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统治者列表(先秦时期)(更新至周朝三恪之宋)

中国统治者列表(先秦时期)(更新至周朝三恪之宋)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统治者列表(先秦时期)(更新至周朝三恪之宋)中国统治者列表(先秦时期)(更新至周朝三恪之宋) 上古?传说时期 此段时期,对统治者(部落首领)的称呼有以下几种情况:称“氏”,如有巢氏、燧人氏等,而有时氏又 指的是部落或方国名称,如涂山氏、有穷氏等,有时又同时指该部落(国)首领的名字,如防风氏、有虞 氏,所以一般认为氏即是指部落(国)首领的称号,又指该首领所统领的部落(国),或者反之,这种称 呼上到盘古氏,下到秦朝(嬴秦氏);称“皇”,如天皇、羲皇、农皇,皇的称号是后人追封,出现“九 皇”和“三皇”这两种观念之后,凡被纳入“三皇”或“九皇”的部落首领,都给予...

中国统治者列表(先秦时期)(更新至周朝三恪之宋)
中国统治者列表(先秦时期)(更新至周朝三恪之宋) 上古?传说时期 此段时期,对统治者(部落首领)的称呼有以下几种情况:称“氏”,如有巢氏、燧人氏等,而有时氏又 指的是部落或方国名称,如涂山氏、有穷氏等,有时又同时指该部落(国)首领的名字,如防风氏、有虞 氏,所以一般认为氏即是指部落(国)首领的称号,又指该首领所统领的部落(国),或者反之,这种称 呼上到盘古氏,下到秦朝(嬴秦氏);称“皇”,如天皇、羲皇、农皇,皇的称号是后人追封,出现“九 皇”和“三皇”这两种观念之后,凡被纳入“三皇”或“九皇”的部落首领,都给予他们皇的名号;称“帝”, 如黄帝、帝尧,一般出现在炎帝到禹之间,有两种称法,一是名号后面加帝,如炎帝、颛顼帝、尧帝,二 是在名号前面加帝,这种称法从炎帝到禹,如帝石年、帝尧,传说商朝君主的称号也是帝,也用这种用法 来称呼,如帝文丁、帝辛,有时夏朝君主也用这种称法,如帝启、帝相;另外关于“五色帝”的称法一般 出现在黄帝时期,如黄帝(轩辕)、白帝(少昊)、玄帝(颛顼) 盘古 盘古 名号 通称 道教神话身份 别称 出处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盘古氏 盘古 元始天尊化身之一 盘古大帝 《述异记》 开辟天地者,一说此时即 素皇内帝时期 浑沌氏 — — 《路史?初三皇纪》 传说中上古帝名,天地之浑敦氏 初第一位君主,一般认为 即盘古氏 三皇 三皇 名号 别称 通称 姓名 号 说明 天皇氏 成鸠氏 天皇 望获(字文生) 天灵、防五、天雾 天地开辟以后最早的君主,以木 德王天下,制干支历法 地皇氏 地皇 岳鉴(一说名铿)文悦 以火德王天下 (字子元) 后地皇氏 钜灵氏、巨灵氏 巨灵 地皇氏之妻,人皇氏之母,地皇 氏死后以女王的身份统治天下 人皇氏、泰皇氏 居方氏、九头氏 人皇、泰皇 恺胡洮(字文生) 以土德王天下,一些称其为九头 纪,一说泰皇指泰壹氏 三皇后继 名号 别号 别称 说明 皇神氏 提挺氏 黄袜、矩神、黄神氏 金德王天下 皇覃氏、皇谈氏 通姓氏、离光氏 黄谈氏 水德王天下 五氏 五氏—巢燧二皇 名号 尊称 姓名 国号 说明 有巢氏、大巣氏 巢皇、古皇 木德王天下 燧人氏 燧皇 (风姓) 燧明国(遂明国) 火祖,天皇,以火德王天下 燧人氏后裔 燧人氏之后形成以下各支 弇兹氏 华胥氏 赫胥氏 仇夷氏 雷泽氏 盘瓠氏 华胥 名号 姓名 国号 说明 华胥氏 (风姓) 华胥国 燧人氏之妻,女首领,伏羲与女娲之母 五氏—伏羲女娲 名号 别称 尊称 姓名 通称 神职 说明 伏羲氏 宓犧、宓羲、虑羲、牺皇、皇羲 风伏羲 伏羲 五方天帝之东方以木德王天下 包羲、庖牺、包牺、太昊、太皞、太皓、天帝,青帝;木天皇(一说为人皇, 炮牺、伏牺、伏戏、阳帝 神、春神 把燧人作为天皇) 虙戏 女娲氏 女希氏、神女、女娲皇、风皇、灵娲、风里希 女娲 一些典籍将其列入 阴、女丑 帝娲、女皇、女帝、(凤里牺) 三皇 阴皇、阴帝 (或女姓) 伏羲女娲后继 根据《太平御览》和《六韬?大明》《帝王世纪》,女娲之后有以下帝王相继 名号 出处 说明 大庭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 一说为炎帝神农氏别号,一说曾称号炎帝 柏皇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柏黄、栢篁) 中央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 栗陆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有些列表称其栗睦氏 骊连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六韬?大明》称为黎连氏 赫胥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 (赫苏氏) 尊卢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六韬?大明》称为宗卢氏 祝融氏 《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现在一般认为是帝喾时期人物;别称祝和、 祝诵氏 庸成氏 《六韬?大明》 有些列表称其容成氏 浑混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与天地之初的浑沌氏不同 (混沌氏) 昊英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商君书?画策》把尧舜以前分为三个时代: 昊英之世、神农之世、黄帝之世 有巢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一般称为后有巢氏 朱襄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太平御览》中顺序为阴康氏之后, 现在一般认为是炎帝别号 葛天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歌乐之祖 阴康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有些列表称其阴糜氏 无怀氏 《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六韬?大明》 有些列表称其亡怀氏 蚩尤氏 名号 尊称 说明 继女娲位,九皇最后一位,与九黎族蚩尤非同一人;九皇为少典之前的蚩尤氏 蚩皇 九位部落首领的统称 炎帝 五氏—炎帝(神农) 《国语?晋语四》称少典娶有蟜氏女任姒(女登),生炎帝黄帝 名号 尊号 别称 姓名 习称 道教尊号 说明 朱襄氏 (炎帝) 飞龙氏 一说为伏羲之后的帝王, 亦有说朱襄氏曾号炎帝, 一般认为是神农氏的别号 神农氏 炎帝、赤帝 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姜石年 炎帝神农五榖神农大帝 以火德王,地皇 农皇 烈山氏、厉山氏、伊耆氏、(姜轨) 氏 神农大帝 五谷帝仙、医祖 任姜氏 (伊耆轨) 炎帝(神农氏后继) 神农得伏羲位,传位九代至帝榆罔,转入黄帝手,其间帝王皆号炎帝,此段时期又称炎帝王朝 称号 尊称 姓名 说明 前半段(基本无争议) 炎帝 帝石年 姜石年 即神农氏 炎帝 帝临魁(帝魁) 姜临魁(姜魁) 炎帝 帝承 姜承 炎帝 帝明 姜明 炎帝 帝直(帝宜) 姜直(姜宜) 后半段(争议较多,这里整合常见的几种说法) 炎帝 帝厘(帝氂、帝来、帝耒) 姜厘(姜氂、姜来、姜耒) 一些列表中无此人 炎帝 帝哀(帝裹、帝衰、帝居) 姜哀(姜裹、姜衰、姜居) 一些列表中称其早死,未即位;一炎帝 帝节茎 姜节茎 些列表中无此人 一些列表中称与榆罔是同一人,一炎帝 帝克 姜克 些列表中称克未即炎帝位,即位的 是节茎另一个儿子戏;一些列表中 此处空缺 炎帝 帝榆罔 姜榆罔 部分文章中提及的另一种世系,较少见 神农氏姜轨(姜石年) 姜柱(始称炎帝) 姜庆甲 姜临 姜承 姜魁 姜明 姜直 姜厘 姜居(姜哀) 姜节茎 姜克 姜榆罔(参卢) 方(方雷氏) 国君 说明 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伐蚩尤时有功,被封于方山,黄帝的次妃女节即是方雷氏雷之女 方雷氏(姜雷) 相传方雷氏的后人以国为氏,分为方姓和雷姓,方氏后人在夏、商时在东部今山东一代建方国,当时人称鬼方,(世系不详) 商王多次征伐未果,与西伯侯联合倒商后归附西周。到周宣王时,有大夫方叔,奉命征伐北方的严允,讨伐荆楚 的南蛮,作战部署有方,屡建大功 黄帝 有熊氏(有熊国) 名号 姓名 别称 习称 说明 少典氏 大迥 少典 少典建有熊国并传位于黄帝 轩辕氏 姬轩辕(公孙轩辕) 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直系 此段时期又称黄帝王朝 名号 尊称 别称 姓名 习称 神位 说明 轩辕氏 黄帝、轩皇 帝鸿氏、帝轩氏 姬轩辕 轩辕黄帝 星圃真人轩辕本姓公孙,后改姬姓 轩辕帝、帝轩辕 缙云氏、有熊氏 (公孙轩辕) 呈帝(道) 少典与附宝之子 轩黄 五方天帝之中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央天帝 一说为三皇之一,一说为五帝之一 金天氏 少昊、少皞、少穷桑氏、云阳氏姬玄嚣 少昊 五方天帝之白后世尊为“大华夏显宗康皇帝”, 皓、少颢、小昊、桑丘氏、金穷氏(己玄嚣) 帝 一说凤鸟氏为少昊时期的官名 帝玄嚣 凤鸟氏、朱宣 (己宣) 高阳氏 颛皇、帝颛顼 姬乾荒 颛顼 五方天帝之北一说乾荒与颛顼是两人,世系为“昌 帝颛顼 (姬颛顼) 方天帝,玄帝意—乾荒—颛顼” (黑帝) 高辛氏 帝喾 姬俊(姬夋) 帝喾 一般认为即《山海经》中天帝帝俊 的原型 青阳氏 帝挚 姬挚(姬鸷) 帝挚 曾受封于清;禅位于尧 (己挚) 五帝—祝融 名号 称号 名 说明 祝融 赤帝 重黎 一些说法中认为祝融为五帝之一;颛顼后裔,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重 黎;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楚国始祖,晋朝皇帝始祖 仓国(阳武国)—仓颉 名号 称号 名 说明 史皇氏 仓帝 仓颉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 (侯冈颉) 《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 《河图玉版》中记载仓颉是一位部落首领,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 唐 先祖 黄帝 玄嚣(少昊) 蟜极 帝喾 放勋(尧) 陶国 (挚封国)(侯国) 封号 名号 姓名 说明 陶侯 陶唐氏 伊祁放勋(伊耆放勋)挚封放勋于陶 (祁放勋) 唐国 (挚封国)(侯国) 封号 名号 姓名 说明 唐侯 陶唐氏 伊祁放勋(伊耆放勋)挚改封放勋于唐,直至禅位于他 (祁放勋) 五帝—唐尧 禅让制一 名号 尊称 谥号 别称 姓名 通称 国号 说明 陶唐氏 唐帝、唐尧、大尧、尧 伊耆氏 伊祁放勋 尧 唐 帝喾之子 尧帝、帝尧 (伊祁氏) (伊耆放勋) 帝尧 五帝之一 (祁放勋) 尧曾想传位于贤人许由,被其拒绝 丹朱 名号、尊称 姓名 说明 最初尧封朱于丹水,故称之为丹朱,丹朱曾称帝三年,但大臣们全跑到南河之南朝觐舜而不朝觐丹朱。于是,舜曰“天帝丹朱 祁朱 也”,便登上帝位,是为“尧舜禅让”。 故《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古籍称丹朱为“帝丹朱”,因丹朱为三苗首丹朱皇 衡山皇 领并且曾称帝三年,故在南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位崇高,被湖南、广东等地被奉为衡山皇、丹朱皇 房国 (虞诸侯国)(侯国) 舜即位后,封丹朱为房侯,子陵以父封邑为氏,称房陵,故房国国君祁姓房氏 封号 本名 习称 说明 房侯 祁朱 丹朱 舜即位后,封丹朱于房 房侯 祁陵 房陵 丹朱之子,袭封于房,以封地为氏。房姓始祖 (世系不详) 前529年亡于楚 唐国(陶唐氏) (夏诸侯国) 本名 习称 说明 祁朱 丹朱 禹封丹朱于唐 (世系不详) 唐的延续 名称 说明 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刘国 (夏诸侯国) 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为御龙氏 夏代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他的后代从武丁五年即1250年起为豕韦国君,武王伐纣时灭亡,迁于唐 刘氏豕韦国 西周时,刘累的后代迁于唐,复称唐国 祁姓唐国 (周诸侯国) 周成王灭唐国,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为伯爵国,称唐杜氏 杜国 (周诸侯国) 周宣王时,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桓因宣王一宠妃诬告被屈杀后,其儿子隰叔投奔晋,为士师,他的儿子士蒍以官名 为氏,子孙称为士氏。春秋初年,杜国(一说杜国即唐杜国,又名荡社国)亡于秦宪公 士蒍的孙子士会任晋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后得到范邑,所以又称随会、范会,他死后,又称范武子。随国 (晋封国) 他的子孙后分为士氏、范氏和随氏 范国 (晋封国) 虞 先祖 黄帝 昌意 颛顼 穷蝉(虞幕) 虞国(有虞氏) 有虞氏是一个部落,虞朝始祖虞幕是颛顼后裔,受封于虞,到舜时接受尧的禅让成为共主 名号 说明 受封于虞(一说姑幕国),称有虞氏;一说穷蝉为虞幕之子,敬康之父 虞幕(穷蝉) 敬康 句望 桥牛 瞽叟 受尧禅让 虞舜 五帝—虞舜 禅让制二 名号 尊号 谥号 姓名 通称 国号 说明 有虞氏 虞帝、虞舜、大舜、舜 姚重华(字都君) 舜 虞 五帝之一 舜帝、帝舜 (妫重华) 帝舜 虞国(有虞氏) (夏诸侯国) 通称 姓名 说明 商均 妫均 禹受禅让即共主位后,封舜子商均于虞 萁伯 萁伯死,位传于强子颉 强余(强) 妫强余(妫强) 未继位 虞颉 妫颉 虞思 妫思 夏朝太康失位,后羿夺取了中康、相的政权。寒浞杀死后羿, (虞后氏) 相的儿子少康逃奔有虞氏(虞国) (虞思之后,有虞氏分化为几支) 商国 (夏诸侯国) 大禹即位,封商均于虞城,不久又移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商均虽然西迁,但他的后人虞思公却滞留在虞邑,未再迁徙 虞的延续 名称 说明 妫姓,舜后裔,周代陈国与田齐的祖先,夏朝封有虞氏的后裔虞遂(一说为虞遂后裔)于遂,历夏、商、西周三代,亡于齐 遂国 (夏诸侯国) 商汤灭夏,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邑 陈国 有 虞(夏诸侯国) 氏 虞思之后,有虞氏分裂为几支,其中一支成为陈国先祖,有龙、青旰、叔仪、康仲、祖妫、发、妫方、振、维(正值桀当政) 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献子、亚寿、原寿、梦延、虞阏父(遏父、陈国 始祖) 周代陈国先 前539年,齐国重臣晏婴出使晋国,与羊舌大夫杨誉(叔向)交谈,晏婴认为陈釐子尽得人心,齐国将属于陈氏,箕伯、直祖 柄、虞遂、伯戏这四位陈国祖先已与胡公满、太姬的灵魂都在齐国了 帝舜后裔,为三恪和春秋十二诸侯之一,阏父(遏父)之子胡公满受封于陈国,为陈开国之君,取代虞遂陈国,为楚国灭 陈国 (周诸侯国) 田氏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田玩)。前672年,陈完因避难入齐,事齐桓公,为齐国大夫,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氏齐国 田。人称“田氏”,田桓子时田氏开始强大,到了田和时流放了齐康公,自立为君,是为田和代齐,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陈氏齐国) 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前221年为秦所灭 (周诸侯国) 田儋原是战国时期齐国王族,公元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田儋趁机杀死狄县县令,举兵起义,自立为齐王,复辟齐国 (田儋复齐) 齐国,直到田横被汉所灭 秦末齐国济北王田安的曾孙为汉朝绣衣御史王贺,因祖上曾为齐王,遂以王姓为氏。王贺之孙女为孝元皇后王政君,曾孙则新朝 为篡汉自立的新朝皇帝王莽之后再无与虞舜有关的政权 夏 先祖 黄帝 昌意 颛顼 (鲧曾祖) (鲧祖) (鲧父) 鲧 崇国(有崇氏)(先夏) 封号 姓名 别名 说明 崇伯 姒鲧(字熙) 崇伯鲧、鮌、白马 被尧封于崇地,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 崇伯 姒文命 崇伯禹 袭父位 (字(高) 密) 夏禹 禅让制三 尊号 姓名 别称 习称 说明 夏禹、帝禹、禹姒文命 戎禹 禹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 帝、夏伯禹、夏姒高密 夏禹 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 后禹、夏王禹、帝位让给舜子商均。但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 禹王、大禹 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夏(夏朝) 夏禹传位于其子夏启(一说为夏启夺取了原本禅让制的继承人伯益之位),结束了禅让制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亡于寒国寒浞) 夏的延续 名称 说明 少康夺回了夏的政权,并延续到桀,亡于商汤 夏朝 (少康复国) 《史记》记载匈奴是桀的儿子淳维北逃所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匈奴 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 杞国 (商诸侯国) 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同时把舜的后人杞国 (周诸侯国) 封到陈国,主管对舜的祭祀,后几经迁徙。在《春秋》等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杞侯”、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 被称为“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降至伯爵。最后杞国亡于楚 费(一说为梁,一说为嬴) 先祖 名号 姓名 别名 说明 黄帝 玄嚣(少昊) 蟜极 (业父) 大业 皋陶 嬴聩(偃聩) 咎陶、咎繇、皋繇 古六安国始祖,还是徐国国君的祖先,而且是古代东夷部落的首领之一。蓼 国国君也有可能是皋陶的后裔,李唐皇帝的始祖,一说皋陶并非伯益之父 伯益 赢翳(赢益) 化益、伯翳、大费 因曾协助禹治水,禹即位后,被受赐为赢姓 伯益 禅让制四 名号 姓名 别名 说明 伯益 赢翳(赢益) 化益、伯翳、大费 被舜封于费(一说梁,一说嬴),因协助禹治水,被赐为赢姓,禹死继位,后 被禹之子启夺位(一说是禹传位于其子启),禅让时期结束 费国 可能与姒姓费国为同一国的不同说法,可能与姒姓费国为不同的国家 封号 名号 别称 说明 费侯 伯益 被舜封于费,是为费侯(或费伯) 费侯(费伯) 若木 费侯(费伯) (费昌曾祖) 费侯(费伯) (费昌祖) 费侯(费伯) (费昌父) 费伯 费昌 一说费昌为费国始祖,因投靠成汤,可能指商代费国始祖 (世系不详) 费候 中衍 约为商中期 (世系不详) 亡于周,并入鲁国 伯益的延续 名称 说明 禹(一说启)封伯益子若木到徐国,成为了徐国的始祖和第一位国君,历经夏商周,后灭于吴国 徐国 (夏诸侯国) 飞廉(大廉),伯益的儿子。因为他的后代中衍鸟身人言,所以称之为鸟俗氏。