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举报
开通vip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UDC JT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P JT/T ×××-9><>2001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规范 UDC JT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P JT/T ×××-9><>2001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Expressway Toll Station and Toll plaza (报批稿) <>2003-××-××发布 <>200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Expressway Toll Station and Toll plaza JTJ×××-<>2001 (附条文说明)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2003 年 × 月 × 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北京 JTJ×××-×××× 前 言 本规范系依据交公路发(1999)8<>2号文《关于下达1998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通知,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制订的。 本规范共分5章,规定了公路收费广场平、纵、横线形要求、通道数计算方法、收费岛、收费天棚、收费亭、地下管道、收费站房建设规模及平面布置、站房区管线布置、供电照明和其他设施预埋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参考了发达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为使本规范更能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邮政编码:100736)和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交通部公路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 何 勇 钟纪楷 唐琤琤 杨 光 贡锁白 徐 钢 蒋旭峰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收费通道及收费广场………………………………………………3 3.1 收费通道数 ……………………………………………………3 3.<>2 收费广场 ………………………………………………………4 3.3 收费岛 …………………………………………………………8 3.4 收费亭 …………………………………………………………10 3.5 收费天棚 ………………………………………………………10 3.6 广场电缆管道及地下通道 ……………………………………1<>2 4 收费站房……………………………………………………………15 4.1 建设规模 ………………………………………………………15 4.<>2 站房平面布置 …………………………………………………15 4.3 机房设计 ………………………………………………………16 4.4 防雷保护接地 …………………………………………………17 4.5 站房区管道综合布置 …………………………………………18 5 供电照明……………………………………………………………<>20 5.1 供电 ……………………………………………………………<>20 5.<>2 照明 ……………………………………………………………<>20 附录A:收费通道数量理论计算方法…………………………………<>2<>2 附录B:本规范用词说明………………………………………………<>23 1 总 则 1.0.1 目的 为保证公路交通和收费站业务工作正常运行,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规范和统一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标准,特制订本规范。 1.0.<>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几何线形技术要求、收费通道数计算方法、收费岛、收费天棚、收费亭、管道及地下通道、收费站建设规模及平面布置、站房区管线布置、供电照明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上设置的收费站及收费广场,其他等级收费公路可参照使用。 1.0.3 编制依据及相关标淮 本规范系依据现行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9)所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基本要求编制。 收费站及收费广场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满足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 1.0.4 环境保护 收费站及收费广场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并宜将其作为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设计的重点。收费站区的生活污水必须处理后排放。 1.0.5 分期实施 采用分期建设的收费站及收费广场应贯彻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使前期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 1 <>2 术 语 <>2.0.1服务时间 指对车辆提供收费服务所需的平均时间。 <>2.0.<>2均一式收费制式(简称均一式) 指收费站均设置在公路主线或互通立交的入口或出口,车辆仅在一个收费站停车交费,就可在该路段自由行驶的一种收费制式。 <>2.0.3 开放式收费制式(简称开放式) 指在公路主线上或某些进出口处设置收费站,并按统一费率收费的制式。 <>2.0.4 封闭式收费制式(简称封闭式) 指在高速公路控制出入的所有进出口设置收费站,并按行驶里程收费的制式。 <>2.0.5 混合式收费制式(简称混合式) 指开放式和封闭式结合的收费制式。 <>2.0.6 收费站房 指收费站区的业务办公用房,即站区主要结构楼。 <>2.0.7 收费天棚 指建于收费岛上方的天棚,是对收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和具标志功能的建筑物。 <>2.0.8 收费通道 指交费车辆的通道。 <>2.0.9 收费岛 指建于收费通道之间,高出路面的船形钢筋砼构筑物,车辆驶入的上端称岛头,另一端称岛尾。 <>2 3 收费通道及收费广场 3.1 收费通道数计算 3.1.1 收费广场收费通道数量按公路开通后第十年预测远景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DHV,服务时间和平均等待车辆数计算确定。 3.1.<>2 设计小时交通量DHV 设计小时交通量DHV采用预测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收费通道计算时指单方向第30位小时小客车交通量,中型载重汽车折算成<>2辆小客车。DHV按下式计算 DHV=AADT×K×D 式中:DHV--设计小时交通量。主线:按上下行两个方向分别计算; 匝道收费站:按入口和出口两个方向分别计算。 AADT--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一般取值K=0.1<>2,并可参照表3.1.<>2-1和表3.1.<>2-<>2确定。 D--方向不均匀系数,一般取值D=0.6,取值范围0.55~0.65。 表3.1.<>2-1 全国K值参考表 气候区号 远景设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年限的AADT ≤1500 0.136 0.14<>2 0.136 0.136 0.1<>28 0.144 3000 0.133 0.139 0.133 0.133 0.1<>25 0.141 5000 0.1<>29 0.135 0.1<>29 0.1<>29 0.1<>21 0.137 7000 0.1<>25 0.131 0.1<>25 0.1<>25 0.117 0.133 9000 0.1<>21 0.1<>27 0.1<>21 0.1<>21 0.113 0.1<>29 ≥10000 0.119 0.1<>25 0.119 0.119 0.111 0.1<>27 注:若采用的AADT在表列两相邻值之间时可按内插法计算K值。 表3.1.<>2-<>2 全国气候分区表 气候区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 一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二 辽宁、吉林、黑龙江 三 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四 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五 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 六 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注:台湾省的气候分区待定。 3.1.3 服务时间 服务时间按收费制式、收费方式和车辆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设计时采用平均服务时间,并按表3.1.3确定。表中括号内数值在大型车辆比率达30%以上时采用,对开放式等收费制式其最大值3 可采用1<>2s,而封闭式出口其最大值采用18s。 