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用化学教案

医用化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医用化学教案中专教案任课教师:学科:《医用化学》教材版本:主编出版社:2015年8月31日 课目、课题(章节) 第一章绪论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化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定义及其单位;熟悉:化学和医学的关系;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了解: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2、摩尔的概念、符号3、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2、摩尔的概念3、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

医用化学教案
中专教案任课教师:学科:《医用化学》教材版本:主编出版社:2015年8月31日 课目、课题(章节) 第一章绪论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化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定义及其单位;熟悉:化学和医学的关系;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了解: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2、摩尔的概念、符号3、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2、摩尔的概念3、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二、化学和医学的关系(15min)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化学变化的过程。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和体液进行检验,为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护士打针、输液也要准确计算药物的浓度,配制药液。医学上很多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药物配置不当,能使药物失效,引起不良反应。三、学习化学的方法(15min)第二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5min)(一)物质的量1、概念: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的物理量。微观粒子表示符号:n理解概念的注意事项、相关计算,举例、练习。(二)物质的量的单位(20min)表示符号:mol;阿佛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意义及表示方法;n=N/NA小结:讲清楚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列举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讲解物质的量时处理好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关系,讲清楚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复习思考题:1、1mol大米含有6.02×1023个大米粒,说法对吗?为什么?2、P15问题3-1,3-2下次课预习要点:摩尔质量及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这些离子的特定组合。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SI)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和长度、时间、质量等概念一样。七个基本物理量是时间(秒)、质量(千克)、长度(米)、温度(开尔文)、电流强度(安培)、物质的量(摩尔)、光照强度(坎德拉)。(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科学上以0.012千克C所含原子数为1摩尔。经测定,0.012千克C含C原子数为6.02乘10的23次方,该常数是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明,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例如:1摩尔2、计算公式:物质的量Nb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离子数N之间的关系:(见第3页)二、摩尔质量(45min)(一)概念:就是每摩尔物质的质量。符号:M单位:kg/mol常用g/mol(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45min)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见第4页)举例及练习小结:讲清楚摩尔质量(MA)是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数值上等于其分子量(或原子量)。反复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摩尔质量的含义及相关计算。复习思考题:杯子里装有水54g,含有多少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有多重呢? 教学后记 第二章溶液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第二版),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的概念、符号、公式及相关计算。熟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概念、符号、公式及相关计算。了解溶液浓度的换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2.质量浓度的概念、符号、公式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相关计算及溶液浓度的换算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溶液的浓度一、溶液的基本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澄清的体系叫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容纳溶质的物质叫溶剂。一般来说,溶剂是水,乙醇、汽油等也是很好的溶剂。二、溶液的浓度溶剂的量与溶液的量之比称为溶液的浓度。其公式为:浓度=溶质的量除以溶液的量其中溶质的量可以为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医学上常用的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一)物质的量浓度(20min)1、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溶液的体积V。2、计算公式:cB=nB/v3、常用单位:mol/L,mmol/L,μmol/L4、计算方法(1)已知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求物质的量浓度。 (2)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求物质的量浓度。(3)已知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体积,求溶质的质量。(二)质量浓度(20min)1、概念: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mB除以溶液的体积V。2、公式:ρB=mB/v3、单位:SI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L,mgl/L,μg/L举例(三)体积分数1、概念: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除以溶液的体积。数学表达式见书第9页。2、计算公式:三、溶液的配制与稀释(一)溶液的配制(65min)例2-6怎样配制500毫升的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方法:1、称量:用托盘天平称10克氢氧化钠,倒入200ml小烧杯中。2、溶解:将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氢氧化钠彻底溶解。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3、转移: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入500ml的量筒中,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倒入量筒中。