秦国、赵国的祖先 葛国 启封飞廉为葛伯,后被商汤所灭,商汤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杀儿童为名,伐灭葛国,自此开始灭夏战争 (夏诸侯国) 周孝王封伯益后裔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为附庸,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 秦国 春秋时代早期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秦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嬴秦氏) (周诸侯国) 其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飞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天子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代为三晋中的赵氏 赵国 (周诸侯国) 陈胜在陈地称王,陈余等人亦劝武臣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陈胜为武赵国 (武臣复赵) 臣去援救周文,承认武臣称王。武臣却只想割据一方,派韩广北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李良兵力不足,求援时,被武臣的 姐姐侮辱,李良一怒之下,杀死了武臣的姐姐,又杀死武臣,降秦。武臣死后,张耳等立旧赵国王族赵歇为赵王,赵国复辟 上古诸国 第一类:独立部落 部落名 首领 说明 比黄帝时期还早就已经出现,到夏代少康时期被彭氏豕韦国取代 上古豕韦 国 炎帝时诸侯国。夙沙氏被称为盐宗,主要活动范围有潍坊寿光和青岛城阳二说 夙沙氏 (夙沙国) 黄帝的次妃女节是方雷氏部落首领的女儿。相传方雷氏的后人以国为氏,分为方姓和雷姓 方雷氏 方雷氏 一说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伐蚩尤时有功,被封于方山,故名方雷 (姜雷) 黄帝的母族,昔少典娶于有蟜氏附宝生黄帝 有蟜氏 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纍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开封) 西陵氏 传说绵阳市盐亭县一带有西陵国,似与后出现的古蜀国有关系;一说西陵国在今湖北宜昌西 (西陵国) 黄帝娶蜀山氏之女生昌意 蜀山氏 (蜀国) 黄帝时缙云氏有人当夏官,后代中有人叫饕餮,一说为黄帝别号 缙云氏 早在黄帝时,三苗部落就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尧时,三苗作乱,尧发兵有苗氏 驩兜 征讨,作战于丹水,打败三苗。三苗可能在这时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臣”,(三苗) (欢兜、驩头) 被称为“诸侯”。后来,三苗不服,多次为乱,尧遂将他们的一部分人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将其首领驩兜 流放到崇山。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又有不服,舜于是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征服了三苗 共工氏 (姜姓) 黄帝时期的部落,同时共工氏是该部落首领名号,共工氏康回亦是尧时期该部落首领,尧的臣子、四罪之一 共工氏 有说象部落初居于今河南一带,后南迁至两湖一带。象国人来自于象部落(传说中瞽叟的儿子。一般认为共工象国 共工氏, 氏是象部落的首领),被商所灭。商代在今河北隆平县东北亦有象国 姜姓,炎帝之后。喾娶有邰氏姜嫄,生后稷;后东迁于汾水下游,称为台骀。其后有继续东迁至山东费县之台有邰氏 亭者,称墨台氏,春秋初被鲁国所并 喾取陈锋氏女庆都,生放勋(尧) 陈丰氏 (陈锋氏) 喾娶娵訾氏女常仪,生挚 娵訾氏 尧娶散宜氏女,生朱 散宜氏 鲧娶有辛氏女女志(脩己),生禹 有辛氏 防风氏乃防风国的创始人,又称汪芒氏,传说今天汪姓始祖,因治水有功,被尧封为“防风王”,立防风国,防风氏 防风氏 曾协助大禹治水,后被禹所杀;吴越国王钱镠追封防风氏为灵德王 (防风国) 部落联盟,蚩尤是其首领 九黎 蚩尤 禹娶涂山氏女女娇,生启 涂山氏 相柳为共工之臣,以蛇为图腾,建立相国,在今河南内黄县一带。夏朝时,琊国(又称婉国)在今山东临沂一相国 相柳(相繇) 带,世代与相国(此处可能存误,应为商)联姻。商汤灭夏后,相国被灭,婉人受封建立姑幕国。相人后西迁 到湘江流域,又称襄人(湘江、襄阳源于相人所居),后又迁到川黔一带。因与蜒族杂居而被称为獽族、獽蜒 上古交趾在今五岭以南(交趾在汉以后专指越南地区) 交趾国 传说帝尧命岳羲仲和皋陶去接管帝喾创建的高辛氏国(在今山东及以北),因未能管理好而分裂成“中容”、“司高辛国 帝喾 幽”、“白民”和“黑齿”四个国,帝尧不得不召回岳羲仲和皋陶 (世系不详) 岳羲仲、皋陶 由高辛国分裂而来 中容 司幽 白民 黑齿 (漆齿) 第二类:封国 国名 爵位等级 封主 国君 说明 相传炎帝封子于柘 柘国 炎帝 传世文献多认为其国君为任姓,金文记载是姒姓,黄帝之裔。始祖寒哀曾为黄帝驾马寒国 黄帝 寒哀 车,被封于寒,夏朝时伯明氏担任寒国的国君。伯明氏最初让子寒浞辅佐,因寒浞造(世系不详) 谣惑众为伯明氏所逐,后来寒浞杀死后羿和相,夺取夏朝的王位,扩大古寒国的版图。伯明氏 寒浞死后,相的遗腹子少康起兵,消灭了寒浞的两个儿子,寒国灭亡 寒浞 传说为黄帝之子,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今人认为,伯鯈是古南燕国的开国君主,燕国 伯, 黄帝 姞鯈 他得姓后建立了“姞姓”南燕国,其后裔形成“姞姓燕氏” (南燕) (姞伯鯈,) (世系不详) 薛国的始祖是黄帝的二十五子禺阳,封地为任,后人以国为氏,即有任氏 任国 黄帝 禺阳 一说是太昊、少昊后裔;一说又作有扔、有戎、有娀、有任氏;喾娶有娀氏女简狄,(妊国) (世系不详) 生契;夏朝君主相的妻子缗来自有仍氏,寒浞代夏时期,寒浞杀死相,其妻逃回有任 (有任氏) (有仍氏) 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伐蚩尤时有功,被封于方山,黄帝次妃女节即是方雷氏之女,相传方雷氏 姜雷 方雷氏的后人以国为氏,分为方姓和雷姓,方氏后人在夏、商时在东部今山东一代建(方国) 方国,当时人称鬼方,商王多次征伐未果,与西伯侯联合倒商后归附西周。到周宣王(世系不详) 时,有大夫方叔,奉命征伐北方的严允,讨伐荆楚的南蛮,作战部署有方,屡建大功 均为伏羲氏后裔一支,在黄帝时被封所建 颛国、臾国 黄帝 黄帝封第十子于滕,经尧、舜、禹至商末灭亡 善国 黄帝 (姬姓) (滕国) 颛顼封其庶子穷蝉于姑幕(可能时称有虞氏),夏为莒部落,商朝为姑幕国,周为莒有虞氏 颛顼 虞幕(穷蝉) 子国 (虞国) 敬康 句望 桥牛 瞽叟 重华(虞舜) 商均在大禹执政时被封于虞地 禹 商均 夏朝太康失位,后羿夺取政权。寒浞杀死后羿,相的儿子少康逃奔有虞氏(虞国) 虞思 (世系不详) 少昊时爽鸠氏始封国,后被夏代季萴氏取代 爽鸠氏 少昊 (爽鸠国) 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于鉏,为帝司射,历虞、夏,末君后羿夺了夏朝的政权,后亡于有穷氏 帝喾 ,(初) 少康 (有穷国) (世系不详) (有穹) 后羿(末) 初挚封尧于陶,后改封唐 陶国、唐国 侯 挚 放勋(唐尧) 少昊生昧,昧生允格,封于诺(一说封于都),有子都姓,舜投之幽州,是为阴戎之诺国、都国 少昊,允格 祖 尧,(世系不详) 舜, 罄的发明者,尧封其于毋,毋姓始祖 毋国 尧 毋句 (世系不详) 一说尧封弃为有邰氏部落的首领,并建立邰国,一说又名骀国 邰国 尧 后稷(弃) (骀国,) 传说帝喾有孙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虞舜和夏时一直为路国 路中侯 尧 玄元 侯爵。地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世系不详) 初尧封其子朱于丹渊(丹水),故名丹朱 丹国 尧 丹朱 尧封鲧为祟伯,后禹袭其位 崇国 伯 尧 鲧 (有崇氏) 禹 尧封彭祖于彭城,建立彭国,一说彭祖寿长700(一说800)余岁,统治彭国700(一彭国 伯, 尧 彭祖(彭翦) 说800)余岁。一般认为是指彭国存在时间。 (大彭氏) (钱铿) 夏王启曾命大彭国君寿平定西河叛乱 (世系不详) 商朝时一说为侯、一说为伯 彭寿 亡于商王武丁。大彭国被灭后后,其后代以国为姓 (世系不详) 尧封轩辕黄帝第三个儿子骆明在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骆峪水库西今陕西周至县侧。骆国 尧 骆明 史称骆国 (世系不详) 一说尧帝封巫咸为相。生前封于此山,死后葬于山中,并封巫咸所住的地方为巫咸国,巫咸国 尧 巫咸 后被巴国兼并成为巫郡。 巫贤, 一说巫咸为商朝太戊时期人物,其子为巫贤 (世系不详) 舜封禹于夏,后禅位于禹 夏国 伯 舜 夏禹 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房,其子陵袭封,并以封地为姓 房国 侯 舜 丹朱 房陵 (世系不详) 任姓。原始社会晚期鬷夷氏擅长制陶,“董父好龙,舜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鬷鬷川 舜 豢龙氏董父 川,鬷夷氏其后也”。鬷夷氏在夏朝演化成三鬷国,都城在今定陶西南一带。“汤与(世系不详) 桀战于鸣条。败走,保三鬷。汤从之,遂伐三鬷,俘厥宝玉”。有说三鬷起源于陕甘,(鬷夷氏) 其支族遇、终、泉、昌、祝、狂犬、卑皆在河南一带 (三鬷国) 嬴姓,秦国与赵国之祖;伯益因治水有功被舜封于梁山,建立梁国(一说封于费),费国 伯 舜 嬴益 被禹选为继承人;《史记》载禹死禅让予益继位,但四方诸侯比较属意禹之子启,于(梁国, 是益禅让予启后隐居到箕山南麓。一说大禹生前即暗中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启厚植实力以取代益。据嬴国,) 《竹书纪年》,禹死后由禹之子启继位,而益因与启发生争执,失败被启杀死 夏 夏(夏后氏) 文献记载夏朝的君主称号为“后”,所以称夏朝为夏后氏,故称呼夏朝君主时名字前冠以“后”,如(夏)后启、(夏)后相;有时又冠以“帝”,如帝启、帝太康、帝发;通常又称呼夏朝君主为夏王,有时冠以 “王”,如(夏)禹王、(夏)王启、夏桀王 先祖 黄帝 昌意 颛顼 (鲧曾祖) (鲧祖) (鲧父) 鲧 崇国(有崇氏\先夏) 封号 姓名 别称 说明 被尧封于崇地,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因为夏祖,称其夏鲧 崇伯 姒鲧(字熙) 崇伯鲧、鮌、白马、夏鲧 袭父位 崇伯 姒文命 崇伯禹 (字(高)密) 夏(夏国) 封号爵位 姓名 说明 舜封禹于夏 伯(夏伯), 姒文命 夏(夏朝) 尊称 谥号 姓名 别称 习称 国都 说明 帝舜三十三年,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后,舜在南巡中夏禹、帝禹、禹禹 姒文命 戎禹 禹 安邑 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帝、夏后禹、夏姒高密 夏禹 平阳 舜子商均。但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王禹、禹王 高密 式即王位,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阳城 晋阳 阳翟 禹本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夏启、帝启、夏齐圣皇帝姒启 启 阳翟 (武曌追益。禹死后启按照尧舜禅让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让伯益作君主。结果诸侯离开后启、夏后开 夏启 (姒开) 谥) 伯益而来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于是启即位。一 说是启篡夺了益的位;武则天建武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太康终日沉迷打猎,不理政事,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有穷氏首帝太康 姒太康 太康 斟鄩 领后羿所逐,不得返国,在阳夏居十年而病死,是为太康失国 诸侯有穷氏的后羿把持夏朝政权,立仲康为傀儡 帝仲康 姒仲康 中康、仲仲康 斟鄩 康、仲卢 仲康死后相即位,仍为后羿傀儡,后来后羿称王,逐相出夏都,帝相 姒相 相安 相 商丘 相流亡(迁都)于商丘(一说相被后羿放逐),后寒浞杀死后羿夏后相 斟鄩 夺取政权,并攻打支持相的斟鄩氏和斟灌氏并杀死相,夏朝灭亡 帝丘 有穷国(有穷氏\穷鉏氏) (夺夏位之前) 鉏国 国君 说明 (第一代) 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于鉏,为帝司射 „„ (世系不详,历经虞、夏) 羿 有穷国(有穷氏) 国君 说明 《左传?襄公四年》“后羿自鉏迁于穷石”,之后羿夺取了夏朝的政权 羿 (夺夏位之后) 尊号 名 别称 通称 说明 后羿流放太康,立太康之弟仲康,之后又取代夏朝号令天下,消灭不服从后羿、帝羿 羿 夷羿 后羿 他的伯封。并收留伯明氏之子寒浞而重用他。最后被寒浞发动政变杀死 有穷的封国 武罗国 国君 说明 后羿贤臣武罗封国,在今衡水的武邑、武强一带 武罗 (世系不详) 寒国 (夺夏位之前) 国君 名 说明 传世文献多认为寒国国君为任姓,金文记载是姒姓;始祖寒哀曾为黄帝驾马车,被黄帝封于寒 寒哀 哀 „„ „„ (世系不详) 夏朝时担任寒国的国君。他最初让子寒浞辅佐,因寒浞造谣惑众将其放逐,此时寒国又名伯明国 伯明氏 , (夺夏位之后) 国君 名 别称 说明 寒浞杀死后羿和相,夺取夏朝的王位,扩大古寒国的版图。寒浞死后,相的遗腹子寒浞 浞 韩浞 少康起兵,消灭了寒浞的两个儿子,寒国灭亡 (寒漪) (漪) 寒的封国 过国 国君 名 说明 过姓始祖,受寒浞命率军攻灭斟灌和斟鄩,杀夏后相。后受封居于过。少康中兴夏朝时遂被灭 寒浇 浇(奡)(敖) 戈国 国君 名 说明 受封于戈。少康中兴夏朝时遂被灭 寒豷(寒戏) 豷(戏) 夏(夏后氏) (与有穷氏、寒国对立) 后羿取代夏后,相先后迁都于商丘、斟寻、帝丘,斟鄩氏、斟灌氏、有虞氏皆支持夏,此时夏并未灭亡,与有穷氏相对峙,直到寒浞代羿,灭掉斟鄩氏和斟灌氏,杀死相,夏朝灭亡,随后少康起兵,灭寒复夏 夏后氏 尊称 姓名 别称 通称 说明 寒浞派兵灭斟灌、斟鄩,杀相,夏朝灭亡 帝相 姒相 相安 相 夏后相 纶国 国君名 说明 相死,其妻逃回有仍氏,生子少康,后少康逃往有虞氏,有虞氏首领虞思封其于纶,后成为复辟夏国之根据地 姒少康 支持夏的方国部落 部落方国名 时任国君 说明 斟鄩氏 姒木丁 夏后氏同姓诸侯,子孙为寻氏,为寒浇所灭 斟灌氏 姒开甲 夏后氏同姓诸侯,相曾居此国,后因收容并协助相而为寒浞之子浇攻灭 有虞氏 虞思 虞舜之后 有仍氏 有鬲氏 夏(夏后氏) (少康复辟) 尊称 谥号 姓名 别称 习称 国都 说明 在有鬲氏起兵,杀死寒促复辟夏朝 帝少康 姒少康 少康 纶 夏邑 中国战甲的创始者 帝杼 姒杼(姒予、相曼、舆、季杼 杼 原 姒宁、姒佇、 姒宇) 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 帝槐(帝芬) 姒槐(姒芬、祖武 槐 老丘 姒芬发) 芬 帝芒 姒芒(姒荒、 芒 老丘 姒和) 在位期间,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姒泄所封的爵命 帝泄 姒泄(姒洩) 泄 老丘 因为子孔甲性情乖僻,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帝不降(帝降) 姒不降(姒降) 江成 不降 老丘 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于弟扃,史称“内禅” 帝扃、夏扃 姒扃(姒扁) 乔、高阳 扃 老丘 (帝局、帝禺) 帝廑(帝胤甲) 姒廑(姒胤甲) 广、顼、董江、廑 西河 廛 帝孔甲 姒孔甲 孔甲 西河 帝皋 姒皋 昊、简昊 皋 西河 帝发 姒发 敬、敬发、发惠 发 西河 宠幸妺喜,对政事不闻不问,施行暴政,被方国商所灭 帝履癸 桀 姒履癸(姒癸) 桀 斟鄩 夏桀 夏的延续 国名 说明 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 杞国 (商诸侯国) 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同时把舜的后人杞国 (周诸侯国) 封到陈国,主管对舜的祭祀,后几经迁徙。在《春秋》等史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杞侯”、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 被称为“杞子”。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降至伯爵。最后杞国亡于楚 《史记》记载匈奴是桀的儿子淳维(又名熏育)北逃所建(即头曼单于),“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匈奴 夏朝方国 同姓封国 姒姓十二氏 文献记载夏朝形成的十二个同姓国,其中一个指夏朝本身(夏后氏),十个为夏朝封国,一个指商灭夏后 分封夏王室后裔形成的杞国 夏后氏 国君 姓名 说明 即夏朝本身 夏后 (略) 有男氏(有南氏) 国君 说明 有南氏曾有两大臣极受夏王宠信,双方力钧势敌,最后导致国土分裂 (世系不详) 鄠国(扈国\有扈氏) 称号或封号 姓名 说明 夏启庶兄屈骜的封国,夏禹死后本该益继位,但是禹的儿子启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大廉侯 屈骜 自己继承了王位。有扈氏不服,以“尧舜举贤,禹独与之”为名反对启的统治。启以(世系不详) “恭行天之罚”的名义讨伐不服从的有扈氏,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它的族众 被沦为牧奴;一说扈国和有扈国于周初仍然并存(即认为有扈氏和扈国为两个方国) 彤城氏 国君 说明 唐?司马贞注解周代时的彤伯可能是指彤城氏后裔。 (世系不详) 宋《广韵》又在“成”字下注释“史记有形成氏”,是否是“彤城氏”的讹写尚待考。 宋?罗泌记载“商有肜伯,地即肜城” 斟鄩氏\戈国 本为姒姓国,寒浞将其子封于该地,遂为寒氏国 国君 名 说明 夏禹封旻鄩(又称斟鄩)为戈国君 斟鄩氏(旻鄩) 姒木丁 受封于戈。少康中兴夏朝时遂被灭 寒豷(寒戏) 豷(戏) 斟灌氏(斟戈氏)\过国 本为姒姓国,寒浞将其子封于该地,遂为寒氏国 国君 名 说明 夏禹封旻灌(斟灌)为过国君 斟灌氏(旻灌) 姒开甲 过姓始祖,受寒浞命率军攻灭斟灌斟鄩,杀夏后相。寒浞封其于过。少寒浇 浇(奡)(敖) 康中兴夏朝时遂被灭 褒国(襃国) 国君 说明 有褒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襃,建立诸侯国 有褒氏 历经夏、商、周三朝 (世系不详) 末代国君褒珦因得罪周幽王,被囚入牢狱。其子洪德为救其父,献褒国美女褒姒于周幽王,褒珦 以赎其父之罪,得复官爵。