表3.1.3 收费服务时间 开放式、均一式、混合式封闭式 入口 出口 8s(10s) 6s(8s) 14s(16s) 3.1.4 平均等待车辆数 收费通道平均等待车辆数一般情况下取1辆。在地形困难等情况下,可放宽取值为1或<>2,最大值为3。 3.1.5 收费通道数确定 1 依据选定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服务时间和平均等待车辆数,按表3.1.5-1或表3.1.5-<>2确定不同水平AADT下的收费通道数。 <>2 上下行两个方向的收费站分开设置时,应按各自方向的设计交通量计算收费通道数。 3 上述各参数的选定对最终收费通道的数量有影响并涉及整个收费广场的建设规模,所以在选择参数时应十分慎重。必要时应选择几组参数反复测算,并进一步与本地区实际应用的情况相比较后确定。在大型车混入率比较高的路段,收费通道数应适当增加。 4 “两省一站”或“一站两种不同的收费方式”的收费站,其收费通道数可视具体设计情况在计算值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5 收费通道数也可按本规范附录A“收费通道数量理论计算方法”确定。 3.<>2 收费广场 3.<>2.1 一般规定 1 收费广场的建设,原则上不应影响干线交通运行。收费广场应设置在通视良好,通风、易排水、环境优美、易于运营管理和交通、生活便利的地点。 <>2收费广场应尽可能设置在平坦的直线路段。不得将收费广场设置在易超速的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长下坡路段的下方。 3收费广场设置应满足收费业务和管理业务的要求。一般宜在收费方案确定后,按照系统要求和工艺要求进行收费广场规划和设计,规划布局力求合理,适应公路建设总体发展需求。 4主线收费广场距特大桥、隧道应大于1km。 5 “两省一站”的收费广场不宜设置在边界附近,其位置应在满足本规范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工程投资、景观、管理和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比选后确定。 6分期修建的收费场区,其收费广场路基、收费天棚、地下通道(地下管道)等必须—次建设到位,而其他配套设施、收费设备等可按公路开通后第五年预测远景交通量计算配置。 3.<>2.<>2 广场设计标准 1 收费广场应优先设置在直线路段。主线收费广场采用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宜大于或等于表3.<>2.<>2-1中的一般值,特殊情况方可采用表列极限值。匝道收费广场采用的平曲线半径一般应大于<>200m。 4 表3.1.5-1 收费通道数计算表 (K=0.1<>2, D=0.60时) AADT(辆/日) 1,000 <>2,500 5,000 7,500 10,000 1<>2,500 15,000 17,500 <>20,000 <>2<>2,500 <>25,000 DHV(辆/h) 平均等待辆数 服务时间7<>2 180 360 540 7<>20 900 1,080 1,<>260 1,440 1,6<>20 1,800 (s) 6 (1) (1) <>2 <>2 <>2 3 3 3 4 4 4 8 (1) (1) <>2 <>2 3 3 4 4 4 5 5 1.0 10 (1) (1) <>2 <>2 3 3 4 4 5 5 6 14 (1) <>2 <>2 3 4 5 5 6 7 7 8 16 (1) <>2 <>2 3 4 5 5 6 7 8 9 18 <>2 <>2 3 4 5 6 6 7 8 9 10 6 (1) (1) (1) <>2 <>2 <>2 3 3 3 3 4 3.0 8 (1) (1) <>2 <>2 <>2 3 3 3 4 4 5 14 (1) (1) <>2 3 4 4 5 6 6 7 8 AADT(辆/日) <>27,500 30,000 3<>2,500 35,000 37,500 40,000 4<>2,500 45,000 47,500 50,000 5<>2,500 DHV(辆/h) 平均等待辆数 服务时间1,980 <>2,160 <>2,340 <>2,5<>20 <>2,700 <>2,880 3,060 3,<>240 3,4<>20 3,600 3,780 (s) 6 4 5 5 5 6 6 6 7 7 7 8 8 5 6 6 7 7 8 8 8 9 9 10 1.0 10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4 9 10 10 11 1<>2 1<>2 13 14 15 15 16 16 10 11 1<>2 13 14 15 15 16 17 18 19 18 11 1<>2 13 14 15 15 16 17 18 19 <>20 6 4 4 5 5 5 6 6 6 6 7 7 3.0 8 5 6 6 6 7 7 8 8 8 9 9 14 8 9 10 11 11 1<>2 13 13 14 15 15 表3.1.5-<>2 车道数与DHV关系表 服务时间 6秒 8秒 10秒 14秒 18秒 <>20秒 平均等待车辆数 车道数 1.0 3.0 1.0 3.0 1.0 3.0 1.0 3.0 1.0 3.0 1.0 3.0 1 300 450 <>230 340 180 <>270 130 190 100 150 90 140 <>2 850 1,040 640 780 510 6<>20 360 440 <>280 350 <>250 310 3 1,4<>20 1,630 1,070 1,<>230 850 980 610 700 480 550 430 490 4 <>2,000 <>2,<>230 1,500 1,670 1,<>200 1,340 860 960 670 740 600 670 5 <>2,590 <>2,830 1,940 <>2,1<>20 1,550 1,700 1,110 1,<>210 860 940 780 850 6 3,180 3,430 <>2,380 <>2,570 1,910 <>2,060 1,360 1,470 1,060 1,140 950 1,030 7 3,770 4,0<>20 <>2,830 3,0<>20 <>2,<>260 <>2,410 1,6<>20 1,7<>20 1,<>260 1,340 1,130 1,<>210 8 4,360 4,630 3,<>270 3,470 <>2,6<>20 <>2,780 1,870 1,980 1,450 1,540 1,310 1,390 9 4,960 5,<>2<>20 3,7<>20 3,9<>20 <>2,980 3,130 <>2,130 <>2,<>240 1,650 1,740 1,490 1,570 10 5,560 5,8<>20 4,170 4,370 3,330 3,490 <>2,380 <>2,490 1,850 1,940 1,670 1,750 11 6,150 6,4<>20 4,610 4,8<>20 3,690 3,850 <>2,640 <>2,750 <>2,050 <>2,140 1,850 1,930 1<>2 6,740 7,0<>20 5,050 5,<>270 4,040 4,<>210 <>2,890 3,010 <>2,<>250 <>2,340 <>2,0<>20 <>2,110 13 7,340 7,6<>20 5,510 5,7<>20 4,400 4,570 3,150 3,<>270 <>2,450 <>2,540 <>2,<>200 <>2,<>290 14 7,940 8,<>2<>20 5,954 6,170 4,760 4,930 3,400 3,5<>20 <>2,650 <>2,740 <>2,380 <>2,470 15 8,530 8,8<>20 6,400 6,6<>20 5,1<>20 5.<>290 3.660 3.780 <>2.840 <>2.940 <>2.560 <>2.650 5 <>2 主线收费广场采用的竖曲线半径宜大于或等于表3.<>2.<>2-1中一般值的要求,特殊情况方可采用表列极限值。匝道收费广场采用的竖曲线半径一般应大于800m,特殊情况下也不得低于700m。 3 收费广场中心线两侧各50m的范围,设计车速大于80km/h的主线收费站广场中心线两侧各100m的范围,纵坡原则上不得大于<>2.0%,特殊情况下也不得大于3.0%。 表3.<>2.<>2-1 主线收费广场设计技术指标 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最小平曲线半径一般值 <>2000 1500 1100 500 <>250 (m) 极限值 1500 1000 700 350 <>200 凸形一般值 45000 <>25000 1<>2000 6000 <>2000 最小竖曲线 极限值 <>23000 15000 6000 3000 1500 半径 (m) 凹形一般值 16000 1<>2000 8000 4000 3000 极限值 1<>2000 8000 4000 <>2000 1500 4 收费广场的横坡标准值为1.5%,最大值为<>2.0%。 5 收费广场必须采用钢筋砼路面。路面设计及施工按JTJ01<>2-9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执行。 6 收费广场钢筋砼路面的铺设范围:主线收费站为收费广场中心线两侧各50~150m,推荐值100m以上;匝道收费站为收费广场中心线两侧至少各30~100m,推荐值50m以上。钢筋砼路面的宽度与广场中心线所需宽度同宽,两端往路基标准宽度过渡(如图3.<>2.<>2-1所示),并应满足表3.<>2.<>2-<>2要求。线形过渡应平滑、圆顺,不得使车辆行驶轨迹过于勉强。 图3.<>2.<>2-1 收费广场过渡平面图 图中:L0-广场钢筋砼路面长度; L-广场过渡长度; S-广场过渡宽度; l-端部转角切线长度。 6 表3.<>2.<>2-<>2 收费广场过渡段要素表 L0 S/L l 推荐值主线 100m 1/6~1/7 匝道10m 50m 1/4~1/5 一般值主线 50m~150m 1/5~1/8 匝道5m~<>20m 30m~100m 1/3~1/7 7 一般情况下,匝道收费站收费广场中心线至匝道分岔点的距离不得小于75m(如图3.3.<>2-<>2所示),至被交叉公路的平交点距离不少于100m。收费通道数大于8条时,上述数值宜增加<>25%~50%,条件允许时宜尽量采用较大值。 图3.<>2.<>2-<>2 广场中心线至分岔点最小距离示意图 3.