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团队推荐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

团队推荐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

举报
开通vip

团队推荐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土建类)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 团队名称: 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陈静勇 所在院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推荐部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〇一〇年一月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如...

团队推荐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
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土建类)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 团队名称: 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陈静勇 所在院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推荐部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〇一〇年一月填表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团队建设背景设计是通过造物实现创新的计划,建筑与环境设计是建筑工程创新的核心。自1936年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起发展至今,本校就始终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为主体突出对建筑与环境设计类骨干及其配套学科专业的系统化建设,为首都城市建设持续输送专门人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作为有着70余年的办学历史的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2002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实施首都向世界城市发展的战略,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城市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我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注重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育与养成,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应行业需求,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本校遵循国家城乡发展战略,把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和发展方向,围绕《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不断优化与实践创新,持续开展与理论教学相协同的实验教学建设,并取得成效。2007年建筑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成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在国内建筑类院校和相关专业中影响广泛。2.团队结构“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本教学团队)是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为建设单位,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简称建筑学院,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设置于1984年的原建筑系)现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为综合建设平台,强调以综合性专业设计为主线开展各专业相关系列课程的协同建设,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建设基础扎实的教学团队。本教学团队的建立和结构的不断优化有赖于建筑学院多年来在建筑学等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长期积累和传承,特别是原建筑系的一批前辈学者,如付义通(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总建筑师,特聘为原建筑系主任)、张兆栩、高履泰、温梓森、英若聪、周人忠、臧尔忠、南舜熏、李书德、王其明、曹讯、籍传实等先生在国内外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前辈们努力创建了该学科在国内的知名度,为学科专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学科专业交叉环境中培育出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体系,取得有影响的建设成果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1980年增设建筑学专业后的初创时期,原建筑系就紧密结和首都城乡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高度重视与建筑与环境设计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通过持续引进“双师型”专业教师、增建专业实验室、学科专业间协作、校企协作等开展实践(实验)教学建设,在为首都城乡建设系统领域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形成一只具有合作与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建筑学院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着。本教学团队目前主要由建筑学院的10位专业教师组成。团队主要成员的学科领域、专业背景和教学、科研工作涵盖了建筑学一级学科及其下全部二级学科、艺术学一级学科下的设计艺术学、美术学等二级学科,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学科专业和主要方向,形成了通过实验教学系统联系各系(部、中心)等教学部门,保持对各专业辐射关系(如下页图示),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和团队素质持续提升的团队建设格局。在年龄结构上,本教学团队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岁。其中51~60岁教师1人,41~50岁教师5人,31~40岁教师4人。在职称结构上,本教学团队人员中教授4人(占40%),副教授3人(占30%),讲师3人(占30%)。在学历结构上,本教学团队人员中博士学位教师4人(占40%,其中1人有博士后经历),硕士学位教师6人(占60%,其中2人在读博士)。在学缘结构上,本教学团队人员在本科至研究生学习期间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英]UniversityofManchester和UniversityofLiverpool等国内外高校,并有继续在国内外进行学术进修、培训及交流的经历。建筑学院现设有3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并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学校带来了突出的社会影响,也为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带头人“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带头人(陈静勇),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建筑学专业)、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工业设计专业)领域的在职教授,现任建筑学院教学副院长,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建设的核心组成人员之一,担任“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工业设计校级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等。他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长期致力于本教学团队相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坚持在建筑学院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教学效果优秀,教学成果突出,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本团队带头人,2005年4月被授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9月,作为第一完成人负责的《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及原理(二)”及其协同课程的教学研究》获得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7年9月,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8月,他作为负责人的“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3月,作为第一完成人负责的《建筑类院校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009年4月,他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编号:09259)。建筑系城市规划系设计艺术系设计基础教学部建筑技术部建筑史论部学院实验中心学院办公室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专业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设计艺术学设计专(公)用教室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面层工艺实验室模型实验室木器工艺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室综合工艺与装配实验室建筑物理环境实验室建筑构造与产品展示实验室设计展示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设计心理实验室数字化设计实验室影像与色彩实验室数字化模拟(设计)空间环境实物模拟(设计)建筑物理环境模拟(设计)环境与设施体验模拟(设计)教学与管理部门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毕业设计课程实习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图书资料室美术教学与艺术工作室公共艺术设计4.教学工作“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将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遵循学校“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服务的特色和发展要求,把握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密切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建筑行业的关联性。本教学团队注重掌握建筑学一级学科专业和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专业、相关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倡导和推动建筑环境模拟(设计)实验与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的结合方面,进行了一定创新和有益地探索。