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仪器分析题库及答案(1)

仪器分析题库及答案(1)

举报
开通vip

仪器分析题库及答案(1) 原子发射 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火花光源的蒸发温度(Ta)比直流电弧的蒸发温度(Tb)(B) A Ta=Tb B Ta<Tb C Ta>Tb D 无法确定 2.光电直读光谱仪中,使用的传感器是(B) A 感光板B 光电倍增管C 两者均可 3.光电直读光谱仪中,若光源为ICP,测定时的试样是(C) A固体B粉末C溶液 4.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宜用感光板乳剂的(A) A反衬度小B展度小C反衬度大 5.在进行光谱定量分析时,狭缝宽度宜(A) A大B小C大小无...

仪器分析题库及答案(1)
原子发射 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火花光源的蒸发温度(Ta)比直流电弧的蒸发温度(Tb)(B) A Ta=Tb B Ta<Tb C Ta>Tb D 无法确定 2.光电直读光谱仪中,使用的传感器是(B) A 感光板B 光电倍增管C 两者均可 3.光电直读光谱仪中,若光源为ICP,测定时的试样是(C) A固体B粉末C溶液 4.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宜用感光板乳剂的(A) A反衬度小B展度小C反衬度大 5.在进行光谱定量分析时,狭缝宽度宜(A) A大B小C大小无关 6.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时,测量感光板上的光谱图采用(C) A光度计B测微光度计C映谱仪 7.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B) A 交流电弧B 火花C 直流电弧 8.在摄谱仪中,使用的传感器是(A) A感光板B 光电倍增管C两者均可 9.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分析线对应的黑度一定要落在感光板乳剂特性曲线的(C) A惰延量内B展度外C展度内 10.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狭缝宽度宜(A) A小B大C大小无关 11.用摄谱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时,测量感光板上的光谱图采用(C) A光度计B仪映谱C测微光度计 12.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选择激发电位相近的分析线对是为了(C) A减小基体效应B提高激发几率C消除弧温的影响 13.矿石粉末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哪种光源(B) A高压火花B 直流电弧C等离子体光源 14.原子收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近 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近 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15.摄谱法中,感光板上的光谱,波长每100A的间隔距离,在用光栅单色器时是(C) A随波长减小而增大B随波长减小而减小 C几乎不随波长变化 填空题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强度大(能量大)、 稳定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亮度(强度大)、照明均匀(对光谱仪狭缝)。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检出限低,基体效应小,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矩管,进样系统(装置)等部分。 3.核镜摄谱仪结构主要由 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投影系统 四部分(系统)组成。 4.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摄谱仪狭缝宜 小 ,原因是保证有一定的分辨率,减少谱线间重叠干扰。而定量分析时,狭缝宜大,原因是保证有较大的光的照度,提高谱线强度。 5.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只能确定试样物质的,而不能给出试样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含量;分子结构信息。 6.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光谱图”上,标有MgI INCLUDEPICTURE "http://jiaowu.gsau.edu.cn/good/yqfx/Neir/Kef/Neir/07.files/image001.gif" \* MERGEFORMATINET 符号,其中Mg表示元素符号,I表示 原子线,10表示谱线强度级别,R表示 自吸,2852表示波长()。 7.光谱定性分析检查铝时,Al3082.6为8级线,3092.7为9级线,若前者在试样谱带中出现,而后者未出现,应判断铝 无 存在。 8.测微光度计用于测量谱线的强度(黑度(S))或透光率(),S标尺范围是 从 ,标尺范围是 从0~100 。 9.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是,式中表示 ,表示 与试样组成、状态和放电条件有关的常数 ,当时表示 无自吸系数 ,当时表示有自吸; ,愈小于1时,表示 自吸愈大。 10.棱镜材料不同,其色散率也不同,石英棱镜色散率较大的波长范围为 200~400nm ,玻璃棱镜色散率较大的波长范围为 400~780nm 。石英棱镜适用于 近紫外 光谱区,玻璃棱镜适用于 可见 光谱区。 判断题 1.光通过胶体溶液所引起的散射为丁铎尔散射。() 2.分子散射是指辐射能与比辐射波长大得多的分子或分子聚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散射光。() 3.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可以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所以原子光谱是由众多条光谱线按一定顺序组成。() 4.光栅光谱为匀排光谱,即光栅色散率几乎与波长无关。() 5.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6.自吸现象是由于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失去能量所造成的。() 7.自蚀现象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失去能量所造成的。() 8.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自吸现象与自蚀现象是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 9.光谱线的强度与跃迁能级的能量差、高能级上的原子总数及跃迁概率有关。() 10.自吸现象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有关,浓度越低,自吸越严重。() 11.ICP光源中可有效消除自吸现象是由于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待测元素的浓度低的原因。() 12.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类型较多,但都可分为光源、分光、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三大部分,其中光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3.直流电弧具有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性分析等特点。但再现性差,易发生自吸现象,不适合定量分析。() 14.交流电弧的激发能力强,分析的重现性好,适用于定量分析,不足的是蒸发能力也稍弱,灵敏度稍低。() 15.Al308.26nm(I)的谱线强度为8级,309.27nm(I)的谱线强度为9级。采用光谱分析确定试样中Al是否存在时,若前一谱线在试样谱带中出现而后一谱线未出现,可判断试样中有Al存在。() 简答题 1.试从电极头温度、弧焰温度、稳定性及主要用途比较三种常用光源(直流、交流电弧,高压火花)的性能。 2.摄谱仪由哪几部分构成?各组成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解:摄谱仪是用来观察光源的光谱的仪器,主要由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及投影系统构成。 照明系统的作用是将光源产生的光均匀地照明于狭缝上。 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通过狭缝的光源辐射经过准光镜变成平行光束照射在分光系统(色散系统上)。 色散系统为棱镜或光栅,其作用是将光源产生的光分开,成为分立的谱线。 投影系统的作用是将摄得的谱片进行放大,并投影在屏上以便观察。 在定量分析时还需要有观测谱线黑度的黑度计及测量谱线间距的比长仪。 3.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解:ICP是利用高频加热原理。 当在感应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其特点如下: (1)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因此原子化条件良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对大多数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2)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测定的线性范围宽。 (3)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4)ICP属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5)ICP的载气流速较低,有利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发,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6)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4.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line)。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sensitiveline)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resonanceline)。 最后线(lastline)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analyticalline)。 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5.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合。 解: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 (1)比较法。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若两者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试样中指定组分的定性。 (2)对于复杂组分及其光谱定性全分析,需要用铁的光谱进行比较。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 (3)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未知试样中某些谱线属于何种元素时,可以采用波长比较法。即准确测出该谱线的波长,然后从元素的波长表中查出未知谱线相对应的元素进行定性。 6.结合实验说明进行光谱定性分析的过程。 解:光谱定性分析包括试样处理、摄谱、检查谱线等几个基本过程。 7.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为什么要同时摄取铁光谱? 解:使用哈特曼光阑是为了在摄谱时避免由于感光板移动带来的机械误差,从而造成分析时摄取的铁谱与试样光谱的波长位置不一致。 摄取铁光谱是由于铁的光谱谱线较多,而且每条谱线的波长都已经精确测定,并载于谱线表内,因此可以用铁个谱线作为波长的标尺,进而确定其它元素的谱线位置。 8.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简述内标法的原理。