<>2.3 收费通道 1 通道宽度 收费通道的标准宽度规定为3.<>20m,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3.00m。每方向右侧最外侧通道作为超大型车及维护施工车辆的通道,其标准宽度采用4.50m,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4.00m。 <>2 最少通道数 收费广场每个方向最少应设置两条收费通道。使用年限少于<>2年的临时性简易收费站如根据3.1.5条计算仅需1条通道即满足通行要求, 该方向可仅设置一条收费通道。 3 通道路面 收费通道路面应与广场路面一样,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且在岛长范围内应采用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以利安装环行线圈车辆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器等设备。 3.<>2.4 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采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收费广场其收费通道数目可按本规范的相关规定计算并考虑一定的富余量后确定;不停车收费通道宽度采用3.50m为宜;收费岛的长度增至48~60m,并集中增加在岛头方向一侧;主要为小型车服务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其收费通道宜设置在收费广场中心岛两侧。 3.<>2.5 广场路基排水及防护 1 收费广场路基排水、边坡防护等应纳入路线路基排水及防护整体设计,且应符合JTJ018-97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和JTJ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等的有关规定。 <>2 在南方雨水较多的地区,大型收费广场可结合收费天棚的排水设计(见图3.5.5所示),在收费岛沿纵向排水的上流一侧设置横向排水边沟,避免广场雨水纵向流入收费通道。 3.<>2.6 其他 1 在收费广场路面过渡段范围内不设置硬路肩,仅设置与相邻路基同宽的土路肩。如在土路肩上需设置设施时,土路肩宽度可放大至1.00m。硬路肩的渐变在广场过渡长度内完成。 <>2 防护栏、隔离栅、路面标线等设施在收费广场范围内宜连续设置,如需更换其他形式的设施,也应保证连续和美观。 3 有条件的收费广场可设置军车专用通道,且设置在收费广场的外侧或与超宽通道合并设置。 4 收费广场应按国标GB 5768-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减速标线等相关设施。 5 在大、重型车辆比率较大的地区,可考虑在收费广场设置车重检测及(或)车高检测系统等 设施,必要时可设置专门通道及联络通道,使超重或超高车辆不得进入高速公路。 6 收费广场上各种设施(闭路电视、照明、车高计、轴重计、标志等)的设置应一次规划,做好预埋设计,各种管道应一次埋设到位并留有余地,原则上电力与信号电缆应分开铺设。每类管道的预埋数量最少为两孔(内径ф90mm)。 7 收费站区应进行整体绿化景观设计,大型收费广场可设置通风设施。 8 有条件的收费广场可因地制宜设置便民服务设施,及设置无障碍设施。 3.3 收费岛 3.3.1收费岛分为岛头、岛尾和岛身三部分,岛身的中轴线位置应与广场道路中心线重合,收费岛的主要尺寸见表3.3.1所示。 表3.3.1 收费岛主要尺寸 长度(m) 宽度(m) 岛面高度(m) 主线收费站一般值 36.00 <>2.<>20 0.<>20 变化值 <>28.00~36.00 <>2.00~<>2.40 0.15~0.30 匝道收费站一般值 <>28.00 <>2.<>20 0.<>20 变化值 18.00~36.00 <>2.00~<>2.40 0.15~0.30 严寒地区或特殊一般值 36.00(<>28.00) <>2.60 0.<>20 情况 变化值 15.00~36.00 <>2.00~<>2.70 0.15~0.30 表3.3.1中,一般值为通常情况下的采用值。岛长和岛宽,对地形受限制、采用人工收费方式、临时性、简易性等情况下的收费站,可采用变化值的低限;出于保暖或隔热的需要,必须加大收费亭的厚度或设置取暖设备而使收费亭加宽时,方可取用宽度值的高限。 3.3.<>2收费岛岛头(迎来车方向)应设计成流线型,高度在1.<>2m以下,长度不超过9m。岛头应按GB 5768--1999的规定设置黄黑相间的反光立面标志,多雾地区一般情况下宜设置雾灯,并可设置必要的引导及防撞设施。图3.3.<>2给出了收费岛两种常用的样式。 3.3.3收费岛岛尾设计成流线型,岛尾高出岛身,也可与岛身同高,长度不超过3.3m。 3.3.4收费岛应接照收费系统机电设施总体设计要求预埋收费设施管线、设备基础和地下通道出口。 3.3.5在收费岛收费亭的两侧应设置防撞护栏,其前方设置防撞立柱。防撞护栏用150×75×5mm的8 槽钢或φ150×5mm的钢管或钢筋混凝土制作,防撞立柱用不低于φ<>200×5mm的钢管制作,且应高出收费亭<>250mm。 图3.3.<>2 收费岛示意图 9 3.4 收费亭 3.4.1高速公路上使用的收费亭应按交通行业标准 JT/T4<>2<>2--<>2000《公路收费亭》的有关规定执行。 3.4.<>2收费亭的外形尺寸如表3.4.<>2所示。当收费岛宽度发生变化时,收费亭宽度应相应改变,其变化的原则是保持收费岛侧外缘与收费亭之间距等于或大于0.30m。 表3.4.<>2 收费亭外形尺寸 单位:m 一般值 变化值 单向亭 双向亭 单向亭 双向亭 长度 <>2.60 3.6(4.0) <>2.40~<>2.80 3.60~4.40 宽度 1.60 1.60 1.40~1.90 1.40~1.90 高度 <>2.50 <>2.50 <>2.40~<>2.60 <>2.40~<>2.60 上表中的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地形受限制、临时性、简易性和一般收费公路上的收费亭等可采用表中变化值的低限;“两省一站”、“两公司一站”、北方地区和因设备布置需要等情况可采用表中变化值的高限。 3.4.3收费亭应采用耐腐蚀、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制作,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整体强度好,外形美观大方。高速公路、一、二级收费公路上不得采用砖混结构修建收费亭。 3.4.4收费窗口应推移灵活可靠,无卡滞现象。 3.4.5收费亭玻璃窗应具有安全性强、隔热效果好和防霜、防凝水、防结冰的功能,保证收费员通视良好。窗玻璃必须采用钢化中空玻璃或夹胶玻璃。 3.4.6收费亭内应配备必要的配电箱、线槽,具备安装收费设备和取暖、空调或通风等设施的条件。 3.5 收费天棚 3.5.1 外形尺寸 1 收费天棚的总长度原则上与广场宽度保持一致并能覆盖广场最外侧超宽车道。 <>2 天棚宽度按表3.5.1确定,其最小值为14.00m。一般情况下天棚的投影面积应大于收费岛长度与收费广场宽度之积的60%为宜,以保证良好的防雨、防晒效果。 3 收费天棚的净高应大于5.00m (如图3.5.1-1~3.5.1-<>2所示)。 表3.5.1 收费天棚宽度参考值 地 区 宽 度 (m) 一般地区 16~18 沿诲地区 18~<>20 大型广场 <>20~<>24 10 图3.5.1-1 收费天棚正立面图 图3.5.1-<>2 收费天棚剖面图 3.5.<>2 建筑形式 1收费天棚正立面造型宜简洁明快、实用、庄严大方,体现当地建筑风格,具有时代气息。天棚顶部应布设视觉良好的站址名牌以利司机明了所处位置。收费天棚上不宜设置广告标牌,避免分散司机注意力。 <>2 天棚立柱的数量应尽量减少,立柱断面尺寸不得过大,中间立柱一般情况下应小于0.40m。在宽度方向的柱距宜大于10m, 以保证收费员和司机通视良好。 3 收费天棚建筑构造应有利于广场空气流通及减轻广场汽车废气的污染。 3.5.3 结构 1 收费天棚宜采用钢网架、轻钢或其他大跨径结构形式,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2 收费天棚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3.5.4 天棚设施 在收费天棚正立面的前后,收费通道的正上方位置应设置通行信号灯,天棚下部设置照明灯具,11 应综合考虑各类设施管线的布置,缆线敷设应隐蔽,不得采用明线敷设方式。 3.5.5 天棚排水 收费天棚屋面排水应统一排向收费广场路基边沟,并应与收费广场及站房区周边公路的排水系统统一设计。天棚排水不得流入收费车道而影响收费业务(如图3.5.5所示)。 图3.5.5 收费天棚排水示意图 3.6 广场电缆管道及地下通道 3.6.1收费站房至收费广场应修建电缆管道,直至广场中心线横穿收费广场(如表3.6.1及图3.6.1所示)。电缆管道可用钢管或塑料管或玻璃钢管铺设,埋深应大于0.60m。有条件的收费广场可修建半通行式地下电缆沟。 3.6.<>2收费车道超过8条的收费广场应修建供收费员上下岗和敷设电缆用的地下通道, 并每隔一个收费岛设置一处人行上下阶梯。 3.6.3因地下水位或排水等原因不能设置地下通道的收费广场,可将通道设置于收费天棚上,即采用天桥的形式。天桥构造应有利于缆线的敷设。 表3.6.1 收费管道(通道)形式 收费通道总数(条) 管道采用结构形式及数量 ≤4条 设置4~6孔内径φ90mm管道 5~7条 设置6~9孔内径φ90mm管道,或采用半通行式地下电缆沟。 ≥8条地下通道或天桥,设置电缆托架或<>2个<>200mm×300mm尺寸的管 箱。 3.6.4电缆管道应铺设到收费站进线室。 3.6.5地下通道由主通道、主出入口和分出入口构成。主通道净宽不少于1.80m,分上、下两层,并应采用活动吊顶分隔。上层两边应设置电缆支架或电缆管箱,净空高度在0.30~0.60m之间,并预1<>2 留向各收费岛的出线孔(槽)。下层为人行通道,净高应不低于<>2.00m。 主出入口应布置在站房区为宜,如有条件将其设置进收费站房一楼更好。地下通道的另一端应延伸至外侧路基边缘。分出入口布置在各收费岛上或每间隔一条收费岛设置一处,且位于收费亭的后部,即收费岛尾一侧。分出入口的形式应方便收费员出入收费亭和上下主通道,可采用直通式或回转式。分出入口净宽宜大于0.70m(如图3.6.<>2所示)。 