4、定容:继续往量筒中加蒸馏水,加到离刻度线1-2厘米处,改用滴管加到刻度处。(二)溶液的稀释(25min)1、概念:指在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浓度降低的过程。稀释前溶质的量=稀释后溶质的量稀释公式:c1xv1=c2xv2称为稀释定律例2-7用市售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40ml,可配制成2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多少毫升?解:已知C1=18,V1=40,C2=2求V2=?小结:1、配制溶液的步骤及相关计算2、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复习思考题:市售浓硫酸质量浓度为1.84g/ml,质量分数为9的硫酸,应怎样配制? 教学后记 第二节溶液的渗透压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第二版),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渗透现象与渗透压。熟悉: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渗透压和渗透现象在医学上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现象与渗透压。教学难点:1、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渗透浓度的概念。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一、渗透现象与渗透压(30min)1、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2、半透膜:只允许较小的分子自由通过,而较大的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叫半透膜。如动植物膜、医用透析膜等。3、渗透现象: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叫渗透现象。4、渗透压:发生渗透现象后,最终半透膜两侧进出水分子的量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渗透现象不在发生,此时的静水压叫渗透压。5、渗透压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要有浓度差。二、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0min)溶液的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30min)(一)等渗、低渗、高渗溶液1、等渗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2、高渗溶液:两种溶液渗透压高的溶液叫高渗溶液。临床补液的注意事项小结:1、讲头渗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2、紧密结合渗透压与医学的关系及临床现象。复习思考题:P27问题3-8,3-9,3-10 3、低渗溶液:两种溶液,渗透压低的溶液(二)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1、溶血现象: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不断向红细胞内渗透,红细胞逐渐膨大,直至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这种现象叫溶血现象。2、包浆分离: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内的渗透压小于外面溶液的渗透压,细胞内的水分子就会向外渗透,使细胞发生萎缩,叫包浆分离,堵塞血管,形成血栓。 教学后记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盐的水解;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2、熟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盐水解的主要类型,缓冲溶液的组成和原理。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酸碱指示剂;盐水解的意义;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电解质的概念:是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的概念:是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如蔗糖、乙醇、尿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5min)(一)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下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Nacl的电离方程式为:(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强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可逆的。电离方程式用等号或箭头表示。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如弱酸、弱碱和少数盐。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电离方程式用双向箭头表示。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50min)(一)电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电离平衡状态,称为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二)电离平衡的移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电离平衡就会被打破,变成一种不平衡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这种由于条件的改变,弱电解质由原来的电离平衡达到新的电离平衡的过程叫电离平衡的移动。小结:1、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区别,会写电离方程式。2、了解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复习思考题:P34问题4-3 教学后记 课目、课题(章节)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刘成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熟悉:水的电离;了解:pH在医学和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和pH。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一、水的电离(15min)1、水是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实验测得:在22度时,纯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各等于1.0?10-7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2、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1.0?10-14二、溶液的酸碱性(55min)(一)中性溶液:[H+]=[OH-]=1.0?10-7mol/L酸性溶液:[H+]>1.0?10-7mol/L>[OH-]碱性溶液:[OH-]>1.0?10-7mol/L>[H+](二)pH=-log[H+]三、溶液的PH值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中性溶液pH=7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三、pH在医学和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10min)1、控制土壤的PH值可使植物生长的更好。2、正常人体血液中的PH为7.35-7.45,临床上把PH小于7.35称为酸中毒,PH大于7.45称为碱中毒。PH变动范围为6.9-7.8,PH低于7.35时,就会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癌症等。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四、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在不同PH溶液中能显示不同颜色的化合物。