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举报
开通vip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生态环境 2006, 15(3): 650-653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jeesci.com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生态环境 2006, 15(3): 650-653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jeesci.com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105042) 作者简介:王西琴(1965-),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环境保护、生态需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wangxiqin@sohu.com 收稿日期:2006-01-01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王西琴,李 力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湿地之一,其芦苇面积居亚洲之首,该区也是重要的石油与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开 发和石油开采导致湿地面积日益减少,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湿地来水减少、水盐失衡、生境质量下降,芦苇湿地、红海滩和 各种珍稀鸟类面临严重威胁。在分析本区降水、径流、泥沙、景观格局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 协调经济开发和湿地保护,统筹湿地资源;实行流域统一管理,保证湿地生态需水;实施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调整产业结 构,发展生态经济。 关键词:辽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3-0650-04 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冲积而成的辽河三 角洲总面积约4×105 hm2,其中湿地3.15×105 hm2, 主要分布在盘锦市。湿地在防洪、调蓄、养殖、旅 游以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 用,据估算辽河三角洲湿地各项功能总价值达 62.13 亿元,为盘锦市 1997 年 GDP 的 1.2 倍[1],区内建 有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河三角洲还是我 国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对东北乃至全 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由于人类在 该区开发活动的广度和强度不断增加,湿地受到的 威胁日益加重。因此,分析湿地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产生 原因,提出解决途径,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保护,振兴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湿地退化及其原因 河口湿地同时受河流和海洋的影响,随着人 类对河流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以及全球气候趋 暖变干,世界上大多数河口湿地生态正面临着严 重威胁[2]。辽河三角洲湿地受到的自然干扰包括降 水减少、海平面上升等,人为干扰包括水利工程建 设、农业开发、石油开采等。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 占用自然湿地,直接导致自然湿地面积减少,而降 水量的减少、上游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开发挤占 生态用水,使得湿地淡水减少,加上海平面上升、 海水入侵等,打破了原有的水盐平衡和水沙平衡, 使得生物栖息地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1.1 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辽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石油开采及相应的基 础设施建设不断占用自然湿地,湿地面积从1984年 的3.66×105 hm2下降到1997年的3.15×105 hm2,减 幅达14%,其中自然湿地减少了10.3%。仅“八五” 期间石油开发就占用湿地3.19×104 hm2。许多自然 湿地转变为人工湿地,如水田、虾蟹池,2000年水 田面积比1980年增长163.5%,达1.76×105 hm2,成 为本区面积最大的湿地景观类型,虾蟹养殖占用湿 地发展迅速,1986~2000年增加5 050 hm2 [3]5-10。在 各种农业用地以及自然保护区内600余口油井、200 km道路和1 000 km地下管道的分割和侵蚀下,最大 的沼泽面积从1986年的5.91×104 hm2下降到2000 年的5.71×104 hm2。自然湿地斑块面积的减少、内 部结构的简单化造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和抗 干扰能力的下降,增加湿地的脆弱性。 1.2 淡水不足导致芦苇湿地质量下降 辽河三角州自然湿地以芦苇沼泽为主,占自然 湿地面积的41.5%,是亚洲第一大芦苇湿地。芦苇 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和盐度,而河水和海水的 彼此消长决定着河口湿地的水分盐度,如果河道来 水减少则会引起海水倒灌,使得湿地水分盐度升 高,造成靠近河口的芦苇湿地退化,因此决定芦苇 生长质量的关键因子是淡水。 辽河三角洲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均降 水量623.2 mm,近年来气候变暖变干,降水减少, 天然径流降幅较大。1980~2000年流经本区的大凌 河和绕阳河多年平均降水比1956~1979年分别减 少 6.2%和 5.4%,天然径流分别减少 26.26%和 21.39%。同时,上游水库的兴建使得下游来水减少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下页),仅大凌河、辽河干流、大辽河上游 修建的7座水库库容就达71.9×108 m3,占总径流量 81×108 m3的88.8%。在淡水资源不断减少的同时, 三角洲水田面积却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6.96×104 hm2上升到2000年的1.76×105 hm2,导致农业用水 王西琴等: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651 挤占苇田用水。尤其在春季,降水只占年降水量的 15.5%,蒸发量达到全年最大,同时稻田生长进入 最需要补水的时期,导致芦苇湿地缺水较大,需要 人工灌溉来维持。 据实地调查,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在平水年 至少需要5×108 m3~6×108 m3的水进行灌溉,才能 维持正常的面积和产量。目前大凌河、双台子河、 辽河的桃花汛以及稻田、城镇回归水等不到3× 108m3。