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跨地铁1号线专项施工方案(DOC86页)

上跨地铁1号线专项施工方案(DOC86页)

举报
开通vip

上跨地铁1号线专项施工方案(DOC86页)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2.2. 上跨地铁节点概况 22.2.1. 地铁及相交区域概况 22.2.2. 郑州市地铁相关规范安全要求 32.3. 施工地区特征 42.3.1. 工程地质 42.3.2. 水文地质 52.4. 周边环境 63. 施工布置 83.1. 施工营地 83.2. 施工用电 83.3. 施工、生活用水 83.4. 交通运输条件 93.4.1. 场外交通 93.4.2. 场内交通 93.5. 综合加工场布置 93.6. 物资设备仓库布置 103.7. 试验室 1...

上跨地铁1号线专项施工方案(DOC86页)
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2.2. 上跨地铁节点概况 22.2.1. 地铁及相交区域概况 22.2.2. 郑州市地铁相关规范安全要求 32.3. 施工地区特征 42.3.1. 工程地质 42.3.2. 水文地质 52.4. 周边环境 63. 施工布置 83.1. 施工营地 83.2. 施工用电 83.3. 施工、生活用水 83.4. 交通运输条件 93.4.1. 场外交通 93.4.2. 场内交通 93.5. 综合加工场布置 93.6. 物资设备仓库布置 103.7. 试验室 103.8. 施工用水 103.9. 制浆池布置 104. 上跨地铁节点总体施工方案 104.1. 总体施工方案 104.2. 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155. 施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资源配置 165.1. 施工进度计划 175.2. 人员配置计划 15.3. 材料配置计划 15.4. 设备配置计划 16. 施工方法及工艺 26.1. 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 26.1.1. 施工流程 46.1.2. 施工工艺 56.1.3. 施工过程控制 76.1.4. 技术要求 86.1.5. 质量控制措施 436.1.6. 质量检测 96.1.7. 水泥搅拌桩临近地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96.2. SMW工法桩施工 106.2.1. 施工流程 126.2.2. 施工工艺 126.2.3. 施工注意事项 156.2.4. 质量保证措施 446.3. 工程桩布置 176.4. 基坑开挖方案 196.4.1. 施工顺序 206.4.2. 基坑回填技术要求 266.4.3. 施工注意事项 276.5. 隧道主体施工 286.5.1. 钢筋工程 286.5.2. 模板工程 316.5.3. 施工缝的处理 366.5.4. 混凝土工程 396.5.5. 防水工程 407. 安全保证措施 507.1. 组织保障 507.2. 安全防护 517.3. 雨季防汛施工保障措施 527.4. 文明施工与环保保证措施 547.5. 施工监测 557.5.1. 本次监测作业的目的、特点及必要性 557.5.2. 监测范围及监测断面布设 567.5.3. 监测内容 577.5.4. 监测频率 587.5.5. 施工监测方法 597.5.6. 监测安全控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预报警管理 597.5.7. 监测成果及反馈 607.6. 应急预案 627.6.1.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627.6.2. 应急资源分析 637.6.3. 法律法规要求 637.6.4. 应急准备 637.6.5. 应急响应 667.6.6. 危险性分析及应对措施 68郑州市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第七项目经理部上跨地铁1号线专项施工方案上跨地铁1号线节点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建质[2009]87号);[2]《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09号)[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0]《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1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88号令)[15]本工程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16]本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2.2.上跨地铁节点概况2.2.1.地铁及相交区域概况2.2.2.郑州市地铁相关规范安全要求(1)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09号相关规定第二十七条: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设立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控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包括地下、地表和地上。第二十八条:控制保护区范围按下列规定执行。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米内。重点保护区范围,地下工程(车站、隧道等)结构外边线外侧10米内。第二十九条: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进行下列作业的,应当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第三十条:前款工程的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编制上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并组织论证,运营单位实施安全监控。(2)郑州地铁一号线保护标准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类似上跨地铁的基坑工程,以及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工程,本工程地铁隧道的保护标准如下:1)隧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15000米;2)相对弯曲≤1/2500;3)本基坑工程于地铁1号线上方开挖,重要性程度高,本工程施工造成地铁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量(包括各种加载和卸载的最终位移量)≤10mm,报警值为5mm,收敛控制标准为10mm。4)道床及结构沉降量≤10mm;相邻两根钢轨高程相差≤4mm;相邻两根钢轨轨距变化范围+6mm至-2mm;10米弦长轨面高差≤4mm。2.3.施工地区特征2.3.1.工程地质施工场地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工程沿线场地主要为城市道路、绿化带、河道及施工区,地形起伏较大,本标段自然地面高程约82.7m~89.5m(黄河高程),土堆顶部高程约106.2m~107.4m,场地最大高差约24.7m。根据地质钻探结果揭示,本场地地层除上部填土外,其下为粘土土层、粉土、砂类土层,地层从上至下描述如下:(1)层杂填土、(2)层粉土夹砂、(3)层(4)层粉土夹粉质粘土、(5)层粉质粘土夹粉土、(6)层(7)层细砂、(8)层粉质粘土夹粉土、(9)层粉质粘土、(10)层粉质粘土、(11)层粉质粘土。图2.3-1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勘察期间场地内未发现诸如塌陷、岩溶、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发现影响地基稳定性的沟滨、古河道、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本场地土属季节性冻土,根据地质资料,郑州市季节性冻土深度小于60cm,一般为20-30cm左右,可不考虑其对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的影响。2.3.2.水文地质本场地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潜水及微承压水。其中第(2)层~第(5)层粉土、粉质粘土层为第1大含水层,属潜水弱透水层;第(6)层、(7)层粉细砂层为第2大含水层,属微承压水透水层,第(8)层~第(11)层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为相对隔水层。(1)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弱透水土层中,本场地稳定地下水位埋深自然地面下约12.3~16.8m(标高约71.88~74.27m),上跨节点底板位于潜水位以下约6.8m,地铁盾构底部位于潜水位以下约4.6m。历史最高水位埋深1.0m(标高约85.0m),抗浮设计水位标高建议采用85.00m。(2)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6)层粉砂层和第(7)层粉细砂中,含水层顶板埋深15.0m左右,底板埋深32.0~37.0m左右。上跨节点底板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顶板以上约8.6m,地铁盾构底部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顶板以下约2.8m。受近几年工程建设施工降水影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目前地下水位已下降至微承压水层顶面附近,微承压水层的承压性已表现微弱,上跨节点基坑开挖深度较浅,不存在承压水突涌风险。2.4.周边环境(1)周边间(构)筑物调查东侧为已建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工程,单孔箱涵结构形式,其结构外壁距本基坑约10m。西侧为在建郑州东站东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其地下连续墙距本基坑约10.8m。1施工中应与相关责任单位对接施工监测数据,密切关注上跨地铁节点基坑开挖施工对周围构筑物的影响,及时调整施工进程安排。(2)管线调查下穿隧道与地铁相交段位于规划圃田西路PTK0+725.66~PTK765.36桩号范围内,经调查节点基坑范围内无现状市政管线存在。(3)地铁现状调查经过对地铁1号线竣工图的调查发现,盾构定标高位于73.446,郑州地铁1号线盾构外径6.0m,壁厚0.3m,左线和右线净距7m。调查结果与设计方案中地铁现状一致,可依据设计方案中数据进行施工。3.施工布置3.1.施工营地为了便于管理及对外联系,项目部营地自建以就近为原则,尽可能设在靠近施工现场的位置,便于现场施工的管理。具体营地建设情况如下:(1)施工现场办公驻地:在七里河的南端红线范围内放置6个集装箱,作为施工现场前方指挥部,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机械作业人员、电工、测量等人员使用。(2)机关办公及生活驻地:本工程的办公和生活营地设在金水东路与圃田西路交叉口西南角附近,自建A级阻燃彩板房作为办公营地,办公营地设职能部门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职工宿舍、职工餐厅等,建筑面积2500m2。(3)施工劳务作业队人员住房主要考虑租赁当地的房屋,计划租赁房屋4500m2。3.2.施工用电主要利用位于动力北路500KVA的变压器。从总配电箱接95mm2的电缆随工作面布置,每个二级配电箱接出若干开关箱,每个开关箱控制一台施工机械或设备。考虑施工区域内事故备用电源,拟选用3台150kw的柴油发电机组,当供电线路发生电网停电事故时,通过开关切换供电系统,实现关键部位现场供电。3.3.施工、生活用水施工用水主要为钻孔泥浆用水、导管冲洗用水以及文明施工用水等,根据现场调查,将自打三口D=400mm,L=30m井以用作施工用水。供水管路采用枝状式布置,引水主管采用D50高强PVC(Ф50×4.6)管,悬挂在围挡内侧的挂钩上,主线引水管每200m安装一个闸阀连接到支线,支线采用D25软管引至施工现场作业面,出水口采用铜质球阀。所有水管用苯板保温棉(20mm厚)包裹,防止低温造成水管冻裂。职工生活用水主要使用营地内已有自来水供水。3.4.交通运输条件3.4.1.场外交通主要利用附近的金水东路、莆田西路、七里河南路、107辅道、中兴路都可到达施工现场。3.4.2.场内交通施工便道按照既满足施工需要,又节省投资的原则修建,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减少干扰,方便施工运输。施工区内的新修道路,尽量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减少占用红线外用地面积。主要布置的便道包括:沿基坑东侧修筑临时道路,长约600m,宽7.5m,结构为厚25cm碎石+20cmC30混凝土,道路横坡1.5%。3.5.综合加工场布置综合加工场主要包括钢筋加工场和模板加工场等、零星材料及配件库、小型材料仓库等,内设置值班房。(1)钢筋加工场位于七里河南路与莆田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约2000m2。场地坪采用C25混凝土硬化,厚度20cm。表3.5-1加工场临建工程量表 序号 临建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钢筋加工棚 座 1 10.5×15.5m 2 厕所 座 2 移动式 3 场区大门 座 1 8×2.5m;钢结构 4 场内硬化 m3 400 C25 5 钢筋存放基础 m3 64 砖砌 6 消防池 m2 10 砌砖并抹灰 7 值班室 间 2 6m2;彩板房 8 彩板房 间 6 115m2;彩板房 9 围挡 m 200 3.6.物资设备仓库布置物资设备仓库主要用于存放竹胶板、锚杆、直螺纹连接头、防水材料、焊条等,根据物资设备的存储量,计划在2号加工场附近建设物资仓库,占地约2000m2。3.7.试验室根据相关规定,试验检测由本标段工地试验室按规定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送样至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并在现场设置标养室完成现场的混凝土试块养护工作。3.8.施工用水根据现场调查,施工用水采用沿线消防用水和自来水供水点,施工前与相关部门联系,自沿线消防栓处在路面切槽引至工作面以内。3.9.制浆池布置根据施工图设计、施工进度、环保及水保要求等综合考虑设置泥浆制浆站。站内设置浆液拌制设备、水池、制浆池、沉淀池。制浆池和沉淀池为相连布置,为减小污染采用钢箱作为制浆池和沉淀池。按照统一部署,采用3m×6.0m×1.5m的矩形泥浆箱(可盛装27m3泥浆,满足施工需要),钢箱钢板厚度8mm,采用75角钢包边,10#槽钢按间距1.5m进行背肋及底面加固,背肋间再用斜向的10#槽钢连接,每根0.8mФ28钢筋做吊耳,Ф48×3.5mm钢管做临时支撑。钻孔时泥浆采用4寸泥浆泵送至孔内,灌注混凝土时抽回泥浆池。池内、外两端各放置一个Ф25钢筋焊接的爬梯。4.上跨地铁节点总体施工方案4.1.总体施工方案上跨节点C30为暗埋段,结构形式为单层双孔箱涵。基坑实施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先施工上跨节点南北两侧基坑,后施工上跨节点基坑。上跨节点基坑长约39.7m,宽约36.4,m,深约6.50m。为保护下方地铁盾构区间,基坑采用化大为小的原则,共分为16个小基坑,其中地铁盾构区间两侧共6个(基坑A1~A3、B1~B3),地铁盾构正上方共10个(基坑C1~C5、D1~D5)。基坑东西两侧支护结构及内部分隔墙均采用Φ850SMW工法桩,型钢密插,上跨节点基坑竖向设置一道支撑,基坑内外侧土体均采用Φ850@600三轴搅拌桩加固,上跨节点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要求地面最大沉降≤0.15%H,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0.18%H(H为基坑开挖深度)。施工顺序:(1)施工上跨节点C30南北两侧的C29、C31段主体,混凝土牛腿1与顶板一同浇筑。图4.1-1上跨节点施工步骤纵剖面示意图(施工C29、C31段)(2)在节点基坑范围内进行满堂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并施工SMW工法桩分隔墙,浇筑分隔墙顶圈梁。cvcvcvcvcvcvcvcv图4.1-2土体加固及SMW工法桩分隔墙平面图(3)施工工程桩。图4.1-3工程桩位置平面图(4)同步开挖基坑A、B,首先开挖沟槽架设钢支撑A、B,然后开挖第一层2.5m,继续分别分3个小基坑开挖至基坑底,浇筑底板。待基坑A、B内底板全部浇筑完成,浇筑侧墙、中隔墙,拆除钢支撑A、B,浇筑顶板,混凝土牛腿2与基坑A内结构顶板一同浇筑。