2、在酸性溶液中加入石蕊指示剂,溶液变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加入石蕊指示剂,溶液变蓝色。在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色。小结:1、无论是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都同时含有H+和OH-,而且[H+][OH-]=1.0?10-14。[H+]越大,[OH-]越小,酸性越强;[OH-]越大,[H+]越小,碱性越强。2、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复习思考题:1、P36问题4-72、溶液的pH相差三个单位,[H+]相差多少倍? 教学反思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基础》(第二版),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盐的水解。2、熟悉:盐水解的主要类型。3、了解:盐水解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的水解教学难点:盐的水解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一、盐的水解(10min)1、盐的概念: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某些盐中既无氢离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但其水溶液并不显中性。2、原因:这些盐溶于水后,组成盐的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作用,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碱,改变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3、盐的水解的概念:水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的水解。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二、盐水解的主要类型(20min)(一)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水解后溶液显酸性)(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水解后溶液显碱性)(三)强酸强碱盐的水解(水解后溶液显中性)(四)弱酸弱碱盐的水解(水解后谁强显谁性)三、盐的水解在医药和日常生活上的重要意义(15min)1、生活中明矾净水。2、医学上:(1)常用碳酸氢钠来治疗胃酸过多或酸中毒,因其水解呈碱性,可中和过多的酸。(2)用氯化铵来治疗碱中毒,因为水解呈酸性,可中和过多的碱。第四节缓冲溶液一、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人体血液PH为7.35-7.45,保持基本恒定,血液具有一定的调节PH的能力。我们把能够抵抗外加少量酸、碱和水的稀释,而本身PH不大改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叫缓冲溶液。二、缓冲溶液的组成1、缓冲对:缓冲溶液具有抗酸和抗碱两种成分,这两种成分称为缓冲对。2、抗酸成分具有碱性,能够抵抗外来少量的酸,从而使六、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20min)小结:1、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强碱强酸盐不水解。2、缓冲溶液对维持人体内溶液的pH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习思考题:1、P39问题4-8,4-9。2、P42自测题下次课预习要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使PH不至于下降。抗碱成分具有酸性,能够抵御外来少量的碱,从而使PH不至于上升。3、缓冲对=抗酸成分+抗碱成分4、缓冲对的分类(1)弱酸对应的强碱盐(2)弱碱对应的强酸盐(3)多元弱酸的酸式强碱盐对应的次级盐三、缓冲原理四、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人体内各种体液都保持一定的PH范围,如胃液为1-3,尿液为4.8-7.5,血液为7.35-7.45,主要是缓冲对的作用。 教学反思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概述 主要参考资料 《医用化学》,刘承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难点: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5min)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叫做有机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一)可燃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二)熔点低一般在400度以下。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四)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不如无机化合物稳定,常因湿度、温度、细菌或空气的影响容易分解变质。(五)反应速度慢一般需要数小时或数天甚至更长时间,为了加快反应,常常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六)反应产物复杂反应产物常常是混合物。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同分异构体(一)碳原子的特性1、结构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容易形成4个稳定的共价键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5min)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0min)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5min)(一)按碳链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五、烃的概念和分类(20min)六、烷烃的结构和命名(25min)(一)烷烃的结构、同系物和分子组成通式。(二)碳原子的种类(三)普通命名法小结:1、烃类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2、简单的烷烃可以用普通命名法,复杂的烷烃必须用系统命名法。复习思考题:1、P49自测题。2、P54问题6-1下次课预习要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不饱和链烃和闭链烃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个共价键,如甲烷(第37页),一根短线表示一个共价键,这种化学式叫结构式。2、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形成一个共价键的叫碳碳单键,形成两个共价键的叫碳碳双键,形成三个共价键的叫碳碳三键。如图(37页)。碳原子之间的结合,可以由几个、几十个、甚至更多的碳原子,形成长短不同的链状、环状,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二)同分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教学后记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辅助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根据碳链骨架分类(一)开链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间相互结合而成开放的链状,叫开链化合物。如丙烷、丙醇、丙醛(二)闭链化合物在这类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结合成闭合的链状,即环状,叫闭链化合物。1、碳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环全部是由碳原子组成。根据碳环的结构不同,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如环己烷(脂环化合物)、苯(芳香化合物)2、杂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它原子如O、N、S、P等,这些原子通常称为杂原子。如呋喃、嘧啶(39页)二、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醛基、酮基、羧基、氨基。一、烷烃的系统命名(30min)1、选择主链;2、给主链编号;3、确定名称。