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解:在光谱定量分析中,元素谱线的强度I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浓度C呈下述关系: I=aCb 在一定条件下,a,b为常数,因此 logI=blogC+loga 亦即谱线强度的对数与浓度对数呈线性关系,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在光谱定量分析时,由于a,b随被测元素的含量及实验条件(如蒸发、激发条件,取样量,感光板特性及显影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很难避免,因此要根据谱线强度的绝对值进行定量常常难以得到准确结果。所以常采用内标法消除工作条件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内标法进行测定时,是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谱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与分析线均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利用分析线与内标线绝对强度的比值及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这时存在如下的基本关系: logR=log(I1/I2)=b1logC+logA 其中A=a1/I2 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的条件 ①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在光源作用下应有相近的蒸发性质; ②内标元素若是外加的,必须是试样中不含或含量极少可以忽略的。 ③分析线对选择需匹配; 两条原子线或两条离子线,两条谱线的强度不宜相差过大。 ④分析线对两条谱线的激发电位相近。 若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的电离电位相近,分析线对激发电位也相近,这样的分析线对称为“均匀线对”。 ⑤分析线对波长应尽可能接近。 分析线对两条谱线应没有自吸或自吸很小,并不受其它谱线的干扰。 ⑥内标元素含量一定的。 9.何谓三标准试样法? 解:三标准试样法就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标准试样和被分析试样于同一实验条件下,在同一感光板上进行摄谱。由每个标准试样分析线对的黑度差与标准试样中欲测成分含量c的对数绘制工作曲线,然后由被测试样光谱中测得的分析线对的黑度差,从工作曲线中查出待测成分的含量。 10.试述光谱半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如何进行? 解:光谱半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 (1)谱线呈现法,当分析元素含量降低时,该元素的谱线数目也会逐渐减少,可以根据一定实验条件下出现特征谱线的数目来进行半定量分析. (2)谱线强度比较法.可以将被测元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然后分别与试样同时摄谱,并控制相同的摄谱条件,通过比较被测元素的灵敏线与标准试样中该元素的相应谱线的黑度,用目视进行比较,进行半定量分析. (3)均称线对法选择基体元素或样品中组成恒定的某元素的一些谱线做为待测元素分析线的均称线对(激发电位相近的谱线),通过二者的比较来判断待测成分的近似含量。 原子吸收 选择题 1. 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 A ) A 灯电流 B 灯电压 C 阴极温度 D 内充气体的压力 2. 与原子吸收法相比,原子荧光法使用的光源是 ( D ) A 必须与原子吸收法的光源相同 B 一定需要锐线光源 C 一定需要连续光源 D 不一定需要锐线光源 3. 在原子吸收测量中,遇到了光源发射线强度很高,测量噪音很小,但吸收值很低,难以读数的情况下,采取了下列一些措施,指出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该种情况是不适当的 ( A ) A 改变灯电流 B 调节燃烧器高度 C 扩展读数标尺 D 增加狭缝宽度 4. 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 0.5mm 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 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 A ) A 每毫米 2.6nm B 每毫米 2.6nm 每毫米 0.38nm C 每毫米 26nm D 每毫米 3.8nm 5. 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B ) A 原子荧光法中, 共振荧光发射的波长与光源的激发波长相同 B 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共振荧光发射波长比光源的激发波长长 C 原子荧光法中, 荧光光谱较简单, 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分光计 D 与分子荧光法一样, 原子荧光强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 6.原子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行调制, 主要是为了消除 ( B ) A 光源透射光的干扰 B 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扰 C 背景干扰 D 物理干扰 7. 影响原子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D ) A 自然宽度 B 赫鲁兹马克变宽 C 斯塔克变宽 D 多普勒变宽 8. 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 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 B ) A 盐酸 B 磷酸 C 钠 D 镁 9.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D ) A 阴极材料 B 阳极材料 C 内充气体 D 灯电流 10.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出哪种措施不适当 ( D ) A 加入释放剂 B 加入保护剂 C 提高火焰温度 D 改变光谱通带 11.在原子吸收法中, 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生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 B ) A 热变宽 B 压力变宽 C 自吸变宽 D 场致变宽 12.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 C ) A 工作曲线法 B 内标法 C 标准加入法 D 间接测定法 13. GFAAS的升温程序如下: ( C ) A 灰化、干燥、原子化和净化 B 干燥、灰化、净化和原子化 C 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 D 灰化、干燥、净化和原子化 14. 可以说明原子荧光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在产生原理上具有共同点的是 ( C ) A 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B 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C 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 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钾元素含量,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钠盐, 这里钠盐被称为 ( C ) A 释放剂 B 缓冲剂 C 消电离剂 D 保护剂 16. 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 ( D ) A 大量的空气 B 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C 少量的空气 D 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17. 在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 B ) A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测量受激基态分子而产生原子荧光的方法 B 原子荧光分析属于光激发 C 原子荧光分析属于热激发 D 原子荧光分析属于高能粒子互相碰撞而获得能量被激发 18.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测定下述哪种元素需采用乙炔--氧化亚氮火焰 ( B ) A 钠 B 钽 C 钾 D 镁 19.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 能使吸光度值增加而产生正误差的干扰因素是 ( D ) A 物理干扰 B 化学干扰 C 电离干扰 D 背景干扰 2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 ( C ) A 光电池 B 光电管 C 光电倍增管 D 感光 填空题 1.在原子吸收光谱中,为了测出待测元素的峰值吸收必须使用锐线光源,常用的是空心阴极灯,符合上述要求。 2.空心阴极灯的阳极一般是 钨棒, 而阴极材料则是待测元素,管内通常充有低压惰性气体。 3.在通常得原子吸收条件下,吸收线轮廓主要受多普勒(热变宽)和 劳伦茨(压力或碰撞)变宽得影响。 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为定量描述谱线的轮廓习惯上引入了两个物理量,即谱线半宽度和中心频率。 5.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蒸发并使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气,原子化的方法有火焰原子化法 和非火焰原子化法。 6.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积分吸收有困难,所以采用测量峰值吸收 来代替。 7.火焰原子吸收法与分光光度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吸收 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原子吸收 ,后者是 分子吸收 ,所用的光源,前者是 锐线光源 ,后者是 连续光源。 8.在原子吸收法中, 提高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可增加发光强度 ,但若灯电流过大, 则自吸随之增大, 同时会使发射线变宽. 9.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为了抑制 PO43-的干扰,常加入的释放剂为 La3+ ;测定镁时,为了抑制 Al3+的干扰,常加入的释放剂为 Sr2+ ;测定钙和镁时,为了抑制Al3+的干扰,常加入保护剂EDTA 。 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氘灯背景校正器,可以扣除背景的影响,提高分析测定的灵敏度,其原因是氘灯的连续辐射可被产生背景的分子吸收,基态原子也吸收连续辐射,但其吸收度可忽略。 11.在原子吸收法中, 火焰原子化器与无火焰原子化器相比较, 测定的灵敏度低,这主要是因为后者比前者的原子化效率高。 1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 化学干扰与试样中各组分的浓度与化学性质,火焰的类型及温度 ,等因素有关, 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可以采用提高原子化温度,选择合适的火焰,加入释放剂、保护剂、缓冲剂和消电离剂等方法加以抑制。 13.原子吸收法测量时, 要求发射线与吸收线的 中心波长( 频率 ) 一致, 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相比, 谱线宽度 _要窄得多. 产生这种发射线的光源, 通常是空心阴极灯( 锐线光源 )。 14.原子吸收分析中主要的干扰类型有光谱,物理,化学 15.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光源的要求是光源发射出的分析线,其中心频率与吸收线要一致且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峰宽(即锐线光源),辐射强度大,稳定性高,背景小;符合这种要求的光源目前有空心阴极灯,高频无极放电灯。 判断题 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 ( ) 2.实现峰值吸收的条件之一是: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 ( ) 3.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 ) 4.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 ) 5.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不需要分光系统。 ( ( ) 6.