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举报
开通vip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 补义 2008.5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匿量露嗣墓蓥詈匿蓄墨 《左传?章之战》"自今"诸说 驳义及句式补义 于智荣,李梅英 (1.淮海工学院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5;2.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古汉语学界对《左传?章之战》"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中"自今"一语的解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考之于语言事实,此"自今"当为"从今以后"之 义,整个句子当为因果倒装的感叹句...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 《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 补义 2008.5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匿量露嗣墓蓥詈匿蓄墨 《左传?章之战》"自今"诸说 驳义及句式补义 于智荣,李梅英 (1.淮海工学院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5;2.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古汉语学界对《左传?章之战》"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中"自今"一语的解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考之于语言事实,此"自今"当为"从今以后"之 义,整个句子当为因果倒装的感叹句,句末"乎"字当为感叹语气词. 关键词:自今;从今以后;因果倒装句;感叹句 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44(2008)O5_I)647-()5 一 ,"自今"诸说简介和评议 《左传?成公二年》:"韩厥献丑父,,台口献 子将戮之.呼日:'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 一 于此,将为戮乎?"' 一 直以来,学界对上述"自今"的解释,歧 异迭出,莫衷一是.对"自今"的释义,归纳起 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见. 1,"从现在追溯到以前"说.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几个版本均 注为"从现在追溯到以前"„. 2,"从古至今,到现在"说.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训释此句说: "自今二字于文不顺,自疑借为卒,卒,终也. 谓迄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程希岚,吴福熙 虽没有把"自"讲成通假字,但也认为是从古至 今之义.同王力先生说法的相同点是都认为 "自今"表示此前的时段. "说. 3,"现在 尹君《古文教材中的注释疏误》:"此处的 '自今'应当训'于今','在今',意即'在今 天','在当今社会',也可以语译为'现今', '现在'." 4,"以前,-"4"-天"说. 荆贵生主张"自"为"古","昔","自今"为 "古今"之义. 5,"自古至今"省略说. 郭锡良,李玲璞先生主编高等教育自考教 材《古代汉语》注"自今"为"'自古至今'的省 语,等于说'在我之前','从来". 6,"自今以往"说. 此说主张"自今"为"自今以往"等的省略, 为"从今以后"之义.持这一主张的学者较多, 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自今,'自今以 往'的省略,即从今以后的意思."„中央电大 《古代汉语讲授纲要》解此句:"意思是说:自今 以往没有代替其君承受患难的人了,今天有一 个就是我逢丑父,然而将被杀吗?"何九盈先 生《词义商榷?赤子幽人商旅恶自今》一文, 更是引述大量"自今"用作"从今以后"义的例 证,对"自今"的"今后"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充分 论证.徐朝晖《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商 榷》H,叶娇《(搴之战)难句正解》?并认同此 说,文中却未提及何先生.夏先培,赵宗乙亦认 同此说,但又分别提出"无有"之"无"为禁绝副 词"毋"纠和逢丑父的话为假设关系复句省略 句的主张. 上述观点,前5种均误,第6种虽不误,但 是,把此释义施之于整个句子,仍有不很圆通之 处,说明持此说学者,对句中其他词语或句式的 收稿日期:20082-24 作者简介:于智荣(1954.),男,辽宁朝阳人,教授,主要从事训诂学和语法学研究. 647 墨墨墨墨墨墨霍四sociSciencevnt.05,2008 解释,仍有不妥或不到位的地方.赵宗乙先生 的句子省略说,试图从句式的角度解决这个问 题,但仍不得要领(论述见下).下面分别对 "自今"诸说及其所在句式予以辨识论析. "从现在追溯到以前"说的不妥有二:第 一 ,"自今"无论在《左传》中,还是在其他古籍 中无一用作"从现在追溯到以前"者,此解释是 没有语料依据的.第二,说以前没有替国君承 担患难的人,也与史实不符.勇于为国君承担 患难者,在封建社会代不乏人,且春秋齐国就 有:齐襄公时,连称,管至父与公孙无知联手作 乱,侍人费,孟阳为保护齐襄公,或与叛逆者打 斗而死;或先把襄公隐匿起来,自己冒充襄公, 等待叛乱者来杀害. "自"借为"卒"说,也同样与当时语言相背 离.我们知道,字的通假是有条件的,其一,被 借字和本字声音相同或相近,其二,也是更重要 的一条,古籍中必须有二字通假的佐证,才能确 认二字是通假字.上古"自"为脂部,从母; "卒"为物部,精母,二字声母相近,同为齿头 音.如果考虑到音的对转,二字也有通假之可 能.但任何古籍中,均无二字通假例证.可见, "自"借为"卒"的说法很难成立. 尹文虽然举出了"自"用为时间介词"于" "在"用法的例证:"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 (《史记?