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国防概述教案

中国国防概述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国防概述教案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中国国防概述教案教学目的:掌握国防及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系构成,了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把握国家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内在关系,强...

中国国防概述教案
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中国国防概述教案教学目的:掌握国防及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系构成,了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突出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把握国家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内在关系,强化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的:掌握国防及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系构成,了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把握国家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内在关系,强化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的:掌握国防及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系构成,了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把握国家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内在关系,强化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国防概述同学们: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维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进入新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一个时期,但潜在的安全威胁却从来没有消除,来自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的威胁和来自宗教、领土、资源及民族的矛盾依然存在,诱发战争的因素依然很多,“天下仍很不太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赢得战争、维护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那么,什么是国防?我国的国防历史是怎样的?她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呢?本讲将以国防基本知识为导引,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相应历史时期的重要国防思想和重大国防事件为主要内容,对中国国防的有关问题做一个“概说”。教学目的:了解国防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明确中国国防的历史发展,把握国防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内容:一、国家安全与国防二、国防的基本类型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四、中国国防历史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学时间:4学时(本教案按4学时设计,任课老师可灵活掌握)一、国家安全与国防大家知道:国防根源于国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研究国防的有关问题,最不能回避的基本概念首先是“国家”、“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一)国家什么是国家?我们常说的“国家”,是一种在相对固定的地域环境中维系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与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国家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地缘概念。国家作为一个地缘概念,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考证:国字源于“或”,“或”者,“邦”也;“邦”者,“国”也。“或”字结构中,“口”代表着人口,一横代表着土地,“戈”字代表着武力。它寓意着: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到春秋时期,在“或”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代表着一定疆域“□”,就形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國”字,于是战国时期便有了“诸候治疆域为国,大夫治疆域为家”的说法。1955年简化汉字,以“玉”代“或”而形成现代的“国”字。“玉”字既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也因“玉玺”,“玉玺”代表着国家的权力。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除沿袭地缘概念的内涵之外,又有了新的发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1)领土。是指隶属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底土和部分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土、领海、领空。(2)人民。是指居住相对固定的一定数量的居民。人民,在过去、特别是在西欧,首先是指一个民族。在现代,则是指所有服从于一个主权权力的人民。它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包括若干民族;可以是本国人,即通过血缘关系得到此地位的人,也可以是归化了的外国移民,当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土时,并不失去本国人民的资格。(3)政府。是国家的象征,是合法的政治权力的代表,是实现国家职能的机构,是对内进行管辖、对外进行交往的机关。在国内事务中,它合法地管理着人民,公正地处理人民之间的冲突;在国际事务中,它可以代表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4)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至此,我们可以认为:国家是由一个或数个民族组成的具有特殊权力形式的社会集团,是一种以民族为主体但又超越民族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国家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是一个拥有控制它本身各个社会集团的最高权力的政治组织,是国际关系交往中的基本单位(或者说是最高单位)。(二)国家主权国家主权这个概念是由西方提出的。中世纪,伴随着欧洲王权衰落和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英国的洛克、霍布斯,法国的卢梭,美国的潘恩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思想认识。即:国家是社会个人和社会团体为共存而相互契约的结果;契约是社会每个个人自然权利相互让渡后的结合,这种结合的最高的表现是人民主权;国家主权是人民主权的外观形式,是一国人民的自然权利的最集中的表现。从自然法的原则中派生出人的许多自然权利,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的总和,它包括人的生存权和不妨害他人的发展权。国家主权是社会个人自然权利的集合体,也是全体国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集合体。换言之,全体国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相互依存并作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统一于国家主权的概念之中。