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保障学全套精品课件(419p)

社会保障学全套精品课件(419p)

举报
开通vip

社会保障学全套精品课件(419p)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参考教材:《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7)参考书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孙光德:《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出版社侯文若:《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出版社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大学出版社,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陈良瑾:《社会保障教程》,知识出版社,1990年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人民大学出版社期刊1.《社会保障制度》2.《中国社会保障》3.《中国劳动...

社会保障学全套精品课件(419p)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参考教材:《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7)参考书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孙光德:《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出版社侯文若:《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出版社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大学出版社,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陈良瑾:《社会保障教程》,知识出版社,1990年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人民大学出版社期刊1.《社会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2.《中国社会保障》3.《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报》4.《中国民政》1.绪论1.绪论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利率杠杆的失效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社会保障的意义1.1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表明国际组织正式采纳“社会保障”一词。据统计,1949年实施各种类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有58个,到1997年已经增加到172个。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要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社会保障概念界定的多样化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相吻合。国外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国际劳工组织,1942)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社会保障:每个社会成员为自己及家庭的健康与幸福,对衣食住医疗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享有一定的权力,对于因失业、疾病、残疾、寡居、老年等情况以及由于个人不可抗力而遭遇到生活危机,无法为生时,享有获得保障的权力等。强调了公民对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力性。国际劳工组织1985年的解释:“社会保障是为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意外事件或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其成员提供的保护。”德国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英国:社会保障是为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英国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避免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蒙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英国大百科全书》对社会保障的解释:“国家对于每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即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与危险:诸如疾病、灾害、老年、生育、死亡及鳏、寡、孤、独、残疾人,都给予安全的保障”。美国:“系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庭也包括在这个定义中。”日本;“社会保障是指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生活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香港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香港官方界定的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通过向有关人士直接发放款项的方式提供的福利。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保障国民最低生活需求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周永新)社会保障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府设立的制度,运用大众的财富,给予需要的人最基本或应得的援助,藉以维持生活需要,以及配合社会发展,增加国民福利。(莫泰基)台湾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以及公共服务等各种不同方式,对于国民之遭遇危险事故,以至失能、失依,因而生活受损的人,提供各项生活需求,给其以健康保障、职业保障及收入保障,并从而促进民族健康、全民就业及民生均足。国内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全力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陈良瑾)“社会保障可理解为对贫者、弱者实行救助,使之享有最低生活,对暂时和永久失却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行生活保障并使之校享有基本生活,以及对全体公民普遍实施福利措施,以保证福利增进,而实行全社会安定,并让每个劳动者乃至公民都有生活安全感的一种社会机制。”(侯文若)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郑功成)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孙光德、董克用,2000年)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界定的差异?1.2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西方的理论渊源中国的理论渊源1.2.1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专业视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社会保障应当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郑功成)1.2.2西方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论宗教思想空想社会论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人们就幻想着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压迫与剥削、人人自由平等、生活幸福的社会,并著书立说来阐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主张。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了民主、宗教、教育、男女平等等问题,反对私有制,强调分工与互助,追求公产制度与财产公有,主张消除暴力与贫困对立,亦即平等和社会秩序和谐等,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有重大影响。空想社会论莫尔(1478-1535)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乌托邦》,批判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宣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分配公平的理想社会。空想论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贡献在于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平等,从而主张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协调发展,这些思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基础。宗教思想宗教教义在客观上表达了博爱、互助、平等的思想,如佛教倡导布施和助人,基督教强调在施爱于他人中体验幸福的境界,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道德基础。宗教对社会保障而言: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因此,其影响不仅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1.2.3中国的理论渊源大同社会论社会互助论仓储后备论社会救济论大同社会论孔子说,“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东晋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大家共同劳动、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康有为于1902年完成了《大同书》,描绘了有关养老院、教育与医疗福利,亦即社会公益事业的经费来源等。