注:位于顶板下方的砼牛腿1与结构顶板同步浇筑。钢支撑A/B于基坑A/B开挖前架设;钢支撑A与分隔墙1相邻段型钢割除前逐个拆除,钢支撑B于分隔墙2相邻段型钢割除前逐个拆除。图4.1-4上跨节点施工步骤纵剖面示意图(施工基坑A、基坑B)(5)开挖基坑C,首先开挖沟槽架设钢支撑C,然后开挖第一层2.5m,继续分5个小基坑开挖至基坑底浇筑底板,待基坑C内底板全部浇筑完成,浇筑侧墙、中隔墙、拆除钢支撑浇筑顶板。注:位于顶板下方的砼牛腿2与结构顶板同步浇筑。钢支撑C于基坑C开挖前架设;钢支撑B/C于分隔墙2/3相邻段型钢割除前逐个拆除。图4.1-5上跨节点施工步骤纵剖面示意图(施工基坑C)(6)开挖基坑D,第一次开挖2.5m,继续分5个小基坑开挖至基坑底浇筑底板,待基坑D内底板全部浇筑完成,浇筑侧墙、中隔墙、拆除钢支撑浇筑顶板。注:位于顶板下方的砼牛腿2与结构顶板同步浇筑。钢支撑C于基坑C开挖前架设;钢支撑B/C于分隔墙2/3相邻段型钢割除前逐个拆除。图4.1-5上跨节点施工步骤纵剖面示意图(施工基坑D)(7)结构上部覆土回填。4.2.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1)关键技术分析由于地铁的重要性,相交段基坑施工必须对地铁盾构采取保护措施,主要考虑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1)直接在盾构上方近距离开挖引起的盾构上浮问题。2)地下结构“欠补偿”对下方盾构抗浮的影响。应对策略:①分小块施工:利用支护墙体对地层的约束作用,地铁停运期间分小块开挖及底板浇筑,减小坑底暴露时间。围护墙及基坑内分隔墙采用SMW工法桩施工。②工程桩:基坑开挖阶段起到对地层的约束作用,在使用阶段与主体结构连接,作为抗浮的附加措施。③时空效应:地铁上方分级分块卸荷。④坑内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提高土体强度和变形模量,增强地层整体性和控制变形。(2)施工监测根据地铁的安全重要性,在地铁上方区域施工,监测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对地铁安全性的监测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施工的“眼睛”,是确保工程顺利、快速施工的依据,只有将现场监测反馈的动态信息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才能确保地铁的安全。所以该区域施工时,对地铁的监测工作是重点、难点,必须高度重视,并周密组织实施。应对策略:1)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建立交流平台。保证监测单位及时将监测结果可以时传送到业主、指挥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便于各单位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异常,立即上报进行处理。2)优化地铁上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严格按方案执行。3)成立地铁保护应急小组,并编制合格有效的应急预案。5.施工计划及资源配置5.1.5.2.施工进度计划表4.1-1施工进度计划表 工序名称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耗时天数 15d 30d 45d 60d 75d 90d 105d 120d 135d 150d 165d 180d 场地平整 2017-3-10 2017-3-19 10 三轴搅拌桩地基加固 2017-3-20 2017-4-18 30 SMW工法桩分隔墙 2017-4-19 2017-5-8 20 浇筑分隔墙顶圈梁 2017-5-9 2017-5-18 10 开挖基坑A、B并浇筑底板 A1-1~A1-3、B1-1~B1-3 2017-9-10 2017-9-12 3 A2-1~A2-3、B2-1~B2-3 2017-9-13 2017-9-15 3 A3-1~A3-3、B3-1~B3-3 2017-9-16 2017-9-18 3 施工A、B基坑内侧墙、中墙及顶板 2017-9-19 2017-10-13 25 开挖基坑C并浇筑底板 C1-1~C1-3 2017-10-14 2017-10-16 3 C2-1~C2-3 2017-10-17 2017-10-19 3 C3-1~C3-3 2017-10-20 2017-10-22 3 C4-1~C4-3 2017-10-23 2017-10-25 3 C5-1~C5-3 2017-10-26 2017-10-28 3 施工C基坑内侧墙、中墙 2017-10-29 2017-11-12 15 开挖基坑D并浇筑底板 D1-1~D1-3 2017-11-13 2017-11-15 3 D2-1~D2-3 2017-11-16 2017-11-18 3 D3-1~D3-3 2017-11-19 2017-11-21 3 D4-1~D4-3 2017-11-22 2017-11-24 3 D5-1~D5-3 2017-11-25 2017-11-27 3 施工D基坑内侧墙、中墙及C、D基坑内结构顶板 2017-11-28 2017-12-27 30 整个节点段铺设顶板防水层回填上覆土 2017-12-28 2018-1-1 5 注:上跨节点段基坑开挖须在两侧C29、C31段隧道主体施工结束之后进行。5.3.人员配置计划表5.2-1人员配置计划表 工种 人数 工种 人数 管理人员 5人 汽车吊车司机 2人 挖掘机司机 6人 渣土车司机 15人 履带吊机司机 2人 修理工 2人 测量工 3人 试验工 2人 钢筋工 8人 混凝土工 12人 电焊工 4人 电工 4人 基坑内开挖人员 8人 信号工 2人 杂工 5人 合计 80人5.4.材料配置计划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普通硅酸盐水泥 t 13320 三轴搅拌桩地基加固 C35水下混凝土 m³ 1544.4 工程桩 C30混凝土 m³ 354.24 基坑分隔墙顶圈梁 钢筋 t 405.56 工程桩及主体结构 H型钢700×300×13×24 t 1826.5 钢支撑609×16 t 44.95 钢筋混凝土压重块 t 2000 表5.3-1主要材料计划表5.5.设备配置计划表5.4-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能力 数量 用途 1 挖掘机 PC400 1.9m3 2 基坑开挖 2 挖掘机 PC200 0.8m³ 4 三轴搅拌桩开挖导向槽 3 装载机 ZL150c 1 装卸土方、材料 4 自卸汽车 红岩/斯太尔 15t 15 土方外运 5 三轴搅拌桩机 2 土体加固、SMW工法桩施工 6 履带吊机 50t 2 SMW工法桩型钢吊装下沉 7 振动锤 2 8 汽车吊 100t 2 钢支撑与底板钢筋笼吊装 9 交流电焊机 BX1-500 台 5 钢筋加工 10 钢筋切断机 GQ50-1 台 2 11 钢筋弯曲机 GW40 台 2 12 钢筋调直机 GTJ3-12 台 2 13 套丝机 台 4 14 液压破桩机 BY-PZJ 台 1 工程桩破桩头 15 绳锯切割机 台 5 拆除分隔墙顶圈梁 16 汽动平板夯 台 2 基底处理 17 氧焊机 套 2 型钢割除 18 潜水泵 4 基坑排水 19 发电机 600kw 1 备用 20 发电机 150kw 2 备用6.施工方法及工艺6.1.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上跨节点基坑内外地基加固均采用满堂Φ850@600三轴搅拌桩,加固范围为基坑内及基坑东西两侧外延6.25m,加固深度在地铁盾构结构上部从地面到盾构顶以上1.25m;在两道地铁盾构结构中间及外侧3.25m的部分从地面到高程61.000;剩余部分从地面到高程66.500。土体加固范围如下图所示。图6.1-1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范围平面示意图图6.1-2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范围剖面示意图搅拌桩28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qu≥0.8MPa,水泥掺量≥20%。地铁正上方加固应先在原位进行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及对盾构区间的影响。地铁两侧加固对盾构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其中紧邻地铁的第一排三轴搅拌桩应在地铁停运时间内实施。6.1.1.施工流程压浆钻进与搅拌施工结束移位至下一根桩重复操作压浆提升与搅拌定位开挖泥浆沟清除地下障碍物、平整场地压浆注入水泥浆配置三轴搅拌机就位压缩空气压入注入图6.1-3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图6.1.2.施工工艺三轴搅拌桩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三轴搅拌桩机喷浆量、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次数等参数。待工艺试验经检测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后,方能进行大面积施工。(1)测量放样和场地清理根据设计要求,先把场地进行清理整平,然后进行放样,测量放样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根据设计资料放出打设宽度;二是根据设计画出布桩平面图,标明排列编号,放出具体桩位,施工前必须经过监理复核,本次施工内容为对地铁区间与下穿隧道正交区域坑底及裙边土体进行加固,水泥搅拌桩单桩直径850mm,桩中心间距600mm,相邻幅间搭接250mm,见下图多排桩搭接施工顺序。图6.1-4三轴搅拌桩地基加固搭接示意图根据三轴搅拌桩打设宽度,沿桩位中心线用PC200挖机开挖槽沟,沟槽尺寸为宽1.0m,深1.0m,并清除地下障碍物,以保证桩机水平行走。在施工过程中随打随挖,置换出的浆液土体及时清出沟槽,保证浆液不外溢,开挖导向沟槽余土应及时处理,以保证三轴搅拌桩正常施工,并达到文明施工要求。(2)桩机拼装及就位三轴搅拌桩机运至施工现场后,用50t吊车进行安装作业,在5日内完成拼装。拼装完成后,请专业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试桩工作。试桩时由现场施工员、桩机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桩机行走时下面铺设路基钢板,以保证工作时桩机垂直于地面。路基钢板每块1m宽,10m长,由5根道轨与上下两层10mm的钢板焊接而成,共12块,前后移动时铺垫循环使用。移动前看清前、后、左、右各位置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及时纠正,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观测,确保钻机的垂直度,搅拌桩垂直度精度不低于1/200。(3)制备泥浆液及浆液注入浆液拌制前,应采用彩钢板房对搅拌系统进行封闭,避免输送水泥及搅拌浆液时产生水泥扬尘。彩钢板房长10m,宽8m,高5m,围裹后台搅拌系统。同时两水泥罐之间设置一座混凝土水池,长2m,宽2m,高1.5m,厚20cm,散装水泥运输车向水泥罐里输送水泥时,水泥罐排气孔深入到水池里,避免扬尘。开钻前对拌浆工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配备电脑计量的自动搅拌系统和散装水泥罐,以确保浆液质量的稳定。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1:1,水泥掺量不小于20%,即每立方米被搅拌土体中水泥掺入量至少为376Kg(被搅拌土体密度以1880Kg/m3计)。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因故搁置超过2小时以上的拌制浆液,应作废浆处理,严禁再用。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小时。注浆时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Y型接头在H口进行混合,注浆压力为1.5Mpa~2.5Mpa,注浆流量为80~120L/min/每台。(4)钻机搅拌提升钻头到桩底后搅拌喷浆1~2min、间歇后提钻,确保底部有足够的灰量,避免出现真空负压、孔壁塌方等引起的周边地基沉降。提钻速度V≤0.5m/min,确保搅拌均匀。喷浆量应由电子显示器和提升速度进行控制,水泥浆用量的误差不得大于±5%。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停浆时间和水泥浆喷乳量,确保水泥搅拌桩质量。发现喷浆量不足时,应整桩复打,因客观原因喷浆中断时,复打重叠段不应小于1.0m。搅拌时间关系图如下:图6.1-5搅拌时间关系图(5)桩机清洗、移位施工完一根桩后,将集料斗加入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压浆管道及其它所用机具,然后移机至下一根桩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6)渣土外运所有三轴搅拌桩施工完成后,置换出的渣土及时外运。根据交管部门要求,必须在夜间进行,顶面加防护罩,避免扬尘,同时不得对路面产生污染。6.1.3.施工过程控制(1)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全过程旁站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所有施工机械均应编号,应将现场技术员、钻机长、现场负责人、水泥搅拌桩桩长、桩距等制成标牌悬挂于钻机明显处,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2)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3)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垂直度控制。(4)重点检查每根成型的搅拌桩的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稠度、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5)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6)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s,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s。(7)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8)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要求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h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h应采取补桩措施。(9)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①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②喷浆深度、停浆标高;③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④钻机转速;⑤钻进速度、提升速度;⑥浆液流量;⑦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⑧复搅深度。6.1.4.技术要求(1)水泥土搅拌连续墙1)围护墙体结构形式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连续墙(SMW工法桩)。2)主要参数桩机钻孔直径:850mm;孔轴间距:600mm。水泥土搅拌桩有效顶标高为相对标高-0.800m,底部相对标高按部位分为-21.4m、-18.9m、-10.7m、-21m,采用重复套钻。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体垂直度不大于1/200,(2)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加固——内插H钢1)H钢截面:700×300×13×24mm。2)上跨节点所有工法桩型钢不拔除,位于基坑坑底以上的型钢按设计要求割除。(3)对施工的要求1)SMW工法连续施工,搭接形式为全断面套打。2)SMW工法水泥掺量为20%。3)搅拌桩水泥掺量不小于20%,水泥采用P.O42.5水泥,水灰比为1.2~1.5,搅拌桩28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4)桩身采用二喷二搅工艺,水泥和原状土均匀拌和,下沉和提升均为喷浆搅拌,下沉速度0.5~1.0m/min、0.5~0.8m/min,提升速度1.0~2m/min、1.0m/min,喷浆压力不宜大于0.8MPa,桩底部分重复搅拌注浆。5)浆液配比根据现场试验,参考配比水泥:膨润土:水=1:0.05:1.6。6)桩体垂直偏差、内插型钢偏差不大于1/200,平面偏差应为±20mm。7)焊接H钢宜采用整材,当采用分段焊接时,应采用坡口焊等强焊接。