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内容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内容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哲学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2(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的哲学必然具有不同的内容,性质和职能。人类根本利益,基本经济地位和在社会生活中分工不同,以及在一人发展的各个阶...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内容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哲学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2(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的哲学必然具有不同的内容,性质和职能。人类根本利益,基本经济地位和在社会生活中分工不同,以及在一人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时间水平,科学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的世界观有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特定阶级社会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利益服务。 3(哲学属于那种通过概念,原理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知识成果;同时,哲学又体现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这表明,哲学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哲学的发展,有一个同科学浑然一体而后分化的过程。而哲学虽不是“科学之科学”,但不能脱离具体科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就是对实践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结论。而哲学也不同于科学,他不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对象,而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关系的“大智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19世纪中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政治革命引起的具有现代形式的社会矛盾,是推动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同19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及其巨大成就密切相关。在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三大发现中,前两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后一项则为刚刚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 3(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哲学,他是世界历史的产物,这里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民族,各国家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 特征: 1(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发动一次震撼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及其统一集中体现为他的彻底的批判性。彻底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他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物质世界同源性基础上的多样性,物质形态的层次性是物质世界同构性基础上的层次性,整个世界的同源性和同构性证明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物质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多样化的世界,而这一多样性是物质世界本身的多样性,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共同的演化机制和共同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同源性是辨证统一的,离开了同源性,多样性就失去了基础和根据;离开了多样性,也就不存在同源性,或者说,物质世界只是僵死的单一性。同源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这种多样性的统一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产物。 3(如果说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同源性,属于多与一的关系,那么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则属于高级与低级及其内在一致性的问题。无限多样的,多层次的世界有其同源性和同构性,这表明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只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发展形态;物质世界本身具有内在的冲动力和活力,自己是自己的原因,不存在物质世界自身原因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原因。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 证明: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鬼节为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结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就必然把世界的统一看作是机械的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但不能归结为其中的某一形态或某一层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在客观实在的基础上的统一,是多样的统一。 实践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那么,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和遇到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去认识世界。所以,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五、实践的本质 1(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作为人变革物质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 这是实践区别于意识的一般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旨在把人的动机、 目的、 理想转化为某种客观存在, 这是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之所在,即人的时间活动具有自主性。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起,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 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3 六、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1) 人是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因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2) 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正是这种时间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实践因此成为人的生命之根,立命之本。 3) 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 发展出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4) 从人的本质看,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综合,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 正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们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七、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和前提,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时间的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实践是人们自觉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性,自主性,创造性表明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不仅是实践的特点,而且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实践是历史发展着的社会活动, 它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的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条件不同,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 八、实践的理性结构 1) 反映客体规律的理性,反映主体内在需要的理性以及体现二者统一的评价理性,构成了实践活动的理性 结构。 2) 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与自然物质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是因为人有理性,实践活动是在理性支配下的活 动,因此,要把握实践活动的特殊规律,就必须认识实践中的理性结构及其作用。从理性在实践活动中 的功能来看,理性首先是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以指导时间的理性。本质与现象,现实与可能的变 换过程,只有依据理性思维才能进行。理性作为时间的内在要素,不仅对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而 且还制约着人的实践能力,制约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3) 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映主体的需要和意志,利用理论去进行实践的理性。同反 映客体规律的理性相比,反映主体本身需要意志的理性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从反映的内容上看,前者 反映的是客体的关系和规律,他把客体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纳入主体的认识之中,转化为主体能力;而后者反映的 是主体的意志,需求以及主体的能力,道德原则和伦理水平等内容,其实质是要把主体对象化,依据主 观世界去改造客观世界。