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社会互助论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有实现人民老有所养、孤幼有所依、无饥无寒和安居乐业的思想。孟子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孙中山“进化之动力在互助而不在竞争”仓储后备论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储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早在夏朝,国家就非常重视粮食的积蓄,以防水旱之灾。“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贾宜上书汉文帝,“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历朝历代统治者还将仓储后备论变成具体的救灾措施,并使之成为常备之策。如常平仓、义仓、惠民仓等。社会救济说赈济说影响最为深远。所谓赈济说,即是主张用食物(主要是粮食与衣物布帛等)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思想。赈济说发展到后来,不仅为统治者所采用,而且发展成为赈物、赈款、以工代赈三大具体方略,并在中国社会保障是上一直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3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功能1.3.1社会保障的目标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最低目标)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3.2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三个层次p13)促进发展功能(p14-15)互助功能其他功能:防控风险、资本积累1.4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保障的原则1.4.1社会保障的特征公平性特征社会化特征福利性特征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公平性特征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保障过程的公平性社会化特征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与监督社会化多样性特征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项目结构多样化。水平结构多样化1.4.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互济性原则、法制性原则1.5社会保障的意义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作业题——填空题1.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中。2.最早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3.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福利经济学创始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均因在福利经济学、贫困问题等的卓越研究成果而享誉世界。在社会保障专业应用理论方面,亦涌现出了英国福利国家蓝图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师()这样杰出的代表人物。4.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增进()来实现整个社会的()。5.关于社会保障模式,西北欧国家选择()模式,德国和法国采取()模式,新加坡首创(),智利建立了(),中国香港建立了自己的(),而中国内地则采取了()与()相结合的独特模式。作业题——简答题1.如何理解郑功成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2.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特征?3.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2.社会保障的发展2.社会保障的发展概述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案例分析:智利公共养老金私营化改革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1概述社会保障阶段的划分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2.1.1社会保障阶段的划分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郑功成)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慈善事业时代(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展、成熟阶段)。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化解生存危机)、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解除后顾之忧)、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提高生活质量)。2.1.2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2.2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2.2.1慈善事业时代构成慈善事业时代的三大支柱: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评论)民办慈善事业2.2.2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济贫制度的发展2.2.3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保障效果是不良型。2.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2.3.1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p44)2.3.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线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标志(p47)2.3.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立法先行:审慎、公开的决策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发展:项目间协调、子系统间协调多样化发展:多因素影响,多模式并存2.4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国外社会保障改革2.4.1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尊重本国的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努力追求社会化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2.4.2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2.4.3国外社会保障改革福利国家的改革(p56)美国社会保障改革2.4.3.1福利国家的改革 ——削减福利支出 ——调整福利结构 ——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引入私营机制2.4.3.2美国社会保障改革——调整指导思想:自由竞争——适当调整目标:中下层——调整有关内容: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家庭津贴——重视私营机构的作用2.5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6年以来)2.5.1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2.5.1.1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创建时期(1949-1956):初步建立国家—单位保障制调整时期(1957-1966):调整完善停滞时期(1967-1977):文革,封闭的单位化恢复时期(1978-1986):制度修复、个别实验2.5.1.2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基本框架:国家保障、城镇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主要特色:  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面保障  板快结构、封闭运行、缺乏效率2.5.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6年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与简要历程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2.5.2.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与简要历程改革的原因  ——经济改革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自身存在缺陷,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际社会保障改革的影响  改革的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3):为国有企业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在延续,新型社会保障机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1997):市场经济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  ——第三阶段(1998-):成为一项基本社会制度。2.5.2.2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简要评论成就:国民社会保障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得到确立问题:过分强调效率、强调为国企改革配套、改革方式统放不分,保障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不公平现象严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长期忽略2.5.2.