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编排策略(第十二课)

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编排策略(第十二课)

举报
开通vip

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编排策略(第十二课)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编排策略5/15/2020第一节广播电视市场的全球化一、广电业与娱乐业的融合: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世界广播电视业的规模、结构都快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趋向是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大媒介集团进入全球传媒市场,巨大的媒介联合企业兼并不断出现,呈现出娱乐业、新闻业和信息业高度融合的趋势。以美国为例,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广播电视工业的重要组成,美国商业电视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下述方面的动态作用:一是联播网在全国范围内的节目分配和发行;二是各种各样的节目制作公司和辛迪加所提供的大量节目;三是广告的经济...

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编排策略(第十二课)
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编排策略5/15/2020第一节广播电视市场的全球化一、广电业与娱乐业的融合: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世界广播电视业的规模、结构都快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趋向是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大媒介集团进入全球传媒市场,巨大的媒介联合企业兼并不断出现,呈现出娱乐业、新闻业和信息业高度融合的趋势。以美国为例,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广播电视工业的重要组成,美国商业电视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下述方面的动态作用:一是联播网在全国范围内的节目分配和发行;二是各种各样的节目制作公司和辛迪加所提供的大量节目;三是广告的经济支撑;四是地方附属台和独立台对受众的大面积覆盖。5/15/2020历史上美国广播电视的节目市场经过了一个从“卖方”到“买方”的变化。这一变化经历了三个时代。①1960—1970年代美国电视联播网的时代。②1980年代独立制作公司的时代。③1990年代以后大媒介联合企业的全球化时代。二、商业竞争与广电业的全球化1、三大联播网在美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统治地位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多的独立制作公司被大媒介集团收编,其生产的热门电视剧和其他节目在公司的统筹下被投放到公司旗下的联播网当中。2、有线电视越来越成为联播网的竞争对手。大媒介集团也开始热衷于收购有线电视服务商,以给自己拥有的制作公司的节目,寻找更大的节目市场;并且,将节目发行的渠道延伸到全世界。3、家庭电子娱乐产品的普及也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工业构成巨大威胁。不仅是VCR,电子游戏、直接接收的卫星电视DBS、付费点播电影频道、互联网等等,共同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5/15/2020于是,各大媒介集团不得不通过兼营与广播电视完全或部分不同性质、不同生产层次和不通过市场运作模式的其他媒介产品,如印刷媒介或音像制品,以及对同一媒介产品上下游市场的充分开发和整合。4、除了本土媒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外,大媒介集团已经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的开发。由此可见,在全球文化工业的重组过程中,广播电视业已经成为大媒介联合企业世界性跨行业协同运作体系的一部分,和其他媒介产品一道,在推动具有国际化以为的大众文化潮流的同时,通过媒介产品和服务的多元流通来拓展商业意义。5/15/2020第二节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和发展一、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别我国早期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也没有形成节目编排的意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新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教育服务类节目,被业内称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三大支柱。所谓的黄金时间,是指开机率最高、收听收看人数最多的时段,对于广播节目来说通常是早晨7点到9点,而电视则是晚上6点到8点。二、节目栏目化、频率/频道专业化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从节目到栏目化,再到频率/频道专业化的变化过程。广播电视栏目指的是有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时长、内容主体和形式风格统一、定期播出的节目单元。广播电视从节目发展到栏目,是由于受众准时收听收看的需要。在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大板块的栏目编排是一个重要的阶段。1、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编排的特点“板块”是借用地质学中的一个概念,在广播电视学中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一种形象的称呼。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5/15/2020大板块节目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节目构造,扩大了受众信息接受面,在有限时间内满足多层次的受众的需求,使广播电视节目呈开放性,具有比较显著的视听效果。