8)焊接H钢在自重作用下沉放,要控制与搅拌桩施工的间隔时间。6.1.5.质量检测水泥深层搅拌桩施工完成后,要对其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而进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要由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3种:(1)施工完成后3d内的N10轻便触探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水泥搅拌桩桩身水泥浆液的分布均匀性,轻便触探深度一般不大于4m,检测频率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2)施工完成28d后进行的水泥搅拌桩承载力(静载)试验,可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和单桩承载力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水泥搅拌桩完成后对地基的承载力是否得到提高,检验桩身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1.0%。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根。(3)经轻便触探和静载试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在成桩28d后,用抽芯机对桩体进行抽取芯样,主要目的是检验桩身的强度、完整性、桩土搅拌均匀度及桩身长度。检验桩身强度的要求是抽取芯样送到检测机构,进行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成桩28d后,钻芯取样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检验桩身的强度和均匀性。一般地基加固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在1.0~1.2Mpa。6.1.6.水泥搅拌桩临近地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对地铁的影响主要在地铁盾构隧道上部,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搅拌桩底与地铁盾构隧道之间的距离。在钻杆上增加限位装置,或在桩机架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以便钻杆入土时观察、记录钻杆的钻进深度,确保搅拌桩长不少于设计桩长。技术管理人员轮班全程测量管长及监理人员轮班全程旁站等措施,保证在地铁上方的搅拌桩长不超深。钻杆垂直采用仪器东西、南北双向校正,保证垂直度误差在1%以内。(2)实测地铁线路与本工程相对位置,根据地铁1号线调线调坡后的竣工图纸,实地取孔探明地铁线路的标高及平面位置与基坑的相对关系,借此确认地铁上部覆土体加固的范围,确保搅拌桩施工不影响地铁安全运营。(3)严格控制水泥掺量,根据搅拌桩土体加固的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搅拌桩水泥掺入量,防止搅拌桩施工引起加固土体比重超标。单桩水泥掺量通过设计水泥用量计算的水泥浆量来控制。(4)加强施工监控,进行地铁上部土体覆土范围及其他安全保护区内的施工时,提前与第三方监测单位沟通,确保监控适时,掌控场地加固施工对地铁影响的信息,根据监控信息调整施工参数,确保地铁安全得到控制。6.2.SMW工法桩施工上跨节点基坑外围围护墙及内部分隔墙均采用∅@850@600SMW工法桩,内插700x300x13x24H型钢,型钢密插。分隔墙搅拌桩桩底标高均为加固底标高,分隔墙1~7型钢底标高67.000,分隔墙8~15型钢底标高75.200。SMW工法桩与三轴搅拌桩土体加固同期实施,工法桩与搅拌桩间不留冷缝。图6.2-1SMW工法桩大样图图6.2-2SMW工法桩分隔墙平面图6.2.1.施工流程开挖导沟(构筑导墙)设置机架移动导轨SMW搅拌机定位重复搅拌下沉插入型钢施工完毕SMW搅拌机架设残土处理型钢进场焊接成型报监理工程师H型钢涂隔离剂经纬仪测斜、纠偏制作试块设置导向框架和悬挂梁搅拌、提升、喷浆H型钢质检重复提升报监理工程师水泥材质检验报监理工程师水泥浆拌制图6.2-3SMW工法桩施工流程图6.2.2.施工工艺1)场地平整SMW工法桩施工前,必须先对加固好的场地重新进行推土和平整,地平处理面积,以距离基坑围护周边外约8m左右控制。2)测量放线根据提供的坐标基准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及临时标志。放样定线后做好测量技术复核单,提请监理进行复核验收签证。确认无误后进行搅拌施工。3)导沟开挖根据基坑围护内边控制线,采用PC200挖机开挖1.5m*1.5m沟槽,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开挖沟槽余土及时处理,以保证SMW工法正常施工,达到文明工地要求。4)设置定位钢板垂直沟槽方向放置两根定位型钢,规格为200*200的槽钢,长约2.5m,再在平行沟槽方向放置两根定位型钢规格700*300的工字钢,长约10m,转角处H型钢采取与围护中心线成45°角插入,H型钢定位采用型钢定位卡。具体位置及尺寸视实际情况而定。图6.2-4型钢定位示意图5)桩机就位三轴搅拌桩三轴中心间距为600mm,根据这个尺寸在平行H型钢表面用红漆划线定位。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桩机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线锤对龙门立柱垂直定位观测以确保桩机的垂直度,并用经纬仪经常校核。三轴水泥搅拌桩桩位定位后再进行定位复核,偏差值应小于2cm。搅拌下沉启动电动机,根据土质情况按计算速率,放松卷扬机使搅拌头自上而下切土拌和下沉,直到钻头下沉钻进至桩底标高。注浆、搅拌、提升开动灰浆泵,待纯水泥浆到达搅拌头后,按计算要求的速度提升搅拌头,边注浆、边搅拌、边提升,使水泥浆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和,直提升到离地面50cm处或桩顶设计标高后再关闭灰浆泵。重复搅拌下沉再次将搅拌机边搅拌边下沉至桩底设计标高。重复搅拌提升边搅拌边提升(不注浆)至自然地面,关闭搅拌机位。6)实施套钻SMW工法桩按图示顺序进行,其中阴影部分为重复套钻,保证墙体的连续性和接头的施工质量,该施工顺序一般适用于N值小于50的地基上,水泥搅拌桩的搭接以及施工设备的垂直度补正是依靠重复套钻来保证,以达到止水的作用。图6.2-5-1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一般情况下均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图6.2-5-2单侧挤压式连接方式:对于围护墙转角处或有施工间断情况下采用此连接7)搅拌注浆①三轴水泥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根据设计要求和有关资料规定,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2m/min,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做好每次成桩的原始记录。②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施工平台,平台附近搭建150m2水泥库,在开机前应进行浆液的搅制,开钻前对拌浆工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1.2~1.5,拌浆及注浆量以每钻的加固土体方量换算,浆液流量以浆液输送能力控制。土体加固后,搅拌土体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8)吊放型钢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毕后,吊机应立即就位,准备吊放H型钢。① 起吊前在距H型钢顶端200mm处开一个中心圆孔,孔径为40mm,装好吊具和固定钩,然后用50t履带吊机起吊H型钢,用线锤校核垂直度,必须确保垂直。② 在沟槽定位型钢上设H型钢定位卡,固定插入型钢平面位置,型钢定位卡必须牢固、水平,而后将H型钢底部中心对正桩位中心并沿定位卡徐徐垂直插入水泥土搅拌桩体内,垂直度控制用线锤控制。③ 根据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引放到定位型钢上,根据定位型钢与H型钢顶标高的高度差,在定位型钢搁置槽钢,焊φ8吊筋控制H型钢顶标高,误差控制在±5cm以内。④ 待水泥土搅拌桩达到一定硬化时间后,将吊筋与沟槽定位型钢撤除。⑤ 若H型钢插放达不到设计标高时,则采取提升H型钢,重复下插使其插到设计标高,下插过程中始终用线锤跟踪控制H型钢垂直度,并用经纬仪校核。9)报表记录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记录,详细记录每根桩的下沉时间、提升时间和H型钢的下插情况,记录要求详细、真实、准确。及时填写当天施工的报表记录,隔天送交监理。6.2.3.施工注意事项(1)停机、停电机械故障处理由于本项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将选用D408履带式吊机,移动灵活、设备性能优良,但由于施工现场特殊因素,产生停电、设备故障,排除故障时间过长造成断桩空桩,及插入H型钢困难等局面,我们将采取快速反应措施。① 当H型钢不能靠自重完全下插到位时,采取SMW钻管头部,静压或采用振动锤进行振压。② 当上述方案失败时,即可果断地割除露出地面部分的型钢,在外档加一幅水泥土搅拌桩,加插H700*300型钢作强度补偿。③ 在长时间停工后恢复施工时应在外侧,加作一至二幅φ850单排水泥土搅拌桩,以防止内档因时间过长造成新老搅拌桩接触面的缝隙渗水。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冷缝则采取在冷缝处围护桩外侧补搅素桩方案,在围护桩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补桩,以防偏钻,保证补桩效果素桩与围护桩搭接厚度约10cm左右。④ 在转角处长时间停工后恢复施工时应该采用“十”字型施工。(2)渗漏水处理在整个基坑开挖阶段,密切注视基坑开挖情况,一旦发现墙体有漏水点,及时进行封堵。①设置引流管。②配制化学浆液。③将配制拌合好的化学浆和水泥浆送入贮浆桶内备用。④注浆时启动注浆泵,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时接上Y型接头从H口混合注入孔底被加固的土体部位。⑤注浆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⑥施工参数a)注浆压力:0.3-0.8Mpab)注浆流量:25-35L/minc)注浆量:0.375m3/米d)浆液配比:A液——水:水泥:膨润土:外掺剂=0.7:1:0.03:0.03(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级)B液——水玻璃选用波宽度为35-40°A液:B液=1:1初凝时间:45秒凝固强度:3-4Mpa/2h(3)资料归档、提交①测量复核单②原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③施工原始记录④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⑤试块试验报告⑥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有关文件⑦竣工图纸6.3.工程桩施工为防止地铁盾构上浮,在上跨节点基坑内设置抗拔性能的工程桩,工程桩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可对地基起到约束作用,在使用阶段与主体结构连接,作为盾构抗浮的附加措施。工程桩采用Φ6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P8。工程桩抗拔性能技术参数可参照七里河段抗拔实验结果确定。工程桩共设置156根,在上跨节点两侧C29、C31段各设置10根,其余136根分别设置在各小基坑内,具体数量见下表。表6.3-1各小基坑内工程桩数量统计 基坑编号 坑内工程桩数量 基坑编号 坑内工程桩数量 下穿隧道C29段 10 下穿隧道C31段 10 A1 A1-1 6 B1 B1-1 6 A1-2 2 B1-2 2 A1-3 2 B1-3 2 A2 A2-1 2 B2 B2-1 2 A2-2 2 B2-2 2 A2-3 4 B2-3 4 A3 A3-1 2 B3 B3-1 2 A3-2 2 B3-2 2 A3-3 4 B3-3 4 C1 C1-1 2 D1 D1-1 2 C1-2 4 D1-2 4 C1-3 4 D1-3 4 C2 C2-1 2 D2 D2-1 2 C2-2 2 D2-2 2 C2-3 4 D2-3 4 C3 C3-1 2 D3 D3-1 2 C3-2 2 D3-2 2 C3-3 4 D3-3 4 C4 C4-1 2 D4 D4-1 2 C4-2 2 D4-2 2 C4-3 4 D4-3 4 C5 C5-1 2 D5 D5-1 2 C5-2 2 D5-2 2 C5-3 4 D5-3 4各小基坑内工程桩具体布置如下图 A1、B1基坑工程桩布置图 A2、A3、B2、B3基坑工程桩布置图 C1、D1基坑工程桩布置图 C2、C3、D2、D3基坑工程桩布置图 C4、C5、D4、D5基坑工程桩布置图 隧道主体C29、C31段基坑工程桩布置图工程桩施工工艺参照钻孔灌注桩,具体技术要求如下:(1)钻孔桩定位偏差不应大于20mm;桩身垂直度不应大于1/200。(2)桩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0,也不宜大于1.3,成孔需用优质泥浆,以防泥皮过厚。(3)桩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4)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孔径、孔深、扩孔、沉渣及垂直检测。(5)先实施地基加固后实施桩基,以减小桩基对盾构区间的扰动。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详见《钻孔灌注桩及格构柱专项施工方案》。6.4.基坑开挖方案上跨地铁节点两侧的主体结构全部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对基坑进行开挖施工。上跨节点共分为16个小基坑,其中地铁盾构区间两侧共6个(基坑A1~A3、B1~B3),地铁盾构正上方共10个(基坑C1~C5、D1~D5)。图6.4-1基坑开挖分块示意图6.4.1.施工顺序(1)沿通道纵向,先实施盾构区间两侧基坑(A、B),后依次实施盾构区间正上方基坑(C、D)。(2)沿通道横向,采用退挖的方式,先施工中间的基坑,在对称交替实施两侧基坑。(3)竖向分两侧开挖,第一次卸土厚度约2.5m(流图厚度4m),第二次卸土又分为三个小基坑(XX-1~3)进行开挖。(4)总体实施顺序为A1,B1→A2,B2→A3,B3→C1→C2→C3→C4→C5→D1→D2→D3→D4→D5。表6.4-1各基坑开挖及底板浇筑面积统计表 第一层土体开挖 基坑 长/m 宽/m 开挖面基/㎡ A1 5.74 13 74.62 A2~A3 5.74 10.85 62.28 B1 5.745 13 74.69 B2~B3 5.745 10.85 62.33 C1 10.99 7.2 79.13 C2~C4 10.99 6.45 70.89 D1 10.975 7.2 79.02 D2~D4 10.975 6.45 70.79 第二层土体开挖 底板浇筑 基坑/底板 长/m 宽/m 开挖面基/㎡ 长/m 宽/m 浇筑面基/㎡ A1-1 5.74 5.2 29.85 7.59 4.2 31.88 A1-2、A1-3、A2-3、A3-3 5.74 3.9 22.39 7.59 4.4 33.4 A2-1、A3-1 5.74 3.05 17.51 7.59 3.4 25.81 A2-2、A3-2 5.74 3.9 22.39 7.59 3.9 29.6 B1-1 5.745 5.2 29.98 7.59 4.2 31.9 B1-2、B1-3、B2-3、B3-3 5.745 3.9 22.41 7.59 4.4 33.42 B2-1、B3-1 5.745 3.05 17.52 7.59 3.4 25.82 B2-2、B3-2 5.745 3.9 22.41 7.59 3.9 29.26 C1-1 10.99 2.4 26.38 11.84 1.4 16.58 C1-2、C1-3、C2-3、C3-3、C4-3、C5-3 10.99 2.4 26.38 11.84 2.9 34.34 C2-1、C3-1、C4-1、C5-1 10.99 1.65 18.13 11.84 2 23.68 C2-2、C3-2、C4-2、C5-2 10.99 2.4 26.38 11.84 2.4 28.42 D1-1 10.975 2.4 26.34 12.675 1.4 17.75 D1-2、D1-3、D2-3、D3-3、D4-3、D5-3 10.975 2.4 26.34 12.675 2.9 36.76 D2-1、D3-1、D4-1、D5-1 10.975 1.65 18.11 12.675 2 25.35 D2-2、D3-2、D4-2、D5-2 10.975 2.4 26.34 12.675 2.4 30.42依次开挖上跨节点基坑并回筑内部结构。