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邓实史学研究

邓实史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邓实史学研究学校代码:10730分类号:密级论文题目(中文)邓实史学研究论文题目(外文)TheResearchonDengShi’sHistoricalScience作者姓名臧文昱学科专业历史学·中国史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育类型学历教育指导教师邱锋合作导师论文工作时段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9年5月校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I中文摘要本文从对中国传统“旧史”的扬弃、“新史学”的探索...

邓实史学研究
学校代码:10730分类号:密级论文题目(中文)邓实史学研究论文题目(外文)TheResearchonDengShi’sHistoricalScience作者姓名臧文昱学科专业历史学·中国史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育类型学历教育指导教师邱锋合作导师论文工作时段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9年5月校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I中文摘要本文从对中国传统“旧史”的扬弃、“新史学”的探索以及对传统封建论的阐发等三个方面,论述邓实的史学思想。受19世纪末期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影响,邓实等晚清学人开始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命运。在近代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下,邓实提倡进化史观,并借此反思中国传统史学。一方面,驳斥中国“无史”说,肯定了旧史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期望融合中西学,重拾对史学之重视。由此,邓实积极响应“新史学”,呼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并提出编撰一部《民史》的设想。在史料观上,邓实赞同“六经皆史”的观点,主张扩充传统史料的范围。基于其时中国之现状,邓实对封建和郡县之辨也进行了再讨论,借此反对过度的中央集权,以达到其“以学救国”的理想。关键词:邓实,国粹派,新史学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IITheResearchonDengShi’sHistoricalScience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DengShi'shistoricalthoughtsfromtheaspectsofa"sublate"attitudetothetraditionalChinese"OldHistory",exploringthe"NewHistory"andreflectingonthetraditionalfeudalism.InfluencedbythedrasticchangesinChinesesocietyattheendofthe19thcentury,DengShiandotherscholarsofthelateQingDynastybegantorethink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dnationaldestiny.Undertheinfluenceofmodernwesternsociology,DengShiadvocatedtheviewofevolutionaryhistoryandtheconceptof"group(群)".Ontheonehand,itrefutedChina's"nohistory(无史)"theoryandaffirmedthevalueoftheoldhistory.Ontheotherhand,hehopedtointegrateChineseandwesternlearningsandregaintheimportanceofhistoriography.Therefore,DengShirespondedto"theNewHistory"actively,calledfora"RevolutioninHistory",andputforwardtheideaofcompilinga"CivilianHistory".Intermsofhistoricaldata,DengShiagreedwiththeviewthat"sixclassicsarehistory(六经皆史)"andadvocatedexpandingthescopeoftraditionalhistoricalmaterials.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atthattime,DengShialsorediscussedtheargumentsbetweenfeudalismandcounties,soastoopposeexcessivecentralizationandachievehisidealof"savingthecountrybylearning(以学救国)".Keywords:Dengshi,theChineseQuintessenceSchool,theNewHistory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III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绪论.....................................................1一、研究现状回顾................................................1二、研究意义....................................................6第一章西学理论关照下的“旧史”扬弃......................7第一节接受西方社会学理论.......................................7一、接触西学.......................................................7二、社会进化论的影响..............................................10三、“群学”的形成................................................12第二节批判“旧史”............................................14第三节无史则无学..............................................18一、史学为众