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书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书

举报
开通vip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书第一章项目概要第一章项目概要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明确要求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近两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项目概要第一章项目概要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决定》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明确要求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近两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要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2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2009年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并明确要求,为实现增产目标,要采取六大措施,即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防控等6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农业综合开发肩负着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责任,承担着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1.1.3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举措。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并提出了“两个聚焦”的重要论断: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为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1.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科学开发、民主开发、效益开发,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20年来,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1.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6.1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亿公斤;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2005年至2010年,连续两期被定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2007至2009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试点项目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产粮大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和河南省商品粮基地县。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关键措施,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县仍然有中低产田近54.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促进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意义重大,全县干群的愿望迫切。1.1.5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必须科学地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确立明确的开发目标、合理的建设区域、综合的开发措施、切实的建设内容、可靠的资金投入、高效的开发机制等,为今后的开发建设指明方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竞争立项工作,在规划的基础上,把组织编制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搞好项目建设的切入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立好项、开好局、起好步。按照省市农开办要求,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同时组织了农开、财政、土地、水利、林业、农业、农机、科技、电业、交通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我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评估论证,并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编制出了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1.2.1规模与范围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涉及乡的陈胡、夏庄、沟王寨、傅庄、邢庄、北岸、南岸、柏树李、双龙、王岗、陈杨、小寨等12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县城西部。1.2.2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有新打机电井96眼,配套农电线路118公里,开挖整修排水沟渠218.6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293座,建设喷灌20000亩;新开及整修农田机耕路110公里,其中硬化道路26公里,植树16万株,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4050亩等。1.2.3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一年,2012年3月--2011年12月。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702万元。水利措施投资15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农业措施投资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田间道路投资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林业措施投资1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科技推广投资130万元,占财政资金的5.5%。项目管理费31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3%。工程管护费23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1.3.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70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358万元(包括中央投资1714万元,省级财政投资548万元,市级财政资金96万元),群众筹资投劳344万元。1.4项目预期效益通过开发建设,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4300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0.7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300亩,年节约水量114万立方,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16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2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开发前增加1200元。科技在项目区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达到60%,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土地利用实现良性循环。