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素相同。 (( ) 7.火焰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离子态原子转变成原子态,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只能通过光辐射发生。 ( ( ) 8.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 ) 9.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所以试样用量少。 ( ( ) 10.原子化温度越高,激发态原子数越多,故原子化温度不能超过2000 K。 ( ( ) 11.一般来说,背景吸收使吸光度增加而产生正误差。( ( ) 12.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 ) 13.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 ) 14.压力变宽不引起中心频率偏移,温度变宽引起中心频率偏移。 ( ( ) 15.贫燃火焰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 ) 16.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的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约在10-8 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 ( ) 17.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能够持续发射一段时间。( ( ) 18.当产生的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即跃迁前后的能级发生了变化。(( ) 19.原子荧光分析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都较为接近。 ( ( ) 20.原子荧光分析测量的是向各方向发射的原子荧光,由于在检测器与光源呈90o方向上荧光强度最大,故检测器与光源一般呈900放置。 ( ( ) 简答题 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解: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 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 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 子。 原子吸收法 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解: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3.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如钨丝灯或氘灯),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 解: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如果采用连续光源,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 而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属于带状光谱,具有较大的半宽度,使用普通的棱镜或光栅就可以达到要求.而且使用连续光源还可以进行光谱全扫描,可以用同一个光源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定. 4.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述情况而引致误差,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免之? (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 (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 (3)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 解:(1)选择适宜的灯电流,并保持灯电流稳定,使用前应该经过预热. (2)可以采用仪器调制方式来减免,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灯电流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信噪比. (3)可以选用其它谱线作为分析线.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线,则需要分离干扰元素. 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 解:不是.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激发态原子增加,电离度增大,基态原子减少.所以如果太高,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尤其是对于易挥发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应使用低温火焰. 6.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 解: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一个石墨管固定在两个电极之间而制成的,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大电流通过石墨管,将石墨管加热至高温而使样品原子化. 与火焰原子化相比,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因而测定灵敏度高.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少时非常适用. 缺点: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由于取样量少,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动会引起误差,因而重现性较差. 7.说明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产生背景吸收的原因及影响,如何避免这一类影响? 解:背景吸收是由于原子化器中的气态分子对光的吸收或高浓度盐的固体微粒对光的散射而引起的,它们属于一种宽频带吸收.而且这种影响一般随着波长的减短而增大,同时随着基体元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与火焰条件有关.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火焰成分中OH,CH,CO等对光的吸收主要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零点调节来消除,由于这种吸收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加,所以当测定吸收波长位于远紫外区的元素时,可以选用空气-H2,Ar-H2火焰.对于火焰中金属盐或氧化物、氢氧化物引起的吸收通常利用高温火焰就可消除。 有时,对于背景的吸收也可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校正:(1)邻近线校正法;(2)用与试液组成相似的标液校正;(3)分离基体. 8.背景吸收和基体效应都与试样的基体有关,试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解:基体效应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任何物理因素的变化对测定的干扰效应。背景吸收主要指基体元素和盐分的粒子对光的吸收或散射,而基体效应则主要是由于这些成分在火焰中蒸发或离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影响原子化效率,以及试液的黏度、表面张力、雾化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9.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进行定量分析有哪些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解: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和一定的火焰宽度条件下,当采用锐线光源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关系,这就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但仅适用于组成简单的试样。 (2)标准加入法:本方法适用于试样的确切组分未知的情况。不适合于曲线斜率过小的情况。 10.保证或提高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应注意那些问题?怎样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 解:应该从分析线的选择、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火焰的选择、燃烧器高度的选择及狭缝宽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佳的测定条件。 11.从工作原理、仪器设备上对原子吸收法及原子荧光法作比较。 解:从工作原理上看,原子吸收是通过测定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来实现测定的,属于吸收光谱,而原子荧光则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的强度来实现测定的,属于发射光谱。 在仪器设备上,二者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所有组件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荧光光谱仪则将光源与其它组件垂直排列,以消除激发光源发射的辐射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选择题 1. 下列参量中,不属于电分析化学方法所测量的是(C) A电动势B电流C电容D电量 2.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是(D) A电位分析法B伏安法C库仑分析法D电子能谱 3. 区分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根据是(C) A电极电位B电极材料C电极反应D离子浓度 4. 区分电解池阴极和阳极的根据是(A) A电极电位B电极材料C电极反应D离子浓度 5. 衡量电极的极化程度的参数是(C) A标准电极电位B条件电极电位C过电位D电池的电动势 6. 浓差极化是由于在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浓度与主体溶液的浓度差别引起的,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C) A电极电位B溶液电阻C搅拌程度D电流密度 7. 对于极化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阴极电位变负B阴极电位变正 C阳极电位变正D阳极电位变负 8. 下列不是作为一个参比电极的条件的是(B) A电位的稳定性B固体电极C重现性好D可逆性好 9. 甘汞电极是常用参比电极,它的电极电位主要取决于(B) A温度B氯离子的活度C主体溶液的浓度DKCl的浓度 10. 电位分析中所用的离子选择电极属于(C) A极化电极B去极化电极C指示电极D理想电极 11. 下列哪项不是玻璃电极的组成部分?(B) AAg-AgCl电极B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KCl溶液D玻璃膜 12. 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D) A离子透过玻璃膜B电子的得失 C离子得到电子D溶液中H+和硅胶层中的H+发生交换 13. 璃电极IUPAC分类法中应属于(B) A单晶膜电极B非晶体膜电极 C多晶膜电极D硬质电极 14. 晶体膜电极的选择性取决于(C) A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迁移速度 B被测离子与共存离子的电荷数 C共存离子在电极上参与响应的敏感程度 D共存离子与晶体膜离子形成微溶性盐的溶解度或络合物的稳定性 15. 测定溶液PH值时,所用的指示电极是:(D) A氢电极B铂电极C氢醌电极D玻璃电极 16. 测定溶液PH时,一般所用的内参比电极是:(B) A饱和甘汞电极B银-氯化银电极C玻璃电极D铂电极 17.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其目的是:(D) A清除不对称电位B清除液接电位 C清洗电极D使不对称电位处于稳定 18. 