第三,从活动的方式上来看,前者主要是以逻辑思维方式,使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规律的可重复性受到特别的重视;而后者则以信息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等方式使理性目的在感性世界中实现 出来。 4) 实践活动展开后,会在主体之外形成一种新的客观运动过程。这种新的客观运动过程改变了原来的主客 体关系的状态。要对实践活动作出肯定或否定,重新调整理论和时间的关系,就必须依靠评价理性。评 价理性体现了反应客观规律的理性和反应主体内在需要的理性的统一,是平衡主客体关系的理性。它依 据预定的目的去评价实践的成果,决定活动是否继续,同时又要根据实践的结果评价原来的目的和手段 的价值。他的特点在于,一旦发现价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上的差异,总是倾向于较高的价值标准。 九、实践的社会结构 1) 在实践活动中,个人之间,集团之间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每一个人都凭借社会关系与他人,集团 及其活动发生联系。个人,集团之间的这种社会关系,就是实践活动的内在结构,是实践活动的社会结 构。 2) 实践的社会结构表现在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并且体现在经 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中。对于个人的实践活动来说,实践的社会结构是外在的,它以外在的 强制性制约着个人活动;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来说,实践的社会结构却是内在的,它从内部规定了实践 整体的社会性质。 3) 实践的社会结构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实践的社会结构不甚永恒不变的静态结构, 而是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实践的社会结构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 发展阶段上,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实践的社会结构也具有不同的性质。 4) 社会分工是实践社会化的形式,它使社会总体实践划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社会成员也 被固定的分配在不同类型的实践之中。因此,社会分工构成了实践的社会结构。 5) 实践的社会结构既是人获得主体性的依据,又是控制主体活动的一种力量。因此,因不断改变那些不适 合发展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实践的社会结构。 十、社会的本质 1) 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意识功能的有机整体。社会的这种整体性根源于 人的实践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结构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社会制度本 质上是人们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深入而全面的探讨,深刻 而科学地把握了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首先,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 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和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互换其活动 并结成一定的关系。同时,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 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可见,人与其一是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 中。这就是说,实践内在的包含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化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3) 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 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 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4) 再次,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发 展的动力绝不会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它只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 社会中,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所以,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十一、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1) 社会有机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以及 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社会活动与生物运动具有“相类似的现象”,但二者又具有本质的不同。 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马克 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石。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 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确认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就是要求从对 个别社会对象,领域或过程的研究上升到对社会总体的研究。 3) 社会有机体的三个特征:第一,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就是个 人之间的交往,正式这种以工具,语言等为中介的个人之间的交往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第二,社会有机 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自身意识到 的,是以某种自觉的形式进行的。第三,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 自身生产的统一。 十二、社会结构: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1)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同时必须进行的活动。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是主 体关系或人际关系,他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同物质生产活动相联系,其三种层面 的交往关系都根植于物质生产活动,受到生产状况,历史条件的制约。 2) 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产生于物质生产活动,而物质生产活动在一定的发展水平上,只需要,只允许某些 特定的交往形式作为自己的社会形式,这就需要交往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经济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 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文化。。构成意识形 态,文化结构。 3) 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是社会紫铜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过程自觉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交 往制度的体系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其中的基本的结构就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 十三、人的社会价值 1) 人的价值首先是指人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积极的,肯定性的作用和奉献,是人在社会 中体现的对于社会的意义,即人对于社会的价值,或者说,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社会需 要的满足。 2)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因而具有社会学所说的“角色价值”。 人作为劳动者,创造者的价值,通过自己所创造的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价值物表现出来。人的社会价值 最重要的表现,是人的劳动价值,这里所说的劳动不仅指人的体力劳动,也包括人的脑力劳动,在人的 社会价值构成中,脑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脑力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财富的创造方 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 3) 现实中的社会价值既有正面的表现,也有负面的表现。一个人有没有社会价值,不仅取决于他或她的劳 动能力和创造力,还取决于道德水准。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其能力,但人的社会价值不是简单的 取决于能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的发挥程度。运用社会的尺度来评价人的价值,即判断人的社 会价值,就是要看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十四、人的个人价值 1) 人的个人价值及个人的存在和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或者说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 通过自己的活动来 满足自己的需要。 2) 人的个人价值首先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的肯定。人的个人价值还表现在人又自尊,自爱, 自强的需要,需要他们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这是个人作为人所应有的价值,社会对于个人尊重的高度 重视,归根到底是组成社会的个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 3) 人的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其根源就在于 人有一种超越自身现实的理想和追求。 十五、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 区别: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两个侧面。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于社会的意义,人的个人价值则是人对于自身的意义。 联系: 1) 人自身的意义即价值的实现,也是依赖于社会的,人的个人价值总是与人的社会价值相联系,并且在事 实上从属于社会价值的。 2) 孤立的,绝对的个人和个人价值是不存在的,现实存在的只是与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价值。离开 一定的社会关系,就不能进行社会的生产和交往,个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个人价值 也就无法得到实现。 