1.5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保障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审计局、供电局、交通局、科技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县、乡、村及县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项目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益运行,努力打造品牌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审批制、资金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和检查验收制等,注重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涉及乡的陈胡、夏庄、沟王寨、傅庄、邢庄、北岸、南岸、柏树李、双龙、王岗、陈杨、小寨等12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县城西部。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受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属温暖半湿润区,秋末到冬春季基本受中亚大陆气流和北方冷空气控制,春末至中秋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低气温(-17.64℃)(1955年1月6日),年平均活动积温(≥10℃)5185℃,多年平均日照2186.7小时,无霜期216.4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12mm,年内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雨量占全年的65%以上。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64-68米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以亚粘土、亚砂土为主,有机质含量12.07g/㎏,全氮含量1.01g/㎏,速效磷10.05㎎/㎏,速效钾113.71㎎/㎏,缓效钾676.64㎎/㎏,pH值7.8。2.1.4水资源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为平原井灌区,水资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一般埋深在4-6米,该区地下水丰富,属强富水区。水质良好,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地质结构为中沙、亚沙土结构,比较松散,富水性40吨/时,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和河道侧渗补给。项目区主要灌溉方式为井灌,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灌溉定额将会大大降低。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总计2万亩,土壤类型主要以砂姜黑土和粘质潮土两类,适宜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受旱涝影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沟渠堵塞、淤积,排水不畅,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近1.62万亩农田粮食单产不到450公斤。现有耕地土壤肥力高,无盐碱、无沙化,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增产潜力大,亟待开发挖掘。首先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通过喷灌、深耕、秸杆还田、配方施肥等工程和农艺节水措施的应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耕地的潜力。项目实施后,区内小麦、玉米亩产可提高110公斤。同时粮食、经济作物的品质也将大幅度提高,开发成效十分显著。2.1.6自然灾害由于降雨年份变化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故而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农业发展。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据统计,1979年以来,30年间发生春秋冬旱22年,其中轻旱15年,平均2年一遇,重旱7年,3年一遇,春旱发生频繁,由于正值小麦拔节、抽穗、灌浆期间,对小麦单产影响严重;涝灾多发生在秋季,1980年以来发生18年,平均1.7年一遇,主要在秋作物开花、灌浆期,造成减产、绝收。今年雨水偏多,造成大面积农田积水,大豆花生等低杆作物几乎绝收,玉米也减产一半。由于林木稀少,干热风、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地方经济造成很大损失。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冷浸、板结,粮食生产季节旱涝频繁发生,农民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乡的陈胡、夏庄、沟王寨、傅庄、邢庄、北岸、南岸、柏树李、双龙、王岗、陈杨、小寨等12个行政村。总人口19928人,耕地面积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农业劳动力11780人,劳动力占总人口的59%。其中外出务工4300多人,从事农业生产7480多人,农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2.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村庄面积0.45万亩,林地沟渠及道路等占地0.4万亩,林木覆被率19%。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2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复种指数一般为180%,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造成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土地产出率低。小麦播种面积1.8万亩,亩产在440公斤左右,玉米播种面积1.6万亩,亩产460公斤,粮食总产量1719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926万元。经营形式多为分散经营,面积17000亩,土地流转返租承包3000亩,实行了规模经营。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4.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10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423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收入的65%。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技术力量雄厚,县设有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等技术推广站和品种改良站、植保植检站、土肥站等,技术设备设施齐全,现有在职技术人员16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75人;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县共有种植、养殖、加工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9个。乡设有农业服务中心,有农业技术人员8人,完全可以承担项目各项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同时,将聘请河南农大、省农科院及市农业技术部门的有关专家为技术顾问,定期对项目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县属淮河流域。全县共有颍河、清潩河、石梁河、小泥河、新沟河、老潩水、莲花河7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除涝河道。在河道上共建有14座拦河蓄水闸,还有一条27.5KM长颍汝总干渠贯穿县南北,为市区供水,对干渠两岸提高地下水位补充水源,为工农业服务起了很大作用。全县有一座小型水库,库容152万立方米,另外还有幸福渠和大令口两个小灌区。项目区内有颖汝干渠,水土保持较好。项目区在夏季集中降雨后,形成积水,流入颖汝干渠。区内没有拦河闸坝,没有水库。