(1)基坑A1~A3、B1~B3施工顺序为基坑A、B同步施工,采用退挖的方式,先施工中间的基坑,再依次实施两侧基坑。图6.4-2基坑A(B)开挖纵剖面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m)图6.4-3基坑A(B)开挖横剖面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m)首先同步开挖A1、B1基坑1)每个基坑分两层开挖,第一次卸土厚度约2.5m(留土厚度4m),第二次卸土又分为三个小基坑A1-1~3(B1-1~3)进行开挖。其中,第一次卸土宜分层进行,若地基加固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一次性挖除;第二次卸土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整,保证地铁盾构的变形在控制范围内。最后30cm采用人工开挖,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第二次卸土的同时架设钢支撑A(钢支撑B)。2)每个小基坑A1-1~3(B1-1~3)开挖至坑底后,处理工程桩桩头,桩头破除使用液压破桩机,破桩头同时可对基底进行整平并测试地基承载力。在相邻先期施工基坑之间的分隔墙工法桩顶圈梁上安装多台绳锯切割机,切割顶圈梁混凝土,在工法桩型钢顶部连接吊运装置,然后采用氧焊机割除型钢,吊出基坑。放入底板钢筋笼,利用钢筋接驳器将钢筋笼与已浇筑底板连接并将工程桩锚入底板,预埋橡胶止水钢板,浇筑结构底板分块。每个小基坑分坑线与该小基坑浇筑底板间留出0.5m间距便于施工。表6.4-2基坑开挖施工时间安排 工序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耗时 开挖第一层2.5m 0:00 0:55 0h55m 开挖第二层小基坑4m 0:55 1:45 0h50m 破除工程桩桩头 1:45 2:15 0h30m 分割分隔墙顶圈梁 2:15 3:15 1h00m 割除分隔墙型钢并吊出基坑 3:15 4:00 0h45m 基底处理 4:00 4:30 0h30m 将钢筋笼吊放入坑内并接驳钢筋、预埋止水带、支模板 4:30 5:30 1h00m 浇筑地板混凝土 5:30 6:00 0h30m注:破除工程桩桩头可以与基底处理同时进行,以缩短施工时长。每个基坑只有第一个小基坑需要计算第一层开挖时间,其余小基坑从开挖到浇筑底板约耗时5小时。基坑A2、A3(B2、B3)施工顺序同A1(B1)3)每个小基坑从第一次卸载开挖土体到浇筑结构底板,应控制在地铁1号线非运营时间范围内完成,具体起止控制时间应同地铁运营单位协商确定。如无法在该段时间内完成基坑施工,地铁运营前需采用钢锭压重。4)各小基坑底板分块浇筑,待基坑A、B各自底板全部完成后,统一浇筑该基坑结构侧墙、中隔板及顶板,同时施工防水层并预留防水搭接层。(2)基坑C1~C5施工顺序为:基坑A、B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可以对基坑C进行施工,基坑采用退挖的方式,先施工中间的基坑,再依次实施两侧基坑。图6.4-4基坑C开挖纵剖面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m)图6.4-5基坑C开挖横剖面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m)首先开挖C1基坑1)每个基坑分两层开挖,第一次卸土厚度约2.5m(留土厚度4m),第二次卸土又分为三个小基坑(C1-1~3)进行开挖。其中,第一次卸土宜分层进行,若地基加固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一次性挖除;第二次卸土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整,保证地铁盾构的变形在控制范围内。最后30cm采用人工开挖,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第二次卸土的同时,拆除钢支撑A,架设钢支撑C。2)每个小基坑(C1-1~3)开挖至坑底后,处理工程桩桩头,桩头破除使用液压破桩机,破桩头同时可对基底进行整平,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割除与相邻先期施工基坑之间的分隔墙工法桩型钢,割除型钢采用氧焊机,放入底板钢筋笼,利用钢筋连接器将钢筋笼与已浇筑底板连接并将工程桩锚入底板,预埋橡胶止水钢板,浇筑结构底板分块。每个小基坑分坑线与该小基坑浇筑底板间留出0.5m间距便于施工。基坑C2~C5开挖顺序同C13)每个小基坑从第一次卸载开挖土体到浇筑结构底板,应控制在地铁1号线非运营时间范围内完成,具体起止控制时间应同地铁运营单位协商确定。如无法在该段时间内完成基坑施工,地铁运营前需采用钢锭压重。4)各小基坑底板分块浇筑,待基坑C内各小基坑底板全部完成后,统一浇筑结构侧墙、中隔板,同时施工防水层并预留防水搭接层(3)基坑D1~D5施工顺序为:基坑C内结构侧墙、中隔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施工基坑D,基坑采用退挖的方式,先施工中间的基坑,再依次实施两侧基坑。图6.4-6基坑D开挖纵剖面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m)图6.4-7基坑D开挖示意图(图中尺寸单位:m)首先开挖D1基坑1)每个基坑分两层开挖,第一次卸土厚度约2.5m(留土厚度4m),第二次卸土又分为三个小基坑(D1-1~3)进行开挖。其中,第一次卸土宜分层进行,若地基加固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一次性挖除;第二次卸土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整,保证地铁盾构的变形在控制范围内。最后30cm采用人工开挖,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第二次卸土的同时,拆除钢支撑B与钢支撑C。2)每个小基坑(D1-1~3)开挖至坑底后,处理工程桩桩头,桩头破除使用液压破桩机,破桩头同时可对基底进行整平,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割除与相邻先期施工基坑之间的分隔墙工法桩型钢,割除型钢采用氧焊机,放入底板钢筋笼,利用钢筋连接器将钢筋笼与已浇筑底板连接并将工程桩锚入底板,预埋橡胶止水钢板,浇筑结构底板分块。每个小基坑分坑线与该小基坑浇筑底板间留出0.5m间距便于施工。基坑D2~D5开挖顺序同D13)每个小基坑从第一次卸载开挖土体到浇筑结构底板,应控制在地铁1号线非运营时间范围内完成,具体起止控制时间应同地铁运营单位协商确定。如无法在该段时间内完成基坑施工,地铁运营前需采用钢锭压重。4)各小基坑底板分块浇筑,待基坑D内各小基坑底板全部完成后,统一浇筑结构侧墙、中隔板,同时施工防水层并预留防水搭接层5)一同浇筑基坑C与基坑D的顶板。6)待A、B、C、D四个基坑结构全部达到设计强度后,一起施工顶板防水层,上跨节点覆土至设计地面。6.4.2.基坑回填技术要求(1)基坑开挖必须在加固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开挖,基坑周边顶面荷载≤20KPa。(2)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小基坑施工队地铁1号线隧道的影响,施工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例如地面预制钢筋笼,基坑开挖到底厚直接吊放入坑等。(3)施工单位在上跨节点开挖前应择处设置实验坑,并在坑内预演开挖、割除工法桩、清理桩头、吊放钢筋笼及浇筑底板等工序,确保基坑开挖及底板浇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坑底桩头清理,型钢切割完毕后底板钢筋笼整体吊装前,应预估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底板时间,如其超过地铁停运时间则停止施工,回填基坑,待下次地铁停运期间复工。(5)基坑回填去除淤泥质土、淤泥、粉砂、杂土、有机含量大于8%的腐殖土、过湿土、冻土和大于150mm粒径的石块外,其他均可回填。(6)回填土施工前应分别取样测定其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并做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7)基坑必须在隧道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回填前应将坑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应压实,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回填,基坑回填应分层,水平压实;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灯板结构及防水保护层,结构两侧及顶板500mm范围内以及地下管线周围应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8)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并满足道路、景观等专业要求。6.4.3.施工注意事项(1)基坑开挖正式实施前必须择处设置实验坑,并在坑内预演开挖、割除工法桩、清理桩头、吊放钢筋笼及浇筑底板等工序,确保基坑开挖及底板浇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由于施工期间承压水条件尚不明确,应根据地下水监测结果符合设计方案,如有需要应加以调整或采取相应工程措施。(3)每个基坑开挖第一层土(厚度约2.5m)需根据地基加固的强度以及地铁隧道的变形加以调整,若地基加固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一次性挖除;否则应结合监测数据分层进行。(4)现场预备袋装铁砂,上跨节点两侧盾构隧道内预先停放重车,若基坑底板浇筑完毕后盾构区间隆起大于5mm,则底板上采用袋装铁砂压载,压载不超过25KPa,盾构隧道内采用重车压重。(5)每个小基坑(XX-1~3)从第一次卸载开挖土体到浇筑结构底板,应控制在地铁1号线非运营时间范围内完成,具体气质控制时间应同地铁运营单位协商确定。施工单位在上跨节点开挖前应择处设置实验坑,并在坑内预演开挖、拆除工法桩、清理桩头、吊放钢筋笼及浇筑底板等工序,确保基坑开挖及底板浇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超过地铁停运时间则停止施工,回填基坑,待下次地铁停运期间复工。(6)本基坑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检测情况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确保围护及地基加固、基坑开挖、浇筑内部结构、覆土回填等各个阶段满足相应的地铁变形控制标准。(7)基坑开挖若发现坑底或侧壁发生渗漏,则应采用注浆法封堵并回填基坑。(8)结构底板及侧墙混凝土强度需达到70%,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进行下一工程的开挖或施工。(9)施工期间,作用于顶板的施工荷载应≤20KPa。6.5.隧道主体施工6.5.1.钢筋工程上跨地铁段底板钢筋分小版块在加工厂进行制作,对应的基坑开挖前运至施工现场。基坑开挖到底,基地处理完成后将底板钢筋控吊放如基坑,与先浇筑板块预留钢筋接头进行接驳。侧墙及顶板钢筋工艺参照一般段隧道主体钢筋施工。(1)钢筋施工的基本流程钢筋进场→查材质单合格→原材复试合格→由工程技术部发加工通知→加工→预检合格→绑扎钢筋→隐检合格→下道工序(2)钢筋加工制作1)材料及加工要求①钢筋必须有质保书或试验报告单。②钢筋进场时分批抽样物理力学试验。③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图集规范要求。④采用机械连接的钢筋,必须进行班前试件的制作,并按规定进行送样检测。⑤钢筋原材及加工的半成品应加垫木,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并采取覆盖等保护措施。2)钢筋焊接①用电弧焊焊接HPB300钢筋时采用E43型焊条,焊接HRB400级钢筋时采用E55型焊条。②焊接成型时,焊接处封锁水锈、油渍等。焊接后在焊接处无缺口、裂纹及较大的金属焊瘤,用小锤敲击时,应发出与钢筋同样的清脆声。③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3)钢筋机械连接:对于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直螺纹加工工艺流程:机床安放及调试→加工直径调整→丝头长度调整→钢筋切头(砂轮切割机切平)→钢筋装卡→丝头加工→丝头检验→直螺纹套筒检验→直螺纹钢筋的连接与检验。表6.5-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钢筋的弯折位置 ±15 箍筋内径尺寸 ±5(3)钢筋安装1)钢筋安装流程底板施工顺序:清扫基面杂物→弹纵横钢筋位置线→铺底板下层筋下铁→铺底板下层筋上铁→绑扎下层筋→摆放马凳→铺上层钢筋下铁→铺上层钢筋上铁→绑扎上层筋→侧墙、隔墙插筋→调整、加固插筋侧墙施工顺序:修整预留搭接筋→绑墙体立筋→绑横向钢筋→卡塑料垫块顶板施工顺序:清理板、梁内杂物和垃圾→弹顶板横纵钢筋位置线→绑扎下层钢筋下铁→顶板下层筋上铁→摆放钢筋马凳→铺设顶板上层筋下铁→铺上层钢筋上铁→绑扎上层筋2)钢筋安装及要求①钢筋安装,包括底板、侧墙及顶板,同一连接区段内(区段范围为35d,且不小于500,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纵向受力接头位置应分批错开,接头率不得大于50%。②在顶底板内根据施工需要设置马镫筋,马镫筋立筋采三级钢φ25,间距1.2米,高度随底板厚度,横向担筋采用三级钢φ22,间距1.5米,长度同底板宽度,架立筋设置见下图。图6.5-1架立筋布置图图6.5-2架立筋布置照片③绑扎前应将基底清扫干净,主要部位(如墙体、预留孔洞)弹线。④钢筋绑扎必须满扎,禁止出现漏扎、错扎、跳扎现象,在外侧钢筋上安装高强度混凝土垫块,垫块混凝土等级高于主体混凝土一个等级,间距1m。⑤绑扎现场烟头、烟盒、饮料瓶等杂物必须及时清理,避免施工现场二次污染,钢筋成型后不宜清理⑥预插墙体的钢筋,位置必须准确,并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避免下道工序施工中移位。⑦钢筋吊运要求长、短分开吊,并捆扎牢固,吊运钢筋要有专人指挥。抬运长钢筋要招前顾后、统一起落,防止伤人。吊运钢筋不能集中堆放在已完成的钢筋骨架上,以免发生变形位移。⑧钢筋安装质量允许偏差表6.5-2钢筋安装质量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6.5.2.模板工程(1)底板及内倒角模板1)底板各小版块钢筋提在开挖前在基坑外制作完成,底板施工混凝土浇筑高度为底板面以上100cm处,钢筋笼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预留接头。底板内倒角采用钢模板,根据底板设计厚度不同,采用P6015、P3015、P4015拼装外侧模,内模倒角由两块倒角模板组成。模板制作面板为5mm钢板,边框为63×8mm钢板,肋板为63×6mm钢板。倒角模板加工大样见下图。图6.5-3倒角模板加工大样图底板及倒角模板加固方式采用Ф16三接头止水对拉螺栓,止水螺栓详图见图7-8。对拉螺栓间排距0.6m×0.6m。对拉螺栓通过蝴蝶扣与钢模板后面的内龙骨(竖向2根Ф48×3.5mm钢管)、外龙骨(横向2根Ф48×3.5mm钢管)固定在一起,模板外侧同时采用Ф48×3.5mm钢管斜撑至横向外龙骨部位。图6.5-4三接头止水螺杆拆解图图6.5-5底板及倒角模板加固实景图2)在底板、侧墙、顶板施变形缝处外侧(迎水面)设立外贴式橡胶止水带(320×30);板中设立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350×28)、低模量聚氨酯密封胶、高模量聚氨酯密封胶、20mm丁晴软木橡胶、PE泡沫棒等。3)在每一段底板与侧墙纵向水平施工缝处设镀锌钢板止水带。4)后浇混凝土端头模板坚实可靠,且在灌注中不跑模。采取措施防止振捣施工缝处砼时,水泥浆液溢出,影响施工缝处砼密实度。保证缝边砼自身密实。保证止水带与砼牢固结合,止水带处砼不出现粗骨料集中或漏振。5)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将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灌混凝土。(2)中墙模板安装1)采用15mm厚竹胶板,脚手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与板面支架连接成整体。2)模板安装时,按设计要求安装对拉螺栓,对拉螺栓与穿过砼部位事先套上PVC管,以便于拉杆抽出。φ16拉结螺杆通过蝴蝶扣与模板后面的纵(40×60×15mm镀锌方钢)、横杆(钢管)固定在一起。图6.5-6中墙模板安装图(3)侧墙模板安装侧墙模板安装见下图。图6.5-7侧模安装图1)侧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彻底清理施工缝,随后进行内侧墙立模施工。2)内侧模安装施工顺序:钢筋绑扎→侧墙模板→内、外龙骨→橫撑→浇筑侧墙、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顶模板→拆侧模板。