因为缺水,苇田面积已很难达到8×104 hm2 的水平,在正常年份一般维持在6.67×104 hm2左 右。水量不足降低芦苇生长密度和高度,芦苇质量 下降,不仅影响芦苇的经济价值,同时对芦苇湿地 的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严重威胁。 1.3 水盐失衡导致红海滩退化 红海滩是分布在潮间上带至潮上带的翅碱蓬 群落,当其大面积分布时呈现十分壮观的红海滩景 观。红海滩是珍稀鸟类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和丹顶 鹤的迁徙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翅碱蓬生 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盐分,其最适合生长的水分盐 度是 15‰左右,低于或高于该浓度,翅碱蓬都会出 现退化。由于高盐环境的限制,红海滩植被结构十 分简单,稳定性差,翅碱蓬的再生能力弱,一旦破 坏很难自然恢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辽河三角洲海平面不断上 升,湿地相对高程下降,如果按 5~6 mm/a的海平 面上升速度计算[4],则辽河三角洲每年需要补充 6 ×104 t~1.04×105 t沉积物才能保证与海平面上升 速率相同 [5]。上游兴修水库和河口建防潮闸使得河 流的入海水量和泥沙显著减少,双台子河入海水量 和沙量由建河闸前的 39.5×108 m3和 4.94×107 t锐 减到建闸后的 27.5×108 m3和 8.99×106 t [3]226-227。 泥沙匮乏加剧滩涂的侵蚀后退,潮滩不断变窄,潮 侵频度提高,加上入海径流减小,使得海水沿河道 侵入,潮滩含盐量增加,打破了淡水和海水的水盐 平衡,翅碱蓬逐渐朝陆地方向后退,面积逐年萎缩[6]。 此外,防潮堤的修建阻挡堤内淡水与堤外海水的交 汇,使得堤外滩涂淡水供应不足,盐度上升,而堤 内滩涂水分盐度下降,如南小河 2 600 hm2黑嘴鸥 繁殖地因水盐失衡而退化。据实地调查,目前,虽 然在平水年红海滩的面积维持在 0.8×104~0.87× 104 hm2之间,但是大部分仅是零星分布,很难连接 成片。在干旱年份,上述情况更加突出。据当地水 利部门介绍,2004年因降水减少使得红海滩退化程 度十分严重,几乎完全消失。 1.4 生境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 辽河三角洲是东亚水禽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栖息 地和繁殖地,又是野生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和目前世 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在这里生存繁殖的 236种鸟类、114种水禽,2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水鸟 以及30余种鱼类[7],由于生境破坏受到严重威胁。 影响湿地生境质量的因素很多,从物理化学角 度有土壤结构、水资源状况、水文联系等,从景观 生态学角度有景观多样性、斑块和廊道结构特征、 景观连通性等。 土壤养分对湿地植物的生长起重要作用,特别 是对芦苇的产量。而辽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是由河流 携带的泥沙通过物理和生物作用形成。上游水利工 程改变河流的调节功能[8],拦截大量泥沙,造成河 口地区土壤贫瘠化,植物生长受阻。辽河三角洲化 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以及油田开发造成地表水质 较差,河流基本属于超ⅴ类水体,严重危及动、植 物的生存[9]。如曙光一区的苇田,由于油田的生产 活动影响水质,产苇量由原来的每公顷6.5 t下降到5 t左右。排灌设施及围海大堤的修建,破坏原有水文 联系,造成滩涂退化,大洼三角洲农业开发使得许 多原先适宜黑嘴鸥栖息繁殖的红海滩退化[10]。 虽然辽河然三角洲仍有相当面积的湿地,但破 碎化较严重,各种类型的斑块达1 213个,其中人工 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密度指数达1.46个/km2,廊 道密度为1.1 km/km2,造成野生动物生境行为破碎 化,适宜生境大幅减少,带来生境隐性损失。双台 河口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适宜丹顶鹤营巢的芦苇 沼泽由建区初期的9 500 hm2,减少到目前的1 500 hm2。按照每对丹顶鹤需要湿地300 hm2计算[11],核 心区的丹顶鹤承载力从32对锐减到5对。据野外观 测,整个辽河三角洲湿地丹顶鹤繁殖对由1998年前 的30多对减少到近两年的10对左右。而栖息在辽河 口的国家保护动物斑海豹从1982年的100余头下降 到1990年的不足30头。 2 湿地保护对策 2.1 协调经济开发和湿地保护,统筹湿地资源 协调好油气开采、农业开发等经济活动与湿地 表 1 上游河流代表站点各系列年段平均实测径流量比较 Table 1 Comparing the Average Annual Actual Flows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Representive Sites of the Upper River 104 m3 河流 代表站点 1956—1979年(24 a) 1980—2000年(21 a) 1956—2000年(45 a) 21 a与 24 a比较减少% 45 a与 24 a比较减少% 大凌河 朝阳 88 193 49 621 70 193 43.74 20.4 辽河 毓宝台 371 984 331 373 353 032 10.92 5.1 浑河 邢家窝棚 195 137 188 628 192 100 3.34 1.6 652 生态环境 第 15卷第 3期(2006年 5月) 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维护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 湿地完整性的关键,做到“地上与地下兼顾,综合 开发,统筹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的统一。由于土地权属不统一,土地使用管 理混乱,致使随意开垦农田、开挖虾池。由于历史 原因,自然保护区内还存在大量油田、水田和虾蟹 田,占用保护区土地。因此要制定湿地开发管理的 统一法规,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防止石油、农业、 水产等部门过度开发。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保护区内 属于苇场和渔业部门使用的1.23×105hm2土地权属 问题,确保保护区内的一切资源由保护区机构统一 管理。保护区范围内的开发和建设服从保护区的发 展规划,依据规划按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区 利用。 2.2 流域统一管理,保证湿地生态需水 水是湿地演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淡水不足是 芦苇湿地、翅碱蓬滩涂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解 决湿地水资源短缺是保护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关键。 按照水量平衡原理,以及文献3提供的降水量与芦 苇沼泽蒸散发量,估算河口三角洲芦苇湿地需要补 充的蒸散发水量,大约为6.0×108m3。