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伯尔的深刻

伯尔的深刻

举报
开通vip

伯尔的深刻伯尔的深刻 □张蛰   我想让学生通过一篇小说喜欢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就是德国的海因里希·伯尔,小说是他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这种喜欢是,离开了语文课堂,他们现在和将来都能继续阅读伯尔的作品,并能收获伯尔表述的和伯尔没有表述的思考。伯尔是值得在语文课堂上如此对待的作家,他深刻。   伯尔的深刻性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体现不在他表达了普遍意义的反战立场,也不在他讲述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社会,一个脱出常轨、误入歧途的时代,而是他用小说叙述一个歧途时代的学校教育,让读者透过荒谬的被摧毁的学校教...

伯尔的深刻
伯尔的深刻 □张蛰   我想让学生通过一篇小说喜欢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就是德国的海因里希·伯尔,小说是他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这种喜欢是,离开了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课堂,他们现在和将来都能继续阅读伯尔的作品,并能收获伯尔表述的和伯尔没有表述的思考。伯尔是值得在语文课堂上如此对待的作家,他深刻。   伯尔的深刻性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体现不在他表达了普遍意义的反战立场,也不在他讲述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社会,一个脱出常轨、误入歧途的时代,而是他用小说叙述一个歧途时代的学校教育,让读者透过荒谬的被摧毁的学校教育反推社会为何无家可归。   有学生这样向我表达他的理解,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三个月前告别母校上战场,三个月后以少了右腿和两个胳膊的残破身躯回到母校,学校把一个学生教育成了战争机器。   我说我不能立即判断你表述的是否正确。为什么是学校教育把他培养成了战争机器,而不可能是政府或国家强令他走上战场的呢?   回答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在小说中找了许多佐证。例如“我”躺在三楼美术教室等待手术的过程中,那一段对炮声进行赞美的心理独白描写。“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学生说,没有洗脑的教育,一个正常人,不要说还是个孩子,不可能对杀人的炮火有如此的反应。还例如“我”临上战场时在美术教室的黑板上用六种字体写下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生敏感地问道:“我”为何没写完?“我”为什么要写六遍?伯尔为什么在小说中要强调“我”是“清楚而工整”地写了六遍?美术教师骂“我”没有安排好以致铭文没有写完,但他自己为何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些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是,之所以没写完,之所以写六遍,之所以“清楚而工整”地写,都是因为“我”要上战场了,为终于能“为……而阵亡”感到既兴奋、激动又庄严、神圣,“我”认真,“我”虔诚,“我”有即将付出生命的崇高感,尽管“我”并没去想或者没有想清楚为何而战,为国家,为种族,为领袖,为……都行,反正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了。至于美术老师骂了“我”他自己也将字写得大大的,是因为美术教师也激动兴奋了。学生说,这就是小说中学校教育催生战争机器的证明。   在如此解读的鼓舞下,有个学生甚至提出,伯尔为何不给小说中的“我”起个名字?“我”有一个时代的少年符号意义吗?是不是说,“我”代表了那个时期众多的德国少年?这是不是都和教育有关?于是,有学生提到了臭名昭著的“希特勒少年师”在二战战场上的血腥和残忍表现。   我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这样去看待这篇小说,伯尔没有白费心思,但你们还是忽视了一个更为庞杂的小说表达。这么说吧,小说中的‘我’固然是受了种族、强权、领袖、武力教育的结果,但学校教育何来这样的思想?”   于是学生把目光投向小说中大量的由“我”的眼睛传递出的画像和雕像陈述。因为有把普鲁士小国变成欧洲强国的腓特烈大帝画像,有希特勒画像、人种脸画像、尼采画像、多哥风景画像等,我的学生能够知道这是领袖、强权、武力、战争、殖民、征服的潜在教育,从而也就明白了伯尔是在告诉读者“我”成为“我”的学校教育的精神来源。我告诉他们,《美狄亚》画像的主题是复仇;《挑刺的少年》画像主题是忠诚;金色铁十字架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征,英雄均会获得铁十字勋章;学校里的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的石膏雕像、希腊重甲胄武士石膏像象征要用武力为国家赢得胜利……在这些画像和雕塑中,即便是些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历史艺术品,也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源头之一,那个时代布展在学校里,主要是向学生宣扬德意志民族的高贵和优秀。