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的灵敏度取决于(B) A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B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响应离子的活度系数D晶体膜的厚度 19. 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溶液中F-离子的含量时,主要的干扰离子是(C) ACl-BBr-COH-DNO3- 20. 实验测定溶液pH值时,都是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是消除何种的影响。(D)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温度D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21. 【难】用银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测定牛奶中氯离子含量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双盐桥应选用的溶液为(A) AKNO3BKClCKBrDKI 22. 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 A玻璃膜干层(中间层)组成不均匀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23. M1|M1n+┊┊M2m+|M2在上述原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B) A正极B负极C阴极D阳极 24. 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D)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B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D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25.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B)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26. 【难】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B) AKNO3BKClCKBrDKI 27. 中性载体电极与带电荷流动载体电极在形式及构造上完全相同。它们的液态载体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它与被测离子结合以后,形成(D) A带电荷的化合物,能自由移动 B形成中性的化合物,故称中性载体 C带电荷的化合物,在有机相中不能自由移动 D形成中性化合物,溶于有机相,能自由移动 28. pH玻璃电极产生酸误差的原因是(D) A玻璃电极在强酸溶液中被腐蚀 BH+度高,它占据了大量交换点位,pH值偏低 CH+与H2O形成H3O+,结果H+降低,pH增高 D在强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减小,使H+传递困难,pH增高 29. 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mol/L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1%,则试液的pH应当控制在大于(D) A3 B5 C7 D9 30. 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0.002,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为钾离子的倍数是(B) A0.002倍 B500倍 C2000倍 D5000倍 31. 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当用该电极测浓度为1.0×10-5mol/LK+,浓度为1.0×10-2mol/LMg溶液时,由Mg2+引起的K+测定误差为(C) A0.00018% B134% C1.8% D3.6% 32. 碘化银晶体膜电极在测定氰离子时,其电极电位(C) A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B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随试液中氰离子浓度的增高向负方向变化 D与试液中银离子浓度无关 33. 在电位滴定中,以△E/△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B) A曲线的最大斜率(最正值)点B曲线的最小斜率(最负值)点 C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D△E/△V为零时的点 34. 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目的在于(D) A清洗电极B活化电极C校正电极D除去沾污的杂质 35.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B)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填空题 1. 正负离子都可以由扩散通过界面的电位称为扩散电位,它没有强制性和选择性,而渗透膜,只能让某种离子通过,造成相界面上电荷分布不均,产生双电层,形成/道南电位。 2.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液中F-浓度时,对较复杂的试液需要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_试剂,其目的有第一使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第二使试液在离子选择电极适合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干扰;第三维持试样与标准试液有恒定的离子活度; 3用直读法测定试液的pH值,其操作定义可用式来表示(25℃时)。用pH玻璃电极测定酸度时,测定强酸溶液时,测得的pH比实际数值偏高这种现象称为酸差。测定强碱时,测得的pH值比实际数值偏低_,这种现象称为_碱差或钠差。 3. 由LaF3单晶片制成的氟离子选择电极,晶体中F-是电荷的传递者,La3+是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的传递,内参比电极是Ag|AgCl,内参比电极由0.1mol/LNaCl和0.1mol/LNaF溶液组成 4. 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中,由于测量电池的参数不同而分成各种方法:测量电动势为电位分析法;测量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是伏安法其中若使用滴汞电极的则称为极谱法;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电导分析法;测量电量的方法称为库仑分析法。电位 5. 电位法测量常以待测试液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浸入两个电极,一个是指示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在零电流条件下,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_。 6.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表明___A___离子选择性电极抗___B___离子干扰的能力。系数越小表明抗干扰的能力越强。 7. 离子选择电极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要求体积要小_,浓度要高_,目的是减小稀释效应. 是非题 1. 电化学分析法仅能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Х) 2. 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因此产生了电极电位。(Х) 3. 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4.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两相界面处存在着电阻层。(Х) 5. 参比电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只对特定离子有响应。(Х) 6. 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Х) 7. 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Х) 8. 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内参比溶液。(√) 9. Hg电极是测量汞离子的专用电极。(Х) 10. 晶体膜电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晶体膜只让特定离子穿透而形成一定的电位。(Х) 11. 【难】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只能作为参比电极使用。(Х) 12. 具有不对称电位是膜电极的共同特性,不同类型膜电极的不对称电位的值不同,但所有同类型膜电极(如不同厂家生产的pH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值相同。(Х) 13. 【难】玻璃膜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24h,在玻璃表面形成能进行H十离子交换的水化膜,故所有膜电极使用前都必须浸泡较长时间。(Х)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性关系。(Х) 15. 改变玻璃电极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他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16. 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可以通过使用前在一定pH溶液中浸泡消除。(Х) 17. 不对称电位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电极制作工艺上的差异。(Х) 18.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晶体膜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作的。(Х) 19. 称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通常 <<1, 值越小,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 20. 【难】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是与测量浓度无关的常数,可以用来校对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使测量更准确。(√) 21. 【难】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常数,仅能用来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电极的选择性并估算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大小。(√) 22. 【难】待测离子的电荷数越大,测定灵敏度也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故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测定。(√) 23. 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故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人TISAB。(Х) 24. pH测量中,采用标准pH溶液进行定位的目的是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及校正由于电极制造过程中电极间产生的差异。(Х) 25. 测定溶液的pH通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原因是由于缺乏标准的pH溶液。(Х) 26. 在电位分析中,通常测定的应是待测物的活度,但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时,由于加人了大量强电解质,所以测定的是待测物的浓度而不是活度。(Х) 27. 标准加人法中,所加人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要小,浓度相对要大。(√) 28. 【未学】直接电导测量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量。(Х) 29. 【未学】电导池(即电导电极)的池常数为K=L/A。(√) 30. 【未学】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计算公式为G=S/K。