学之本源..............................................19二、重拾史学......................................................20第二章关于“新史学”的探索.............................24第一节《民史》编撰的设想......................................24一、对“民史”之重视..............................................24二、《民史》修撰..................................................27第二节对“六经皆史”思想的阐释................................30一、旧史范围之狭窄................................................30二、扩大史料范围..................................................31第三节通史致用................................................32第三章关于封建论的阐发.................................35第一节晚清时期的封建郡县之辨..................................35第二节邓实对封建论的辨析......................................40结语....................................................44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IV参考文献................................................46致谢....................................................50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1绪论一、研究现状回顾邓实(1877-1951),字秋枚,号枚子、野残、鸡鸣,有风雨楼主等称号,广东顺德人。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出版家,邓实在20世纪初就已经参与创建国学保存会、神州国光社的活动,而其一生的大量精力都投注于创办各类文化刊物,主要编有《政艺通报》、《国粹学报》、《古学汇刊》、《神州国光集》等刊物,同时在收集、整理古籍方面也颇有建树。在邓实创办刊物期间,他还于《政艺通报》、《国粹学报》等刊物上多次发表文章,在传播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及倡导保存国粹、发扬国学上影响颇深。对邓实的研究,学界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反映在邓实与国粹派、国粹思潮的联系、邓实史学思想、邓实中西文化观、邓实政治思想、邓实诸子学以及邓实古籍整理等五个方面。现将对邓实的相关研究情况总述如下:1、与清末民初国粹派、国粹主义思潮相关的研究目前与邓实相关的研究成果中,最为丰富的就是这一方面,主要就邓实与国粹派的关系、邓实与国粹思潮发展的联系以及对邓实与国学保存会的关系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首先,与国粹思潮、国粹派相关的专题文章主要有,吴雁南《邓实与清末国粹主义思潮》、贾海宁《邓实与国粹主义思潮》、严冬《邓实、刘师培与晚清时期的国粹派》、汤黎《邓实、梁启超国学思想之比较》以及陈俊婵《邓实与近代国学》五篇。这些文章大多都未对邓实的国粹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是邓实个人资料的简单堆砌。以严冬的《邓实、刘师培与晚清时期的国粹派》为例,作者在文中就侧重于描述在国粹派中邓实所作的具体工作,实际就是对邓实其人、及与国粹派的关系作了一个极简单的介绍①。同样,在汤黎的《邓实、梁启超国学思想之比较》一文中,作者主要将邓实的国学思想与梁启超的国学思想进行比较,认为由于邓实更多的接受传统经学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邓实的思想和视野②。但遗憾的是作者在文中没有对此观点进行更为深入的解释。同时也没有对邓实的国学思想进行系统的阐述,只是对邓实创办国学保存会的出发点和目①严冬:《邓实、刘师培与晚清时期的国粹派》,《华夏文化》,2012年第2期。②罗家祥主编:《华中国学》第3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2的,以及《国粹学报》的创办宗旨进行了介绍。除上述五篇专题文章外,还有大量研究晚清国粹派、国学以及文化思潮的专著中对邓实多有提及,如郑师渠著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和《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文化思想研究》,郑大华的《晚清思想史》,喻大华著《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罗志田的《国家与学术》等,这些著述都或多或少涉及到邓实自身或邓实与国粹思想、国粹派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但文中对邓实发表的各种思想学说,多作为研究国粹派思想之佐证,并未再作深入研究。如郑师渠,就是在系统的考察了晚清国粹派的崛起、发展等原因后,从国粹派之知识体系,国粹派学人对待中西文化观之变化,以及史学理念、经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突显出国粹派在其时的历史地位,展示了国粹派在各个方面的影响,拓展了学界对国粹派研究的范围①。而且他充分认识到邓实作为晚清国粹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国粹派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大量引用了邓实的言论、文章作为讨论国粹派的新学知识体系、文化观、史学思想、伦理思想、经学思想等方面的证据,但该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更加注重将国粹主义思潮视作一个整体,未对个体进行深入研究,这也代表大部分论著中对邓实的态度。除专著外,还有大量研究国粹派的论文中也多次提及邓实,如胡逢祥的《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史学》、郑师渠《晚清国粹派的文化观》、房德邻的《论国粹主义》以及罗志田《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等论文中也都引用邓实的言论作为论据。这些论文同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之内容结构大致相似,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也没有跳出郑师渠所划之范围。