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null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特点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 一、城市形成的缘起与条件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出现城市社会生活的历史尚不到人类整个生存时间的0.5%,但是我们所有的有文字的历史都是人类进入城市社会后才开始的。正是因为如此,城市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null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特点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 一、城市形成的缘起与条件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出现城市社会生活的历史尚不到人类整个生存时间的0.5%,但是我们所有的有文字的历史都是人类进入城市社会后才开始的。正是因为如此,城市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null   早期城镇(elopes)    城镇(polls)    大城市(metropolis)    城市区(megalopolis)    区域性城市(regional city)    城网地带(regional urbangrid)null   世界上古老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4000千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2000年以前印度河、黄河流域也出现了城市。    城市学和城市史学却建构较晚    17、18世纪,伴随欧美工业化、城市化运动,城市学才逐渐创建,19世纪20世纪之交,城市学才在城市化比较充分的美国等地真正产生。(一)城市缘起的假说(一)城市缘起的假说第一,经济论或市场起源论。 该假说认为,市场或贸易引起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兴起了城市。(代表人物:雅各布斯,认为“城市发展在先,乡村发展在后。”) 第二,水利论或环境基础论。 该假说强调自然条件和农田水利对城市起源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伍利和威特福格尔)null第三、防御论或城堡起源论 该假说认为,是防御的需要促进了聚落集中和职业分工,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宗教论或宗庙起源论 该假说认为,城市是以宗庙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或者说宗庙是城市的雏形。(代表人物:哈桑)(二)城市产生的条件(二)城市产生的条件1、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 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A 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B 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C 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 第三次社会分工后,“商业”的产业直接催化了“市”的诞生。null2、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A 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B 对远古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加深,对“城内”居住条件的改善的体会,使“城内”文明有了比“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城市”成为追求更高文明和更高品质生活那部分人的标志。 C 部落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产业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产生了以“城”为标志的“城邦”。 (三)城市产生与乡村的关系(三)城市产生与乡村的关系   卡塔尔·霍约克(Catal Huyuk)为首的学者认为,城市最初是由农村慢慢演变过来的。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她认为城市先于农村。    两种说法在一些根本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上较为一致:    第一,城市和乡村不同。    第二,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三,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null 从罗马古城看古代的城市 A 罗马古城简况(公元前古代城市的完整样板) B 北匈奴导致了罗马的分裂和西罗马的灭亡。null  罗马帝国(Roman Empire)(公元前27年—395年分裂,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官方语言】拉丁语、希腊语   【首都】罗马;分裂后西部帝国定都拉文纳,东部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政体】伪装成共和的君主政体(元首制),后为君主制   【国家元首】罗马皇帝   【政府首脑】有名无实的两个同等权利的执政官,其中一为皇帝   【议会】元老院   【面积】鼎盛时期约5,900,000平方公里   【人口】估计5,500万到1.2亿不等   【建立时间】前27年,屋大维获奥古斯都称号   【灭亡时间】395年统一的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亡于1453年   【第一个皇帝】盖乌斯·屋大维(公元前27年-14年)   【最后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是统一罗马帝国的最后统治者。弗拉维乌斯·罗慕路·奥古斯都是西罗马帝国的最后统治者,君士坦丁十一世是东罗马帝国的最后统治者。null 古罗马城的建城奠基日是公元前753年。这个城市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自发形成的,它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规划。 共和时期,罗马城市仍是自然发展,布局比较紊乱,可是市中心的建设却有着光辉的成就。 古罗马城由著名的罗马七丘组成,其中帕拉丢姆为七丘之心,面积约300米×300米,向西北倾斜。山顶有自然的蓄水池,供应全城用水,四周有墙以资保护。 古罗马城在公元前4世纪筑起了城墙,城市保留有空地,作为被敌包围时的粮食供应地。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后来在这里逐步形成广场群,即著称于世的共和广场和建于帝国时期的帝国广场。 null 大约在前6世纪罗马人就修建了城墙,但在前5世纪的某个时候,因为对外战争失败,罗马人被迫把城墙拆除。没了城墙的后果就是,公元前390年高卢人轻易地攻陷罗马,烧杀一空。高卢人撤走后,罗马人马上重建了塞维安墙(Servian Wall),塞维安墙长11公里,平均厚度3.6米,城门超过12个。塞维安墙成功地挡住了汉尼拔,此后数百年,罗马的城区慢慢扩到城墙之外,但这时再无外敌能威胁到罗马城,所以一直没有修新城墙。到了3世纪,帝国开始衰落,北方蛮族的威胁日益严重,公园270皇帝奥勒良用三年时间修建了奥勒良墙(Aurelian Wall),墙长20公里,有18个城门和381座塔楼。 