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析《礼记·儒行》

【doc】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析《礼记·儒行》

举报
开通vip

【doc】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析《礼记·儒行》【doc】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析《礼记·儒行》 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 析《礼记?儒行》 2010年第3期 (第12卷第3期) 辽宁行政学院 JournalofLiaoningAdministrationCollcge No.3.2Ol0 (Vo1.12No.3) 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 浅析《礼记?儒行》 冯超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礼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先秦儒家的学术论文汇编,囊括了从孔子到荀子的儒家 各...

【doc】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析《礼记·儒行》
【doc】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析《礼记·儒行》 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 析《礼记?儒行》 2010年第3期 (第12卷第3期) 辽宁行政学院 JournalofLiaoningAdministrationCollcge No.3.2Ol0 (Vo1.12No.3) 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 浅析《礼记?儒行》 冯超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礼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先秦儒家的学术论文汇编,囊括了从孔子到荀子的儒家 各派学说.文中多反映先泰古制,内容庞杂.而《儒行》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篇章.全篇通过记述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 从自立,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等十五个方面阐述了儒者所应具备的品行,描绘了一个立体而完美的儒者形象. [关键词]儒行;儒者;形象;孔子 [中圈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l0)o3__o157一.02 《儒行》足《礼记》的第四十一章.全篇通过记述孔子与 鲁哀公的对话,从诸多方面描述儒者所应具备的品行.通篇 足围绕着"儒行"而展开的,用"儒有"领起各段,条理清晰地 从各个方lfi『阐释r儒者的品质,行为:"儒者不陨获于贫贱, , 克诎于富贵,不恩君二E,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日儒." 义章开始鲁哀公见到孔子的服装与众不同,便问他这是 就足儒村之服:"失=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心答他说: "我听说君子所学常广博,衣服则入乡随俗.我不知道什 么足儒者的u6l装."孔子认为,---一个儒者,应该足以德名J址的, 评价儒者小能只从服饰上来谈论,而是要看他的言行品质是 否符合…个真正的儒者的要求.可见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 学也博,其服也乡",并不要求服饰的统一,只要符合礼制就 可以r,但是孔予邱很强儒行.《儒行》篇列举的儒行,从 五个方讲述_r儒者应该具备的言行,它们分别是:自立, 容貌,箭颅,近人,特立,刚毅,仕,忧思,宽裕,举贤援能,任 举,特立独行,规为,交友,尊让.而在这些德行巾,"仁"足统 领一切的主脑,其它都可看做足埘"仁"的小同的诠释和实 践.下面我把儒者的德行分别"未出仕","出仕","不仕"三 种情况下进行阐释.一,儒者在未出仕前应具备的言行 孔于l在这方In『论述的十分详尽,分别以"自立","容 貌","挤豫"等方面对儒者平时的自身修养和待人处事加以 释.孔f认为"强学力行","容貌恭慎","居处修身"等方 l[Ii都是一个儒在未仕前应该具备的德行,是最基本的操 守. 《儒行》l『J,孔子认为儒者应该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他 说"儒有席j之珍以待聘,夙彼强学以待问",还说"儒有博 学穷,笃行i『【『小倦".孔子在这里强调1r学习的重要性, 把学习作为贯穿整个人生的一条准则.儒者学习是为_r被 询问,被举荐,被录用,学习足为_r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这种 见解体现r儒家积极人世的精神,在学习【ll实现自我完善. 孑L子一向注重学习,并且在同的场合【flI反复的加以慢调: 《论语?学而》中子日:"学而时习之,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小亦村子乎?"《为政》中,子 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公冶长》巾"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可见儒家对"学"的重视程度,孔子强调人们的知 识来源于学习,认为人的道德,nI质也足通过学习获得的.这 些思想和主张小fI=l在时,对后世也彳丁积极重要的作}f】. 《儒行》中,孔子认为儒者应该击'行谨慎[】律自控,高度 强调个人自身的修养.孔予很视"信",枉与鲁哀公的对 中,他对"信"反复的Jjl{以强调,"儒有小金玉,而忠信以为 宝","儒有忠信以为胄.礼义以为=r格"."信",足lIl啊传 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f在儒家文化lfI,史是极 其强调"信的重要性.孔予就多次挺到"信",如《论语?学 而》叶1就说过"道千乘之围,敬事而倍".在《为政》篇里子 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火车兀帆,小无瓠,其何以行 之哉?"《子路》坐孔子提ffi…必信,行必果",《述而》坐孔予 更是从"文,行,忠,信"四个方面教育弟.在H常青行举止 方面,孔子认为"坐起恭敬","动作慎".对于个人物质生 活,篇中反对奢侈浪费,提侣过清廉节俭的生活,更可贵的足 儒者"宝金玉","不祈土地","小祈多积"有安于俭朴生 活,以苫为乐的人生境界.对于rj己的过去,儒者采取"往者 不悔"的态度,过去的事情没做好,不必一味地追悔,追悔也 于事无补;同时还要积极地吸取经验教训,"过言不再",说过 的错话不再说.这样,儒者就能f1省[]律t'-I控,保持积极向 上的精神状念,冈贫贱而迫失志,小岱贵欢喜失节, 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方向,受外的=卜扰. .二,儒者在出仕中所具备的品行 在这点上,孔子从"近人","特","刚毅","忧思""宽 裕"和举贤任能"等方加以阐释和论述的. 