这些文章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将国粹派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几乎不涉及对国粹派中个体的研究,这导致至今未出现深入研究邓实国粹思想的成果。除上述对邓实国粹思想的研究外,对国学保存会的许多研究也涉及邓实。如王东杰的《国学保存会和清季国粹运动》,该文将国粹派的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对两个阶段进行阐述,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国学保存会前后两个活动阶段的变化,认为国学保存会在创办的过程中“保守色彩越来越浓”②。此外,王东杰还有一篇《欧风美雨中的国学保存会》,该文重点论述了国学保存会“新”的一面,作者认为,国粹派所提倡的“新”,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守旧’思想”③,体现了这一时期国粹派在思想上的矛盾性。2、邓实史学思想研究①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②王东杰:《国学保存会和清季国粹运动》,《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第107页。③王东杰:《欧风美雨中的国学保存会》,《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5期,第35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3邓实史学思想研究的成果,专题文章有吴忠良的两篇论文①,作者认为邓实史学思想的基本立足点是“六经皆史”,而邓实最终目的是期望能够做到以史来致用,即“通史致用”②。吴忠良认为邓实深受梁启超影响,邓实十分推崇梁启超的思想,而此时中国史学界也刮起了进行一场史学革命的风潮,因此邓实无论是顺应社会大势,还是为了响应梁启超之号召,都提出了要进行“史学革命”的呼声,渴望能够避免出现“史官失守而周亡”的局面。③但就史学之目标,邓实基本没有出走梁启超划定的范围,所作之工几乎都是为“新史学”添砖加瓦。此外,还有许小青的学位论文《20世纪初新史学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将邓实与梁启超、刘师培等人放在一起,作为晚清新式知识分子的代表,将“新史学”同当时的社会主题联系在一起,这里所谓之社会主题主要就是指民族国家的构建。随着西学的传入,越来越多的士人实现了自我觉醒,他们从讨论史学出发,在逐渐了解“民族”、“国家”等概念后,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讨论史学,而是将目光伸向了政治,讨论重点也变成了“民族国家的理论建构”④。但许小青在文中只简略提及了邓实的史学主张,以及邓实“强调史的精神是民”⑤的态度,至于邓实对“民族国家”的创建究竟有何见解,并未多做描写。在方光华的文章中,作者将邓实、章太炎、夏曾佑、刘师培等人作为新史学的初步实践者,认为他们为旧史学向新史学的过渡做出了贡献,更是提及了邓实希望做出一部“民史”的设想,肯定了邓实在史学上的大胆创见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胡逢祥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也是将邓实的思想、言论作为佐证,但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国粹史学”的概念,这是“国粹史学”这一概念初次面世,作者认为国粹派将“史学提到了学术中独尊无二的地位”⑦,不仅如此,作者还总结出国粹派“治学以史为主”⑧的学术特点,并从“国粹史学的灵魂——民族主义”、“国粹史学与西学”、“国粹史学的学术成就”以及“国粹史学建立近代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粹史学”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关于邓实史学思想的研究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也多停留在表面,因此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3、邓实中西文化观研究①两篇文章分别为:《邓实与“新史学”思潮》(《南都学坛》,2003年第2期)以及《邓实史学思想析论》(《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②吴忠良:《邓实史学思想析论》,《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112页。③吴忠良:《邓实史学思想析论》,《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第113页。④许小青:《20世纪初新史学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6期,第142页。⑤许小青:《20世纪初新史学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第144页。⑥方光华:《试论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新史学思潮》,《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⑦胡逢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史学》,《历史研究》,1985年第5期,第145页。⑧胡逢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史学》,《历史研究》,第145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4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李占领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邓实及其中西文化观》,作者以1904年为转折点,认为在1904年前后,邓实的中西文化观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向往西学转向提倡国学、保存国粹,将邓实的思想脉络划分为“向往欧化”与“复兴古学”两个大阶段,通过对邓实前后言论的分析,论述了邓实中西文化观的变化的原因和倾向①。王琳的硕士论文《邓实文化思想研究》则通过介绍邓实创办的各类报刊,进而分析邓实的文化思想,认为邓实的思想经历了由“专注于将西方政治制度引入中国”到“排斥”西学、推崇“国学”的过程②。虽然与李占领的文章相比在形式上没有多少创新,但是在细节上更为具体。此外还有洪再新《从民族主义到现代主义:邓实、黄宾虹学术思想关系考略》(上下)以及张耀武的硕士论文《黄节思想研究》中也对邓实的文化观有所涉及。