后随西周灭亡而衰亡,最后褒人亡于秦 费国 国君 说明 夏代封立的姒姓国,后投靠商,曾为鲁国附庸 (世系不详) 鄫国(缯国\邸国) 以下列表据《武城曾氏族谱》 世代 爵位封号 名 在位 说明 少康封次子姒曲烈于鄫(河南方城县北方,一说为山东临沂地区苍山县西1 鄫子 姒曲烈 北),子爵,曲烈成为鄫国开国君主;历经夏、商、周三代 2 鄫子 姒炫忠 3 鄫子 姒坤仁 4 鄫子 姒录 5 鄫子 姒浩源 6 鄫子 姒富材 7 鄫子 姒焜 8 鄫子 姒伯基 9 鄫子 姒锐 10 鄫子 姒汪 11 鄫子 姒志梁 12 鄫子 姒煌 13 鄫子 姒相奎 14 鄫子 姒世鉴 15 鄫子 姒政治 16 鄫子 姒模 17 鄫子 姒瑞焕 18 鄫子 姒垠 19 鄫子 姒锦容 20 鄫子 姒洪 21 鄫子 姒桂茂 22 鄫子 姒照 23 鄫子 姒培元 姓名佚失 24 鄫子 , 25 鄫子 姒允 26 鄫子 姒杞 27 鄫子 姒熹 28 鄫子 姒埙和 29 鄫子 姒成锐 姓名佚失 30 鄫子 , 31 鄫子 姒椿 32 鄫子 姒炯 33 鄫子 姒垣 34 鄫子 姒销 35 鄫子 姒福波 36 鄫子 姒时荣 37 鄫子 姒炳 38 鄫子 姒均祚 39 鄫子 姒铃 40 鄫子 姒仁 41 鄫子 姒松 姓名佚失 42 鄫子 , 43 鄫子 姒墅 44 鄫子 姒镇玉 45 鄫子 姒浥 46 鄫子 姒祥樽 47 鄫子 姒炷 48 鄫子 姒方 49 鄫子 姒宇銮 50 鄫子 姒沛恩 51 鄫子 姒朴 52 鄫子 姒世美 ,—前591 前568年夏,鄫太子巫和鲁国大夫叔孙豹一同出使晋国,经霸主晋悼公正53 鄫子 姒时泰 前591—前567 式批准,达成鄫国归属鲁国的秘密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所以《春秋》记载此事时已将太 子巫比作鲁国的大夫官员对待。鄫子时泰的国君地位不再传承。前567 年秋,莒子对鲁国吞并鄫国愤然反对,莒国军队进入鄫国,鄫国疏于防备, 莒国军队占领鄫国城,鄫国灭亡 (姒时泰外孙) 一说莒国军队秘密杀死鄫子时泰后,没有宣布让太子巫继位,而是扶持在— 鄫子 莒国的鄫子外孙继位国君,这种行为不合乎周礼王法,各国不予承认,后 来莒国直接公开吞并鄫国 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官。其后代用国名为氏,但除去邑— (太子巫) 姒巫(姒诪轸) 旁,表示离开故城但不忘先祖,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 (54) 曾巫 莘国(有莘氏\有辛氏\辛国) 国君 说明 夏启封支子于莘,称“有莘国”,简称莘国。商代因之。西周时,有莘(世系不详) 国改属畿内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废有莘国,并入晋 国,称“莘地”、“梁”或“羁马”,商汤曾娶该国之女 冥国(幂国) 国君 说明 夏朝同姓诸侯国,冥为幂的借字 (世系不详) 杞国 爵位封号 名 说明 商汤灭夏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杞侯 (商代杞国世系不详) 国封号。另外,殷墟甲骨文中所提到的“己方”也有可能是指杞国 (杞国封号数次被废) 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周代杞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杞】) 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 越国 封号 姓名 说明 姒少康封庶子姒无余于越,乃越国之始 越侯 姒无余 越侯 姒丕诚 越侯 姒宗元 越侯 姒绍圣 越侯 姒毅正 越侯 姒子诚 越侯 姒娄玉 (夏朝之后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越】) 琊国(婉国) (婉姓,姒姓的一个分支) 国君 说明 琊国(婉国) (大约在夏代) 相土建相国时,在古徐州(山东临沂)一带有琊国,婉姓, 婉娥 首君名婉娥 婉国世代与古相国联姻 (世系不详) 姑幕国 (商代,侯国) 古相国传到商汤,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古婉国受封为姑幕侯 (世系不详) 侯,建姑幕侯国;后被周武王所灭,武王后在姑幕侯国故 地建姬姓郯国,郯国很小,后被莒国吞并 余国 国君 本名 说明 余罕 姒罕 相传夏禹小儿子罕封姓为余 (世系不详) 过国 国君 名 说明 夏禹封旻灌(斟灌)为过国君 斟灌氏(旻灌) 姒开甲 过姓始祖,受寒浞命率军攻灭斟灌斟鄩,杀夏后相。寒浞封其于过。少康中兴夏朝时遂被灭 寒浇 浇(奡)(敖) 戈国 国君 名 说明 夏禹封旻鄩(又称斟鄩)为戈国君 斟鄩氏(旻鄩) 姒木丁 受封于戈。少康中兴夏朝时遂被灭 寒豷(寒戏) 豷(戏) 异姓封国 唐国(陶唐氏) 通称 姓名 说明 丹朱 祁朱 禹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其后裔有封于刘国,刘累曾是其国君 (世系不详) 刘国 通称 姓名 说明 (世系不详) (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 刘累 祁累 传说孔甲得雌雄二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乃命刘 累养龙,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 韦国(豕韦国) 通称 姓名 说明 彭氏豕韦国 夏王少康时期封大彭国支族于豕韦,成立豕韦国(取代上古豕韦国) 元哲 彭元哲, 被刘氏刘氏豕韦国取代 (世系不详) 刘氏豕韦国 《史记》载:夏帝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以养龙,龙死,刘累惧,逃鲁刘累 祁累 山隐居姓刘。风姓(彭氏)豕韦复国 彭氏豕韦国 (世系不详) 夏帝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以养龙,龙死,刘累惧,逃鲁山隐 居姓刘。风姓(彭氏)豕韦复国 亡于商王武丁。刘氏豕韦复国 虞国 通称 姓名 说明 商均 妫均 禹封舜子均于虞 萁伯 萁伯死,位传于强子颉 强余(强) 妫强余(妫强) 虞颉 妫颉 虞思 妫思 夏朝太康失位,后羿夺取了中康、相的政权。寒浞杀死后羿, (虞后氏) 相的儿子少康逃奔有虞氏(虞国),君主虞思封少康于纶 (世系不详) (虞思之后有虞氏分裂为几支) 商国 本名 通称 说明 大禹移封商均于商(今河南商丘)。商均虽然西迁,但他的后人虞思却妫均 商均 滞留在虞邑,未再迁徙 (世系不详) 遂国 国君 说明 妫姓,舜后裔,周代陈国与田齐祖先,夏朝封虞舜后裔虞遂(一说为虞虞遂 遂后裔)于遂,春秋时代成为鲁国附庸国。齐桓公攻克遂国以威慑鲁庄公 亡于齐 (世系不详) 徐国 先祖 黄帝 昌意 颛顼 女修 大业 皋陶 伯益(舜赐嬴姓) 君主 通称 姓名 说明 若木 嬴若木 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受封于“徐”,建立徐国 奄延 嬴奄延 琛 嬴琛 铄 嬴铄 泓显 嬴泓显 亮 嬴亮 允迪 嬴允迪 绛 嬴绛 敦 嬴敦 旌 嬴旌 颐 嬴颐 睿 嬴睿 璟 嬴璟 靖 嬴靖 夏朝灭亡 (夏朝之后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徐】) 君主(说法2) 部分文章中提到的世系如下 夏朝徐国 世代 名 字 说明 若木 1 征国 未提及继任徐国国君 2 房 3 仁 广文 4 豹 5 谦 6 佥 7 晔 8 祖禹 9 济 10 宝 11 宽 12 (夏朝之后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徐】) 葛国 封号 姓名 说明 嬴姓,伯益子,被启封为葛伯。因为他的后代中衍鸟身人言,所以称之葛伯 大廉(飞廉)(蜚廉) 为鸟俗氏。秦国、赵国的祖先 (世系不详) 商汤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杀儿童为名伐灭葛国,自此开始灭夏战争;汤葛伯 ,(不详) 征服葛国后,只将葛伯杀死,再次封葛国。春秋时沦为鲁国的附庸,后 被宋国灭 萧国 (嬴姓萧国) 名号 姓名 说明 伯益、大廉后裔,嬴姓,夏朝末期,孟亏因善长先祖的驯养鸟兽技术而深受夏王宠信,赐封萧孟亏 嬴孟亏 为诸侯,因其地多萧茅(艾萧),故国号为萧,萧国始建,后来夏王桀昏庸无道,萧孟亏见 夏王朝王德衰败,便弃国隐居,后代即位后,归附于商 商朝灭亡后,因参与三监之乱被灭国,嬴姓萧国灭 (世系不详) 昆吾国(昆吾氏\昆国\吾国) 名号 姓名 说明 先祖 黄帝 昌意 颛顼 称 老童 吴回 陆终 君主 被赐姓"己",受封夏侯伯 昆吾 己樊 夏桀时亡于商汤 (世系不详) 商末周初,昆吾氏与周联合灭商 (世系不详) 顾国(鼓国) 通称 说明 夏朝时,昆吾氏(一说为有扈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世称顾伯 顾伯 亡于商汤(夏朝末年,商汤先灭葛,后相继灭掉韦、顾、昆吾等国) (世系不详) 温国 国君 姓名 说明 昆吾氏族人己平因协助少康复国有功,被封于温地,以国为氏,称为温温平 己平 平,后人以为温姓始祖 夏桀二十六年,商灭温。古温国被灭后,国人以国为氏,遂为温姓 (世系不详) 有苏氏 国君 说明 己姓,夏代昆吾氏一支(昆吾之子,一说昆吾改封于苏)被封于邺西苏己,(昆吾之子) 城,称有苏氏,成为苏姓始祖 夏代温国被商所灭后,有苏氏便活动到温地一带 (世系不详) 商纣时期有苏氏首领,商纣攻打有苏氏,有苏氏献出妲己 己,(《封神演义》称冀州侯苏户) 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因受赐家乡十二邑建苏国(温国),子爵,后(周朝的苏国(温国)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苏(温)】) 为狄国灭,国君奔卫。后成为晋国大夫阳氏和郤氏的封邑 封父国(封国) 先祖 此处所列世系前半段与常见炎帝世系有所差异 神农氏姜轨(姜石年) 姜柱(始称炎帝) 姜庆甲 姜临 姜承 姜魁 姜明 姜直 姜厘 姜居(姜哀) 姜节茎 姜戏 姜器 姜钜(封钜) 君主 国君 说明 姜钜后代叫后夔,属夔龙氏。舜帝让后夔掌管乐舞。封地在封父(今河南封丘),是封伯(后夔)(夔龙氏) 夏朝八伯之一,建立封父国 夏启时,后夔之子建立封父侯国;后羿起兵征讨封父国,杀伯封占玄妻。 玄妻暗中串伯封 通寒浞和伯封的同族逢蒙,终将后羿杀死 少康复国后封伯封之子重建封父国 , 商末周初,封父国被周文王(一说武王)所灭 (世系不详) 薛国(邳国) (任姓薛国\邳国) 先祖 名号 别名 说明 黄帝 轩辕 受封于任(妊国),后代为任姓,任姓始祖 禺阳 禹阳、太禺 兄弟两人,海姓始祖 禺号 禺虢、禺? 禺强 禺彊 禺京 造船之祖 徭梁 淫梁 造船之祖 番禺 始封薛 奚仲 夏朝薛国(邳国) 封号 姓名 说明 任姓(一说妊姓),马车的发明者,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薛,后来向南迁徙于邳,故国名薛侯(邳侯) 奚仲 又称邳 继奚仲位 薛侯(邳侯) 吉光 待考。《竹书纪年》 曰: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 薛侯(邳侯) 任袁 (世系不详) (世代待定,暂定于仲虺前任),曾出任夏朝末期史官,因桀残暴投奔商汤 薛侯(邳侯) 终古 商朝薛国(邳国) (世代待定,暂定于仲虺前任),曾出任夏朝末期史官,因桀残暴投奔商汤 薛侯(邳侯) 终古 奚仲的第十二世孙,商汤伊尹时期人物 薛侯(邳侯) 仲虺(莱朱、中垒) (世系不详) 商王太戊(子密)贤相 。与伊尹、伊陟、巫咸、巫贤和甘盘并称为商朝六大贤臣 薛侯(邳侯) 臣扈 (世系不详) 商王武丁(子昭)贤相,祖姓始祖 薛侯(邳侯) 祖巳(祖己) 薛侯(邳侯) , 薛侯(邳侯) 天癸 (世系不详) 薛国出土的薛侯戚鼎,世代待确认 薛侯 任戚 可能是薛国国君,可能是薛国国君的兄弟或子嗣 薛子仲定、薛子仲安、薛子仲赤 (世系不详) 祖己七世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 薛侯 任成(任震) 商朝挚国(挚畴国) 挚侯 任成(任震) 祖己七世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部分后代改姓挚、执和 挚畴 (世系不详) 商朝大夫。周文王谋灭商,诸侯多叛纣归周,祖伊见商朝将亡,力谏纣王改变残暴统治,纣不挚侯, 祖伊 听,终致殷亡 西周建立之后,由于挚国与周王室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挚国再次受封。但是,由于北部的沈国(周朝的挚国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挚】) 是周文王第十子季载的封国(姬姓沈国),沈国为了向南发展,挚国并入了沈国版图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成之子任滑(雍侯,)复封薛国,爵为侯。武王后又封其子畛为薛侯。(周朝的薛国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薛】) 周显王46年,为齐国所灭 武王复封任姺之子于邳,为薛侯(或为邳侯或邳伯),公元前261年(战国后期),被楚国灭。部(周朝的邳国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邳】) 分后代改姓邳和丕等 吕国 始祖 此版本较其它版本的世系相差较大,如大部分世系中祝融即重黎,为黄帝之后,而共工之子为后土,共工亦非祝融之子 第1,第7世 第8世 第9世 帝石年,帝裹(哀) 节茎 戏 帝榆罔 炎居 第10世 第11世 第12世 节并 戏器 祝融 共工 术器 第13世 (第14世,) (第14世,) (第14世,) 第15世 勾龙(后土) 信 夸父 垂 伯夷 国君世系1 部分文章中的吕国世系如下,断于伯陵 封号 姓名 通称 说明 炎帝十五世孙伯夷,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号吕侯,为吕姓始祖 吕侯 姜伯夷 伯夷 吕侯 姜壤 吕侯壤 吕侯 姜发 吕侯发 吕侯 姜, , 吕侯 姜衍 吕侯衍 吕侯 姜远 吕侯远 吕侯 姜我食 吕侯我食 吕侯 姜孙藏 吕侯孙藏 吕侯 姜伯陵 吕侯伯陵 (世系不详) 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人的同盟,吕国的首领吕他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王纣的同吕侯 姜他 吕侯他 盟军越戏方。周武王为奖赏吕人的功劳,建立周朝后续封吕他为吕侯, 吕他 国君世系2 部分文章中的吕国世系如下,断于夏代最后一任吕侯吕荆 称号或谥号 讳 名 字 号 别号 说明 夏朝吕国 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号吕侯,为吕姓始祖 吕侯 羲叔 伯夷 太岳 吕邑侯 昱 先龙 伯子 吕玄侯 玄英 吕宣侯 梁 以禹 吕定侯 相 吕怀侯 监 吕桓侯 望 兜耨 吕子侯 吕宙侯 允 郘邑宰 吕宇侯 辂 吕侯辂 吕高侯 墨 祖荣 吕许侯 英 禹宣 吕宰侯 如 于副 吕禅侯 龙 列木 吕启侯 清 衡居 吕侯伯 为桀所杀,吕国亡 吕蒯侯 荆 大巫 商朝吕国 商汤复封吕蒯侯之子为吕侯 吕正侯 克 (世系不详) 因协助周武王伐纣,继封于吕 吕侯 他 周朝吕国 吕侯 他 (世系不详) 又称甫侯,周穆王的宰相,曾制定《吕邢》 吕侯(甫侯) 前688年为楚国所灭 (世系不详) 东吕国 吕国灭后,一支迁于河南之东,复立吕国,以继国祀,为楚国附(世系不详) 庸,史称东吕,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后东吕被宋国所并 曹国 先祖 黄帝 昌意 韩流(乾荒) 颛顼 称(伯称)(伯服) (大部分世系中乾荒与颛(大部分世系中称昌意生颛顼) 顼为同一人) 老童(卷章) 吴回 陆终 安(晏安) 国君 代数 国君 姓名 说明 辅佐夏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曹,赐姓曹,建立曹国 1 安(晏安) 曹安 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载入,待考 2 均连 曹均连, 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载入,待考 3 彩白 曹彩白, 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载入,待考 4 季礼 曹季礼, 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载入,待考 5 武辛 曹武辛, 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载入,待考 6 主廷 曹主廷, (第七世至二十六世不详) 27 挟(侠) 曹挟(侠) 周周武王改封曹挟于邾, 建立邾国, 又名邾娄国,为鲁国附庸 (后续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邾(邾娄\郳)】) 土方、工方 国君 说明 商代在石家庄以北,其北是下危和危方,其西南为翳徒戎。土方与工方为同族,常联合侵句龙(后土) 扰商境。或说土方即工方,夏禹时期即有记载。在唐虞夏商时期活动在山西、陕西一直到 内蒙古以北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之一。距离武丁时殷商都城(在今安阳)约14天的路程。 有人推测土方可能是夏代的唐国(今山西太原一带),商代在今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原(世系不详) 尧舜的都城所在地。武丁在征伐工方的时候,用两三年时间消灭了土方,土方之地也成为 商朝领土。而土方经武丁时出兵讨伐后,卜辞中很少见到其活动的记述 留国 国君 说明 丹朱庶弟九被夏启封于留(微山岛西南)建立留国,殷末灭亡;有说留国都城在今淹城的东北部,祁九, 奄国即被留国所灭 (世系不详) 郦国 先祖 第1世 第2世 第3世 第4世 第5世 黄帝(姬姓) 夷彭(夷鼓)(酉姓) 左人(酉姓) 壹鸣(酉姓) 皓(酉姓) 酉山始祖,其后裔以酉为姓 第6世 第7世 第8世 第9世 索鹿(酉姓) 种夷(酉姓) 犍(酉姓) 涓(酉姓) 国君 郦国 世代 爵位?封号 国君 本名 说明 黄帝后裔涓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郦邑(河南内乡郦城村一带),1(9) 郦侯 郦涓 酉涓 赐姓郦氏 2(10) 郦侯 郦寰 酉寰 3(11) 郦侯 郦兹 酉兹 4(12) 郦侯 郦奚首 酉奚首 5(13) 郦侯 郦俶 酉俶 6(14) 郦侯 郦赫 酉赫 7(15) 郦侯 郦咎 酉咎 8(16) 郦侯 , , 9(17) 郦侯 郦开甲 酉开甲 10(18) 郦侯 郦浇 酉浇 11(19) 郦侯 郦茫 酉茫 12(20) 郦侯 郦降亥 酉降亥 13(21) 郦侯 郦尼 酉尼 14(22) 郦侯 郦圉 酉圉 骊戎 商朝初年(公元前1598年之后),郦国逐步演变为骊戎,迁居骊邑15(22) 郦圉 酉圉 (河南新蔡),是为新蔡始祖 16(23) 郦处 酉处 17(24) 郦衔壬 酉衔壬 18(25) 郦外辛 酉外辛 19(26) 郦无亥 酉无亥 20(27) 郦嚣 酉嚣 21(28) 郦黔 酉黔 22(29) 郦沃 酉沃 23(30) 郦骄 酉骄 24(31) 郦亹 酉亹 25(32) 郦羌 酉羌 时商朝中期(前1250年之后)。商王武丁四处征战,势力日益强大。26(33) 郦盛乙 酉盛乙 为避免冲突,盛乙率郦戎西迁骊山(陕西临潼骊山),是为骊山始祖 27(34) 郦虞 酉虞 28(35) 郦 酉 29(36) 郦 酉 30(37) 郦 酉 31(38) 郦 酉 32(39) 郦般 酉般 商末周初任骊山戎部落首领,纣王三十年乙未正月(前1046年1月),33(40) 郦连 酉连 率军助周武王灭商 (周朝郦国(骊戎)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郦(骊戎)】) 黄国(潢国) 国君 说明 夏代 位于潢川,嬴姓。为少昊后裔,开国之祖一说为陶,一说为伯益,一说陶(皋陶)(嬴聩) (或为伯益,或为若木,或为陆终,或为大廉,或为参胡,或为黄文仲,为若木,一说为若木次子终,一说为大廉,一说为南陆公参胡(陆终次 或为黄渊) 子),一说为黄文仲(陆终三子),一说为黄渊(陆终四子),或为伯 益与陆终共同后裔所建 可能亡于夏朝帝芬 (世系不详) 商代 黄国后人协助成汤灭夏,得以复国 (世系不详) 周代 黄子 (名不详) 周朝建立之后,封为子爵 黄子 (世系不详) 黄子 嬴孟 据出土文物,有国君名“孟”,可能为灭亡前某一国君 黄子 (世系不详) 亡于楚,后人以国为氏,称黄氏 有易氏(有狄氏) 国君名 说明 (世系不详) 绵臣 曾杀商国首领王亥 (世系不详) 相传有易氏首领绵臣杀了商国首领王亥,强行夺去驯养的牛羊。