null 就在奥勒良上台的前几年,罗马经历了一场大瘟疫,人口只剩下50万,此后在戴克里先时代,人口又恢复到近百万。西罗马灭亡后,5世纪末的罗马大概只有5万居民,公元550剩下了2万5。 罗马人在建城之初的几百年,显然没有想到子孙们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罗马城的人口会超过一百万。因此在建设时毫无长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只是简单地由中心向外扩展。到了帝国时期,皇帝们想要好好规划一番时,已经太迟了,市区里挤满了杂乱无章的建筑,要造个规模大点的皇宫都没地方。公元64的罗马城发生大火,烧出了大片空地,于是尼禄的皇宫,后来的大竞技场、大澡堂都陆续建了起来。到了3世纪末,罗马城共有11个大澡堂、超过1000个喷泉、两个赛车场、两个大竞技场、36座凯旋门和2000所豪宅。 二、城市形成的成因分析二、城市形成的成因分析1、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城市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在奴隶社会开始后形成的。因此,城市不是产生于一切社会阶段而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阶段中。 A、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者生产的东西自食、自用而有余,可以供给别人食用和交换后,产生了部落管理阶层。当掌握更多生产资料着凭籍手中的生产资料能够剥削他人时,就产生了剥削者。管理阶层和剥削阶层的出现和存在,产生了集中居住和活动的需要。null B 、 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的形成。 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者可以脱离土地而集中于城市生产,而生产者也有多余的物品需要互相交换时,才有城市形成的必要物质基础。 C、 城市是生产发展的产物。 城市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产的变化而变化。 每个时代的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时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由于每个时代的生产方式不同,每个时代的城市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性质和作用。null D 、不同社会不仅城市形成的条件不同,城市的规模、内部结构、城市布局也都不同。 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发展、运输状况以及社会需要决当时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布局。null 古代的城市多产生于世界古代的文明发祥地区。 最早的城市雏型是耕地型城市,在城垣之内,耕地牧场并存,耕地牧场的面积往往超过宅地和公共活动的面积。 例如: a 中国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殷代城市“殷墟遗迹”; b 埃及公元前3000年前的古都卡芬遗迹。 远古城市的共同特点:均有简单的围壁(城垣),内部为简略的宅地和大片的耕地。null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筑成技术的提高,人们有可能建造大城市,于是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国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周王朝,就有了按照计划、规划建设的都城,城市中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周礼》、《考工记》中已有“匠人营国……面朝后市”的记载。其中的“国”便是都城,“面朝”就是前面为宫殿,“后市”则后面为市场。周以后,各朝代都有计划地建设过规模巨大的都城和地方中心城市。如秦时的咸阳、汉唐时的长安、洛阳等等,都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null 欧洲到15世纪末,许多城市尚不具备大城市的规模,城市仍带有半农、半牧的性质。 当时德国的法兰克福、莱比锡等城市内尚住有大量牧民,晚间将牲畜赶入城内以至室内。 产业革命以后,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空前提高,使世界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的规模扩大,城市内部也产生了明显的地区差异,现代城市规划也随着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象伦敦、巴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东京、莫斯科等大城市。null 从美国城市的发展可以更好地看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状况。 美国1625~1800年只有24个2500人以上的中小城市,没有一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当时运输方式是马车与水运。这24个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沿海、沿河、沿湖地带,都是一些商业城市。 1800年以后,由于沿瀑布线地带的城市利用瀑布作动力才发展起具有工业性质的城市。 1830年后铁路的敷设和工业的发展使美国经济逐渐向内地发展。到1850年2500人以上的城市已发展到236个,而且出现6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但城市多为港口或者铁路枢纽。null 1880年以后,随着煤、铁矿的开采,欧洲、亚洲移民的大量移入,以及铁路网的逐渐形成(1890年铁路总长度达26.3万千米),在东北部地区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2500人以上的城市已发展到939个,10万人以上城市达20个,纽约人口已超过100万,芝加哥、费城也向百万城市发展。 1910年以后(尤其是1920年开始利用汽车以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处于暴涨的时代,2500人以上的城市2262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50个,已有3个百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洛杉矶、底特律也都向百万城市发展。同时还形成了大城市地域和大量卫星城市。 到1940年,由于飞机的普及,2500人以上的城市已达3464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9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有5个。2、 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2、 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政治因素(包括政治事件)对某些城市形成、发展影响极大,甚至对某些城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 巴西1889年成立共和国时宪法规定要在戈亚斯州建首都。1956年才开工在荒无人烟之地建立首都巴西利亚。1957年时巴西利亚人口仅1.2万人,1960年国家机关正式迁入,使人口增到14万,1980年人口跃增到41万,2000年人口达到200万。