4、邓实诸子学研究目前还没有对邓实诸子学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只在一些著作或论文中稍有提及。如杨浩的硕士论文《晚清国粹学派诸子学研究略论》中就提到了邓实,认为他“虽然在诸子学研究中具体成就不如同时代的其他学者”③,但邓实提出的观点更具系统性,也更为深入。罗志田在《裂变中的传承》一文中也提到了邓实在新的环境下对诸子学、儒学等进行了新诠释,认为邓实为了抵抗西学,提倡“汉学和宋学、儒学和诸子学”的互补④,并进而提出了“国学”的概念。但就目前来说,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仍十分少。5、邓实政治思想研究对邓实政治思想研究的成果也不是很多,目前仅有李小雅的硕士论文《救“国”与存“学”:邓实政治思想研究--以<政艺通报>时期为主》,本文以邓实创办《政艺通报》以及《国粹学报》时期的政治思想为研究重点,认为邓实的思想经历了“由‘救国’为主,到以‘存学’为主”的变化⑤。通过对邓实于《国粹学报》及《政艺通报》上所发表的言论、文章进行分析研究后,比较邓实政治思想前后期的改变,从积极关注政治,到“政治救国的热情渐渐冷却……致力于存学”⑥,讨论了邓实思想变化的过程,就探究邓实的政治思想看来,是具有借鉴作用的。6、邓实古籍整理与美术史研究邓实除了思想家的身份外,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藏书家、出版家,在创办①李占领:《辛亥革命时期的邓实及其中西文化观》,《历史档案》,1995年第3期。②王琳:《邓实文化思想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③杨浩:《晚清国粹学派诸子学研究略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第10页。④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51页。⑤李小雅:《救“国”与存“学”:邓实政治思想研究--以<政艺通报>时期为主》,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57页。⑥李小雅:《救“国”与存“学”:邓实政治思想研究--以<政艺通报>时期为主》,中山大学硕士论文,第57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5国学保存会初期邓实便带头捐出三百元,藏书三千册,杂志一千册,并积极组织藏书楼的各项活动,这使得国学保存会名下的藏书楼成为当时著名的藏书楼之一。与邓实藏书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吴忠良的《邓实与国学保存会藏书楼》,本文论述的重点在邓实是如何在艰难的境况下经营藏书楼,以及藏书楼的发展历程。此外,邓实也相当重视对古籍的整理,在这一方面,有朱乐川、姜晴文的《邓实<奏缴咨禁书目>及其文献价值》,本文更多的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邓实《奏缴咨禁书目》编纂时间及目的、版本、文献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①。但该文没有涉及邓实本人修订《奏缴咨禁书目》的初衷进行探讨,即邓实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编写的该书,可以说是该文的缺憾之一。除了对邓实整理古籍的研究外,邓实与黄宾虹合编了规模庞大的《美术丛书》,这书为整理、出版、研究中国古代美术文献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也与之相应的出现了一些对邓实美术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来说,不仅成果较少,而且没有专题研究。主要有陈振濂,作者在文中简要的叙述了《美术丛书》在美术发展史上具有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邓实、黄宾虹所认为“美术”一词的定义,认为他们的解释“与现在我们所习惯的意义范围大致相同”②,实际上是就是讨论“美术”涵义的演变发展,考察“美术”一词至邓实时,在时代背景下进行了何种发展。陈池瑜则是详细记述了邓实、黄宾虹二人合编《美术丛书》的原因和过程,主要是论述黄宾虹于中国美术史学上的贡献,对邓实涉及不多,仅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③。此外,邵宏的《西学“美术史”东渐一百年》一文则认为,就“美术之学”的概念,邓实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较为西化的概念,而邵宏也解释了为何邓实能做出这样的突破,在作者看来,由于邓实不仅自幼学习传统的中学,又阅读了大量的西方书籍,因此他对两种学说都有一定的积累,从而可以将二者进行对比,而邓实对“美术之学”的西学概念便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得出来的④。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虽然对邓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邓实作为近代学者,对他进行个案研究的成果仍显不足。同时,相较邓实所取得的史学成就,对他史学思想的研究也还略显薄弱,仅在近代学术思想或国粹派学术思想的论著中偶有提及,没有专门的论述和评价,但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空间。①朱乐川、姜晴文:《邓实<奏缴咨禁书目>及其文献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1期。②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续)——“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美术研究》,2004年第1期,第18页。③陈池瑜:《黄宾虹对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贡献》,《美术研究》,2005年第1期。④邵宏:《西学“美术史”东渐一百年》,《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第109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6二、研究意义首先,本文对于邓实的个案研究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从目前学界对邓实的研究来看,虽涉及面较广,却立论不深,特别针对邓实史学思想,尚未展开系统而完整的研究。因此对邓实史学思想的讨论,是对邓实研究的一个必要补充。其次,本文对于国粹派的学术研究来说,也有一定的意义。邓实作为晚清国粹派的代表,其学术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粹派的特点。