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纪录片分析

纪录片分析

举报
开通vip

纪录片分析纪录片分析 普通人视角的味觉审美——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王立影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在国内众多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它之所以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首先是其巨大的投资与优良的制作水准,而最重要的方面则是因它并不单纯讲述食材、美食的制作,而是通过美食这一媒介,找到与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等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本文拟从纪录片的制作、平民理念、社会文化认同以及商业化运作四个方面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纪...

纪录片分析
纪录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普通人视角的味觉审美——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王立影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在国内众多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它之所以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首先是其巨大的投资与优良的制作水准,而最重要的方面则是因它并不单纯讲述食材、美食的制作,而是通过美食这一媒介,找到与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等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本文拟从纪录片的制作、平民理念、社会文化认同以及商业化运作四个方面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平民理念;文化认同;营销方略 纪录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融合思想性、艺术性、纪实性于一体,具有展示现实、传递观念、传承文化、提升审美等功能。建国后曾出现多部让人津津乐道的优秀纪录片,如《话说长江》、《望长城》等经典作品。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纪录片开始衰落,无论是作品数量、规模,还是作品的影响力都急剧下降。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却令人眼前一亮。这部原创大片自2012年5月14日十点半开播,连续七天播出。首轮播出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5%,而第四集《时间的味道》收视最高,达到0.55%,这个成绩已经达到与BBC纪录片所能达到的收视率,并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1]。引发公众对纪录片的强烈兴趣,由‚舌尖‛引发公众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探讨。之所以引发公众对此纪录片的热烈反响,笔者将从纪录片的制作精良、平民理念、社会文化认同以及商业化运作四个层面对其进行审视与思考,以期对当今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一、纪录片制作精良,中国艺术审美的独特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制作精良,首先是人员的投入,该纪录片由美食家蔡澜、沈宏非两位专业人士担任顾问,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就有8人,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为剪辑师剪辑完成。另外,该摄制组跨越我国国内自北向南的60个地区,涵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基本展现我国地大物博的资源,风情迥异的饮食文化。整个纪录片共七集,分别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7个主题,讲述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与文化传承。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在摄影方式上采用微距摄影。摄像机在近距离的拍摄,为观众呈现食材本身的纹理构造,这样天然的图案都因此表现得非常唯美。《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海报即是明显的例证,美丽的山水风光,远山近水与轻舟,其实是筷子与肉的微观特写。该片通过这种新颖的拍摄手法让人们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发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艺术的本质在于展现生命力,人的审美情趣则从人的本性上要求艺术回归本真,表达出人们的某些共同情感历程[2]。所以纪录片必须采用符合大众普 1
本文档为【纪录片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6-03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