3)侧墙模板安装前,严格测量定出模板边线,弹出墨线。4)竹胶板事先在地面按3~4块模板(与竖带用铁钉钉在一起)拼装成组合模板,再进行靠墙拼装。5)按模板与脚手架施工设计安装内、外龙骨,以及橫撑系统,防止外龙骨外移。6)竖向内龙骨(@150)采用40×60mm方钢,外龙骨(水平2×Φ48×3.5@600),侧墙无对拉螺杆,在侧墙内侧采用顶托(@600×600)与支架水平杆连接支撑。7)模板支立完成以后进行校模,调整垂直度偏差至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按一定的间距对隧道内满堂架支撑系统进行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剪刀撑加固,并采用钢管斜撑@600mm对支架进行加固,防止支架受水平力作用,发生位移,确保模板及支架系统的稳定性。8)在底板与侧墙施工缝留设位置,准确放样定出侧墙模板边线,采用表面经刨床加工过的方木留设接茬。方木内侧面安设做到光滑顺直,接缝位置采用扒钉连接,用内顶外撑法准确牢固固定,局部焊短钢筋限位,以保证后期侧墙模板支立时,模板根部可以与施工缝位置的接茬混凝土相密贴,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对侧墙模板所有拼缝及施工缝处的接茬位置进行细致检查,对可能造成漏浆的拼缝采用玻璃胶在模板外侧进行密封,以保证模内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1)侧模安装施工顺序:钢筋绑扎→安装防水型对拉螺栓→侧墙模板→内、外龙骨→外顶内撑钢管安装→浇筑侧墙、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顶模板→拆侧模板。2)侧墙安装三接头止水对拉螺栓后,安装竹胶板,竖向内龙骨(@150)采用40×60mm方钢,外龙骨(水平2×Φ48×3.5@600),在侧墙内侧采用顶托(步距1200mm,间距600mm)与支架水平杆连接支撑,在侧墙外侧采用钢管脚手架配顶托斜撑至横向外龙骨上(步距1200mm,间距600mm)支撑。(4)顶板模板安装1)顶板底模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竹胶板,模板尺寸为1220×2440mm,底模板铺设方向为纵向2440mm,横向1220mm;支架采用满堂红碗扣式脚手架,满堂支架的间距为60(纵)*60cm(横),横杆步距为1.2m。3米污水管支撑横梁部位(K11+297.431~K11+309.431)顶板底模采用18mm厚双面覆膜竹胶板,支架采用满堂红碗扣式脚手架。满堂支架的间距为30(纵)*30cm(横),横杆步距为0.6m。顶板部位顶托上布置2层分配梁,底层主分配梁用3根φ48×3.5mm钢管,纵向布置;上层次分配梁采用5cm×10cm方木,横向布置,纵向中心间距为15cm。顶板支架模板体系见图7-15。图6.5-8顶板支架模板纵断面图2)施工顺序:搭设板模板的支架、纵、横向分配梁→搭设顶板模板→钢筋绑扎→顶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板。3)搭设脚手架前下层板上清理干净,砼表面平整。搭设脚手架前必须首先检查杆件的状况,对损坏严重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脚手架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给定的间距和形式按要求搭设。脚手架两端设托撑,顶托旋出丝扣的长度不超过20cm,钢管底部一侧距离底板最大间隙1.3mm,支垫1mm厚钢片,以防失稳。4)模板采用塔吊或汽车吊吊装,人工配合安装,安装前必须提前清理模板并涂抹脱模剂。模板安装完后绑扎钢筋,浇筑砼。铺模板时从上倒角铺起,在中间收口。顶板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模板应清扫干净。5)支架横向以网格间距作φ48×3.5钢管水平拉杆连接点用扣件连接,拉杆两端要定紧侧壁,确保模板体系的稳定。6)由于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高,对模板的安装质量要求高,因此在模板安装时模板的接缝要用双面胶贴缝,防止漏浆。顶板面的模板要按设计与规范的规定起拱。7)为了保证顶板的平整度和减少模板体系的变形,贴面板的木枋需进行刨平处理。6.5.3.施工缝的处理底板分小块浇筑,各个小版块之间施工缝均需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工艺如下:(1)防水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带位置、尺寸、以及止水使用的材料、变形缝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加强变形缝处混凝土的浇捣和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确保混凝土质量。(2)施工缝止水带周围个混凝土的浇筑缺陷是目前质量的通病,尤其是水平安设方法最容易导致结构顶板及底板发生渗漏,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向上保持一定的角度,以利于混凝土浇筑是保证其密实度和气泡消除。安装止水带处模板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在顶底板水平安装时使止水带形成盆式,以避免止水带下的气体在混凝土浇捣事无法逸出,形成空隙(下图7-16)。向上翘起可排除气孔水平安装时易产生气孔(3)避免工人在操作时无意将铁钉或扎丝扎在止水带上,直接使止水带失去防水能力。(4)中埋式止水带在混凝土变形缝处,应按照设计图纸位置将止水带两翼分别埋入结构中,圆环中心对准变形缝中心。(5)止水带设置时不可翻转、扭曲,如发现破损须立即更换。(6)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避免止水带被污染和水泥砂浆损坏,表面有杂质须清理干净,以免混凝土与其咬合不紧密造成渗水通道。(7)接触止水带的混凝土不应出现粗骨料集中和漏振现象。(8)止水带应就位准确,安装牢固,模板的端板应做成箱型,在浇筑一侧混凝土时保护橡胶止水带的另一侧不受到破坏,止水带的端头离周围钢筋的距离不小于20mm,纵线固定间距不大于250mm。止水带的接头部位尽量采用现场硫化的方法,接头处应选在结构应力较小的部位。(9)浇筑混凝土时,一端固定在钢筋中,另一端用用箱型木板保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堵头模板和另一端止水带的箱型保护。(10)施工中必须保证止水带的位置准确和混凝土的浇捣质量,保证混凝土与止水带的紧密结合。(11)混凝土浇筑至节段间施工缝、变形缝时,安排专人监督检查,防止振动棒碰及止水带形成如下渗水通道。止水带位移见下图。图6.5-9止水带位移质量缺陷图(12)变形缝处填缝材料固定不牢,在浇筑混凝土时填缝材料与混凝土揉合在一起,在变形缝处形成过水通道;填缝材料位移见图7-18。填缝材料图6.5-10填缝材料位移质量缺陷图(13)保护措施①水平方向的止水带安装完成后,用竹胶板加以覆盖,防止下道工序施工时损坏止水带。②施工机械、钢筋及管道等重物不能压在止水带上,施工人员不能任意踩踏止水带,防止止水带变形。③用在隧道外墙两侧待安装的止水带应卷好,并用包装布进行包装,以防损坏。④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止水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损坏经及时修复后,方可浇筑混凝土。6.5.4.混凝土工程隧道工程主体结构采用C40防水砼(抗渗等级P8),在底板钢筋笼吊装就位并接驳完成、模板支立加固后进行主体混凝土浇筑施工。(1)底板施工底板混凝土灌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棒及平板振捣器振捣,分层、分段对称连续浇筑。在结构分段内底板混凝土顺隧道坡度方向由低向高连续浇筑。底板与侧墙交接部位分层浇筑,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2)侧墙及顶板施工1)施工前先校正止水带位置,接缝处凿毛并将表面清理干净按要求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止水带损坏处进行修补。2)根据放线位置分层支立模板,绑扎钢筋。3)模板支架要有足够的侧向稳定性和刚性,以防止局部发生跑模或变形。4)桩撑支护段,首先做好侧墙防水层,中隔墙内用脚手架,竹胶板进行施工。5)挡头模板根据施工缝变形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按设计进行设置,预留止水条粘结槽需平顺整齐,预埋止水带要牢固、不变形、不漏浆。6)浇筑前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端头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杂物,合格后进行浇筑。7)墙体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运输车现场卸出的混凝土的拌合料坍落度应为16~20cm,不合格混凝土禁止入仓。侧墙水平施工缝以上50cm范围要注意振动棒插入深度及混凝土下落速度,防止使止水带发生弯曲移位至顶板交界处间歇1~1.5h,然后再浇筑顶板混凝土。8)顶板混凝土连续水平分台阶由边墙壁、中墙壁分别向结构中间方向进行浇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灌至高程初凝前,用磨光机收光一遍后抹面。(3)混凝土养护1)在节段混凝土养护中,必须针对节段不同部位的实际条件,采用适当的养护措施,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2)底板养护条件相对较好,在底板浇捣完收光后,采用蓄水及覆盖土工布养护,当大气温度低于5℃时采用覆盖棉被、土工布保温养护14天。3)中隔墙的养护方法,在中隔墙浇捣完毕后,其两侧墙面处于带模养护状态,仅墙顶部分须采取浇水养护的方法进行养护。中隔墙在顶板灌注完至少24小时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护,中隔墙在拆模之后浇水养护。为确保顶板底面、隔墙及内侧墙的养护效果,应将在两端洞口悬挂帆布等封闭起来以防止“穿堂风”。4)外侧墙和顶板的养护方法,外侧墙外表面是养护的重点,其表面在模板拆除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失水开裂,在侧墙浇捣完后混凝土达到5.0Mpa时,即可侧墙拆模,拆模后,立即在外侧覆盖土工布或麻袋,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喷水养护,保持外侧悬挂的土工布呈湿润状态。侧墙外侧拆模完成后进行内侧模板拆除,内侧模板拆除后,喷淋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顶板底由于承重,无法提前拆模养护。为确保顶板底面有良好的养护条件,采用将两端洞口用悬挂帆布封闭的方式,减少节段内空气与外界的交流。顶板养护条件较好,可直接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5)混凝土养护的其它事项:确保混凝土的充分养护,必须派专门人员负责对其进行浇水、覆盖等工作,保证24小时混凝土表面潮湿。为便于监理检查,浇水养护人员须佩戴明显标志,责任到人。6.5.5.防水工程本工程防水采用C40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外层采用防水卷材全封闭防水并设置保护层,施工的关键是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等簿弱环节的防水,确保防水工程的质量。由于上跨地铁段基坑开挖及底板施工时间有限,隧道底板下部再铺设防水卷材。侧墙外侧采用1.2mm厚YTL-C耐根刺穿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油毡隔离层;顶板采用1.5mm厚YTL-VX交叉层压膜自粘防水卷材+油毡隔离层+7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卷材施工施工工序:表面清理、修补→涂刷配套的基层处理剂→节点部位粘贴→定位、弹基准线→铺贴自粘性橡胶防水卷材→辊压、排气→收头处理及搭接→组织验收→保护层施工。底板防水层卷材采用空铺法或者点粘法施工,侧墙及顶板防水层卷材满粘法施工。1)基面清理清除基层表面杂物、砂子,凸出表面的石子、砂浆疙瘩等应清理干净,清扫工作必须在施工中随时进行,并修补平整表面。阴阳角采用水泥砂浆抹成圆弧角,阴角最小半径50mm,阳角最小半径20mm。基面若有明水,扫除即可施工。2)弹基准线试铺根据施工现场状况,进行合理定位,确定卷材铺贴方向,在基层上弹好卷材控制线,依循流水方向从低往高进行卷材试铺。3)撕开卷材底部隔离纸卷材试铺后,先将要铺贴的卷材剪好,反铺于基面上(即是底部隔离纸朝上),撕剥去卷材隔离纸。撕剥时,已剥开的隔离纸宜与粘结面保持45~60度的锐角,防止拉断隔离纸,尽量保持在自然松弛状态,但不要有皱折。侧墙防水采用机械固定法固定予围护表面,固定点距离卷材边缘2cm处,钉距不大于20cm,钉长不得大于27mm,且配合垫片将防水层牢固固定在基层表面,垫片直径不得小于2cm,厚度不得大于1mm。4)卷材铺贴滚铺法:将卷材对准基准线试铺,在约5m长处用裁纸刀将隔离纸轻轻划开,注意不要划伤卷材,将未铺开卷材隔离纸从背面缓缓撕开,同时将未铺开卷材沿基准线慢慢向前推铺。边撕隔离纸边铺贴。铺贴好后再将前面试铺剩余的约5m长卷材卷回,依上述方法粘贴在基层上。抬铺法:把已剪好的卷材反铺于基面上(即是底部隔离纸朝上),待剥去卷材全部隔离纸后,再将水泥素浆刮涂在卷材粘结面和基面待铺位置,然后分别由两人从卷材的两端配合抬起,翻转和铺贴在待铺位置上。卷材与相邻卷材之间为平行搭接,待长、短边搭接施工时再揭除上下卷材搭接隔离膜。5)辊压排气待卷材铺贴完成后,用软橡胶板或辊筒等从中间向卷材搭接方向另一侧刮压并排出空气,使卷材充分满粘于基面上。搭接铺贴下一幅卷材时,将位于下层的卷材搭接部位的隔离纸揭起,将上层卷材对准搭接控制线平整粘贴在下层卷材上,刮压排出空气,充分满粘。6)搭接封边、收头密封单面粘卷材搭接边施工:短边相邻卷材之间为平行搭接,用HNP胶粘带盖条加温粘结(屋面胶粘带盖条宽度100㎜,地下室胶粘带盖条宽度160㎜)。长边为加温自粘搭接,搭接宽带不小于80mm。大面积铺贴完成后24小时再进行搭接边施工,施工时清理干净搭接边部位的泥浆及灰尘,再揭除上下卷材搭接隔离膜(短边不用撕隔离膜),用热风枪边加温边粘结。双面粘卷材搭接边施工:直接将上下卷材搭接处的隔离膜撕开,搭接边刮涂(大面积涂刮水泥素浆时同时施工)水泥素浆胶搭接在一起,直接用水泥素浆封口,长、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最后用水泥素浆抹平封死。7)成品养护及保护晾放24小时至48小时(具体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愈高所需时间愈短)。高温天气下,防水层应防止暴晒,可用遮阳布或其他物品遮盖。8)检查修补检查所有卷材面有无撕裂、刺穿、气泡情况,维修时将缺陷部位清理干净,并严格按缺陷部位尺寸重新再铺贴卷材处理。①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②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③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牢固,缝口封严,不得翘边。④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⑤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2)保护层施工1)保护层施工前,先将防水层的杂物、浮灰清理干净,并对防水层质量进行验收。2)顶板铺设油毡隔离层。3)施工时,在运输通道上铺设垫板或防护毡,施工人员一律穿软底鞋,以免损坏已施工好的防水层。4)铺设时随铺随压实。5)保护层表面要平整,不得出现抹压痕迹,或凹凸不平的现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3)工程桩处防水处理1)开挖到设计标高,破除桩头混凝土,桩头应高处垫层5cm。2)将桩头表面清理干净,敲出桩头主筋上的混凝土。3)在桩头及周围布撒宽50cm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喷撒在砼表面,并能与之发生反应产生不透性纤维状结晶体,充填在砼的微孔和毛细管道中。由于其与水有良好的亲和性,可以在施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沿砼基层的微细缝隙的毛细孔管道与渗透水反应,并向内层发展,生成枝蔓状结晶体,填塞细小的渗漏水通道,从而取得提高砼强度和堵漏防水的效果。4)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上做1cm厚聚合物防水砂浆层5)水泥砂浆与桩基主筋基础部位应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处理。7.质量保障措施7.1.三轴搅拌桩质量控制措施(1)必须严格按设计范围要求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成桩后将影响桩的强度。