周本纪》),"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 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之,庄公弗听,卒用 渠弥为卿"(《史记?郑世家》)等.但其所举例 证既无"自"与"今"连用者,又都是汉代作品, 即是说,其所举全部例证与所要证明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不 是同一类型和同一性质的语言现象.所以, "在现今社会"这种说法仍属无据,难以信从. 荆贵生一反"自"为介词的观点,主张"自" 为时问名词,并举出了"自"作时间名词的用 例.但其所举例证,同样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其一,荆先生所举例证都只是汉代作品,无一先 秦作品,更无《左传》用例.其二,荆先生所举 例证都是"自"字单独使用,并无"自今"连用 者,即是说其所举全部例证与所要证明的内容, 并非同一类型和同一性质的语言现象.所以, 荆先生把"自"解释为"古","昔"于古无据. 以"自今"为"自古至今"省略形式的说法 也不妥,古汉语中没有此种省略形式."自今" 更没有"在我之前","从来"之义. 夏文和赵文对"自今"的释义虽无不妥,但 648 释"无有"为"不要有"和假设复句说却经不起 推敲.虽然古籍中"无"常用为"毋"的通假字, 但"无有"一语中的"无"却从不用作禁止副词, 此说法缺少语言根据.而且,若把逢丑父的话 解作禁止后人替国君承担患难,那么,后代时间 久远,他能禁止得了吗?赵宗乙先生也注意到 了"自今"释义与句义的矛盾,才别出新意把整 个句子解释为逢丑父的话省略了假设复句的前 一 个分句. 赵文假设复句省略前一分句说,不妥有三. 其一,此说不符合学界主张的省略条件. 吕叔湘先生主张词语省略的条件是,"第一,如 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不清 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第二,经 过添补的话实际上是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 语只有一种可能""".王力先生也说:"先假 定某一句子成分照理是应该有的,哪怕它经常 不出现,甚至从来没有出现过,也硬说它被省略 了,那就是主观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被省略 了的东西,必须是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出现的,至 少是出现和省略机会差不多相等."赵先生 并未举出同类不省略句式,说明其省略说法只 是一种推测. 其二,原句只要解释成因果关系倒装句,表 义清晰,语义自足,且文从字顺,不烦省略. 其三,赵文所谓省略形式假设复句实际是 一 个条件关系复句,并非假设句.下面是赵先 生对逢丑父的话进行补足后的情形: 如果"代其君任患"而见戮,从今以后 就不会再有"代其君任患"者矣,现在有我 这样一个能"代其君任患"的人,将要成为 杀戮的对象吗? 这显然是一个因果关系二重复句,并非假 设复句,假设乃是第一分句内部关系. 把"自今"解作"从今以后"当是确诂. 首先,从当时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来看, "自今"为"从今以后"之义. 古籍中"自"这一介词同时问名词"今"组 成介宾短语,如果后面没有"以前","以后", "以往"之类的标明时间推移方向的词语,则都 是"从今往后"的意思. 先看《左传》一书中所有"自今"一语的运 用情况: 1,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 矣.(襄公八年) 2,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襄公三十 一 年) 3,然自今,子其无事矣.(昭公三年) 先秦其他典籍和后代古籍中"自今"也都 是"从今以后"之义: 1,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出日: "不可为也.是谓远男而近女,惑以生蛊;非鬼 非食,惑以丧志.良臣不生,天命不祜.若君不 死,必失诸侯."赵文子闻之日:"武从二三子以 佐君为诸侯盟主,于今八年矣,内无苛慝,诸侯 不二,子胡日'良臣不生,天命不祜'?"对日: "自今之谓„„"(国语?晋语八) 2,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 口,罚及尔身,弗可悔.(书?盘庚上) 3,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 事,准人,牧夫„„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 庶狱庶慎,惟正是义之.(书?立政) 4,自今单唇干肺,费神伤魂,上称三皇五帝 之业,下称五伯名士之谋.(吕氏春秋?孟秋 季) 陈奇猷注:"自今以后则单唇干肺而说之, 故自今为时间状词."_l 5,今秘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自今除之. (史记?封禅书) 6,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汉书?左雄传) 7,(孙)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 得杀.(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8,自今犯罪充兵,合举户从役者,便付营押 领.(宋书?武帝纪) 9,自今公田悉不得假于豪家,已假者持听 不追.(梁书?武帝纪) 1O,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 然后奏闻.(资治通鉴?唐纪七?高祖武德九 年) 诸"自今"皆"从今以后"或自某件事以后 之意.可见,把"自今"训为"从今以后"是符合 古籍语言运用实际的. 其次,结合上下文义来看,"自今"亦为"从 今以后"之义. 文中记载,逢丑父说出此话后,克说: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 事君者."这里卸克说得很明白,他不杀逢丑 父,是要用他鼓励后人忠君,而非其他原因. 