(√) 31. 【未学】电导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测定水的纯度,其原理是测定溶液中离子总的电导率。(√) 32. 【未学】在电导率测定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电导率将减小。(Х) 33. 【未学】溶液在无限稀释时,其中某一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大小受其他离子的影响较大。(Х) 34. 【未学】电导滴定曲线的形状与电位滴定曲线的形状相似。(Х) 35. 【未学】高频电导分析法的特性是使用的电导电极不直接与溶液接触。(√) 36. 电解分析法是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自发方向进行的过程。(Х) 37. 电解分析法是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质量为基础的。(√) 38. 在电解分析法中,通常的情况下,所施加的外加电压都要小于理论分解电压。(Х) 39. 电解分析法是以电压为“沉淀剂”的重量分析法。(Х) 40. 欲实现电解分析,则要加直流电压于电解池的两个电极上。(√) 41. 在利用电解分析法对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42. 电极电位值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现象。一般来说,阳极极化时,其电极电位更负。(Х) 43. 通常情况下,析出金属离子的超电位都较小,可以忽略。(√) 44. H2和O2在不同电极上的超电位与电极电位有关。(Х) 45. 对金属离子来说,析出电位越正在阴极上越容易被还原(√) 46. 在控制电位电解中,为了保持工作电极电位恒定,应保持外加电压不变。(Х) 47. 在控制电流电解中,电流应保持恒定而外加电压变化较大。该种电解方式的选择性较控制阴极电位电解方式要差。(√) 48. 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随着金属离子的析出,电解电流越来越小,其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衰减。(Х) 49. 【难】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电解电流的变化与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无关。(√) 50. 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应用控制外加电压的方式即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简答题 1. 电位测定法的根据是什么? 答:对于一个氧化还原体系:O+ne-=R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 对于纯金属,活度为1,故上式变为: 可见,测定了电极电位,即可测定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这就是电位测定法的理论依据。 2. 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指示电极: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例如测定溶液pH时,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成线性关系,可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 参比电极:在进行电位测定时,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例如,测定溶液pH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3. 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可以用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来表征。 称为j离子对欲测离子i的选择性系数,该数值越小,说明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i的选择性越好。 4. 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 答:误差来源主要有: (1)温度:主要影响能斯特响应的斜率,所以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2)电动势测量的准确性:一般相对误差%=4nE,因此必须要求测量电位的仪器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3)干扰离子:凡是能与欲测离子起反应的物质,能与敏感膜中相关组分起反应的物质,以及影响敏感膜对欲测离子响应的物质均可能干扰测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通常需要加入掩蔽剂,必要时还须分离干扰离子。 (4)另外溶液的pH,欲测离子的浓度,电极的响应时间以及迟滞效应等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5. 【难】为什么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比电位测定法小? 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零电流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式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而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因此,在电位滴定法中溶液组成的变化、温度的微小波动、电位测量的准确度等对测量影响较小。 6. 简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一般作用原理 答:主要包括晶体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和敏化电极等。晶体膜电极又包括均相膜电极和非均相膜电极两类,而非晶体膜电极包括刚性基质电极和活动载体电极,敏化电极包括气敏电极和酶电极等。 晶体膜电极以晶体构成敏感膜,其典型代表为氟电极。其电极的机制是:由于晶格缺陷(空穴)引起离子的传导作用,接近空穴的可移动离子运动至空穴中,一定的电极膜按其空穴大小、形状、电荷分布,只能容纳一定的可移动离子,而其它离子则不能进入,从而显示了其选择性。 活动载体电极则是由浸有某种液体离子交换剂的惰性多孔膜作电极膜制成的。通过液膜中的敏感离子与溶液中的敏感离子交换而被识别和检测。 敏化电极是指气敏电极、酶电极、细菌电极及生物电极等。这类电极的结构特点是在原电极上覆盖一层膜或物质,使得电极的选择性提高。典型电极为氨电极。 以氨电极为例,气敏电极是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敏化电极,事实上是一种化学电池,由一对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试液中欲测组分的气体扩散进透气膜,进入电池内部,从而引起电池内部某种离子活度的变化。而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可以反映试液中欲测离子浓度的变化。 7. 列表说明各类反应的电位滴定中所用的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并讨论选择指示电极的原则。 答: 反应类型 指示电极 参比电极 酸碱滴定 玻璃电极 甘汞电极 氧化还原滴定 铂电极 甘汞电极 沉淀滴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或其它电极 玻璃电极或双盐桥甘汞电极 络合滴定 铂电极或相关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甘汞电极 选择指示电极的原则为指示电极的电位响应值应能准确反映出离子浓度或活度的变化。 伏安与极谱分析法 选择题 1. 在下列极谱分析操作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A通N2除溶液中的溶解氧B加入表面活性剂消除极谱极大 C恒温消除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D在搅拌下进行减小浓差极化的影响 2. 【未学】交流极谱的灵敏度为10-5mol/L左右,和经典极谱法相当,其灵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B) A在电解过程中没有加直流电压 B采用了快速加电压方式,有较大的交流电容电流 C迁移电流太大 D电极反应跟不上电压变化速度 3. 对可逆电极反应,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E1/2=([Ox]/[Red]) BE1/2与条件电位完全相等 COx的阴极波的半波电位与Red的阳极波的半波电位相等 D阴极波和阳极波的半波电位不等 4. 经典的直流极谱中的电容电流是(D) A其大小与滴汞电位无关 B其大小与被测离子的浓度有关 C其大小主要与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有关 D其大小与滴汞的电位,汞滴的大小有关 5. 极谱分析时在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是为了消除下列哪种干扰电流?(A) A极谱极大电流B迁移电流C残余电流D残留氧的还原电流 6. 极谱扣除底电流后得到的电流包含(B) A残余电流B扩散电流C电容电流D迁移电流 7. 在电化学分析中溶液不能进行搅拌的方法是(C) A电解分析法B库仑分析法C极谱分析法D离子选择电极电位分析法 8. 在中性或碱性底液中用化学方法除溶解氧的方法是(D) A通入氮气B通入氢气C加入Na2CO3 D加入Na2SO3 9. 在极谱分析方法中较好消除了电容电流的方法是(B) A经典极谱法B方波极谱法C交流极谱法D单扫描极谱法 10. 在极谱分析中与被分析物质浓度呈正比例的电流是(A) A极限扩散电流B迁移电流C残余电流D极限电流 11. 极谱伏安分析中,在任何溶液中都能除氧的物质是(A) A通入氮气B通入C加入Na2CO3 D加入Na2SO3 12. 某未知液10.0mL中锌的波高为4.0cm,将0.50mL1×10-3mol/L的锌标准溶液加到该未知液中去,混合液中锌的波高增至9.0cm,未知液中锌的浓度是多少(mol/L)?(C) A1.34×10-4 B2×10-4 C3.67×10-4 D4×10-4 13. 【未学】交流极谱与经典极谱相比(A) A交流极谱的电容电流大,但分辨率高 B交流极谱的电容电流大,分辨率也差 C交流极谱的电容电流小,分辨率也差 D交流极谱的电容电流小,分辨率高 14. 在极谱分析中,通氮气除氧后,需静置溶液半分钟,其目的是(A) A防止在溶液中产生对流传质B有利于在电极表面建立扩散层 C使溶解的气体逸出溶液D使汞滴周期恒定 15. 由惰性支持电解质产生迁移电流来源于(D) A电极表面双电层的充电过程B底液中的杂质的电极反应 C电极表面离子的扩散D电解池中两电极间产生的库仑力 填空题 1. 在极谱分析中滴汞电极称工作电极,又称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称为参比电极,又称去极化电极。 2. 电容电流的大小,相当于浓度为10-5mol/L的物质所产生的扩散电流,其电性符号为_正或负它限制了普通直流极谱的灵敏度。新的极谱技术,如方波极谱_、_脉冲极谱_就是克服了它的影响。 3. 可逆波电极反应速度很快,极谱波上任何一点的电流都是受扩散速度_所控制;不可逆波电极反应速度较慢,只有达到极限扩散电流时才受扩散控制。 4. 金属离子M与配体L-发生如下的配位、扩散、解离、电极上还原等一系列过程,从而产生一极谱还原波: Mn++pL-=MLp (配位) Mn++ne-─→M(Hg) (还原) 试回答:(1)受扩散_控制时该极谱波是可逆波 (2)受电极上还原控制时该极谱波是不可逆波 (3)受配位控制时该极谱波是动力波。 5. 在经典极谱法中,极谱图上会出现电流峰,这个现象在极谱中称为极谱极大,它是由于滴汞表面的表面张力不均,致使表面运动导致电极表面溶液产生切向运动,使还原物质增多。此干扰电流可加入表面活性物质_消除。 6. 极谱分析的创始人是J. Heyrovsky,海洛夫斯基 7. 极谱分析是利用被测离子或它的配离子的扩散_电流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迁移电流的消除可在底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残余电流可用扣除底电流,_解决,极大现象可加入表面活性剂来消除。 8. 极谱波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电流与汞柱高的关系来决定,可逆极谱波波高与 汞柱高平方根呈正比,不可逆极谱波只在极限扩散电流时波高与汞柱高平方根成正比. 9. 在极谱分析中为了建立浓差极化,要求极化电极表面积小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_,要低_,溶液不能搅拌。 10.单扫描极谱和经典直流极谱所加电压都是线性扫描电压,但前者速度较快;使其前者极谱图呈平滑峰状形,后者呈锯齿平台波形。 是非题 1. 极谱分析法是尤考维奇于1922年创立的。(Х) 2. 