因此,在流 域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配置中要将生态需水作为 重要的内容,积极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宏观调控作 用,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协调好上、下游用 水的关系,保证湿地生态需水。保证上游各水库和 辽河盘山闸一定的下泻流量,以满足苇田对水量的 需求,同时维持河口地区的水盐平衡,防止湿地生 态系统向不利方向演替。在春季芦苇需水时期,将 大凌河上游白石水库的水引到绕阳河,缓解东郭苇 场、羊圈子苇场的需水问题,同时调大辽河水到辽 河,灌溉赵圈河苇场和辽滨苇场苇田,两项工程预 计能够增加苇田用水3.15×108 m3。此外还可以利 用水田用水季节差异增加芦苇湿地供水量。在夏季 和秋季河道水量充足、水田用水较少时及时提水, 利用芦苇湿地中地形的起伏,在低洼地带、坑塘、 沟渠贮存汛期来水和秋季河道来水,增加湿地储水 量,缓解春季干旱。 2.3 实施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 生境破坏是珍稀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通过生 境管理和生境调整,减轻生境破碎化,补偿受损生 境。生境管理主要指拆除废弃油井、伪装油井、道 路两侧种植防护林,对废弃油田和农田通过平整土 地恢复湿地植物群落,以此改善、减轻生境破碎化 的影响,提高生境质量和单位面积的生态承载力, 弥补生境的损失。 生境调整指通过合理的替代途径进行补偿,用 于补偿的生境与原有生境具备结构与功能上的等 同性,是在空间维上寻求协调保护和开发的途径。 辽河三角洲东岸已经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但是 在开发过程中直接将农田斑块“嵌入”湿地,导致 黑嘴鸥、丹顶鹤的重要生境消失。由于经济发展的 需要,西岸也需要进行农业开发,为了减轻生境破 碎化,应采取从苇田边缘逐渐推进的“滚动”开发, 把破碎化较为严重、不适合鸟类栖息繁殖的芦苇湿 地用于农业开发,同时,在滩涂开发苇田,弥补农 田开发占用的芦苇湿地,提高丹顶鹤繁殖生境的生 态承载力,在防潮堤外建生境岛,补偿因滩涂苇田 开发造成的黑嘴鸥生境损失,在堤外的适宜滩涂开 发虾蟹田,补偿堤内苇田开发占用的虾蟹田。 要进行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关键是加强科研, 运用保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加强湿地的保 护和恢复。加强研究芦苇、翅碱蓬等植物的生长、 演替规律,通过芦苇品种的不断筛选,提高芦苇质 量,加快翅碱蓬人工种植的研究,进行滩涂恢复。 2.4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辽河三角洲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以石油开 采为主的重工业占优势,油气资源不可再生以及水 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是本区可持续发展的 主要制约因素,为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 须调整产业结构、适时发展替代产业。 首先是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发展水田,在保持 现有湿地与农田比例基础上,大力发展节水型农 业,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对于高耗水的工业 行业,尤其是造纸业要谨慎发展、控制规模,通过 改进技术流程、进行清洁生产减少单位GDP用水 量、提高循环利用率。其次是发展油气深加工业, 形成“石油开采-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完整的 产业链,提高加工业产值的比重。再次是利用三角 洲湿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发展生态农 业和生态旅游,例如实施立体生态养殖,实施科学 育苇、水上养禽、水中养鱼、水下养蟹等,在提高 湿地资源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湿地。结合芦苇湿地 生态园区和光合湿地水产品示范区建设,进行科技 示范区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辛琨, 肖笃宁. 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J]. 生态 学报, 2002, 22(8): 1346-1349. XIN Kun, XIAO Duning.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a case researches on Pan jin area [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8): 1346-1349. [2] 王燕燕, 盛连喜, 何春光. 国际湿地生态学研究前瞻: 第七届国际 湿地会议透视及启示[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6): 56-60. WANG Yangyang, SHENG Lianxi, HE Chunguang. Outlook for in- ternational wetland ecology research: the 7th INTECOL international 王西琴等: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 653 wetlands conference and its inspirations on China [J].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05, 21(6): 56-60. [3] 肖笃宁, 胡远满, 李秀珍, 等.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 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XIAO Duning, HU Yuanman, LI Xiuzhen, et al. Study on the land- scape ecology of the wetland in Huanbohai delt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1. [4] 肖笃宁, 韩慕康, 李晓文, 等.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 护[J]. 第四纪研究, 2003, 23(3): 237-246. XIAO Duning, HANG Mukang, LI Xiaowen, et al. Sea level rising around Bohai sea and deltaic wetlands protection[J]. Quaternary Sci- ences, 2003, 23(3): 237-246. [5] 王树功, 周永章, 黎夏, 等. 干扰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44(1): 107-111. WANG Shugong, ZHOU Yongzhang, LI Xia, et al. Effects of distur- bance on estuary wetland ecosystem[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2005, 44(1): 107-111. [6] 杨翠芬, 田村正行. 差分主成分分析法在辽河三角洲景观变化中的 应用[J]. 