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20min)官能团:碳碳双键;通式:CnH2n;命名三、炔烃的结构和命名(15min)官能团:碳碳叁键;通式:CnH2n-2;命名四、芳香烃(25min)(一)、苯的结构、同系物及命名(二)、稠环芳香烃小结:1、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2、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选择主链和确定取代基的位置。复习思考题:1、P61自测题。2、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的异同点?下次课预习要点:醇、酚和醚 教学后记 第五章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烃的概念、烃的分类;2、熟悉烃的命名;3、了解液体石蜡、凡士林、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烃的概念、烃的分类教学难点:烃的命名 教学时间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节烃的概念和分类一、烃的概念指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烃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其它的有机化合物可视为烃的衍生物。二、烃的分类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和顺序的不同,常见烃可分为:(一)饱和链烃1、开链烃(脂肪烃)分子中碳原子的骨架都是开放性的烃。2、烷烃(饱和链烃)碳原子以单键相连,碳的其它共价键都与氢原子相连的开链烃。很稳定。3、分子式:(42页)(二)不饱和链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开链烃。1、烯烃含有双键的开链烃。2、炔烃;含有三键的开链烃。3、特点:化学性质活泼。4、烯烃分子通式:5、炔烃分子通式:(三)闭链烃1、概念: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组成环状结构的烃2、分类;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分为:(1)脂环烃化学性质与脂肪烃类似的环烃(2)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结构的烃。(四)烃基烃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基团叫烃基。如甲基、乙基。 第二节烃的命名一、普通命名法1、当碳原子少于10个,结构简单的烃,采用某烷来命名。用甲乙丙丁戊己等来天干来表示。2、当碳原子数目较多时,常把直链无支链的烷烃称为正某烷;在碳链的一端第二位碳上连有一个甲基,无其它支链的烷烃叫异某烷;如果碳链的第二位碳上连有两个甲基,再无其它支链的烷烃称为新某烷。3、对于简单的烯烃和炔烃可根据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或某炔。二、系统命名法对于结构复杂的烃采用系统命名法。步骤:1、选主链。选碳原子最多的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烷;对于烯烃和炔烃选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在内的碳原子最多的链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2、给主链编号当有支链时,从靠近支链的一端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对于烯烃或炔烃从靠近双键或三键的一端进行编号。3、写名称将支链看成取代基,相同取代基合并,数目用中文数字二三……表示;不同取代基先写简单的后写复杂的,将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写在主链之前,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位置和数目之间用横线隔开。烯烃和炔烃还要标明双键和三键的位置。三、芳香烃的命名 简单芳香烃的命名用苯环作母体,侧链作取代基进行命名。如某苯,乙苯,也可以用“邻、间、对”来表示。第三节常见的烃一、甲烷天然气、沼气、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是一种优质的气体燃料。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遇火易爆炸。二、液体石蜡医学上作润滑剂。三、凡士林润滑皮肤四、乙烯作水果的催熟剂,用于制造塑料、化纤等。能使溴水褪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五、苯C6H6具有芳香气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高度致癌。 教学后记 第六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醇、酚、醛、酮和羧酸的结构熟悉:常见的醇、酚、醛、酮和羧酸了解:取代羧酸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醇、酚、醛、酮和羧酸的结构教学难点:醇、酚、醛、酮和羧酸的结构 教学时间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含氧基团取代后的化合物。常见烃的含氧衍生物有醇、酚、醛、酮和羧酸等几类。第一节醇和酚一、醇和酚的结构(一)醇和酚的官能团都是羟基-OH,羟基与脂肪烃基、指环烃基或芳香烃侧链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醇分子中的羟基称为醇羟基。羟基直接与芳香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酚中的羟基称为酚羟基。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二、常见的醇和酚(一)甲醇从木材中蒸馏得到。俗称木精或木醇。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酒味,溶于水或有机溶剂。2、化学性质毒性很强,导致人双目失明。3、用途:工业上用来合成甲醛,也可作抗冻剂或溶剂。(二)乙醇俗称酒精,是饮用酒的主要成分。(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酒味,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2)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钾、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或乙醇钾,放出氢气。氧化反应:通常把失去氢或得到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物质脱氧或得到氢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乙醇脱氢氧化成乙醛或乙酸。脱水反应: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170度)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和水。在(140度)温度下,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和水。可燃性乙醇可以燃烧,生成CO2和H2O.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三)丙三醇俗称甘油,无色无臭粘稠状液体,稀释后可做护手霜,在医药上作润滑剂。如开塞露用于治疗便秘 便秘。(四)苯甲醇又称苄醇,无色有芳香。有麻醉和防腐的作用。(五)甘露醇白色粉末,味甜,易溶于水,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六)苯酚1、物理性质:俗称石炭酸,无色针状晶体,易被氧化而带粉色,难溶于冷水,溶于70度热水,溶于乙醇和乙醚。2、化学性质弱酸性: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与溴水反应:常用于苯酚的检验。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色。用于鉴别酚类化合物。第二节醛和酮一、醛、酮的结构和性质(一)醛和酮的结构醛和酮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一个羰基,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称为醛基,它是醛的官能团。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称为酮基,结构式见55页。(四)醛和酮的性质1、都能与氢进行加氢还原反应生成醇。2、醛能与托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酮不能3、脂肪醛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芳香醛不能;醛能与希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 二、常见的醛和酮(一)甲醛俗称蚁醛,具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于生产染料和塑料。