施工现场必须有定量容器,按要求的水灰比加水和水泥,罐内搅拌水泥浆的时间不得少于3min。(2)喷浆必须连续进行,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供浆中断,应及时通知操作者,再喷浆时应下放到喷浆位置以下1m(下搅喷浆应上提1m以上),以防止出现断桩现象。(3)严禁加清水下搅施工。遇到硬层,下搅困难,可采取增加搅拌机自重,然后启动加压装置加压,绝对不允许全程加水下搅施工。(4)防堵:①完成一根桩作业后,及时开动灰浆泵清洗管中残留的水泥浆;②因故超过3h不能施工时,应拆卸输浆管,彻底清除管路;③搅拌灌上方必须加网,防止水泥块、水泥袋等杂物进到灌里;④经常检查维修管路。(5)上提喷浆到地面发现钻头被黏泥包住时,必须下搅、上提,用高转速甩掉黏泥,避免发生空心桩事故。(6)施工中应设专人记录下搅或提喷到每米时间,供浆与停浆时间,以及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7.2.SMW工法桩质量保证措施7.2.1.允许范围(1)孔位误差小于2cm,孔深误差小于10cm,垂直度误差小于1/200。(2)在拌浆现场挂配方牌,严格控制注浆浆液配比,重量误差小于5%。7.2.2.控制措施(1)内控标准①孔位放样误差小于2cm,钻孔深度误差小于±5cm,桩身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200桩长。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定位放样。②严格控制浆液配比,做到挂牌施工,并配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浆液配置。严格控制钻进提升及下沉速度,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2m/min。(2)设备保证①施工前对搅拌桩进行维护保养,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设备由专人负责操作,上岗前必须检查设备的性能,确保设备运转正常。②桩架垂直度指示针调整桩架垂直度,并用经纬仪校正、线锤控制,确保水泥土搅拌桩垂直度小于1/200达到设计要求。③定位型钢用钢管固定在地面上。由于挖机挖斗在翻沟槽泥浆时容易碰撞定位型钢,引起定位型钢偏移,因此每天两次校核定位型钢与外放麻线的距离。一旦发现挖机在清除沟槽土时碰撞定位型钢使其跑位,立即重新放线,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④场地布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设备多次搬迁、移位,减少搅拌和型钢插入的间隔时间,尽量保证施工的连续性。(3)材料控制①严禁使用过期水泥、受潮水泥,对每批水泥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②每台班(24小时)做一组7.07*7.07*7.07cm3水泥土试块,一组六块试块。试样来源于沟槽中的置换出的水泥土,按规定条件养护,到达龄期送水泥土试块做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报告及时提交监理与甲方。③从以往SMW工法施工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和H型钢下插情况观察来看有较大数量的H型钢不能一次下插到位,主要是由于型钢定位偏差及搅拌未均匀。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在次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提高型钢定位精度,并改进型钢定位卡确保H型钢顺利下插。搅拌过程中密切注意翻浆情况,随时调整下沉、提升速度,并在桩底停留1min,提高搅拌桩底部的均匀性。④H型钢出厂必须提供原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并附带H型钢的加工出厂合格证。H型钢在达到工地后必须按长度整齐堆放,下垫放枕木。(4)计量控制①每幅桩总浆量以搅拌桶桶数计量(每桶四包水泥)。②每孔、每次注浆时应记录注浆孔位、注浆开始时间、注浆量、注浆结束时间等施工参数。③施工时应根据控制要求进行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并作检验记录。(5)确保桩身强度和均匀的施工措施①由于从日本引进的机器设备没有随带水泥流量、注浆压力等计量器具,所以采用人工控制,严格控制每桶的水泥用量及液面高度,用量采取总量控制,并用比重仪随时检查水泥浆的比重。②土体应充分搅拌,严格控制钻孔下沉、提升速度,使原状土充分破碎有利于水泥浆与土均匀拌和。③浆液不能发生离析,水泥浆液应严格按预定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前必须搅拌30秒再倒入存浆桶。④压浆阶段输浆管道不能堵塞,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全桩须注浆均匀,不得发生土浆夹心层。⑤发现管道堵塞,应立即停泵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上提和下沉1.0m后方能继续注浆,等10~20秒恢复向上提升搅拌,以防断桩发生。⑥水泥土搅拌桩交叉处,插型钢搅拌桩桩位中心尽量与不插型钢搅拌桩孔位中心重合,以防止偏钻。(6)插入H型钢质量保证措施①型钢到场需得到监理确认,待监理检查型钢的平整度、焊接质量,认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下插H型钢施工。②型钢进场要逐根吊放,型钢底部垫枕木以减少型钢的变形,下插H型钢前要检查型钢的平整度,确保型钢顺利下插。③型钢插入前必须将型钢的定位设备准确固定,并校核其水平。④型钢吊起后自重垂直,定位插入。利用吊架控制H型钢的顶标高,保证H型钢的插入深度。7.3.模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下穿隧道底板内倒角采用钢模板,面板厚度5mm,其他部位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竹胶合板,支撑横梁L1、L2部位竹胶板采用18mm厚,规格为2.44m×1.22m。2)模板中所有的连接缝都应采用适当的设计形式。混凝土外漏表面的模板接缝,应做成一种有规则的水平和垂直形式线条,并保持线条的连贯,所有的施工缝应同这些水平和垂直线条相重合或平行。3)模板安装前,必须对安装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模板工必须培训上岗。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模板,外露混凝土必须采用锥形拉杆,拉杆螺栓孔设置在距表面至少50mm的深度处。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浇筑混凝土前或浇筑中,发现模板中超过允许偏差的可能值时,必须停止施工,直到消除缺陷为止。5)必须在模板接缝处贴双面胶止浆。对外漏钢筋处的模板要求采取严格的堵漏措施,确保混凝土致密。6)钢模板拆卸后,要立即进行清理、维修和保养等,并在棚内堆放整齐,轻搬轻放,严禁乱堆乱放。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模板打磨、清理干净,底部应没有铁锈、污垢、泥土等杂物。钢模板的周转次数应严格控制,一般周转3次后应进行全面检修并抛光打磨一次。模板检验标准见表7-4、7-5。 表8-1定型组合钢模板检验标准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面板厚度 ≥5 千分尺检查 2 模板高度 ±2.0 卷尺量检查 3 模板长度 0~-1.0 卷尺量检查 4 柱模横向尺寸 ±1.0 卷尺量检查 5 侧面弯曲 L/1000 6 模板版面对角线差 ≤3 卷尺量检查 7 模板平整度 1 2m靠尺,塞尺检查 8 边肋平直度 2 3m靠尺,塞尺检查 9 相邻模板拼缝高低差 ≤l 平尺,塞尺检查 10 相邻模丰反拼缝间隙 ≤0.8 塞尺检查 11 模板连接孔距 距面板面偏差 ±0.5 卡尺检查 孔问中心距偏差 ±1 卷尺量检查 13 模板板面无擦伤、划痕及明显局部凹凸锤痕 14 组装模板局部缝隙不得大于0.8mm且0.5-0.8mm缝隙累计不得大于每边总长度的25%。3表8-2双面覆膜竹胶合板检验标准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面板厚度 士0.5 在板的四边距边缘20mm处,长边四等分处测3点,宽边三等分处测2点,共测10点,精确到0.02mm,各测点厚度的最大差距,不得超过表2规定的偏差值。 2 面板长度、宽度 +2.0 在距板边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的长度和宽度,各测2点,取2点的平均值,精确到1mm。 3 对角线长度之差 ≤4 用卷尺量检查,测量两对角部位的长度,计算两个长度之差。 4 板面翘曲度允许偏差 ≤0.2% 将竹胶板凹面向上,放置水平台面上,分别用钢卷尺测量对角线长度,再用靠尺沿两对角线置于板面上,用钢直尺测量板面与靠尺的最大弦高,精确到1mm,计算最大弦高与对角线长度的百分比,精确到0.1%。 5 四边不直度 lmm/m 将竹胶板放置水平台面上,用靠尺分别紧贴在板边的侧面,用塞尺测量板边与靠尺之间的最大缝隙,精确到0.1mm。 6 外观质量检查标准为:腐朽、霉斑、缺损、鼓泡、单板脱胶、表面污染、凹陷均不允许出现。7.4.钢筋质量控制措施1)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进场钢筋应出示有关出厂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单,并初步对钢筋表观进行检查,检查核实后分堆堆放在钢筋棚内,并做好标识。2)严禁带有颗粒或鳞片状老化锈蚀的钢筋进场。3)钢筋进场后,立即取样进行复检,钢筋的各种规格、型号、机械性能、化学成份等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4)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或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检算及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方可实施。5)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6)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7)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8)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9)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10)钢筋弯钩或弯曲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7.5.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底板、顶板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浇筑方法是“一个工作面,一个自由坡,分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这样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据以往经验,>1:5坡度,操作面较长,分三层振捣。本工程隧道底板、顶板厚度分别为1200mm~1500mm。根据设计图纸变形缝和施工缝位置分流水段进行浇筑,顶、底板分三层,每层0.5m或0.4m,采用全面分层浇筑方法。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再回来浇筑第二层,覆盖位置的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好。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再沿长边进行;必要时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底板和顶板抹面同垫层操作工序。混凝土从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大时间,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侧墙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中、侧墙对称、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高度根据现场使用振捣棒(50棒或30棒)而定,为其有效长度的1.25倍(50棒应为43.75cm,取40cm;30棒应为3.75cm,取30cm),混凝土下料厚度采用尺杆配手把灯控制。为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姴,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还要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拔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混凝土下料高度大于2m时使用串筒或帆布软管导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离析。侧墙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按0.5m/h控制,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巡查支架、模板,发现有跑模、失稳现象立即暂停浇筑,隐患处理后,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筑。人孔用于混凝土浇筑时,向墙内放置串筒及上、下混凝土振捣人员使用,混凝土浇筑至顶面时,人孔处钢筋进行恢复。8.安全保证措施1.2.3.4.5.8.1.组织保障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施工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力,行动迅速。领导小组成员:组长:王展望副组长:陈世军王成军高满库张奇李科赵建刚赵斌组员:李大虎李铜梁韩贞强易磊张天池齐朋伟喻江宁王龙剑王起平车保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深化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安全上岗证》方准上岗,未经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人员,干部不许指挥生产,工人不准上岗作业。电工、架子工、质检员、安全员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建设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调换工种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安全培训。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建立以各类人员(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奖罚细则,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整改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全体施工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建设,搞好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中严肃施工作业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可靠的防护设施上,做到文明施工,有条不紊。8.2.安全防护(1)基坑边坡防护基坑四周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采用加工成型的装配式栏杆,每节为1.8m的标准段,现场拼装成型,固定于基坑四周。上道栏杆离地1.2m,下道栏杆离地0.5m,防护栏杆设置密目式安全网,横杆、立杆钢管表面涂刷黑黄相间的警示漆。基坑防护栏杆上悬挂“基坑危险请勿靠近”“当心坑洞”等警示标识。尺寸为400mm*300mm,蓝底白字。(2)现场临时用电系统和电动工具施工现场所配备的电工必须是经过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的持电工证的专业电工,现场电路、电器的安装、维修或拆除必须由电工完成。现场分为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三部分,整个施工现场供电按照TN-S系统要求配备五芯电缆、四芯电缆和三芯电缆。