就目前学界对国粹派已有之研究成果来看,虽对邓实偶有论及,却涉及不多,往往是作为佐证而出现。因此对于全面深入探讨国粹派的史学思想来说,本文也是一个必要补充。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7第一章西学理论关照下的“旧史”扬弃20世纪的前十年是邓实政治、学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他的史学思想与政治观点基本形成于此时。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学者,邓实虽成长于中国传统学术教育的环境中,但也深受当时西学对中国文化冲击所带来的影响。在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的知识的影响下,邓实提倡进化史观和“群”的概念,并借此反思中国传统史学。一方面,驳斥中国“无史”说,肯定了旧史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期望融合中西学,重拾对史学之重视。试将西学理论同中国传统学术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以学救国”的理想。第一节接受西方社会学理论近代西学是从自然科学开始传入中国,社会学则是在自然科学传入后才逐渐传入,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社会学最早传入中国是在甲午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期,大量与社会学相关著作的翻译出版,使得社会学真正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邓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开始接触西学,了解西学,并据此接受了社会进化论,不仅驳斥了传统的循环历史观,还进一步提出了进化历史观与“群”的概念。一、接触西学自甲午战争前后,西方社会学开始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学人逐渐对西方社会学产生兴趣。这时对西学的追求实质上就是一个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这不仅与其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也与学者的推动密不可分。基于社会环境,甲午战争前,西学的主要传播者为传教士,因此此时传入中国的西学主要集中于物质层面,以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主,直至1897年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中国才开始出现西方社会学的译著。此后又陆续出版了大量的译书,如1902年章太炎翻译的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1903年严复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即《群学肄言》);1904年严复翻译的甄克思的《社会通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书籍的出版不仅名噪一时,还对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日后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康有为也曾于1896年编著的《日本书目志》的一书中收编了二十一种日本人所著或翻译的社会学著作,这些均可见其时学人对西学的关注及热情。此时,国粹派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开始广泛地涉猎各类西学书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8籍,企图将中西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邓实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接受西学。这一时期学人接受西学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种为留学生,他们不仅是直接接受西学的代表,也是传播西学的主力军。以严复为代表,他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便于1897年至1909年间,陆续翻译出版了八本西方学术著作;另一种为新式学堂出身,以马叙伦、柳亚子等较为年轻的学人为代表,他们于学堂中便接受了西学的相关思想、知识;最后一种则是通过报纸、书籍等途径获得,邓实等年龄较长的学人便是通过这一途径获取西学。随着各类宣传西学的报纸、译著以及专著逐渐增多,也给其时学人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去了解、接触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知识、理论。邓实作为国粹派的代表学人,同样深受西学的影响,邓实早年就学于南阁子,后又游学于简朝亮的简岸草堂,可以说接受过严格的旧学教育,但他却通过阅读大量阅读其时之报刊、书籍获取了西学新知。在去往广州之前,邓实是随其父亲居住于上海的,他曾说过:“实幼随父家居海上。海上,五洲掌故海也,得见各国人士图史载藉。性顾嗜书,朝出一版焉,暮购而藏之篋,暮出一版焉,朝暮购而藏之篋。”①由此可以看出,邓实确实于此时购买阅读过大量的西方书籍,而此时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自然拥有大量西方书籍供邓实阅读,以此为途径,邓实开始接触西学,并由此产生将中西学相互融会贯通的想法。虽然此时翻译出版的社会学著作数目繁多,但对其时学人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斯宾塞和甄克思二人,尤以斯宾塞为重。最早对斯宾塞学说有提及的学人即为严复,他在翻译赫胥黎的《物种起源》时,便公然反对赫胥黎的观点,进而大赞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斯宾塞的学说“尤为精辟宏福”②,其学术成就远高于赫胥黎,这使得斯宾塞之社会进化论得到广泛关注。此外,甄克思在这一时期也有较大的影响力,刘师培等人都曾在其文中提及过甄克思的学说,认为其学说也可供借鉴参考,“以予所见,则斯宾塞氏、因格尔斯氏之书为最精。”③但谈及社会进化论,则更多的援引自斯宾塞。虽然以邓实为代表的大部分国粹派学人均对西学抱有接受的态度,但由于国粹派自产生之初便是打着“保存国学”、“复兴古学”的旗号,他们将国学视为挽救中国的核心,认为“国学存则爱国之心有以附属,而神州或可再造……虽亡而民心未死,终有复兴之日。”④即只要能够保存国学,便不畏惧亡国,若国学亡,中国将面对的便不只是亡国,而是亡天下了,而国粹派所作便是避免中国陷入“国①邓实:《西政西艺丛刊钞总叙》。