null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null 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面积2395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东北距悉尼240公里,西南距墨尔本500公里,人口30万。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为定都问题,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争执不下,一直争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联邦政府通过决议,在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个风调雨顺、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于是选了这块距悉尼238公里,距墨尔本507公里的空地。这就是堪培拉的雏形。null 堪培拉: 1912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送来的137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1913年开始建设。第一次世界大战停顿4年,前后用了14年于1927年建成,并迁都于此。 为确定新首都的名字争执了好久,最终选择了当地居民的传统名称--堪培拉,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 null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null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null 北师大不动产学院(珠海) 张信晖 白雪3、交通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3、交通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交通是地区联系和物资交流的重要手段。 重要城市皆为交通枢纽,并以交通网使它与腹地联系起来。 交通建设可促使其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 中国的二连浩特市,原为一荒村,建国后由于北京至乌兰巴托铁路的建设,使它成为中蒙边界的重镇,并设市,现在人口已达7万人。4 、 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4 、 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人类的文化活动也能促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 宗教活动,使世界形成许多宗教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成田(日本)、伊斯坦布尔、布达加雅(印度)等等。null 教育科技也可以促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 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普林斯顿,比利时的卢旺等均为著名的大学城。 日本的筑波,苏联的普希诺,美国的硅谷,法国的南法兰西岛科学城等均为世界著名的科技城。 另外,历史古迹,旅游胜地等等都可以促使城市形成和发展。5、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5、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自然条件则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社会需要发展城市,而城址又往往选于自然条件优越、符合社会需要的地点。null(1)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水资源条件、地质条件、地形条件等的好坏,是城市选址的重要决策依据。nullA 、水资源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逐水草而居”是形成城市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古代城市选址的首要条件是城市所在地有丰富的水资源。 无论东西方,重要的城市均位于主要河流两侧、主要湖泊周围和沿海地区。 从逐水草而居到依水建城,是人类生存本能的需要,是人类生存本能在人类建筑方面的直接选择。 水资源的多寡,决定和限制了一座城市规模的大小,制约着一座城市主产业的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前景。null广州——依托珠江、西江、北江,建在珠江冲击平原上的一座城市。null 香港位於珠江出海口东侧,是东亚地区的地理枢纽。null哈尔滨——东北平原上依托松花江而建的北方城市。null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平原面积和丘陵、山地面积各占一半。null重庆——建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一座山城。 重庆的视线总是被山阻隔,是一座不需要自行车的城市。 null日本首都东京(tokyo),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水资源丰富,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null 日本大阪市位于本州西南,面临大阪湾,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是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有高科技企业集中的大阪经济园区。null 英国首都伦敦(london)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面积1580平方公里。人口为718.8万,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null 洛杉矶濒临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圣加布里埃尔山,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 洛杉矶地区由大小80余个大小城镇组成,是美国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拥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称号,著名的硅谷就坐落这里。null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北美五大湖地区最大工业中心。由周围许多卫星城镇和印第安纳州西北滨湖地区诸城组成平原湖泊型城市。以芝加哥为中心的48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美国近20%的人口。null多伦多(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会,有人口430多万,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位于加拿大心脏地区的平原地区。高科技产品占全国的60%,加国有名的大银行总部和90%的外国银行驻加分支机构全部在此。null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2240米,包括墨西哥城和附近的17个城镇,面积约2018平方公里,人口为2000万(含卫星城),居世界之首,是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nullB、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地质条件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固体基础。 