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举报
开通vip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 作品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评价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 作品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评价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谪,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 作品 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评价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二)人物轶事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学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卓绝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来源。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辛弃疾舞剑惊千户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司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桌酒席。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助兴!”说罢,便挥剑起舞。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仆们赶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出话来:“舞得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 (一)背景链接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受尽肉体和精神上的侮辱和折磨,几近死亡边缘。经多方营救,幸免一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苏轼以罪人身份到达黄州。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是“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中寻求解脱。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此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江水,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诸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20多岁便投身抗金事业。他一生主张收复中原。南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认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的轻敌冒进,他又感到忧心忡忡。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北伐,于是他被韩调离镇江。辛弃疾为收复失地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二)常识整理 词的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所以词是诗歌的一种,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一个过程 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词的创作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北宋中期→南宋前期→晚宋。 两种风格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离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三种类型 小令:58字内,只讲平仄,二声调。 中调:59~90字,多讲四声,四声调。 长调:91字以上,多讲四声,四声调。 四个特点 ①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 ②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③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阕); ④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一、字音识记 (1)纶巾(ɡuān) (2)强虏(lǔ) (3)华发(huā) (4)还酹(lèi) (5)孙仲谋(zhònɡ) (6)舞榭(xiè) (7)巷陌(mò) (8)金戈铁马(ɡē) (9)封狼居胥(xū) (10)佛狸祠(bì) 二、词语解释 1.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2.浪淘尽 动词,冲洗 3.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指才华杰出,英俊;今义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指跟男女情爱有关的 4.卷起千堆雪 名词,比喻浪花 5.小乔初嫁了 副词,刚刚 6.雄姿英发 形容词,卓越不凡 7.强虏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8.故国神游 名词,地方,地域 9.早生华发 形容词,花白的 10.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酒杯; “还”,副词,还是 11.舞榭歌台 名词,台上的房屋 1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指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今义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跟男女情爱有关的 13.寻常巷陌 形容词,普通的 14.元嘉草草 形容词,仓促行事 15.封狼居胥 动词,筑坛祭天 16.赢得仓皇北顾 动词,落得 17.烽火扬州路 名词,宋代行政区划名 18.尚能饭否 名词作动词,吃饭 三、名句默写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意象集锦 江 1.本课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出现了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江”。本词开头从滚滚东流的江水入手,为全词定下基调:从古至今,江水永是流淌,而人的生命有限,表现出无限惆怅。 2.相关链接 江水具有顺势而流、绵延不断、亘古长存、一去不返的特点,常被诗人用来联想与表现时间、机缘、功业乃至年华、生命的不可复返性,使人在怀古悼今、怀旧自伤的不尽感慨中生发出对生命、爱情、事业等价值追求及其不如意的无限惜憾感喟。比如: 在诗歌《藤州江下夜起对月赠邵道士》“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端如径寸珠,堕此白玉盘。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中,“江”是苏轼光明磊落、清正端直心境的写照。 在诗歌《临江仙·送王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中,“江”象征着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 在诗歌《临江仙·夜归临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中,象征着苏轼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 夕 阳 1.本课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出现了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夕阳(斜阳)”。词人感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历史早已过去,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一去不复返了,联想到自身的壮志难酬,多少怀古伤己之情尽在一抹夕阳中。 