a 地下管道 b 地下电缆沟 c地下通道 图3.6.1 地下管道、通道示意图 13 图3.6.<>2 地下通道分出入口示意图 14 4 收费站房 4.1 建设规模 4.1.1收费站房建设规模按交通部、建设部等编制和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1999年)的相关规定执行。 在执行上述规定时,其建筑面积仅指为开展正常的收费业务而必须设置的主体站房面积,不包含其他附属建筑物如泵房、配电房、食堂及车库等的数量。附属建筑物的面积可依据各地管理体制的具体需求和相关法规确定,但原则上不得超过主体建筑面积的40%。 4.1.<>2当匝道站采用主分站的形式布置时,主站建筑规模应满足第4.1.1`条的要求,而分站建筑规模应比规定数值降低<>25%或更低为宜。 4.1.3当收费站与其他管理设施合并设置在一个区域时,部分公共设施可共用,其建筑面积可适当降低。 4.<>2 站房平面布置 4.<>2.1 收费站业务用房 收费站房主要由下列各业务用房构成: 1监控室:要求通视良好,易于观察到收费广场的全貌,一般应布置在站房的二楼。不得将监控室、通信机房、进线室分别布置在楼层的两端、走廊的两侧等相距较远的位置。 <>2通信机房:应按计算机机房标准设计,满足温湿度、荷载等方面要求。一般应布置在监控室的正下方一楼或紧邻监控室布置在同一楼层的同一侧面。 3站长室:通视良好,易于观察到收费广场的全貌。一般应布置在站房的二楼并与监控室相邻。 4收费票库、财务室: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隐蔽性。一般应布置在站房二楼的一端以保证其安全性。 5进线室:连接来自场区的各种设备管线的房间。一般布置在站房的一楼,通信机房的侧面或与通信机房合并设置;如通信机房布置在二楼以上楼层,则其应设置在通信机房正下方的一楼。 4.<>2.<>2 站房区布置要求 1 收费站房宜布置在广场出口一侧,靠近收费广场,且使监控室与广场中心线有较大夹角(30°~60°)(如图4.<>2.<>2所示),利于观察和控制广场及收费通道的工作情况。站房与广场边缘的间距应大于15m,在此范围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及有碍视线的构筑物。 <>2站房应设计成<>2层或<>2层以上楼房,且将监控室及站长室布置在第<>2层或以上楼层。监控室及站长室应正对收费广场,采用大开间玻璃窗,保证通视良好。 3配电房、水泵房、食堂、车库等附属建筑物应与收费站房分开布置,一般设置在站房区的后部或侧面。 4站房区应设有一定的停车位和出入车道,设置良好的绿化、环保及安全等设施,使出入站房区15 的工作车辆流向合理,安全、顺畅、方便。大型收费站区宜设置必要的生活和文体活动场所。 图4.<>2.<>2 收费站房区平面布置示意图 4.3 机房设计 4.3.1 机房面积 本规范机房为收费站监控室和通信机房的统称,机房使用面积规定如下: 1 监控室使用面积在<>240~100m为宜。一般地,收费车道数在8车道(含8车道)以下的收费站监控室选择<>2<>240~60m左右,8车道以上的控制在80m左右,省际及16车道以上的大站为<>2100m左右。 <>2 有人通信站机房使用面积在<>260m左右,无人通信站机房在<>230m左右为宜。 4.3.<>2 设计要求 机房设计应按国家有关计算机机房设计的规定执行,并着重满足以下几条: 1 环境要求:温 度 18℃~<>25℃ 相对湿度 35%~75% 照 度 ≥<>200lx <>2<>2 设计荷载采用450kN/m。 3 机房的长宽比例以4:3为宜。机房内不宜设置立柱。 4 机房内应设置独立的设备用电回路,设置设备专用配电箱。 5 有人通信机房宜设置双扇外开门,门的宽度不应小于1.<>20m;无人通信机房门的宽度不应小于1.00m。 6 机房应采用双层密封窗,并贴遮阳膜或设置遮阳窗帘。 7 机房应铺设防静电地板,照明灯具应采用嵌入式(嵌入吊顶内)或吸顶式,并设置应急照明装16 置。机房装修后的净高宜根据机房面积确定,不宜给人压抑的感觉,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3.<>20m。 8 机房应按国家二级防火标准设计。 4.3.3 其他 1 收费站业务电话布线建议统一采用五类线,电话总组线箱应设置在通信机房。—般办公室布置两路电话,重要办公室及监控室可适当增加。 <>2 收费站区应按相关规范和消防法规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各机房、财务、票证室等为重点布防区。 4.4 防雷保护接地 4.4.1收费站房、收费天棚应按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要求设计独立防雷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Ω。 4.4.<>2为保证收费设备工作正常,应按GBJ65-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和GB 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设置设备保护接地。通信机房、监控室及收费车道必须设置保护接地并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联合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Ω。 4.4.3如因条件限制不能采用联合保护接地方式时,通信机房、监控室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也不得大于1Ω,而收费车道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 4.4.4任意两组接地装置的接地点间距应大于<>20m。 4.4.5接地装置的接地极应采用规格为50mm×50mm×5mm、长<>2.50m的热镀锌角钢,在山区、路基旁等打入接地极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热镀锌角钢长度可采用<>2.00m。接地极间距一般为接地极长度的两倍即5.00m,上述困难条件下最小可缩至4.00m;接地引线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热镀锌圆钢或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并沿电缆竖井引至各机房或收费岛上各收费亭下。 4.4.6接地极必须埋设在距地表深0.60m以下的开挖沟槽(沟槽挖深0.70m以上)中,并打入至设计深度。接地极与接地引线应焊接连接且不得虚焊;接地引线焊接应顺接,焊接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倍或扁钢宽度的两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焊接点应涂抹沥青进行防腐处理,外露地面的焊接点还应在沥青涂层上加涂锌粉。 4.4.7 接地引线的埋设深度—般为0.<>25m~0.50m,在路基边坡上的埋设深度为0.<>25~0.30m。在确认接地电阻值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焊接点进行防腐处理后,应分层回填开挖沟槽。每一层回填厚度不宜大于0.<>20m,每层充分夯实后方可填埋上一层,直至回填面高出地表0.10m左右。 4.4.8 在冻害严重地区应将接地极埋深加至0.80m以上,接地引线的埋深也应相应加大。 4.4.9沟槽回填土中不得夹杂石块、砂土、废弃建筑材料及其他生活废弃物,更不得含有腐蚀性材料。接地极不得埋设在垃圾、渣土处。 4.4.10在机房内应设置独立的等电位端子排,并与接地引线焊接连接。独立等电位端子排应选用标准铜排,并沿机房四周等距预接10个以上的<>216mm的铜线接线端子。 4.4.11机房端子排接线端子和收费亭下接线端子处的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规定值,否则应增加接地极的数量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不得采用施放降阻剂的方法使接地电阻值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4.4.1<>2接地引线应与邻近的钢铁构件连接,避免因电位差影响防雷保护效果。 17 4.5 站房区管道综合布置 4.5.1 站房区管道综合布置图 收费站房设计必须包括站房区域各种管道的综合布置设计,标明各类电力管道、通信电缆管道、供排水管道、供暖管道的路由和人(手)孔的位置、数量、埋深、形式、纵横关系等。 4.5.<>2 场区管道设计 场区管道分入局(室)和出局(室)两个路由。通信电缆入局管道指公路干线电缆进入通信机房的管道,出局管道指由机房通向收费广场设备和监控外场设备的管道。电力电缆入室指由电网供电点引入收费站区配电室的路由,出室管道指由配电室通向收费广场设备和监控外场设备的管道。 1 电力管道、通信电缆管道必须按相关技术要求分开设置,两种管道不得共用一个人井或手孔,在地下通道、电缆沟及竖井内也应分开布设。一般情况下两者边缘间距应大于0.50m,特殊情况下也宜大于0.<>20m。 <>2 场区通信入局管道应按机电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有人通信站不应少8孔(管道内径φ90mm,下同),无人通信站不应少于6孔。通向收费广场的场区管道数量应与本规范表3.6的规定相符合且不得低于表3.6的要求,8条收费车道以上的按9~1<>2孔设计。 3场区通向收费广场的出室电力管道:8条收费车道以下的收费站房区为4孔;8条以上(含8条)为6 孔;16条以上者为8孔;并可另加两孔作为备用。 4各种管道的路由应尽量避开场区车辆通道尤其是站房区施工期间车辆的通道,以免管道遭受破坏导致路由不通。不能躲避时,该处管道必须采用钢管敷设。 4.5.3电缆沟设计 1 场区电缆也可采用电缆沟的形式敷设。采用电缆沟方式敷设时,沟内电缆不宜少于6根,也不得多于1<>2根。 <>2 电缆沟的尺寸根据电缆数量确定,电缆支架的垂直间距为<>200mm,沿电缆沟的纵向设置间距为1000mm,在沟壁的悬出长度为<>250~300mm,以确保电缆敷设后相互间的平行间距不小于100mm,垂直间距不小于150mm。 3 电缆沟壁应用防水水泥砂浆抹面,沟内应每隔50m设置一个积水坑,其尺寸以400×400×400mm 为宜,积水坑内设置排水管以及时将积水排出。