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主要水利工程是排涝沟渠和机井,现有排涝沟渠34条,43公里,这些沟渠多属季节性排洪沟渠,夏季雨水较多时形成径流。冬、春两季季节性干旱,很多农民在沟渠中种植作物,造成原有沟渠堵塞严重。现有机井304眼,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或损坏,亟待维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现有桥涵65座,部分需要加宽、加固等维修。水利设施的产权以村集体所有,由于产权不明,基本处于无人管、无人修状态。农村浇地用的是柴油机,耗能、耗力、耗时,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止2010年底,项目区拥有大中型动力农机具48台,小型拖拉机180台,收割机30台;农机总动力3401千瓦。小麦、玉米是项目区传统的农作物,2010年播种面积3.6万亩,机耕面积3.34万亩,机播面积3.23万亩,机耕率93%,机播率89%,小麦收获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3.24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0%,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目前县农机服务体系较分健全,不需要加大机耕、机播、施肥、植保、收割、运输等专业服务组织。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位于县城西部,交通四通八达,但田间通行及运输能力较低,农业生产较为不便,现有农田道路64公里,田间生产道路缺乏统一规划,损毁严重,蜿蜒曲折,年久失修坍塌、凸凹不平,逢雨雪天气,道路泥泞,行人车辆无法通行,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区内现有电力设备15台,总容量1800KVA,只能满足群众正常的生活需要,和部分离村较近地块生产用电,大部分农田灌溉无法使用电力设施。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制约因素3.1.1自然因素3.1.1.1旱涝灾害发生频繁。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12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数年份春季、初夏和冬季易发生干旱,夏季易发生内涝。因此,旱涝灾害时常发生,对农业造成很大影响。3.1.1.2田间道路规划不合理。项目区现有田间生产道路64公里,多为6米以下生产土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仅数量少分布不合理,而且路面窄,农业机械作业很不方便,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凸凹不平,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3.1.2社会因素3.1.2.1规模效益不高。项目区耕地多为分户经营,地块分散,规模小,效益低,对年久失修的田间基础设施,无力投入;土地使用权流转进度慢、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3.1.2.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项目区属平原井灌区,区内现有机井304眼,都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淤积,平均每66亩耕地一眼井,由于现有机井的配套率低,加之一部分机井缺乏维护,旱时不能满足供水。此外,多年来群众均无打畦习惯,区内农田灌溉成效不明显,水资源利用系数不高,干旱年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很大。另一方面,项目区内原有的排水沟渠已基本填平,每逢雨季,田间积水无法排出,多数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渍害,涝灾几乎连年发生。3.1.3技术因素项目区农民科技素质较低,近几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习惯传统经验,影响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上由于多方原因,项目涉及的12个行政村均未配备专门农民技术员,对农民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指导,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滞后,科技贡献率不高。3.1.4经济因素农业和农民收入较低,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项目区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作物种植以粮食生产为主,林木、蔬菜等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足5%,农业和农民收入普遍较低。2010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为4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3元,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由于土地产出率低,多数农民扩大再生产的后劲不足,热情不高。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县有80万人,全县每年消费粮食达1.5亿公斤,养殖业每年消费粮食1亿公斤,每年商品粮调出4亿公斤。县的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县的社会稳定和全国的粮食安全。而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是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大关键因素。目前耕地数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二是人口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三是社会发展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在财政支农投入中,农业综合开发是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关系最紧密、作用最直接的一项投入。同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非常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一项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在我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显得尤为必要。3.2.2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坚持产业带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我县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华龙方便面生产区就在县,距项目区只有5公里。在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成套的经验、技术和渠道。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装备水平,能够大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升级提效,使项目区内的农民纯收入得到稳步提高。3.2.3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对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种田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节肥、节能等新技术、新成果,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引导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优质专用小麦、大豆、特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更加注重内涵式开发,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既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又严格保护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2.4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改善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我县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内,尽管自然条件较好,但生产设施落后,土地产出率低下,粮食单产和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增产增收潜力巨大,急待改造治理。