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举报
开通vip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PAGE\*MERGEFORMAT1PAGE\*MERGEFORMAT0第二单元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动物》单元起始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还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教材设置的三个板块分别是:聚焦部分“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这部分交流为整个单元服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PAGE\*MERGEFORMAT1PAGE\*MERGEFORMAT0第二单元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动物》单元起始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还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教材设置的三个板块分别是:聚焦部分“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这部分交流为整个单元服务,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充分展示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知。探索部分“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这部分通过任务形式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点,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研讨部分“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一起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情分析】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都很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虽然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形成了观察、记录、描述等初步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由于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学生多以拟人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事物,在动物领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和描述的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动物,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点,认识到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知道它们是有生命的。[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探究实践]用语言、图示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会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动物,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难点]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学生]1.每人提供学习单;2.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3.玩具熊【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出示情境:小朋友们春游到野生动物园研学,见到了很多动物。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如长颈鹿、斑马、熊猫……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2.提问:除了这些动物,说说你还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引导: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种动物的信息吗?可以说说它生活在哪里?这种动物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3.讲述:在自然界的不同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揭示课题:我们知道的动物(板书)。[设计意图]创设“动物园”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从名称到特点再到生存环境,充分展示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二、任务驱动,观察特征(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学习单1.任务驱动:给小动物画画像说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会给每种小动物们制作一张动物简介牌,上面有小动物们的照片、名称、特点等基本信息,方便游客浏览。出示任务:在学习单上给你观察到的动物画一个画像。2.教师指导,观察要求:(1)看一看:动物的身体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2)画一画:画出动物的主要特点。(3)说一说:向小组成员介绍动物的主要特点。教师以小蚂蚁为例引导介绍:先整体观察,描述动物的轮廓,再局部看一看,观察动物的特点,并画图记录。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有无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2)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3)指导观察顺序,描述动物身体分哪几部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4)讨论:和其他动物比较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学生观察动物,并用图示描述发现的特征,在观察活动开始前,以“小蚂蚁”为例,指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安排充足时间让学生作画,培养学生记录能力、记录习惯和观察能力。三、任务评价,研讨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玩具熊、“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1.任务评价:猜一猜我画的是什么动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学习单,请其他组的学生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动物?并汇报说说这样猜测的理由。若画的特征不明显,作画者可以汇报说说自己画的动物有什么主要特点,再请其他学生猜,以此评价学生的记录是否抓住动物特点,是否画得真实。2.