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法制建设滞后责任模糊  ——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  ——政府责任边界模糊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责任不明新制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2.5.2.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基本目标:在制度定型的基础上,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维护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与和谐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尽快实现制度定型  ——维系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课后作业简答题1.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2.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论述题1.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练习题1.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由()、()、()三大板块组成。2.构成慈善事业的三大支柱,是()、()与()。3.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1601年英国颁布的(《》)为标志。3.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概述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主要模式3.1概述社会保障体系的涵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3.1.1社会保障体系的涵义1.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系统,它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织成的“社会安全网”。2.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阶段  (1)面向贫困人口和工业劳动者的阶段  (2)面向贫困人口和一般劳动者的阶段  (3)面向全体国民阶段3.1.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1.完整性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物质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2.协调性  水平上相互协调  功能上相互补充  地区间相互协调3.层次性  需求层次  社会分层3.1.3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1.根据业务内容划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障:城镇基本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儿童免疫等保障措施。补充保障子系统: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互助保障、慈善公益事业等。2.根据受保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划分  关联型、非关联型3.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划分  制度化、非制度化3.2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3.2.1社会救助1.社会救助(socialassistance)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资金或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救助的特点  ——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  ——权利义务关系的单向性  ——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特殊弱势群体  ——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低于社会保险  ——依法自愿申请3.社会救助的重要性  ——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现代社会缓解贫困的重要手段。  ——社会救助是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3.2.2社会保险1.社会保险(socialinsurance)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2.特点  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责任分担、互济性。3.主要险种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遗属保险、残障保险、护理保险3.2.3社会福利1.广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2.内容  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  教育福利、住房福利3.特点  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障项目广泛化  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水平弹性化3.2.4军人保障军人保障是一个以特殊对象为划分标志的综合性保障制度,其保障对象不仅包括现役军人和武装警察,而且包括革命烈士家属,退伍、复员、转业军人,因公残废的军警人员,部分项目还惠及军人家庭,其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其性质是国家对军人的一种褒扬和经济补偿。3.2.5补充保障1.慈善事业:建立在社会捐助基础上的民办社会救助事业。2.社区服务: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3.企业年金:企业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4.商业保险5.家庭保障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性质不同在法律基础上的政府行为在自愿契约基础上的商业行为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价值,维护社会安定与公平,非盈利商业价值,以营利为目的并趋于利润最大化权利义务关系不同建立在劳动与缴费之上的对等关系建立在缴费之上的“有收有偿”“对等互利”关系资金来源不同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投保人政府责任不同最终的兜底责任监管但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动态性的社会性风险发生概率稳定的个体性风险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依据多种因素确定连续补偿,现金补偿和服务的方式依据缴费额确定一次性补偿,现金补偿方式3.3社会保障主要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3.3.1社会保险型模式基本特征  ——以劳动者为核心  ——责任分担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互助共济  ——现收现付内容补充.doc典型代表:德国、美国、日本3.3.2福利国家模式基本特征 ——累进税与高税收,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 ——普遍性与全民共享 ——政府责任与全面保障 ——法制健全 ——充分就业典型代表:英国、瑞典3.3.3强制储蓄型模式基本特征  ——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完全积累  ——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  ——政府承担监督责任典型代表:新加坡、智利3.3.4国家保险型模式含义  国家保险型模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由政府统一包揽,以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为宗旨的社会保障模式。特征  ——通过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的,并通过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  ——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其资金来源由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由于国家已事先做了社会保障费的预留和扣除,个人不再另交保障费  ——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附: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制度类型代表国基本特征费用来源责任归属福利型英国瑞典国家一般性税收政府保险型德、美、日等个人、单位、政府三方强制储蓄型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新加坡雇主、雇员个人私营公司竞争运营基金智利雇员国家型前苏联、中国等企业主、国家政府选择题1.()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军人保障2.()是世界上最先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3.福利国家的起源国()。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4.()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A美国B丹麦C法国D德国5.()被誉为福利国家的天堂。A丹麦B芬兰C冰岛D挪威E瑞典简答题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论述题比较几种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4.