3) 任何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参加社会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自觉地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解放做奉献,实现自己 的社会价值,不仅不是自我的丧失,而且恰恰是自我的完善,是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十六、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1) 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四个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 精神或信息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2) 一方面,社会生产作为人的人,另一方面人也通过自己的活动生产社会,实现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人的活动的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在他们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的。 3) 通过人的活动而实现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社会关系的简单再生产是将原 有的社会关系克隆式的再生产出来,即完全延续传统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扩大再生产,则意味着在 原有基础上社会关系明显的扩展即增长,包括量的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和质的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量 的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是同一性质的社会关系在设计范围上的扩大。质的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是具 有新的性质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使社会关系和社会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 十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 人的本质是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成其为人的特殊的规定性。在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科学地阐明了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的社会属性。 2) 首先,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类劳动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此基础上,人同 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系统,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 础。 3) 其次,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在人的生产实 践活动中形成的。这种在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里就表现为阶级性,因而人的社会 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4) 第三,人的本质的具体性、历史性。“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规定,不仅表示它的客观性,而且表示着它 的变动性、历史性,就是说它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必须对 人的社会关系做具体的历史考察。 5) 总之,人的本质不能到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人的本质就存在于现实的、可感知的、发展变化着的社会 关系之中: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抓不住人的本质,就不能理解现实 的人。 十八、规律 1)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3)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和必然性也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代表着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4)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屈的现象中相对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十九、规律的实现:从可能到现实 1) 规律的实现是从可能到现实的过程。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揭示的是可能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的本质联系 和转化过程。 2) 现实性是指当下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它同规律性或必然性具有内在联系。任何必然性在它 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是有着各种偶然性的影响,也有着其他可能性的干扰。可能性 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相对于现实性而言,是潜在的尚未实 现的东西。把握可能性,要把可能和不可能区别开来,要把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区 别开来。并对于现实的可能性,还须做进一步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3) 就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对立而言,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也不是可能性,二者具有质的区别。就可 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而言,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是没有展开,没有实现的现实性;现实性则是已 经展开,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同时又孕育着新的可能性。可能性与现实性是不能相互脱离而单独存在 的。 4)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客观现实的发展是不断产生可能,可能又不断变为现实的过程。可能性向现 实性转化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从量上说,即可能性大小的差别。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在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范围内,这两种条件都是不可少的。 论述题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1) 矛盾就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 一性。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 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具有两种含 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赖性。矛盾着的每一方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 方为媒介,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矛盾的双方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存在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即相互贯通性。 3)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 的斗争性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通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在不同 的事物中有不同的情况,而且在同一矛盾的展开过程中也不尽相同。 4)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 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 同一性相联结,为同一性所制约。总之,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种的对立,必须 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他们的同一,又在他们的同一中把握对立。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 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统一体中得以存 在和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 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量变和质变两个过程分别加以考察。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量 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明 显。 3) 在考察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时,还需要揭示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矛盾 同一的相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矛盾的绝对性只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要把握矛盾同一的相对性 和斗争的绝对性,还应正确理解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的矛盾转化。 三、矛盾的普遍型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 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或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2)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 事物的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 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3)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即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 殊性也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只有特殊性、个性而没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 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为普遍 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情况下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内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