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庆澜的家庭教育-精选

朱庆澜的家庭教育-精选

举报
开通vip

朱庆澜的家庭教育-精选省长亲撰的家庭教育专著朱庆澜的《家庭教育》古今中外,著书立说指导家庭教育的,一般都是文人学者,可在我国民国初年,有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专著,去卩是出自当时一位省长之手,那就是原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先生。朱庆澜是行伍出身,肩负一省之行政重任,为什么要亲自撰写家庭教育著作呢?他在该书的前言”中说,’中国本是极大极强的国,因何变成这样全无出色的地位?并非国不好,实在是人不好。天生人人都是好的,所以不好的缘故,都由于自小未曾受过好的教育。照此看来,要把中国变强,非把中国的小孩好好教育起来,中国永无翻身的日子。我做广东的省长,...

朱庆澜的家庭教育-精选
省长亲撰的家庭教育专著朱庆澜的《家庭教育》古今中外,著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立说指导家庭教育的,一般都是文人学者,可在我国民国初年,有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专著,去卩是出自当时一位省长之手,那就是原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先生。朱庆澜是行伍出身,肩负一省之行政重任,为什么要亲自撰写家庭教育著作呢?他在该书的前言”中说,’中国本是极大极强的国,因何变成这样全无出色的地位?并非国不好,实在是人不好。天生人人都是好的,所以不好的缘故,都由于自小未曾受过好的教育。照此看来,要把中国变强,非把中国的小孩好好教育起来,中国永无翻身的日子。我做广东的省长,就是广东一家的家长,家家的小孩,做省长都应该帮着教育。只是地方太大,功夫来不及。因此,编写了一本家庭教育的白话(文),由我捐廉印刷出来,分与大众。大众看了这本书,就同对着省长说家常话一样。人人能照这本书教育子弟,能替国家养成好人民,是国家的大福气,能在家里教成好儿子,就是各家的大福气了。”这就是朱庆澜撰写、出版该书的初衷。《家庭教育》一书是用白话文写成。文字通俗易懂,语言主动流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有根强的可读性。关于家庭教育的八个原则1•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朱庆澜认为,’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是父母的以身作则。他说:无论什么教育,教育人(即教育者)都要将自己身子做个样子与学生看。不能只凭一个口,随便说个道理,学生就会信的。”他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对比,指出家长的以身作则尤为重要。他说:不过学堂的先生,不是终日同学生在一处的。比如教学生不要吃烟,督着学生的时候,先生自然不吃。背开学生的时候,论理自然也不该吃,只是学生不在面前,先生偶尔吃两口烟,学生还不晓得,还不要紧"。在家庭里,情况就不同了:一天到晚,(父母)同儿女在一处,一举一动,儿女都把你监管着的。比如,教儿女不要吃烟,父母断断不可吃烟。如果父母吃了烟,不但叫儿女疑心。烟是吃得的,父母叫我不要吃,是骗我的,从此就不信父母的话,并且觉得烟(既)是吃不得的,父母何以要吃?一面又生出一个看不起父母的心。有了这个心,一天一天就会做出不服父母,不孝父母的事。”在这里,朱庆澜注意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父母和子女天天朝夕相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子女的监督”,其言行举止难以完全回避子女。因此,朱庆澜告诫说:’做父母的,要禁止儿女不要做那样事,总要自己不去做;要教儿女做那样事,总要自己先去做。”那就是说,父母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样样都要自己先做样子”。他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非常重要,决定家庭教育工作的成败。他特别强调指出:‘根本法子一错,什么(别的)教法都是无效的。”朱庆澜的这种说法是很深刻的。2•教育定要跟着小孩的程度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特点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要教育好儿童:必须使教育工作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朱庆澜提出的’教育定要跟着小孩的程度”,就是这个意思。他形象地比喻说:’教人的(即教育者),不跟着教的人(即受教育者)的程度走,好似主人请个吃素的客,却是预备了一桌燕菜烧烤,主人只管费了事,客却没有地方下箸”这个比喻十分贴切。教育孩子,脱离实际,徒劳无益。朱庆澜针对当时中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指出存在的两种偏向。“一种(是)不望小孩好,长到七八岁,也不教他认字,也不送进学堂。这种父母害小孩子不用说了。”教育工作落后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该教的却迟迟不教,自然会阻碍儿童心理发展,是不利于儿童成长的。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偏向是:“太望小孩好,三四岁刚能说话,就教他认字。今天认得五个,明天又想加到十个,小孩子一认不得,就一顿打骂。在这种父母心里恨不得小孩一阵就变成个孔圣人!”这后一种偏向是教育工作超越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更是事与愿违,有害无益。朱庆澜着重分析了这后一种偏向的危害。他说:“哪知道小孩的脑筋,是跟着年纪来的。年纪太小,脑筋没长到,笨孩子你就是打死他,也是无益。聪明的孩子,也有三四岁就能认字的,却禁不住(承受不了)今天加几个(字),明天加几个(字),加得他担不住,再一顿打骂,就是孩子有点聪明,也被父母打塞(蒙)了。”他指出:“许多小孩,小时候极聪明,大了却一天笨过一天,都是父母同老师把他的聪明提前用得太早、用得太尽的缘故。”