后来王亥之弟王恒做上商族首领,又从有易氏首领绵臣手中夺回牛羊。王恒之子 上甲微当了商首领后,联合河伯氏部落讨伐有易氏。《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在战中杀死有易氏首领绵臣 其子上甲微杀死了有易之君绵臣。有易北逃回古易水区域,后改名鲜虞。春秋时被称为白狄,易水仍为其本部,部分已迁雍州,同赤狄、长狄一 样与诸夏各国进行过对抗。白狄在易水附近所建的肥国、鼓国、仇犹国等国均被晋国灭国,最后只有本部鲜虞得以延续,后建立中山国 巫咸国 说明 以下可能为巫咸国国君(以下不代表先后) 庸人的一支称巫咸族,在今巫溪县一带于夏商时立国,巫咸、巫彭都曾巫咸 为商王太戊的大臣;一说尧帝封巫咸为相。并封巫咸所住的地方为巫咸巫贤(巫咸之子) 国,后被巴国兼并成为巫郡。 可能为巫咸国国君 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 其它次要方国 国名 姓氏 渊源 爵位 所在位置 封立者 灭亡原因 说明 郓国 运城(郓城) (运国) 一带 台骀氏后山西省西南部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 沈国 西周初期,古沈国 裔 的汾河流域一之地被初建的晋 带 国霸占,第二任晋 国君主姬燮父直 接吞并了沈国 皋陶后裔 后羿寒浞代夏后,夏的臣子靡逃到有鬲鬲国 偃姓 氏。为了继续打击夏人势力,寒浞让浇(有鬲) 带兵灭夏的同盟部落斟寻氏和斟灌氏。 靡自有鬲氏帅兵,收二国之余民,灭寒 浞而立太康的后代少康。少康于是恢复 夏朝,鬲国在商和西周仍存,成王时参 加武庚之乱被灭。其王室由山东迁往镐 京(今临潼一带)附近,一说寒浞代夏 后鬲国随即灭亡 太昊后裔 少康 少康复兴后,封有仍族人于任国,后被任国 风姓 被成汤所灭 有仍之后 商汤所灭 颛顼后裔 夏朝封颛顼后裔到蒙双,后裔子孙中,蒙双氏 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蒙双氏、双蒙氏,(双蒙 后省文简改为单姓蒙氏、双氏 氏\双 国) 夏朝时期最早建立于山东西南部,后被微国 子(周爵) 殷商上甲微打败,向西逃到山西潞城, 商与微还是战争不断,后来商王廪辛对 微国的打击最为沉重,在战争中,俘获 了微国的重要首领,并用以祭神。战败 的微人不得不再西迁到渭水中游南岸, 依附于周,周武王伐商,微国积极参与, 武王灭商后,微国受到重赏,受封为子 爵,正式立国(成为周诸侯国) 侯马市西台神 骀国 初为姜有邰氏的 有邰氏的后裔台骀因疏通汾、洮二 村一带(一说(邰国) 姓,后后裔台骀水有功夏禹时受封所建 在今闻喜县境后代以国为姓,称台姓,夏代的骀国后(台骀) 为姬姓 氏 内、在今陕西裔自周武王时封于蓐,建立蓐国(炎帝 境内、在今山姜姓,其分衍的支国有十三:怡国、伊 西稷山县北) 国、纪国、淳国、甘国、州国、舟国、 骀国、戏国、向国、薄国、列国、赖国) (一说邰骀就是古之有邰氏、邰国) 夏代始封,后被商代逢国取代 季萴氏 被商代逢国取代 商朝初期被成汤所灭的韦国不知国君是韦国 被成汤所灭 何姓(一说即是彭姓韦国),它的后裔(豕韦) 一支北迁为室韦,成为满族、蒙古族和 朝鲜族的共同祖先 山东滕县地区 夏桀攻打有施,有施氏为避免与夏的战施国 (一说蒙阴争,进献美女妺喜 (有施 县,一说湖北氏)(有 恩施县境) 喜氏) 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也献岷山氏 美女,一个叫琬,一个叫琰,妹喜遂为桀 所弃,因与商相伊尹结而灭夏 夏朝末年,桀战败以后逃奔此国。因而三鬷国 或被成汤所灭 商汤帅兵伐之 商代在今垣曲 或写作亘方、宣方,夏代方国。商代在宣国 周武王灭纣时所 县附近(或说今垣曲县附近。或说宣方在今河南长葛 (亘国) 灭 在今河南长 葛) 河南省洛阳市 夏朝封国 孟涂氏 孟津 陕西大荔(或 来国 姜姓 原为姜姓部落建立的方国,后被商 说在山东莱灭掉。商人在殷都附近建立子姓来 芜) 国。 洛水一带 黄帝后裔禺阳任姓一支在尧舜时北迁黄洛国 黄帝后裔 商师征有洛,克之 帝故土,在今洛水一带定居,夏代建国(有洛) 禺阳任姓 洛,商代尚存。《竹书纪年》说:“商的一支 师征有洛,克之” 山西省临猗县 夏朝时期一个以养犬为主的部落,“猗猗国(猗 被少康所灭 一带(或说在姓之国,猗夏朋淫不义,少康灭之” 氏国) 古冀州境内) 商代诸侯,应于夏代已有;可能是指飞蜚廉国赢姓 伯益的后 武王克商时被灭 廉的葛国 (飞廉裔 国) 山东胶县 夏商时期方国,大禹后人的封国。商末计国 为文王所灭 为周文王吞灭 巩义市境内 神农氏后裔在夏商时所建,为周武王伐越戏国姜姓 神农氏后 (或说在今河纣时所灭 (戏裔 南荥阳) 国,) 淄博市东南 夏代就已灭亡。战国归齐地,后入燕,昌国 姜姓 后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 临淄市附近 夏商古国 鲤国 河津市境内 夏代地处中原的重要方国,夏代不降时,皮国(皮 被殷商所灭 殷灭皮氏而占据其地 氏国) “泄”的儿子“不降”继位六年后,讨伐九苑九苑国 国,取得胜利 安丘市杞城村 夏代已有,其地与斟灌国相近 斟国 起源于陕西漆水、芒水、汪一代。漆人漆国 漆姓 源自黄帝 在商朝时灭亡 在关中西部和北部居住迁徙。漆族在夏十二姓的 代时为氏国,商代时国亡多融入周族,僖姓、厘 漆族之一的防风氏后迁往南方江浙一代 姓 陕西朝邑县境 夏代所建诸侯国,商朝时为芮国所灭 西河国 侯 为商朝芮国所灭 内(有说在山 西芮城县) 浙江省余杭一 相传夏禹治水时来到会稽。治水功成后,余航国 带 把船只交给一个儿子管理,封在余航建 国 今诸暨一带 有说少康封少子于今诸暨一带,后为商诸暨国 姒姓 少康少子 为商所灭 灭 金乡县卜集乡 夏初建国,相的妻子为有缗氏女(一说有缗国 姚姓 虞舜后裔 亡于夏桀 名缗而属有仍氏),杜康即少康,是夏 王相的儿子。夏桀命诸侯在有仍氏盟会, 有缗氏于盟会中途愤然归国,桀率军进 攻有缗氏,有缗氏被迫献出琬、琰两名 美女求和,有缗亡(一说献出美女的为 岷山氏) 淄博地区 西周以前的诸侯国,或与逢伯陵有关 适伯陵 国 又作三凶,或作朡,任姓。原始社会晚三鬷国任姓 董父后裔 或被成汤所灭 期鬷夷氏擅长制陶,董父好龙,舜赐之董(鬷国) 鬷夷氏演 姓,曰豢龙。封鬷川,鬷夷氏为其后裔,化而成 鬷夷氏在夏朝演化成三鬷国,都城在今 定陶西南一带。“汤与桀战于鸣条。败 走,保三鬷。汤从之,遂伐三鬷,俘厥 宝玉”。有说三鬷起源于陕甘,其支族 遇、终、泉、昌、祝、狂犬、卑皆在河 南一带 夏商诸侯,约灭于商代中期。一说奄国运奄国 赢姓 少昊后裔 是运奄国的延续 亦称终利;始建于夏商时期,或灭于周终黎国 赢姓, 伯益后裔 早期 河南汝州一带 亦称梁(可能即舜封伯益于梁所建之梁将梁国 赢姓, 伯益后裔 国);始建于夏商时期,或灭于周早期 始建于夏商时期,或灭于周早期 修鱼国 赢姓, 伯益后裔 始建于夏商时期,或灭于周早期 白冥国 赢姓, 伯益后裔 潍水之西 大禹治水后,在潍水之西分封的小国。三寿国 后羿把三寿国纳入了东夷 夏朝时北方接近今内蒙古的异姓诸侯党高国 为夏桀所灭 国。因不来入朝,夏桀六年伐灭 夏时曾助少康复国 舟国 姜姓 炎帝后裔 商代犹存,灭于周 秃国1 秃姓 舟国后裔 一说祝融后裔秃氏夏时建秃国 秃国2 秃姓 祝融后裔 一说在河北安 祝融的支庶后裔被夏封于鄠国 鄠国2 祝融的支 春秋时期为楚国 陆,一说在湖庶后裔 所灭 北郧县 据洛阳石刻姓氏,黑姓有以国(应为夏黑国 代)为姓 高邑县柏乡镇 夏代在今高邑县柏乡镇的鄗邑一带有鄗鄗国 鄗邑一带 国 周边蛮夷 东夷 堣夷 莱夷 淮夷 风夷 黄夷 于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阳夷 方夷 商 商(殷商) 古代文献中说商朝君主的称号(灭夏成为中央政权后)是“帝”,故有时冠以“帝”称,如帝太甲、帝太 庚、帝辛;有时称呼商朝君主为商王,将商汤称作(商)汤王、将纣称作商纣王,有些列表中有关于“王” 的谥号,如哀王外丙、懿王仲壬,但来源不详;商朝开始兴起庙号,但拥有庙号者仅少数,并未成为每位 帝王必有的传统 代谥号 庙号、尊号 常见史记甲骨姓名 其它传世文献出土甲骨中的私都城 数 殷墟甲骨 传世文献 殷墟甲骨 传世文献 庙号 日干日干中的祭名或私名、祭名或庙号 名 名 名 先祖 黄帝 少昊玄嚣 蟜极 帝喾 商(先商) 喾封其子契于商,乃商建国之始,喾赐为子姓 高且夒, 帝喾 学戊 姬夋 俊、俈、夋、高夒,、喾 商丘 0 (高祖夒) 帝俈 辛氏 夒高且, (夒高祖) 高且, (高祖) 玄王 阏伯 殷契 子契 契 商丘 1 宗 素王, <夒戉>宗 祖契(外偰、商契、契玄 丙追封) 王、禼、卨、兕 子昭昭明 囧,、岳, 砥石 2 明 子相相土 土, 商丘 3 土 相(相国) 子相相土 土, 相 土 商丘 子昌昌若 岳, 商丘 4 若 羔, 子曹曹圉 王吴,(王旲,) 商丘 5 圉 粮圉、根国、根 圉 高且河, 子冥 冥 季,、河, 商丘 6 (高祖季 河,) 河高且, (河高 祖,) 河,高且 (河,高 祖,) 河宗, 高且亥 高祖 高祖 王亥 子亥 王亥 王亥 殷 7 (成汤追(高祖亥) 子振 亥、该、核、垓、 封) 高且王亥 胲、王冰、冰 (高祖王 亥) 王亘 子恒 王恒 王亘、王恒 殷 8 恒 上甲 子微 上甲微 上甲(合字) 邺 9 昏,、昏微, 报乙 匚乙(合字) 商丘 1 0 报丙 匚丙(合字) 商丘 1 1 报丁 匚丁(合字)、商丘 1 叵 2 主壬 示壬 示壬 商丘 1 3 夔宗 夔宗 主癸 示癸 示癸 商丘 1 (成汤追4 封) 武王 高且乙, 高祖 太祖 成汤 天乙 子履 大乙汤 大乙(合字)、亳 1 文武帝乙(高祖高后成汤 天乙、太乙、帝唐、成、武唐、5 (周代金(外乙,) 宗汤乙、乙、成、唐、啺、上乙, 文) 丙追封) 唐宗, 成汤、商汤、武成唐(周原卜辞) 大乙宗 汤、天乙汤 商(早商) 汤武革命灭夏朝,商成为中央政权 武王 高且乙, 高祖 太祖 大乙 天乙 子履 大乙汤 大乙(合字)、亳 1 文武帝乙(高祖高后成汤 成汤 履、天乙、太乙、唐、成、武唐、 (周代金乙,) 宗汤 乙、成、唐、商上乙, 文) 唐宗, 帝乙 汤、武汤、天乙成唐(周原卜辞) 大乙宗 汤王 汤、啺 追 代王 太丁 大丁 大丁、太子丁 大丁 亳 子以(立为太子、未即封 跌 位,追尊为王) 哀王 外丙 卜丙 外丙胜 卜丙(合字)、亳 2 子胜 外壬, 卜丙 懿王 仲壬 仲壬庸 (未见) 亳 3 子庸 中壬 燕壬,、工壬,、 其壬,、南壬, 明王 太宗 太宗 太甲 大甲 太甲至 大甲 亳 4 子至 文王 摄 (以右相 摄政 伊尹挚 伊尹、伊、尹 亳 (以右相之职摄政 之职摄假王 伊、伊示、祖伊伊挚 政,一说为篡权) 政) 尹、阿衡 复 明王 太宗 太宗 太甲 大甲 太甲至 大甲 亳 位 文王 昭王 沃丁绚 (未见) 亳 5 羌丁,(羊沃丁 子绚 丁,)、虎且丁 (虎祖丁,) 宣王 帝太庚 大庚辩 大庚、天庚 亳 6 太庚 大庚 子辩 小庚(误称) 敬王 帝小甲 小甲高 小甲(合字)、亳 7 小甲 子高 小甲 穆王 中宗、太中宗 太戊 大戊 子密 太戊密 大戊 亳 8 元王 宗 大戊 景王 雍己 子伷 雍己伷 雍己(合字) 亳 9 佃 (九世之乱) (自仲丁后,王朝中衰,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诸侯离叛,这一动乱历经仲丁至阳甲九王) 孝成王 中丁宗、中 中丁庄 中丁、三且丁(三嚣 1仲丁 中丁 子庄 宗祖丁, 祖丁) 0 思王 外壬发 卜壬 嚣 1外壬 卜壬 子发 1 (前)平王 河亶河亶甲整 戋甲 相 1戋甲 子整 甲 整甲 2 穆王 且乙宗(祖殷王中宗 中宗 祖乙滕 且乙(祖乙)、相 1 乙宗)、中下乙 3 耿 宗且乙(中子滕 宗祖乙)、祖乙 且乙 子胜 邢 中宗,、高 且乙,(高庇 祖乙,) 桓王 且辛宗(祖 祖辛旦 且辛(祖辛) 庇 1祖辛 且辛 子旦 辛宗) 4 僖王 沃甲逾 羌甲(羊甲) 庇 1沃甲 羌甲 子逾 开甲 5 庄王 中宗且 祖丁新 且丁(祖丁)、庇 1 丁,(中宗祖丁 且丁 子新 四且丁(四祖6 祖丁,) 丁)、小丁 顷王 南庚更 南庚、王更 庇 1南庚 子更 7 奄 悼王 阳甲和 阳甲、父甲、兔奄 1 和甲 甲、彖甲、(彖8 阳甲 象甲 子和 口),甲、象甲、 虎甲 (九世之乱终) 文成王 世祖 盘庚 般庚 子旬 盘庚旬 般庚、般庚(合奄 1 般庚 字)、凡庚、父9 庚、且庚(祖庚)、 三且庚(三祖庚) 商(晚商\殷) 盘庚迁都殷,此后商朝又称殷商或殷 迁 文成王 世祖 盘庚 般庚 子旬 盘庚旬 般庚、般庚(合殷 都 般庚 字)、凡庚、父 庚、且庚(祖庚)、 三且庚(三祖庚) 章王 小辛 子颂 小辛颂 小辛、父辛、王殷 2 颂(王讼)、颂0 王(讼王) 惠王 小乙 子敛 小乙敛 小乙、父乙、父殷 2 次、<氵欠> 小乙、父乙帝、1 且乙(祖乙)、 小且乙(小祖 乙)、亚且乙(亚 祖乙)、后且乙 (后祖乙)、入 乙(内乙)、敛 王、父乙敛 襄王 丁宗、武丁高宗 高宗 武丁 子昭 武丁昭 殷 2 宗、文丁帝武丁 2 宗、高宗武 丁 追 某王 祖己 且己 子弓 祖己弓 且己(祖己)、殷 封 子己 孝己、子渔, 小王、兄己、父 己、小王父己 (立为太子、未即 位,追尊为王) (未即位,追尊为追 某王 祖戊 且戊 殷 王) 封 (一位篡位者,正篡 废王 殷 史中无,甲骨文中位 有记载) (后)平王 祖庚 且庚 子跃 祖庚曜 且庚(祖庚)、殷 2 子曜 跃 兄庚、父庚 3 定王 且甲旧宗世宗 世宗 祖甲 且甲 子载 祖甲载 且甲(祖甲)、殷 2 (祖甲旧帝祖甲 帝甲 4 (废除兄终弟及宗) 制,开创嫡长子继 承制) 共王 甲宗 廪辛 子先 廪辛先 (未见) 殷 2 冯辛、凭辛 三且辛,(三祖5 辛,)、且丁, (祖丁,)、兄 辛,、父辛, 安王 康且丁宗 康祖 庚丁 康丁 子嚣 庚丁嚣 康丁、康且丁(康殷 2 (康祖丁祖丁)、康、父6 宗) 丁、帝丁、王嚣 (王兑) 烈王 武乙宗、武 武祖 武乙 子瞿 武乙瞿 武乙、父乙 殷 2 且乙(武祖7 乙)、武且 乙宗(武祖 乙宗) 文武帝 匡王 文武丁宗、帝文丁 太丁 文丁 子托 文丁托 文武丁 殷 2 文武宗, 帝太丁 8 德王 帝乙 子羡 帝乙羡 (未见) 殷 2 父乙,、文武9 沬帝, (朝 歌) 纣王 商王受、 帝辛 子受 帝辛受 (未见) 沬3 (周谥) 殷王受、纣、辛、受德、(朝0 殷纣王、受辛、殷纣、商歌) 商纣王、纣 商王纣、 商王帝 辛、帝纣、 寿王 殷(殷国) 王子禄父 武庚 子, (未见) 殷 3 (名禄父 1 不详) 有待考证的先公1 庙号(殷墟甲骨) 传世文献名 出土甲骨名 说明 可能是冥(季);一种观点认为是先商时期的一位商族先公的名称。一种观点认为是高且河,(高祖河伯氏, 河 殷人用以代表黄河的专用名称,并沿用作黄河的河神,受到殷人重厚的祭祀;“河”河,)、河高且,(河 可能是王亥之父,冥,或更早的一位先公,但该观点仍需更多的材料证明 高祖,)、河?高且, (河?高祖,)、河 宗, 可能是昭明;可能是昌若;一种观点认为是先商时期的一位商族先公的名称。一种观岳宗, (未见) 岳 点认为是殷人用以泛指山岳的专用名称,并延伸作山岳的山神,受到殷人重厚的祭祀, 金相同、蔡哲茂等学者认为“岳”指商族先公昭明 一般认为指相土 土 秦宗, (未见) (不详) 见于殷墟甲骨卜辞,与岳同见于合集30413片甲骨,并同受到殷人的燎祭,江林昌等 (未见) 炘 认为这种同版关系说明“炘”与“岳”神性相同。但仍不明“炘”是否是商族先公 见于殷墟甲骨卜辞,受到殷人的祭祀,不明是否为商族先祖、或为地名 (未见) 见于殷墟甲骨卜辞,释读为“娥”。“娥”与报乙、报丙、报丁三匚并祭,江林昌等 (未见) 娥 认为这说明“娥”是商族先祖名称,而且具有能够降祸于殷王的神性 见于《楚辞?天问》,其名不见于殷墟甲骨卜辞。王国维等学者的观点认为“昏微” 昏(昏微) (未见) 是上甲微别称,江林昌等学者认为“昏”与“微”其实是兄弟二人。因为昏的事迹不 够突出,或因事迹恶孽,于是没有在史册中记载 有待考证的先公2 名称 说明 一般认为即指帝喾 夒 可能指契 兕 可能指契 禼 又称南囧,见于殷墟甲骨卜辞,现在一般认为是都城大邑商之郊祭祀场地的地名。丁山认为囧便是商囧 族的先公昭明。江林昌认为这是对囧字的误读 一说可能指昌若,一说可能指昭明,一说即喾,一说即“岳” 羔 又作吴,见于殷墟甲骨卜辞,有甲骨文记载他受到殷人的侑祭(?祭),一说即曹圉 王吴 一般认为即冥 季 上“目”下“口”,是见于殷墟甲骨卜辞的甲骨文字,其读音尚无法考证。卜辞中又作“子”,与 已知的商族先公王亥并同受到殷人的燎祭。江林昌据此认为可能是商族的一位先公远祖 有争议的商王 名称 说明 商太祖成汤曾经追谥主癸为商夔宗,今查《谥法》无此称谓,不知所源。待考 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被称作“贤圣之君”;其中,太戊、太甲、祖乙并称“三示”(三位有贡献的君主) 殷商七氏 史记记载,殷商形成以下七氏 一、商朝同姓方国 空桐国 (同国,皖国,) 据《世本》和《史记?殷本纪》里的记载,商的始祖契有后代封在空同(也作空桐、崆峒),后代便以空为姓氏;一说即桐国,一说即皖国亦即 桐国;一说皖国,桐国、空桐为同姓之国 目夷国 小邾娄国前身。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国,位置位于今天山东省滕州市东国君 南部木石一带。周公东征的时候和邻近的小国骀方同时被灭,并入了邾。(世系不详) 目夷国的后人就是目夷氏,骀方的后人就是狐骀氏。目夷国后人成为邾目夷子(目夷直明) 国大夫。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夷氏从贵族降为平民,后以目夷为姓(目 目夷叔累 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 稚国 殷商时在今河南地区的方国,子姓,契的后裔被封所建 郲国(来氏) 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后。后世商王将子姓的一支封于郲(今河南郑州荥阳),建立郲国。春秋时期,郲国为郑国所灭(一说为鲁所灭),其 国人因失国而去“邑”,称郲氏,再简化称来氏 二、周朝殷商后裔诸侯国 殷国(一说在邶国) 周武王即位后,封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一说在邶),另设三监,以监督武庚 封号 尊称 祭名 姓名 说明 周武王即位后,封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殷的殷公 禄父、王子禄父 武庚 子,(名不详) 遗民大悦。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 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 宋国 三监之乱被平后,三监和殷国被废,原来殷国国土一分为二,一份另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为宋国,都于商丘, 另一份封给成王的叔父康叔,国号卫 封号 尊称 习称 姓名 说明 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宋公 微子、微子启 宋微子 子启 (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 之讳,改启为开) 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微子之后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宋】) 北殷国 国君 都 说明 武庚逃奔到周人统治力所不及的地方燕之北、肃慎之南的一个地方,另建亳武庚 亳都(燕之北、肃慎之南) 都,国号北殷,地点约在今的辽西一带 亡于周、燕、肃慎联军,一说亡于秦(世系不详) 有历史学家综合史料认为周武王封武庚于邶在殷京畿北部,当周公平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武庚逃奔到周人统治力所不及的燕之北、肃慎之南的一个地方,另建亳都,国号北殷,地点约在今的辽西一带。周人对当时位于辽东半岛的肃慎表示好意以共同对付北殷;延至周康王时,伯懋父 北征,联合了燕和肃慎夹攻北殷,北殷灭后加封给燕,一说亡于秦国秦宁公 商朝方国 根据出土甲骨来看,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 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 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 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 “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 同姓方国 殷商七氏中的商朝同姓方国 郲国 空桐国 目夷国 稚国 莱国 一说子姓,一说妘姓,侯爵,后改公爵 国君 名 在位 说明 莱国 商王封子姓一支于莱(今山东烟台龙口莱子城),建立莱国。