爱的形式。在渴望中二元的面纱越来越透明,它的阻挠性越来越小,因为在对至爱的渴望中,爱者现在自觉地努力战胜他与至爱之间的二元。在欲中重点完全在有限我上,世俗被爱对象完全从属于自我的肉体需要。在渴望中自我和神圣至爱各占一半,爱者认识到自己乃是为至爱而存在的,正如至爱为他而存在那样。      心界的爱      在心界,爱得到更高和更自由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欲虽然尚未完全消失,但大部分已经得到升华。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浊界原欲保留下来,但它是以潜伏形式存在的,而无任何表现。在心界,欲甚至没有精表现。爱者在心界不再执著于精对象,并摆脱了精界中的爱者所特有的要拥有所爱对象的渴望。      爱即顺从      在心界,爱表现为对至爱上帝意旨的完全顺从。所有的自私欲望,包括对至爱的渴望,都业已消失,因为现在唯一重要的是至爱的价值和意旨,以及同他的结合。自私被彻底清除,纯爱得到更大释放。但是,即使在心界,爱仍未成为无限,因为仍然有一层薄薄的二元面纱将爱者与至爱分开。爱不再受自私性的支配,但它仍然不是无限的,因为爱是通过有限心的媒介被体验的,正如在低级领域,它是通过低级形体的媒介被体验那样。      神爱无限      当个体心被超越时,爱就自觉地在存在和表现上变得无限。这种爱被恰当地称为神圣的,因为它具有超二元的上帝状态的特点。在神爱中,欲完全消失,甚至不以潜伏的形式存在。神爱在本质上和表现上是无限的,因为灵魂通过超灵本身来体验神爱。在浊、精、心三界中,爱者意识到与至爱上帝的分离;当三界被超越时,爱者意识到他与至爱的同一。爱者在至爱的生命中失去自己,并知道自己与至爱为一体。神爱完全摆脱了欲望的奴役或限制性的自我。在这个无限状态中,爱者除了至爱之外而别无存在:他就是至爱本身。      神圣恋爱      就这样,作为无限爱的上帝首先以造物界的形体来限制自己,然后通过造物界的不同阶段恢复自己的无限性。上帝作为有限的爱者在所有阶段的体验,最终带来对他自己作为独一至爱的体验。灵魂的寄居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神圣恋爱故事,在这个浪漫故事中,最初仅仅意识到空虚、苦恼、肤浅和奴役枷锁的爱者,逐渐获得越来越丰富和自由的爱的表现。最终,爱者消失于和融入神圣至爱,在上帝作为无限爱的至高和永恒事实中,爱者同至爱合而为一。      ——《美赫巴巴语录》世界轴心出版社2004年    道路的阶段 作者:美赫巴巴      道路的阶段      奴役增加自由的价值      每一个人都必须经过奴役状态,但不应把这个束缚阶段看作生命进化中的一个无意义的插曲。一个人必须体验牢笼的囚禁,才会珍惜自由。如果一条鱼一生都不曾游出过水面,它就没有机会珍惜水的价值。它从生到死只生活在水中,因而无法理解水对其存在的真正意义。但它若是离开水哪怕一分钟便渴望水,经验使它珍惜水的重要性。同理,如果生活总是自由无束,人就领会不到自由的真正意义。体验灵性奴役并强烈渴望从中解脱,都是为将来充分享受自由所做的准备。      道路始于对更深奥实在的渴望      离开水的鱼儿渴望回到水里,同理,感知到目标的求道者也渴望与神结合。事实上,回归本源的渴望存在于每一个生灵,当愚昧之面纱把它与本源隔开的一刹那,这一渴望就已开始;但是,在作为求道者踏入灵性道路之前,他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一个人会在某种程度上习惯于无知,正如人乘火车在隧道中行驶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习惯于隧道里的黑暗一样。即便如此,他仍然有一种因感到缺了某样东西而产生的明确不适感和模糊难言的不安感。人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东西有着巨大的意义。但在厚重的无知阶段,人往往错误地把这个东西与形形色色的世俗物等同起来。      然而,当一个人的尘世经验充分成熟时,生活中一次次的幻灭使他走上寻找所缺之物的正确道路。从那一刻起,他开始寻找比变化的形体更深奥的实在。这一刻可被恰切地称作求道者的“入道”。从进入道路的那一刻开始,要与他所离开的本源结合的愿望变得清晰而强烈。隧道里的人看到从另一端投射的一束光线后会更强烈地渴望光明,隐约看见目标的人也渴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目的地。      愚昧之多重面纱的消耗      在灵性道路上有六个站台,第七个是终点站,即目的地。每一个中途站都是以独自的方式对目的地的某种预测。把人与神分开的面纱由错误的想象所构成,这个面纱有很多层。进入道路之前,人被这个多重想象之面纱所笼罩,他甚至难以想象自己会有别于那个孤立封闭和有限的个体。自我意识是多重错误想象作用的结晶;而与神结合的自觉渴望则是对在错误想象作用期间所建立的整个自我结构的首次动摇。      穿越灵性道路在于消除想象力的错误作用的结果,或者说去掉数层面纱。