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制约因素,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在项目区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有效地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可以有力地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而且,通过项目实施,可有力地改善农村电力、交通条件及生活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3.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我县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县长亲自抓,主管县长重点抓。专门成立了有农业、财政、水利、林业、供电、农机、交通等为成员单位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设有办公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认真落实县级配套资金,把县级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农、林、水、机、财政、电力、交通等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自1988年以来,县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20年多的光辉历程,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经验,锻炼培养了一支战斗力强的工作团队,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尤其是近几年,县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原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国家农发办主任王建国、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等领导先后到我县视察指导工作;农业部、林业部、农科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先后多次到我县项目区进行调研和考察;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和日报等媒体多次对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宣传和报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也多次为省、市、县的农业、林业、水利等提供会议现场,县因此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产粮大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河南省商品粮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等。因此,县有能力、也一定会把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做得更好,更扎实。3.3.2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带,温暖半湿润区,气候可利用率高,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对发展粮食和蔬菜生产十分有利。县距郑州国际机场仅40公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工程穿越县境。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至南阳到重庆的高速公路、至开封至青岛的高速公路、至登封到洛阳的高速公路、至扶沟到安徽亳州的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形成“米”字形的高速公路框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与及县乡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县居于河南中原城市群隆地带,尽享河南省构建中原城市群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空间。3.3.3农产品消费市场大,发展势头强劲县有80万人,全县每年消费粮食达1.5亿公斤,同时也是畜牧生产强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家禽、牲畜每年消费原粮近1亿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多,项目区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以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做出新贡献。3.3.4农作物种植技术基础好,人才充足项目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群众基础较好,近年来,县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粮食、油料高产创建工程”、“小麦良种补贴”、“高标准粮田建设”、“新型农民培训”、“油料倍增计划”、“粮食丰产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一大批作物新品种和农业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广大农民的素质明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更新。加上县环抱市,更有利于市级技术人员到我县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所有这些为进一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3.5开发乡镇班子过硬,村组干群参与开发积极性高项目区所在的蒋李集镇党委、政府班子团结,凝聚力、战斗力强,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抓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农业中心全体人员专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具体开发规划,落实责任,积极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拟定项目区涉及陈胡、夏庄、沟王寨、傅庄、邢庄、北岸、南岸、柏树李、双龙、王岗、陈杨、小寨等12个行政村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和摸底调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10项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达成共识,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干部群众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参加会议的代表绝大多数同意要求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确保344万元的群众集资和投劳资金落实到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水资源量为44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211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5万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为223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12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261.77立方米。