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手段,多侧重在力学、材料、建筑物理环境、测量、工艺、工程等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开展,促进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但在设计教学中的一般多采用依托具体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以调研、方案设计、讨论、设计表达(多采用基于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二维图形技术,部分课题结合一些模型制作技术等手段)、展示等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在此作为狭义的造物计划概念)是解决问题,是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在培养设计思维和设计技能过程中,应当包含有对设计条件、过程、结果等进行有效模拟和检验,从中获取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的科学依据。传统的设计教学中对设计对象(城市、建筑、室内、产品、公共艺术等)的三维信息模型设计模拟、空间环境实物模拟(设计)、物理环境模拟(设计)、环境体验模拟(设计),以及公共艺术设计等实验教学不足,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过程和手段多停留在“纸面”阶段,难于对实现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的有效支撑。“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是基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施与产品系统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学科专业交叉链接系统的教学平台,通过整合建筑学院各相关学科专业的优势教学资源,跨学科、跨专业建设的教学团队。本教学团队围绕专业主干设计类课程(系列)教学构建了新型的“数字化模拟(设计)实验(侧重三维设计、虚拟现实、逆向设计等数字技术应用的数字化设计实验模块)——空间环境实物模拟(设计)实验(以CNC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为主,涵盖了力学、材料、结构、构造、工艺等的空间环境实物实验模块)——物理环境模拟(设计)实验(以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和仪器现场测试相结合,辅助建筑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设计,以及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节能设计等的物理环境实验模块)——环境与设施体验模拟(设计)实验(将人机工程、设计心理、设计展示作为体验重点的实验模块)”实验模块族,按各专业方向侧重点不同应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各年级设计教学中,反映了设计与模拟实验相并行的教学理念,突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协同的建设特色。多年来,本教学团队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研究式、合作式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受益面广的教学模式。本教学团队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整体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发生。本教学团队坚持团队建设与建筑学院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对建筑学院近年的快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本团队所在“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教学团队成为校级首批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本教学团队成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本团队建设始终贯穿在以建筑学院为主体的教学单位建设与发展中,保持融合与共赢局面。本教学团队所在建筑学院于1996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首次)后,又于2000、2004、2008年三次通过复评;2002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3年,“城市规划专业”成为北京市重点改造专业;2005年,“建筑学专业”成为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及城市更新设计团队”成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007年,“建筑历史与理论”二级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建筑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北京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团队”成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建筑构造”课程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与测绘学院联合申报获得“教育部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工程研究中心”。5.教学研究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在建筑学院的学科专业综合建设平台上,紧密围绕首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开展相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联系和带动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了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建设部、国家和地方文物部门等多项科研课题,结合这些课题研究开展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实验课程、毕业设计,以及学生“科技活动”等各项实验教学活动,促进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为配合2004版《培养方案》(2004~2008级适用)的实施,建筑学院依托建筑学优势学科专业,协同城市规划、工业设计专业等,于2004年设立了“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在新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空间环境设施与产品系统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学科专业领域和方向相互交叉链接的系统中,构建支撑“数字化模拟(设计)——空间环境实物模拟(设计)——物理环境模拟(设计)——环境与设施体验模拟(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在落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密切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名师建设等,按照《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特色项目几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本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团队成员近年主持和参加了3项北京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知识创新教育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建设研究》、《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系列课程建设》。2005年9月,《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及原理(二)”及其协同课程的教学研究》、《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及“建筑结构”系列课程建设研究》2项教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二等奖;2009年3月,《建筑类院校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建筑类院校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建筑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3项教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6.教材建设“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建设以专业建设、课程(含系列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重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创造出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本教学团队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积极参加学校教材建设规划立项建设,承担过市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等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2005年,《房屋建筑构造学》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成为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2006年,《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2版)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7年,《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第2版)获得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成为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008年《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第2版)、《广告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分别成为校级精品教材。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 姓名 陈静勇 出生年月 1963-04 参加工作时间 1986-07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族 汉族 性别 男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授予单位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授予时间 1993-01 高校教龄 23年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建筑学院教学副院长 联系地址、邮编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100044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2009年5月,《建筑类院校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成员:陈静勇、邹积亭、陈志新、王文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2)2009年4月,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编号:09259)。【北京市总工会颁】;(3)2008年8月,作为负责人的“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4)2007年9月,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5)2005年10月,《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获得IFI首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颁】。成员:陈静勇、张亮、刘新雨;(6)2005年9月,《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及原理(二)”及其协同课程的教学研究》获得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成员:陈静勇、朱仁普、阚玉德、郎世奇、滕学荣。