极谱分析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电解过程。(√) 3. 电解液中的微量杂质和未除净的微量氧在滴汞电极上还原所产生的电解电流是残余电流的主要部分。(Х) 4. 电容电流又叫充电电流,它是由电极反应产生的,所以又称之为法拉第电流。(Х) 5.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半波电位,这是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6. 极谱分析中电极的特殊性表现在电解过程中使用的电极都是极化电极,其中一支是面积很小的滴汞电极和另一支面积很大的饱和甘汞电极。(Х) 7. 极谱分析中,电解电流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离子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也就是受离于由溶液本体到达电极表面的三种运动形式(电迁移运动、对流运动和扩散运动)所控制。(Х) 8. 影响扩散电流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毛细管常数,而该常数只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Х) 9. 迁移电流是指主体溶液中的离子,在扩散力的作用下迁移到电极表面,在电极上还原而产生的电流。(Х) 10. 消除极谱极大现象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Na2SO4或抗坏血酸等物质。(Х) 11. 极谱波可以分为可逆波和不可逆波,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子电极反应是否表现出明显的超电位。(√) 12. 对于不可逆极谱波,其电极反应速度很快,比电活性物质从溶液向电极表面扩散的速度要快得多。(Х) 13. 配离子的半波电位比简单离子的要负,且配离子越定,即稳定常数越大或配合剂的浓度越大,则半波电位就越负。(√) 14. 【难】当温度和支持电解质确定的愉况下,半波电位的数值确定,而与在电极上进行反应的离子浓度无关,也就是说半波电位是最具特征的数值。(Х) 15. 按电极反应的氧化还原性质,可将极谱波分为还原波〔阳极波〕、氧化波(四阻波)和综合波(阴阳联波)。(Х) 16. 脉冲极谱法是在一个缓慢改变的直流电压上,在每个滴汞生长后期的某一时刻,叠加上一个矩形脉冲电压,并在脉冲电压结束前的一定时间范围测量脉冲电解电流的极谱法。(√) 17. 脉冲极谱能很好地克服电容电流,从而提高信噪比。(√) 18. 极谱分析应用于有机物较之应用于无机物较少,其原因是半波电位较负,易受氢波地干扰。(Х) 简单题 1产生浓差极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使用小面积的极化电极如滴汞电极或微铂电极,溶液保持静止(不搅拌) 1. 在极谱分析中所用的电极,为什么一个电极的面积应该很小,而参比电极则应具有大面积? 答:使用小面积的电极作阴极,可以使电极上具有较高的电流密度,以保证产生浓差极化.而使用大面积汞池电极作阳极,可以使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浓差极化很小,阳极的电极电位保持恒定,从而使极化电极的电位完全由外加电压所控制. 2. 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降低,但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 答: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迁移电流.由于极谱分析中使用滴汞电极,发生浓差极化后,电流的大小只受待测离子扩散速度(浓度)的影响,所以加入支持电解后,不会引起电流的增大. 3. 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答:极谱分析中,由于滴汞电极的电位受外加电压所控制,所以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会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但由于滴汞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度已经降低到很小,甚至为零,而溶液本体中待测离子尚来不及扩散至极化电极表面,所以不会引起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度的变化. 4. 残余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答:残余电流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为溶液中存在微量的可以在电极上还原的杂质,二为电容电流引起.它对极谱分析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5. 极谱分析用作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有哪几种定量方法?如何进行? 答:根据极谱扩散电流方程式:id=607nD1/2m2/3t1/6C,当温度、底液及毛细管特性不变时,极限扩散电流与浓度成正比,这是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极谱定量方法通常有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等三种。 直接比较法:测量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的波高,然后按下式计算。 各符号意义略 标准曲线法: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未知液,再从工作曲线上找出其浓度 标准加入法: 测量待测样品与的波高,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标准样品后再次测量波高,然后按下式计算 各符号意义略 6. 举例说明产生平行催化波的机制. 答:极谱催化波属于一种极谱动力波,其中化学反应与电极反应平行:当氧化剂X在电极上具有很高的超电位时,就可以保证上述催化循环进行下去,由于大量消耗的氧化剂是X,它可以在溶液中具有较高浓度,A则被不断地消耗和再生,总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产生的催化电流与催化剂A的浓度成正比.下例即为平行催化波 7. 方波极谱为什么能消除电容电流? 答:根据方波电流产生的机制,方波电压通过电解池产生的电容电流随时间而很快地衰减,即: 因此,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将电容电流衰减至最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8. 比较方波极谱及脉冲极谱的异同点. 答:电容电流限制了交流极谱灵敏度的提高,将叠加的交流正弦波该为方波,使用特殊的时间开关,利用电容电流随时间很快衰减的特性(指数特性),在方波出现的后期,记录交流极化电流信号,而此时电容电流已大大降低,故方波极谱的灵敏度比交流极谱要高出两个数量级. 方波极谱基本消除了电容电流,将灵敏度提高到10-7mol.L-1以上,但灵敏度的进一步提高则受到毛细管噪声的影响.脉冲极谱是在滴汞电极的每一滴汞生长后期,叠加一个小振幅的周期性脉冲电压,在脉冲电压后期记录电解电流.由于脉冲极谱使电容电流和毛细管噪声电流都得到了充分衰减,提高了信噪比,使脉冲极谱成为极谱方法中测定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一.根据施加电压和记录电流方式的不同,脉冲极谱分为常规脉冲极谱和微分脉冲极谱两种. 色谱分析法导论——气相色谱 选择题 1.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A )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D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B化学性质稳定 C溶解度大,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A、B和C 4.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其效果最好?( A ) AH2 BHe CAr DN2 5. 试指出下列不是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C )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氦气 6. 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3倍噪声峰高信号时( B ) A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B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C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D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7.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良好的载体为( D ) A粒度适宜、均匀,表面积大 B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A、B和C 8.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D ) AH2 BHe CAr DN2 10. 下列因素中,对气相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A ) A柱温 B载气的种类 C柱压 D固定液膜厚度 11. 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C ): A.组分和载气;B.载气和固定液; C.组分和固定液;D.组分和载体、固定液 12. 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A ): A.n越大,h越小;B.n越小,h越大; C.n越大,h越大;D.n越小,h越小 13. 根据范第姆特方程,色谱峰扩张、板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 A.当u较小时,分子扩散项; B.当u较小时,涡流扩散项; C.当u比较小时,传质阻力项; D.当u较大时,分子扩散项 14. 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 C ): A.选择合适的固定相;B.采用最佳载气线速; C.程序升温;D.降低柱温 15. 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 A.采用最佳线速;B.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 C.采用细颗粒载体;D.减少柱外效应 填空题 1.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 2.为了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人们采用了塔板理论。 3.在线速度较低时,分子扩散项是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量大的气体作载气,以提高柱效。 4.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5.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往气化室进样,气化的试样经色谱柱 分离,然后各组分依次流经检测器,它将各组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转换成电学参数变化输给记录仪,描绘成色谱图。 6.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达到的平衡,随柱温柱压变化,而与固定相及流动相体积无关的是分配系数。如果既随柱温、柱压变化、又随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而变化,则是容量因子。 7.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理论塔板数,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分离度。 8.气相色谱的仪器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组成。 9. 分配比又叫容量因子或 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当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被分析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质量比。 10.气相色谱的浓度型检测器有TCD,ECD;质量型检测器有FID ,FPD;其中TCD使用氢气或者氦气气体时灵敏度较高;FID对大多有机物的测定灵敏度较高;ECD只对 有电负性的物质有响应;之所以有浓度型和质量型检测器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前者对载气有响应,而后者没有 。 