沟底应有1‰的纵坡。 4 电缆沟应平整,保持干燥,并能防止地下水浸入。 5 室内电缆沟盖板应与地面持平。室外电缆沟无覆盖时,盖板应高出地面100mm(图4.5.3-a) 有覆盖层时,覆盖层厚度应大于300mm(图4.5.3-b)。盖板间搭接应有防水措施。一般情况下应采用无覆盖层的形式,电缆沟横穿道路或因高程等需要方可采用有覆盖层的形式。 18 a. 室外电缆沟无覆盖层 b. 室外电缆沟有覆盖层 100 c. 室内电缆沟 图4.5.3 电缆沟 19 6 电缆支架可用36×36×5mm的角钢自行加工,加工完的支架应平直,无毛刺、卷边和明显变形。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并保持同一水平面。钢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7 敷设在电缆沟内的电缆,按电压等级排列:高压在上层,低压在下,控制与通信电缆在最下层。当沟两侧设置电缆支架时,则电力电缆与控制、通信电缆分设在两侧支架上。 4.5.4 竖井设计 1 当机房设置在-楼时,机房内应设置进线手井或电缆地槽。手井尺寸可采用0.40m×0.40m,电缆地槽尺寸可采用0.60m×1.00m。8条收费车道以下的收费站可采用手井,8条以上(含8条)者可采用电缆地槽。 <>2 当机房设置在二楼及以上楼层时,进线手井或电缆地槽设置在进线室。从进线室往上至机房应设置电缆竖井,电缆竖井尺寸可为1.00m×0.40m。在竖井内应分别设置<>2个独立的电缆桥架,电缆桥架可采用尺寸为0.40m×0.<>20m的镀锌金属线槽。 3 竖井、电缆地槽或手井应尽量设置在房间的角落处。当各机房布置在同一楼层时,各机房及与进线室相互间的隔墙上应预留穿线孔或9孔左右管道。穿线孔宜布置在机房一角地板下,尺寸可采用0.40m×0.<>20m。 <>20 5 供电照明 5.1 供电 5.1.1收费站监控室、通信机房及收费车道设备应采用单独的设备供电回路,应与办公、照明和空调等用电回路分开。 5.1.<>2设备供电回路按一级负荷标准设计。受电网供电限制时可配置油机组,在配电室配置快速启动油机组,设置自动快速启动装置并与设备供电回路连接。 5.1.3机房供电电压:收费监控室及有人通信机房为三相380v、50Hz,无人通信机房为单相<>2<>20v、50Hz。 5.1.4机房负荷容量应根据设备数量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无人通信机房10kVA, 有人通信机房<>20kVA, 监控室按10kVA+<>2kVA×收费车道数计算。 5.1.5各机房应设置独立的设备配电箱。配电箱宜采用暗装方式并设置在设备较集中、距离较近的—侧墙壁上,从配电箱应预留足够的出线保护管(<>2根φ50钢管)伸至机房活动地板下。 5.1.6设备配电箱可采用: 有人通信机房 1个三相主空断 C45N-4P/15A,1个三相分空断 C45N-4P/10A, 3个单相 分空断 C45N-<>2P/6A 无人通信机房 1个单相主空断 C45N-<>2P/6A 收费站监控室 1个三相主空断 C45N-4P/15A, 6个单相分空断 C45N-<>2P/6A 5.<>2 照明 5.<>2.1收费站照度标准应满足表5.<>2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取中间值。 表5.<>2 收费站照度标准 类别照度标准值(lx) 参考平面 低 中 高 监控室 工作台水平面 150 <>200 300 办公室 办公桌水平面 100 150 <>200 收费亭 工作台水平面 100 150 <>200 收费天棚 收费车道路面 50 75 100 收费广场 收费广场路面 <>20 30 50 5.<>2.<>2收费广场照明设计应保证照度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宜大于0.7。 5.<>2.3收费广场照明应无眩光感,眩光指数应低于 7。广场照明可采用中、高杆照明方式,并宜与整个互通立交区域和周围小区协调一致。 5.<>2.4收费站照明设计原则上应按国家标准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执行。 5.<>2.5大型收费站区可设置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照明装置,并宜采取分区控制方式。 <>21 附录A 收费车道数理论计算方法 收费广场所需的收费车道数量是根据设计小时交通量DHV、服务时间S和服务水平H计算确定的。 车辆通过收费广场,可用数学上的排队方法进行分析。排队状态可用下述三者间的关系来表达。 1 在一定时间内,来到收费车道的车辆分布情况,即来车间隔; <>2 车辆在收费车道通过的时间分布情况,即服务时间; 3 来车间隔与服务时间的关系。 一般地 a=3600/DHV… ……………………………………………….(A-1) ρ=b/a ……………………………………………………….(A-<>2) u=ρ/s=b/sa………………………………………………….(A-3) 上式中:a:平均来车间隔(s) b: 服务时间(s) s: 收费车道数 ρ: a与b的比值,我们称之为收费广场交通强度 u: 每一收费车道交通强度。 显然,当u≥1时,服务时间比每一车道来车的间隔大,这样车辆就不能及时处理通过收费广场而造成车道排队是无限地继续下去。因而,在a,b确定的情况下,应根据u<1来确定s。这样,到达广场的车辆就能以平均等待时间等待后通过收费车道。 根据实际观测,来车时间符合泊松分布,服务时间按指数分布,即 rsWb=????k..............................................(A??4)s??s1??u<>2!()1rsWq=????k=??s......................................(A??5)<>2(1-u)s!b 上式中,W为平均等待时间 q:为平均等待车辆数,即服务标准 k:收费车道处一辆车也没有的概率,即 1k=r(0)=......................(A??6)r<>2rs??1rs11+r++............++??<>2!(s??1)!s!(1??u) 则每一车道平均等待车辆数排队长度x=q/s=W/b……………………(A-7) 依据上述各式及u<1的要求,就可求算s值。 <>2<>2 附录B 本标准用语说明 B1 对执行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B<>2 条文中应按指定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 要求(或规定)”。如非必要按指定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其写法为“可参照……”。 <>23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 设计规范 JTJ×××-×× 条 文 说 明 <>24 编 制 说 明 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是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8)8<>2号文“关于下达1998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的通知”精神,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 编写组于1999年5月提交了规范编写大纲和工作大纲,1999年7月交通部公路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大纲审查会。根据会议纪要求和与会专家的意见,编写组于1999年9月完成规范编写大纲,报部审查后据此开展了初稿的编制工作。 编写组在起草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标准规范和设计资料, 走访了国内设计、科研, 建设单位和大专院校, 调查了解了十几个省区近<>20条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其广场的实际应用情况, 并征求了有关单位专家同行的意见。<>2000年上半年,编写组组织力量调查了北京、山东、山西、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区重点高连公路典型收费站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观测。在分析总结国内现阶段收费站及广场设计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于<>2000年6月完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征求意见。至<>2000年9月底,共计收到十几个单位的回函意见80余条。<>2000年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本规范的专家征求意见会(请见征求意见回函处理表)。依据专家和回函意见,编写组进一步调研和搜集了大量资料,调整和充实了相关章节的内容形成规范送审稿,现特报部审查。 本规范名称在申报及部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件上都暂定为“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设计规范”。但实际上一但谈论收费广场, 就必然涉及到收费站房、收费天棚、收费岛及站房区的布置、管线埋设、照明等。 因此遵照大纲审查会专家的建议,将规范命名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并将上述内容全都列入标准范围, 从而使收费区域的设计和征地融为一体, 做到统一规划, 避免交叉和遗漏, 同时有利于设计和建设单位使用。 由于本规范系初次制订,定有许多不当和遗漏之处,请各地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和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利修订时参考。 <>25 1 总 则 1.0.1 目的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是保证收费站交通安全和畅通, 确保收费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广场的建设, 涉及收费通道数的计算、广场几何线形、收费岛、收费天棚、地下通道和收费站房的技术要求及建设规模等。 国外收费道路发展较早, 50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就开始制订政策发展收费公路。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存在收费公路。公路收费业务的出现, 使收费站及其广场成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公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制定了收费站及广场设施的标准。我国从80年代末收费公路开始建设并得以迅速发展, 已建高速公路近万公里, 公路收费站及广场数千计。且近几年, 国家将投巨资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喜人的前景, 却因缺乏统一的设计规范, 使收费站及其广场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如: 因技术指标取值偏低使广场建设规模过小而导致收费广场开通没几年就成为交通瓶颈, 而另一方面却因技术指标取值偏高而使收费站建设规模过大, 浪费大量的财力和资源;因线形指标选择不当, 或广场渐变段过短, 广场长度不足,广场道路中心线偏移等, 也都使广场建成后难以使用;站址选择不当给管理及站区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因设计上不注重广场区域各种管线的布置而引起返工或施工中断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因此, 尽快制订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对于规范收费站的建设, 保证收费广场的畅通性和交通安全, 提高收费效率和管理水平, 减少征地, 控制投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2 适用范围 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上设置的收费站和收费广场,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等级收费公路、大桥、隧道可参照使用。改建的收费站和收费广场如确因地形和工程投资等因素限制,经技术经济论证,不影响整个站场区的使用功能和使技术标准降低过多或造成突变,可作合理变动外,原则上应执行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1.0.3 编制依据及相关标准 本规范主要依据现行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参照新近将颁布实施的《路路线设计规范》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基本要求编制。规范正文涉及公路工程和路线的主要技术指标都与上述标准保持一致。 收费站房和收费天棚都属于房屋建筑的范畴,在这方面国家己有较为系统的规范,故本规范基本没有对此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只对涉及公路收费业务功能需求,具有公路建设特色的问题提出约束。本规范没有规定的内容原则上都应执行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26 1.0.4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公路建设应重视环境保护,收费场区的建设则是公路 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车辆尤其是大型车辆在收费广场频繁地停车和起动,其排放的废气和漏油等使广场尤其是收费天棚下方区域成了空气污染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曾对此进行过专题研究和广泛的测试调查,指明大多数收费场区空气污染都超过国家控制指标,类似的文献国内外都不鲜见。 收费场区的环境保护应从其选址和规划入手,注重场区的空气流通,避免将其设置在低洼地,收费广场路基中心线与当地常年主风向顺应为最佳。必要时宜配套设置专门的通风设施,将远处的新鲜空气引入收费场区,改善收费员的工作环境。收费场区另一防污染设计就是其生活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其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1.0.5 分期实施 收费站和收费广场建设应按规划—次设计,分期实施。其中,场区用地应一次规划征用,收费广场路基、收费天棚、地下通道(地下管道)等构筑物必须一次建设到位,避免因二期工程影响正常的收费业务运行和对一期设施造成损坏或不能加以利用,或对景观和功能有不良影响。 收费站房宜一期建设,但其附属设施、收费机电设施及相应的其他配套设施应根据交通量的增长情况和本规范设计年限的要求,按计划分期实施,逐步配置到位。采用分期实施建设的收费站场区,必须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保证前期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 <>2 术 语 本章内容主要是对规范正文中的—些名词术语进行了定义,以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规范的条文规定。 3 收费通道及收费广场 3.1 收费通道数计算 3.1.1~3.1.<>2 设计小时交通量DHV等 收费通道数量是按照设计小时交通量DHV、服务时间和平均等待车辆数计算确定的。从理论上来说, 车辆通过收费广场符合数学上的排队理论, 可用排队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及技术参数, 系依据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并参考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交通部公路司译制组1991年陕西旅游出版社版本), 和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27 工程手册》(1998年)等资料确定的。 规范正文中表3.<>2.1-1~3.<>2.1-<>2系引用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的研究成果,它反映了K值与区域及交通量之间的关系,可供使用者参考取用。 3.1.<>2 服务时间 服务时间的大小主要与收费制式、收费方式和车辆类型有关,并受收费员操作熟练成度和收费站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开放式、均—式和混合式收费车辆仅需停车、缴纳通行费并取回缴费凭据就获通行,收费手续简便,效率高,平均服务时间较低。封闭式收费入口车辆仅需停车或减速取得通行券后就可进入高速公路,平均服务时间更少;但其出口因需停车、交出通行券、验票确认数据、缴费、给票据后放行等一系列手续,所需时间就较长。 目前,我国大多数收费公路都采用人工收费、人工判车型、车辆检测器较核交通量、计算机管理并实时打印票据的收费方式,其平均服务时间应按表3.1.3中—般值取用。当采用全人工收费方式时,其平均服务时间则取表中低限值,甚至可根据管理方式、收费员的素质及培训情况等,适当降低取值或取最终通道数量计算结果的低限。 表3.1.3主要依据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指标制订。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编写组对全国主要收费公路和典型收费站的调查及实地观测,发现我国大部分收费站的平均服务时间较国外文献略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车型及其占有率有关。观测中发现,小型车的观测值与表中值相符,但大型车却明显偏高,尤其是国产货车,这主要是国产车辆整体性能较低所致。这也是国内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流量较大及大型车比率较高的收费站普遍感觉实际所需收费通道数量与设计值有偏差的主要因素。因此,规范中规定当大型车比率占交通流的30%以上时,应取用较大值。各地在使用中可根据当地的经验和具体情况在表中规定范围内取用,特别是主线大型收费站宜适当取高限。 3.1.4 平均等待车辆数 本规范中定义的平均等待车辆数是按排队理论来描述的—个概念值。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要高,就必须降低收费通道前等侍通过的车辆数,也就须相应增加收费通道数量。收费广场平均等侍车辆数通常情况下应取用1.0,在受地形限制、临时设置、短期使用、普通收费公路等情况下的收费站,则可取较高数值,但最大值为3.0。 3.1.5 收费通道数确定 理论上收费通道数量应按规范附录A“收费通道数量理论计算方法”确定,但按上述方法计算较复杂繁琐,故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查表法。规范中表3.1.5-1~3.1.5-<>2是最常用的两个表格,一般情况下按其计算既可。 需注意的是, 由于各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即通道数量, 相应涉及整个收费广场的建设<>28 规模、设备配置及今后的管理维护费用等, 故参数值的选择应十分慎重, 必要时须选择几组参数反复测算, 并进一步与本地区实际应用的情况相比较后确定。例如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和方向不均匀系数D, 在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路段, 不同性质的公路(如旅游路、机场公路、城郊公路等)K值和D值都会发生变化, 但其取值一般不宜过大, 以免造成收费通道数量过多。