(3)劳动保护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施工,严禁与施工无关人员进入施工作业区。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不准穿拖鞋、高跟鞋。3)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时要带劳动保护手套、穿绝缘胶鞋,以防触电。1.11.28.3.雨季防汛施工保障措施(1)雨季防汛工作内容1)项目部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雨季施工期间项目部、工区实施雨季值班制度,设专人负责天气预报工作。2)各工区及有关部门进厂后一周内将防汛材料及设备报至项目部,及时做好防汛准备。3)项目部雨季施工领导小组在雨季施工期间定期组织各工区进行现场防汛联合大检查,落实雨季施工各项措施。(2)雨季防汛措施1)各施工部位在汛期前完善各自防汛设施,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确保施工生产按计划完成。加快土方开挖、深槽作业、构筑物在汛期前力争完成垫层及基础施工,减少汛期对施工的影响。2)雨季防汛排水主要采用明沟与管线两种形式。3)沿基槽上沿外1.0m处做300mm高挡水埂,不允许地面水直接流入沟槽内。4)排水明沟在汛期前清挖、找坡,使地面雨水自然流入明沟。5)各分项工程排水经明沟汇集后,分别排入施工临时排水管或已成雨水管、污水管内排出施工范围。(3)雨季施工措施1)现场排水①充分利用沿途已成道路的现有排水系统,将雨水排入现有河道内。现场配备发电机以备使用。备足防雨篷布、麻袋、编织袋、雨衣、胶鞋等防雨物资。②雨季中应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及时疏浚,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2)在恶劣天气前后,要专门检查临设、棚架、设备、电器的安全,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3)临时设施和设备的防护①施工现场的大型临时设施,在雨期前应整修加固完毕,保证不漏、不塌、不倒、周围不积水。②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配电箱、开关箱、电焊机等)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4)怕雨、怕潮、怕裂(预制件)、怕倒(大模板)的原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应放入室内或设立坚实的基础堆放在较高处,或用篷布封盖严密。5)施工①进入雨季施工应严密组织,作业段落不易过长,速战速决,并在雨前应选择因雨易翻浆处或低洼处等不利地段先行施工,尽最大可能的减少雨水带来的浸害,延误工期影响质量。在每个段落间设置排水通道,组织施工范围内雨水有序排放,而不影响工程施工。②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注意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防止大雨突然袭击,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应准备一定数量的编织布,作为覆盖现场机具的使用。③基槽开挖成型后,四周应用土围堰,防止雨天雨水进入槽内、冲刷槽壁,造成基槽受雨水浸泡、塌方。④基槽开挖成型时,如当天不进行下道工序,预留20cm不挖,防止槽底素土发生翻浆。⑤刚砌好的砌体遇下雨时,砌体上面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冲刷灰缝。接已成排水管时,应在天气正常时突击进行,并且作好堵死管子的准备,一旦出现倒流立即堵死,采用机械抽水办法排放施工范围内雨水。⑥填土时宜留出3%以上的横坡,每日收工前或预报有雨时,应将以填土碾压坚实平整,防止因表面积水和渗水,将路基泡软。6)施工用电①雨季施工队用电线路及电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制,加强雨前、雨后的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埋设是否牢靠等,保证雨季中正常供电。②用电线路安设应符合规定要求,注意绝缘,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m并于建筑物、树木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③电器设备的电线街头必须确保绝缘,并做好接地或接零措施,安装触电保护器。④手持电动工具如打夯机、振动器、手电钻等,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线头是否破损,使用时必须配戴安全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及绝缘垫等。⑤保护电器、开关电器和临时用电器具,严格按规定选取熔断器(采用空气开关),不能以铜线或铁丝代替,金属外壳应接零接地,户外应安装防雨装置,加强雨前、雨后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纠正。8.4.文明施工与环保保证措施(1)现场布置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布置,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设施,减少场地用。现场尽量减少临设搭设,减少周转。现场的集装箱必须摆放在不影响施工地点,离基坑的距离保持在5米以上。现场搭设的脚手架、防护栏杆必须按规范搭设,并保证美观;防护栏杆、剪刀撑等应刷间距为50CM的黄黑漆;现场围栏必须采用符合中建CI标准的材料搭设。搭设围栏要牢固、美观。(2)道路和场地施工区内道路要保持通畅、平坦、整洁,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场地平整不积水,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施工废料集中堆放,及时处理。所有的工作区域均要尽可能保持整洁。不允许累积包装材料、垃圾和其它的废料。分包单位应设专职清理人员,每天施工完毕及时清理产生的垃圾。分包单位因施工产生的一切垃圾、废物由分包自行清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3)材料堆放粉煤灰、碎石砌池分类堆放成方,砌体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石灰集中消解。在堆场、库房和临时仓库区域里的材料和物资,所有材料分类整齐堆放,挂上标识牌,并符合统一CI规划要求。(4)周转设备存放施工模板、机具、器材等集中堆放整齐。不使用的材料和机械要及时入库并进行保养。(5)水泥库不同品种水泥不混放,分清标号,堆放整齐,目能成数。有制度、有规定,专人管理,限额发放,分类插标挂牌,记载齐全且正确,牌物帐相符,库容整洁。(6)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料、土石弃方处理,应按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堆放到指定地点处理,尽量减少对周围绿化的影响和破坏。现场的施工垃圾和碎屑等必须及时清理,成堆。现场按要求设置分类垃圾堆放处,产生的垃圾及时堆放到垃圾堆放处,并及时外运出场。现场施工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和工厂的影响。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噪音大的施工机械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如必须在夜间施工,必须向相关部门申请。并向居民进行提前告示。(7)工程扬尘治理每天派专人进行施工道路、场内开挖范围不定时进行洒水、清扫,注意降尘、清洁。针对钩机、土方清运车、沉井、顶管弃土区等重点区域派专人点对点集中跟踪喷水降尘。沉井弃土,白天覆盖,晚上清运,顶管弃土为泥浆,在场地内修建泥浆池,定时将泥浆池内泥浆使用泥浆车外运。工地现场必须做到“六个100%”,即施工现场100%标准化围蔽、工地砂土不用时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施工现场长期裸土100%覆盖或绿化。9.施工监测9.1.本次监测作业的目的、特点及必要性9.1.1.监测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对本工程产生的地铁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掌握施工可能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的局部和整体的影响程度、变化速率、变化趋势等情况;2)及时预报该段地铁发生的变形趋势,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铁安全正常运营;3)保证地铁正常运行和设备安全,为地铁轨道检修和维护使用提供依据;4)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本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为后续相关工程设计、施工提供资料。9.1.2.本工程监测作业特点、难点及必要性1)本工程实施难度大、施工风险性高,对地铁结构影响等级为特级。2)监测单位应通过CMA计量认证的合法单位,熟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性,具有工程结构和岩土工程等综合分析判断能力。3)本工程涉及地铁管理单位及工程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多家单位,各单位有必要安排专人负责及建立信息联动机制,从而实现施工信息化及动态管理。4)监测仪器设备精度要求高、基准网布设难度大、监测实施及布点位置必须科学合理。本次监测作业需要依据现场情况采用高精度设备和科学的方法实施,监测点位需要三维变形关系,同时需进行人工监测手段的复核。5)因地铁运营及调试等原因,人工监测时间特殊,必须夜间进行,实际批准作业时间短,同时须严格执行地铁运营部门关于轨行区作业的各项管理规定,在得到作业区段请点时间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6)由于本工程与东西两侧项目位置关系特殊性,且两侧项目地铁保护监测系统在正常运行中,基准网联测需要进行较长时间调试。9.2.监测范围及监测断面布设本工程对应地铁1号线左、右线(上、下行线)里程DK31+729~DK31+766,监测范围向两端各延伸20~30m,监测点断面布设范围60m,初步预计布设28个监测断面,左右线各14个,存在病害结构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密,基准网连接点需向外延伸30m~140m与两侧在建项目基准网联测,布设监测断面编号以里程增进方向顺延,监测断面个数以实际布设数量为准。计划布设断面位置及个数详见下表:表9-1断面编号及里程统计表 序号 断面编号 左线断面里程 右线断面里程 备注 1 DM01 DK31+709 DK31+709 2 DM02 DK31+719 DK31+719 3 DM03 DK31+724 DK31+724 4 DM04 DK31+729 DK31+729 5 DM05 DK31+734 DK31+734 6 DM06 DK31+739 DK31+739 7 DM07 DK31+744 DK31+744 8 DM08 DK31+749 DK31+749 9 DM09 DK31+754 DK31+754 10 DM10 DK31+759 DK31+759 11 DM11 DK31+764 DK31+764 12 DM12 DK31+769 DK31+769 13 DM13 DK31+774 DK31+774 14 DM14 DK31+784 DK31+784 注: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布设监测点,加密断面编号以实际断面布设个数为准。9.3.监测内容地铁隧道内主要监测地铁结构和道床的沉降变形、水平位移变形、结构径向收敛变形及其变形发展趋势,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以及数据关联分析,我院拟采用测量机器人三维坐标监测、静力水准竖向位移监测和人工定期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区间左、右线实施现场监测。9.3.1.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内容表9-2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项目统计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 监测精度 备注 1 道床、结构水平位移变形监测 道床、结构 1mm 2 道床、结构沉降变形监测 道床、结构 1mm 3 隧道径向收敛监测 结构 1mm 4 沉降监测基准网 相对稳定区域轨行区 1mm 固定大棱镜旋转轴 5 平面监测基准网 相对稳定区域轨行区 1mm 注:定期校核基准网。表9-3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点数统计表 序号 断面布设 断面数量 测点数量 单线数量 双线共计数量 备注 1 基准点 4个 2个 8个 16个 两侧工程影响范围外 2 基准网连接点 6个 2个 12个 24个 3 监测点 14个 5个 70个 140个 区间注: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布设监测点,以实际布设断面个数为准。9.3.2.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内容表9-4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项目统计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 监测精度 备注 1 隧道结构沉降变形监测 隧道结构 0.1mm 2 隧道结构沉降自动化监测基准点 相对稳定区 0.1mm 注:定期校核基准点。表9-5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点数统计表 序号 断面布设 断面数量 测点数量 单线数量 双线共计数量 备注 1 基准点 1个 1个 1个 2个 影响范围外 2 监测点 6个 6个 6个 12个 注:根据现场坡度进行布设,可能增加转点,以实际布设点数为准。9.3.3.人工监测内容表9-6人工监测项目统计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 监测精度 备注 1 现场安全巡视检查 结构道床渗漏、裂缝等 辅以拍照、摄像等 2 水平位移变形监测 道床 1mm 3 道床沉降变形监测 道床 1mm 4 隧道径向收敛监测 结构 1mm 5 沉降监测基准网 相对稳定区域轨行区 1mm 对应位置做点号标示防止被损坏 6 平面监测基准网 相对稳定区域轨行区 1mm 注:定期校核基准网。表9-7人工监测点数统计表 序号 断面布设 断面数量 测点数量 单线数量 双线共计数量 备注 1 平面监测基准点 6个 1个 6个 12个 影响范围外两端 2 沉降监测基准点 6个 1个 6个 12个 影响范围外两端 3 平面监测点 14个 1个 14个 28个 4 沉降监测点 14个 1个 14个 28个 5 收敛监测 14个 2个 28个 56个 注:以实际布设断面个数为准。9.4.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与施工进度动态相结合,根据施工单位施工进度实时调整监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情况及时增减监测频率。表9-8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频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施工进度 预计工期 监测频率 备注 1 监测点各项监测内容 基坑开挖前 2个月 1次/8~12小时 根据监测数据情况及时调整监测频率 2 基坑开挖期间 3个月 1次/2~6小时 3 结构施作至结构封顶 1个月 1次/2~6小时 表9-9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频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施工进度 预计工期 监测频率 备注 1 监测点各项监测内容 基坑开挖前 2个月 1次/30~60分钟 根据监测数据情况及时调整监测频率 2 基坑开挖期间 3个月 1次/20~60分钟 3 结构施作至结构封顶 1个月 1次/15~30分钟 表9-10人工复核监测频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施工进度 预计工期 监测频率 备注 1 监测点各 基坑开挖前 2个月 初始值独立采集2次 结构封顶后跟踪期间以人工 2 项监测内容 基坑开挖期间 3个月 人工监测主要以复核变形情况为主,监测异常及时进行。 