再次,从其他史书对此事的记载中也可以 2008.5第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看出这样的意思. 《史记?齐太公世家》对逢丑父的话是这 样记载的:"代君死而见修,后人臣无忠其君者 矣!" 这里逢丑父向克说的是杀害自己给后世 造成的不良影响——后人臣无忠其君者.显然 卸克由于怕后人无忠君者才未杀他.说明司马 迁也是把"自今"理解为"自今以后"的. 二,对"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句义的补正 把"自今"解作"从今以后",虽然解决了 "自今"的语义问题,但若按各家的标点,句末 施以问号——"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 于此,将为戮乎?"译释为:自今以往没有代替 其君承受患难的人了,今天有一个,然而将被杀 吗?则前后两个分句问仍然缺少联系,人们仍 有疑问:逢丑父怎么知道今后没有代替他的国 君承担患难的人?他的被杀与此结论有何内在 联系? 看来,整个句子的意义和语法关系仍有进 一 步推敲的必要.1984年笔者曾发表《<左传 ? 章之战>"自今"一语释义》,尽管行文显得幼 稚,但拙文除了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自今"为 "从今以后"之义外,还提出了此为因果关系倒 装句,句末"乎"字为感叹词的观点.可惜,拙 文并未提出充分的证据和有效的论述.这 个句子当理解为,逢丑父在将要被杀时,情急之 下先说出杀害自己的结果——"自今无有代其 君任患者",再补充说明造成这个结果的原 因——"有一于此,将为戮乎".整个句子意 为:"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代替自己的国君承担 患难的人了,(因为)这里有一个将要被杀掉 啦!"这里逢丑父要向邰克严正指出杀害自己 给后代造成的严重后果,以给对方造成一种心 理压力,使自己免于被杀.基于此,句末应用感 叹号,句末"乎"字当为感叹语气词.这种没有 连词的因果倒装句,古文献中并不鲜见.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 泰伯)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3,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i.-2 语?卫灵公) 4,齐师灭谭,谭无礼也.(左传?庄公十 649 墨墨墨固墨墨墨墨墨SocialSciencev05,2008 一 年) 5,郑其有灾乎,师竞已甚.(左传?襄公 十年) 6,平公日:"晋其庶乎,吾臣之所争者大."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7,王日:"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 8,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日:"王室其将卑 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国语?周 上) 9,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 也„„(战国策?赵四)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 焉则焦,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l1,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 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12,民之不用,赏罚不充也.(吕氏春秋? 用民) 13,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 不如死而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l4,刑者多寿,心无累也.(淮南子?说 山) 15,桔柚生于江南,而民皆甘之于口,味同 甘共苦也.(盐铁论?相刺) 以上例句皆因果倒装句,例1"士不可以不 弘毅"是结果,"任重而道远"是原因,意为"读 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 路程遥远".例3"放郑声,远佞人"是结果, "郑声淫,佞人殆"是原因,句意为"舍弃郑国的 乐曲,斥退小人,因为郑国的乐曲糜曼淫秽,小 人危险".例5"郑其有灾乎"是结果,"师竞已 甚"是原因,句义为郑国恐怕要有灾祸啦,因为 用兵太频繁了.例6"晋其庶乎"是结果,"吾臣 之所争者大"补充说明原因,大意是:晋国差不 多要大治了啦!大臣所争执的是大事.例(9) 之"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是结果,"念 悲其远也"是原因,意为您送燕后出嫁,捏着她 的脚对着她落泪,是因为想到她远嫁他国而感 到悲伤.例(13)"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是结果,"生而辱不如死而荣"是原因,意为:君 子凭义字为救人危难而死,把死看作如同回家 一 样,是因为他们认为活着受辱,不如死后享荣 耀好.例(15)"桔柚生于江南,而民皆甘之于 口"是结果,"味同甘共苦也"是原因,句意为 "生长在江南的桔柚,各地的人吃了都觉得它 650 味道好,这是因为人们对味道的感觉是一样 的".其他例句亦然."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 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与上述各例一样,为 先指出结果,再补叙原因的因果关系句. 三,对"将为戮乎"之"乎"字 为感叹词"啦"的补证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 戮乎"为因果倒装感叹句,句末应用感叹号,句 末的"乎"字也需释为感叹词. 《马氏文通》把感叹语气归入传疑语气,因 而作者把和感叹有关的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放 在一起讨论."虚字卷之九?传疑助字九之 五"探讨了6个"传疑助字",其中有5个可以 进入感叹句,"乎"是其中一个. 