【北京市人民政府颁】;(7)2005年4月,被授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北京市总工会颁】。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2-08至1986-0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07至1987-0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兼任团总支书记 1987-07至1993-0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助教 1990-08至1993-01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3-01至2000-1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讲师,任原室内设计、美术、建筑历史教研室(联合)党支部书记 2000-11至2005-1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副教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导师 2003-06至2006-0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任建筑系教学副主任、党总支委员、系学位委员会主任;任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2005-03~2006-0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任校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 2005-12~2006-0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原建筑系 教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2006-07~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简称建筑学院) 任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任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教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导师 2008-08~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任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 2009-10~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任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处长(主任);任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等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9人01 姓名 樊振和 年龄 53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71-12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 专业 建筑技术科学 高校教龄 27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建筑学院建筑技术部主任 02 姓名 胡雪松 年龄 45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85-08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建筑学硕士) 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高校教龄 24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 03 姓名 张路峰 年龄 46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84-08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建筑学博士) 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高校教龄 25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04 姓名 邹越 年龄 41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88-0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在读博士) 专业 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 高校教龄 21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建筑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05 姓名 范霄鹏 年龄 43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86-0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 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高校教龄 6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 06 姓名 丁奇 年龄 35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96-08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农学硕士,在读博士) 专业 风景园林学 高校教龄 13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07 姓名 滕学荣 年龄 35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01-0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文学博士) 专业 设计艺术学 高校教龄 8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08 姓名 李春青 年龄 36岁 参加工作时间 2000-03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农学博士) 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风景园林学 高校教龄 10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09 姓名 杨晓 年龄 37岁 参加工作时间 1998-0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专业 设计艺术学 高校教龄 11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建筑学院设计基础教学部副主任 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产品设计及原理(二)★ 陈静勇 2006-09至2009-12 120×4=480 绿色设计概论 2006-09至2009-11 16×4=64 数字化设计专题(逆向设计) 2009-09至12 64 毕业设计★(工业设计专业) 2005-12至2007-06 160×2=320 建筑构造(一)☆ 樊振和 2006-09至2009-12 24×4=96 建筑构造(二)☆ 2006-03至2009-06 24×4=96 建筑结构(一)☆ 2006-09至2009-12 32×4=128 建筑结构选型☆ 2006-03至06 32 建筑结构(三)☆ 2007-03至2009-06 32×3=96 建筑设计及原理(一)★ 胡雪松 2006-09至2009-12 128×4=512 建筑设计及原理(二)★ 2006-03至2009-06 120×4=480 建筑设计方法论 2008-09至2009-10 16×2=32 专业英语(一) 2005-09至2006-12 16×2=32 专业英语(二) 2006-03至2006-06 16 毕业设计★(建筑学专业) 2005-12至2006-06 160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 张路峰 2006-09至12 128 工作室选题(一)★ 2007-09至2008-12 112×2=224 毕业设计★(建筑学专业) 2006-12至2009-06 160×3=480 设计初步(一)★◎ 邹越 2005-10至2006-01 78 数字化设计(工程图形)◎ 2006-09至2009-12 32×4=128 数字化设计(三维设计)☆◎ 2008-03至06 48 数字化设计(虚拟现实)◎ 2008-09至12 24 工程制图☆◎ 2006-03至2009-06 32×4=128 建筑物理环境(光学)☆ 2006-09至2009-12 32×4=128 城市设计2★ 范霄鹏 2006-03至06 128 城市设计3★ 2007-09至12 128 城市规划设计及原理(一)★ 2009-09至12 128 工作室选题(一)★ 2007-09至2008-12 112×2=224 城市规划原理(一)☆ 2006-03至06 32 城市地理学☆ 2007-09至2009-12 32×3=96 中外城市建设史☆ 2006-03至2009-06 32×4=128 毕业设计★(城市规划专业) 2007-12至2009-06 160×2=320 设计初步(一)★◎ 丁奇 2008-09至2009-01 78 设计初步(二)★◎ 2009-03至06 78 园林植物学 2007-03至2009-12 16×2=48 专业英语(三) 2008-09至12 16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一) 2009-09至12 32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二) 2009-03至06 32 城市规划设计及原理(一)★ 2009-09至12 128 城市规划设计及原理(二)★ 2009-03至06 128 毕业设计★(城市规划专业) 2008-12至2010-06 160×2=320 环境艺术设计及原理(一)★ 滕学荣 2006-03至06 128 环境艺术设计及原理(二)★ 2006-09至12 128 环境设施设计及原理★ 2006-03至2008-06 128×3=384 环境设施设计及原理★ 2009-03至06 96 产品设计及原理(一)★ 2006-03至2008-06 120×3=360 陈设艺术设计 2006-03至06 32 陈设设计及原理 2007-03至2009-06 32×3=96 专业英语(一) 2006-09至12 32 毕业展览 2008-06至2009-06 20×2=40 毕业设计★(工业设计专业) 2008-12至2010-06 160×2=320 设计初步(二)★◎ 李春青 2006-03至2007-062009-03至06 78×2=234 专业英语(一) 2006-09至2009-12 16×4=64 专业英语(二) 2007-03至2008-06 16×2=32 专业传达(三) 2009-09至12 16 建筑设计及原理(一)★ 2006-09至2009-12 128×4=512 建筑设计及原理(一)★ 2006-03至2009-06 120×4=480 美术(一)☆◎ 杨晓 2006-09至2010-01 64×4=256 美术(二)☆◎ 2006-03至2009-06 64×4=256 美术(三)☆◎ 2006-09至2009-10 32×4=128 美术(四)☆◎ 2006-03至2009-04 32×4=128 艺术史专题◎ 2006-03至2007-04 16×2=32注:标☆课程属专业主干课程;标★课程属专业主干课程中的设计类(系列)课程;标◎课程属设计基础课群(院级平台)课程。