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案例分析培训教案

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案例分析培训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案例分析培训教案广东海骏达集团《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案例分析》宣贯培训目录1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第1部分1.1混凝土的特点与分类1.1.1定义与组成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骨料、水及添加剂按适定义当比例配合拌制而成的混合物,经一定的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砂1.传统混凝土主要由水泥、胶结砂、石、水组成;石子料2.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又加入化学外加剂(第其他五组分);水功能砼3.为了节约成本提高耐久性物能引入的矿物掺合料(第六组分);外加纤维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矿物剂4.掺合能及功能化引入功能物...

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案例分析培训教案
广东海骏达集团《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案例分析》宣贯培训目录1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2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第1部分1.1混凝土的特点与分类1.1.1定义与组成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骨料、水及添加剂按适定义当比例配合拌制而成的混合物,经一定的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砂1.传统混凝土主要由水泥、胶结砂、石、水组成;石子料2.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又加入化学外加剂(第其他五组分);水功能砼3.为了节约成本提高耐久性物能引入的矿物掺合料(第六组分);外加纤维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矿物剂4.掺合能及功能化引入功能物质。料1.1混凝土的特点与分类1.1.2混凝土的特点1.抗压强度高、耐久、耐火、维修费用低;原材料丰富、成本低;优点2.3.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4.混凝土与钢筋粘结良好,一般不会锈蚀钢筋。1.抗拉强度低、变形性能差;2.导热系数大[约为1.8W/(m.K)];缺点3.体积密度大(约为2400kg/m3左右);4.硬化较缓慢;5.施工工艺较复杂。1.1混凝土的特点与分类1.1.3混凝土的分类3重混凝土ρ0>2800kg/m按密度普通混凝土3分类ρ0=2000-2800kg/m3轻混凝土ρ0<2000kg/m水泥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按胶石膏混凝土按用防水混凝土凝材途分料分沥青混凝土类耐热混凝土类水玻璃混凝土耐酸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1.1混凝土的特点与分类1.1.3混凝土的分类普通混凝土<按强度C60高强混凝土分类≥C60超高强混凝土≥100MPa离心混凝土素混凝土真空混凝土按配筋钢筋混凝土按生产和泵送混凝土情况分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灌浆混凝土类钢纤维混凝土分类喷射混凝土劲性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挤压混凝土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1混凝土制备流程图水泥水水泥浆砂水泥砂浆石子混凝土拌合物硬化时间混凝土制品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2混凝土原材料要求常用水泥的特性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2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选用要求一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2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选用要求二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2混凝土原材料要求骨料选用要求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粒级,也可用单粒级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外加剂选用要求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u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外加u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剂的和速凝剂等;种类u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u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3混凝土制备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GB50164-2011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以下规定:1.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有关规定。2.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3.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②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③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④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4.在混凝士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3混凝土制备混凝土稠度指标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抽检混凝土的稠度。每5罐检查一次稠度。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采用坍落度、维勃稠度或扩展度表示。坍落度检验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检验适用于维勃稠度5s~30s的混凝土拌合物,扩展度适用于泵送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的等级划分及其稠度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下表的规定。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3混凝土制备混凝土制备要求1.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设计值不宜大于180mm。2.泵送高强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600mm。3.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施工。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4.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不得离析或泌水。5.混凝土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工程宜采用预拌混凝土,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负责集中搅拌。6.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参照右表选用。1.2混凝土制备与运输1.2.4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要求1.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2.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并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3.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搅拌罐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4.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人适量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5.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泵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关规定。6.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至施工现场接收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90min。1.3混凝土输送1.3.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与布置要求1.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2.输送混凝土的管道、容器、溜槽不应吸水、漏浆,并应保证输送通畅。输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防雨等措施。3.