板块式节目的编排和结构的特点:(1)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结构分散,时间长度随意性较大。在广播节目构成上,板块式结构将全天的播出时间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中再由基本固定的小栏目构成板块式节目。板块式节目的长度一般从半小时至2小时不等,其他更长的节目大多以整点或半点为单位。而传统式的节目编排,除了少量文艺节目、教学节目较长,大量的是从5分钟到20分钟不等的小型节目,并且节目长度也比较随意。5/15/2020(2)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而传统结构中节目内容基本相互独立,缺少联系。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在开播之初设有“东方之子”、“生活空间”、“焦点时刻”、“音乐电视”等子栏目,后来将与节目整体风格不协调的“音乐电视”撤出《东方时空》,使节目风格更趋于统一、和谐。而传统的节目编排方式只是将节目依次线性次序编排,不强调节目与节目之间的内在联系。(3)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而传统结构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指向单一。板块式节目兼具新闻、信息、服务、文娱等各类节目特性,汇集多方面的内容于一身。而传统编排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在新闻节目中不能播文艺,文艺节目中不能播信息等;纪实在同一大类的节目中,歌曲节目中不播戏剧,经济信息中也不播社会新闻等,节目内容指向比较单一。5/15/20202、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内容模式板块式节目并非是若干不同类别的节目的简单总和,而是对节目内容与节目时段的优化组合,节目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依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编排组合起来的。按照编排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不同,板块式节目一般分为三种不同的节目模式:内容集约模式、对象集约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如《东广早新闻》。这类板块节目中,大多数受众需求的集中指向制约、决定了节目的内容安排。根据受众一般的生活习惯,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具有相对比较集中稳定的指向,符合受众的普遍需求是内容集约模式节目内容间的内在联系。5/15/2020(2)对象集约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求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此种编排模式节目的受众一般比较明确,如专为老年人、青年人开设,甚至更加精确地将受众定位为“中年以下、事业成功、白领阶层、知识分子”等等。这类节目是针对特定明确的受众群,将各方面的需求集中起来,节目内容可以包括新闻、信息、文化、娱乐、服务等几个方面。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3至5流行世界》节目,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周日版,其子栏目“时间航班”、“人生百味”、“谁来做客”、“海外来风”等,将散杂的女性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汇集在同一杂志性板块节目中,产生了集合效应。5/15/2020(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混合模式板块式节目的受众比较广泛,因此这类节目的内容也比较宽泛。既可以集新闻、教育、文娱、服务于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三类来编排。这类节目一般在非黄金时段里播出,如工作日的白天时段等,往往无明确的受众群体,缺少明确的需求倾向。板块节目的编排模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节目的内容编排随着播出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而且不同时期的同一节目的编排风格也会有所差别,因此三种板块节目模式的划分只是指出了节目通常的编排倾向,并非一成不变。5/15/20203、频率/频道专业化:市场化背景下的新发展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专业化,指的是广播电视机构以频率和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分,以满足特定的市场和受众需要。每一个频率、频道都依托高品质的品牌栏目来支撑。频率/频道专业化,既是全世界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在市场化进程中迈出的一大步。以往中国广播电视基本上都是综合频率/频道,在一个频率/频道当中,各种内容如新闻、文艺娱乐、教育服务不包。5/15/2020板块式的节目编排组成方式,开始将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区分,以期节目的衔接和受众的收视收听习惯和需要能够紧密结合。频率/频道专业化则在此基础上更近了一步,除少量综合性频率/频道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媒介都按照不同的内容设置专业频率/频道,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多频率/频道广播电视时代的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竞争的需要,而且符合受众的社会价值、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分众化的需要。(1)专业化广播频率。(2)专业化电视频道。5/15/2020第三节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化策略一、“类型”的基本概念媒介产品的“类型”(Format)概念,产生于媒介运作与市场调查的逐步结合,并早在商业音乐电台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所谓“类型化”的节目构成,指的是媒介主动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来明确界定出具有不同社会价值、文化品位、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的目标受众的人口学特征,然后再通过恰当的节目类型来聚合和培养起对这一类型节目最感兴趣的这一人群。