岩石裸露处不便于城市的建设,岩石风化形成的砂、砾、粘土层便于人类活动和城市的发展。 一般城市的发展,建筑结构等都受到地质务件的制约。null 例如: 建筑物层数,一层地基承压力要求为 7.5~10吨/m²,四层以上者要求25吨/ m²以上。 不同基础地质地基的承压力差别很大。 a 沿海地区淤泥仅4~10吨/ m²; b 细砂(湿、中、密)为12~16吨/m²; c 碎石(中密)40~70吨/ m²; d 粘土(固态)为25~50吨/ m²等等。null 地质基础好对城市建设有利。地质条件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影响较大。 例如: 日本建设平安京(现京都)时,当时建有左、右对立的二京,然而,左京很快就衰落荒废,原因在于其地质由腐殖粘土组成,水质恶化,排水困难等因素造成的(当时受生产力水平限制,无力改良水质和排水)。所以后来京都发展主要向由花岗岩风化的沙土地的东北部扩展。 null意大利庞贝古城——一座毁于火山灰的城市null意大利庞贝古城——一座毁于火山灰的城市(2)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2)地形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从地形上看,平原最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地势平坦便利市域扩大,利于各种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农业,所以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区。如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汉口等。世界上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柏林、巴黎、东京、芝加哥、莫斯科、加尔各答等也皆位于平原区。 据沈汝生1937年统计,当时中国有193个5万人以上城市,其中90个分布于平原区,83个分布于丘陵地区(二者占全国城市的90%)(3)气候条件与城市的形成:(3)气候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从世界来看,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多位于适于人类生活的温带地区。 气候条件往往影响城市性质。 日本的大阪,英国的兰开厦成为世界早期著名的纺织工业城市,与当地气候条件(温暖,多雨,空气湿度大等)有一定的关系。 城市的小气候对于城市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西欧的城市多受西风影响,大城市扩展时多向西方发展,处于“上风带”不易受工业烟尘和污染物影响。以伦敦为例,市区西部多为上流住宅,市区东部多贫民区。(4)矿产资源条件与城市的形成:(4)矿产资源条件与城市的形成: 工业革命以后,一些大的矿物产地迅速发展成为新建的工业城市。 在矿产资源中,最早大量利用的是煤炭和钢铁。 我国的大同、鹤岗、鸡西、抚顺、开滦、阳泉、淮南、淄博等都是重要煤炭工业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城市是重要的钢铁城市。null 英国的五大工业中心区,除伦敦地区外,其余四个(伯明翰、曼彻斯特,以哥拉斯哥、爱丁堡,纽卡斯尔,加的夫)均是由煤炭基地发展起来的。 南非的金伯利以产金刚石闻名于世,约翰内斯堡以产金著称。 伊朗的哈尔克以盛产石油而兴起。 中国的大庆原为“北大荒”的一个小居民点,开采石油后,现已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城市。 资源类城市一旦矿产耗竭,城市就可能逐渐衰落下去,如澳大利亚西部的金矿城市,中国的酒泉市、百色市等。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一、城市发展的含义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演变和进化过程,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从历史上看,无论城市量的扩张还是质的发展都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二、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二、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 城市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 政治特征: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 城市功能:主要功能是为了政治统治,这段时期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依附于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的次要功能。null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时代背景:封建社会。 城市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 城市功能:城市成为区域性的贸易市场和政文化中心,城市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功能之上增加日趋多样化的新功能。2、中世纪城市阶段:3、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3、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概况    “近代城市都是开放性的,与外界有广泛的经济联系,资金的投放与吸收,技术的引进与输出,产品的进口与出口,劳动力的流入与流出,使城市与周围地区经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综合有机体”。     18世纪下半叶西欧发生了产业革命是近代城市的孵化器,世界城市化首先在这一地区出现。 在亚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城市也逐渐成长,先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2)、产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2)、产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第一,产业革命使生产规模扩大。 第二,产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革命导致了经济地理的变化。 第四,产业革命使人口再生产发生根本变革。 第五,工业革命带动了以运河、汽船、公路和铁路为主要标志的“运输革命”,为人口流动,城市所需食物、燃料及产品销售提供了廉价快捷、安全可靠的运输工具,并把城市与沿海港口联结成网,与通海外航线沟通起来,而使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第六,城市化的发展与市场不断扩大和完善密不可分。(3)、近代城市的特点(3)、近代城市的特点 第一,城市发展加速,城市规模扩大。  第二,城市集中了巨大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成为国家经济活动中心。  第三,城市职能多样化。  第四,生产方式、交通工具的变革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使城市内部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并扩大到城市外部甚至其他国家。  