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输送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输送高度和距离、混凝土工作性能确定;②输送泵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和施工条件确定,必要时宜设置备用泵;③输送泵设置的位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应畅通;④输送泵的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输送泵设置位置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地天泵泵1.3混凝土输送1.3.2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选择与支架的设置要求1.混凝土输送泵管应根据输送泵的型号、拌合物性能、总输出量、单位输出量、输送距离以及粗骨料粒径等进行选择;2.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3.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4.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5.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输送泵管的直管和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输送高度的0.2倍,且不宜小于15m;6.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20m时,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直管或弯管,直管或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高差的1.5倍;7.垂直输送高度大于100m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泵管位置应设置截止阀;8.混凝土输送泵管及其支架应经常进行过程检查和维护。1.3混凝土输送1.3.3混凝土布料机的选择与布置要求1.布料设备的选择应与输送泵相匹配;布料设备的混凝土输送管内径宜与混凝土输送泵管内径相同;2.布料设备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布料设备工作半径、施工作业面大小以及施工要求确定;3.布料设备应安装牢固,且应采取抗倾覆稳定措施;布料设备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施工设施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4.应经常对布料设备的弯管壁厚进行检查,磨损较大的弯管应及时更换;5.布料设备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并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1.3混凝土输送1.3.4泵送混凝土注意要点1.应先进行泵水检查,并应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水检查后,应清除输送泵内积水;2.输送混凝土前,应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3.输送混凝土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应在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输送;4.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应设置输送泵集料斗网罩,并应保证集料斗有足够的混凝土余量。1.4混凝土浇筑1.4.1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图钢筋模板验收浇筑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确定与技术交底泵机、泵管就位混凝土制备、运输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机械振捣密实表面找平压光养护成品保护1.4混凝土浇筑1.4.2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并控制好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GB50204的有关规定,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应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以及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土、垫层、木模板应提前浇水湿润。3.当夏季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宜选择晚间或夜间浇筑混凝土;现场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但不得留有积水,并宜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4.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有保温措施。5.在浇筑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6.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宜符合右表的规定;混凝土输送泵的泵压应与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和泵送高度相匹配;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应支撑稳定,不漏浆,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施工现场最高气温超过40℃时,应有隔热措施。1.4混凝土浇筑1.4.2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7.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3m时,宜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8.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300mm~350mm;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可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应大于500mm。9.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插人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振捣棒应快插慢拔,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拌合物约50mm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于200mm的表面积较大的平面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10.振捣时间宜按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在10s~30s内,当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泛浆,基本无气泡逸出,可视为捣实。11.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右表的规定。1.4混凝土浇筑1.4.2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梁柱节点砼浇筑12.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宜先浇筑竖向结构构件,后浇筑水平结构构件;②浇筑区域结构平面有高差时,宜先浇筑低区部分再浇筑高区部分。13.①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②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14.宜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1.4混凝土浇筑1.4.2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15.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16.泵送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宜根据结构形状及尺寸、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浇筑设备、场地内外条件等划分每台输送泵浇筑区域及浇筑顺序;②采用输送管浇筑混凝土时,宜由远而近浇筑;采用多根输送管同时浇筑时,其浇筑速度宜保持一致;③润滑输送管的水泥砂浆用于湿润结构施工缝时,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接浆厚度不应大于30mm,多余水泥砂浆应收集后运出;④混凝土泵送浇筑应保持连续;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应采取间歇泵送方式;⑤混凝土浇筑后,应按要求完成输送泵和输送管的清理。17.施工缝或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弱混凝土层,并应清理干净;②结合面处应采用洒水方法进行充分湿润,并不得有积水;③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1.2MPa;1.4混凝土浇筑1.4.2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④柱、墙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接浆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接浆层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⑤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强度等级宜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筑。