学生至此明白,伯尔在小说中呈现出的学校陈列品全离不开国家至上、民族优等、领袖意志、开拓殖民、武力征服的恐怖教育主旨。小说中的少年之所以对战争抱有盲目的追逐,是因学校教育原来有着疯狂杀戮的思想源头。   然而,伯尔的深刻更在于,他在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暗地里详述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学校教育体制。小说中,为了证明这不一定是在自己的母校,“我”在三楼的美术教室有过一段心理独白:“‘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心想。毕竟每一所文科中学都有一间美术教室,都有刷成黄色和绿色的走廊,墙上也都有老式弯形挂衣钩;就连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甲、乙两班之间的《美狄亚》和九年级甲、乙两班之间尼采的小胡子,也不能证明我现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须挂尼采像的明文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普鲁士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规定为:《美狄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恺撒、马可·奥勒留和西塞罗放在过道里;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这段独白我们可以认为是伯尔对荒谬时代的学校教育最直接的概括和揭示,为了贯彻邪恶思想,第三帝国对学校采取了强制手段,学校教育连环境的格式、内容布置都统一要求,绝对一致。由此可以推想,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训化内容会是什么,其结果又会怎么样。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曾谈到,教育的“最高目标必须是:将种族思想和种族感情本能地、理智地灌输给他们负责教育的青年人。在他们最终认识到血统纯粹的必要性和本质之前,绝不能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离开学校”。在公开场合谈到对青年人的培养,希特勒用耸人听闻的言辞作了如下宣讲:“全世界要在这一代青年面前骇得倒退。我要的是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残忍的青年。在他们身上不允许有软弱,也不允许有温和。我要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骄傲的神色和野兽般的狂野。”每一个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德国人,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都不难看到熟悉的国家教育形态,在小说的“我”面前,他们都会看到被洗脑的自己或儿女的身影。这种给他人制造灾难也给自己制造灾难的教育到底有何意义和价值?这是小说的追问,也是作家的深刻。   伯尔用一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还让我们产生了这样一层人道主义的忧虑:小说中的“我”,会是一个无家可归者吗?他可以回归的那个荒诞的社会已经被自己亲手毁掉。整个的德意志人群呢?而这些,正是伯尔用小说表达的思考。   我对学生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或者伯尔是不是还可以让我们有这样一种警惕:教育并不一定催生善良和真正的崇高,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要对教育本身保持距离,让自己保持独立,尤其要注意防止教育完全可能的残忍性功能。这就是伯尔的深刻。   课堂上,我还向学生介绍了这样一个小插曲:2003年,德国的一家电视台评选“德意志十大俊杰”(学生听到这里哄堂大笑,我没笑),海因里希·伯尔名列榜首,其次是马丁·路德,然后是巴赫、歌德、爱因斯坦……学生变得很严肃,我也很严肃。   在最后一节课的末段,我向学生推荐伯尔的作品。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时期的作品我推荐了《在桥边》《亚当,你到过哪里?》《我昂贵的腿》、《火车正点》,这些作品都是对一个无家可归的社会的叙述。另外推荐了伯尔1971年发表、被誉为“欧洲之书”的长篇小说《女士及众生相》,还有获奖后有广泛影响的《丧失了名誉的卡塔林娜·勃罗姆》。学生可能还会有自己的阅读发现,那是他们的事,伯尔的深刻注定自己是一个被不断发现的伟大作家。
本文档为【伯尔的深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飞哥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4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