监测为主,监测频率根据数据稳定情况调整。 3 结构施作至结构封顶 1个月 5 结构封顶后跟踪期 6月 1次/1~6周 注:具体工期以实际为准。1.2.11.2.21.2.39.5.施工监测方法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经理水准自动化监测及人工监测的具体监测方发详见第三方监测方案。9.6.监测安全控制标准及预报警管理9.6.1.监测安全控制标准监测安全控制标准或执行地铁公司、运营部门、设计单位、安全评估等单位提供的安全控制标准值。根据本工程隧道保护专题研究安全评估报告说明隧道结构变形控制值如下:表9-11基坑开挖施工地铁区间结构安全控制指标 监测项目 预警值 报警值 控制值 区间隧道 竖向变形(mm) -2.4、4.2 -3.2、5.6 -4.0、7.0 横向变形(mm) 1.2 1.6 2.0 结构裂缝宽度(mm) 迎水面0.06背水面0.12 迎水面0.08背水面0.16 迎水面0.1背水面0.2 径向收敛(mm) 0.6 0.8 1.0 隧道变形曲率半径(m) >15000 轨道结构 轨道横向高差(mm) 0.6 0.8 1.0 轨间距(mm) -0.6、+0.6 -0.8、+0.8 -1.0、+1.0 轨面高差(mm) 1.5 2.0 2.5注:竖向变形以上浮为正,下沉为负。9.6.2.预报预警管理表9-12监测预报警管理 监测预警等级 监测比值G 应对管理措施 A(正常) G<0.6 可正常进行外部作业。 B(黄色) 0.6≤G<0.8 监测报警,并采取加密监测点或提高监测频率等措施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监测。 C(橙色) 0.8≤G<1.0 应暂停外部作业,进行过程安全评估工作,各方共同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经组织审查后,开展后续工作。 D(红色) 1.0≤G 启动安全应急预案。9.7.监测成果及反馈9.7.1.监测成果资料在严格把握外业测量质量的前提下,监测内业工作严格遵循健全的“三级”复核制度:首先原始资料由技术人员复核,确认无误后进行数据的录入,其次换技术人员进行录入数据的校核,确认录入数据无误后进行成果资料整理并形成完整成果报告,并对发生变形的原因及变形趋势进行预测、预报等,最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成果审核,修改完善后方可进行成果递交。监测成果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变形监测成果表,包括本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变化值;2)监测点位置布置图;3)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变化量曲线图;4)其他监测项目必要的布置图、变化量曲线图;5)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6)其他相关说明和建议。9.7.2.监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外部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项目,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2)变形监测最终成果表,包括外部影响施工结束后平均变化速率以及最终变位累计变化值;3)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位置布置图;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累计变化值曲线图;4)其他监测项目的布置图,随时间变化的累计变化值曲线图;5)监测工作的结论和建议。9.7.3.监测资料报送及信息反馈我项目部由监测资料专职管理人员每周周一送达业主单位,异常情况时及时采用短信息、电话等快捷方式传达信息,相应纸质报告随后送达。制定本工程监控量测资料发放专用签收薄,留存信息反馈记录。9.7.4.建立监测信息联动机制为确保本工程施工顺利、安全工作平稳可控,建议建设单位安排各参建单位专人负责及建立信息联动机制,从而实现施工信息化及动态管理。表9-13监测反馈主要人员联系方式 序号 姓名 职务 联系方式 备注 1 高民富 地保主要联络人 13937136659 轨道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 2 翟旭磊 地保主要联络人 18037323709 轨道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 3 柳溪 地保主要联络人 13526886725 运营公司安全技术部 4 程明 地保主要联络人 18039666630 运营公司设施设备部 5 苏金星 总包部 18736020317 107总承包部安全部长 6 樊振宇 设计单位 13917461605 上海市政项目负责人 7 梁东民 监理单位 18538156812 宏业监理安全专监 8 张奇 施工单位 18137157881 107辅道七标安全总监 9 郜亚辉 监测负责人 15538952345 中铁隧道院10.应急预案10.1.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5.6-1: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安全方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图10-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10.2.应急资源分析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项目部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3、上级救援机构: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10.3.法律法规要求《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10.4.应急准备2345677.17.27.37.47.57.67.6.17.6.27.6.37.6.410.4.1.机构与职责按照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接报后,项目部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将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抢险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应急组织管理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王展望副组长:陈世军高满库王成军李科赵建刚赵党旗赵斌张奇组员:李大虎李铜梁韩贞强易磊张天池齐朋伟喻江宁王龙剑王起平车保军贾俊涛孙喜霞应急救援小组人员的分工:(1)救灾抢险小组:赵建刚赵党旗李大虎李铜梁(2)医疗抢救小组:张奇齐朋伟易磊(3)联络调度小组:王成军王起平(4)技术保障小组:高满库贾俊涛(5)物资供应小组:李科王龙剑(6)家属安置小组:喻江宁孙喜霞(7)警戒保卫小组:车保军韩贞强(8)后勤服务小组:赵斌张天池组长职责:1)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救灾抢险小组职责:负责抢险和事故灭灾的工作。医疗抢救小组职责:负责现场伤员的抢救和临时处理,并负责将伤员转送至相关医院。联络调度小组职责:负责抢险救灾情况的汇总汇报,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应急领导小组同抢险救灾小组,各相关部门,上级领导机关,地方政府,地方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之间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沟通。完成协调、调度、善后处理报告等工作。技术保障小组职责:协助有关专业部门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数据。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相对于地理位置点的位置;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散落构件的位置并作出标记;查看和分析事故发生是留在地面上的痕迹;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物资供应小组职责:负责救灾物资的采购,保管及出库工作,事发时将相关的救灾物资按要求及时送到现场。家属安置小组职责:负责对遇险家属的联络和接待工作,做好精神和生活上的安抚工作。警戒保卫小组职责:负责隔离灾区,保护现场,维持次序,疏通交通工作,做好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后勤保障小组职责:负责抢险救灾工作中的生活保障及相关服务工作。10.4.2.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详见下表。表10-1主要应急设备储备表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现在何处 备注 1 小汽车 辆 1 现场 2 担架 个 1 现场 3 对讲机 台 10 现场 10.4.3.教育、训练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项目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10.4.4.互相协议项目部应事先与地方医院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10.5.应急响应预案的起动时机当现场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1)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2)施工监测达到预警值(3)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或气象灾害预警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业主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图10-2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紧急事故发生上报综合部或安全部长抢险领导小组抢险方案确定物资、设备到位进行抢险现场处置、送医院抢救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行总结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人员伤亡(1)项目部必须将110、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安全员应熟知这些号码。值班电话:18783607918,实行昼夜值班制,项目部值班时间和人员如下:7:30~20:30;20:30~7:30。值班人员:李乐军、翟樱樱。(2)紧急情况发生后,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综合办公室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项目部办公室为项目部各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组织机构,办公室届时将起到项目部的煤体的作用,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删减,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报道,向内部报道主要是向项目部内部各工区、集团公司的报道等,外部报道主要是向业主公司、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报道。(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5)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6)对于雨季施工,要及时了解天气信息遇到暴雨天气要委派专人值班,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及时汇报(7)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1.2.3.4.5.5.1.5.2.5.3.5.4.5.4.1.5.4.2.5.4.3.5.4.4.5.4.5.10.6.危险源分析及应对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过地铁盾构段施工危险源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变形破坏。表10-2上跨地铁节点段主要危险源清单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备注 1 基坑隆起与盾构隧道上浮 2 支护结构位移过大、整体失稳 3 基坑周围产生过大的地表沉降 针对以上危险源,采取如下安全应对措施:(1)盾构隧道上浮的应对措施1)现场钢筋混凝土压重块备足,存放不少于2000吨。2)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封闭基底,尽快施工主体底板结构。3)在基坑及盾构隧道内设置监测点,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基坑及盾构隧道变化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4)每天及时与检测单位沟通数据情况,尤其是关键工序,加大联系及数据上报的频次。5)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达到预警值,盾构隧道上浮时,现场立即无条件的停止施工,并迅速安排复载,复载暂按2.4t/m³。根据监测反馈的数据控制复载量,以防超压。(2)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整体失稳的应急处理措施1)当发现有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整体失稳的事故发生时,现场立即停止施工作业,根据事故的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2)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架设钢支撑,支撑连接处要可靠,确保支撑体系稳定。3)施工时严格控制钢支撑各支点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确保钢支撑的轴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4)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加密支撑,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设计部门,共同分析原因,指定对策。5)主体结构施工时,每15天对钢支撑连接处进行检查,发现法兰盘连接螺栓有松动现象的,立即用扭矩扳手拧紧加固。6)禁止重型设备通过,发现异常,立即加密支撑轴力、基坑收敛、地面沉降监测频率,24小时观察基坑动态,以检测信息是否继续向下开挖或开挖多少。7)当支护结构向坑内倾斜时,可加大上部支撑的作用力,在悬臂式支护结构部位,假设钢支撑,以制止倾覆的进一步发展并且逐渐得到恢复。当支护结构顶部的位移较大,即将产生倾覆破坏时,加大钢支撑作用力。(3)基坑周围产生过大的地表沉降的应急处理措施1)由于地表压力造成基坑周围变形过大时,暂停开挖施工的进行。2)禁止重型设备通过,发现异常,立即加密支撑轴力、基坑收敛、地面沉降监测频率,24小时观察基坑动态,以检测信息君顶是否继续向下开挖或开挖多少。3)加强对地表的监测频次,对可能引发其他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处理。4)由于基坑开挖出现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变形时,在建(构)筑物下部采取多道注浆的加固方法,对建(构)筑物进行保护性的处理措施。
本文档为【上跨地铁1号线专项施工方案(DOC86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9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21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文化娱乐
上传时间:2018-11-18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