②严复:《天演论上·察变》,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年,第36页。③刘师培:《左庵外集》卷6《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刘申叔先生遗书》第46册,宁武南氏校印,1935年。④邓实:《国学保存会小集叙》,《国粹学报》,上海:国粹学报社,1905年第1期。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9未亡而学先亡”①的困境。因此国粹派对“复兴古学”的积极的倡导和宣传,导致常将国粹派误认为文化保守主义,并习惯于将国粹派学者看作是抗拒西学的顽固代表。毛子水曾提出“国故是过去的已死的东西,欧化是正在生长的东西”②,而“研究国故,好像解剖尸体。”③钱玄同也同意毛子水的观点,认为“研究中国的学术等于解剖尸体”④。他们反对研究国故,因此对国粹派也颇有微词。而后世之学人也对常国粹派存有误解,认为国粹派所作所为是“盲目地颂扬传统文化,宣扬大汉族主义。”⑤认为国粹派“盲目崇古”导致其“泥古”思想进一步膨胀⑥。并进一步提出“20世纪初,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代表是章太炎、邓实、黄节、刘师培等‘国粹派’”⑦但事实上国粹派中的众多学者本人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西方的新理论,并直接或间接阅读过近代西方学说的书籍,大多都是西学积极的宣传者。虽然他们的真实目的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但绝不可以说国粹派学者便是反对、抵制西学的顽固分子。以邓实为例,他便是有选择的接受西学,并试图寻找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共同点,以期唤醒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视,达到“复兴古学”、救国救亡的目的。他在《政艺通报》以及《国粹学报》,尤其是《政艺通报》中曾多次发表对西学、西政的看法,并于1904年在《政艺通报》上连载《法群》、《鸡鸣风雨楼民书》等文,表现出对西学的巨大兴趣和研究热情。胡逢祥便严肃的提出要正确的的认识国粹派,他强调要分清国粹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他认为国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思潮,与一般顽固保守思想有根本区别”,而且从“出发点、内涵和文化建构目标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国粹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存在着显著的层次差异,有些甚至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⑧同时,胡逢祥提出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中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即近代的文化封建保守主义和近代式的文化保守主义,近代式的文化保守主义“虽然也对传统怀有强烈的依恋感,并且十分强调文化变动的历史延续性,始终倾向以传统文化为根底或主体的近代文化建设道路,但却并不因此盲目维护传统社会体制。”⑨这里所说的封建保守主义事实上即文化顽固派,它“是要维护①《拟设国粹学堂章程》,《国粹学报》,1907年第26期。②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见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③毛子水:《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订误》,《新潮》卷2,第1号,1919年10月。④钱玄同:《钱玄同文集》卷2《敬答穆木天先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页。⑤仲伟民:《论二十世纪初期的反国粹主义思潮》,《学术界》,1988年第4期,第45页。⑥陶然然:《20世纪初期的过程主义思潮》,《华夏文化》,2005年第2期,第33-34页。⑦何晓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第6页。⑧胡逢祥:《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第18-24页。⑨胡逢祥:《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第79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10中国文化的‘一统天下’。”①由此,可以看出国粹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对待西学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据此显然不能将国粹派等同于文化保守主义,同时要正视国粹派学人在这一时期对西学的态度。而随着西学的传播,学术界也刮起了一股推崇西学、批判中学的风气,中学遭受了大量的批判和怀疑。虽然越来越多的西方学术著作的翻译出版,一方面拓宽了知识分子的视野,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过于推崇西学而舍弃中学,甚至视中学为封建遗存,纷纷群起而攻之,对中学的批判也是由一开始的部分批判发展至了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否定。但邓实在这一时期却能保持本心,既积极的接受、吸取西学,也认识到“全盘西化”的局限性。二、社会进化论的影响西方近代社会学传入后,中国学人大受其影响,其中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影响最为深远。作为传播西方近代学说的领军人物,严复便深受斯宾塞的影响,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欧洲自有生民以来,无此作也。”②一方面,基于严复在学术界的地位;另一方面,斯宾塞的学说十分契合其时之政治、学术需求,社会进化论因而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于政治学说中,另一方面则是运用于学术理论中。斯宾塞之社会进化论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严复作为改良派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尤为推崇便是出于此,他对社会进化论的宣传同他的政治倾向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了一起。