地理学报, 2004, 59(4): 592-598. YANG Cuifen, TIAN C Z X. The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change of the landscape: the differencing image PCA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iaohe river delt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59(4): 592-598. [7] 罗宏宇, 黄方, 张养贞. 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 应[J]. 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35(2): 100-105. LUO Hongyu, HUANG Fang, ZHANG Yangzhen. Space-time change of marsh wetland in Liaohe delta area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J].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3, 35(2): 100-105. [8] 莫创荣.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价值评估初探 [J]. 生态环境, 2006, 15(1): 89-93 MO Chuangrong. Evaluation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river ecosystem services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6, 15(1): 89-93. [9] 蒋卫国, 李京, 李加洪, 等.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J]. 生态学报, 2005, 25(3): 408-414. JIANG Weiguo, LI Jing, LI Jiahong, et al. Assess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 health in the Liaohe river delta[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 25(3): 408-414. [10] 张明祥, 董瑜.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 对策研究[J]. 地理科学, 2002, 22(1): 119-122. ZHANG Mingxiang, DONG Yu. Study on changes of coastal wetland landscape in Shuangtaihekou nature reserve and its management measures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22(1): 119-122. [11] 李晓文, 肖笃宁, 胡远满. 辽东湾滨海湿地景观规划 预案 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社区应急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应急救援预案下载 分析与 评价[J]. 生态学报, 2002, 22(2): 224-232. LI Xiao Wen, XIAO Duning, HU Yuanma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 tion of landuse scenarious in the Liaohe river delta wetland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2, 22(2): 224-232. The Degradation and 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wetland in the Liaohe River Delta WANG Xiqin, LI Li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The Liaohe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four largest river deltas in China,its wetl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delta. The area of the bulrush wetland is the first in Asia and second in the world. Moreover, it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base of petroleum and provisions of the country. However, the area of the wetland decreases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etroleum exploitation. Disturbances from the natural and human activities lead to lack of freshwater in the wetland and destroy the water-salt balance in the estuary. So the bulrush wetland, “red beach” and some precious birds are confronted with severe threa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flows, sand and landscape,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wetland. The basin must implement unite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ssure th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The habitat management and habitat adjustment are key elements in preventing the degradation of the wetland. Finally, the authority shoul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and develop ecological economy extensively. Key word: the Liaohe River Delta; wetl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本文档为【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292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6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8-22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