想象力的错误作用曾经制造出难以克服的分裂感和孤立感。迄今为止,一个人一直紧紧抱着孤立存在的观念不放,并用令人生畏的厚重愚昧墙壁巩固之。但是从现在起,他则进入与更大实在的某种沟通。他越是与实在交融,愚昧面纱就越薄。随着孤立性和我执的逐渐消亡,他也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与更大实在的融合感。      对错误想象作用的逐渐扭转      孤立感的加剧是想象力肆行的结果。因此可通过扭转想象力的错误作用,来冲破自造的孤立感,并与实在合一。可把彻底摈弃想象的行为与从深睡中醒来的行为相比。可把摆脱错误想象过程的不同阶段与介于深睡和全醒间的不同梦境相比。摆脱错误想象之多重作用的过程是逐渐的,并且有七个阶段。      每揭去一层幻想面纱都无疑是朝着光明和真理迈进一步,但这并不等于同实在合一。它仅仅意味着放弃更多的错误想象,来获取较少的错误想象。相对于自我意识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孤立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想象。摈弃错误想象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对自我的某种明确削弱。但在对目的的最终实现之前,道路上的所有中间阶段都是从一个想象到另一个想象的驰骋。它们并不等于想象的终止。      道路的中间阶段皆是不同形式的想象      这些想象力的驰骋并不能给大我本身的真正存在带来任何真实变化。发生变化的不是大我,而是它对“自己是什么”的概念。设想在白日梦或幻想中你想象自己在中国,而你的身体实际上却在印度。当幻想结束时,你意识到你的身体实际上不在中国而在印度。从主观的角度看,这类似于从中国返回印度。同理,与身体的逐渐非认同和与超灵的逐渐认同,也相当于对道路的实际穿越,虽然事实上道路上的不同中间阶段都同样是想象力作用的产物。      成道的错觉      因此,六个上升阶段都属于想象领域;但在每个阶段,对孤立感的冲破和与更大实在的融合感都如此强烈和清晰,以至于人经常有成道的错觉。就像登山者来到一个大峡谷,被景色所迷而忘掉真正目标,并一时认为自己已经达到目的那样,求道者也错误地把中间阶段看作目的本身。不过,一个真正认真的登山者过一段时间就会意识到必须越过峡谷,求道者也迟早会认识到必须越过中间阶段。出现在中间阶段的成道错觉类似于一个人在梦中梦见自己醒来,虽然他实际上正在睡中。他醒来后会意识到早先的醒感觉其实是一个梦。      层面与状态      前进中的每一个明确阶段都代表着一种意识状态,从一种意识状态到另一种意识状态的进步,与穿越内层面同时进行。所以必须经历六个中间层面和它们的意识状态,才能达到第七层面,即旅途的终点和对上帝状态的最终实现。每一个层面就像是火车停留一定时间的火车站,而意识状态就像是旅客在车站下车后的活动。      三昧的性质      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该层面上自由地发挥作用。由于心理生活的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体验到某种心理活动的瘫痪,这被称作“三昧”。行道者进入一个新层面时,首先融入该层面,然后才体验该层面所特有的状态。就像朝圣者有时因旅行劳累而睡着一样,意识经过向新层面上升的努力之后,也经历一段类似睡眠的减弱的心理活动。不过,三昧在本质上是不同于睡眠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中完全无意识,而在三昧中他则意识到喜乐、光明或能力,尽管他意识不到自己的身体和环境。经过一段相对静止后,心开始在新层面上发挥作用,并体验到一种完全不同于前一个状态的意识状态。      道路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削弱      求道者进入一个新层面后便融入其中。随着心理活动的减慢,他体验到自我生命的重大削弱。这种自我生命削弱不同于第七层面上的自我最终消灭。但是,正如在第七层面上的终极消灭那样,在六个中间层面上自我削弱的不同阶段,也具有相对的重要性,因而值得特别提及。在苏非灵性传统中,自我的最终消灭叫做“法那-费拉”。六个二元层面上的三昧也被看作法那的类型,因为它们也涉及到自我的部分消灭。      前三个法那      向终极法那-费拉的进步,通过这些上升类型的法那而不断
本文档为【美赫巴巴论灵性大观之光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85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9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12-07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