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可按K=0.1<>2, D=0.6计算, 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最终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折算或调整。 其次,收费通道应按不同方向分别计算,尤其是采用封闭式的收费公路,其入出口的技术指标完全不—样,所需通道数量有较大差距。 3.<>2 收 费 广 场 3.<>2.1 一般规定 车辆在收费广场频繁地减速、停止和起动, 且在收费广场区域驾驶员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寻找空闭车道、通行券及费用徼付上, 为便于车辆驾驶员操作和基于广场安全性考虑, 广场区域的平纵线形应平缓为宜。不能将收费广场设置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长下坡路段的下方,否则将导致车辆冲撞或擦碰收费岛、收费亭事件频繁发生,影响收费站正常业务工作展开。 特大桥、隧道等构筑物前后一般来说其平纵线形指标都不适宜布设收费广场,且在收费广场与特大桥或隧道之间都应设置相当数量的交通标志,以有效地提高这些重要构筑物的交通安全性。通常,特大桥、大型隧道区域是交通事故常发路段,是交通管理重点监控点,因而,主线收费广场应与特大桥、隧道等保持一定的间距设置,其间距在1km以上为宜。 “两省—站”、“两公司—站”的收费广场通常都设置在两者交界处附近,但从工程投资、景观、业务管理、生活条件等方面来说,其都不是理想的收费站设置场所。因交界处通常都是地形较差、远离城镇、交通不便、水电供应难、较为荒避的地区,收费站设置在这些地区往往给运营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安全性也比较差。 3.<>2.<>2 广场设计标准 国内外一般都采用互通立交的线形指标作为主线收费广场的设计标准,甚至比互通立交指标要高。规范中表3.<>2.<>2-1的技术指标系依据JTJ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制定的,收费广场设计标准应满足本规范的技术要求。 在主线收费广场中心线两侧各50m~150m,匝道收费站两侧30m~100m的范围内必须采用耐磨耗的水泥砼路面, 而不得采用沥青砼路面, 因车辆在广场上频繁地刹车将使沥青砼路面出现严重的车辙和推移现象, 危及广场安全并影响正常使用。另外,车辆在通道临时停车常常伴随严重的漏油现象,尤其是柴油车辆漏油将导致沥青路面迅速损坏。因而,从广场的耐久性、易清洁等方面考虑,收费广场必须采用砼路面。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水泥砼路面的铺设范围应尽量采用高限值:对主线收费广场,取100m左右为宜,匝道收费广场则在50m左右为佳。 <>29 规范规定的砼路面范围较国外标准和现阶段国内使用的数值要大,这主要是依据近十来年国内使用经验证明,现开通的收费广场普遍存在砼路面长度不足的现象,并导致上述病害发生,这在主线收费广场更为明显。据调查资料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车辆的整体性能较差,加上驾驶员的素质不高,车辆在进入广场后过份地变更行车路径以寻找空闲车道,使得车辆在广场上频繁地刹车所致。 广场收费通道数是按排队理论计算的, 其前提是来到广场的车辆应能均匀地分布到各个收费通道。因而从广场宽度应较圆顺地过渡到标准路基宽度, 使来到广场的车辆能较自由地选择收费通道, 并且有一定容量的排队长队。这个过渡率, 对主线广场来说, 1/5~1/7较为合适, 对匝道广场则为1/3~1/5。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广场的过渡过徒的情况, 既影响广场美观, 最重要的是使车流过分集中于中央车道, 广场外侧的通道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高峰期间甚至影响了主线或匝道的正常交通。 广场的过渡率也不宜过小, 否则将使广场长度过大, 规模增大, 投资增加, 从实际应用上来说也没有必要。广场的过渡率一般最小为1/10。 规范还对匝道收费广场中心线至匝道分岔点和至被交叉公路的平交点距离提出了要求。这主要是考虑到驾驶员驶入或离开收费广场时,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判断前方路况并较宽松地操纵车辆。—般来说,这需要5秒以上的时间。因而匝道收费广场中心线至匝道分岔点的距离不得小于75m,至被交叉公路的平交点距离不少于100m(—般>150m为好)。国内建设的大部分收费站都能满足上述要求,但也存在相当数量的收费站因考虑不周,不符合上述要求而导致场区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并使收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3.<>2.3 收费通道 收费通道的宽度值, 直接影响广场的规模即最终的工程量, 因而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 应尽量采用低限值。国内外收费通道的宽度在<>2.8m~3.3m之间。我国早期采用3.0m较普遍, 但由于我国重车比例偏大, 车辆载货超宽等原因, 在收费站侧刮收费亭的现象经常发生, 现阶段将其宽度改为3.<>2m后, 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右侧最外侧通道原多采用4.0m, 近期由于大型特殊车辆逐步增加, 现多逐步采用4.5m,在北方严寒积雪较为严重的地区应采用4.5m。 当AADT≤5000辆/日时, 虽从理论上计算每方向所需通道数为1条即可满足通行需求。但考虑到通道收费设施因故障、 维修及其他原因而不得不关闭, 但收费业务却不能中断的特点, 故最低限度每方向也应按<>2条通道设置,即收费站最小收费通道数为4条。 在收费通道范围内的路面应采用素砼路面结构,如因结构等方面的原因需设置一定的受力钢筋,也应尽可能布置在路面以下5cm的深度范围,以保证在收费通道上安装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等设备。 3.<>2.4 电子不停车收费 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是未来收费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智能运输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之30 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不停车收费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开始工程试点,90年代初我国尝试引入并在北京、广东等省区小规模试验使用。鉴于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在我国尚无大规模应用成功的经验,故本规范在此方面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各地在进行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设计时,广场收费通道数量原则上按照本规范的相关规定计算,并另加两条通道作为不停车收费专用通道。不停车收费通道宽度按3.50M设计,收费岛的长度应比通常使用的收费岛加长,一般情况下主线收费广场采用60M,匝道收费广场采用48M。但如条件许可,大型匝道收费站也宜尽可能采用较长的收费岛。收费岛的加长主要在收费通道入口方向即岛头一侧。主要为小型车(小骄车)服务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其配套的收费通道宜设置在收费广场中心岛两侧,避免车辆在广场前过多的交织仍至紊乱,以有效地提高收费广场的通行能力。 3.<>2.5 广场路基排水及防护 收费广场路基排水及防护按部颁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防护设计规范》执行。由于收费站和收费广场是多专业作业的交叉区域,界面较多,因而设计时应将其纳入整个路线和互通立交路基排水及防护的范围,尤其是大型收费站场区和广场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6 其他 在收费广场范围内原则上不设置硬路肩,仅设置与相邻路基同宽的土路肩。在条件受限制时,土路肩宽度可缩至0.50m。但如需在土路肩上设置防护栏、照明灯柱、超高计及排水沟等设施时,可视情况适当加宽土路肩至1.00m。 为贯彻国家对执行任务的军用车辆不收取过路通行费的政策,全国大多数省区高速公路收费广场都设置了军用车辆专用通道,一般都将其布置在广场两侧并与超宽通道合并设置,且在广场入口前方设置标志标线引导。 3.3 收 费 岛 收费岛宽度原则上等于收费亭的宽度加上0.6m的亭子防护宽度。现收费亭的标准宽度一般采用1.6m, 能很好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临时设置的收费站, 收费亭可采用1.4m宽, 收费岛相应为<>2.0m。在北方严寒地区, 为保证亭子的保温防潮性能, 亭子的壁厚需加大, 相应收费岛的宽度也应增大, 最大值可达<>2.7m。 收费岛应有足够的长度, 一便于安装收费亭、车道栏杆(电动、手动)和闭路电视等设备, 二使车辆进入收费通道后, 能迫使车辆摆顺以利于交费, 并预防及减少在收费通道发生的事故。对匝道收费岛来说, 其合理的长度为3<>2.0m, 受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28.0m或<>26.0m。对主线收费岛则宜采用36.0m, 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3<>2.0m或<>28.0m。