判断题 1. 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 ) 2. 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表示其保留时间越长。(( ) 3. 热导检测器属于质量型检测器,检测灵敏度与桥电流的三次方成正比。( ( ) 4. 速率理论给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 5. 在载气流速比较高时,分子扩散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 ) 6. 分离温度提高,保留时间缩短,峰面积不变。(( ) 7. 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 ( ) 8. 分析混合烷烃试样时,可选择极性固定相,按沸点大小顺序出峰。( ( ) 9. 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分离的基础。(( ) 10. 气液色谱分离机理是基于组分在两相间反复多次的吸附与脱附,气固色谱分离是基于组分在两相间反复多次的分配。( ( ) 11. 色谱柱理论塔板数n与保留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色谱柱理论塔板数越大,tR值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 ) 12.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单位柱长内,组分在两相向的分配次数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 13. 可作为气固色谱固定相的担体必须是能耐压的球形实心物质。( ( ) 14. 检测器性能好坏将对组分分离度产生直接影响。( ( ) 15. 气液色谱固定液通常是在使用温度下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 16.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作为载气,有利于降低分子扩散,提高柱效,但热导检测器灵敏度较低。(( ) 17. 根据速率理论,提高柱效的途径有降低固定相粒度、增加固定液液膜厚度。( ( ) 18. 柱效随载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 ) 19. 速率理论方程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时的流速为最佳流速。(( ) 20. 氢气具有较大的热导系数,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但其分子质量较小也使速率理论中的分子扩散项增大,使柱效降低。(( ) 21. 根据速率理论,毛细管色谱高柱效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涡流扩散项A=0。(( ) 22. 色谱的塔板理论提出了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速率理论则指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 ) 23. 将玻璃毛细管色谱柱制作成异形柱(如梅花形)要比通常的圆形柱具有更高的柱效。(( ) 24. 色谱分离时,增加柱温,组分的保留时间缩短,色谱峰的峰高变低,峰宽变大,但峰面积保持不变。( ( ) 25. 控制载气流速是调节分离度的重要手段,降低载气流速,柱效增加,当载气流速降到最小时,柱效最高,但分析时间较长。( ( ) 26. 有人测试色谱柱效时,发现增加载气流速,柱效下降,减小载气流速,柱效增加,故得出结论:柱效与载气流速成反比。( ( ) 27. 当用苯测定某分离柱的柱效能时,结果表明该柱有很高的柱效,用其分离混合醇试样时,一定能分离完全。( ( ) 28. 当用一支极性色谱柱分离某烃类混合物时,经多次重复分析,所得色谱图上均显示只有3个色谱峰,结论是该试样只含有3个组分。( ( ) 29. 采用色谱归一化法定量的前提条件是试样中所有组分全部出峰。(( ) 30. 色谱内标法对进样量和进样重复性没有要求,但要求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和准确配制试样。(( ) 31. 色谱外标法的准确性较高,但前提是仪器稳定性高和操作重复性好。(( ) 32. FID检测器对所有的化合物均有响应,故属于广谱型检测器。( ( ) 33. 电子俘获检测器对含有S,P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 34. 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复杂试样时,通常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来改善分离效果。(( ) 35. 毛细管色谱的色谱柱前需要采取分流装置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对试样负载量很小;柱后采用“尾吹”装置是由于柱后流出物的流速太慢。(( ) 简答题 1. 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的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3.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 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 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答:k=KVS/VM,而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故:(1)柱长增加分配比不变化,(2)固定相量增加分配比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分配比不改变,(4)相比增大分配比减小。 5. 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答:(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 (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 (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6. 试述速率方程中A,B,C三项的物理意义.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答:A称为涡流扩散项,B为分子扩散项,C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 (1)涡流扩散项A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A=2λdp,表明A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p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2)分子扩散项B/u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B=2rDg r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弯曲因子),Dg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Dg的大小成正比,而Dg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Dg小,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氮气),可使B项降低,Dg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r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 (3)传质项系数Cu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1两项。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对于填充柱: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换,达到分配平衡,然后以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时间,组分的其它分子仍随载气不断地向柱口运动,这也造成峰形的扩张。 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项数值小,可以忽略。 由上述讨论可见,范第姆特方程式对于分离条件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它可以说明,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用在不同流速下的塔板高度H对流速u作图,得H-u曲线图。在曲线的最低点,塔板高度H最小(H最小)。此时柱效最高。该点所对应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u最佳,即H最小可由速率方程微分求得。 当流速较小时,分子扩散(B项)就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应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N2,Ar),使组分在载气中有较小的扩散系数。而当流速较大时,传质项(C项)为控制因素,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H2,He),此时组分在载气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可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7. 当下述参数改变时:(1)增大分配比,(2)流动相速度增加,(3)减小相比,(4)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8. 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答: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9. 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答: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挥程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10. 试述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的含义,它对色谱分离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如下: 它表明分离度随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和 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与色谱柱条件(n改变)有关 (1)当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一定时(即组分和两相性质确定),分离度与n的平方根成正比,对于选择柱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加柱长可改进分离度,但过分增加柱长会显著增长保留时间,引起色谱峰扩张.同时选择性能优良的色谱柱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也可以增加n,提高分离度. (2)方程式说明,k值增大也对分离有利,但k值太大会延长分离时间,增加分析成本. (3)提高柱选择性可以提高分离度分离效果越好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增大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11. 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对担体的要求; (1)表面化学惰性,即表面没有吸附性或吸附性很弱,更不能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2)多孔性,即表面积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积较大. (3)热稳定性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 (4)对担体粒度的要求,要均匀、细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柱效。但粒度过小,会使柱压降低,对操作不利。一般选择40-60目,60-80目及80-100目等。 