春秋时期周灵王六年(前566年),莱国为齐国所灭 (世系不详) 东莱国 春秋时期,齐国强大之后打败莱国,侵占了位于今平度西边的领土莱公迫不得已迁都龙口,改名东莱 (世系不详) 前567年,东莱被齐国所灭,东莱灭亡后浮柔奔棠邑;一说浮柔为莱莱共公 浮柔 ,?前567 国共工(水利大臣) 宋国 (商代子姓宋国) 国君 姓名 说明 商王武丁曾分封自己的儿子子宋于宋国,有数块甲骨文上提到“宋”这个国家 封号 子宋 (世系不详) 孤竹国(觚竹国) 国君子姓墨胎氏,侯爵。孤竹人原为殷商宗室旁支墨胎氏,殷商部落迂回南下中原时,孤竹氏逐渐与部落联盟分离,开始独立生存,约前1650年,成汤封孤竹国,殷墟甲骨称为“竹侯”(一说墨胎氏为炎帝后裔,姜姓,成汤封于辽西令支,一说夏禹封炎帝后裔墨台氏在孤竹国) 封号 名号 姓名 在位 出处 说明 成汤封立孤竹国 (六世不详) 约前1650—, 第七任孤竹国国君,传位于亚微 竹侯 父丁 墨胎竹猷 《亚微罍考释》 竹侯 亚微 墨胎初(字子朝) ,—商纣王六十一年 《亚微罍考释》《史记索隐》 竹侯 亚凭 墨胎冯 商纣王六十一年—, 《史记?伯夷列传》 《路史?国名记》 (世系不详) —前664年 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出兵 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 救燕出兵伐山戎,同时灭了孤竹国 曼国(蔓国) 国君 姓名 说明 《元和姓纂》所载,商高宗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曼城(河南邓州)(一说河北省获鹿县北),曼季父、曼季 子曼, 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又改封邓国(今河南孟县西南),为邓侯,曼成为姓 邓国(登国) (曼姓邓国,侯国,约前1264年或前1240—前678年,西周中期开始,有关铭文上邓国君一律称“公”) 世代 爵位?封号 姓名 字 在位 说明 改封于邓,遂从子姓曼氏变为曼姓邓氏,是为邓侯(邓公) 曼季, 德阳 约前1264(或前1240)—, 1 邓姓始祖 邓侯 曼晁 2 邓侯 曼徵 3 邓侯 曼庆 4 邓侯 曼桓 5 由于商王无道,择周而事 邓侯 曼昆 6 (周代邓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邓】) 耿国 (子姓耿国) 日干名、私名或本名 说明 # 祖丙 约前1525年,由于河患,祖乙将都城由耿迁至邢,将其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后来被尊奉为耿氏之祖 1 日 2 月 3 星 4 昭 5 喜 6 伯勇 7 仲宁 8 叔平 9 旭升 10 大壬(康甲) 11 常 12 焕 13 炀 14 外乙 15 章 16 伯明 17 叔亮 18 昌 19 般午 20 太申 21 贤 22 重甲 23 整辛 24 灵 25 沃辛 26 祖癸 27 雍丙 28 元 29 恒 30 上丁 31 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族人于耿,再次建立耿国(子爵),是为姬姓耿国 太乙 32 权国 谥号 称号、习称 本名 说明 # 说法一 权国君主世系分为两大类说法,两者最大不同就是商代君主和周代君主对调,第一种说法的商代君主在第二种说法中变为周代君主 1 武丁子昭,将自己后代子元封于权邑(今湖北当阳),公爵,建立权国,史称权文丁 权文丁、文丁元 子元 2 已公 3 丙公 子痕词 4 丁公 5 子虎甲 — 由于子董早亡,并未承位 子董 一说已即位,一说其早亡,未即位 6 权仲癸 7 权少辛 8 安伯 9 满伯 10 风公 11 宣公 12 子空帛 13 子丑 14 子黑肩 一些列表中将黑肩与归公合为一人 15 归公 周武王姬发灭殷商之后,再封子嘉为权国君主,以继权国,后为楚国灭,残余南迁,(周代权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权】) 为巴国灭 说法二 第二种说法的商代君主在第一种说法中为周代君主 第一任君主两种说法相同 文丁元 子元 1 在第一种说法中为周代君主 横父 2 在第一种说法中为周代君主 江父 3 在第一种说法中为周代君主 山戊 4 在第一种说法中为周代君主 倥父 5 在第一种说法中为周代末代权国君主 伯诜 子诜 6 (周代权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权】) 渤国(渤方) 国君姓名 说明 子弓 据相关的卜辞得知渤方为殷室子弟“子弓”的封地,子姓封国,中心约在今沧州市区一带 (世系不详) 梅国 封号 姓名 说明 太丁封其弟于梅(安徽亳州),为伯爵,世称梅伯 梅伯 子,(不详) (世系不详) 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 梅伯 子,(不详) 武王灭商后,封梅伯玄孙于黄梅,号为忠侯,春秋时,梅国东迁梅(周代梅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梅】) 城。吴越交战时,梅国又迁至梅里,成为吴国的一组成部分 邶国 国君 说明 商王大夫北伯被封于朝歌北,因称邶国,可能位于河北涞水,一些文章称其子姓 北伯 后来并入召公奭的燕国,后裔以邶为姓,后简写为北 (世系不详) 黎国(梨国) (子姓黎国) 国君 说明 子姓黎氏家谱记载,商代盘庚迁都于殷,庚封其堂叔文魁于山西的西南(可能即山文魁 西长治县西南) (世系不详) 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 (周代黎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黎】) 苑国(宛国) 爵号 姓名 说明 商王武丁在位时,封其庶子文(一作支)为苑侯,在今新郑市古城师村 苑侯 子文(子支) (世系不详) 郝国 国君 本名 说明 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一说为弟)子期郝省 子期 封于太原郝乡。周文王时归顺于周,郝国亡 攸国 封号 名讳 说明 商王武丁之子攸被封于今江苏一带(有说在河南省永城市南部、安徽省宿州市西北、攸侯, 攸 山东省滕州市西) (世系不详) 帝乙十年,帝乙率军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国国君攸侯喜合攸侯 喜 兵攻伐夷族 (世系不详) 微国(微子国) 尊称 姓名 说明 帝乙长子,帝辛庶兄,被封于微 微子、微子启、宋微子 子启 邘国(于国) (子姓邘国) 前身是盂方,商朝中后期,盂方为商所灭,商王武丁的一个儿子被封为邘侯,建立子姓邘国,后被周灭,武王封其次子邘叔(姬诞)于邘,建立 姬姓邘国 九国(仇国) 仇吾氏族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子姓,侯国,封国时间不详,国君名讳不详,商纣王时期九侯(一说鬼侯)被纣王杀死,死后其子孙后裔和族人 避乱于世,以国为氏,并加人旁是为“仇” 奄国(淹国) 奄国国君子姓。奄地在夏代时,就已经是一个强大东夷方国,在商朝时称“商奄”,因参与周初的三监之乱,灭于周公东征,周公旦封伯禽于奄 国故地,建立鲁国;部分奄人南迁到淹城复国称“奄(淹)”,继续反周,最终在春秋中期偏晚时被宜国(一说)所灭 另说奄国是商朝盘庚所建的都城,盘庚迁殷后,由旁系后代管理,是商朝的卫星国,武王灭商后仍存在10年,因与三监一起叛乱被灭,后逃到常 州复国(淹国)。奄国就是一座城,由皇家近亲管理,没有国君与宰相 异姓方国 鄂国(噩国) (姞姓鄂国) 封号 姓名 说明 鳄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一个以捕鳄为生,且以鳄为图腾的部落,便以鳄为部落名称,在商代时成为鄂国 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 鄂侯 姞, (世系不详) 殷末三公之一,被纣王所杀 鄂侯 ,(《封神演义》称鄂崇禹) 西周初年,鄂国的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迁到今河南南(世系不详) 阳),仍叫鄂国 因反周被周厉王所灭 鄂侯 驭方 鄂国东迁至湖北鄂州,再迁到今湖北大冶鄂王城,前840年(世系不详) 灭于楚 阮国 国君 说明 商朝时期皋陶(封地在偃)裔孙阮髡建立阮国,其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 阮髡 商末,密国(密须)侵阮。周文王姬旦兴兵伐密,亦把阮国纳于周国统治。阮国灭,国人以国名为姓 (世系不详) 逄国 封号 名 通称 说明 炎帝裔孙有人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建立逄国,伯爵 逄伯 姜陵 逄伯陵 商代末年,逄国被奄国灭掉,后复国,周武王时,逄国又灭,(世系不详) 易其地为齐,改封于姜太公。原逄国后人以原国名命姓,遂 成逄姓 殳国 国君 说明 殳(姜殳) 殳为商周时车战所常用之武器。因伯陵之子殳发明了殳之兵器,即名其部落。 古殳国的范围大致在今天的耀州区。殳人和沮人有着亲族关系 (世系不详) 周人灭商,殳、沮皆被灭国 纪国(己国) 纪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延续到西周到春秋时代,国君姜姓,国都纪。最后亡于齐 称号 姓名 说明 (世系不详) 可能为商代纪国国君 纪伯(纪伯父丁) 姜父丁 (世系不详) 可能为商代纪国国君 纪侯(纪侯虎) 姜虎(卜部的虎) (世系不详) (周代纪国(己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纪(己)】) 仓国 封号 名讳 说明 仓颉的后人所建 (世系不详) 仓侯 虎 (世系不详) 豕韦国(韦国) 豕韦国) (刘氏韦国/ 姓名 说明 (世系不详) 武丁灭彭氏豕韦国,刘累的后代从武丁五年即1250年起为豕韦国君 武王伐纣灭亡,彭氏恢复豕韦国君(韦国) (世系不详) 杞国 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另外,殷墟甲骨文中所 提到的“己方”也有可能是指杞国。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 封号 说明 杞侯 (商代杞国世系不详)(杞国封号数次被废) (周代杞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杞】) 黎国(耆国\黎方\滁黎\旨方) (唐尧后裔) 封号 国君 说明 源自于炎帝所立耆国(滁黎),商朝分封尧的裔孙大由于古滁黎,在今山东郓城县黎侯 大由 西(一说在山西长治县西南);《古今姓氏书辨证》称夏封尧裔大由(即狸大繇)于 傅邑(即古傅国),国人以邑为姓 亡于周文王 (世系不详)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 (周代黎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黎】) 立国不明 芈国(荆国) 鬻熊是芈姓,芈国后裔,而芈姓和楚国始祖被认为是季连,故亦或季连至鬻熊之间的世系芈国君主,亦或仅上古到夏朝时期为芈国,曾成为夏朝 方国,而后被商所灭 先祖 黄帝 昌意 颛顼 称 老童(卷章) 吴回(祝融) 陆终 芈国国君1(荆楚首领) 部分文章中提及的一种楚国先祖世系,为上古时期的一个方国,可能为商所灭 其中后半部分可能仅为芈国灭后芈姓部族首领 名号 本名 说明 被楚人认为是楚国始祖,芈姓之始;其子孙世代担任以茅草缩酒的官职,以官职“酓”季连 芈季连 为氏,酓在文献中常被替代为同声假借字“熊”,熊姓因此而来 穴熊 芈穴,(姓名为猜测) 熊完 芈完 熊服 芈服 熊元 芈元 熊机 芈机 熊杼 芈杼 熊怀 芈怀 熊胤 芈胤 熊靡 芈靡 熊祖 芈祖 熊潜 芈潜 熊仅 芈仅 熊绅 芈绅 熊克 芈克 熊成 芈成 熊单 芈单 熊辅 芈辅 熊佐 芈佐 熊文 芈文 熊浩 芈浩 熊杰 芈杰 熊启 芈启 熊苞 芈苞 熊越 芈越 熊儃 芈儃 熊俊 芈俊 被后人认为是熊姓始祖 鬻熊、鬻熊子、鬻子 芈蚤 鬻熊因助武王伐纣有功,其曾孙熊绎被封为子爵荆国国君,后来迁都郢,改国号楚 (周代楚国(荆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楚(荆)】) 芈国国君2 部分文章中提及的一种楚国先祖世系,为殷商方国 名号 本名 说明 《清华简》记载为盘庚时期人物 季连 芈季连 伯 《清华简》记载季连生子伯、远仲 (世系不详) 芈国后裔,鬻熊因助武王伐纣有功,其曾孙熊绎被封为子爵荆国国君,后来迁都郢,鬻熊、鬻熊子、鬻子 芈蚤 改国号为楚 (周代楚国(荆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楚(荆)】) 崇国 封号 姓名 通称 说明 (世系不详) 琮侯 ,虎(姓氏不详) 崇侯虎 亡于周 沚国(沚方) 国君 在位 说明 (世系不详) 商王武丁时期时期臣服于商 沚瞂 公元前13世纪 (世系不详) 商王文丁时期 沚戓 公元前12世纪 商王文丁之后的卜辞和文献,不见有沚国的身影,可能在商王乙时期遭灭国之灾 (世系不详) 元国 国君 说明 (世系不详) 元铣 元国在今河南省永城市。殷朝有元铣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 (世系不详) 其它次要方国 一 见于部分文章中的方国,描述极少 国名 姓氏 渊源 爵位 所在位置 封立者 灭亡原因 说明 江西修水附近 艾国 子姓 河南虞城县南周灭商后,部分桐人逃至安徽桐城,在 南桐国 子姓 5里的桐亭 淮夷和群舒之间复立桐国;一说桐国、 空 桐国是同一个国 戴国 公(周爵) (周代戴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戴】) 妹国 彭氏豕韦 又称沫、妹、妺、昧 的一支 陈国 虞遂后裔 陈邑 商汤 一说为在商灭夏后迁遂国于陈 的一支 周原西北部 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候,建立周代密国 密须国 前1057年为周 (密国) 文王所灭 河东 曾与虞国发生过发生过“虞芮之讼” 芮国 姜姓 武王克商时被 (内国) 灭 夏代有嬴姓葛国,后为成汤所灭,汤征服葛国 嬴姓, 伯, 成汤(复成汤(后复立) 立) 葛国后,只将葛伯杀死,再次封葛国。春宋 秋时沦为鲁的附庸,后灭于宋 雍邑 《古今姓氏辩证》记载,黄帝的姞姓后代雍国1 姞姓 黄帝姞姓 在商、周之际,有族人食采于雍邑 后代 一些薛国世系中称任成之子任滑曾任雍侯 雍国2 任姓 薛国国君 侯(雍侯) 被封于姺后就时服时叛,商王外壬即位后姺国(先 有莘氏之侯 不久,姺与邳两个侯国发动叛乱,商王外国,)1 后 (先 壬借助彭国之力平定叛乱;商王武丁时对侯,) 姺人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终于使其臣服, 姺国的首领接受商朝的封号,称先侯,后 代以姺为姓;一说有辛氏(辛国)=有莘氏 (莘国)=有姺氏(姺国) 山西省临汾市商末时存在的方国 先国2 侯(先侯) 浮山县(或说 位于陕西省东 南和河南省西 北之间) 今山东临淄西蒲姑国嬴姓 周初,吕尚封 北五十里 (薄姑(一说于齐国,灭蒲 国)(蒲为子姑 姑氏) 姓) 江淮地区 商周至春秋时,江淮地区的一个部族的建州来国 前529年,亡 立的诸侯国 (下蔡) 于吴 河南辉县 灭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称共氏 共国 因侵犯周都宗 (恭国) 周而受到周文 王姬昌讨伐, 被灭 渭河平原西部成汤征服夏代不明豕韦国,豕韦的部分子韦国 夏代不明 的沣水 孙迁徙到渭河平原西部的沣水建新国,称(韦伯豕韦国之 韦伯国 国) 后 北方 商代前期存在于北方的方国 芍国 武丁伐灭 陕南 商王曾命猷人伐曹,商王曾命雀国伐猷 猷国 《左传》记载周朝初年将商代的贯国之鼎贯国 给予鲁侯 晋州市偏东北 省国 黄帝天鼋伯(省伯) 氏后裔, 儇国 黄帝之后 酉国 巳国 箴国 僖国 河北省饶阳一《百家姓考略》记载商均的支子被商王封饶国 商均后裔 带 于饶 的一支 山西 祈国 黄帝后裔 陕西合阳 商汤支庶封于屠 屠国 商汤支庶 山西省长治市 禤国1 黄帝之后 武王克商时被 北宫禤的灭 山东省郓城市 禤国2 后裔 武王克商时被 灭 沮人之先为且人,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且国 建立有且国 商代,且人一部分西迁建立了小且国 小且国 耀州区至富平商代,且人一部分居住于今耀州区至富平沮国 武王克商时被 的沮水流域的沮水流域(包括石川河),建立了沮国 (徂国) 灭 (包括石川河) 山东济河南部 辕国 舜的后裔 虞遂的一 支后裔 江西清江吴城遗址据说是商代后期方国专国 “专国”所在 殷之东 商代方国,仓国曾受命讨伐 冓国 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国,子爵,是为姚姓潘国 姚姓 舜的后裔 子 被周文王所灭 潘国。周武王灭商后,将潘地封与其弟毕 公高之季子季孙,他们也以潘地为氏,是 为姬姓潘国,春秋时楚国占领潘国后,封 为邑,子孙以潘为氏,即芈姓潘氏。楚国 公子商臣之师潘崇为芈姓潘氏之始祖 河南夏邑城关商代古国,被周所灭 栗国 被周所灭 镇 露国 姜姓 神农氏后 裔 桑干河流域 根据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认为桑干河流域鼋国 姬姓 商代建立过姬姓的鼋族、启侯、祁侯等方桑干河流域 冀国 姬姓 国部族 桑干河流域 祁国 姬姓 侯(祁侯) 桑干河流域 启国1 姬姓 侯(启侯) 河北磁县一带 商代方国(可能与启国1为同一国) 启国2 河南濮阳历山 磿国 武王灭商时所 (磨国) 灭 商王朝的周边有有熊国,被视为戎狄 有熊国 姑幕在夏为莒部落,商朝为姑幕国,周为姑幕国 侯(姑幕成汤 莒子国,商汤灭夏建立商,古婉国受封为侯) 侯,建姑幕侯国 商灭姜姓来国后在殷都附近建立子姓来国 来国 子姓 平顶山西南 商王武丁时,薛国势力由鲁南发展到豫中畴国 任姓 薛国分支 南,其一个分支在今平顶山西南建立畴国。 可能指挚畴国 陕甘川一带 商朝时的诸侯国 仿国 赣鄱地区;樟即雀方,商朝方国,殷末蜀国的邻国;有雀国 或为子 侯 约灭于商末周 树市山前乡吴学者认为是“雀”在吴城征服“虎”后建姓 初 城村 立了方国;或说商代前期雀国在今河南荥 阳一带 河南陕县附 武丁开始,连年用兵,首先迫使周边时服让国 时叛的小国完全臣服,然后陆续攻打甫、山西西部、南衔国 衔、缶、(皆在今山西西部、南部)等国,部 并其地,镇压让(今河南陕县附近)、亘(今山西西部、南甫国1 山西南)等叛殷势力。甫国即甫方。缶国则部 与仿国相邻 河南一带(或商代方国,与西周时的许国可能同族传承 甫国2 姜姓 说在山西隰县 北) 即陶唐国,原居山东定陶一带,商代在今陶国 河北唐县一带,是依附于商的东方大国(不 知与陶唐氏尧是何关系) 河北藁城县一殷商时的国族,见于殷墟侯青铜器铭文。守国 子姓, 带 与商族有着亲与疏的多重关系。曾与商交 战(见于妇好墓记事戈) 内蒙古清水河(内蒙古清水河县单台子乡发掘了一商末,国 县单台子乡 周初的方国遗址,发现了金器、青铜器及 大量人祭遗迹) 平邑、邹县、在平邑县唐村岭乡洼子地村商代墓出土铜史国 滕县、济宁一爵, 扳金内铭文阳文“史” ,系商代一 带 部族的号或族徽。在邹县、滕县、济宁一 带均已发现“史”字铭文的青铜器。证明 商代在今平邑、邹县、滕县、济宁一带, 曾有一个以“史”为族号或族徽的较大部 落方国 山亭区西集 商太戊之后,商王室出现“九世之乱”,诸暨国 彭姓 大彭氏一 为武丁所灭 大彭氏攻占薛东之地,一支在薛东建立诸支 暨国。