2.相关链接 中国古典诗词中,青春易逝、岁月蹉跎的感伤,国家衰微、个人途穷的嗟叹,羁旅思乡、友人离别的哀伤等情感中,无不涂抹着夕阳的残红。比如: 在晏殊《浣溪沙》“夕阳西下几时回”中,寄寓了人生华年难再的怅恨、感伤。 在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夕阳之叹深刻表达了其人生苦闷失意却又无可奈何之情。 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夕阳映衬着天涯游子的孤独与“断肠”之乡思乡愁。 在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落日表达了惜别之情。 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落日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气氛,烘托出词人难展雄才的悲愤心情。 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诗人借夕阳追昔抚今,感叹历史人事的沧桑,无限伤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学习本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本词衬托手法的运用。 2.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其炼字的艺术。 一、研习上阕,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思考《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几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辽阔、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营造气势。 2.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炼字 写景角度 写景方法 修辞 景物特点 作用 乱、穿 惊、拍 卷、雪 明确: 炼字 写景 角度 写景 方法 修辞 景物 特点 作用 乱、穿 仰视 绘形 夸张 险怪、高峭 (1)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做了绝好的铺垫 (2)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惊、拍 俯视 绘声 比拟 汹涌水石相击 卷、雪 平视 绘形、 绘色 比喻 狂澜奔腾,水色纯白 二、研习下阕,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怎样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塑造周瑜的形象的? 答: 明确:(1)由英雄衬托英雄。用“千古风流人物”以及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来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2)由美人衬托英雄。词中“小乔初嫁了”一句,用美貌的小乔衬托周瑜英雄年少,才华横溢。 (3)用英雄反衬自己。周瑜“雄姿英发”,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而作者认为自己功业无成却“早生华发”,在相互的映衬中,作者不禁生出无限的感慨。 4.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语句,并与作者进行比较,思考作者借周瑜塑造了自己怎样的形象。试完成下表。 项目 周瑜 苏轼 人物形象 年龄 二十多岁 外貌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被重用 际遇 功成名就 明确: 项目 周瑜 苏轼 人物形象 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借周瑜衬托出一个多情、多愁、善感、被排挤、不得志、无奈、仕途不平、壮志难酬、悲苦愤懑的白发爱国老者的形象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被重用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体会作者在词中表现出来的忧国之心和老当益壮之志。 2.鉴赏本文对比、用典等手法的运用。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哪些典故?请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明确: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英雄、风流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刘义隆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 草草、赢得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拓跋焘 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可堪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凭谁问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2.本词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 对比 目的 作用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之比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明确: 对比 目的 作用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之比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1)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乌台诗案”使他受尽凌辱和折磨,从监狱出来后,被贬黄州。哲宗亲政,他又被流放到惠州。三年后,再贬到儋州(海南)。直到60多岁才遇赦北归,一年后就病逝了。综观苏轼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系之舟”是苏轼坎坷一生的最好象征。但无论在怎样的政治困境中,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坚定的政治操守,独立不倚,正直不屈,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随缘自适,笑对人生。这种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态度使他笑到了最后。 (2)无奈的英雄又一次站在经历了几千年世事沧桑的京口北固亭上,面向苍天,面对着这经过无数次战火洗礼的沉重的土地,除了凭吊那些已经逝去的古代英雄以外,还能做些什么?词人似乎看到了上天对于英雄故意的嘲弄!然而,辛弃疾就是辛弃疾,在这懦弱的国家体制下,在不能被重用的境遇中,词人却又坚定地呼喊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这最苍劲有力的呼喊当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辛弃疾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姿,虽然不能被国家重用,但是却丝毫不能退却一个英雄建功立业的雄心。 2.从历史中积累 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练了东坡的豪放词风,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司马迁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遭遇挫折时以平和之心正视以减轻痛苦,不但不会使人生阴晦,而更能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3.从现实中积累 (1)沈从文的旷达 沈从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身陷苦难的境地。他在湖北咸宁干校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而惊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对生活赤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2)王洛宾——苦难也是一笔财富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坎坷,饱受囹圄之苦。