教师板书记录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关键词,引导其他学生对照动物图片倾听同伴介绍,适时引导、点拨、纠错。3.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预设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需要空气、会生长发育、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繁殖后代、都有嘴、都要吃东西……)教师板书汇总于“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4.研讨:玩具熊是动物吗?说说理由。引导学生参考句式回答:“我认为玩具熊是/不是动物,因为玩具熊不会……,而真的熊会……”重点说说理由,引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在观察活动后,用“猜一猜”的方式对学生画作进行评价,增加评价方式的多样和趣味,同时表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研讨环节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在现有水平上能表达多少就是多少,学生可能无法概括全面,设计班级记录表将学生的认知保留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及时补充,便于学生交流和研讨。四、拓展活动(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橡皮泥动物模型、彩色超轻黏土1.教师出示用超轻黏土做的动物模型,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说说判断的理由。2.布置课外制作活动和展评的具体要求:用超轻黏土捏制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设计意图]亲手捏制动物模型也是一种观察动物和呈现观察结果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疑难解答】1.学生在观察动物时,向教师求教动物的名称,但教师也不认识,怎么办?通过手机下载“动物识别器”、“懂鸟”等动物识别软件或小程序,对动物进行拍照搜索,目前这类程序识别能力较强,可识别大部分动物。也可以把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记下来,再通过网络或书籍比对查询;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不认识的动物记录(画)下来,并标上记号,再向专业人士进行问询。2.学生在记录动物时,图画得不是很像,怎么办?画图是低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学生记录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示意图来描述记录动物的大致样子和主要特征,绘画要求不用很高,能边观察边绘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量画得真实即可;与此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写出动物名字,记录动物特点,以便后面交流汇报。【教学后记】2.校园里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到校园里去寻找和观察动物,第二部分是学生交流寻找到的动物和产生的新问题。教师要带领、引导学生去校园里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动物。教科书的研讨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交流与汇报,教师应引导学生整理自己寻找到的动物的名称、特征、数量以及生活区域,并根据学生的交流研讨汇总完成教科书中的班级记录表“校园里的动物”。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像动物学家那样带上工具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并在寻访动物的过程中用简图记录下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录水平,养成记录的习惯,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去保护。【学情分析】学生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已经有过将校园作为探究活动场地的经历,同时对于实地考察校园里的动物,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学生缺乏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因此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带领孩子借助工具,用科学的方法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包括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和运动情况等,并指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动物信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地寻访校园里的动物,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校园常见动物的不同外部特征。[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能用简图来描述和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态度责任]在寻访校园动物的过程中,能初步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能保护身边的动物,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征,认识到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难点]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教学准备】[教师]常见校园动物卡片、班级记录表。[学生]每组提供棉签、放大镜。【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课件出示一种校园常见动物的图片,如:蚂蚁。提问:你认识这种小动物吗?你在校园哪里见过它?2.提问:仔细观察,蚂蚁有怎样的形态特征?3.教师用简图画出蚂蚁的形态特征。4.讲述:除了蚂蚁外,校园中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揭示课题:校园里的动物(板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校园动物的兴趣,同时通过画蚂蚁的简图,为后续学生的记录做好示范作用。二、实地寻访校园里的动物(预设20分钟)(一)寻访前引导1.去哪里寻访?提问:校园这么大,我们可以去哪里寻找动物呢?2.用什么工具观察?提问:找到小动物后,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更好地观察它们呢?3.如何记录?提问:如何把你观察到的动物记录下来呢?用什么方法记录呢?4.注意事项。提问:走出教室,除了要认真观察动物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引导:①小组活动,不乱跑;②注意安全,防受伤;③举手示意,提问题;④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⑤观察记录,要记好;⑥听到哨声,快集合。[设计意图]在自主观察开始前,引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无目的地观察、不记录等情况,为后面学生实地寻访动物做好准备。