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3版 樊振和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 2006年本教材第2版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建筑装饰构造 高丕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房屋建筑构造学 林川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9 素描 靳超参编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筑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编教材 水彩写生日志 钟铃,蒋方编着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 张忠国编着 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8 澳门宗教建筑 许政编着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当代北京服装服饰史话 蒋方参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FlashCS3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毕靖,张琨,成晓静编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DreamweaverCS3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成晓静,张琨,毕靖编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 邹越,朱宁克参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007年成为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技术设计(作图)应试指南·第3版 樊振和编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规划先行——村镇建设规划 房志勇主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 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 滕学荣参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走近798——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建筑名校课程进行时 张路峰参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表现色彩 钟铃参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广告艺术设计 赵希岗编着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教材 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 杨晓编着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字体设计 赵希岗编着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第2版 郎世奇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007年获得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教材 建筑新技术3 邹越副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集(1980~2005) 陈静勇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室内设计 高丕基编着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6 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教材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技术设计(作图)应试指南·第3版 樊振和编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 张忠国编着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2版 樊振和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2006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第2版 李德富,汪琪美编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技术设计(作图)应试指南 樊振和编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模拟试题集·第2版 李德富,汪琪美编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房屋建筑构造学 房志勇主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2005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 樊振和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005年成为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践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一等奖 2009-03 建筑类院校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二等奖 2009-03 建筑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二等奖 2009-03 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及原理(二)”及其协同课程的教学研究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一等奖 2005-09 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及“建筑结构”系列课程建设研究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 二等奖 2005-09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建设 20万元 教育部,财政部 2008-12至2009-12 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建设 150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9-01至12 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 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7-01至12 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 198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5-01至12 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中心建设 50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9-01至12 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中心建设 377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7-01至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验中心建设 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6-01至12 北京市重点改造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建设 20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4-01至12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0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9-09至12 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基于知识创新教育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3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7-05至2008-09 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建设研究 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6-09至2008-06 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系列课程建设 1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5-09至2008-08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建筑构造 5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9-07至12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2版》 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9-01至12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房屋建筑构造学》 万元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 2009-01至12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5-1团队设置特色“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的建设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是2008年首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之一,2009年成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本教学团队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为建设单位,以本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北京市重点改造专业——城市规划专业”、“首批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为依托,在建筑学院现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其下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3个第一批本科招生的优质专业等学科专业办学环境为综合建设平台上,通过有效地促进各专业相关系列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团队,具有依托首都城乡建设行业优势,充分发挥我校优质教学资源优势,形成跨学科专业建设特征和突出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创新特色。团队带头人由建筑学院教学副院长、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担任。本教学团队成员以建筑学院主要系(部、中心)专业教师为主,均受聘于学校的教师岗位,其中部分人员还分别担任相应系(部、中心)主任等职务。通过本教学团队(作为建筑学院的一级教学团队)可以有效地组织与协调全体专业教师(按照专业和实验教学模块再设置二级教学团队)共同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协同,多个学科专业间教学队伍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此,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2专业特色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行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描述和专业设计方向选题设置分别为:(1)建筑学专业专业特色: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为主干,兼修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内容,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专业培养。围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办学方向,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专业设计方向选题: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2)城市规划专业专业特色:以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为主干,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兼修城市科学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内容,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专业培养。