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概述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管理4.1概述社会保障法制化社会保障管理4.1.1社会保障法制化 1、内在价值  ——追求正义与公平,使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完善与合理;  ——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一种确定性。  2、外在价值  ——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  ——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运作。4.1.2社会保障管理  保障管理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并促使其得到贯彻落实,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计划或方案的制订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发展,能够监控和纠察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以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运行。4.2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法的缘起与历史演进社会保障法的本质与特征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形式及内容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4.2.1社会保障法的缘起与历史演进社会保障法的缘起及其历史社会条件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进4.2.1.1社会保障法的缘起及其历史社会条件 ——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以及社会问题的凸显;  ——共产主义运动愈演愈烈,从直接破坏机器到进行集体政治行动,迫使资产阶级思考对策;  ——在历史法学派及其后续潘德克顿法学派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法典化倾向;  ——生存权思想和社会改良思潮的兴起。4.2.1.2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进1、济贫法阶段  ——以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为起始标志,直到19世纪80年代社会保险法律产生为止。  ——在这一阶段,立法理念在于救济与矫治贫民,立法的内容局限于救济事务,通过的立法被冠以《济贫法》名称,提供救济者处于恩赐者地位,接受救济者却必须以牺牲尊严并接受奴役为代价。2、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阶段  ——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世界上第一批社会保险法律为起始标志,直到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  ——德国率先在19世纪8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险立法。  ——美国于1935年颁布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这是世界上首部规范多项社会保障事务的法规,具有综合性特点,在社会保障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现代社会保障立法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立法理念的变化,社会保障立法进入了定型和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是以整体形式和独立法律部门的面孔出现的,国民享受社会保障不仅成为一项基本的法定权益,而且扩大到享受现代文明进步的成果。4、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完善与发展阶段  ——在立法观念上,追求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基调;在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及家庭尽自我保障责任。4.2.2社会保障法的本质与特征1、社会保障法的本质  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2、社会保障法的特征  ——安全性;  ——强制性;  ——普遍性;  ——平等性;  ——鼓励性。4.2.3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形式及内容社会保障法的原则社会保障法的形式社会保障法的内容社会保障法的主体与客体社会保障法的功能4.2.3.1社会保障法的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公平优先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4.2.3.2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社会保障法的形式是指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即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形式包括以下一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法律解释;条约与协定。4.2.3.3社会保障法的内容——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社会保障法所规范的各种特定的社会保障关系,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企业或集体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如下一些:  (1)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关系;  (2)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3)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4)社会保障机构与企业、社会团体单位之间的关系;  (5)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社会保障关系;  (6)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7)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8)其他社会保障关系,如社会保障子系统之间、项目之间的关系。4.2.3.4社会保障法的主体与客体——社会保障法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国家或政府、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城乡居民及其家庭(尤其是劳动者)。——社会保障法的客体,是指各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内容来看,它的客体是指社会保障规定项目和范围内的各种物质利益和自然人。4.2.3.5社会保障法的功能(一)社会保障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障(二)社会保障法制是保护社会成员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三)社会保障法是当前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四)社会保障法是深化我国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4.2.4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通过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国民保健法、军人保障法及其他专门社会保障法律与相关立法(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共同组成了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在每一项专业法律又统辖着若干个子法或法规或实施 细则 测试细则下载防尘监理实施细则免费下载免费下载地暖施工监理细则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下载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下载 ,从而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4.2.5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历程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4.2.5.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历程第一阶段(1950-1965年间):社会保障法规的初建阶段。第二阶段(1966-1977年间):社会保障制度遭受破坏,法制建设停滞不前阶段。第三阶段(1978—1989年间):重建社会保障制度,修改补充原有社会保障法规体系阶段。第四阶段(90年代初至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的建设阶段。4.2.5.2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社会保障立法缺乏合理的理念;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法制建设的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4.2.5.3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4.3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4.3.1社会保障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集散结合管理模式4.3.1.1集中管理模式(1)定义  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营运、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  (2)特征  ——社会保障决策权统一集中在中央;  ——社会保障预算权统一;  ——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联系是一种直接的双重联系。  (3)优点  ——有利于社会保障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监督,避免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所产生的诸多利益冲突,使社会保障功能更有效地发挥;  ——有利于社会保障各项之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社会保障基金的集中管理,并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形成规模效益,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功能;  ——有利于社会保障管理和企业机构精兵简政,降低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费用;  ——对社会保障业务和基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便于加强社会监督。  (4)局限性  某些社会保障项目的管理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往往难以协调,进而影响管理效果;往往以国家行政管理为主,受行政干预较多。4.3.1.2分散管理模式(1)定义  分散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建立一套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营运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  (2)特征  ——各级政府及社会保障部门事权独立;  ——各级政府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保障预算独立;  ——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联系是间接的,政府将社会保障事务委托给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管理,只对社会保障进行监督,并根据各类保险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平衡。  (3)优点  ——各管理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能根据自己所管理社会保障项目特点制定详细、周全的管理法规,较灵活地适应社会保障发展的需要;  ——管理的独立性强,能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调整保障项目和内容,较灵活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局限性  ——管理机构多,管理成本高;  ——因机构庞杂和相互独立导致工作的反复,给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管理增添了许多难题。4.3.1.3集散结合管理模式(1)定义  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理。  (2)特征  根据社会保障项目的不同,把集中统一管理和分散自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3)表现  ——既能体现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的要求,又能兼顾个别项目的特殊要求;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4.3.2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 ——属地管理原则; ——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4.3.3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1、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法行使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权力,它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2、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包括二个层次:一是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进行财务上的管理与监督;二是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财务进行管理与监督。  ——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环节包括:一是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管理;二是社会保障待遇给付的管理;三是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管理与监督。3、其他社会保障管理  除行政管理与财务管理外,社会保障领域还有社会保障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4.3.4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1998年在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中确立的,它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与监督。在中央政府机构序列是,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的职能部门主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和财政部,其他有关部门亦不同程度地参与社会保障管理。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事务的主管部门,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等是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内设的社会保险事务管理机构有:政策法规司、养老保险司、失业保险司、医疗保险司、工伤保险司、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农村社会保险司、直接事业单位。  2、民政部  民政部负责管理全国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业等。民政部内设的相关机构主要有:政策研究中心、救灾救济司、最低生活保障司、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优抚安置局。3、其他部门  ——卫生部参与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全民卫生保健等事务;  ——财政部内设社会保障财务司,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及财务制度等;  ——审计署内设社会保障审计司,负责对社会保障事务进行审计监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社会保障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等;  ——一些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与社会团体,亦参与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如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就不同程度地参与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作业——填空题1.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和()。2.生存权作为一种权利形态由德国法哲学家()(1762-1814)提出。3.生存权作为法律权利,最早由奥地利空想社会主义法学家()(1841-1906)在其1886年出版的《全部劳动史论》一书中提出的。4.社会保障法的起点和终点是公民的()5.社会保障管理模式包括()、()和()作业——选择题1.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的时间阶段()A1601年至19世纪80年代B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以后2.社会保障法的本质()A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保护法B社会安全法C社会稳定法D社会和谐法3.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依据()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法律解释作业1.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2.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有哪些?各承担哪些管理职责?5.养老保险本章学习要点1.了解养老保险的特征、原则及影响因素2.掌握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筹资模式、基金运行模式、缴费与给付模式,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3.深刻把握与理解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发展5.养老保险概述养老保险模式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5.1概述养老保险的产生和发展养老保险的特征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养老保险的设计原则5.1.1养老保险的产生和发展在传统农业社会,家庭是家庭成员养老保障的提供者。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使原来纯粹属于个人或家庭问题的养老问题日益演变成为社会问题,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则成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当然选择。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保障功能的持续弱化,使养老保险成为必需的社会制度安排。5.1.1.1养老保险的产生1669年,法国为老年海员发放养老金,开有关养老保险立法之先河。奥地利、比利时分别于1854年和1868年对矿山劳动者实施养老金制度。理论学术界较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工业社会(养老问题社会化)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物质基础)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斗争社会背景产业革命对家庭的影响。