(二)实地寻访1.集体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并记录下来。2.小组活动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寻访并观察小动物。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观察到的动物照片,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3.做好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工作,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分享学生的发现。三、交流我们观察到的动物(预设12分钟)1.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2.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动物,在哪儿发现的?它有什么特征?它在做什么?(预设: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下来的动物,介绍动物的名称并描述相关动物的特点及生存环境;同时教师展示之前拍下的动物图片,辅助学生交流。)3.教师张贴班级记录表,将学生观察到的动物卡片贴到班级记录表。4.提问:我们一共发现了多少种小动物?5.提问:哪些预测的小动物果然找到了,哪些小动物没有找到,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动物,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动物的生存与环境相适应。四、兴趣延伸(预设3分钟)1.提问:关于这些校园小动物,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结: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观察,有问题可以及时找老师解决,保持这一份探索的兴趣,你会有更多收获![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动物的兴趣。【疑难解答】1.学生在记录校园里的动物时,简图画得不是很好,怎么办?用画简图来记录观察到的动物是低年级学生记录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简图来描述记录动物的外部形态,只要能画出动物的基本外形特征即可,不要求画得漂亮,也不需要画得过于卡通。与此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写出动物的名字,以便后面交流汇报。2.学生在校园中寻访动物时,向教师求教动物的名称,但教师也不认识,怎么办?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动物先画下来,并记录下它生活的环境。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小动物拍照记录,在后续的课堂的交流环节,借助班级其他同学的力量,认一认这是什么动物。如果课堂上还是无法解决,那课后可以寻求其他教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还可以借助一些APP进行识别,如拍照识物,万能识物等。【教学后记】3.观察一种动物【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学生将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本课以蜗牛为对象,引导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从结构认识到功能匹配的全过程,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板块,通过简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蜗牛,唤起学生对蜗牛的原认知;第二部分探索板块,学生借助肉眼、器材等对蜗牛进行细致观察,认识蜗牛的形态、反应和运动;第三部分研讨板块,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建构起对蜗牛较完整的新认识。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比较与蜗牛相似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学情分析】从科学认知来看,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学生都知道蜗牛有壳,但对蜗牛的身体结构认知存在差异。从心理角度来看,虽然他们对蜗牛这种动物充满着好奇,但是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害怕,甚至反感的情绪。从科学技能来看,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并不是非常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同时学生在观察中普遍缺乏记录意识,虽然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非常有限,但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运动,知道蜗牛是用腹足运动的,认识动物到身体结构具有帮助动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身体结构的关系。[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蜗牛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态度责任]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地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身体结构所适应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揭示课题:观察一种动物(板书)。我们已经知道在校园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让我们选择一种来仔细观察。2.出示蜗牛两个部分的剪影(一个部分为头,一个部分为壳)。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你的依据是什么?3.揭秘蜗牛全像:蜗牛长什么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蜗牛身体结构进行导入,快速掌握学生对蜗牛身体特点的前概念,并基于学生对蜗牛的原认知引发冲突,以认知差异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二、观察蜗牛(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活动手册(一)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并将蜗牛画下来1.下发蜗牛,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用肉眼观察:每个小组观察一只蜗牛,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请大家安静观察,轻声交流,把你观察到的特点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2.每组领取蜗牛,可以利用实验室培养皿放置蜗牛,开始观察。3.以评价引导学生借助器材进行观察。根据学生是否仔细观察、是否如实记录蜗牛画像进行表扬并奖励放大镜,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画图。(二)观察蜗牛的反应1.