第五,城市生活多样化、社会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4、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同时并存的时代4、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同时并存的时代 (1)现代城市状况:  第二世界大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乡村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进入了工业化后期。 进入20世纪,城市规模扩大更加猛烈和迅速。世纪初全世界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城市为360个(居住着世界总人口的5%),1950年为962个(居住着世界总人口的16%),50年间增长2.67倍。1960年为1300个(居住着世界总人口的20%),10年间增长35%。1970年为1800个(居住着世界总人口的24%),10年间又增长38.5%。目前伦敦、墨西哥、东京、纽约、上海等城市的人口已超过1000万。墨西哥城从1950年的310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1700万人。各类城市规模扩大的趋势无论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中部仍在继续。null   2000年世界总人口有近一半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5%以上。发达国家居住城市的人口已达总人口的80%左右,城市化进程已到第三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尚在30%左右,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即高速发展时期。   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由4.47亿增加到9.1亿,增长1.04倍;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却由2.87亿增加到16亿,增长了4.5倍。1950年全球最大的15个城市中,发展中国家只占4个,到1994年却增加到11个,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13个。1994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14个,其中10个位于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5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将达到27个,发展中国家将占居24个。(2) 现代城市发展趋势(2) 现代城市发展趋势一是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 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促进了城市体系的网络化和一体化,促进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null二是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郊区城市化是由于城市中心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地价昂贵、就业困难等原因,形成了巨大竞争压力和迁移推力,促使市中心人口、产业外迁,导致郊区人口和产业迅速发展的现象。这不是对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进入更高发展阶段的表现,是城市人口和产业在更广阔空间的优化配置。null 三是形成诸多国际性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劳动分工国际化、国际贸易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类具有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作用的中心城市,它们被称为国际化城市。 按其层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对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化城市,可以称之为“世界城市”(World 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 city);另一类是在某一国际区域内具有某些国际性功能的地区性国际化城市,我们称之为“国际性城市”(International Metropolis)。null 四是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不断向城市集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废气物和有害物逐渐地超出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表现出来。 在饱尝环境污染恶果的教训下,许多城市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开始考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 (3)现代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特点:(3)现代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特点: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工业化时期正是城市迅速发展时期。此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原因,就是二元经济结构特点极大推动了城市进程。   第一,城市化正在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进行,而不是当年西欧北美开始城市化时那样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第二,正在城市化的国家,目前人均寿命最短,营养最差,能源消费最少,教育水平最低。   第三,它们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当年城市化时的人口,但城市人口比例低于发达国家。   第四,发展中国家城市移民数量大,速度快。   第五,工业化远远落后于城市化速度,多数移民感到在城市就业机会较多。 第六,发展中国家城市问题较发达国家更多,两极分化严重,造成城市人口贫困化。null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和城市经济得到空前发展。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00年的14%上升到29%,1985年又猛增到41%。目前世界已有80个国家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超过72%,发达国家如欧洲和美洲已达83%以上。从城市数量看,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0世纪初只有28个,1950年增加到484个,80年代己超过1000多个。1960年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271个,1980年已达到563个。目前世界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25个,其中10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7个。 