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为进一步说明教育工作超越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的危害,朱庆澜又举例说:“千里马能走千里,是说腿力长足了的时候。如果马驹子的时候,你就强(迫)着他,今天走二百(里),明天走三百(里),是个好马驹,小时候也可以勉强对付。却是腿力没有长足,提前用得太早,用得太尽,等到长大该走一千里的时候,却连一百里也走不得了。这不是马的错,却是骑马的造孽!”这个比喻贴切,分析也深刻。朱庆澜还分析了这种不正确做法的思想根源。他指出:如果教儿子太着急,这个意思,一半是望儿子好,一半也有个要儿子替我挣个名誉的心。想到将来(扬名显亲),已算是私心。如果因为想挣自己的名誉,就不顾儿子的死活,不管他年纪到了未有,聪明长够了未有,一味硬逼着往前进,或是把儿子聪明弄塞,或是把身体弄坏,那就是做父母的害了好孩子。”这番话很中肯,于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值得家长深思。“教育定要跟着小孩的程度”,从教育学理论看,实际上就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对此,朱庆澜具体地阐述了这个原则的要求。他说:“孩子话尚说得不清楚,不可太忙教他认字。他有认十个字的力量(能力),只教他认五个,不仅不要用尽他的力量,并且替他留点余地,叫他心里舒服。教一回不懂得,耐着心再教。不但打骂不得,并且要用好话安慰他,叫他勿着急,或是歇一回,他脑力回过来,再教再认。”朱庆澜提出的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教育原则,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墨子说:“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孟子说:’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认为,揠苗助长”,操之过急,违背规律,’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明朝王阳明说:’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分限所及。若这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这里所说的分限”,即是儿童的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王阳明指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上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朱庆澜的教育观点和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也符合现代教育科学理论。3•注意家庭气象的教育所谓’家庭气象的教育”,就是指家庭环境、风气的影响。他说:气象就是样子,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一定变成什么样子。家庭气象,好比立个木头,小孩好比木头的影子。木是直的,影一定直;木是弯的,影一定弯曲,一点不会差的。”他认为家庭成员自身的行为,家庭风气,比说教影响作用还要大,还要深刻。他说:父母哪怕天天教小孩和气,如果家里(风气)是个乖张(不讲情理)的样子,小孩一定变成乖张的脾气;哪怕天天教小孩勤谨,如果家里(风气)是个懒惰的样子,小孩一定变成懒惰的脾气。”他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针对当时中国多数家庭是大家庭,成员序列多,构成复杂这一实际,朱庆澜指出: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气象”,“不但做父母的平日要小心检查,不可做成坏样子给小孩学。凡是做伯伯、叔叔、伯娘、婶娘的,也要帮着做成一个好样子才得。如果父母极和气极勤谨,伯伯、叔叔、伯娘、婶娘却是极乖张,极懒惰,小孩的脾气学坏事极容易,学好事极难,不知不觉也会离开父母的好样子,去学那伯伯、叔叔的坏样子了。”这种说法是很实际的。因此,朱庆澜认为要搞好儿童的家庭教育,必须首先把整个家庭治理好。他说:“家庭教育的担子,不但在做父母的身上。做父母的想教成个小孩子,先要把一家子的弟兄妯娌人人都劝好教好,完完全全做成个好家庭的样子,小孩才会好的。说到此处,就要知道治家是第一层功夫,教儿子还是第二层功夫呢。”这种“教子必先治家”的思想是我国的传统,值得继承发。4•父母要共同教育子女朱庆澜提出:“父母要分担教育,不要叫小孩分个亲疏轻重。”这是要求父母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他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教育原则,是有针对性的。他说:“人家里的小孩,多半亲热母亲,疏远父亲,看重父亲,看轻母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认为:“都是做父亲的,单管教儿子,所以叫儿子看重父亲,一面却生个怕父亲的意思,不知不觉同父亲疏远起来。做母亲的,单管养儿子,所以叫儿子亲热母亲,一面却生个撒娇的意思,不知不觉看轻了母亲。”朱庆澜特别指出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的两种错误做法及其后果:一是母亲只养不教,父亲只教不养。他说:’做母亲的,不知道我也该教管儿子,遇见小孩胡闹,不去禁止他,却是吓他说父亲来了,硬把管儿子的事,归给父亲。小孩子不懂得,以为母亲不能管我,一面看父亲同老鼠见猫子一样,一面看母亲不过同个奶娘一样。做父亲的,又不知我也该养儿子,一天同儿子离远,除了碰见儿子不好,骂一顿打一顿之外,全不用心去爱他,因此,小孩觉得爱我的只有母亲,自然同父亲疏远起来。”二是母亲和父亲互相拆台。他说:还有一种不懂事的母亲。不知道儿子已经同父亲疏远了,偏要说父亲怎么厉害,怎么要打你骂你,又帮助儿子隐瞒父亲,想叫儿子亲热自己,哪知道儿子越疏远父亲,越看轻母亲了。那不懂事的父亲,不知道儿子已经看轻母亲,偏要当着儿子,骂他母亲,想叫儿子看重自己,哪知道儿子越看不起母亲,越同父亲疏远了。父母这样教法,活活把个好孩子教成一个极胆大、既不孝父又不孝母的人。”为了避免出现子女对父母态度轻重亲疏的问题,做到互相配合,共冋教育好子女,朱庆澜要求:'做父亲的,一面教儿子,一面也要养儿子;做母亲的,一面养儿子,一面也要教儿子。父亲要叫儿子尊重母亲,母亲要教儿子亲热父亲。