这样的类型化节目构成的策略和技巧在于,既便于达到不同受众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不同广告诉求目标的最大限度契合,又便于节目本身系列性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5/15/2020二、广播电视的类型化构成策略商业广播电视最基本的节目构成策略有以下这样几种。1、连续、稳定的“受众流”这种编排方法是广播电视机构安排一系列节目,并且使节目与节目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与过渡,以始终吸引受众,从而在一个频道(频率)内构成连续不断的“受众流”(audienceflow)。这种编排方法的目的是,不能让受众有机会转换频道或波段,防止受众“溢流”。因此,广播电台、电视台不仅要强调单个节目的高收听、收视率,还要强调频率/频道的整体形象,最大限度地争取目标受众的“入流”,并且保持受众的“顺流”。这就要求节目编排时,需要将同类型节目编排在一起,以吸引特定受众的持续收听收看”。(例子P176)5/15/20202、板块式集中编排法板块式策略,又称“捆绑策略”、“堆积策略”或“区段策略”,即将性质相近或诉求对象相同的节目集中编排在相邻的时段,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节目板块(blocking),播出时间通常持续两小时以上;这种编排可以尽可能地吸引具有相同视听趣味的受众的持续收看、收听,从而提高该频率/频道的整体收视(听)率。这种编排方式利用了广播电视受众收视(听)行为的沿袭效应,通常来说,如果受众喜爱收看(收听)某一类型的节目,那么在收看(收听)了某一节目后,通常会持续收看(收听)接下来的几个能满足他相同需要的相同或相近类型的节目。板块式节目的编排可以有三种模式:内容集约模式、对象集约模式和混合模式。5/15/20203、“吊床式”编排法“吊床式”节目构成(hammocking),就好像吊床的两端被系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那样,在节目编排时,会将一个收听率相对较低或不易预测的节目,特意安排在两个较受欢迎的强势节目之间。由于受众视听行为的“沿袭效应”,编排在中间的节目可能得益于第一个节目的高收视率而获得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同时受众也可能会因为之后节目的吸引力而将频率/频道停留在此,从而使中间节目获得相对较高视听率。另外,对于电台或电视台来说,很难做到所有节目都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而且每个节目都保持强势也不太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5/15/2020因此,在节目个单元之间或各个节目之间,将气势、冲击力相对较弱的节目内容放在两个强势节目之间,不仅可以形成一张一弛的节目节奏,也可以利用两端节目的影响力有效抬升中间相对弱势的节目影响力。有时,广播电视机构也会把一个新推出的节目或需要宣传的节目,安排在两个成功的节目之间,以增加中间节目的受关注度。需要注意到的是,尽管编排在两档强势节目之间的弱势节目,通常比较容易获得更好的收视(收听)效果,但排在中间的节目也不可以过于太弱,否则中间弱势节目可能导致受众流失太多而产生“溢流”作用,后续节目的“吊床”效应就无法发挥出来。5/15/20204、节目导入法所谓“节目导入法”,即强化一个时段的首、尾节目对中间节目的影响力(Lead-in和Lead-out);其中在整个晚间黄金时间的第一个节目更被称为“开场节目”(Lead-off),开场节目奠定了整个晚间节目的基调,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人员甚至认为赢得了黄金时间的开场节目,也就赢得了整个晚间的视听率;甚至认为可能进一步影响整个星期的视听率表现。节目导入策略仍然是利用“沿袭效应”,将需要引入或相对播出效果不甚理想的节目,安排在强势节目之前或之后,使之有机会送达这部分受众。它更强调整个时段的总体编排效果,通过强化某一时段的首、尾节目或开场节目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在整体上实现提升该时段的节目播出效果的目标。5/15/20205、“帐篷式”节目策略“帐篷式”(tent-poling)编排方法,也称“支撑策略”,与前面的“吊床式”刚好相反,是指用一个强档、热门节目来拉抬其前后节目的收视听率,就像搭帐篷那样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形态。这一编排策略的假设是:广播电视受众会因为害怕错过某一档喜欢的节目,可能会提前转到此频道(频率)耐心等待,中间的主打节目结束后,紧随其后一档节目也会因为强档节目的牵引效应而受益。“帐篷式”节目编排方式,也是广播电视台常用的策略之一。像电视台通常会在某一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前后安排一些有关联节目的播出,一方面通过必要铺垫可以进一步凸显主体节目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拉抬前后节目的收视率。CCTV-电影与“吊床式”并列被统称为“拉抬式编排方式”。5/15/20206、无缝过渡策略无缝编排策略的目的就是在于防止两档节目之间留下明显“破口”,以便将前面节目的受众能顺利导入下一节目,实现节目与节目的无缝过渡。无缝过渡方式分为以下三种:(1)节目开头的无缝过渡将节目标题刻意延缓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2)节目结尾的无缝过渡采用在节目尾声部分,同时叠加节目制作群的字幕,这样节目的最后几分钟就充满情节,而不只是字幕。此外还有字幕配NG片段等。(3)节目间隙的无缝过渡在节目之间或节目段落之间,使用快速多变的插入片花,形成节目间歇,但又不至于流失观众。5/15/2020导读:1993年5月1日,央视的新节目《东方时空》在早晨亮相。《东方之子》《金曲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四个风格不同的栏目让观众眼前一新,“看完《东方时空》,就像刚从南方的早市上拎回一条扑腾腾的活鱼和一捆绿油油的青菜。”一位观众这样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道。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台前幕后的那些有活力的人开启了中国电视“把宣传变为传播”的变革,这个节目改变了观众打开电视的时间和收视观念,也改变了一大批年轻新闻人的命运轨迹…5/15/2020成立: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12月1日在《东方时空》栏目基础上,新闻评论部成立。主任:孙玉胜副主任:袁正明发展:1994年4月1日《东方时空》大弟《焦点访谈》诞生。