一些国家还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从城市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看,美国由1960年的96%上升到1985年的98%,日本由87%上升到96%,原西德由94%上升到98%,英国由97%上升到98%,法国由91%上升到95%。三、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三、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1950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 29.2%, 1980年上升到39.6%,增加10.4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达到51.8%,即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居住在乡村中的人口。 nullnullnull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表现是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Supercity)、巨城市(Megacity)、城市集聚区(City Agglomeration)和大都市带(Megalopolis)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null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000万(占全美国人口的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它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所谓郊区城市化。null 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 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1961—1971年间,大伦敦人口减少0.8%,6个大都市人口减少1%;1971—1981年间,它们的人口又分别减少了10.1%和5.4%。在此期间,新城人口分别增加28.5%和21.2%,退休和度假城市人口增加9%和2.7%。null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 与此类似,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下降后,于1985年起开始微弱增长,也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null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当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仍然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 由于卫生条件改善,婴儿死亡率降低,加上农村经济增长赶不上农村人口增长,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甚至饥饿,这一切推动大量饥饿的失业农民进城,希望寻找工作机会和较佳的生存条件。这种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生计城市化(Subsistence Urbanization)。null 生计城市化(Subsistence Urbanization)移民进入城市后,一部分进入内城贫民窟区,一部分居住在城市外缘的木屋区。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有限地发展了城市性格,另一方面继续维持了相当部分的农村规范和社群关系。 在经济上,传统经济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出现了不少家庭工厂、乡里企业,农村集市也在这些城市里以摊贩的形式出现,给移民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null 当前,发展中国家不仅出现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而且由于大城市,特别是首位城市的吸引力,导致大城市数激增,首位城市人口膨胀,出现所谓过度城市化的现象。 198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有119个,4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有22个,其数量均超过发达国家。 随着首位城市的急剧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体系形成很高的城市首位度。1980年,阿根廷的城市首位度为9.57,秘鲁为8.61,墨西哥为6.13,委内瑞拉为3.54,埃及为2.67等。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特点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特点一、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  学术界有夏末、殷末、周初等说法  中国古代相当长时期“城”和“市”是两个不同概念 1、古文献的记载1、古文献的记载  一是城市产生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如《轩辕世纪》记载:“帝筑城邑,造五城。”另一说法是起源于夏鲧时代,《世本·作篇》记载:“鲧做城郭。” 市的出现也很早,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时期。《世本·作篇》》:颛顼时“祝融作市”,是指设在交通要道或井边的小集市,即所谓“市井”。《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反映了商品交换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2、考古发掘2、考古发掘   大约在8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000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开始农耕和定居,出现了原始聚落。已发现的新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聚落,距今约6000年。    河南登封的王城岗、淮扬的平粮台、郾城的郝家台、安阳的后岗、山东章丘的城子崖、寿光的边线王等“古城”遗址。    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在河南省偃师的二里头。二里头遗址有连续五期的文化遗存,碳14(树轮校正)测定1——4期的年代为公元前2000——公元前1600年,按照“断代工程”属于夏文化。3、城市建设高潮3、城市建设高潮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发生在西周时期。 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二、封建时代的城市二、封建时代的城市1、概况 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2、特点2、特点   第一,城市发展从以黄河中上游为中心到由北方逐渐南移。   第二,城市建设与发展始终反映封建统治者的利益需要。   封建城市大都为满足统治者需要而兴建,是中央、州、县统治机构所在地,政治职能突出,经济职能明显处于依附于地位。