严复根据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否认了革命的必要性,认为既不需要去反对旧事物,也不需要去追求新事物,旧事物既存在,便有其合理性,新事物也终将到来。而此时之国粹派学人则主要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运用于学术理论中,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同生物界一样经历了进化过程,“方一群之演进化,如生物然,暗自潜滋,而节节蜕化。”③在国粹派眼中,这正是斯宾塞学说先进的地方,进化论不再仅限于生物界,而是拓展到了生物界之外,将人类社会也纳入了进化体系中,这是对进化论的一大创造。而社会进化不仅表现在时代变迁、朝代更替上,也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变迁、发展上,而他的这一观点,在国粹派学人眼中便是进化论作用在历史、风俗等各个方面的一个创见。因此国粹派的讨论便主要集中在生产工具、风俗以及进化历史观上。他们将社会进化论运用于史学,进而提出了进化的历史观的概念。在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最为常①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思潮述论》,《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第84页。②严复:《天演论上·察变》,第36页。③严复:《群学肄言》,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年版,第79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11见的历史观便是循环的历史观,中国众多的史学沉溺于循环史观,在国粹派学人看来,这皆是这些史家“不明社会学之故”①,认为传统史学观念无法真正的体现传统史学的精妙之处。关于生产工具的发展进化,斯宾塞认为生产工具的进化是人类处于困境后“求智自生”②的结果。对此国粹派学人也陆续提出观点,章太炎提出“人之相竞也,以器”③的观点,认为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至于风俗,斯宾塞则认为“风俗之变,几无日不睹”④,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现象,那么这显然也适用于中国,黄节便提出古人衣食住行的变迁反映了风俗的进化⑤。而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国粹派另一个显著影响便是国粹派对进化历史观的讨论。长久以来,中国主流的传统历史观便是循环历史观,但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传入后,传统的历史观便开始动摇,尤其是斯宾塞社会进步理论的提出,使得国粹派学人进一步反思中国传统历史观,认为“盖史必有史之精神”,而传统史学无法体现“史之精神”,认为“中国三千年而无一精神史也,其所有则朝史也,而非国史;君史耳,而非民史;贵族史耳,而非社会史也,统而言之,则以历朝之专制政治史耳。若所谓学术史、种族史、教育史、风俗史、技艺史、财业史、外交史则遍寻一库,数十万卷充栋之著作而无一焉。”⑥而社会进化论的出现则给了国粹派学人一个新的思路,他们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进化的历史观。邓实作为国粹派的一员,同样也深受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他关于进化的历史观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提出了要重视“史之精神”,所谓“史之精神”其实就是研究历史的一个前提。邓实认为“史之精神”就是“民”,这里邓实所谓之“民”,不仅仅是指“人民”、“民众”,更是指能够展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能够体现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更要体现时代变迁、朝代更替,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邓实认为传统的历史观则无法体现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那么新史家同旧史家最根本的区别便是,新史家应明确进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邓实正是明确了这一点,他对于历史的看法便与旧史家区分开了,这也是他响应梁启超“史界革命”的理论基础。出于此,他在其后的论述中不仅批判旧史、“君学”,还对“民史”、“国学”进行宣传,此外还将史学同民族主义、爱国①《周末学术史序·社会学史序》,《国粹学报》,第1年第1期。②《斯宾塞尔文集》,见《昌言报》第4册。③章炳麟著,张岱年主编:《訄书·原变》,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④《斯宾塞尔文集》,见《昌言报》第6册。⑤黄节《黄史》,《国粹学报》,第1年第4期。⑥邓实:《光绪壬寅政艺丛书》史学文编卷1《史学通论一》,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影印本,第714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12主义联系在一起。三、“群学”的形成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外,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理论,人类社会与生物同属于有机体,即“生理之于群理,息息相关”①,并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群”。最初与“群”相关的,还有“群学”,需注意的是这二者在最初是有区别的,但随着“群学”含义的扩展,二者间的区别便逐渐消弭了。“群”主要指“合群明分”论和“合世界群”说,“群学”在最初是“社会学”的译名,但随着“群”与“群学”内容的发展,其时之学人也不再强调二者间的区别。严复对“群学”的理解与西方社会学的原义更为接近,他认为“群学”就是“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未来也”②。康、梁则是由“群学”提出要“合群”,以此抒发他们的政治主张;国粹派学人对“群学”之理解与康、梁的主张十分接近,但其所含内容更为广泛,既指“合群”,也几乎包含了整个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国粹派基于“群学”提出了“合群明分”论与“合世界群”说,“合群明分”论是由章太炎提出,表达了他对群己关系的观点。邓实的观点则主要集中于“合世界群”说,表达了他对人类群体间关系的见解,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提出“合世界群”说。