后武丁中兴灭诸稽 河北隆平县东商代在今河北隆平县东北有象国 象国 北 西峡县西关外 在周代时为许国之都 析国 (白羽 国) 郑州西北附近 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嚣国 子姓 商王室迁 迁都后在原都城留有遗民建立子姓嚣国 都留下的 遗民 河南荥阳东北 一般认为嚣国即隞国,为同一国的两个都隞国 子姓, 城 河南洛阳西蒯商代方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一蒯国 乡一带 带 商时侯国 郅国 侯 定州市西北郊 早期史籍不见此国的记载,系近年的考古又国 发掘而得知。是商王畿北面的一个诸侯方 国 河北磁县一带 商代方国 受国 河北磁县一带 商代方国 启国 河北藁城一带 商代方国 朵国 河北正定一带 商代方国 [庚] [内] 国 河北赵县一带 商代方国 圉国 湖北省宜昌 夷陵国 商代方国 部国 姬姓 甘肃崆峒山一商代方国 奚国 约灭于周文王 带 秣阳国 (秣陵 国) 南京一带, 为秣阳国之后。今南京有秣陵路、秣陵镇 秣国 (末国) 山西霍县东北 到西周时仅为地名,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之彘国 后逃难死于此 巩义市西南及 商朝诸侯国,都城在斟寻(芝田镇稍柴村阙巩国 为周武王所灭 偃师市东部 一带),善制铠甲 河南原阳县西 与商为友。一说雇国即是夏代的有扈氏。雇国 南原武镇西北 一说即顾国 商末尚存的诸侯国,为周武王所灭 佚国 为周武王所灭 刻国 禺阳任姓 后裔 终国 禺阳任姓 后裔 卑国 禺阳任姓 后裔 山东省 绎国 曹姓 山东泰安市东 商朝方国 边国 古东夷族 平县一带 一支 阴国 尧后裔 殷墟卜辞有如伯 如国 伯(如伯) 山西临汾吉县 商代方国,侯爵 姞国 侯 以西 (吉国) 陕西境内 商代方国 舌国 陕西境内 商代方国 萃国 河北藁城境内 商代方国 杂国 河南长垣县东 商代方国 狸国 河南长垣县东 商代方国 射国 河南长垣县东 商代方国,一说即越国 戉国 安徽省蒙城县 商代方国 嵇国 境内 遇国 任姓, 黄帝之任 (禺国\姓之裔 偶国) 遇国 奚仲父番 (番禺禺的后裔 国) 武乡县 与殷商敌对方国,与方(微)相邻或相距涅国 不远 (臬方) (正东) 均为商朝前期方国,商汤曾经命令方国部符娄 (正东) 落需向商王朝进贡自己的土特产,令正东仇州 的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正东) 十蛮 鬻发、文身等国以鱼皮之鞞、乌鰂之酱、 鲛鼥利剑为献; (正东) 有说伊虑、沤深是两个通古斯族名 伊虑 (伊丽) (正东) 沤深 江浙闽沿海一 越沤可能指越、瓯之类的国家;今江浙闽越沤 带 沿海一带的古越人于商代建立的部落联盟 方国,西周时尚存 江浙闽沿海一 今江浙闽沿海一带的古越人于商代建立的鬻发 带 部落联盟方国,西周时尚存 (剪发) 江浙闽沿海一 今江浙闽沿海一带的古越人于商代建立的文身 带 部落联盟方国,西周时尚存 (正南) 均为商朝前期方国,商汤曾经命令方国部九菌 落需向商王朝进贡自己的土特产,令正南(正南) 百濮 的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郁江中游一带 损子国 子, 等国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南宁地区东(损 菌鹤、短狗为献 北部、玉林地国,) 区及钦州地区 部分) 广西玉林一带 商朝前期方国;常与损子国并称,地望相产里国 近,部分交错而居 (产国) 《逸周书•王会解》记载的商代南方诸侯国 桂国 广西地区 今广西地区的南越、西瓯和骆越人于商代瓯国 建立的方国 广西地区 今广西地区的南越、西瓯和骆越人于商代邓国2 建立的方国 广西地区 今广西地区的南越、西瓯和骆越人建立的 甄邓国 部落联盟方国,商代已有,西周仍存。原(瓯邓 为瓯、邓二国,后迫于楚、秦而并为一国 国) 广西大明山一 西周之前有鸥国,或与瓯国为同一国 鸥国 带 广西大明山一 西周之前有骆国2,或与邓国2为同一国 骆国2 带 广西大明山一 都在武鸣县境内;在西周以前为鸥、骆二瓯骆国 带 国,春秋时并为一国。战国末期灭国,后 于今越南境内复国。或与瓯邓国为同一国 (正西) 均为商朝前期方国,商汤曾经命令方国部昆仑 (正西) 落需向商王朝进贡自己的土特产,令正西 狗国 的昆仑、狗国、鬼亲、枳巳、儋耳、贯胸、(正西) 鬼亲 雕题、离丘、漆齿等国以丹青、白旄、纰(正西) 枳已 罽、江历、龙角、神龟为献 (正西) 儋耳 (正西) 贯胸 (正西) 雕题 (正西) 离丘 (离卿) (正北) 均为商朝前期方国;商汤曾经命令方国部大夏 落需向商王朝进贡自己的土特产,令正北(正北) 莎车 的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正北) 姑他 代翟、匈奴、楼烦、月氏、韯犁、其龙、(正北) 旦略 (正北) 东胡等国以橐驼、白玉、野马、騊駼、駃豹胡 騠、良弓为献;大夏、莎车、姑他、旦略、(正北) (匈奴) 豹胡均为欧罗巴人种部落方国,商代已有。(正北) 楼烦 与春秋的允姓之戎同种。大夏原居陕西,(正北) (月氏) 后迁至甘肃一带,公元前7世纪迁至伊犁(正北) 韯犁 河、楚河流域。莎车即后世莎车前身。豹(纤犁) 胡即貌胡。姑他、旦略、豹胡等部落向西(正北) 其龙 北迁移后融合成为塞种人部落,最后灭大(正北) 东胡 夏建立贵霜王朝。《汲冢周书》记载崆峒 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龙、 代翟、匈奴、楼烦、月氏、豹胡、北秋等 12氏族的首领 河南虞城县桐 商王封本姓之庶族人建立同国,也称为空同国 子姓 为周灭商时所 亭 同国(无确证)。周灭商后,同国灭国,(空同灭 其地归属于莘国;可能即空桐国 国,) 白狄迁到(正北) 白狄由陕西迁代地与土著人融合形成的白代翟 代地与当狄别种所建的方国 地人融合 (南方) 《逸周书•王会解》记载的商代南方诸侯国 长沙国 《逸周书》载有黑齿、白民、东越、瓯人、 共人 且区、共人、海阳 海阳 且区(具 区,) 《管子?小匡》载有吴、越、巴、牂牁、不庾 不庾、雕题、黑齿、荆(荆楚)之国 牂牁 《逸周书?王会》篇载南方有东越、欧人、自深 姑妹(蔑)、具区、共人、海阳、自深、会 东越 稽等国向商王进贡。 欧人(瓯 人,) 姑妹 (姑蔑) 会稽 山西、陕西北 商代中后期在今山西、陕西北部,宁夏六揸方 部,宁夏六盘盘山东西及内蒙河套地区的方国 山东西及内蒙 河套地区 山西、陕西北 商代中后期在今山西、陕西北部,宁夏六系方 部,宁夏六盘盘山东西及内蒙河套地区的方国 山东西及内蒙 河套地区 《竹书纪年》:殷侯(商王)子亥宾于有河伯国 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后),殷侯 (商王)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 臣;顾炎武认为:“河伯者,国居河上而 命之为伯,如文王之为西伯。”认为河伯 是部落方国的首领,也是氏族部落名 二 出现在一些文章中的商朝异姓方国,相关介绍和描述极少,可能只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提到 国名 所在地 说明 毋国 山东曹县南 一说即贯、串夷 已国 山东曹县已氏城(己氏城,) 可能是己国的谬误 妻国(郪国) 山东栖霞(,) 或许与四川郪江的郪国是同一国 其国 山东诸城市西,或说在河南辉县 蒙国 山东蒙阴县 棣国 山东无棣县 岂国 山西昔阳县的鼓聚 条国 山西运城安邑镇 稷国 山西稷山县 可能是周的别称 卑国(郫国) 河南济源西 夹国(陕国) 河南郏县 舆国 河南平舆 戊国 河南安阳 宁国 河南宁城 载国 河南兰考的考城 宫国 河南渑池县南宫前 渑国 河南渑池县 衣国 河南泌阳县殷城 麦国 河南泌阳县南 鸡国 河北鸡泽 肃国 河北肃宁县 良国 江苏邳县北 芒国 安徽砀山县南 阬国 甘肃灵台县西北 通过甲骨文和金文考古发现,商代在河南的濮阳、永城西南、温县徐堡、永城县酂阳集、郾城,山东的定陶,山西的榆次市一带,陕西的商洛县, 均有方国(甲骨文尚未完全解读) 三 出土甲骨中所知信息极少的方国 国名 所在地 说明 基方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 湔方 晋陕高原,或说在河南洛阳市西南 魋方 殷之东 属于东夷,伯爵 儿方 山东省滕州市 羞方(羊方) 晋陕高原 耳方 晋陕高原 丙方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 镐方 陕西省沣河以东(或说即高平,在山西晋城) 郍方 河南省新郑市 鹿方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册方 陕北一带 庚方 陕北一带 臿方(锸方) 北京房山、涿州之间的桃水流域 逆方 河北顺平西南 牧方 河南淇县南 苦方(古方) 河南鹿邑县东 武丁曾南征失方、雩方、邦方、臣方 失方(佚方) 湘鄂交界一带 雩方 邦方 臣方 丑方(醜方) 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带。 与醜方同族临近的小国 甾国 临淄一带 我方 邢台市西,或说在聊城一带 尧国 山西永济县的尧山一带 辔方 吕梁地区和晋中地区北部(即今山西石楼县 北) 商朝周边的一个小方国,与商为敌。武丁征宙方 调步卒,配备战车,进攻宙方,一战失利, 再战一举击败宙军 与商时敌时友。或即御龙氏或豢龙氏部落 龙方 晋陕高原(或说在今山西龙门) 约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攻打召方 召方 晋陕高原 商为同宗,一般认为商族属于东夷族 子方 河南商丘 即三苗, 禾国 缶国 运城永济一带 方(舌方,) 西北靠近内蒙古一带 与虎方相邻 举国(与) 湖北举水流域 即方夷,与沚方为邻,综合甲骨文材料,方方方(万方)(方侯) 今山西中北部一带 侯曾活动于河南的郑州、淇水和河北的沧县以北、正定、唐县东北相邻地区,一般认为 在今固安东南 商代甲骨文卜辞中有虎方国记载,太甲、祖虎方 安徽省长丰县一带江淮之间 丁、仲丁均有征讨虎方国的记载。虎方国应(有说在今河南新郑北) 该在长江中游南岸的赣江流域。1989年在江西赣江中游的东岸的新干大洋洲镇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存、牛头城遗址,极有可能属于商朝方国“虎方国”都城所在地区。有人认为虎方就是巴方,是巴方的别称。有说虎 方及周代的郧国都是巴方分支 东夷人的一个方国。公元前1092年,商王人方(尸方、夷方) 黄、泗、淮流域,即山东、江苏、安徽交界 征调大量步兵亲自率领,并命攸侯喜协同进一带 攻人方,在攸国东部边境城邑永(攸东数十里)两翼夹击,一举攻灭人方。有说,人方 与尸方均属于东夷集团 吹国 山东宁阳县 四 出土甲骨中出现的方国,找不到相关介绍和描述 一些文章亚方 告方 旁方 盾方 去方 上丝 可方 中提到的木方 示方 黍(禾,) 戋 逢(逄国) 子姓方国 一些文章苦方 虘又方 羊又方 班方 二邦方 贡方 苟方 纂方 中提到的画国 面国 磨阝国 妥国 目方 惠方 <癸殳>方 弜方 其它方国 妍方 解方 望方 眣方 大方 贮方 垂方 旅方 般方 橐方 禽方 皻方 在方 孟方(盂方,) 维基百科眣方 祭方 矢方 髳方 弄方 马方 豕方 郁方 中列出的戈方 唐方 井方 林方 兴方 宣方 步方 尹方 带“方”息方 止方 印方 归方 祝方 <月丮>方 字的国名 危方(下危,) 下危 东盂方 西盂方 盂方(殷东) 盂方(殷西) 屮方(艸方,) 维基百科光 暴 卢 奠 丹 贝 及 昜 中列出的丰(殷西) 丰(殷东) 单字国名 土方:一些人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即没落的夏朝 甲骨文还提到有8个在殷西的方国,但名称无法看到 一般認為“下危”和“危方”指同一方國;有说危方即鬼方、夷方、异方 五 出现在一些文章中的商朝方国,找不到相关介绍和描述,可能只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提到 子姓方国 庇国 铁国 潜国 索国 京国 时国 御国 繁国 瓦国 髦国 异姓方国 戏国 周边蛮夷 鬼方 犬(犬戎,) 羝方 岛夷 淮夷 燕京戎 余无戎 始呼戎 翳徒戎 西羌 羌方(羊方) 北羌 羌龙 马羌 九夷 昆夷(畎夷、于夷 方夷(方方、黄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风夷 犬戎) 万方) 阳夷 东夷 蓝夷(兰夷) 鸟夷 尸方 儿方 人方 班方 林方 盂方 王国维认为鬼方即匈奴的前身 周 周的最高统治者称号为“王”,尊号为“王”、“天子”、“天王”,名义上周(周王)所统御的全部疆 域被称为“天下”,周王称为“天子”(周天子),商朝一系列如哀王、文王的谥号都无法确证,可能是 周代给予的谥号;其它诸侯国统治者分公、侯、伯、子、男,爵位低于男者为附庸,战国时期出现附庸国 爵位“君” 周(姬周) 为与后世的周相区别,姬发建立的周(或者说从后稷姬弃到周赧王姬延该姬姓一系作为统治者的周)称为 姬周,又根据是否成为中央王朝(天下共主)分为先周和周朝,周朝根据建都不同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 时期周天子拥有权威,能够实际统御各诸侯国,到东周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各诸侯国各自攻伐,周天 子无法再统御各诸侯,又根据动乱程度不同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以各诸侯国争夺霸主为目的的 争霸战争为主,战国以各诸侯国大扩疆土的兼并战争为主 始祖 名号、尊称 姓名 有熊 少典(大迥) 黄帝 姬轩辕 (黄帝) 黄帝 姬轩辕 少昊 姬玄嚣 蟜极 帝喾 姬夋 先王(先周) 称号或封号 尊称 别称 习称 姓名 国都 说明 邰国 邰国(骀国)本为炎帝之后,姜姓国,帝喾娶有邰氏(邰国)姜嫄,生后稷(弃),尧封弃为有邰氏部落的首领,并建立姬姓邰国,为周族之始 帝喾嫡长子 农师 后稷 稷王、稷神、后稷 姬弃 邰 (尧封) 农神 后稷 (官职,舜封) 帝喾第五子,后稷传位于他 后稷(官职) 台玺 姬台玺, 邰 台玺之子,一说叔均传位于不窋,一后稷(官职) 叔均 叔均 姬均 邰 说经历数代之后方到不窋 后稷之子,一说仅为后稷后裔 后稷(官职) 叙望不 不窋 姬不窋 邰 (北豳) 不窋弃农官(后稷官职),迁于北豳(北荒),至公刘迁于豳(邠) 叙望不 不窋 姬不窋 尉李 鞠陶 鞠 姬陶(姬鞠) 尉李 迁于豳(邠) 公刘 公刘 姬刘 尉李 豳(邠) 豳国(邠国\周国) 庆节建国于豳(邠),周正式立国 庆节 姬庆节 豳(邠) 皇仆 姬皇仆 豳(邠) 差弗 姬差弗 豳(邠) 伪榆 毁隃 姬毁隃 豳(邠) (姬隃) 《世本》记载公非名叫公非辟方,皇 公非 公非辟方, 公非 姬非 豳(邠) 甫谧则认为公非字辟方;一些列表中姬辟方, 把辟方作为公非之子和继任 一说高圉并非名字,应该是古代官职邠侯 高圉侯牟, 高圉 姬侯牟, 豳(邠) (祖乙册封) 名,其子“亚圉”也是官职;一些列 表中称侯牟为高圉之子和继任,而一 些文章中侯牟为高圉别名或字 一些列表中称云都为亚圉之弟和继邠侯 亚圉云都, 亚圉 姬云都, 豳(邠) (盘庚册封) 任,而一些文章中称云都为亚圉别名 或字 《世本》称公叔祖类为“太公组绀诸 太公、叔组绀诸盩, 公叔祖类 姬类 豳(邠) 盩”,《史记?三代世表》称公叔祖类、公叔 类为“叔类”;在一些列表中此处世祖类 系为太公?组绀?诸盩?公叔祖类 (分为四人) 迁于岐 牧师 古公、亶亶甫 古公亶父 姬亶 豳(邠) (文丁册封) 父、古公周太王 太王 亶父 (武王追尊) 周国 迁于岐,始建周国 牧师 古公、亶亶甫 古公亶父 姬亶 岐山 (文丁册封) 父、古公周太王 (周) 太王 亶父 (武王追尊) 被文丁软禁绝食死 周公 公季、王 季历 姬历 岐山 (时称) 季 周王季 (周) 西伯(牧师) (文丁册封) 伯侯(西伯侯,) (帝乙册封) 王(王季) (武王追尊) 周灭崇,建立丰邑,将周的都城由岐西伯(西伯侯) 西伯昌、 周文王 姬昌 岐山 (继父位) 山周原东(邠)迁渭水平原,称丰京,伯昌 (周) 开始伐商之战 王、文王 (一说武王追谥文 王,一说为自号称文 王) 始祖文皇帝 (武曌追尊) 周(西周) 姬昌始伐商(一说为追封为王),到前1046年时灭商 日丁名(祭名)称号或 谥号 尊称或别称 习称 姓名 在位 说明 或西周铭文名 爵位封号 (灭商之前) 都丰邑 西伯 文王, 周文王 姬昌 约前1152—约 (爵位封号) (一说文王西伯侯 前1056 为谥号) 王,、文王, (一说文王为 称号) 始祖文皇帝 (武曌追尊) 都丰邑 王、武王, 武王, 虎王 周武王 姬发 珷帝日丁、约前1056—约(一说武王为(一说武王高丽史书《三珷 前1046 称号) 为谥号) 国遗事》为高 丽惠宗“王武” 避讳改“武” 为谐音的“虎” (灭商之后) 前1046年,武王灭商,定都镐京(宗周),建立周朝,实行分封 王、武王, 武王, 虎王 周武王 姬发 珷帝日丁、约前1046—约(一说武王为(一说武王高丽史书《三珷 前1043 称号)为谥号)国遗事》为高 丽惠宗“王武” 避讳改“武” 为谐音的“虎” 周公姬旦摄政七年(一说摄政称周公 褒德王 周文公 周公旦 姬旦 约前1042—约 (爵位?封号) (武曌追尊) 王,一说仅为辅政,一说和成王叔旦 前1036 并行称王,一说武王死时嗣位于王, 文宪王 元圣 (宋真宗追姬旦);葬于毕原 咸王, 尊) 假王, (一说称王,一 说未称王,为摄 政) 武王死后即位,即位后周公旦摄王(周王) 成王 周成王 姬诵 约前1042—约 政七年(一说周公称王七年后成前1021 王即位,一说前七年并行称王);(约前1035—约 营造新都洛邑(成周);葬于毕前1021) 原 葬于毕原 王(周王) 康王 周康王 姬钊 约前1020—约 前996 王(周王) 昭王 周昭王 姬瑕 约前995—约 前977 王(周王) 穆王 穆天子 周穆王 姬满 约前976—约 前922 葬于毕原 王(周王) 共王 周共王 姬繄扈 龚王 约前922—约(恭王) 周恭王 (姬伊扈) 前900 严狁、西戎、翟人犯周;迁都槐王(周王) 懿王 周懿王 姬囏 约前899—约 里(犬丘);葬于毕原 (姬艰\前892 姬坚) 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王(周王) 孝王 周孝王 姬辟方 考王 约前891—约 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姬辟方前886 乘机夺取王位;葬于毕陌 周孝王死后,诸侯拥立故太子姬王(周王) 夷王 周夷王 姬燮 < 彳屖>王 约前885—约 燮继位 前878 因国人暴动逃到彘地,并最终死王(周王) 厉王 周厉王 姬胡 约前877—前 于彘地 841 (共和行政) 此段时间为无王时期 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公(召公) 穆公 召穆公 姬虎 前841—前828 位前,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公(周公) 定公 周定公 , 政,称共和行政或周召共和 一说共和行政为共国国君共伯伯(共伯) 共伯和 ,和 (姓不详) 和执政;一说即卫共伯之弟姬和 (卫武公)(一说为另外一名共姬和, 国国君) (末期) 王(周王) 宣王 周宣王 姬静 前828—前782 (姬靖) 申侯联合缯国借犬戎之兵攻进王(周王) 幽王 周幽王 姬宫湦 前782—前771 镐京,杀死周幽王 (姬宫 生) 周幽王被杀后,虢公姬翰拥立姬王、携王, 周携王 姬余臣 前770—前750 携王, 惠侯,携惠 (一说因于携(据《逸周余臣为周王,以惠邑为王都 (姬余) (一说前770—前王,周携惠 地被立为王故书?谥法》怠 760) 王 号携王) 政外交曰携, 认为携王为 复归统一之 后周室给予 余臣的恶谥) 周二王并立 前770—前760(前750),两王并立 周幽王被杀后,虢公姬翰拥立姬王、携王, 惠侯,携惠周携王 姬余臣 前770—前750 携王, (一说因于携(一说据《逸余臣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王,周携惠(姬余) (一说前770—前 地被立为王故周书?