《儒行》中,孔子描述儒者存出仕后对待富贵利禄的态 【收稿日期]2009一l1—27 f作者简介]冯超(1981一),男,辽宁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々业2007级研究生. 157 藓, 褂能锵 , 2010年3月第l2卷第3期冯超:儒行…一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Mfir.2O1O V01.12.?.3 度,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认为儒者应该"不宝金玉,而与忠信 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人的相处是平等的关 系,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文质彬彬,和善有理;人与人相处要 以诚相待,互相信任,用宽舒平和的念度待人;仰慕贤能,包 容群众.这就是说君子要为道不远人,对别人宽容大度,求 同存异,不孤立自己,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儒行总结了人 类史上人际交往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促使人的行为进入高度 的文明,对后世人的青行起_r巨大的影响. 此外《儒行》篇多次提到了"义":如"立义以为土地", "礼义以为.橹","见利不亏其义",,"其行本方立义","儒 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 以兵,见死不更其守"等.在这里,孔子把"义"的道德原则 和行为准则放在了人的需求的最高地位,并对此进行了形象 的阐释.认为儒者在政治上应该本乎方正,行事的原则应该 建立在道义之上,道义对于儒者来说,就像是土地滋养人,盾 牌保护人那样重要,足人生的最高追求.为了追求正义,儒 者应该不受各种利诱,不怕人和威胁,能经得起一切考验. 要见利思义,行为果敢,即使在压力下,仍要坚持操守,不随 波逐流,在暴政下,仍能刚毅有节,持守其志. 在《儒行》篇中,孔子认为儒者在实践中要能够以身作 则,成为人民的楷模.孔子说"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 仇,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 家,不求富贵."这是出仕的儒者应该具备的,儒家对举贤任 能从来就是很重视的,最是大公至正的.受到孔子称赞的史 鱼有一个"尸谏"的例子,正是鲜明的体现了儒家的在"举贤 不跸塞"的崇高品质.在儒者看来,和整体的利益关系中,应 该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不能因私废公,儒者即使自身处 于困境,也不能忘记百姓的痛苦,表现出了一种极高的精神 境界和社会责任感.在儒者看来,只有贤能的人当政,正道 才能得以推行天下,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此外,孔子认为,儒者在出仕后,应该为政清,安贫乐 道."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 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 有如此者."中国儒家思想讲求"重义轻利"和"安贫乐道", 《论语?里仁》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在《论语》的《雍也》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最得意 的弟子颜回平日生活是",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因此得到老师孔子高度评价:"贤哉,【?] 也. 三,孔子认为儒者不任状态下所应具备的德行 孔子在《儒行》篇是这样加以描绘的:"儒有上不臣天 予,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 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 者."这句话是说:儒者在上,不做作灭子的臣子,在下不为诸 侯效劳.谨慎宁静而崇尚宽容,刚强建议二与人交往,学识 渊溥而敬服前贤.爱好礼乐,磨炼品行,端方正直.即使被 封为诸侯,也看成轻微小事,既不称臣,也不做官.儒者约束 自己的行为就足如此.其实,儒者并不是不想做官,而是不 想因为做官i『li丧失自已的独立的人格.出世作官,辅佐开明 的君主,只是儒者的理想的一部分,此外立德,立言也是其… 生所苦苫追求的目标.所以,做官对儒者仅仅是人生道路之 j58 一 ,可进可退.儒者不称臣,不做官,不依附权贵,不趋炎谄 媚,不靠出卖自来获得实际利益.而这些正是一个真正的 儒者所具备的品德. 《儒行》篇孔子所列举的儒者身上所应具备的品行,其每 一 条目又不都是单一的,往往一条包含几种德行,各条之间 很是有一些重合之处.从篇目的最后的论述来看,孔子认 为,这些儒者所具嵛的品行都是的同侧面,这种突出仁 德的思想,更完整的体现J,儒家德行论的核心和重点.《儒 行》篇IfI有数次捉到"仁","仁"和"礼"足孔子思想的精要, 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于"仁"的问题,孔子做过很多的阐 释和解说.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程度.《论语?雍也》篇 里有"先劳苦而后得功,此可谓仁也.""克己复礼为仁","巧 言令色,鲜仁".这些都是孔子对"仁"所下的定义.在<儒 行》篇里孔子是这样对"仁"加以论述的:"温良者,仁之本 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 礼节者,之貌也;青谈者,,1.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 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I.I.敢仁也.故? 儒.今聚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棚诟病."孔子所说的儒行, 体现了一种友爱精神,这种人与人之问的温柔贤良,恭敬谨 慎,宽厚包容,谦逊待人,都体现了儒者的显着的个性特色, 而这些都是一个正常社会的人类应该切实实行的.四,结论 《儒行》篇,是孔子对儒者所具备的品行的简明概括,同 时也可以看做儒家学派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 追求,具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对于我们今的社会来说,也是一种 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人们的吉行起到_r极为重要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得益于 儒家的道德规范的.《儒行》,经历r千年历史风尘的洗礼, 在今天仍将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起着积极重要的指导作用! ? 注释 [1]此处和以下出现的《论语》部分参阅了宋代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lO月版和(i2 语译注?试论孔子》杨伯竣,Ill华书局,1984 参考文献 1孙希旦撰.《礼记集解》(十三经清人注疏).北京:中 华书局,1989年2月(2007.8重印) 2郑玄注,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礼记义》中华 书局,1980 3朱彬.《礼记训纂》.巾华书局,1996 4朱熹.《四书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l0月 5朱贻庭.《巾同传统理论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oQ3 6杨伯峻.《论语译注?试论孔子》.中华书局,1984 7杨天字.《礼记全译》.J二海古籍,1997年4月 8王梦鸥.《礼记今注今泽》.台湾商务印书馆,I970年 9任铭善.《礼记口录后案》..齐鲁:挎社,1982年 [责任编辑:一然]
本文档为【【doc】儒行——儒者完美形象的高度概括——浅析《礼记·儒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