分发棉签,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老师对画完蜗牛的小组再奖励一个材料,可以用棉签轻轻触碰小蜗牛,注意一定要轻,不要随意伤害小动物哦![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容易出现盲目观察的现象,使观察效率低下,通过评价(语言、实物奖励)可以进行有效改善,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三)观察蜗牛的运动1.评价学生表现,并奖励新材料(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提示用这些新材料进一步研究蜗牛,寻找蜗牛更多的秘密。2.教师适当介入,小组内与学生进行交流:怎样使用这个材料来研究蜗牛?又有哪些新的发现?3.引导学生进行“动态观察”: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看一看蜗牛有没有在这些物体上爬行的技能,并观察蜗牛的运动。[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足够自由地发挥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发现。三、交流蜗牛的身体特点和爬行本领(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学生的记录图,概括并完善蜗牛的身体结构,完成班级记录表。通过刚才的观察,请你说说蜗牛有什么特点?解决学生因认知差异而形成的问题,如蜗牛有没有口、有没有眼、蜗牛的触角数量等。小结:蜗牛的身上长有壳、触角(2对)、眼睛(2只)、口、腹足等。2.蜗牛爬行本领这么大,与什么有关呢?主要交流蜗牛的运动本领。蜗牛的身体结构有什么作用呢?它的爬行能力与身体的哪部分密切相关?初步感受蜗牛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小结:蜗牛的壳有保护作用,当棉签触碰蜗牛,蜗牛会缩进壳里;蜗牛的触角(眼睛)在爬行时总是挥来挥去,像是在探路;将蜗牛放在菜叶上时,蜗牛时而会用口啃食菜叶;蜗牛可以在多种物体上爬行,这与它的腹足密切相关。[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在观察中得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此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完善学生对于蜗牛“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整体认识。四、观察与蜗牛相似的动物(预设5分钟)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蜗牛的很多秘密,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我们应该怎么做?预设:继续观察蜗牛。2.出示蛞蝓、蛤蜊、螺的图片。提问:这些动物和我们今天观察的蜗牛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预设:它们的身体都是软软的,有些有壳,有些没有壳。)3.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与蜗牛相似的小动物,他们的身体各不相同,但都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了这些小动物,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观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隐含分类思想。【疑难解答】1.蜗牛没有明显的足,学生在观察蜗牛时观察不到“腹足”怎么办?蜗牛是软体动物,它的腹足其实就是腹部肌肉。教师可以在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把蜗牛放在玻璃片上,翻过来,看它爬行,你发现了什么?”,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提出观察建议。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腹足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为蜗牛能倒挂在玻璃上运动而感到惊奇,一举两得。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显微镜放大下的蜗牛腹足,通过两种方式,让学生对“腹足”有充分了解。2.学生容易混淆蜗牛的触角和眼的数量,怎么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蜗牛身体各部分所对应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蜗牛的一对长触角上是蜗牛的眼,但蜗牛的眼只能感受明暗变化,看不清具体事物,所以蜗牛的长触角相当于是盲人的导盲杖,用于向前摸索,避开具体路障;而下方的短触角相当于气味感受器,能嗅出同伴气味和食物位置。【教学后记】4.给动物建个“家”【教材简析】承接上一课,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通过饲养蜗牛,更加深入地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参与给蜗牛建个“家”这一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对“栖息地”的概念进行体会和理解。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本课聚焦板块明确指出本课的目的是继续观察,探索蜗牛生存的需要。亲自给蜗牛建个“家”,来模拟蜗牛真实的生存环境。通过项目式引导:前期调查——蜗牛的栖息地,班级讨论——蜗牛的生活需要,设计——画一个蜗牛的“家”,加深学生对动物环境需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发现一些关于蜗牛的趣事。课堂中,主要通过“蜗牛生活需要什么?”“我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两个问题的讨论,知道蜗牛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之前寻找蜗牛时,很有可能已经把蜗牛养了起来,因此不少学生已经对饲养蜗牛和建“家”有了一些体验。那么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蜗牛对环境有什么要求?蜗牛怎么生活?这些问题学生会有一些答案,但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还是需要教师提供系统的、具体的方法,通过亲自饲养观察蜗牛和集体交流讨论,体会动物的生存需求,分享关于蜗牛的有趣发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给蜗牛设计、建造一个“家”并进行观察,知道蜗牛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会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科学思维]根据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蜗牛需要的生存条件,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论证。[探究实践]通过讨论制作,能给蜗牛建一个“家”。[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给蜗牛建一个“家”,知道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难点]通过给蜗牛建一个“家”,分析蜗牛生活环境及其生命活动。【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相同的材料、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铅笔、橡皮、活动手册、2-3个挨饿的蜗牛、菜叶、石英砂、泥土、饲养箱或带气孔的透明塑料盒、水、小碗、毛巾、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蜗牛1.