父母同时去教,小孩知道做了坏事,无地可以躲藏,无人可以保护,自然不敢做坏事,父母同时去养,小孩知道父母都是我的大恩人,自然不会亲热这面,疏远那面,自然变成个孝顺儿子。”朱庆澜提出父母共同教育子女的原则,对于中国的家庭教育来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中国过去的家庭普遍盛行封建家长制,实行男尊女卑。对于子女来说,父亲权力极大,只讲严厉;母亲地位低下,只讲宽容。即所谓“父严母慈”是也。这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至使子女对父母有亲疏轻重之分,教育效果不佳,也是必然的。至今还有父母认为“父严母慈”或母严父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教育子女成功的秘诀”。其实恰恰相反,这样往往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正确的态度是:父母双方对子女都要有严有慈,严慈集于一身,每个家长都要做严明而慈祥的人。这正是朱庆澜所主张的。5•划清界限掌握分寸做父母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既活泼又有规矩的人。但真正能做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庆澜认为,许多父母都分不清活泼同放肆、规矩与呆板的界限:’活泼好像就是放肆,规矩好像就是呆板”。一教孩子活泼,就无论何事都听他自由”;一教他守规矩,就无论何事都不准他自由”。这是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的两种偏向。”其实,活泼同放肆,规矩同呆板,二者大有区别。朱庆澜说: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他的这种分法是科学的,因为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他运用比喻进一步解释说:’比如牧牛场,周围把铁栅拦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他;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他吃草饮水,也不准他东奔西跑,定要把个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他说:’教小孩的意思也同牧牛差不多。”这个比喻是比较贴切的,所说明的道理很深刻,耐人寻味。具体到家庭教育实践,他又举例进一步阐述划分界限的问题。就拿’说话”这件事来说,小孩爱如何说,听他如何说,这叫做活泼;因为听他随便说,就连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叫做规矩;因为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帐话,就无论何种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要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这种划分界限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科学的,对家庭教育很有指导意义。在家庭教育中,强调要注意划清某些界限,实际上就是要求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要掌握分寸、尺度,不论进行哪个方面的教育,都要适度,适可而止,不得过头,过分。过头了,过分了,走上极端,就要产生相反的效果。这是家庭教育中必须做到,然而又是相当困难的事,是一种教育艺术。朱庆澜把划清界限、掌握分寸称作是“用个适中的法子”,这同陈鹤琴提出的“折其衷”、苏联马卡连柯提出的“中庸之道”的主张是一致的,这个见解在家庭教育理论中是很有价值的。6•言行谨慎防微杜渐朱庆澜注意到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言传身教进行的,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常常是在无意中发挥作用的。因此,他提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行谨慎。他举例说:“小孩在面前,父母对人说某家小孩太蠢。小孩听见这句话,就生出骄傲的心。对着人说某家父亲富贵,他儿子穿的衣服顶讲究,这句话小孩听见,又会生出羡慕虚荣体面的心。对着富贵人,父母格外恭敬,小孩看见,就会生出一种势力心。对着贫贱人,父母有意糟蹋,小孩看见,又会生出一种刻薄心。”朱庆澜这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在大量情况下并不是有意识的。然而,恰恰就是这些无意中的言行却给孩子以极为深刻的影响。他要求父母言行一定要慎而又慎:“做父母的,不但在家里一言一动要谨慎,就是同朋友说话做事,有小孩在面前,也要格外小心。万一今天说句话,怕小孩错会了意?回家一定要说明一番。”为了做到防微杜渐,朱庆澜要求父母不但要自己言行谨慎,而且也要严察孩子的言行。他说:“有时带小孩出门,更要细细察看他同别家小孩的说话举动。回到家来,先把自己的小孩说话举动,哪样好,哪样不好,好好分别指出来,好的夸奖他,不好的,好的教他要学,丑的教他要戒。劝戒他。再把别家小孩言动的好丑,一一与他分别指出来这是要求家长要增强教育意识,成为教育孩子的有心人。为什么要严察孩子的言动呢?朱庆澜说:“养儿好比防水,四方八面,但有针大一个孔,水便进来,就要即刻把他塞住,万万不能疏忽的。”这种教育思想和我国古人所说:“蝼蚁之穴,毁千里之堤;一趾之疾,丧数尺之躯。意思完全是一致的。家庭是以长者为本位,子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子女要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许有自己的个性,不得违抗父母之命。子女对父母无非是“听话”、“驯良”,“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从孩子的照相说起》)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不用父言,便是忤逆不孝”。“子孙受长上诃责,但当俯首默受,毋得分事。”
本文档为【朱庆澜的家庭教育-精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