围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办学方向,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专业设计方向选题:城市规划与设计、村镇规划与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3)工业设计专业特色专业特色:以工业设计学科为主干,兼修艺术学、机械工程、建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专业培养。围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办学方向,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专业设计方向选题:空间环境与设施设计、空间环境产品设计、空间环境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展示设计、工程数字化设计。5-3课程特色1.本教学团队将建筑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实验课程按照“数字化模拟(设计)”、“空间环境实物模拟(设计)”、“建筑物理环境模拟(设计)”、“环境与设施体验模拟(设计)”、“公共艺术设计”5类实验教学模块进行实验课程规划、分类、设置和管理,形成了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2.充分利用建筑学学科、设计艺术学学科专业优势和实验教学条件与技术支持,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专业等的专业设计主干课程(系列)、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实习中拓展专业设计创新教育的途径;3.反映了设计理论教学与设计实验教学间的并行设计、相互协同关系,体现设计教学创新的建设思路;4.重过程,重体验,重多课程协同,重校企协作,重实验教学,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5-4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积累、建设和持续的创新,形成了“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特色和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1)明确目标定位,依托优势学科专业,构建新型教学平台本教学团队自设立以来,紧密围绕学校“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为首都城市建设服务的特色和发展要求,把握培养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创新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在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开展实验教学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本教学团队所在的“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依托本校建筑学院的优势学科专业,在新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空间环境设施与产品系统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教学系统中,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构建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推进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适应“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型教学平台。(2)重视实验教学系统化设计,突出教学体系特色建设重视开展实验教学系统化设计与实践探讨。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以往分散、独立的各学科专业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为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中心,凝练和创造了“数字化模拟(设计)”、“空间环境实物模拟(设计)”、“建筑物理环境模拟(设计)”、“环境与设施体验模拟(设计)”等系列化的实验教学模块,形成了面向“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空间环境设施与产品系统设计——公共艺术设计”领域和方向的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学、工业设计等专业领域,是国内外同类院校专业教育中具有突出特色的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基地,具有较突出的特色、优势及对外辐射作用。(3)从制度和组织结构上保障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协同学校、学院通过制度建设,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了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保证了实验教学后备队伍的培养、充实与提高。团队建设采用了教学团队骨干与学院教学与管理队伍骨干相重叠的组织结构,是对专业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保障,可有效地组织与协调全体教师共同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协同。(4)以实验教学模块建设为引导,落实环境、设施、设备的科学化建设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实验教学环境、设施、设备,是实验教学中心能持久、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依据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整体需要,以实验教学模块建设为引导,科学地规划和有序地开展实验教学环境、设施、设备,减少和降低盲目性,有效节约教育基本投入,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渠道,提升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社会化建设水平,实现共享共盈。(5)以丰富的、系列化、高水平的实验技术,支持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创新通过实验教学模块建设,有效地整合、优化了实验教学资源,相应的实验技术也在不断丰富,并形成了系列化,加之高新实验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为在城市规划、建筑学、工业设计等专业教育中,更加深入开展地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新手段、新技术,促进了新成果的产生和学科专业建设,成为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目标的一个有效落脚点。5-5实验教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均按照建筑学院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要求设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依托本校建筑学院的优势学科专业,如教育部特色专业点、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建筑学专业,北京市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协同北京市重点改造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等校级重点学科,在新型的“城市规划——建筑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交叉链接系统中,开展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创新。(1)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崇尚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实验教学,相关政策配套落实;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以构建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体系为核心,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方案具体,适用性强,效果良好;基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空间环境设施与产品系统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系统建设,科学定位,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在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课程实验中进行实验教学系统设计,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有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重视实验教材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在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创新方面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实验教学手段先进,并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建立了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的学习方式。(4)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实验教学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学、工业设计等专业领域,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学生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宽厚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实验创新成果多,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空间环境与设施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相关的竞赛、论文比赛,以及其他科技活动中,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或省部级以上竞赛奖等。本团队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突出;实验教学成果丰富,正式发表的高水平实验教学论文多,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教材等荣誉;与国内外其他同类学科专业院校、学术团体等交流密切,与企业合作进行实验教学建设工作成绩明显,有广泛的辐射作用。5-6资源建设通过本教学团队,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统一安排实验教学任务,统一调配人员,统一规划实验教学环境与设施建设,统一编制和执行设备采购计划、调配仪器设备,统一进行管理资产,统一规划实验教学改革,形成资源集中共享。(1)教师资源“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作为建筑学院跨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其成员均受聘学校教师岗位,同时分别兼任建筑学院和各系(部、中心)的教学管理工作,大多数成员每年至少承担有2门及以上的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建筑与环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为专业实验中心,主要面向建筑学院相关学科专业
本文档为【团队推荐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666165
资深钳工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09-0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