现代汉语中有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 "啦",那么古代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词表示这 一 语气,古代汉语中很多处于句末的"乎"字可 训为"啦". 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 也) 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 天乎!(论语?宪问) 3,晋侯其无后乎!(左传?僖公十一年) 4,郑其有灾乎!„„有灾,其执政之三士 乎!(左传?襄公十年) 5,崔子将死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6,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 乎!(左传?昭公六年) 7,叔向日:"鲁公室其卑乎!"(左传?昭公 十一年) 8,呜呼!无望也夫,其死于此乎!(左传 ? 昭公十五年) 9,今虢少荒,其亡乎!(国语?周上) 10,庶几有益于鲁国乎!(国语?周下) 11,其母叹日:"鲁其亡乎!"(国语?鲁下) 12,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国语 ? 齐语) 13,史苏朝,告大夫日:"二三大夫其戒之 乎,乱本生矣!"(国语?晋语一) 14,师旷日:"公室其将卑乎!"(国语?晋 /) 15,善哉,技艺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以上所有句末"乎"都可以解释为感叹语 气词"啦",《搴之战》"将为戮乎"之"乎"字与 上述各句"乎"字相同,用为感叹语气词. 最后谈谈为何不赞同"自今"为"自今以 往"等的省略说的问题,因为古汉语"从今以 后"义有"自今以来","自今以始","自今以 往","自今以后"多种形式,如果解释为省略 句,其结果势必形成多种形式共省为一型的情 况,这样便违反吕叔湘先生所主张词语"严格 意义的省略应该只用来指可以补出来并且只有 一 种补法的词语"的省略原则;另外,这个句 子不需补充词语,表义明确,语义自足,也不符合 吕叔湘先生提出的词语省略的另一个原则:不添 补词语语句意思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 思才清楚?.由于"自今"在古文献中多用作 "从今之后"之义,不必以省略为释. 综上所述,只有把"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 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中"自今"解为"从今 以后",整个句子解为因果倒装的感叹句,把句 末的"乎"字解作感叹语气词,句末问号改用感 叹号,才既合乎常理与文意,又能使整个句子在 意义上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也才能使"自今 无有代其君任患者"这一结论具备了可信的前 提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35.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 局,1981:794. [3]程希岚,吴福熙.古代汉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 版社,1984:263. [4]荆贵生.《左传》文选教学札记三则[J].古汉语研 究,1989(2):93. 2008.5第30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尹君.古文教材中的注释疏误[J].古汉语研究, 1990(2):91. 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 社,1992:254.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1:143.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M].北京:中央广 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86. 何九盈.词义商榷?赤子幽人商旅恶自今[.1]. 中国语文,1987(3):143. 徐朝晖.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商榷[J].古汉 语研究,2001(3):71. 叶娇.《搴之战》难句正解[J].汉字文化,2004 (2):61-62. 夏先培.古汉语语词句义考辨[J].长沙电力学院 社会科学学报,1997(4):112. 赵宗乙.《春秋左传注》商兑二则[J].泉州师范学 院学报,2006(1):69—71. 吕叔湘.汉语语法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459.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4:404. 于峙嵘.《左传?搴之战》"自今"一语释义[J]昭 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4,(2):79—81. 吕叔湘,王海菜.马氏文通读本[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1986:599. 吕叔湘.汉语句法的灵活性[J].中国语文,1986 (1):3. 责任编辑:刘海宁 "现当代学人研究''征稿启事 本栏目以20世纪人文科学着名学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学术道路,治 学方法等进 行回顾与总结,但求客观,公正,严谨.来稿既可是一组文章,对研究对象作较为全面 的评述,也可 是单篇文章,对研究对象作重点评析.文章篇幅请控制在1000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以内,符合《中国 学术期刊(光 盘版)》编排规范,并提供打印件及电子文档(E—mail:hysyqhy@163.com). 本刊编辑部 651 ]j]j]J1Ii1I]J 5679m?"rr;r;r}r;
本文档为【《左传·鞌之战》“自今”诸说驳义及句式补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4-08
浏览量: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