出示蜗牛:前一节课,我们与蜗牛成了好朋友,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呢?2.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为了继续观察蜗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给蜗牛建个“家”吧!3.揭示课题:给动物建个“家”[设计意图]从前一课内容切入,既是对前一课的复习,又能迅速聚焦到这节课的任务(微项目):给蜗牛建个“家”,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了解蜗牛,延续上节课的学习。二、设计制作:蜗牛的生活环境(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铅笔、橡皮、学生活动手册、带气孔的透明塑料盒、沙、水、小碗、菜叶、蜗牛、毛巾1.过渡:我们想要给蜗牛建个“家”,先要了解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2.提问:请你回忆一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找到蜗牛?(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吃的,有泥土,有伙伴,有水……)出示相关图片。3.进一步讨论,我们如何给蜗牛建“家”?形成班级记录表。(预设学生的回答:能让蜗牛四处爬;有吃的;要潮湿;没有危险……)4.小结:小朋友们,你们就像一名小小生物学家一样,为蜗牛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我们建造的“家”里,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设计师,帮助小蜗牛设计一个“家”吧!将你的设计简图画在我们的活动手册上,设计的时候,请你充分考虑蜗牛的需要,可以用数字标出建造(放入材料)的顺序。5.学生设计并进行展示交流,可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6.小结:我们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充分考虑了蜗牛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现在就让我们按自己完善后的设计,给蜗牛建一个“家”吧!建好后,可以将蜗牛轻轻地搬到新“家”,看看蜗牛在新家的生活。7.分发材料(带气孔的透明塑料盒、沙、水、菜叶、小碗、蜗牛、毛巾、放大镜等),按要求给蜗牛建一个“家”。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在新“家”里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己找到蜗牛的地点和自己前一段时间对蜗牛的观察发现,来推测蜗牛适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需求,在全班形成蜗牛生存需要的初步共识并形成班级记录单,从而为自己设计、建造蜗牛的“家”提供科学依据。三、观察探索:蜗牛的生活习性(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建好的蜗牛的“家”、放大镜、学习单1.看一看:蜗牛在新“家”里生活得好吗?它在家里干什么?(预设学生的回答:吃菜叶、睡觉、运动、交流……)2.我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是怎样吃菜叶的?(学生描述)3.播放视频:蜗牛吃菜叶。4.用手势来模仿蜗牛吃菜叶的样子。5.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预设学生的回答:爬过的地方有痕迹,触角伸来伸去等)根据需要出示相关图片。[设计意图]蜗牛的“家”建好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更为具体的任务——观察蜗牛怎样吃菜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进行更加细致地观察,在足够的观察时间中,希望学生能有更多新的、有趣的发现,为全班交流提供素材。四、拓展延伸:寻找其他小动物的“家”(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活动手册自然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下课以后,大家可以拿上放大镜,像一名生物学家一样,从环境中找寻蛛丝马迹,找到小动物们(蚂蚁)的“家”,不过不要去打扰它们哦,同时也要注意安全![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观察蜗牛方法的迁移和应用,自然界的小动物同样具有会活动、需要食物、栖息地等共同特征,观察蚂蚁或者其他小动物同样指向对生物的理解,是学生认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横向迁移过程。【疑难解答】1.课堂时间有限,蜗牛在课堂上受环境和天气影响不活跃,无法观察怎么办?想要观察到蜗牛进食等生命活动,可以将蜗牛轻轻放在菜叶上,保持安静观察。需要提前和学生沟通,蜗牛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食,请同学们保持安静,为了增强观察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提前多准备几只已经饿了2-3天的蜗牛,以备不时之需。2.在建“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不好材料的多少怎么办?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天性使然,大部分学生在加水、加土等步骤时都比较随意,卫生也不容易保持整洁,因此教师在设计环节可以有意识地强调并标出每种材料的多少,并在巡视时加强指导。在准备材料时,也可每小组多准备一块毛巾,制作时,引导学生将毛巾垫在塑料盒下,方便之后的整理。3.学生在画设计图时,示意图画得不是很好,怎么办?画示意图是一年级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画示意图时,不要求每位同学都画得非常美观,只要学生能结合示意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即可。教师也可多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4.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饲养怎么办?小学生对自然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但是这样的好奇和兴趣维持得比较短暂,作为教师,我们要有目的性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性地给学生适当的观察目标(如下表),并根据观察情况定期交流,还可组织如“我和蜗牛的小故事”讲故事比赛等等,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适当激励,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也会让观察活动更有成效。【教学后记】5.观察鱼【教材简析】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的观察对象是陆生动物,在本课中学生将开展对水生动物——鱼的观察。鱼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它们的形态与之前观察的蜗牛有着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如鳍、鳃等,这既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也是动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直接表现。