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为平原井灌区,地下水一般埋深4-6米,属强富水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地处平原低洼地带,地面坡降较小,地表径流迟缓,地质结构为全新冲积地层,地下有较好的含水岩层分布,形成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自西北流向东南,水力坡度约为1/1500,区域内浅层水利用方式,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人畜饮水和潜水蒸发等。4.2供需平衡分析(1)供水量分析:灌溉水源为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表明,水质符合农业机井技术规范要求。A、降雨入渗补给量Wr渗(万M3)W渗=10-1﹒P﹒∝﹒FF--降水量补给区面积(KM),19.12平方公里P--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20毫米--降雨入渗系数:0.20W渗=0.1×0.2×720×19.12=276.48万m33浅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W=W渗﹒可开采系数=276.48×0.9=248.83万立方米B、井灌加归补给量可利用下式计算:Q井灌=B井·Q井田式中;Q井灌回归补给量(万M3);B井为井灌回归补给系数0.05;Q井田为井灌水量248.83万方Q灌渗=0.05×258.8=12.94(万立方)浅层地下补给允许开采量W=W雨渗+W灌渗=248.83万立方+12.94万立方=261.77万立方米根据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法,求各种作物需水量:1、净灌溉需水量:En=ETC-Pe(mm)2、毛灌溉需水量:Mg=0.667Mn/ηA(万m3)η=η田×η管=0.9×0.95=0.86A—播种面积(万亩)Mg=Mg小麦+Mg玉米=258.8万m3表4-1灌溉用水量计算表 项目 作物单位 小麦 玉米 ETC Mm 419.79 400 Pe Mm 284.7 368.2 Mn mm 135.09 31.8 A 亩 20000 20000 Mg 万m3 209.6 49.2Mg<W,所以,该项目区水资源能满足灌溉用水量要求。4.3区内农业灌溉、工副业、人畜用水和供水平衡分析农业灌溉用水:规划区完成后,2万为耕地全部使用喷灌,其中0.1万亩为固定式喷灌,1.9万亩移动式管道喷灌,这样可以大量节约用水,提高灌溉保证率.根据“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化”报告中资料显示:P=75%喷灌105立方∕亩.年;则需用量:105立方∕亩.年×2万亩=210万立方米人畜饮水每人(畜)每天0.04立方米计算,则需用水量:1.428万人×0.04方/天人×365=20.8万立方工副业:经调查该区12个行政村没有大型企业,基本是养殖业和小手工作坊,工副业总产值不超1亿元;用水按实际调查每万元30立方米,则需用水量:10000万元×30立方/万元=30万立方米总需水量:农业灌溉+工副业用水+人畜用水=260.8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261.77万立方米。以上计算可知:地下浅层水资源可以满足实用水量。4.4区内水资源分析评论根据该规划区水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可以认为供需平衡;即地下水可以满足该建设区域内人畜、农业灌溉,工副业用水。在此基础上,如果再通过此次开发,提高成井质量,改善机井合理布局,全部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用水管理,提倡节约用水,本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将会更快。第五章 总体规划5.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省委、省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战略部署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立足于效益开发、科学开发、民主开发,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2 选项原则5.2.1着眼大局、准确定位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要着眼于全县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科学功能定位,发挥综合优势,明确开发目标,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5.2.2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区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5.2.3开拓创新、规范管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深化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丰富开发内涵,深化开发措施,创新开发机制,完善开发制度,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5.2.4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其它行业和部门难以涉及的问题,解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5.2.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从项目区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扶持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构建特色生态,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5.2.6依靠科技、提升水平坚持依靠科学技术,采用经济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项目工程建设水平。搞好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强化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5.3建设标准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按我县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整治,连片开发。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开发,使区内农业生产设施完善,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得以有效解除,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项目区产出的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标准;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科技进步和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增收显著;各类单项工程设计科学,综合配套、运行通畅,生产条件全部得到改善,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品种优、科技新的园田化农田。5.3.1水利措施标准以建设高标准的旱涝保收田为目的,坚持兴利除涝并举,全面提高旱能浇、涝能排的能力。科学规划灌排工程,合理布局新打配套机井、新建桥涵、地埋管、整修沟渠等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把项目区建成灌、排、蓄、保、节相结合的农田水利系统。灌溉保证率达75%,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干沟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5.3.1.1机电井及配套标准。按50亩一眼井、井距大于100米的标准合理布局井位,做到井、井台、井盖、水泵、地埋线、节水工程齐全。为了保证干旱年份灌溉允许地下水下降,井深定为100米和30米,100米井内径36厘米,出水量每小时25吨,30米机井内径不小于50厘米,出水量不少于每小时30吨,井台高于井口地面30厘米,埋入地面以下10厘米,新井配置使用钢制机井保护装置。维修旧井主要是洗井清淤,井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台采用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机井保护地半径应在1米以上。旧井维修要达到原井设计要求,报废机井采取相应封闭措施,严禁项目区出现无井台、井盖的旧井。5.3.1.2灌溉电力配套标准。低压地埋电缆覆盖整个项目区,全部实现电井配套。