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 第21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无答案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 第21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无答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 第21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无答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21课第、I历史纲要导引通过冷战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知道冷战发展与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II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立德树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III、学习目标初呈现 重点难点.思维导图知识体系3疑难解析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们建立并主导了战后国际秩序冷战是在雅尔塔体系具体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分别建立了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了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在冷战过程中,世界发...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 第21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无答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21课第、I历史纲要导引通过冷战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知道冷战发展与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II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立德树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III、学习目标初呈现 重点难点.思维导图知识体系3疑难解析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们建立并主导了战后国际秩序冷战是在雅尔塔体系具体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分别建立了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了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在冷战过程中,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欧、日本、中国等地区和国家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力量,发展中国家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逐渐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受到多种国际力量的制约,冷战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视野拓展关于冷战的起源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中国史学界对冷战起源主要有如下几种理论:“填补权势真空论”认为欧洲因二战而筋疲力尽,有沧为权势真空的危险,而现实存在的东西方之间的冲突不容许有任何权“安全国境论”认为二战后美国决策者担心苏联的势力和影响会扩;势真空存在.展到它传统安全利益范国之外,而苏联同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由恐惧和反恐惧、行动和反行动构成的恶性循环无疑是冷战形成并加剧的原因之-;“均势论”认为美国要制衡德国和苏联就必须同其中之一合作,而其结果必然是这个合作者占领东欧大部分,成为美英必须再给予制衡的对象;“权利说”认为美苏在战后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是唯一有能力挑战对方的国家,为了寻求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他们注定是天然的对手,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容忍对方在国际体系中有绝对优势。、IV核心素养共涵育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是控制世界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两极格局之下,两极之外的任何其他大国更换门庭均不影响格局的正常运转;在多极格局下,任何两极的结盟势必打破原有力量均势;而在单极格局下,任何可能的国家联盟都无法同唯一的一极相匹敌,各大国往往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同唯一的一极进行对抗。无论在哪种格局下,只要世界能够维持大体的和平与稳定(不包括小规模冲突或局部战争),那么,该格局就是一个正在有效运转的格局。——摘编自周绍雪《美国的实力与单极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类型世界格局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源。(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内容从政治、经济角度概括缘由。第二小问,结合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等信息及所学知识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三“在两极格局之下,两极之外的任何其他大国更换门庭均不影响格局的正常运转……各大国往往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同唯一的一极进行对抗”可知国际力量对比相对稳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在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答案:(1)缘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衰落: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成功:科技革特征:(3)命广泛开展;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国际力量对比相对稳定。根源: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6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与美国霸权”为主题写一篇小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和“冷战”的原因分析;第二小问,结合两极格局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特点。第(2)问,关于冷战与美国的霸权,可以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特征来提炼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答案:(1)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观点: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但其霸权地位(2)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也受到部分削弱。论述: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霸权地位受到部分削弱。美苏长期对抗,也消耗了美国实力,动摇了霸主地位;扶持德国和日本复兴,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美国经济和政治霸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拖累了美国,削弱了其霸权地位。V、知识升华与反馈一、回归时空二、知识提纲.三、本课小结启示与认识][质疑与反思 由学生在学习后,进一步提出质疑与反思,或总结学习启示与认识10分钟。【限时训练】限时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1954~1.1947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美苏冷战.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CB为()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材料中美国电影刻画解析:选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兴起与发展D的形象表明了对共产主义的仇视,是冷战的表现之一,冷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C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故选项。.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2.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析:选C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组织,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表现,故选C项。4.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比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费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这表明冷战期间( )A.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解析:选A根据材料“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表明冷战期间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故选A项。1.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解析:选D据材料关于福利国家的立法方案被否决,加强国防的方案获得支持可知,美国的政策受到与苏联争霸(冷战格局)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美国注重国防并不能说明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排除A项;依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项。C排除说明分权制衡原则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提出的方案需受到国会的制约,.1973年10月,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美国偏袒以色列政策,宣布把需要中东石油的国家划分为“友好、中立、敌对”三个类别,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这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能源因素推动国际力量分化D.西欧、日本摆脱美国经济控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1973年10月”“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可知因石油能源因素推动西欧、日本与美国分化,故选C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根据材料“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表明西欧、日本摆脱美国政治控制,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2.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解析:选D斯宾格勒在他的书中回答了西方文明的前途和命运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人关心的现实问题;汤因比曾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出于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忧虑和无限希望才写出了《历史研究》;在1989~1991年间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席卷全球似乎要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下,福山写出《历史的终结》,上述三位学者对西方文明的看法一定程度反映项;A项;上述材料只是三位学者的个人观点,排除D了国际形势的变动,故选.