新中国成立前,王洛宾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兰州沙沟监狱达一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又因历史问题被关进乌鲁木齐第一监狱长达15年之久。但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创作、整理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多首脍炙人口的西部民歌,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传歌者”。 4.从名言中积累 (1)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朗弗罗 (2)患难和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 (3)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尼采 (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二)这样运用素材 [精彩片段1]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真理,让人们懂得用开朗、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事、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绰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但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怨地,没有愤愤不平,只道“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懂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高考满分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领悟] 作文片断论述的中心是“面对人生的风雨,我们应有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作者正是深刻理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蕴含的豁达情怀,才巧妙将课文素材运用到作文中。 [精彩片段2] 风,依旧在吹;雨,依然在下。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时,你的心在隐隐作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你一生的心愿,你是唯一一位行伍出身的大诗人,你经历过马革裹尸的战场,你的诗词是用刀剑刻成的,其中融入了你的血与泪。它们流传千古的同时,将散发着你的气息。你那豪放的气势将影响整个华夏世界。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你一生的无奈,有谁能理解你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为何不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一种与世无争、闲静淡雅的生活呢?你为何不随李白那样,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或者“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过一种随性的生活呢?也许你骨子里那满腔的热血,始终渴望实现“封狼居胥”般的丰功伟绩吧!你那执着的精神将激励整个华夏世界。 “可怜白发生”是你的叹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你的执着。你虽年事已高,但你依旧等待着,等待着去收复关山五十州,等待着去光复南宋的大好河山,你期待着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再现当年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你那颗赤诚的心将照亮整个华夏世界。 稼轩,我们心中的英雄,华夏民族将因你而充满无限生机。 [领悟] 作文片断论述的中心是“稼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围绕这一中心,作者选取了诸多课文中的素材,从豪放的气势、执着的精神、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三方面论证了“稼轩,我们心中的英雄”这一主题,正是因为作者对稼轩诗词精神的深刻理解,找准主题和材料的契合点,才能信手拈来,将课文素材游刃有余地运用于作文之中。 [精彩范文] ①在海边,两只蚂蚁一同爬到一棵凤凰树上,钻到同一枝鲜花的花蕊中吸吮花蜜。也许这枝花曾被昆虫伤害过吧,一阵大风吹来,花枝被刮断了。于是,两只蚂蚁赶忙抱紧花瓣,随着花枝坠入海中。 ②飘呀飘,咸涩的海水中小蚂蚁首先清醒过来了。它摇醒大蚂蚁道:“蚂蚁哥,你看,风把我们吹入海中,趁现在离岸边还近,我们赶快游回去吧,不然一会飘远了,我们非葬身大海不可!” ③大蚂蚁抬头一看,由于波浪的推涌,现在离海岸已经有十多米了,它不由吓得两腿发抖,声音颤抖地说:“千万不能,千万不能啊!离岸这么远,我们能游回去吗?那……那太冒险了,不是死也得伤啊!” ④“蚂蚁哥,现在冒点险还有希望,否则,波浪越来越大,离岸边越来越远,我们就真的无法游回去了,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小蚂蚁继续说道。 ⑤“不,不!说什么我也不游,那简直就是找死!”大蚂蚁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⑥见说服不了大蚂蚁,小蚂蚁狠了狠心便自己离开花枝,迎着波浪向岸边冲去。 ⑦大蚂蚁见小蚂蚁一会儿漂上波峰,一会儿跌进浪谷,担心起来:“哎呀,我的妈呀,这么大的风浪,是我们蚂蚁小小的力量能承受得了的吗?它肯定会喝不少咸水,吃很多很多苦的。” ⑧就这样,小蚂蚁向岸边游着游着,大蚂蚁向海中飘着飘着……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的身影不见了…… ⑨大蚂蚁非常感慨地叹道:“唉,我这个弟弟呀,就是固执任性,一点也不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它不听我的劝告,没命了吧。”同时,更为自己的善于变通、能够随波逐流的做法而庆幸和骄傲。 ⑩又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的头在岸边勇敢地露了出来,只见它抖抖身上的海水,艰难地爬上了岸。这一幕大蚂蚁也看到了,它震惊、恐惧又后悔……然而,此时离岸更远了,也只有无可奈何的份了! ⑪风越刮越大,浪越涌越大,岸越离越远……一个滔天的大浪打来,大蚂蚁所紧紧抓着的花瓣离开了花枝,孤零零地被抛入了大海,一会儿,连这个花瓣也没了踪影。大蚂蚁就这样在遭遇挫折中,痛苦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佳作赏析 作者借助传神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对同样的条件、同样遭遇挫折、同时陷于痛苦的两只蚂蚁进行对比刻画,从而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逼真地显现:大蚂蚁惧怕挫折,放大痛苦,随遇而安,结局可悲;小蚂蚁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居安思危,未来光明。通过对比,反映出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不同,其人物的结局和命运也不同的深刻主题。 文体(寓言)特征鲜明:编生动的故事、设诱人的情节,表现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开篇简洁明了,交代出两只蚂蚁的境遇。 2.学对话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展开。运用对比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3.学修辞 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如“大蚂蚁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一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蚂蚁态度的坚决。 4.学语言 语言极富个性化,如第⑨段“大蚂蚁非常感慨地叹道:‘唉,我这个弟弟呀,就是固执任性,一点也不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它不听我的劝告,没命了吧’”一句,既突出了大蚂蚁的思想性格,又反衬出小蚂蚁游回海岸的艰辛、困难。 5.学结尾 交代结果,点明主题,简洁利落。