虽然邓实接受了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但他并不是对其理论的单纯接受,而是辨证的、有选择的接受。在邓实看来,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其实质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的将人类类比于生物,以体现人类生存演进过程中同动物界一样,存在着竞争。而斯宾塞本人是一个极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认为,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竞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原则。他十分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做法,认为国家对穷人的救助虽“其为仁政矣,而未尝不言其生害。”③他在文中处处体现着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思想。邓实对于斯宾塞的这一思想表示十分的不赞同,并进而提出了“合世界群”说,在人类进化上,邓实是认同斯宾塞的说法的,他也同意人类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的,但他也认为促进人类进化的根本,并不是的简单的“竞争”二字便可轻易概括的。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是由“家群”、“族群”、“国群”、“世界群”四个阶段组成的,人类的精神意识也经历了“同室之苦乐为苦乐……同国同种之苦乐为苦乐……一切众生同为人类之苦乐为苦乐。”④的发展过程。并提出“国①严复:《群学肄言》,第297页。②严复:《群学肄言·译群学肄言序》,第1页。③严复:《群学肄言》,第316页。④邓实:《光绪丁未政艺丛书》政学文编卷2《政群第七》,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7辑),第114页。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13之强,由群之强也。群之强,由其群力、群智、群德之日进也。”①即认为一国之力即为一群之力,一群之力并不是由其中一二精英之人决定的,而是合整个群体进步之力才能达到的,也就是说邓实直接否定了斯宾塞所认为的生存斗争为社会进化之根本原则的思想。但遗憾的是,邓实虽然明确的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尤其是斯宾塞提倡的竞争说进行了激烈的反驳,并进而提出了“合世界群”的说法,但邓实并没有说明实现“合世界群”的途径。而且在邓实反驳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后,也没有正面回答究竟什么才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其二,进一步解释“群学”之内涵。邓实概括了“君学”、“国学”、“群学”的内容,认为“天下之学术有三焉,一曰君学,一曰国学,一曰群学。为君之学,其功在一人;为国之学,其功在一国;为群之学,其功在天下。”②纵观他的学术研究,可发现仍停留在“族群”、“国群”,即“国学”之上。首先,在学术上邓实仍停留在“族群”之上的显著特点便是,他认为夷夏之防仍然十分重要,在邓实的诸多文章中均可见其对满清的排斥之说,如他在载于《国粹学报》的《国学今论》中除去谈清朝学术外,便是描述明末六先生③对新朝(清朝)的反抗以及誓不屈服的坚定意志,其意不过在于试图将满清排除于华夏种族之外罢了。其次,虽然邓实对于将满清归于中国之“大群”依旧不能十分认同,但迫于当前形势,由于中国处于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任何一股力量对中国都十分的重要,所以暂时将满清纳入中国之“大群”之中。在邓实谈“群”之力量时,也曾阐明“一群”之力量不是由以小部分人所决定的,而是由“一群”之整体力量决定的,更是认为“人既生存于一群之中,既有一群之义务”④,“群者谓之拓都,一者谓之么匿。拓都之性情形制,么匿为之,此公例也。是故一群之内,必使人人宗群利,人人尽群义,而后其群始平,而国可治。”⑤这事实上就是邓实对“群己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既为一群之人,则必为一群之利,这也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对此妥协,勉强将满清纳入“国群”之中。但这仍不能使邓实的学术研究摆脱“国学”的范围而升至“群学”。邓实在这方面研究的欠缺也正与他虽提出了“合世界群”说,反驳了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些理论,但却没有提出更深层的学说,也没有对“合世界群”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一致。①邓实:《光绪丁未政艺丛书》政学文编卷2《政群第五》,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7辑),第112页。②邓实:《明末四先生学说》,《国粹学报》,1905年第18期。③此六先生即指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孙夏峰、李二曲、颜习斋六位先生。④邓实:《光绪丁未政艺丛书》政学文编卷2《政群第五》,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7辑),第113页。⑤邓实:《鸡鸣风雨楼民书》,《甲辰政艺通报》,1904年第10号。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邓实史学研究14而关于“群学”,邓实实际上针对现实情况有两种解释,在反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时,邓实所指之“群学”倾向于社会学,但更多时候邓实所指之“群学”则是史学,之前所指的社会学更是被包含于其中,或者也可说是包含着竞争的史学,即“群之外必有其外群之竞争焉,其竞争之活剧,则历史之舞台也。”①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实际上就是古今更迭的过程,“当其既进,有已往之现象,当其未进,有未来之影响。历史者,即其一大群之现象、影响也。既以往之文明现象,惟历史能留之,未来之文明影响,惟历史能胎之。”②总而言之,历史即一群之现象、影响罢了。当然持这一说法的不仅有邓实,同为国粹派的学人马叙伦就早于1902年先邓实提出:“史学,群学也。”③而邓实开始将“群学”看作史学,也意味着邓实自身历史观
本文档为【邓实史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草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19-10-14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