地埋线路主、支线要合理设计,埋设时,三线顺沟底摆放均匀,线间距15厘米,线沟深度不少于100厘米。出线口统一设计,埋入地下30厘米,出地面部分长、宽、高分别为60厘米、60厘米、80厘米,出线口要坚固、统一、美观、实用。变压器配备和选型符合总电容的需要,固定后安装防盗报警装置。5.3.1.3排涝工程标准。完善田间排水系统,排水出口畅通,从作物受淹起,1-3天排至田间无积水。搞好项目区内排水沟渠的开挖疏浚工程,排水沟的三个面要平,四条线要直。排水沟断面要达到沟底宽1米,沟口宽3米,深1.2米;路边沟达到底宽0.8米、沟口宽1米,深1米,流量2m3/s,并有一定的坡降。桥涵等建筑物应随灌排工程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满足灌排需要,方便农业生产。生产路桥宽6米以上、进地桥宽5米以上,以满足农机通行的需要。各种生产桥的孔径,要与沟渠大小协调,达到美观大方,坚固耐用,设计寿命达到20年以上。一律采用混凝土砌石结构,施工用现浇方式,承载能力设计为汽-10以上,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形象美观。5.3.1.4喷灌标准。项目区全部实行节水喷灌。其中固定式喷灌1000亩,喷头、直管间距6×6米,喷头高度0.5米,便于对蔬菜喷灌,单个喷头出水量为每小时1吨,所有管材管件均达到国家卫生批文标准,符合有机蔬菜生产要求。移动式喷灌19000亩耕地,为方便群众粮食作物灌溉和农业机械耕作,输水管道采用能盘卷的消防软带,喷头、直管间距18×18米,单个喷头出水量为每小时1.5吨。5.3.2农业措施标准项目区治理后达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利于灌溉和机械作业,农业生产设施配套,社会化服务手段完备,能满足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各种农作物生产的需要。通过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障碍因素消除或呈逐年减轻趋势,土壤质地结构良好,适耕期长,土壤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通过深耕,使土壤活土层厚度不小于25厘米。耕地全部进行土壤化验,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施入有机肥,实行深耕和秸秆还田等达到土地肥沃。项目区全部种植优质小麦、玉米和大豆,使项目区原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拓修的农田道路,分干道、支路两级,支路要与主干道相连,采用混凝土或砂石硬化;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项目区机耕路总长度达到110公里以上,其中硬化道路不少于26公里。田间主要生产道路宽度不低于7米,混凝土硬化路面宽度4米,厚度18厘米;矿渣硬化路面宽度4米,厚度15厘米。主干道每侧0.8米路肩,支路每侧0.5米路肩。路面中弓高于路边10厘米以上,路旁设置排水沟。路面平整无坑洼,高出地面0.4米左右。所有道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5.3.3林业措施标准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路沟渠相配套的原则,按照200亩左右一个网格的标准,着力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主干道一路两沟四行树,支路一路两行树,有路有沟必有树。树种以速生杨为主,用材与观赏树木搭配。着力构建一个宽林带、小网格、复合型的农田林网新模式,使项目区全部实现高标准林网化,农田防护林控制面积达到100%。同时不断完善林木管护经营机制,采取树坑拍卖、承包栽植、承包管护等方式,树苗规格要求杨树苗木米径达到3厘米,高度达到4米以上,杨树品种彩中林46杨,景观树米径3厘米,严格把握植树的技术环节,认真落实植树“十字方针”:即大坑、大水、大苗、深栽、踩实,保证植树质量,使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8%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树木栽植后要及时涂白,涂白高度1米。5.3.4科技措施标准5.3.4.1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良种良法、模式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5.3.4.2技术培训。项目建设期间,对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受益农户和科技示范户进行4—5次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每个行政村有5名以上技术骨干,每10户有2户科技示范户,每户有1人掌握实用技术。5.3.4.3扶持农技服务组织。适当扶持原有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补助适量服务经费等方式,明确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任务,并严格进行考核。5.3.5项目区标示、标牌标准每个项目区要选择两个进口、两个出口,原则上在每个项目区的主要进出口处设置1块项目区彩喷指示牌,规格为400×500cm。指示牌正面为项目简介,背面为项目区位置示意图。每个项目区中心位置设置1块项目公示牌。底座高、宽、厚为:80cm×210cm×25cm;标示牌的高、宽、厚为:150cm×200cm×20cm。标示牌砖结构或砼体结构,正反面镶嵌陶瓷材质标示内容,在底座正面上部80-50厘米位置镶嵌陶瓷材质宣传标语。正面为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背面为项目和资金公示,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投资、开发任务、建设内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时间、监督举报电话等,项目竣工图。项目区主要单项建设工程表面均要镶嵌、粘贴或喷涂工程标志牌(徽)。新打机井及维修旧井、建筑物工程、交通主干道工程要求粘贴固定陶瓷标志;仪器设备、变压器、地埋线路接线柱等工程要采用喷涂标志。项目区的主要道路、十字路口等醒目处,设置永久性工程管护牌,标明工程管护内容和损毁后的处罚政策。5.3.6项目工程管护及时进行项目产权移交。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竣工通过验收合格后,县农开办要对项目工程负责登记造册、分类编号、建立档案,并将项目工程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及时移交给项目镇政府。镇政府作为工程管护第一责任单位,对宜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工程,通过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不宜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公益性工程要与工程所在村组,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5.4开发任务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总面积2万亩,项目区在县西部乡的陈胡、夏庄、沟王寨、傅庄、邢庄、北岸、南岸、柏树李、双龙、王岗、陈杨、小寨等12个行政村,项目区集中连片。5.5规划布局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按照功能合理,流程通畅、经济环保节能,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填平补缺的原则,全面综合地进行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体系优势,并把节水、节肥作为重要的技术环节,使农田基本建设、地力增值和农技推广体系相配套,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5.5.1水利措施以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为中心,兴利除涝并重,建设排灌相结合的农田水利系统。干旱是项目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项目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从节水节能、安全高效的角度出发,决定实施电力配套、机井取水、节水喷灌方式。按井距大于100米,平均一眼井覆盖50亩标准合理布局井位和数量。项目区原有完好井304眼,需要维修304眼,新打井96眼,为了保证干旱年份灌溉允许地下水下降,井深定为100米和30米,机井开孔80厘米,无砂砼井管内径50厘米,外径60厘米,每小时出水量不少于30吨。低压地埋电缆覆盖整个项目区,全部实现电井配套。需要埋设地埋线118公里,安装200KVA变压器12台。由于项目区雨量偏少且分布不均,为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所以全部实行节水喷灌。