改版记录:1996年1月27日《东方时空》改版。自2001期起,《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节目改为“时空报道”;取消“音乐电视”;增加“面对面”;设栏目总主持人。这一变革强化了节目的整体性,使《东方时空》定位为电视新闻杂志栏目。2000年8月31日《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部分家单过,成立《东方时空》工作室,栏目时长由原来的40分钟延长到150分钟,涵盖早间6:00—8:30全部节节目。《东方时空》工作室总制片人时间,副总制片人许强、赵微。2001年10月《东方时空》再次改版,将新闻及资讯节目分离出去,在保留原有的《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各子栏目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并重新回到新闻评论部。5/15/20205/15/20205/15/20205/15/2020如果说新闻是广播电视媒介机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的集中体现,那么其中的新闻深度类节目就更进一步反映出该媒介机构的新闻理念、职业追求和水准,以及新闻节目的制作实力。纵观全世界顶尖的广播电视媒介机构,无不以消息类综合新闻之外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评论栏目等,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确保在新闻业内的重要地位。5/15/2020就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有《60分钟》,全国广播公司NBC有《日界线》,美国广播公司ABC有《20/20》,公共电视PBS有《前线》;英国公共广播公司BBC有《新闻之夜》,独立电视ITV在1999年以前有《世界在行动》;我国中央电视台把《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视为体现世界级大台实力和水准的标志。5/15/2020第四节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界定一、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界定的中外之别尽管上述各类节目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的大致特点主要有: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问题,对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有一定的阐释等等;但是很难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概念来赋予它们明确的共同性。从节目的形式上来说,《60分钟》是新闻时事杂志,每期一小时的节目由三个短片组成;《世界在行动》是新闻时事专栏,每期一个完整的片子来反映一个事件;《20/20》则灵活的多,既可以用三个短片组成一小时节目,也可以是主持人对人物的专访。5/15/2020在体裁上,国外的新闻节目往往混合了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特写、短纪录片、人物专访等;而中国则是新闻深度报道、新闻专题、特别报道、专访、新闻述评、新闻评论的混合体。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来说,能用不同手法驾驭同一主题,是他们入行之初就必须完成的基础的专业训练,加之广播电视制作手段的飞速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深度类栏目的边界和包容性都不断变化。因此,只要以新闻业客观、可信、负责任的专业理念作为节目目标,在消息类新闻报道之外,在内容丰富性和深度、阐释性等方面的拓展,都可以视为新闻深度报道的延伸。在新闻操作的意义上,所谓深度报道,在新闻业界被认为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英美国家的新闻深度报道与新闻业作为独立社会力量的存在息息相关,也与大众媒介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密不可分。英国:1、理念源自纪实性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的社会批判意识;2、科学主义提供新闻专业主义态度;3、小说家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怀对调查性新闻报道者的影响;4、公共教育、普选权和工会运动带来的大众政治,为报业市场发展提供机遇。美国:1、20世纪初黑幕揭发运动中,调查性新闻报道作用巨大;2、民主化市场社会提供条件;3、公众舆论对美国社会腐败的抑制,最终促进立法进程,同时派生出调查性新闻报道。注意: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新闻业公共诉求和舆论力量得以表达和发生作用与影响的场域,也是助长新闻媒介源自道德冲动的煽情、过度曝光与全套的土壤。也就是说,在各种社会关系的角力与协商中,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既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也可能异化成销售技巧包装下的消费产品。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脉络1、1978年,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栏目,中国内地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节目;2、1980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中国第一档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将纪实性和思辨性融合于节目之中;与此同时,“舆论监督”是“实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一词条进入了“十三大”报告,成为新闻媒介监督公共权力的合法化的标志。3、1994年,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开播,被认为是公众心目中“舆论监督的代名词”,受到宣传管理和市场逻辑的双重认可。这意味着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既可以成为党和政府的批评治理手段,又可以在市场驱动下获得高额利润。其选题原则就是对各方利益博弈重要性和操作性的一种认知。