1586年法国思想家让•布丹提出国家主权论,国家主权从此就被视为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在国际法中,国家主权是国家自然权利,是国家的最基本的属性。由此便引申出国家其他四方面的基本权利:一是独立权;二是平等权;三是自保权;四是对内最高管辖权。这四大权利实际上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独立权和平等权,是国家主权的国际存在并发挥相应作用的必要前提,是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体现;自保权,是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安全保证;对内最高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国内体现。这几方面权利缺一不可地支撑着国家主权的完整存在。国家主权至上,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原则。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的文人政客蓄意淡化国家主权观念,大肆鼓吹“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内战非内政。之所以如此,是它们打着维护人权的晃子,借机干涉别国内政,侵占别国利益。“主权过时论”不过是他们借以限制其他国家主权而扩张本国利益的工具罢了。国家主权在一定意义上是“集体人权”的综合体现,“集体人权”理应高于“个人人权”。而且人权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充分实现,是同每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相联系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权的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把自己的人权标准和要求强加于人。  (三)国家安全“国家”、“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概念发生的认识原点。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的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我们因此常常不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但只要看一下美国经济,乃至美国本身与世界的联系程度,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只有留心一下美国一年一度的安全战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我们会发现,美国人眼中的国与国的限界远不如东方人感觉得那么明显。对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人是从世界范围来看问题;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与时代发展和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相适应,当今中国的国家安全,已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包括有“发展”内涵的概念。当今中国的发展也不仅仅是国家内部运动,而是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一体化运动。发展利益之所在,便是今日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之所在,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威胁便是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从这个意义上看,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念不同。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对中国国家安全系数评估基点,不应再主要建立在本土安全而应建立由本土辐射于世界的国家利益安全之上。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也应当从封闭的和独守家门的模式,转变为积极进取和开放的模式。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四)国防职能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据此,我们可以对国防的做出如下解释: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低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由国防的基本概念拓展开来,我们可以做如下引伸理解:第一,国防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同时又服务于国家,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为根本职能。第二,国防通过为国家和民族提供安全保障,达到服务国家利益目的。国防除担负防御外敌入侵与颠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职能外,还担负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等职能。第三,国防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家性质、制度和政策的制约。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和利益需求。二、国防的基本类型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防行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也正因为如此,不同性质、不同制度、不同政策和不同利益标准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防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扩张型。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侵略、颠覆和渗透。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如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以实现其军事力量的“前沿存在”。足见其侵略扩张和全球霸权主义的野心。第二类,联盟型。也就是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所谓一元体联盟,就是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他国家则从属于他,目前的日本、韩国的国防属于此种类型,都是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所谓多元体联盟,则是各国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北约组织和独联体组织。第三类,中立型。即采取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建立相应国防体系,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如瑞士、瑞典,就属于典型的中立型国防。第四类,自卫型。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属于全民自卫型国防。我们的国防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的战略边疆与地理边疆相一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防,与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所谓“国防”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而只会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平时,我们一提起“国防”,许多人认为:国防是军队的事,国防就是战备;国防就是打仗;国防力量等于军事力量,等等。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是一种狭隘的国防观。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应该是全社会的国防、全民的国防,是多要素综合并举的国防。