家庭的生产功能和分配功能发生重要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和联系的分散亦使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这种变化使家庭代际反哺式的养老保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人均寿命延长,养老负担日益严重。19世纪70-80年代的德国,社会问题异常突出,疾病医疗、职业伤害、养老均称为当时社会难题。可见,工业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构成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强大动力。5.1.1.2养老保险的发展自养老保险制度在德国产生后,工业化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德国建立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世纪末,世界上已有166个国家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表明随着人们对养老保险的认识愈来愈清晰,各国政府对养老保险的驾驭能力也愈来愈强,各国都在理性分析各种养老保险模式的优缺点,然后在尊重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制度模式甚至创新新的制度模式。5.1.2养老保险的特征 ——普遍需求(普遍性)  ——地位特殊(重要性)  ——长期积累  ——管理复杂普遍需求老年风险的普遍性。由于年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使然,这就决定了任何人如果要想安享晚年,都需要有相应的养老保险。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保障功能的弱化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各种风险的集中化和多重化,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的老年没有风险。从参加保险后的待遇享受来看,只有养老保险不仅对化解老年风险具有普遍需求,而且在享受权益方面也能够满足普遍需求。地位特殊老年风险的普遍性决定了这种风险的影响面和波及层的广度和深度,“安度晚年”的传统文化与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决定了老年风险是应得到最多重视的一种风险。养老保险因待遇较高、领取养老金的时间长,基金收支的规模庞大,决定了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并在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5.1.3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  ——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影响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  ——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  ——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一项制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这项制度的目标设定、路径选择甚至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方法。如养老保险的覆盖对象包括哪些人、养老保险基金由谁供给、养老保险金水平如何确定、申领资格以及国家在养老保险中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项制度的价值取向。-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保障功能的降低,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弥补家庭保障不足的一种补充机制出现。-作为一项社会政策,不可避免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时代传承的文化观念,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老有所养”以及传统的孝文化等,它们同样会影响到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5.1.4养老保险的设计原则 ——保障范围:广覆盖原则; ——保障内容: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原则; ——保障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刚性增长规律相协调原则; ——保障责任: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5.2养老保险模式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养老保险财务模式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模式5.2.1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 ——政府负责型;  ——责任分担型;  ——个人承担型;  ——混合责任模式。政府责任型政府负责型是指由政府直接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常以国民年金的形式存在。特征:强调政府责任,实现养老保险金待遇的普遍性,发放对象包括所有老年人,普遍性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公平性,但不足之处是可能因人口老龄化而给财政带来负担,最终反过来损害这种制度的健康发展。责任分担型特点:将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责任由多方共担,有利于风险分散和财务稳定;由于强制性责任共担,这种模式无法覆盖到全体国民,它只能适用劳动者甚至主要是工薪劳动者,属于选择性制度安排。优势:体现了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的特色,具有较强的社会互济性,有利于调控养老保险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个人负责型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劳动者参与养老保障制度,但政府与雇主均不承担缴费义务,而是完全由劳动者个人缴费,所缴保险费完全记入个人账户,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偿运营,所赚收益再充实到个人账户中去,到劳动者退休后可以领取自己账户中的养老金用于养老。缺点:将养老金完全由个人承担,政府责任很小,缺乏互助共济性和风险分散功能。混合责任型特点:既做到增进国民的老年福利,也让个人责任适当回归,从而出现了既有政府负责的层次,又有二方或三方分责的层次,还有个人负责的层次,这种多层次结构的养老保险体系作为责任分担的演变,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更新和更有效的方案。5.2.2养老保险财务模式——现收现付式;  ——完全积累式;  ——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式定义:实质: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优点: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的风险与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缺点: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率波动大,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养老金的完全代际转移容易造成劳动者代际之间的矛盾激化。完全积累式定义特点: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存在基金贬值风险,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部分积累式定义特点:费率具有弹性优点: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不会太大。5.2.3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社会统筹模式;  ——个人账户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模式定义特点:高度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功能,将“大数法则”利用到极致。由于该模式通常只考虑短期内基金的平衡,一般没有或只要很少的节余,与现收现付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个人账户模式定义特点:对劳动者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体现“大数法则”,没有互助共济和风险分担功能,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这种模式总是和完全积累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特点:该模式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承担供款责任但分别记账,其中:个人所缴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其余的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5.2.4养老保险缴费与给付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模式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给付确定模式(definedbenefit);——定义——实质:“以支定收”,维持短期内的横向平衡,一般没有节余。与现收现付模式联系在一起。缴费确定模式(definedcontribution)。——定义——实质:“以收定支”,维持长期内的纵向平衡。与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模式普遍生活保险模式收入关联模式5.3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覆盖范围基金来
本文档为【社会保障学全套精品课件(419p)】,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冷冷的雪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7-30
浏览量: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