4、同是此阶段,《南方周末》和央视二套等诸多媒介开始介入和推动消费者权益运动,体现出比较自觉的有关现代社会公众启蒙的萌芽;5、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明确了“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目标宗旨;采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方式,使用专任出镜记者,节目既是拍摄采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开创性的;6、2003年前后,中国新闻深度报道进入更广阔的公众视野,开始不同程度涉及公共利益的真相揭露,将普通社会新闻引向有关国家公权和公民私权界限的深度讨论。从以上对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类节目脉络的梳理可以看到,中国新闻深度类节目的报道与中国新闻改革的发展脉络相一致,体现了中国广播电视媒介角色的嬗变。1、建设宣传者(1958-1966)1958年春天,筹建中的北京电视台在向中央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电视台作为一个新闻机关,必须首先办好政治性、新闻性节目。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当晚的首播语是这样介绍北京电视台:当时北京电视台被视为中央级的电视台,担负着全国性的宣传任务。新闻节目的内容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从节目的定位、题材的选取和话语方式都表现出鲜明的宣传意味。2、工具盲从者(1966-1976)在文革的十年,电视新闻媒介完全沦为政治工具,成为政治事件的议程设置者,为“文化大革命”制造单一舆论。新闻媒介完全丧失了自主说话的声音。3、知识传授者(1977-1992)中国观众显示出强烈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生了许多突发事件。埃及总统萨达特、印度总理英·甘地先后遇刺,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失事,电视新闻都进行了报道,电视观众先于报纸读者获知了相关新闻,并且看到了栩栩如生的新闻现场。1980年4月,《国际新闻》内容并入《新闻联播》,成为许多人观看《新闻联播》的主要兴趣所在。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媒介充当了中国了解世界和自身的窗口。电视新闻媒介的角色更多的是传播知识的教育者的姿态,进行知识传授,打开观众的眼界。这个时期的电视媒介也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成为人们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4、舆论监督者(1993-2006)新一轮的电视改革是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早间电视新闻杂志《东方时空》开始的。这次反映在电视语态上的重大变革,来自于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邓小平南巡讲话让人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迎面而来。新闻从业者开始转变思想,转变政令传达者和知识教育者的姿态,开始平等真诚地面对观众,重新思考媒介的角色。《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相继创办,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媒介是以社会守望者的角色为主。媒介是一种社会行动的资源,由于电视新闻媒介对社会问题、政府行为的主动出击和监督,使电视新闻成为国家建设舆论监督的尖兵,也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时期。5、信息传播者(1997-)电视现场直播技术逐渐成熟,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也给新闻媒介角色的变化带来了契机。一系列突发事件让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不断反思“什么是新闻?什么正在成为新闻?什么将会成为新闻”。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央视第一次进行72小时的大型直播。1998年的抗洪、张北地震、伊拉克第一次武器核查危机,1999年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的直播、澳门回归的直播,2000年新千年的直播,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2003年的非典、伊拉克战争,2008年的奥运会、“5·12”大地震,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曼谷的洪灾、利比亚战争都可以看到中国记者的身影,听到中国记者的声音。这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使媒介积极投入到新闻报道中,履行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这也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伴随着人们知情权意识的增强,新闻的信息传播功能凸显,媒介的信息传播者角色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更加全方位地传播新闻信息,中央电视台在1999年改造晚间9点时段开播《现在播报》。2003年5月1日又开播央视新闻频道实现24小时播报新闻。新闻频道的开播不仅弥补了国内中央级媒体信息平台的缺失,还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实现其信息传播者的媒介角色提供了专属平台。6、多元平衡者(2007-)网络的高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严峻的挑战,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发布、制作和传播的复杂模式,让更多的平民具有了便捷的新闻发布平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舆论博弈的突出表现是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发布信息是由列车上的乘客最先发布的。此后,从事故发生到事故救援再到善后处理,都有来自网络(微博)的全程关注,甚至还出现了对传统媒体和相关部门的质疑,并在网络上形成了巨大的舆论态势。电视新闻媒介在新闻中针对相关质疑进行释疑和信息公布。