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聚焦板块通过“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观察探究。探索板块主要分为鱼的外形特点、运动和呼吸三大方面。通过观察鱼并将鱼画下来,发现鱼的身上覆盖着鳞片,长有鳍和鳃;认识鱼的运动主要是靠鳍来完成的;接着思考鱼的嘴为什么会不停地一张一合,引导学生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除了观察鱼的外部形态以外,还要了解鱼的骨骼,初步认识鱼作为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研讨板块要学生知道鱼生活在水里用鳍运动,用鳃呼吸,它们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引向单元的核心概念: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学情分析】鱼是学生熟悉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学生对鱼有一定的认知。本课的教学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鱼的身体结构。一年级的孩子观察热情很高,但观察较无序,容易遗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不同方向观察鱼,从而更完整地了解鱼的身体特点。学生能比较容易观察到鱼的运动跟鳍有关,但是鱼的呼吸无法直接用肉眼观测到,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推测鳃具有呼吸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鱼的身体特点、运动和呼吸,知道鱼是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认识到鱼的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鱼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联。[探究实践]通过观察鱼,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鱼的外形。[态度责任]学生能在好奇心驱使之下对鱼产生探究兴趣,乐于表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分享有关鱼的信息,以及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鱼,知道鱼身体的主要特征,鱼的运动和呼吸特点。[难点]能初步感知鱼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鲫鱼呼吸微视频。[学生]1.每组一个装水的鱼缸,一条小鲫鱼;2.棉签;3.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猜影激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出示鲫鱼的剪影。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你的依据是什么?2.揭秘鲫鱼图像。提问:鱼儿都生活在哪里?3.出示小溪、池塘、河里、海里等地方的鱼。4.聚焦:鱼的生活需要水,鱼身上的哪些特点能让它生活在水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观察鱼。揭示课题:观察鱼。(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猜剪影导入,既能快速掌握学生对鱼身体特点的前概念,又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聚焦问题“鱼身上的哪些特点能让它生活在水里”是对“生物的身体特征能适应其生活环境”这一核心概念的渗透。二、有序观察,揭秘鱼的身体结构(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每组一个装水的鱼缸,一条小鲫鱼,学生活动手册1.观察方法提问:怎样才能观察得更完整?预设:①先观察整体特点,再观察每一部分的特点。②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比如从上面看,侧面看,下面看……2.布置任务:①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②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③安静观察后在活动手册上把鱼画下来。3.温馨提醒:①静静观察,让鱼在水中保持相对自然的状态。②仔细观察,画出越多细节越好。4.学生实验:领取鲫鱼,开始观察鱼、画鱼,教师巡视指导。5.分析研讨:挑选2张经典的记录,分析研讨比较,概括鱼的整体结构。小结:①鱼的形状是两头尖,中间宽,叫梭形或纺锤形。整体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部分。②头部有嘴、眼睛、鳃,躯干上有鳍、鳞片,尾部有尾鳍。6.鳍的数量:①提问:鱼的躯干也有鳍,尾部也有鳍,一共有多少鳍呢?②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的鱼鳍3D动画,结合动画学生再观察真实的鱼鳍。③小结:鱼鳍的数量一共为7片:胸鳍2片,腹鳍2片,臀鳍1片,背鳍1片,尾鳍1片。[设计意图]通过对观察方法进行细致指导,让学生尝试有序且完整的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针对鱼鳍的数量,首先通过动画展示达成共识,然后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有目的地寻找各个鳍的位置与数量。三、有效观察,揭秘鱼鳍和鱼鳃的作用(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每组一个装水的鱼缸,一条小鲫鱼,棉签,鲫鱼呼吸微视频1.思考交流:鲫鱼身体结构特点对鲫鱼在水中的生活有什么帮助?预设:①鱼整体形状两头尖尖的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鱼鳞硬硬的,可以保护鱼的身体。2.鱼鳍的作用:①提问:鱼没有腿,靠什么运动呢?②学生实验:用棉签轻轻触碰鱼的身体,观察鱼的运动,并用肢体动作模仿各种鳍的运动。③小结:鱼运动时,鱼鳍滑动得特别快,所以鱼是靠鳍在水中运动的。3.推测鳃的作用:①观察:鲫鱼的嘴巴张开时,鳃是怎样的?嘴巴合起时,鳃又是怎样的?②小结:嘴一张一合,鳃一合一张,嘴巴和鳃相互配合。请你推测鳃有什么作用?4.验证鳃的作用:①播放鲫鱼呼吸实验微视频,观察墨水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预设:墨水从鱼嘴巴进去后,又从鳃盖出去了,说明鱼不是在喝水,可能是在吸收水里的氧气,进行呼吸。②小结:鱼在水中用鳃呼吸。[设计意图]利用棉签让鱼迅速动起来,便于学生观察鱼鳍的作用,鱼鳃的呼吸作用是一个难点,通过让学生先观察鱼嘴和鱼鳃的配合,结合实验视频,引导学生理解鱼是用鳃在呼吸。四、拓展结构,对比梳理(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鲫鱼骨骼:①提问:鲫鱼的内部有什么?②出示鱼的骨骼图片和鱼的化石,思考:鱼的骨骼具有怎样的特点?③小结:鱼内部的骨骼非常坚硬。【疑难解答】1.学生在观察鱼鳍时数不清楚,怎么办?教师可以利用3D动画,引导全班同学一起梳理鱼鳍的种类和数量,数过的做好标记,或者记录在副板书中,然后再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给同组的同学听,通过两种方式,让学生对鱼鳍种类和数量有充分了解。2.学生在学习鳃的作用时,不理解鳃能够帮助呼吸,怎么办?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鱼嘴和鱼鳃是一个张开,另一个闭合的方式在配合,其次通过墨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从鱼嘴里进去的水又从鳃那边出来了,说明鱼不是在喝水。