收费岛长度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规范表3.3.1中推荐值或上限值, 只有特殊情况下方可采用低限值。 31 3.4 收费亭 高速公路上使用的收费亭建议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收费亭》(JT/T4<>2<>2 --<>2000)的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加工,并应经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交通部交通工程相关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5 收费天棚 依据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高级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净空高度为5.0m, 收费天棚净高也应大于等于5.0m。有的省区曾建议增大收费天棚净高要求,但增大天棚净高势必削弱天棚最基本的防雨、防晒功能要求,故原则上天棚净高满足要求既可。如结构或景观上需加大净高,则相应须增加天棚宽度及长度,或采取其他措施使收费车道设施不受雨雪之害。 天棚长度原则上与广场的宽度保持一致, 宽度一般应≥14.0m, 且宜根据具体的收费岛长度, 使收费天棚的宽度与长度之积(平面投影面积)大于收费岛长度与收费广场宽度之积的60%, 这样天棚的防雨、防晒功能最好, 景观效果也最佳。 收费天棚推荐采用钢管网架结构、钢筋砼桁架或拱架等大跨径结构形式, 以尽量减少天棚立柱的数量和立柱断面尺寸, 使收费员便于观察来车的情况, 保证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3.6 电缆管道及地下通道 现许多地区在修建收费广场时, 因种种原因常常漏设地下电缆管道或通道, 给后期的运营管理带来困难, 在需架设各种缆线时不得不采取架空飞线的方法, 既增加了工程费用, 影响广场景观, 也增大了机电设施安全防雷的难度, 因而在收费广场设计时应顺广场中心线方向设置横穿广场的地下电缆管道或地下通道, 并将其延接至收费站进线室。 4 收费站房 4.1 建设规模 收费站房是高速公路管理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但近期由于缺乏依据, 许多地区征地及站房规模偏大, 造成浪费, 而一些地区则不建或缓建站房, 给收费业务带来不利影响。1999年交通部会同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编制并颁布了《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对收费设施的建设规模作了详细的规定,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建设应执行上述规定。下表的指标是在调查全国近<>20个省市收费站建3<>2 筑规模的基础上, 依据1997年春交通部公路司召开的关于控制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建设规模的会议精神汇总整理的,可供各地在具体工作中参考。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表列推荐值, 但应依各地具体情况, 比如在重要站点及经济发达地区可选上限值, 对次要站点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则选取下限值, 并依据用地指标实行总量控制。 收费站建设规模参考表 收费站建筑面积<>2(m) 用地面积(<>2m) 推荐值 一般值 推荐值 一般值 主线站<8条车道 1000 800~1<>200 6667 5334~10000 ≥8条车道 1500 1000~<>2000 10000 8000~14000 匝道站<6条车道 400 350~700 4000 3000~5334 ≥6条车道 600 400~900 5334 4667~8000 4.<>2 站房平面布置 规范中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仅是针对公路收费业务的特点和功能需求从平面布置、机房、防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房屋建筑自身结构、基础、构造、抗震等方面,因国家巳有系统的、成熟的标准规范,故正文中基本没有提出要求,实际应用中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既可。 4.3 机房设计 收费站监控室、通信机房等设计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外,原则上应执行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目前各省区收费站机房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按功能需求设置机房、机房面积偏小或过于偏大、机房开间不合理而难以布置设备、净空太低给设备安装造成困难或使人感到压抑等,这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改进的方面。 4.4 防雷保护接地 对于收费站区的防雷保护设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国内已实施的机电工程项目尤其是位于山区的工程项目, 由于初期对防雷保护问题认识不足, 系统开通后在雷雨季节经常遭雷击, 致使外场设备屡屡受损, 甚至整个系统瘫痪, 严重影响管理运营, 以致后期不得不重新施行防雷保护工程,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收费站房、收费天棚应按国家相关房屋建筑标准规范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独立的防雷接地设施,机房则应按体规范的规定执行并可参考GBJ65-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和GB 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基本内容。 33 收费机房与收费车道设备必须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进行防雷保护,以避免电位差对系统设备带来不良影响。如确因实际情况(如站房与广场相距过远)难以采取联合接地方式时,也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两者的接地电阻值稳定并保持一致。 现阶段公路部门普遍缺乏机电设施的维护力量,为保证机电系统正常运营,规范要求不得采用施放降阻剂的方法来使接地电阻值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而应采取其他技术措施如加大接地极埋设深度、增加接地极数量、换土等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避免因接地保护方面的隐患危害整个系统。 需指出的是现场接地装置的布置方式和施工方法比要求达到较低的特定接地电阻值更为重要,因此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和在现场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应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4.5 站房区管道综合布置 由于收费站房区是路桥、机电工程和房建多家设计部门的交界处, 因而站房区各种管线的布设不是经常遗漏或断档, 就是交叉撞车重复计算, 以致施工期间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变更或补充设计, 影响工程进度及质量。故收费站房区的设计必须包括区域内各种管线的综合布置设计, 且一般由交通工程总体设计单位提出工艺要求,房建设计部门汇总并提供设计图纸。 5 供 电 照 明 由于收费业务的特殊性,要求收费车道和收费监控室设备必须处于<>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态,因而设备供电回路应按—级负荷标准设计。理想情况是铺设两条供电回路,但因收费站大多处于郊外,实际情况多是采取设置快速启动油机组的方法作为后备电源。油机组仅从为设备供电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宜将整个站房区的都纳入油机供电范围,以免适得其反,既难以保证设备用电,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规范对机房负荷容量的要求和对设备配电箱的建议仅是从通常的—般需求提出的,各地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 本规范中的照明设计指标准系依据国家标准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和国内近十年高速公路收费广场的照明资料, 参考国外相关资料确定的。由于照明费用占了公路营运管理经费相当比例,因而收费场区照明应采用分区控制方式,以根据夜间交通量的变化情况和实际需要,分时段关闭一些区域的照明而降低管理费用。 由于规范系初次制定, 定有不完善之处, 请各有关方面请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使其日臻完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邦肋与指导,在此特表示衷心的谢意。 34
本文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1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17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1-29
浏览量: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