美国学者福山对西方社会保持乐观情绪,排除B项;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没有突破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排除C项。、学术前沿内容拓展阅读VI“第三世界”的兴起一、亚非会议:新独立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第三世界”在世界经济范畴中是对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现代化进程中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泛称,而在国际政治范畴中则是指介于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之间的“中间地带”。由于“中间地带”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无论从哪个范畴着眼。“第三世界”所指称的对象基本上是同一类国家,即大部分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历史上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多数在二次大战后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所谓“第三世界”的兴起,主要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对'‘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种集体的力量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崛起,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年举行的亚非会议。50年代中期,正处于民族独立浪潮高涨阶段,当时,亚洲和北非已经诞生了一批新独立国家,但亚非地区还有许多国家尚未取得独立,在这种形势下,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1。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协调相互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发展并巩固独立;2。如何在世界性和地区性事务中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甲;3用,在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中表达中小国家的要求、维护中小国家的利益如何继续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壮大“第三世界”的力量。亚非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筹备召开的。1954年底,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印尼的茂物举行会谈后发表公报,决定发起召开亚非会议,并向中国等25个亚非国家发出邀请。会议预定的宗旨是: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和睦邻关系;讨论与会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问题;讨论有关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问题;讨论横界和平及亚非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一建议得到亚非国家普遍欢迎和支持,被邀请国除中非联邦外都同意参加会议①。1年4月1日,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开幕,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的是周恩来总理①。开幕式上,印尼总统苏加诺以(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为题致词,他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国际会议。他呼吁:亚非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实现完全的独立和繁荣。会上,多数国家的代表发言中以新老殖民主义为谴责对象,强调民族独立与和平共处,但也有一些国家的代表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由,影射攻击中国,恶化了会议气氛。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在发言中提出“求同存异”原则,表明中国愿同具有相似历史命运的亚非各国在反对殖民主义这一共同的基础上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发言阐明了中国的立场,表达了会议的宗旨,获得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在中国和其他与会国的共同努力下,4月24日,会议按照预定目标一致通过了最后公报,即(万隆宣言》。宣言中提出以十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基础;(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5)尊重每一个国家按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6)行自卫的权利.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和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伪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以上十项原则所贯穿的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和合作的精神被称作“万隆精神”,“万隆精神”是亚非会议为人类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亚非会议的成功举行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它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标志着亚非新兴国家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对国际事务产生了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亚非会议被看作“第三世界”兴起的里程碑。亚非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是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反殖反霸斗争的思想武器和强大动力。“万隆精神”对两极化的集团政治格局是有力的冲击,作为多极化趋势重要内容的不结盟运动亦由此萌芽。亚非会议还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进程,在“万隆精神”鼓舞下,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了又一波民族独立浪潮.殖民体系最终走向瓦解.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与发展亚非会议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美、苏两极争夺“中间地带”活动的加剧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激发了日益强烈的非集团化倾向。一些原亚非会议的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遂酝酿发起“不结盟运动”。积极倡导不结盟的还有最早走出苏联阵营的南斯拉夫。1956年7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会晤,并发表(布里俄尼声明),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集团政策,走不结盟的道路,维护独立主权和世界和平。这一主张得到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的响应和支持。于是,这些领导人开始筹划组织.不结盟运动会议。1}}年6月,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项条件:(l)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2)支持民族解放运动;(3)不加人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4)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5)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显然,不结盟运动的目标与“万隆精神”是吻合的,它试图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性力量之间形成第三种非集团性的国际政治力量,以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并通过集体的努力制衡两极,在两极格局中谋求最大的战略利益。1}1年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5个国家参加会议,此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作为非集团性的国际运动,不结盟运动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定期召开的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从197年起每三年召开一次),每届会议的东道国担任会议主席,同时也是本届运动的主席,任期至下届会议。为了在会议之间协调立场,19T年起设立由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组成的协调机构。与这种活动方式相一致,不结盟运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每届会议通过的《宣言》、(声明)等文件所表达的共同立场上。从1}1年到1卯$年,不结盟运动共举行了十二届首脑会议,第二至第十二届会议的地点分别是:开罗(埃及,1}、卢萨卡(赞比亚,}970),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1?3),科伦坡(斯里兰卡,1'T、哈瓦那(古},}'T、新德里(印度,1983)①、哈拉雷(津巴布韦,1}、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1989),雅加达(印尼,1992)、卡塔赫纳(哥伦比亚,1995德班(南非,199。在三十七年的进程中,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不断增加,从首届会议的二十五国发展到第十二届会议的一百一十三国。不结盟运动所倡导的国际政治理念在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它的存在和发展抑制了集团政治,缓冲了两极对抗,也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在不结盟运动旗帜下,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日趋活跃的重要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壮大与两个阵营的分化作为同一个历史过程一起改变了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格局。不结盟运动还致力于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南南合作”),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运动的成员国大多也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议”)上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七十七国集团”①的成员,他们在历次“贸发会议”上提出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推动与发达国家的对话(“南北对话”),改革国际经济体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有所下降。面对新的形势,第十届首脑会议提出,要对运动的目标作新的定位,在继续为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的同时将把运动的侧重点转向经济领域,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向贫穷落后宣战”。在第十二届会议上,主要讨论了帮助贫穷国家的问题和解决因内部冲突而陷于战乱的非洲国家的困境问题,会议呼吁团结协作,保护穷国和弱小国家的利益,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国际新秩序。
本文档为【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 第21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无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25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