有毒,长期接触可能致癌。(二)乙醛具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乙醛,具有催眠作用。(三)丙酮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是常用的有机溶剂。第三节羧酸一、羧酸的结构和性质(一)羧酸的结构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COOH是羧酸的官能团。羧酸失去羟基后剩余的部分称为酰基。(四)羧酸的性质1、酸性羧酸属于弱酸,甲酸的酸性最强。2、脱羧反应:羧酸失去羧基放出CO2的反应称为脱羧反应。3、酯化反应:羧酸能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与醇反应生成酯。二、常见的羧酸(一)甲酸存在于蚂蚁、蜜蜂等昆虫的分泌物中。无色,具有刺激性的液体,易溶于水。腐蚀性强。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具有杀菌作用,做消毒剂或防腐剂。 (二)乙酸俗称醋酸,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可用作消毒防腐剂。(三)乙二酸俗称草酸,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草酸具有还原性,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可用于除墨水和铁锈。(四)苯甲酸苯甲酸是最简单的芳香酸,微溶于冷水,仪容于热水,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三、取代羧酸1、概念: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化合物。2、分类:分为卤代酸、氨基酸、羟基酸和酮酸。羟基酸:是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酮酸:是分子中含有酮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一)乳酸在牛奶中发现的。乳酸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乳酸增多,产生酸胀。(二)苹果酸在未成熟的苹果和山楂中含量较多。在糖代谢中,在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三)柠檬酸又称枸橼酸,柠檬中含量最多,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是糖有氧氧化过程中的起始物。(四)水杨酸白色针状,微溶于冷水,易容于乙醚、乙醇和沸水中。 (五)丙酮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酶的作用下可还原成乳酸。 教学后记 第七章生命中的有机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油脂、糖、蛋白质的定义;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常见的单糖的性质。2、熟悉:油脂的性质;常见的多糖;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3、了解:常见的双糖;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油脂、糖、蛋白质的定义、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油脂的结构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节油脂油脂的概念: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体内。常温下为液态的为油,如花生油;常温下为固态的叫脂肪。如牛油、猪油等动物脂肪。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油脂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脱水产生的酯,称为三酰甘油,医学上称为甘油三酯(TG)如图7-1、7-2.如果R1/R2/R3相同,称为单甘油酯;如果三个不同,称为混甘油酯。2、脂肪酸的分类(1)不饱和脂肪酸: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常温下呈液态。(2)饱和脂肪酸: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常温下呈固态。3、必需脂肪酸:有些脂肪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才能获得,无法在体内自身合成,称为必需脂肪酸。二、油脂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比水轻、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油脂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时,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称为皂化反应。硬脂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2、油脂的加成反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其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可以与氢、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1)加氢: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可以催化加氢,转化成饱和脂肪酸,使液态的油变为固态的脂肪,称为油脂的氢化,或油脂的硬化。(2)加碘: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可与碘发生加成反应。100克油脂吸收碘的最大克数称为碘值。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高,反之,不饱和程度越低。低碘值的油脂,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和心脏疾病。3、酸败: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受空气中的氧、微生物或酶的作用,颜色变深,产生难闻的气味,引起变质,这种现象叫酸败。三、油脂的生理意义正常人体脂类含量为体重的14%——19%,油脂的生理意义如下: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1、构成生物膜脂蛋白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2、储能和供能人体所需能量的20-30%来自脂肪,3、在饥饿时,脂肪酸成为肌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保护脏器,防止热量散失。油脂不易导热,具有保温作用。脂肪组织对撞击起缓冲作用,保护内脏。4、提供必需脂肪酸,调节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对维持肌体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缺乏易导致皮炎,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油脂的乳化:油脂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乳浊液的过程。乳化剂又叫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涤剂。第二节糖类一、常见的单糖1、单糖:是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多羟基醛为醛糖。多羟基酮为酮糖2、单糖分类:丙糖、丁糖、戊糖等。(一)葡萄糖葡萄糖是最简单、最重要的己醛糖。因葡萄中含量多而得名。化学式为C6H12O6.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1、物理性质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味甜。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尿液中的葡萄糖称为尿糖。2、葡萄糖的功能(1)人体供能(2)提供营养,可以直接吸收;(3)强心、利尿、解毒;(4)制维C的原料。(二)果糖果糖是己酮糖,化学式为:C6H12O6,与葡萄糖为同分异构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存在于蜂蜜和蔗糖中。是天然糖中最甜的糖。(三)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为片状结晶,是核糖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类重要的遗传物质。单糖的共性:无色结晶,有吸湿性,易溶于水,有甜味。都具有还原性是还原糖。