谥法》都;前750年(一说前760年),王 760) 号携王) 怠政外交曰晋文侯助周平王攻杀周携王,周 携,认为携为王室由周平王姬宜臼统一 复归统一之 后周室给予 余臣的恶谥) 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及许文王(周王)、平王 周平王 姬宜臼 前770—前750 公在申国(西申)立宜臼为周天天王 (姬宜(前770—前 子,即周平王 咎) 760) 周(东周) # 称号或 谥号 尊称或 习称 姓名 在位 说明 爵位封号 别称 周平王的太子姬泄父(姬洩父)早逝,故1 王(周王) 平王 周平王 姬宜臼 前770—前720 由周平王之孙、姬泄父之子姬林继位 (姬宜咎) 一说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泄父之子)2 王(周王) 桓王 周桓王 姬林 前720—前697 姬赤继位,但姬赤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姬 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 (此说较为少见) 前694年,周公黑肩欲杀死周庄王,改立3 王(周王) 庄王 周庄王 姬佗 前697—前682 王子克为君。周朝大夫辛伯将此阴谋报告 周庄王,周庄王在辛伯的帮助下杀死周公 黑肩。王子克见事情败露,便逃亡到南燕 国,史称王子克之乱 4 王(周王) 釐王 周釐王 姬胡齐 前682—前677 (僖王) 周僖王 5 王(周王) 惠王 周惠王 姬阆 前677—前675 (姬闻) 前675年,王子颓联合蔿国等五位大夫发篡王(周王) 王子颓 姬颓 前675—前673 (逐惠王,自立动叛乱,驱逐周惠王,自立为周天子。前位 为天子) 673,郑虢联军攻进周都城,杀死王子颓 和五大夫,周惠王复位,史称王子颓之乱 (子颓之乱) 惠王复位 复王(周王) 惠王 周惠王 姬阆 前673—前652 位 6 王(周王) 襄王 周襄王 姬郑 前652—前636 前648,周襄王因王子带引戎人侵犯周都,篡公(甘公) 昭公 叔带、 王子带 姬带 前636—前635 (受封于甘地) 派兵讨伐王子带,王子带逃至齐国。前位 大叔 甘昭公 638,周襄王在大臣富辰劝说下,将王子王(周王) (逐襄王,自立带召回周朝。前636年,王子带联合大臣为天子) 颓叔、桃子发动叛乱,带领狄人攻打周襄 王,大败周军,俘虏周公忌父等,驱逐周 襄王,王子带自立为王,史称王子带之乱 (子带之乱)。前635年,晋文公接纳周 襄王,派兵诛杀王子带,叛乱平定 襄王复位 复王(周王) 襄王 周襄王 姬郑 前636—前619 位 7 王(周王) 顷王 周顷王 姬壬臣 前619—前613 8 王(周王) 匡王 周匡王 姬班 前613—前607 9 王(周王) 定王 周定王 姬瑜 前607—前586 10 王(周王) 简王 周简王 姬夷 前586—前572 周灵王长子太子晋天性聪明,善吹笙,立11 王(周王) 灵王 周灵王 姬泄心 前572—前545 他为太子,但不幸早逝 在位时因太子寿早夭,立嫡次子姬猛为太12 王(周王) 景王 周景王 姬贵 前545—前520 子。后来姬贵却又宠爱庶子姬朝.前520 年4月,姬贵病重,特嘱咐大夫孟宾扶立 姬朝为嗣君。姬朝还没有来得及被立为嗣 君,姬贵就病死 景王死后,贵族刘卷、单旗将孟宾杀死,13 王(周王) 悼王 王猛 周悼王 姬猛 前520 仍拥立太子姬猛为王,尹文公、甘平公、 召庄公集合家兵,以南宫极为帅,攻打单 旗、刘卷,周悼王命刘卷平叛,但刘卷率 领的王室军队很快被击溃,周悼王逃出洛 邑,向晋国告急。诸大臣立王子朝为王 晋国闻周王室大乱,遣大夫籍谈、荀跞率篡王(周王), 王子朝 姬朝 前520 (此时或未称军直逼洛邑。王子朝见无法取胜,遂带百位 王) 官迁居于京(洛阳西南)。晋国军队护送 周悼王入王城。周悼王猛借兵复辟 10月病死,一说11月为姬朝所杀 复王(周王) 悼王 王猛 周悼王 姬猛 前520.6—前520.10 位 单旗、刘卷拥立周悼王的同母弟王子匄14 王(周王) 敬王 周敬王 姬匄 前520 (姬匄)为王,是为周敬王。晋国军队撤退(姬丐) 或 后,王子朝再度击败敬王,占领王城洛邑,前520—前519 自称周王。敬王退往王城东面的狄泉,人 称“东王”;王子朝则被称作“西王” (两王并立) 前516年,晋国卿士赵鞅大合诸侯,前往西王(周王) 西王 王子朝 姬朝 前520—前516 (时称) 支持周敬王。随后在赵鞅和荀跞率晋军入王 或 周,占领王城。王子朝兵败,率召氏之族、15 前519—前516 毛伯得、尹文公等奔楚。周敬王入居成周 洛邑。前505春,楚国被吴国击败,周敬 王趁机派人在楚杀死王子朝 东王(周王) 敬王 东王 周敬王 姬匄 前520—前516 (时称) 王 (姬丐) 或 14 前519—前516 (两王并立终) 前504年春,王子朝之余党儋翩在周作 王(周王) 敬王 周敬王 姬匄 前516—前477 乱,郑国助之,为之伐周六邑。鲁国奉晋(姬丐) 国之命,讨伐郑国,晋国以大夫阎没率军 入周,助周戍守。是年冬,儋翩率众起事, 周敬王逃出成周,居于姑莸(周邑)。次 年,晋国军队攻取王城,迎周敬王入居 16 王(周王) 元王 周元王 姬仁 前477—前469 17 王(周王) 贞定王, 周贞王 周贞定王 姬介 前469—前441 (一说谥号周定王 为贞定王有 误,认为谥 号应为贞王 或定王) 贞王, 定王, (或与姬瑜 同谥) 即位三个月后为弟姬叔袭杀 18 王(周王) 哀王 周哀王 姬去疾 前441 前441年,姬叔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19 王(周王) 思王 周思王 姬叔 前441 王。在位五个月(一说1年)后被弟姬嵬 所杀 前441年,姬嵬杀其兄周思王自立,是为20 王(周王) 考哲王 周考王 姬嵬 前441—前426 周考王。前426年,周考王去世,其子姬(考悊 午接位 王)、考王 21 王(周王) 威烈王 周威烈王 姬午 前426—前402 22 王(周王) 元安王、安 周安王 姬骄 前402—前376 王 23 王(周王) 夷烈王、烈 周烈王 姬喜 前376—前369 王 24 王(周王) 显圣王 周显王 姬扁 前369—前321 (显声 王)、 显王 在位时居于东周国 25 王(周王) 慎靓王 周慎靓王 姬定 前321—前315 (姬顺) 前440年,考王姬嵬封其弟姬揭于河南,26 王(周王) 赧王, 王赧 周赧王 姬延 前315—前256 (一说名姬是为西周桓公,形成西周国。因公子根叛姬赧, 赧,故称王(一说名姬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国,周国分裂赧,谥号赧赧,故称王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时(前王为谬误) 赧,谥号赧315年),东、西周分治东周王畿(周王 王为谬误) 室直辖地,东周时的实际控制地),赧王隐王, (见于《竹迁居西周国,前256年,秦攻打西周国,书纪年》) 周赧王和西周文公向秦军投降。秦昭襄王 接受了周赧王的投降,收取了象征周天子 的一切礼器 (秦灭周之后) 称号或爵位封号 谥号 别称 习称 姓名 在位 说明 (梁城) 秦国灭西周国后,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一说贬爵为周公),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一个月以后,周赧王死于梁城 为秦国附庸 君(梁君,周君,) 王赧 周赧王 姬延 前256 赧王, (一说贬爵为君,封于(一说名姬赧,故称王姬赧, 梁) 赧,称谥号赧王为谬误) (一说名姬赧, 故称王赧,称谥公(周公), 隐王, (一说贬爵为周公,封(见于《竹书纪年》) 号赧王为谬误) 于梁) 东周国 周赧王驾崩,东周和西周国灭亡后,东周国继续存在了七年,此段时间东周文公或代为天子 一说周赧王死后,他代为天子,公(东周公) 靖公 东周君 东周文公 姬杰 前256—前249 一说未即天子位;他曾联合诸君(东周君) 文公 东周靖公 (一说为公爵,一说为侯伐秦,失败后东周国的统治惠文君 东周文君 君爵,一般认为君爵较地区被并入秦国,东周国灭亡 文君 为可信) 昭文君 (一说昭文君为其号,王(周王), (一说周赧王死后他一说昭文君为东周国第 代为天子) 二任国君) (阳人聚) (阳人聚、阳人城、阳人) 说法一 说法二 说法三 国君:东周君姬杰 国君:(姬杰之子)(或其它后人) 国君:(无) 秦灭东周国后,迁东周文公(东周文君)一说秦国将其弑杀之后,立其后人为东一说东周文公被吕不韦弑杀,东周国及于阳人聚,以延周祀(以阳人地赐周君) 周君,迁之阳人聚,以延周祀 东周就此灭亡,周朝绝祀 (为秦国附庸) (为秦国附庸) 后世与姬周有关的政权 (简表) 政权 统治者 存在时间 “周”国号由来 武姓源于周平王少子姬武,武曌认为自己是周平王的第南周(武周)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 690,705 40代子孙,另一方面她欲效法周制,故立国号为“周” 开国之君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故以“周”为国号 后周(郭周) 周太祖郭威 951—960 周世宗柴荣 周恭帝柴宗训 霸主(盟主) 霸主是春秋时代势力最大并取得盟主地位、成为诸侯之长的诸侯国国君的头衔,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战争,相互之间东征西讨,成为霸主(诸侯之长),这是在周天子不能完全行使对全国地方的实际统治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社会中诸侯对统一协调者的客观需要,以一位(或多位)强大国家的君主充当事实上诸侯的领袖(盟主),此时周王朝内产生两个中心,一即共主(周天子),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二为霸主(盟主),势力强大,拥有一定实际上的领导、号令诸侯的权力;霸主的出现,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开始在周天子之外谋求另一种领导力量的尝试,也是周天子与强大诸侯妥协的产物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五霸究竟指哪五位国君历 来有不同的说法,目前史学界尚无任何定论,此处列出所有说法中的所有人物 名号 姓名 所属国 在位 称霸时间 成为霸主的标志事件 说明 [纟需]葛之战, 郑庄公 姬寤生 郑国 前744?前701 齐桓公 姜小白 姜姓齐国 前685—前643 前679—前643 前679年,齐桓公在甄召集宋、陈、 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成为 盟主 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秦穆公 嬴任好 秦国 前659,前621 (西方诸侯之伯长), 宋襄公 子兹甫 宋国 前650—前637 晋文公 姬重耳 晋国 前636—前628 前633—前628 前633年,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 成为霸主 楚庄王 芈旅 楚国 前613—前591 吴王阖闾 姬光 吴国 前514—前496 吴王夫差 姬夫差, 吴国 前495?前473 前473年,勾践灭吴后,北上迁都越王勾践 越国 前496—前464 前473,—前 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464 徐州(山东滕县南),“越兵横行 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 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称王的诸侯 周朝时,王为最高称号,仅周天子才能称王,各诸侯只能称五爵(公、侯、伯、子、男),但亦有称王的诸侯出现,一是周王室统治力量达不到的偏远之地,如蜀、滇(滇亦有周王室权威下降的原因),二是不服周王的统治,不愿纳于周朝统治之下,于是自称王号与周王室分庭抗礼,这样的诸侯一般处于当时的偏远地区,周王室的统治力较弱(徐国除外),在西周到春秋中期便已称王,如楚、徐、巴等,二是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衰弱,中原各诸侯国皆无视周王的权威,相继称王,如吴、越(可能是为与吴国对抗而称王,但周天子权威下降也是很大因素)、秦、齐、燕、赵、魏、韩、中山、义渠等。而五国相王后,标志周王权威彻底消失。(但到前256年为止仍为名义上的共主)(仅列出简表,各诸侯 国君主详细列表详细见周朝诸侯国) 位于偏远地区而称王的诸侯国诸侯 蜀国 滇国 前278年,楚将庄硚率军到达滇池地区,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纣失纲纪,蜀先称王,至前1045年,周王室册封杜宇为蜀王(可能对 外称王,对内称帝,至开明九世去帝号) 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号 名 号 名 在位 蜀望帝 蒲卑(杜宇) 滇王 庄蹻 前278年—前256年 蜀丛帝(开明氏) 鳖灵(开明)(杜灵) 滇王(M33墓主) 前256年—前224年 蜀成帝(开明二世) 杜万通, 滇王(M12墓主) 前224年—前178年 蜀保帝(褒子帝\开明三世) 杜褒, 滇王(M3墓主) 前178年—前,年 蜀青帝(蜀别帝\开明四世) 杜胡 滇王(M13墓主) 前,年—前,年 蜀黄帝(开明五世) 滇王(M71墓主) 前,年—前123年 蜀白帝(开明六世) 滇王(M6墓主) 尝羌 前123年—前85年 蜀黑帝(开明七世) 亡于汉国(西汉)汉安帝 蜀圣帝(开明八世) 蜀尚王(开明九世) 杜尚(去帝号称王) 开明十世 蜀后王(开明十一世) 蜀芦王(开明十二世) 杜芦 亡于秦国秦惠文王赢驷 不服周王治下或欲与周分庭抗礼而称王的诸侯国诸侯 不服周王的统治,不愿纳于周朝统治之下,或是欲与周王室分庭抗礼,这样的诸侯一般处于当时的偏远地区,周王室的统治力较弱(徐国除外), 在西周时期便已称王,如楚、徐等 徐国 楚国 徐子(子爵)自称王号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夷盟主 楚国本为子爵,楚子熊通因不满楚爵位较低,遂向周王提出提升爵位的 要求,但遭周王拒绝,于是自称王号。熊通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先河 号 名 在位 号 名 在位 前1042年,徐子绂趁三监之乱自立为王,号徐驹王,后为周公所平,前879年,楚子熊渠僭越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去王号,前960年,绂之子诞再度自立为王,直至灭国都未去王号 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周厉王继位后,以暴虐著称,熊渠担心受到周朝 讨伐,便取消他们的王号(一说前879年熊渠自称楚王,后取消) 徐偃王 诞 前960年称王—前926年 义楚 (和鲁昭公同一时期) 楚武王 熊通 前740年—前690年 宝宗(嬴宗) 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前677年 迈 楚堵敖 熊艰 前676年—前672年 修 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前626年 牟 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前614年 轨 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前591年 景 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前560年 浑 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前545年 恕 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前541年 衡 楚灵王 熊围 前541年—前529年 监 楚初王 熊比 前529年 毅 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前516年 章禹 ,—公元前512年 楚昭王 熊轸 前516年—前489年 亡于吴国吴王夫差 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前432年 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前408年 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前402年 楚悼王 熊类 前401年—前381年 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前370年 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前340年 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前329年 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前299年 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前263年 楚考烈王 熊完 前262年—前238年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前228年 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7年—前223年 昌平君 熊启 前223年 亡于秦国秦王嬴政 因周王权威下降而称王的诸侯国诸侯 越国 吴国 允常在位时期,开疆拓土,始称越王,与吴国争霸 寿梦在位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称王时间不详) 号 名 在位 名号 谥号 名 在位 越王允常 允常 前538年—前497年 寿梦 兴王 乘 前585年—前561年 越王勾践 勾践 前496年—前465年 诸樊 顺王 遏 前560年—前548年 越王鹿郢 鹿郢 前464年—前459年 馀祭 安王 馀祭 前547年—前531年 越王不寿 不寿 前458年—前449年 馀眛 度王 馀眛 前530年—前527年 越王朱勾 朱勾 前448年—前412年 僚 武王 州於 前526年—前514年 越王翳 翳 前411年—前376年 阖闾 道王 光 前514年—前496年 越王诸咎 诸咎 前375年—前363年 夫差 夫差 前495年—前473年 越王错枝 错枝 前363年—前362年 亡于越国越王勾践 越王无余 无余 前362年—前351年 义渠国 周贞定王年间(一说周敬王年间),义渠子自称义渠王 越王无颛 无颛 前350年—前343年 (义渠实际称王原因不详,因时间晚于吴越故列于此) 越王无疆 无疆 前342年—前333年 为楚所败,分裂为瓯越、闽越 号 名 在位 义渠王 , 前 498 年,或周贞定王年间—, 齐国 前352年田因齐称王,公元前334年齐威王田因齐和魏惠王在徐州会盟,(世系不详) 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义渠王 骇, ,—前272年 号 名 在位 亡于秦国秦昭王嬴则(亡于秦国宣太后)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2年称王—前320年 魏国 前344年魏罃去侯称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魏罃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齐宣王 田辟疆 前319年—前301年 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齐湣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号 名 在位 齐王建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魏惠王 魏罃 前344年称王—前319年 亡于秦国秦王嬴政 魏襄王 魏嗣 前318年—前296年 韩国 魏昭王 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 前325年韩威侯韩康与魏惠王在巫沙会面,并被尊为王。