18.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按图纸预留施工缝或留设后浇带。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参考2016年12月份培训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19.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用多台输送泵接输送泵管浇筑时,输送泵管布料点间距不宜大于10m,并宜由远而近浇筑;②各布料点浇筑速度应保持均衡;宜先浇筑深坑部分再浇筑大面积基础部分;③宜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法,也可采用全面分层、分块分层浇筑方法,层与层之间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应能保证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④混凝土分层浇筑应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⑤应有排除积水或混凝土泌水的有效技术措施。1.5混凝土养护1.5.1混凝土养护的意义和目的混凝土形成强度的过程就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作用的过程,意义而水泥水化过程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1.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目的2.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在自然条件下经受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作用下,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质量问题。覆膜养护洒水养护喷涂养护剂养护1.5混凝土养护1.5.2混凝土养护的种类在常温下采用适当的材料覆盖混凝土,自然养护并采取浇水润湿、防风防干、保温防冻等措施所进行的养护,称为自然养护。混凝土在温度为20度,相对湿度为90%砼标准养护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条件下进行的养护养护,称为标准养护。为了加速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将其置于热养护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硬化的养护,称为热养护。常用的热养护方法是蒸汽养护。1.5混凝土养护1.5.3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规定,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应注意以下控制要点: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2.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②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③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④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⑤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⑥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3.洒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1.5混凝土养护1.5.3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②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4.覆盖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覆盖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进行;②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③覆盖物应严密,覆盖物的层数应按施工方案确定。5.喷涂养护剂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混凝土裸露表面喷涂覆盖致密的养护剂进行养护;②养护剂应均匀喷涂在结构构件表面,不得漏喷;养护剂应具有可靠的保湿效果,保湿效果可通过试验检验;③养护剂使用方法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6.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20℃。1.5混凝土养护1.5.3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7.柱、墙混凝土养护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方式继续养护;②其他部位柱、墙混凝土可采用洒水养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养护。8.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面上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9.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日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方法。②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5MPa。③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方可拆除,或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大于20℃时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亦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④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1.6施工缝与后浇带处混凝土质量控制1.6.1施工缝部位与种类梁板施工缝施工缝柱施工缝位置墙施工缝梁板施工缝墙水平施工缝墙竖向施工缝柱施工缝1.6施工缝与后浇带处混凝土质量控制1.6.2施工缝留置位置要求1.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2.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②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20mm;③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3.梁板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②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③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④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⑤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6施工缝与后浇带处混凝土质量控制1.6.2施工缝留置位置要求4.施工缝、后浇带留设界面应垂直于结构构件和纵向受力钢筋。结构构件厚度或高度较大时,施工缝或后浇带界面宜采用专用材料封挡。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临时设置施工缝时,施工缝留设应规整,并宜垂直于构件表面,必要时可采取增加插筋、事后修凿等技术措施。6.施工缝和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1.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1.7.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内外温差的影响砼裂缝形约束条件的影响成原因砼收缩变形影响1.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1.7.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选用水泥原材掺加粉煤灰料控制选用骨料砼选用外加剂裂缝控制混凝土拌制措施施工方浇筑方法法控浇筑时间制养护1.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1.7.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要点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不宜大于50℃;②混凝土构件的里、表温度不宜大于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20℃。③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厚度>1.6m)和柱、墙、梁结构实体最小尺寸大于2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宜进行测温。测温点设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规定。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结构内部测温点、结构表面测温点、环境测温点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同步进行;②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③混凝土结构表面以内40mm~8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④测温频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规定。