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特征之一,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国家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安全与发展两个方面。安全问题,主要解决的是生存和不被侵略的问题;发展问题,主要解决和平时期建设与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而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国防的强大。只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才能发展;只有发展,国家安全防务才有建设与巩固的基础。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特征之二,国防力量的综合性。国防力量,是国力在国家防务上的表现和运用。国力是一个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等因素的综合的系统概念。因此,国防力量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概念,其强弱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支撑国防力量的诸要素中,经济实力是基础,兵员潜力是支柱,民族精神是灵魂。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总体发展水平制约和影响着国防力量的构成规模和发展水平。特征之三,国防手段的多元性。战争是国防斗争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但国防斗争,不仅是敌对双方军事力量在战场上“硬实力”较量,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心理等非武力斗争形式的“软实力”较量。有了雄厚的综合国力才有可能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也只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通过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手段,显示应对战争的国防能力,可以给敌方造成一定的震慑,使其不敢以武相加,从而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特征之四,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现代国防斗争更重视质量优势,而不仅是数量优势,更重视整个系统的威力面而不是某些单元的作用。因此,各国普遍着眼于从宏观规划上合理调整武装力量的比重,科学规划国防建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国防实力在国家实力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以军事力量为主,做到综合国防实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特征之五,国防事业的社会性。全面增强防卫能力必然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依靠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来建设国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因为随着国防内涵的扩展,国防已经不只是单纯军事意义上的国防,是关系国家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和每个公民的事情,已经形成了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四、中国国防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书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1世纪便进入了奴隶制阶级社会,建立起了夏王朝,由此便有了国防实践活动。这里我们分古代(1840年以前)、近现代(1840--1949)两个阶段和大家一起对中国的国防历史做一个简要回顾。(一)古代国防的兴衰我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建立开始,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为止。当时,还没有中国与外国的概念,只有“中央王朝与诸候国”、“华夏与四夷”等概念,所以这一时期所谓的国防,还不能说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国防。但这一时期割据政权之间的互相兼并,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侵略与反侵略活动,对我们现在研究国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1、古代兵制建设兵制主要指军事制度,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我国古代兵制建设在发展中,不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夏王朝时期,奴隶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抵御外族侵扰或继续征服周边的氏族,已经出现了由少数不参加生产劳动的贵族上层成员组成的卫队,也就是夏朝最初形式的国家军队,也就是后世国家常备军的雏形。那时的军队由夏王亲自率领。到了商朝,据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看到,已经有“王作三师:左、中、右”的记载,这说明当时国家军队已经有固定的编制--王师。商朝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的不断扩大,军队的建制也趋于成熟。在西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中,已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同时西周已有“宗周(今西安西南)六师”,“成周(今洛阳东北)八师”之说。六师、八师的出现,说明西周已经出现常备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车数量的增加,各国又出现了军的编制,多数编为左、中、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每军有战车二百乘左右。军事领导体制上也出现了将、相分职,在国王下边,文职称相,武职为将,相议政、将领军,并且出现以将为领帅组成的军事机构。同时,随着冶铁业的发展,战国时期铁兵器已大量应用于战场,使军队由单一兵种向多兵种发展。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全国有了统一的军队,并形成了由京师兵、郡县兵、边兵组成的武装力量体制。秦朝以后,汉承秦制,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兵役制度进行了更改,根据作战空间又进行了陆、海、空军的分工,但武装力量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中央部队、地方部队、边防部队这三种基本类型。2、古代国防工程建设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这里重点介绍边防、海防建设。我国古代的边防和海防,到了明朝就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完整的边、海防体系。(1)边防建设著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当时中华民族内部纷争中分裂的各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修建起来的巨大的国防工程。早在2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秦国开始各自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负责,征集大量人员,大力修建和扩展,把北部长城连接起来。以后,经各个朝代的多次修建,到明代形成了东起辽东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5千多公里(1.27万余华里)的长城。历代还沿着长城一线设置重镇,驻守重兵,边防线上一旦有事,即可机动作战。历史上著名的有“九镇”、“三关”。“九镇”指的就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及甘肃镇。“九镇”作为一个整体,前有外三卫,后有内、外三关。外三卫指的是: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外三卫为九镇中坚部的外围要地,防维边塞。