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

举报
开通vip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    赵倩茹Summary: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整体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风格。本文通过对第一乐章曲式结构与音色布局的分析,了解音乐的陈述方式,对其进行归纳从而得出了在音色布局与曲式结构的特点。Key: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1.作者及作品简介1.1作者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

 

 

赵倩茹

Summary: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整体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风格。本文通过对第一乐章曲式结构与音色布局的分析,了解音乐的陈述方式,对其进行归纳从而得出了在音色布局与曲式结构的特点。

Key: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

1.作者及作品简介

1.1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作品简介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大约是在1799年年底创作完成。在1800年4月间他在维也纳伯格剧院公开演奏会上亲自指挥这部交响曲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2.曲式分析

2.1结构简介

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

3.配器分析

3.1乐队编制

第一乐章以双管制管弦乐队的配置为基础,涉及的乐器有如下。木管组:两只长笛、两只双簧管、两只C调单簧管、两只大管;铜管组:两只C调圆号、两只C调小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总谱中各行谱一律用C大调调号(无升降记号的调号),除低音提琴記谱比实际音高高八度外,其他乐器一律按实际音高记谱。

3.2配器布局

在《C大调第一乐章》配器分布中,弦乐组织体丰富多样,音响效果丰厚饱满。木管组不仅作为伴奏等重复作用,也作为一些派生线条参与音乐的展开。铜管组与打击乐依旧作为古典主义时期常用方式支撑强调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整首乐曲音乐形象鲜明,曲式结构与配器布局有着很强的紧密性。

引子:

在引子(前4小节中),木管组与弦乐组相互叠合,形成混合音色。铜管组的小号与打击乐组的定音鼓的连用作为强调终止式。第5小节第一长笛、第一大管与圆号下行分解三和弦,双簧管与单簧管作为了旋律的八度间补。旋律以小提琴组作八度线条,音色明亮富于光彩。8-12小节中基本色调在弦乐组中,木管组作为派生线条强调个别因素并为之“染色”增添音响亮度,并且与弦乐组在富有特性的旋律上进行局部叠合加以强调。我们可以看到第8小节小号与定音鼓再次连续连用以强调终止式;木管组与弦乐组相错的节奏给予不同的重音,各组在切分的节奏中音色清晰,音响丰富有层次。

呈示部:

呈示部主部在开始时在弦乐组中使用了音色分层的方法,主要旋律声部以小提琴I为主,其它弦乐部分作为旋律与节奏的强调;木管组以渐强的力度穿插于每一个乐句末给予和声的支撑。在29小节全曲迎来了全奏,木管组与铜管组定音鼓同度或多层八度作为和声性因素,小提琴组同度作为主题型的线条因素,中提琴与大提琴作为结构性强调加强旋律线条特征,使它轮廓更加鲜明。此处主题型全奏均位于各自发音洪亮、出色的音域,充分发挥出乐队的气势与辉煌。34小节进入补充段后,音色节奏加快,木管组主部材料开始细碎化发展、长音以强调重音;弦乐组在上方骨干音中加花,进行旋律的模进、加入震音、跳音等多种技法来烘托小高潮的产生;大管II、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持续震音加强稳定感。36小节小号与定音鼓连用加强了保持作用。

在41小节进入连接部,木管组与中提琴大提琴同度或多重八度共同演奏主部主题以加深和强调动机。46小节进入准备段,在此段终止时形成全奏的小高潮,木管组与弦乐组音色相互交错,在听觉上产生了一种呼应感。

副部:

在52小节进入副部,这时主要旋律由双簧管和长笛交织演奏,单簧管低八度加厚旋律,大管的持续性装饰加强了流动性。67小节木管组与铜管组重音的强调,弦乐组加快的节奏变化、震音与铜管组的使用都将乐曲推上了一个小高潮。78小节木管组使用长音为前景,弦乐组节奏音型化作为背景与木管组形成动与静的对比。87小节进入结束部,此处材料与音色进行大量综合,木管组在强拍的重复、力度与节奏的强调增强音乐的律动;弦乐组震音、跳音的使用,全部乐器强力度的进行与前补充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强弱对比。在副部中我们可以看到木管组音色的增长、力度的强弱变化、旋律的流动,其不再单单只是作为重复或者变化弦乐声部,它可以作为旋律的派生线条进行材料展开,在结构中加强纵横色彩的对比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木管组在音乐中的表达日益加强。