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1混凝土质量检查内容水泥骨料原材料检查掺合料外加剂坍落度砼拌合物凝结时间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氯离子含量内容强度检测(标准养护试件)尺寸、位置预埋件砼实体检查外观缺陷构件连接构造做法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查要求原材料进场时,应对材料外观、规格、等级、生产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主要技术指标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7.6.3条的规定划分检验批进行抽样复验,每个检验批检验不得少于1次。1.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2.骨料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3.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硅灰不超过30t为一检验批。4.同一品种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检验批。5.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验结果使用。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3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查要求1.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和浇筑点均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2.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坍落度检测①混凝土坍落度取样检验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实测坍落度允许偏差须满足本课题1.2.3节的规定。②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③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和采用同一批次海砂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3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查要求3.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件取样和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少于一次;③每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混凝土试件(立方体)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150mm样不得少于一次;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4.抽样试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混凝土的性能,并出具检测报告。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4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查内容外观缺陷轴线位置标高数量检查尺寸截面尺寸预埋件内容位置表面平整度位置构件垂直度构件连接单层垂直度构造做法全高垂直度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5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查方法砼墙柱角方正度检查砼墙柱垂直度检查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5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查方法砼墙平整度检查45°45°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6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1.混凝土拆模后的实体质量检查应在混凝土表面未做处理和装饰前进行。2.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位置偏差、尺寸偏差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缺陷,质量验收应作出记录。3.混泥土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4.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5.应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6.现浇结构混凝土、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位置和尺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1.8.6-1、表1.8.6-2的规定: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6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现浇结构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8.6-11.8混凝土质量检查与验收1.8.6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8.6-21.9混凝土缺陷处理1.9.1混凝土缺陷分类尺寸偏差缺陷砼缺陷外观缺陷1.9混凝土缺陷处理1.9.2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应根据缺陷类型和缺陷程度进行分类,并应符合表1.9.2-1的分类规定。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类表表1.9.2-11.9混凝土缺陷处理1.9.3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措施1.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缺陷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2.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一般缺陷,可采用装饰修整方法修整;尺寸偏差严重缺陷,应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制定专项修整方案,结构修整后应重新检查验收。3.混凝土结构外观一般缺陷修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于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外表缺陷,应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应清理表面,洒水湿润后应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②应封闭裂缝;③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可与面层装饰施工一并处理。4.混凝土结构外观严重缺陷修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于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外表缺陷,应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至密实部位,清理表面,支设模板,洒水湿润,涂抹混凝土界面剂,应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②开裂缺陷修整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卫生间、屋面等接触水介质的构件,均应注浆封闭处理,注浆材料可采用环氧、聚氨酯、氰凝、丙凝等。对于民用建筑不接触水介质的构件,可采用注浆封闭、聚合物砂浆粉刷或其他表面封闭材料进行封闭。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第2部分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目录•2.1防雷接地质量通病•2.2室外进户管预埋质量通病•2.3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质量通病•2.4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质量通病•2.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质量通病2.1防雷接地质量通病图一,避雷带镀锌圆钢支撑卡的图二,避雷带圆钢焊接处未做防施工处孔洞松动未填塞;现场防锈处理。锈漆滴落污染未清洗。2.1防雷接地质量通病图三,防雷接地镀锌扁铁焊接,图四,柱子上的接地铁板与镀锌未敲除清理干净焊渣及未做防锈扁铁焊接处未清除焊渣及做防锈处理。处理。2.1防雷接地质量通病1、不符合现象•(1)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焊缝不饱满等缺陷。•(2)焊渣未清除、避雷带上的焊接处未刷防锈漆。•(3)用螺纹钢(或普通圆钢)代替镀锌圆钢作预留端子;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4)当柱内主钢筋为直螺纹套筒连接时,未用圆钢做跨接;当柱内主钢筋为搭接连接时,焊接长度小于双面6D或漏焊。2、原因分析•(1)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2)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或对图纸、规范不熟悉。2.1防雷接地质量通病3、预防措施(1)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2)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即时清理干净焊渣。