内三关为: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内三关起着直接屏障京师的作用;外三关为: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固山西而联全陕,互为犄角,形成防卫整体,以卫京师。(2)海防建设我国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以前,如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依江傍海的诸侯国,虽建有水师,并进行水战和海上攻防作战,但还没有明确的海防设施。我国元朝末年时,当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封建领主下面失意的武士、浪人、商人等形成了庞大的海盗队伍,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到了明朝初期,倭寇的侵扰活动日益严重,给沿海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抵御倭寇,朱元璋开始加强海防建设,在沿海设置卫、所,建立水军,有效的防御了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入侵和骚扰。清朝前期,在明代卫、所的基础上,逐步将沿海建成炮台要塞式的防御体系。分为海岛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和江防要塞。海岛要塞有:长山、舟山、澎湖等。海口要塞有:虎门、温州、镇海、吴淞、大沽等。海岸要塞有:厦门、福州、乍浦、威海、烟台、山海关、旅顺、大连等。江防要塞有:江阴、江宁(南京)、营口等。除了建有这些炮台要塞式的防御体系,还编有江河水师和外海水师。在天津还建有满蒙八旗水师营(相当于海军基地)。但是,随着清朝政府的腐败,到清朝中期海防也日渐虚弱。3、古代国防思想我国古代国防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国防思想反映着我国古代对国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蕴含着深刻的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辨。(1)“兵者,国之大事”我国是一个兵学大国,兵书浩如烟海,最具代表性的是《武经七书》,既:《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文对》,统称《武经七书》。《武经七书》是古代将领必读之书,其中“兵者,国之大事”的战争观,作为共同的一个观点被推崇。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必须高度重视。这之中就包含着既要“重战”又要“慎战”的国防思想。他强调:在战争问题上,不可以草率从事,鲁莽兴兵。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而“亡国不可以复有,死者不可以复生。”(2)“寓兵于农”“寓兵于农”,既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军事制度,也是一个极有代表性的国防思想,在《汉书》、《六韬》、《兵制》等古代兵书中多有著述。其基本思想是“有虞则起为战卒,无事则散为农夫”,意思是有战事时征集起来,成为战士,没有战士时则返回乡内,从事农耕作业,“由募还农,大费既省,守可以固,战可以克”。“寓兵于农”作为一种国防思想,它强调把战争之伟力扎根于民众之中,依靠人民来进行战争,这是颇具战略眼光的。今天,我们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实行“平战结合,寓兵于民”这一国防政策,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这一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3)“足食足兵民信”“足食,足兵,民信”是我国古代国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立论。它出自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这句话涵盖了政治、经济、国防等重要方面的内容,用于国防就是要“富国强兵”,发展经济,加强军备建设。同样比孔子早一个时期的齐相管仲在国防上提出相同的思想,“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这里折射出了“富国与强兵相统一”。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于我们改革开放时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4)“以战止战”“以仁为本,以战止战”,是我国古代较有代表性的国防观念,它出自我国古代军事家司马穰苴的《司马法》一书。他认为:战争是“除暴安人”的手段,要“安人”、“爱民”、推行“仁政”,就必须通过战争来消灭战争。在《仁本篇》中有:“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土地革命时期,批判右倾投降主义,实行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装打败反革命的武装,解放人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当前我们主张我国的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有着深刻的意义。(5)“屯垦戍边”我国古代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边防建设,而“屯垦戍边”则是中国古代历朝加强边防建设的重要举措。屯垦即屯田垦殖,戍边即保卫边疆。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组建的内蒙、新疆等建设兵团,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与苏联关系恶化后,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国防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是:以天朝大国而自居,“重防非攻”、“重陆轻海”。重防非攻。我国国防思想主要来原于中原王朝的国防活动,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原王朝的经济是农耕经济,农耕经济财富的主要来源就是土地,战争只能是对经济的破坏。因为我们古代的人,认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土地贫瘠、民众与中原风化不同,所以得其地不足用,得其民不足使成为古代的一个共识。所以,古代国防思想根深在其中的就是重防非攻,例如:“帥”字左边代表设防的城池,右边代表头包彩巾的首领,说明将帅的主要职能是指挥城池的防御作战。重陆轻海。一方面,中华文明是根植于土地的农业文明,“耕而食,织而衣”,以农立国、以农富国的思想比较突出,而对开发海洋则缺少原动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另一方面,当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进行的战争(包括分裂时期的内战)也主要是在陆上进行的。因此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国防,历代统治者都把注意力放在陆上。历史地看,重陆轻海在当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问题是到了后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已成为人类交往和贸易的主要通道,甚至成为主要战场的情况下,没能及时转变观念,提出面向海洋、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相反,面对来自海洋的挑战,却实行了300多年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期。可以说,重陆轻海的农本思想,是中国未能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成为海上强国的重要原因。到了清朝后期,落后的国防观念连同日益衰落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因素,最终使中国成为落伍者,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华民族蒙受百年屈辱的历史。(二)近现代国防的屈辱(1840—1949年)我国近代国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就是清朝后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国防。这一百多年间,随着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衰落,国防衰弱到极点,屡遭外敌的侵略欺侮。1、清朝后期清朝后期的国防,指1840年—1911年的国防。这一时期,国防衰败,强敌入侵,中华民族受尽欺凌。