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富贵不能淫①,贫贱不能移②,威武③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淫:迷惑,丧失本性。②移:移动,改变。③威武:威势和武力。 [翻译] 富贵的生活不能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放纵,贫贱的生活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改变,面对威胁和武力也不能使自己屈服,能够做到这几点的人就能被称为大丈夫。 [明理知义] “大丈夫”之“大”,并不是靠着财富、地位和权力而得到的,而是靠坚强的心志获得的。其人内心必定充满仁德,行为必定合乎礼法,为人处世必定顺应道义,有了这几点,便可使自己全身充满“浩然之气”,因此无论是逆境挫折,还是富贵引诱,甚至是武力威胁,都不会使他有丝毫的畏惧和改变,这样才能使自己“大丈夫”的称号名副其实。 双管齐下 成语释义: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成语原文: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请将成语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唐朝的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的名声在当世很显著。尤其是画松,超出一般的境界。他能够手握双笔,同时下笔绘画,一支笔画出鲜活的枝丫,另一支笔画出干枯的主干,画出的画生动逼真,气势压倒自然界中的风雨云霞。 1079年,“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仅是个八品小官,昔日的廊庙之器,一下沦为带罪之身。被贬黄州的苏轼,生活上拮据无靠,俸禄微薄,生活窘迫,不足以养家;安全上也无保障,本身属于管制对象,政敌诽谤依然存在。生活是凄苦的,他的心是苦闷的:滚滚东去的江水,让人顿生一种豪迈感,周郎这样的风流人物更是让人敬佩羡慕,可是自己……他痛恨不已,华发早生。但苏轼并不是一个脆弱之人,他的身上除了儒家的积极用世思想之外,更有道家的“清静无为”和“天人合一”思想。既然为国效力的路被堵住了,那就回归大自然,让生命在山水中获得重生。于是在痛苦中煎熬的苏轼就开始了他的自我救赎,他拿着酒杯开始祭奠江月,从中实现了人生的超越,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流传千古,芳泽后人。 [人生教益] 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柔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苏轼的旷达是从苦难之中修炼的胸怀,也使得他随缘自适,看见了另一方天地。 一、表达能力专练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 A项,路,宋代行政区划名。B项,②风流,指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C项,雪,比喻浪花。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卷起千堆雪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选B B项,借喻,用“雪”比喻浪花。A项,“风流”借指他们创建的功业;C项,“金戈铁马”借指战争;D项,“神鸦社鼓”借指祭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强虏灰飞烟灭 A.羽扇纶巾 B.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C.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解析:选B 例句的“灰”“烟”是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A项,羽扇纶巾,名词用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红。 4.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填空。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之战火烧曹军,不费吹灰之力的句子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率兵北伐,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表达作者不受重用、报国无门的句子是“ , ”。 答案:(1)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必须点出诗人或词人,引用诗句。 我喜欢具有超世之才而又处变不惊的苏轼,虽渴望“强虏灰飞烟灭”的伟业,但更参透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和谐; 参考答案: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却能高歌“不肯过江东”;我喜欢意气豪迈而又沉郁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6.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确定主干句,把其余短句转化为短语,分别修饰主干成分。然后安排好各个修饰成分的层次顺序,使其修饰恰当,合情合理。 参考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7~8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7.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答: 解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向孔子谈自己志向时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现了曾皙洒脱高雅、逍遥自在的情操。“溪边自有舞雩风”的典故就出自这一句。 答案:《论语》 8.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解析: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诗人的热情,从而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诗人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 参考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皙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皙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鹧 鸪 天[注]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本词是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9.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参考答案: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林、山;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词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还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 10.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句中可以看出。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 兜鍪(móu),古代士兵的头盔,诗中借指士兵。 11.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答: 参考答案:首句要表达的是,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12.下阕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答: 参考答案: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本文档为【(浙江专用)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资源文库
从事幼儿保育多年。
格式:doc
大小:286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12-15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