全国最大的城市往往都是王朝国都,如咸阳、长安、洛阳、汴梁、临安、南京、北京等。   第三,城市布局由封闭向开放发展。   隋唐对居民区和市场进行管理,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北宋时这种制度被彻底废除,夜市、临街设店取得合法地位,城市布局出现开放的大街小巷形式。三、晚清的近代城市三、晚清的近代城市1、状况   100多个大中城市,10万人口以上的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几乎包括所有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租界及通商口岸。据统计1919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19座,5-10万人的城市107座,2-5万人的城市182座。大城市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广大西南、西北等内地数量少、密度小、分布稀疏。2、近代城市的特点2、近代城市的特点  (1),近代出现了直接受帝国主义控制的城市,分2种。 一是由某一个西方长期控制,如青岛、哈尔滨、大连等,是典型的殖民地城市。这类城市一般都有明确的建设意图,按照帝国主义需要制定规划,进行建设; 二是由几个西方列强共同控制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等。这些城市开始是由分属不同国家管辖的租界发展而来,故没有统一规划,布局混乱,使得城市畸形发展,基础工业极端落后,为帝国主义和买办官僚服务的商业及服务业过分膨胀。 以上海为例:null  (2),出现了依靠民族资本兴建的近代工商业城市,如唐山、焦作、萍乡、无锡、南通、石家庄、郑州、蚌埠等。它们不同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是由本国资本兴建的。这些城市规模不大,经济实力较薄弱,无法与帝国主义控制的城市相抗衡,且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大城市。城市没有规划或计划,布局混乱,基设施落后。   (3),广大的传统城市变化微小,有些发生局部变化,如济南、北京、西安、成都等,有些仍保持原状,甚至在资本主义经济排挤下衰落。四、民国时期的城市四、民国时期的城市1、西部城市发展继续滞缓   中国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的发展也不平衡。辛亥革命后与沿海沿江及东部相比,西部内陆和边远地区城市发展相当缓慢,有的甚至停滞倒退,城市人口减少。null  西部城市发展缓慢、滞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僻居内地,交通不便,与国内外市场联系薄弱,生产落后,资金不足,城市发展缺乏动力。西部城市与沿海经济中心城市相距远隔数千里,还有高山大河相阻隔,成为偏僻内地,地理位置不利,受资本主义的影响远远小于东部。西部地区可通行轮船的河流少,水运能力有限。当东部城市受惠于轮船航运业带来的繁荣时,西部城市仍采用畜力车,成本昂贵,限制了物资和人口流通。当铁路和公路在东部普遍修筑时,西部却因地理条件复杂、资金缺乏,技术落后而望路兴叹。null 第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城市带来巨大破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最野蛮、黑暗的时期。政治混乱,军阀之间不断混战。北洋军阀皖、直、奉三大派系你争我夺,抢权夺利。而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广西等地也有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各自依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为后台,争夺中央政权或地方政权,使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其中尤以西南、西北地区军阀混战为甚。null 第三,农村经济日趋衰落,农民生活极度贫困,农村市场萎缩,农民购买力一降再降,不仅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而且也无法为工业品提供足够消费市场.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民国建国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没被打破,使得土地兼并加剧,租佣关系日趋扩大和膨胀,农民所受压迫和剥削越来越重,导致生产趋向破产。加之田赋捐税重繁,官吏豪绅强收勒索,兵匪团丁鱼肉乡里,农民难以生存。2、大城市的建设2、大城市的建设   国民党定都南京,地靠东南,故这一时期城市建设主要以上海、南京为主。南京国民政府对上海的认识与定位比较准确,其市政建设主要出发点有三:   第一,上海是国际性的工商、金融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位的现代城市,因此应向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国际第一流大都市发展。1927年7月1日黄郛任上海特别市长后开始构建上海都市发展计划,出台了《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与《大上海计划》。   第二,建立中国式的独立自主的新大都市。   第三,为达到现代国际性经济金融城市而进行一系列城市建设。   1929年7月起《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书出台,共分为水陆交通计划、道路系统计划、市中心区域分区计划三部分。 从结果看《大上海计划》确实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在《大上海计划》推动下,整个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3、日寇殖民统治及对城市的破坏3、日寇殖民统治及对城市的破坏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城市及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有的厂矿,有的为日寇掠夺,有的为战争摧毁,有的随政府内迁,大部历遭危难,艰苦万状。4、城市布局的西移4、城市布局的西移  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工厂企业及大批居民向西南、西北内迁,使这些地区的城市,如陪都重庆、四川省会成都、陕西省会西安、甘肃省会兰州以及集中了五、六个流亡“省政府”的陕西豸虎镇等都得到很大发展。为加强后方联系和物资、人员的流通,国民党政府重视建设西南、西北的公路和水路交通。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内迁机关、企业、工厂、学校及成千上万的内迁人口相继复员,西部地区城市人口有所减少,但这些城市都较战前上了一个新台阶,部分内迁企业、工厂、学校和人口仍留在这里。5、解放前我国城市状况5、解放前我国城市状况   三年内战中城市建设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停滞倒退。1949年中国城市的分布格局:    1949年全国共有132个城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但城市设置没有明确标准,有些城市也没有人口统计。    从城市分布特点看,南北差异逐步缩小,东西差异逐步扩大。按城市规模划分,大中城市集中于东部的特点更为显著。五、新中国城市建设五、新中国城市建设1、城市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城市建设是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起步的。