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开始落后于当时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从国防上看,还是巩固的。18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国防力量由盛到衰,在鸦片战争前夕,国防能力衰竭到了极点,将无斗志,兵不能战,军队装备仍然是古典式的大刀、长矛、弓箭以及少量的鸟枪、火绳枪和用黑色炸药发射的铁炮;作战方法仍采取以往方阵形的密集整体冲杀;作战指导仍以骑射为主的思想。相反,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军队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作战方法上广泛运用“线式”散兵战术,作战能力大大提高。资产阶级在其强大国防力的支持下,向国外扩大市场,他们除了向中国输出一般商品外,还大量的向中国倾销鸦片,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的健康,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王朝被迫在英国的军舰上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至1860年,英国不满足它已获得的利益,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此时的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的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半殖民地程度加深。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清军取得了对法战争的胜利,但清政府却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将广西和云南两省的部分权益出卖给了法国,使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以保护在华侨民“利益”为借口,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扩大和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国列强弱肉强食政策下,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中国五次战败,共赔款2700万元、白银7亿多两。在国防上,当时1万8千多公里海防线上,竟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在中华大地上,俄国在长城以北,英国在长江流域、日本在台湾、福建,德国在山东,法国在云南,绝大部分中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列强的入侵,不仅使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使中国人的人格尊严丧失殆尽。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仍没有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帝国主义依然在华夏大地上横行无忌,他们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纷纷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先有袁世凯称帝,后是张勋复辟,各派军阀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割据称雄,混战不休。直、皖、奉三大派系军阀先后窃取中央政权,贿选国会议员和总统,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此时,中国已无国防可言。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我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原是德国侵占);1915年日本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此时,沙俄策划“外蒙自治”,英国也提出西藏从中国分割出去由英国统治的主张,在阴谋没有得逞情况下,英国又在中印边境制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1918年段祺瑞又签约,将我国东北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并由日本掌握中国军队的训练权和警察权等。内忧外患,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破坏。“二十一条”的签订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充分暴露出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进一步瓜分的命运,激起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决心和勇气。3、国民党统治时期自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在艰苦的环境中夙兴夜寐,苦苦寻找救国良策,然而四处碰壁。最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认识了与共产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之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顺利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进行了北伐,准备通过武力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民主的、富强的国家。但就在革命形势处于高潮时期,蒋介石却叛变革命,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反人民的“四一二”政变,致使革命失败,确立了以蒋介石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建立起来的军事独裁政权,注定其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在国防上也只能采取妥协退让。所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吞并我国领土,奴役我国人民时,蒋介石所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东北图谋以久,不断在我东北挑衅滋事,并把大量军队开进东北,但蒋介石置国家主权、领土,继续其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在南昌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也不可”。9月18夜晚,诬赖中国军炸毁沈阳郊区的一断铁路为由,攻击我沈阳驻军,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但蒋介石在事前就发出了严禁抵抗的命令,便使守军坐看大好河山的丧失,日军于次日晨轻易地占领了沈阳。接着不到五天的时间,辽宁、吉林两省全部被日本侵占。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血与泪的历史,它再一次告诫我们:“国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国防虚弱,人民就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来,就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史告诉我们: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如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于晚清都是如此。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思考题:一、国防的含义是什么?二、国防与国家是什么关系?三、国防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五、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
本文档为【中国国防概述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清风浮云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1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6-05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