对固定液的要求: (1)挥发性小,在操作条件下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流失 (2)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同时在操作温度下为液体. (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否则,样品容易被载气带走而起不到分配作用. (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 (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 12. 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根据此规律: (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组分(或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4)对于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醉、酚、胺和水等的分离。一般选择极性的或是氢键型的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后流出。(5)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的物质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 以上讨论的仅是对固定液的大致的选择原则,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在色谱柱中的作用是较复杂的,因此固定液选择应主要靠实践。 13. 试述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有哪些因素影响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 解:热导池作为检测器是基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当电流通过钨丝时、钨丝被加热到一定温度,钨丝的电阻值也就增加到一定位(一般金属丝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未进试样时,通过热导池两个池孔(参比池和测量池)的都是载气。由于载气的热传导作用,使钨丝的温度下降,电阻减小,此时热导池的两个池孔中钨丝温度下降和电阻减小的数值是相同的。在进入试样组分以后,裁气流经参比池,而裁气带着试样组分流经测量池,由于被测组分与载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和裁气的导热系数不同,因而测量池中钨丝的散热情况就发生变化,使两个池孔中的两根钨丝的电阻值之间有了差异。此差异可以利用电桥测量出来。 桥路工作电流、热导池体温度、载气性质和流速、热敏元件阻值及热导池死体积等均对检测器灵敏度有影响。 14. 试述氢焰电离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如何考虑其操作条件? 解:对于氢焰检测器离子化的作用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火焰中的电离不是热电离而是化学电离,即有机物在火焰中发生自由基反应而被电离。化学电离产生的正离子(CHO+、H3O+)和电子(e)在外加150~300v直流电场作用下向两极移动而产生微电流。经放大后,记录下色谱峰。氢火焰电离检测器对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的灵敏度,故对痕量有机物的分析很适宜。但对在氢火焰中不电离的元机化合物例如CO、CO2、SO2、N2、NH3等则不能检测。 15. 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那些定性方法? 解:根据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值的不同进行定性。 主要的定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2)利用相对保留值r21进行定性 (3)混合进样 (4)多柱法 (5)保留指数法 (6)联用技术 (7)利用选择性检测器 16. 何谓保留指数?应用保留指数作定性指标有什么优点? 答:用两个紧靠近待测物质的标准物(一般选用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标定被测物质,并使用均一标度(即不用对数),用下式定义: X为保留值(tR’,VR’,或相应的记录纸距离),下脚标i为被测物质,Z,Z+1为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XZ苯>乙炔 B. 乙炔>乙烯>苯 C. 苯>乙烯>乙炔 D. 三者相等 22. 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小的是( ) 23. 下列技术方法中,不属于碳谱中的去偶技术的是( ) A. 质子宽带去偶技术 B. 偏共振去偶技术 C. 利用NOE效应的双共振技术 D. 门控去偶技术 24. 指出下列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 A. 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 C9H10O2 25. 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 ) A. 醚 B. 醇 C. 醚或醇 D. 胺 26. 在质谱图中,CH3C1的M+2峰的强度约为M峰的( ) A. 1/3 B. 1/2 C. 1/4 D. 相当 27. 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为( ) A. 苯>共轭烯烃>酮>醇 B. 苯>酮>共轭烯烃>醇 C. 共轭烯烃>苯>酮>醇 D. 苯>共轭烯烃>醇>酮 填空题 1. 共轭二烯烃在己烷溶剂中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 =219 nm,改用乙醇作溶剂时λmax 比219 nm大,原因是该吸收是由跃迁引起,在乙醇中,该跃迁类型的激发态的稳定性比基态的稳定性高 。 2.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都可应用一个相同的定律, 亦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A=εbc。其中ε越大,表示该物质对相应波长的光吸收能力越大。 3. 化合物 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振动吸收带应为: (1)3500~ 3100 cm-1处, 有N-H键振动吸收峰; (2)3000~ 2700 cm-1处, 有C-H键振动吸收峰; (3)1900~ 1650 cm-1处, 有C=O键振动吸收峰。 4. 在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 (1) 3300~3000 cm-1处, 是由 Ar-H键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2) 1675~1400 cm-1处, 是由苯环骨架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3) 1000~650 cm-1处, 是由Ar-H键弯曲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5. 化合物C6H12O,其红外光谱在1720cm-1附近有1个强吸收峰,1HNMR谱图上,有两组单峰δa=0.9,δb=2.1,峰面积之比a:b =3:1,a为叔丁基基团,b为甲基基团 6. 核磁共振氢谱中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不同能级差由屏蔽效应导致,其数值越大,相应的氢化学位移越小。 7. 质谱仪的离子源种类很多,挥发性样品主要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特别适合于分子量大、难挥发或热稳定性差的样品的分析的是快原子轰击 离子源。工作过程中要引进一种反应气体获得准分子离子的离子源是化学电离源。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既作为液相色谱和质谱仪之间的接口装置,同时又是电离装置的是电喷雾电离源。 判断是非题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中电能能级变化产生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不发生变化。× 因为透射光(或反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光。√ 有机化合物在紫外一可见光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醛基中 C-H伸缩频率出现在2720 cm-1。√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碳基化合物c=o伸缩频率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自由衰减信号(FID)是频率域信号。× 质量数为偶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碳谱的相对化学位移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在宽带去偶碳谱中,不同类型的碳核产生的裂分峰数目不同。× 在裂解过程中,同一前体离子总是失去较大基团的断裂过程占优势,称为最大烷基丢失原则。√ 由于产生了多电荷离子,使质荷比下降,所以可以利用常规的质谱检测器来分析大分子质量的化合物。√ 质谱图中不出现的离子是亚稳离子。√ 质谱图中m/z最大的峰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简答题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何谓化学位移?它有什么重要性?在1HNMR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何谓自旋偶合、自旋裂分?它有什么重要性? 结构推断 1. 未知物分子式为C3H6O,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CH2=CHCH2OH 2. 由红外吸收光谱图推断化合物C4H5N的结构。CH2=CHCH2CN SHAPE \* MERGEFORMAT 3. 某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9H10O,核磁共振氢谱如下,积分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为5:2:3,试推测其结构。phCH2COCH3 4. 分子式为C9H11BrO的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各组峰的化学位移为:δ(ppm) 7.0,4.0,3.5,2.2。积分高度比:5:2:2:2。确定其化学结构。phOCH2CH2CH2Br SHAPE \* MERGEFORMAT 5. 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所示,由谱图推导其结构。 SHAPE \* MERGEFORMAT m/z=43、57、71、85等一系列峰知道是饱和烷烃结构,从分子离子峰M+.为128可知分子式为C9H20. M-15峰(m/z=113)非常弱可知分子为直链结构,m/z=99为失去乙基的碎片峰(M-29峰)。所以化合物结构为:n-C9H20。 6. 由质谱图推出该未知化合物结构。 SHAPE \* MERGEFORMAT 由 m/z 228、230;183、185;169、171 几乎等高的峰强度比可知该化合物含一个Br,从 m/z 77、51、39 可知该化合物含有苯环,m/z 183为M-45,m/z 169 为M-45-14,45与59u 很可能对应羧基-COOH和-CH2-COOH。所以化合物结构为:phCHBrCH2COOH 7. 化合物A(C9H11Br)与NaOH溶液反应可得B(C9H12O),B在酸性条件下分子内脱水可得C(C9H10),C中甲基可被选择性氧化剂氧化,产物为肉桂醛(PhCH=CHCHO)。已知A的光谱数据为: UV:250nm附近强吸收、290nm附近弱吸收。 IR(cm-1):2986、1608、1500、1460、1375、560 1HNMR(δ(H):ppm):0.96(3H,t)、2.12(2H,m)、4.71(1H,t)、7.18(5H,m)。试推测该化合物A、B、C的结构。化合物A结构为:phCHBrCH2CH3化合物B结构为:phCH(OH)CH2CH3,化合物C结构为:phCH=CHCH3 8. 丙酮在碱性水溶液中加热得到一液体化合物,质谱显示分子离子峰为m/z=98,红外光谱在1690、1620cm-1附近有强吸收,1370cm-1附近有吸收,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如下:δ(ppm):6.1(1H,s)、2.2(6H,s)、1.9(3H,s)。试根据以上信息推测该液体化合物的结构。CH3COCH=C(CH3)2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本文档为【仪器分析题库及答案(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798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2-03
浏览量: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