除此以外,教师可以提供鳃盖内部红红的鳃丝给同学们,引导学生认识水经过鳃丝时,鳃能够充分吸收水中的氧气,继而帮助学生理解鳃的作用。【教学后记】6.给动物分类【教材简析】本课学生再次回顾生活中熟悉的动物,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了解分类的方法,初步认识“分类”在研究动物活动特征中的重要性。当然,分类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实际上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多角度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5五课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物单元的内容体系,最后“单元总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植物的共同特点,然后结合对动物“生命体特征”的认识,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学情分析】学生在整个单元已经经历了科学观察、描述、记录动物的过程,对部分动物个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头脑中的动物形象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经验层面上的个体认知,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对动物的认识进行综合梳理。要指导一年级学生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学习分类。“分类”方法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去识别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知道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科学思维]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方法,了解更多动物的特征。[探究实践]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简要描述分类的方法和结果。[态度责任]乐于表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自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难点]能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1.每组提供10种动物彩色卡片;2.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四种图形。提问:你能给它们分类吗?是按照什么分类的?2.出示10种动物的卡片。提问: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讲述:根据图形的特征给图形分类,把有相同点的分成一类,把不相同的分到另一类,今天我们就根据动物的特征给动物分类。揭示课题:给动物分类(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给图形分类,引导到给动物分类,让学生明确特征是分类的基础,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动物的兴趣。二、确定标准,进行分类(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10种动物彩色卡片、学习单1.为了方便记录,给动物编上序号,所有小组的动物卡片序号相同。(1)确定标准提问:怎么把这10种动物分成两类?预设:吃的食物、有没有脚、会不会飞、是否长毛……(2)分成两类提问:定好一个标准后,把10种动物分成几类?教师示范: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黑板上演示,摆成两类。提问:如何记录?指导用编号记录。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小组领取动物图片,合作完成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进行记录。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分类的照片,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设计意图]在给动物分类前,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标准两个分类、记录方法。在分类活动时,教师随时给予学生指导,方便后续交流汇报。三、交流研讨,感受多样(预设16分钟)材料准备:学生学习单1.展示汇报提问:你们小组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分类结果是怎样的?汇报参考格式:我们根据……分类,分成两类,分别是……(预设分类标准:有脚和无脚、有壳和无壳、会飞和不会飞、有毛和无毛、生蛋和直接生小动物、是否生活在水里、吃肉和不吃肉、有尾巴和没尾巴……)2.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板书在黑板上。3.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分类标准及结果,引导学生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四、运用所学,归纳整理(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提问: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生宝宝、要吃食物、会排泄、会对刺激做出反应……)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3.小结: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4.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观察动物,有问题可以及时找老师解决,保持这一份探索的兴趣,你会有更多收获![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动物的兴趣。【疑难解答】1.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哪些动物比较合适?提供给学生的动物卡片彩色、有动物名称,方便学生交流,同时提供的卡片动物可以包括有脚和无脚、有壳和无壳、会飞和不会飞、有毛和无毛、生蛋和直接生小动物、是否生活在水里、吃肉和不吃肉、有尾巴和没尾巴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卡片,感受动物的多样性。2.学生在给动物分类时,如何做到记录又快又准确?指导学生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学习分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合适的,用序号来进行记录减轻记录难度和节省时间,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在分类时不遗漏。【教学后记】
本文档为【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鹿哥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活动设计曾荣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
格式:doc
大小:117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3-03-29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