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厦大语文期末思考题答案

厦大语文期末思考题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厦大语文期末思考题答案1.《涉江》中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第二段叙述屈原旅行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他写自己登上鄂渚,又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途,秋冬之绪风迎面吹来,然后放马在山皋上小跑,直到方林才把车子停住。所有的旅程,最后都归于一个词语:端直。亦是说,这样的旅程,其实是流放,而无论流放如何痛苦,却不会损害自己的心灵。 第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这里有冥冥的深林,险峻的高山是猿狖所居,而不是人所宜去的地方。这是对流放地的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自己所处政治环境的隐喻。 这两段对环境的描写刻画,借景抒情,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内心活动及隐喻政...

厦大语文期末思考题答案
1.《涉江》中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第二段叙述屈原旅行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他写自己登上鄂渚,又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途,秋冬之绪风迎面吹来,然后放马在山皋上小跑,直到方林才把车子停住。所有的旅程,最后都归于一个词语:端直。亦是说,这样的旅程,其实是流放,而无论流放如何痛苦,却不会损害自己的心灵。 第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这里有冥冥的深林,险峻的高山是猿狖所居,而不是人所宜去的地方。这是对流放地的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自己所处政治环境的隐喻。 这两段对环境的描写刻画,借景抒情,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内心活动及隐喻政治环境。 2.为什么说在《春江花月夜》中“月”为一篇之魂? 这一轮明月,在全诗中构成了四种不同的景色。 开头,月亮由海面涌起,“滟滟随波千万里”转眼之间,它照遍了春江,照遍了芳甸花林,也照在芳洲白沙之上,满天白茫茫的,如霜似霰的,都尽是月的光华。这是观月。 紧跟着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它孤悬高空之中,若远若近,俗语无言,使人对着它不禁引起许多奇怪的疑问和遐想。这是问月。 再后,是西斜的月。它逐渐变得暗淡,逐步隐藏在海的晨雾的迷茫之中。 然后是落月。是带着无限感情把它的余辉散落在所有江树之上的落月。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是望月缠人。 最后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一句,月与人的互相渗透,彼此交融,这为叹月怀人。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贯穿全诗,诗中情感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营造全诗的意境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月为一篇之魂。 3.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中情感脉络如何展开? 该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梦到恋人,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惆怅之中。只能痛楚的呼唤,于是,寄情于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烛的余光,思念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这一句烘托出两地相思者的孤寂与凄凉的心绪。最后一句,情感升华, 写出了作者对好景不常在之恨。 4.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说明什么是“不待论断而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春秋笔法。 通过郑庄公几次故意隐忍不发,对待大臣们的劝告所发表的评语,表面宽厚实则虚伪,表面心平气和实则迫不及待,处心积虑将挑动其弟弟叛乱,达到彻底将他除掉的目的。主要还是通过简洁生动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自然不用作者再发表什么议论,读者就明了人物心理和作者意图了 。 5. 作者在《自为墓志铭》中是如何以个体价值对抗正统道德规范的? 首先,繁华,精舍,美婢,娈童,鲜衣,骏马,华灯,烟火,梨园,音乐,古董,花鸟,这些都是作者喜欢的东西。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张扬。 然后,通过对作者的七不解:第一:贵贱紊(世事的沧桑)第二:贫富舛(人格的操守)第三:文武错(理想的自我)第四:尊卑溷 第五:宽猛背第六:缓急谬第七:智愚杂 的描写。似嘲实傲。这七不解充分体现了作者以个体价值对抗正统道德规范。 6. 《世说新语》中《陶侃》、《郗超》两章,是否典型地反映了魏晋风度?说说你的理由。 这一章并非典型地反映了魏晋风度的,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一点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是一种美德,不是魏晋才有的,魏晋风度应该是放任旷达,率性而为,毫不矫饰。所以《郗超》与《陶侃》不是典型地反映了魏晋风度的一章。 7. 结合相关情节,赏析《红楼十二曲》中的【终身误】 此曲从贾宝玉婚后仍不能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实则终身寂寞。 “空对”二句意指宝玉与宝钗虽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爱情。结了婚以后,贾宝玉总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真正爱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难平”。宝钗再对他恭敬,对丈夫服侍得怎么好,他也是“意难平”,他忘不了。因为薛宝钗最后被贾宝玉丢弃掉,贾宝玉去做和尚了,她变成了活寡,守寡,守空房。这是跟贾宝玉的心态有关系的,因为他爱的是林黛玉。从这首词中我们也看到,先是黛玉之死,然后才是金玉良姻。所以到金玉良姻的时候“俺只念”,我所想念的只是“木石前盟”。这个说明林黛玉已经死了,所以叫“终不忘”,宝玉忘不了她。宝钗最终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其实也是个失败者。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实质是社会悲剧。 8. 结合相关情节,赏析《红楼十二曲》中的【枉凝眉】。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这是描写黛玉爱情破灭,泪尽而逝的悲剧命运的曲子。 宝玉,黛玉情投意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一切。“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他们的爱情,终究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永远没有个结果。最后,黛玉含恨而去,宝玉在无知的情况下娶了宝钗,也正是这一点的完美写照。 9余光中《当我死时》的结构如何?起到什么作用? 题目"当我死时"是一种时态的交代,也是想象的起点,抒情的前奏。一至六行承题,描述"我"死时安葬的庄严隆重的场景,想象夸张而浪漫,将游子对祖国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倾泻纸页上,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这是发自肺腑的歌颂;"睡整张大陆",这是无限的舒坦与自在;"长江"、"黄河"成了"两管永生的音乐",这是对落叶归根的游子的灵魂的最好抚慰。前六行,诗人多处使用了行内句子成分停顿(如首句是"当我死时"(状)—"葬我"(谓语)—"在长江与黄河"(补语))与短语断裂的技法(如介宾短语"在长江与黄河之间"错开成两行),短促有力;再加上音乐性比喻和拟声词("滔滔")的运用;读之,抑扬顿挫,激越澎湃,这与诗人内心回旋奔突的亢奋情绪相合。 七、八两行过渡。"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一句呼应第四句,构成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全诗的关键意象。"最纵容最宽阔"写出了"我"梦想中的祖国母亲怀抱的安宁、温馨与宽容,呼应了第三句。"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一句启下,引出游子早年漂泊异乡,望穿秋水,不得回归的痛苦的幻想,即用"眼睛""饕餮地图"以"代替回乡",这个奇特的比喻蕴涵着多少孤单多少辛酸多少凄凉!"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寄托着对新生的中国的憧憬。反复(如"满足地")与用典(如"鹧鸪")都强化了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本文档为【厦大语文期末思考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266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