需要建设节水喷灌20000亩。其中固定式喷灌1000亩,用于蔬菜基地;移动式喷灌19000亩耕地,方便群众灌溉和农业机械耕作。由于项目区多地势低洼、沟渠不畅,稍遇阴雨形成内涝,因此在项目建设中着重增加了桥涵、新开和整修沟渠工程建设。排涝设施以农沟为主,桥涵采用混凝土砌石结构,承载能力达到汽-10标准。需要开挖及整修沟渠218.6公里,新建桥303座,维修桥52座。5.5.2田间道路一是农田机耕路缺乏统一规划,分布不合理,路面凸凹不平,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给发展现代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拓修农田道路是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项目区需要拓修机耕路110公里,其中硬化主干路26公里,整修生产路84公里,道路宽度7米以上。生产路要与主干路相连,主干路要与乡、村公路连接,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5.5.3林业措施针对项目区林木覆盖率低,农田防护林网稀少等现状,重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在项目区栽植生长快、抗风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杨和景观好且病虫害少的大叶女桢和百日红等。按照200亩左右一个网格的标准,着力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主干道一路两沟四行树,支路一路两行树,有路有沟必有树。需要栽植杨树15万株,栽植大叶女桢、百日红等景观树1万株。5.5.4科技推广一是提高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是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搞好技术服务。使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达到60%。5.6最佳方案选定为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我们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项目镇、开发村代表,根据农开指导思想,按照“四高”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益运行),从开发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讨论分析,制订多项方案,优中选优,最终确定项目区的建设内容。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 开发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万亩,总投资27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714万元,省级财政投资548万元,市级财政配套96万元,群众自筹344万元。6.2 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6.2.1.1新打机井96眼、维修旧井304眼。6.2.1.2购置潜水泵96台:水泵型号为QY25-26型、水泵型号为200QJ型。6.2.1.3埋设农用线路118公里:安装200KVA变压器12台,并加设防盗器,建变压器房12座,埋设16、25、35、50平方的电缆35.4万米,实现井井通电,时时通电。6.2.1.4新建桥303座,维修桥52座:1×3×6米板桥2座,设计流量2m3/s,1×1.5×6米板桥70座,设计流量1.5m3/s,1×1×6米板桥151座,设计流量1.5m3/s,¢0.7×6米涵80座。维修1×1×6米52座。6.1.2.5开挖及整修沟渠218.6公里:其中路边沟120公里。农沟98.6公里。6.1.2.6建设喷灌20000亩:其中固定式喷灌1000亩,移动式喷灌19000亩。6.1.2.7建设地埋管2公里。6.2.2农业措施6.2.2.1改良土壤2万亩:平整土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取土化验200个样点。6.2.2.2新开及整修田间道路110公里:项目区原有生产路64公里,需要新开道路46公里,维修64公里,其中硬化路26公里(水泥路面14公里,矿渣路面12公里)。保证晴雨天畅通。6.2.3林业措施建农田林网0.16万亩,项目区所有生产道路、沟渠栽植杨树和绿化树木。其中杨树15万株,大叶女桢等绿化树1万株。6.2.4科技推广6.2.4.2示范推广3个项目:对项目区进行《优质小麦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5050亩,推广小麦新品种2个等6项关键技术;《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4000亩,推广玉米新品种2个,合理密植等技术7项;《小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5000亩,推广小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技术,培训管理和生产人员,开展巡回技术指导。6.2.5工程管护项目区设立工程管护资金,对项目区各项工程进行管护经费支持。6.3主要单项工程设计说明6.3.1水利工程根据《农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市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排水沟渠技术规范》、《农业综合开发桥涵工程技术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河南省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2]》、《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09-2020年)、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 细则 测试细则下载防尘监理实施细则免费下载免费下载地暖施工监理细则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下载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下载 等文件精神,确定按50亩地一眼井,共新打机井96眼,井深100米和30米两种规格,30米井内径50厘米。农田排水采取明沟排水方式,确定整修排水沟170公里,流量2m3/s。确定新建桥303座,维修桥52座。安装变压器12台,埋设地埋线118公里。建固定喷灌1000亩,移动喷灌19000亩。6.3.2农业工程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09-2020年)、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新开及整修田间生产道路110公里,硬化水泥、矿渣路面26公里。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 工程量概算 7.1.1 概算依据建筑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水利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6版)。材料价格:水泥、钢筋、木材按市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发布的近期材料价格计算,砂、石等材料价格根据现行价格和运距,运输方式计算。水泵、地埋线、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购置价格:按照当前同种类型机械设备的平均价格,并考察市场变化情况综合计算。苗木购置费用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其他建设内容的投资均参照本地或外地同类建设内容的投资进行估算。道路工程:参照《河南省市政工程清单计价规范》(2008版)。7.1.2编制方法7.1.2.1单价法(单位估价法)直接费=[∑(分项工程量*工程单价)]+措施费工程概算=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价差+税金+其他费用7.1.2.2实物法(实物金额法)单位工程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其中:人工费=∑(各分项工程工程量×人工实物量定额×当时当地人工工资单价)材料费=∑(各分项工程工程量×材料实物量定额×当时当地材料预算价)施工机械使用费=
本文档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8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冷冷的雪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11-13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