解放前中国城市的畸形发展使布局不合理,城市破败不堪,带有浓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色彩,城市建设落后,居住条件恶劣,城市化水平很低。解放初期我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10%左右,严格讲还没有开始城市化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建设,城市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解放后城市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我国解放后城市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1)1949——195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也是城镇人口急剧增长时期。这一时期城镇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是城市发展成功阶段。   (2)1958——1977年是我国城市化不稳定发展阶段。城镇人口增长大大超过城市容量和负荷能力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结果不仅城市没有发展起来,农业生产也遭到破坏,粮食产量连年递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从1961年开始国家被迫采取大力压缩城市人口政策,精简职工,动员部分职工家属返乡务农。经过3年调整,城市化水平连年递减。这种调整是对城市化速度超过经济发展的纠正,使国民经济逐步转入正轨。但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停滞。null(3)1978——20世纪末,是我国城市化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年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纠正了过去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而重新转入正轨,城市化水平也恢复到正常发展阶段。这是解放50年来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主要原因:   一是国家经济调整后稳步发展,农村和城市相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   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另一原因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崛起。农业发展为乡镇企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劳动力资源,而乡镇企业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大大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null 其次,1984年放宽建镇标准也造成集镇数量和人口巨增,全国县改市和乡改镇数目增多使城市人口猛增,这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又一原因。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全国城市经济开发区不断增多,使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如上海浦东开发区,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天津滨海新区,大连新区等,全国各城市大大小小经济开发区数以千计。 null 新中国城市化率递增曲线2、发展特点2、发展特点 第一、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  第二,基本扭转了城市不平衡布局。  第三,生产城市代替了消费城市,城市经济职能明显加强。  第四,十分重视旧城改造,城市现代化与保持传统风貌相结合。3、存在问题3、存在问题 (1)、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为:   第一,我国城市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   第三,城市化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结构不相适应。 第四,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null(2)、城市化进程缓慢,曲折反复。 (3)、城市化地区分布不平衡。 (4)、城市化与现代化严重脱节,具体表现在:   第一,城市比较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视“软件”。   第二,比较重视城市人口数量,不太重视人口质量,缺少市民意识。   第三,城市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或没有长远目标,忽视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绿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差。 (5)、城市发展中土地利用率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我国城市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经济不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市承载能力不强。 第二,城乡分立的二元结构及严格城市户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第三,我国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对城市地位作用认识不足。 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国城市化道路应有自己特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化道路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极大区别。思考题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城市发展 2、郊区城市化 3、生计城市化 二、简答题 1、城市缘起有哪几种假说? 2、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5、现代城市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6、现代发展中国家城市有哪些特点? 7、中国近代城市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述产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试述新中国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3、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null谢 谢!
本文档为【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3898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1-20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