展开部:

在111小节进入展开部导入段,小提琴I单音色演奏,木管组与其他弦乐部分成混合音色,两者相互交替演奏表现出主部与副部材料在横向色彩上音色的对置,织体中不同层次鲜明的“色差”,配器上与主部的对比。

在124小节进入中心展开段,木管组与部分弦乐声部以主部副部主题材料为基础交错进行多重八度的叠合,小提琴II与中提琴以震音形式的长音给予和声支撑。132小节大管与双簧管交替演奏旋律后齐奏起到了渐强的效果。137小节演奏力度与乐器声部同时消减,小提琴组演奏旋律,其他弦乐部分强调重音,木管组以强力度给予了和声支撑,弦乐组多层八度叠合强调部分线条。145小节再展开时木管组用不同的乐器进行音色转接叠合形成音响上的色彩对比,弦乐组也以叠合的形式强调主部音型与音色的对比,木管组与弦乐组随着音色节奏的加快与材料的细碎化发展形成了强烈的音色对比。在整个展开部中,由于材料的综合运用使配器时音色的节奏、突变型力度、声部幅度、音区等方面的变化与呈示部的配器方式有着明显的对比。

再现部:

在179小节进入再现部,与呈示部不同的是主部开始时不单是弦乐组的演奏而变成了全奏,木管组与弦乐组多重八度结合长笛双簧管单簧管高八度加强下方乐器的泛音。在古典主义时期再现部分一般使用与呈示部分相似的的乐队织体写法和音色配置,即使有变化也是局部的或是装饰性的。此第一乐章虽然没有突破“音色对称”的布局,但是在配器上做了较大的变动。

在190小节进入连接部,木管组长音形式的和声性线条与弦乐组动机型主题进行音色的对置,使这段的音响层次和色调变化显得细腻丰富。199小节进入全奏,弦乐组在线条音型化的写法中通过增加声部形成了音响的浓淡变化,长笛高八度演奏双簧管旋律,其高音区音色为其增添了光彩。木管组与弦乐组节奏相互交错,音色呈混合音色,铜管组与定音鼓节奏性强调的支持将全曲推向高潮。

在207小节进入副部,与呈示部副部音色不同的是再现部副部木管组音色变为八度奏在单音色的基础上加厚自身旋律线条,再现部副部的结束部大致与之前一致,但其中加入了装饰性声部来突出节奏或增加多重八度叠合强调和声、旋律、增加乐器组丰满统一的音响。

在261小节进入尾声,木管组多重八度的长音下行音阶缓和了结束部强力度的冲力,使乐曲得到一定的缓冲,木管组与弦乐组在混合音色和声线条结构中,各层次之间的力度也十分均匀,紧接着木管组长音伴随着弦乐组快速跳音的进行将乐曲又推向高潮,其节奏组合较单纯,音响“焦距”相对集中,因而,全奏的强势和威力仍得以充分发挥。

3.3局部配器特色

古典主义时期,铜管组的小号与打击乐组的定音鼓的连用作为强调终止式在古典主义时期是非常典型。在配器的角度上可以看出古典时期大部分交响乐呈示段与再现段的音色布局基本保持均衡对称的关系,不仅是在主题材料、调性上再现,并且在配器手法上总是相似的。而贝多芬在第一乐章中的再现部分并没有采取这种“音色再现”的方式,而是对再现部分的音色配置做了变动,改变了均衡的原则。

4.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贝多芬的管弦乐法富有激情的表现着乐器的音色,配器手法与曲式结构的紧密结合使得管弦乐法布局与音色展开在对比与统一中融合的更加出色,整体的音响效果和谐,各个声部之间融合,其紧密的联系使得乐曲在发展过程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全文完-

本文档为【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配器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T人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3-11-2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