传统媒体的反应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略显迟缓,这便是网络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的盛行不仅带来舆论的泛滥,还出现了谣言的广泛传播。日本“3·11”地震后群众的抢盐事件,部分城市的抢盐风波,都是通过网络、手机迅速传播的谣言引起的。面对网络时代多元的舆论生态,电视新闻媒介要承担权威的媒介角色,对谣言进行主动出击和及时正言,化解网络传播中虚假信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突出,贫富差距加大,人们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利益倾向、金钱至上的思想有抬头的趋势。“强拆事件”、“小悦悦事件”、“毒胶囊”、“毒酸奶”、“地沟油”都是这一时期极端的表现。面对社会的阴暗面,电视媒体依然恪守媒体的守望角色,敢于揭露尖锐的社会问题,发出自己的批判之声。补充:社会转型期我国学者的论述中认为社会转型期主要有三方面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可见,在新时期电视新闻媒介的角色更加多元。一方面,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舆论,要及时、快速、全面地传播权威信息,报道来自党和政府的声音;另一方面,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既要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更要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传播媒体和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央视从2011年开始实行走基层报道,关注普通百姓,倾听百姓声音,为社会中下层开辟更多的话语权。三、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P214-P216)第五节全新闻频率/频道理念和实践策略一、全新闻频率/频道的新闻理念——CNN和半岛电视台1980年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播出的电视全新闻频道CNN开播,树立起新闻报道范式。这种范式的树立体现在,它不仅开创性的随时随地在电视屏幕上展示新闻事件的全新报道方式,而且体现在它的价值取向“全球化新闻、全球化社会责任”,即通过与新闻事件同步的实时追踪、全景描摹、连续关注,呈现出跨越国境、促成国家和民族之间联系的全球化的广泛影响力,以及来自更多元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信息和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反馈。CNN直播的第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是1985年6月发生在中东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47航班劫机事件——这是美国政府的决策者们第一次在电视上观看危机现场并将这种观看作为决策依据之一。1991年海湾战争的电视报道,把CNN的重大国际事件报道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这是一场被电视大规模现场报道的战争,是一个不仅仅美国政府和五角大楼官员,而且全世界观众都在观看的战争现场。1999年,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的丑闻,成为第一个面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报道的政治丑闻。2003年,美伊战争的信息量空前的电视直播和记者嵌入式报道方式,加速了这一事件作为全球化新闻的影响力和广泛性。半岛电视台自1996年成立以来,不仅在阿拉伯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西方国家不得不倾听的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声音。半岛电视台是一个覆盖阿拉伯地区的卫星电视全新闻频道,它所关注的话题和报道内容也主要在于阿拉伯世界。半岛电视台的特点在于,它敢于报道阿拉伯国家的不同政见者、民主主义者和人权活动,敢于反映社会舆论中的反对意见,关注包括宗教问题、妇女问题等在内的一系列在阿拉伯国家极其敏感的和很少有媒介涉及的问题。半岛电视台引起阿拉伯世界以外国家的瞩目是因为它播放本·拉登事件。半岛认为新闻的第一要义就是报道事实,只要报道事实就可以影响舆论,也可以影响同行。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组织架构和节目策略广播电视全新闻频道(频率)打破了以往受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接触广播电视新闻的传统,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可被称为“时间迁移(time-shifting)”,也就是利用滚动新闻和重播让那些错过收听收看某些新闻栏目的听众和观众能在不同的其他时段补听补看;另外一个特征是所谓“极地方化新闻(hyper-localtime)”,即利用24小时的全天候新闻播出时间来挖掘发生在中心城市以外地区,那些一般主流报纸、综合性电视频道新闻节目关注重点之外的新闻;再者就是新闻类别化,通过新闻内容的细分来满足接受者的“分众化”需要。在组织架构和运作上,CNN内部分工细致,包括主编、栏目制片人、现场制片人、记者、主持人、协调编辑、撰稿、画面编辑等。记者是按照地域/区域分工而非完全的传统意义上的条线分工,这种新闻采集模式在CNN内部被戏称为“采购”。记者都是多面手,既能做两三分钟的常规报道,也能应深度报道栏目制片人的要求完成十分钟的深度报道,能熟练地进行现场直播,也能对政要名流进行访谈。通过以记者为中心的报道组在一个新闻事件现场制作多条不同角度、不同时长的新闻报道供各栏目或频道采用,也是既资源共享又避免节目雷同的一种方式。嘉宾预约部的人员则按照行业/领域分工,各自负责长期追踪本领域的动态和学术情报,每天为各栏目、频道预约接受采访的专家,并向制片人提供完备的参考问题,以确保报道的深度。目前,媒介融合趋势下,CNN除了电视频道和网站外,还同时提供部分节目的播客(podcast)版和手机版。5/15/20205/15/2020不同的声音
本文档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与编排策略(第十二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hmily
教师一名呀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1-22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