(3)根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双面搭接焊接长度为搭接圆钢直径的6倍,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或普通圆钢)代替镀锌圆钢作预留端子;也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是直螺纹连接,应在接头处补一搭接圆钢(采用圆钢做跨接)。2.2室外进户管预埋质量通病图二,电缆出入电缆沟或竖图一,电力线管路,未依据施井管口处未依GB50303-2015工规范先行完成配管检查井再规定作密封处理,并有石块敷线。压在电缆上,未做临时保护2.2室外进户管预埋质量通病图三,预埋线管长度不够;敷线图四,弱电管道间出地面管口未后管路未做施工封堵。做封口处理及垃圾未清理。2.2室外进户管预埋质量通病1、不符合现象(1)采用薄壁镀锌钢管代替厚壁镀锌钢管;用PVCB管代替A管。(2)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3)镀锌钢管转弯处用电焊烧弯,PVC管出现弯扁率过大或死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接驳接成90°角。(4)埋地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周边的防水未处理好。2、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施工管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2)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3)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4)预埋进户管施工人员不懂防水技术,未请防水专业人员协助。2.2室外进户管预埋质量通病3、预防措施(1)预埋管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钢管或PVC管电气专用管。(2)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3)加强对承包队伍的领导和材料采购有关法规的教育,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4)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或成品弯头),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率不应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5)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2.3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质量通病图一,电气配管的管间间距图二,砌砖墙上的电气配管施工时未保持及墙壁开槽为不规则。管与管未预留适当间距。2.3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质量通病图四,精装修配电管图三,电线管离模板太近图五,预留电线管管口未施工于龙骨外,造成会造成保护层不足。封堵保护。后续无法封板。2.3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质量通病1、不符合现象(1)电缆管多层重叠,局部高出钢筋的面筋。(2)电线管2根或2根以上并排紧贴,间距不足。(3)电线管埋墙(或混凝土)深度太浅,甚至外露,管子出现死弯、痛折、凹痕现象。(4)电线管进入配电箱,管口在箱内不顺直,露出太长,未使用索头;管口不平整,长短不一;管口不用保护圈;未紧锁固定。2、原因分析(1)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范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2)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深化设计未做或深度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2.3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质量通病3、预防措施(1)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2)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敷设方式,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3)电线管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间距应为25mm。(4)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5)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棒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6)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2.4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质量通病图二,电缆进出入金属隔板应使用护口,电缆的始端及末端必须挂设电缆标牌,电缆端头应套有端头护套。图一,依图三,依据施工据施工规规范要求,所有范要求,配电系统电缆端所有配电头电缆外护套及系统的电芯线应套有端头缆电线不护套。得作中间连接。2.4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质量通病图五,桥架内电线电缆需顺序排图四,水泵设备配电线未使用金列整齐,且电缆需同电位及适当属软管。距离使用固定束带,不能凌乱。2.4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质量通病1、不符合现象(1)多股导线(10mm2以上的导线搭接)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且又不搪锡。(2)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3)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4)导线的三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2、原因分析(1)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2)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3、预防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2.4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质量通病(2)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3)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4)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导线裸露不宜太长;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或热束管包裹。(5)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6)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E线)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2.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质量通病图二,部分配电柜之控制模块未固定安装妥档。图一,配电箱门栓安装图三,配电箱内时,上部采所有电气螺丝上用固定插梢,紧,确认后需上下部为活动色漆点标示。插梢,不得颠倒。2.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质量通病图四,PVC电管配管固定使用铁丝图五,消防镀锌线管管锈蚀及接绑扎未使用标准配件线盒未涂防火漆;(另丝口接头处麻丝未处理)2.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质量通病1、不符合现象(1)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2)箱体内的沙浆、杂物未清理干净。(3)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严禁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破坏箱体的美观。(4)落地的动力箱接地不明显(做在箱底下,不易发现),重复接地导线截面不够。箱体内线头裸露,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2、原因分析(1)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土建补缝不饱满,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平尺校水平。(2)认真将箱内的沙浆等杂物清理干净。(3)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3、预防措施(1)加强检查督促,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2)透切理解验收部门关于接地的有关规定。规范要求,动力箱的箱体接地点和导线必须明确显露出来,不能再箱底下焊接或接线。接地的导线按规范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²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35mm²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S/2。(3)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15cm的余量。
本文档为【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案例分析培训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知识天空
长期从事仪表、自动化专业工作
格式:pdf
大小:4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2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23-01-1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