能在碱性条件下被托伦试剂和班氏试剂等弱氧化剂氧化。酸性条件下,酮糖不具有还原性。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二、双糖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低聚糖。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分为还原性双糖和非还原性双糖。(一)蔗糖为白色结晶,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多,白糖、红糖、冰糖最主要的成分是蔗糖。甜味仅次于果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没有还原性,是非还原性糖。(二)麦芽糖麦芽糖存在于麦芽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再水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具有还原性。是白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三)乳糖存在于乳汁中,人奶含6-7%.乳糖具有还原性,是还原糖。在酸和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白色粉末,微甜,微溶于水,是婴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三、常见的多糖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同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为匀多糖。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由不同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为杂多糖,如阿拉伯糖。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多糖不溶于水,少数能与水形成胶体溶液,多糖无还原性,是非还原性糖。(一)淀粉淀粉存在于种子和块根中。天然淀粉由支链淀粉和直连淀粉组成。直连淀粉又称为可溶性淀粉,支链淀粉为不可溶性淀粉。直连淀粉遇碘变深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变为蓝紫色。淀粉在酸和酶作用下,生成麦芽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二)糖原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又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之分。糖原是无定形粉末,不溶于冷水。遇碘显红棕色,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糖原的生理功能:对维持血糖浓度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血糖浓度高时,肝脏把多余的葡萄糖变成糖原储存起来,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脏把储存的糖原变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三)纤维素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多糖,它是构成细胞壁的基础物质,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具有很强的韧性。草食动物体内分泌纤维素的水解酶,能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纤维素能刺激肠蠕动和促进消化液分泌。用途: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工业。 教学后记 第三节蛋白质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一)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1、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人体内有20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生命中必需的,人体内无法合成,只有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2、氨基酸的分类(1)根据氨基酸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其结构通式如下:(2)根据氨基酸分子中的烃基的结构不同,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杂环氨基酸。(3)根据氨基酸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不同,分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二)氨基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无色晶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有的具有甜味,有的具有苦味,有的具有鲜味。2、化学性质(1)两性电离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又含羧基是两性化合物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性化合物。(2)等电点:PI,当氨基酸正负离子解离速度相等时的PH值称为等电点。(3)成肽反应: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含肽键化合物的反应。(4)显色反应: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发生显色反应,生成蓝紫色的有色物质。二、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1、蛋白质的概念:通常将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的多肽称为蛋白质。2、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是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3、蛋白质的含氮量相近。平均为16%,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有一、二、三和四级结构,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不同的生理功能。(二)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和氨基酸相同,也具有两性性质和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在某一PH值时,其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正极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 教学进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分配、板书设计) 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在酸碱溶液中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2、蛋白质的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如硫酸铵等),使蛋白质析出的现象叫盐析。3、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如加热、高温、高压、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影响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4、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变成黄色,加入氨水后又变为橙色,这个反应称为黄蛋白反应。含有苯环的蛋白质能发生这种反应。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显紫色或紫红色称为缩二尿反应。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成人每天要摄入60-80克,才能满足生理需要。 教学后记
本文档为【医用化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蒋辉
人民教师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2-01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