前323年,韩魏安釐王 魏圉 前276年—前243年 国、魏国、赵国、燕国及中山国发起“五国相王”,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魏景湣王 魏增 前242年—前228年 韩宣惠王 韩康 前325被尊为王—前312 魏王假 魏假 前227年—前225年 韩襄王 韩仓 前311年—前296年 亡于秦国秦王嬴政 韩釐王 韩咎 前295年—前273年 赵国 赵武灵王赵雍在前323年的五国相王时被尊为王,但未使用王号,称韩桓惠王 韩然 前272年—前239年 “君”,但其子赵何即位后即为王 (韩废王) 韩安 前238年—前230年 亡于秦国秦王嬴政 号 名 在位 赵惠文王 赵何 前298年—前266年 燕国 燕国国君燕易王于前323年因五国相王被尊为王 赵孝成王 赵丹 前265年—前245年 号 名 在位 赵悼襄王 赵偃 前244年—前236年 燕易王 前323被尊为王—前321 赵幽缪王 赵迁 前235年—前228年 燕王哙 哙 前320年——前317年 前228年秦王嬴政灭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称王 燕王子之 子之 前317年——前314年 中山国 前323年在五国相王中中山成公被尊为王,中山国至此称王 前314年,齐灭燕;前311年,复国 燕昭王 职 前311年——前279年 号 名 在位 燕惠王 前278年——前272年 中山成王 前323被尊为王-前328 燕武成王 前271年——前258年 中山王厝 厝 前327年—约前310年 燕孝王 前257年——前255年 中山王 <左妾右子><上次下虫> 约前309年—前299年 燕王喜 喜 前254年——前222年 中山王尚 尚 前298年—前296年 亡于秦国秦王嬴政 中山王胜 胜 前297,—前295, 宋国 亡于赵国赵惠文王赵何 前318年,宋公偃始称王 秦国 前325年,嬴驷称王,前256年秦昭襄王灭东周,迁九鼎于咸阳,成为号 名 在位 实际上的“天子”,史家亦改以秦纪年,前249年,秦灭东周国 宋康王 偃 前318年称王—前286年 亡于燕国燕昭王联合楚魏的燕楚魏三国联军 号 名 在位 巴国 嬴驷 前325年—前311年 秦惠王\秦惠文王 一说七国称王,巴亦称王(一说在春秋中期便已称王) 秦武王\秦悼武王 嬴荡 前310年—前307年 号 名 在位 秦昭王\秦昭襄王 嬴则(嬴稷) 前306年—前251年 巴王 , , 秦孝文王 嬴柱 前251年—前249年 (世系不详) 秦庄王\秦庄襄王 嬴子楚 前249年 - 前247年 巴王 , ,—前316年 秦王政 嬴政 前246年 - 前221年 亡于秦国秦惠文王赢驷 秦王政灭六国,完成统一,改称皇帝,秦王国变为秦帝国 称帝的诸侯 在秦朝嬴政把称号变为“皇帝”之前就一些诸侯已不满于“王”的称号而称“帝”,但都之后又取消 秦国 蜀国 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 从望帝到开明九世称“帝”(亦可能对内称帝,对外称王) 称号 名 称帝时间 称号1 称号2 名 西帝 嬴稷(秦昭襄王) 前288.10—前288.12 望帝 蒲卑(杜宇) 因齐湣王去帝号改称王被迫亦去帝号 丛帝 开明氏 鳖灵(开明\杜灵) 齐国 成帝 开明二世 杜万通, 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 保帝(褒子帝) 开明三世 杜褒, 称号 名 称帝时间 青帝(蜀别帝) 开明四世 杜胡 东帝 田地(齐湣王) 前288.10—前288.12 黄帝 开明五世 前288年12月取消帝号 白帝 开明六世 黑帝 开明七世 圣帝 开明八世 尚王 开明九世 杜尚(去帝号称王) 蜀王杜尚开始去帝号称王 西周国灭、周王被贬到秦统一之间的“最高统治者” (前256年—前221年) 时间段 可视作“最高统治者”的君主 说明 有时将西周国灭,周赧王被贬视作周朝灭亡,亦认为前256年 (无) (西周国灭后周赧王在梁城直至去世的一之后无最高统治者(或称“天下共主”) 个月) 前256年,秦灭西周国,将周赧王贬为君(一说贬为周赧王 姬延(姬赧,) (一说名姬赧,故称王赧,谥号赧王为谬误) 公),迁于梁城,有时仍将其视作天下共主,一个月 后周赧王去世,一说此时移九鼎于咸阳(一说未移) 前256年,秦灭西周国,将周赧王贬为君(一说贬为秦昭王\秦昭襄王 嬴则(嬴稷) 公),迁于梁城,一说此时移九鼎于咸阳(一说未移), 有时将此视作周朝灭亡,史家改用秦王纪年 有时把战国七雄的统治者(“王”)一并视为“最高韩桓惠王 韩然 统治者” 赵孝成王 赵丹 魏安釐王 魏圉 楚考烈王 熊完 燕孝王 秦昭王\秦昭襄王 嬴则(嬴稷) 有时将西周国灭,周赧王被贬视作周朝灭亡,亦认为前256年—前249年 (无) 之后无最高统治者(或称“天下共主”) (西周国灭、周赧王死到东周国灭的7年) 有时将周赧王死视作周朝灭亡,亦认为之后无最高统 治者(或称“天下共主”) 一说在周赧王死后他代为天子(一说未即天子位),东周文公\东周靖公\东周文君 姬杰 一说此时九鼎亦在成周,而将其视作天下共主,前 249年秦灭东周国,移九鼎于咸阳(一说在前256年 便已移于咸阳) 公元前256年作为天子象征的九鼎迁秦(一说前249秦昭王\秦昭襄王 嬴则(嬴稷) 年才迁于秦),意味秦王将为天下共主,而此段时间(前256年—前251年) 秦国势力较其他国亦最为强大,史家亦以秦王纪年,秦孝文王 嬴柱 成为这段时间的“最高统治者” (前251年—前249年) 秦庄王\秦庄襄王 嬴子楚 (前249年—前249年) 有时把战国七雄的统治者(“王”)一并视为“最高韩桓惠王 韩然 统治者” 赵孝成王 赵丹 魏安釐王 魏圉 楚考烈王 熊完 燕孝王 (前256—前255) 燕王喜 燕喜(前254—前249) 秦昭襄王 嬴稷(前256—前251) 秦孝文王 嬴柱(前251—前249) 秦庄襄王 嬴子楚(前249—前249) 有时将西周国灭,周赧王被贬视作周朝灭亡,亦认为前249年—前221年 (无) 之后无最高统治者(或称“天下共主”) (东周国灭到秦灭齐完成统一的28年) 有时将周赧王死视作周朝灭亡,亦认为之后无最高统 治者(或称“天下共主”) 有时将东周国灭视作周朝灭亡,亦认为之后无最高统 治者(或称“天下共主”) 公元前256年作为天子象征的九鼎迁秦(一说前249秦庄王 嬴子楚 前249—前247 年才迁于秦),意味秦王将为天下共主,而此段时间秦王政 嬴政 前246—前221 秦国势力较其他国亦最为强大,史家亦以秦王纪年, 成为这段时间的“最高统治者” 有时把战国七雄的统治者(“王”)一并视为“最高韩桓惠王 韩然 前249—前239 统治者” 韩废王 韩安 前238—前230 赵孝成王 赵丹 前249—前245 赵悼襄王 赵偃 前244—前236 赵幽缪王 赵迁 前235—前228 魏安釐王 魏圉 前249—前243 魏景湣王 魏增 前242—前228 魏王假 魏假 前227—前225 楚考烈王 熊完 前249—前238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前228 楚哀王 熊犹 前228—前228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7—前223 楚昌平君 熊启 前223—前223 燕王喜 燕喜 前249—前222 齐王建 田建 前249—前221 秦庄王 嬴子楚 前249—前247 秦王政 嬴政 前246—前221 周朝诸侯国 三监 武王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商旧都殷,并将商王畿分为卫 、鄘 、邶三个封区 , 分别由武王弟管叔(东卫 管叔鲜)、蔡叔(西鄘蔡叔度)、霍叔(北邶霍叔处)统治,以监视武庚,总称三监。一说武王以邶封武 庚,以鄘封管叔,以卫封蔡叔。周武王驾崩,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成王的叔叔周公代天子掌管国事。管叔 和蔡叔对此事非常不满意,四处散布周公将要篡位的谣言,并和武庚一起叛乱,是为三监之乱,周公率兵 镇压,武庚兵败被诛(一说北逃)。周公又杀管叔、流放蔡叔于郭邻(后复封其子于蔡)、贬霍叔为庶人 (一说后又复封) 殷(邶) 殷(邶) 尊称 祭名 本名 在位 说明 一说封于殷,故称殷国,一说封于殷而称禄父 武庚 子[,](名不详) 前1046—前1039 邶国,一说居邶国而治殷 殷(北殷) 一说武庚三监之乱失败后被周公旦所诛,禄父 武庚 子[,](名不详) 前1039—, 一说北逃建立北殷国,周公旦另立殷商后 裔于宋,以延商祀,是为三恪之一 世系不详,亡于伯懋父联合燕、肃慎北征 „„ 管 爵位封号 尊称 习称 姓名 在位 说明 封于管而治卫,三监之首,三监之乱被镇侯(管侯) 管叔(关叔) 管叔鲜 姬鲜 前1045—前1039 压后,周公杀管叔,管国被废 霍 爵位封号 尊称 习称、史称 姓名 在位 说明 <侯国> 封于霍而治邶(一说武庚一同居于此国),侯(霍侯) 霍叔 霍叔处 姬处 前1045—前1039 三监之乱被平后,周公贬其为庶人 被废三年 (前1039—前1036) <伯国> 一说之后周成王恢复其封地但降爵为伯 伯(霍伯) 霍叔 霍叔处 姬处 ,(或前1036) —前1024 姬处之子,继任霍国国君 伯(霍伯) 仲员 姬仲员 前1024—, 伯(霍伯) 家重 姬家重 伯(霍伯) 静叔, 静叔带 姬带,姬静, 伯(霍伯) 安叔, 安叔 姬安 伯(霍伯) 霍伯将 姬将 一些文章中称为“霍君(姬问)” 伯(霍伯) 霍君问 姬君问,姬问, 伯(霍伯) 霍伯角 姬角 伯(霍伯) 霍伯光 姬光 伯(霍伯) 霍伯福 姬福 (世系不详) „„ 见于《穆天子传》《竹书纪年》 伯(霍伯) 霍侯旧 姬旧 ,—前960 (世系不详) „„ 伯(霍伯) 姬求 ,—前661 <公国> 自称霍公(自升伯为公),为晋献公所灭 公(霍公) 霍哀公 姬求 前661 (自封) 霍公求 蔡 爵位封号 谥号 尊称 习称、史称 姓名 在位 年数 说明 # 蔡国 姬昌第五子,封于蔡(建都于蔡,称上蔡)侯(蔡侯) 蔡叔 蔡叔度 姬度 前1045—前1039 约6 1 而治鄘,三监之乱失败后蔡国被废,蔡叔 度被周公流放于郭邻,并死于此地 — (蔡国被废数年) 周公旦奏请周成王将蔡叔度之子蔡仲封侯(蔡侯) 蔡仲 蔡仲胡 姬胡 , 2 (成、康时期) 于蔡国,以继奉蔡叔度的祭祀,蔡国复立 “伯”极可能并非爵位而是尊称 侯(蔡侯) 蔡伯 蔡伯荒 姬荒 , 3 (昭、穆时期) 姬伯荒 侯(蔡侯) 宫侯 蔡宫侯 , 4 (共、懿时期) 侯(蔡侯) 厉侯 蔡厉侯 ,—前864 5 (孝、夷时期) 侯(蔡侯) 武侯 蔡武侯 前863—前837 6 28 侯(蔡侯) 夷侯 蔡夷侯 前836—前809 7 28 侯(蔡侯) 釐侯 蔡釐侯 姬所事 前808—前761 8 48 (厘侯)(蔡厘侯) (僖侯) (蔡僖侯) 侯(蔡侯) 共侯 蔡共侯 姬兴 前760 9 1 在一些列表中姓名不详 侯(蔡侯) 戴侯 蔡戴侯 姬厉 10 前759—前750 10 (载侯) (蔡载侯) 侯(蔡侯) 宣侯 蔡宣侯 姬措父 前749—前715 11 35 姬考父 (《左传》 作考父) 侯(蔡侯) 桓侯 蔡桓侯 姬封人12 前714—前695 20 (姬封) 侯(蔡侯) 哀侯 蔡哀侯 姬献舞 前694—前675 前684年,蔡哀侯因对息侯之妻息夫人无13 20 礼而激怒息侯,息侯便与楚文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俘虏(姬季) 蔡哀侯到楚国。蔡哀侯在楚国居住九年去 世,死后蔡国人拥立其子肸继位 侯(蔡侯) 穆侯 蔡穆侯 姬肸 前674—前646 14 29 (缪侯) (蔡缪侯) 侯(蔡侯) 庄侯 蔡庄侯 姬甲午 前645—前612 15 34 侯(蔡侯) 文侯 蔡文侯 姬申 前611—前592 16 20 侯(蔡侯) 景侯 蔡景侯 姬固 前591—前543 前543年,被其子姬般所弑,姬般自立为17 49 蔡侯,是为蔡灵侯 侯(蔡侯) 灵侯 蔡灵侯 姬般 前542—前531 18 12 蔡县(楚国统治时期) 前533年,楚灵王派弃疾率军灭亡陈国。前531年,楚灵王将蔡灵侯诱骗到申城,将蔡灵侯灌醉后杀死,令公子弃疾灭蔡国。后派公子弃疾管理 陈国和蔡国 此处的公非爵位,而是“县公”,楚国的— 蔡公 平王 公子弃疾 芈弃疾 前531—前529 3 (蔡县的(楚灵王、楚县级长官 楚平王 行政长官) 初王死后继 位为楚王,谥 号平王) 蔡国(蔡国复国) 楚国灭掉蔡三年后,公子弃疾杀楚灵王,自立为王,是为楚平王。楚平王即位后,立公子庐为蔡国国君,是为蔡平侯,蔡国复国 《左传》作蔡卢;一般把前530年作为蔡侯(蔡侯) 平侯 蔡平侯 姬庐 前529—前522 19 9 平侯元年;复国后将国都由蔡地(上蔡)公孙庐 (姬卢) 迁往吕亭(新蔡) 前521年,蔡平侯病逝,其子朱继位。平侯(蔡侯) — 蔡侯朱 姬朱 前521 20 1 侯长兄蔡隐太子友的儿子东国派人贿赂 楚平王大夫费无忌。费无忌于是宣称蔡侯 背叛楚国,希望东国继位。蔡国贵族只好 赶走蔡侯朱,拥立东国继承蔡国君位 即位当年即改元 侯(蔡侯) 悼侯 蔡悼侯 姬东国 前521—前519 21 3 侯(蔡侯) 昭侯 蔡昭侯 姬申 前518—前491 前493年,将国都由吕亭(新蔡)迁至州22 28 来(下蔡) 景侯, 蔡景侯, (姬甲) (徐广称或(徐广称或 作蔡景侯) 作蔡景侯) 侯(蔡侯) 成侯 蔡成侯 姬朔 前490—前472 23 19 侯(蔡侯) 声侯 蔡声侯 姬产 前471—前457 24 15 侯(蔡侯) 元侯 蔡元侯 前456—前451 25 6 侯(蔡侯) — 蔡侯齐 姬齐 前450—前447 前447年,楚惠王灭蔡 26 4 三恪 周朝建立之后,封前代三王朝的后裔子为诸侯,称三恪,以示敬重。说法有二:一为分封黄帝后裔于祝、 尧之后于蓟、舜之后于陈国。一说为虞舜后裔封陈国,夏朝后裔封杞国,商代后裔宋国 祝(铸) 又称祝柯国、祝阿国、东阿国,子爵。周武王姬发将黄帝之子禺阳(任姓)的后人封于祝,建立祝国 先祖 说法一 说法二 黄帝—,(姬姓) 黄帝—禺阳—,(任姓) 祝国(铸国) 习称 爵位封号 姓名 在位 说明 周武王封黄帝后裔于祝,一些文子(祝子\铸子), (姬姓,一说妊姓) 前1045,—, 章中称祝国为子爵 (世系不详) „„ 见于《叔良父匜》 铸公 公(铸公), 西周晚期 (可能非爵位而为尊称) (世系不详) „„ 见于《铸公簠》 铸公 公(铸公), 春秋早期 (可能非爵位而为尊称) (世系不详) „„ 见于《铸侯求钟》 铸侯求 侯(铸侯), 姬求(妊求) (春秋早期) (世系不详) „„ 前768年,亡于齐国,,原祝国子(祝子\铸子), (姬姓,一说妊姓) ,—前768 公族遂以国名命姓,成为祝姓 蓟 黄帝之后,一说亦即尧之后,《吕氏春秋》中称其黎国 先祖 说法一 说法二 黄帝—玄嚣(少昊)—蟜极—帝喾—放勋(尧)—,(后续不详) 黄帝—,(后续不详) 商代蓟国 国君 说明 蓟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伊姓,一说祁姓,名不详) „„ (世系不详) 周代蓟国 爵位封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说明 侯(蓟侯) (伊姓,一说祁姓,名不详) 前1045—, 前1045年,周武王续封黄帝之后于蓟,都蓟城,蓟重新建国 „„ (世系不详) 蓟国为燕国吞并。蓟城成为燕国的都城 侯(蓟侯) (伊姓,一说祁姓,名不详) ,—约前7世纪 陈(敶) 帝舜之后封于陈,出土金文中作“敶”。在两种三恪说法中均有陈国 先祖 以下世系见于部分文章中 名号、习称、尊称 姓名 说明 (黄帝直系) 黄帝 姬轩辕 昌意 未即共主位 颛顼 姬乾荒(姬颛顼) 上古虞国(上古有虞氏) 颛顼之后,受封于虞 穷蝉(虞幕) 姬幕, 敬康 句望 桥牛 瞽叟 迁居妫水,即以妫为姓 虞舜 妫重华 夏代虞国(夏代有虞氏) 爵位封号 名号 姓名 说明 舜崩,禹即天子位,并封商均为诸侯,封地为原有侯(虞侯) 商均 妫均 虞氏(虞国),后改封于商但其后裔留在了有虞 不袭妫姓,而从封地为虞姓 侯(虞侯) 萁伯 未即侯位 强 虞强 萁伯死,侯位传强之子颉 侯(虞侯) 虞颉 虞颉 之后的虞国时封时废 侯(虞侯) 虞思 虞思 侯(虞侯), 有龙 虞有龙, 侯(虞侯), 青旰 虞青旰, 侯(虞侯), 叔仪 虞叔仪, 侯(虞侯), 康仲 虞康仲, 侯(虞侯), 祖妫 虞祖妫, 侯(虞侯), 发 虞发 侯(虞侯), 妫方 妫方,虞妫方, 侯(虞侯), 振 虞振 时当夏桀之时 侯(虞侯), 维 虞维 商代虞国(商代有虞氏) 时封时废 习称 姓名 说明 维 虞维 或未活到商代;或即商汤册封的虞遂 寿固 虞寿固 此后的有虞国时封时续时失 敖 虞敖 胜 虞胜 元捷 虞元捷 偃 虞偃 姑猛 虞姑猛 公允 虞公允 蔺 虞蔺 慎叔 虞慎叔 野 虞野 无执 虞无执 菑 虞菑 叔正 虞叔正 献子 虞献子 亚寿 虞亚寿 原寿 虞原寿 梦延 虞梦延 商朝末年投附周国,担任陶正一职 阏父(遏父、虞阏父) 虞期思 (以下几位陈国先祖未在以上世系中出现) 直柄 虞遂 伯戏 (一说虞国国君,曾被商汤封于陈;一说为 虞颉次子,一说仅为有虞氏支系) 商代陈国 商汤封虞遂(一说为虞遂支系后裔)于陈,因亲商,被周武王所灭,后周武王再封胡公满于陈,以代商代陈国 国君 说明 商汤封虞遂(一说为虞遂支系后裔)于陈 虞遂, „„ 世系不详,亡于周武王 周代陈国(敶国)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阏父之子虞满封于陈地,以取代商代陈国,虞满恢复祖姓妫,称妫满 爵号 尊号 谥号 习称、史称 姓名 在位 年数 身份 说明 # 陈国 开国之君 阏父之子;王莽追封1 侯(陈侯) 胡公, 胡公, 前1045—前986 陈胡公 虞满 60 (一说胡公(一说胡公庙号统祖;建都株胡公满 妫满 为生前尊号,为谥号) (恢复祖姓,野,后迁都宛丘 出自其早期故称妫满) 陈胡王\胡 封地胡襄城) (字少汤) 王 (王莽追谥) 胡公之子 2 侯(陈侯) 申公 陈申公 妫犀侯 前985—前961 25 申公之弟 3 侯(陈侯) 相公 陈相公 妫皋羊 前960—前939 23 申公之子 4 侯(陈侯) 孝公 陈孝公 妫突 前938—前905 34 孝公之子 5 侯(陈侯) 慎公 陈慎公 妫圉戎 前904—前855 50 慎公之子 6 侯(陈侯) 幽公 陈幽公 妫宁 前854—前832 23 幽公之子 7 侯(陈侯) 釐公 陈釐公 妫孝 前831—前796 36 (僖公) (陈僖公) 釐公之子 8 侯(陈侯) 武公 陈武公 妫灵 前795—前781 15 武公之子 9 侯(陈侯) 夷公 陈夷公 妫说 前780—前778 3 夷公之弟 10 侯(陈侯) 平公 陈平公 妫燮 前777—前755 23 平公之子 11 侯(陈侯) 文公 陈文公 妫圉 前754—前745 10 文公之子 12 侯(陈侯) 桓公 陈桓公 妫鲍 前744—前707 38 桓公之弟 《史记》误记为厉公 13 侯(陈侯) 五父 — 陈佗 妫佗 前707?前706 6月 (妫他) 前707年正月,在兄 长陈桓公妫鲍病重 期间,杀死桓公太子 妫免,自任国君。前 706年八月在蔡国被 陈桓公三个儿子跃、 林、杵臼设计杀死 桓公之子 《史记》误记为利公 14 侯(陈侯) 厉公 陈厉公 妫跃 前706—前700 7 厉公之弟 15 侯(陈侯) 庄公 陈庄公 妫林 前699—前693 7 庄公之弟 16 侯(陈侯) 宣公 陈宣公 妫臼 前692—前648 45 宣公之子 17 侯(陈侯) 穆公 陈穆公 妫款 前647—前632 16 穆公之子 18 侯(陈侯) 共公 陈共公 妫朔 前631—前614 18 共公之子 19 侯(陈侯) 灵公 陈灵公 妫平国 前613—前599 15 宣公曾孙 夏徵舒射死陈灵公,20 侯(陈侯) — 夏征舒 妫征舒 前599 数月 (夏徵舒) 自立为国君。前598(妫徵舒) (妫姓夏年冬,楚庄王率军讨 氏)伐并杀死夏徵舒,迎 回太子午继位 灵公之子 21 侯(陈侯) 成公 陈成公 妫午 前598—前569 30 成公之子 22 侯(陈侯) 哀公 陈哀公 妫弱 前568—前534 前534年3月,招杀 35 太子悼,立留为太 子。哀公欲杀招,后 招发兵包围哀公,哀 公自缢。最后招把留 立为国君 哀公之子 23 侯(陈侯) 陈君留 妫留 前534.3— 9月 前534年4月,陈国 遣使去楚国报丧。楚公子留 前534.11 灵王闻陈国内乱,乃 杀陈使,派公子弃疾 举兵伐陈,陈君留奔 郑。11月楚灭陈 陈县(楚国统治时期) — 楚灵王弟 《史记》称楚灵王任陈公 平王 公子弃疾 芈弃疾 前533—前529 5 (《史记》) (楚灵王、楚公子弃疾为陈公: 楚平王 (陈县的初王死后继楚灵王任公子弃疾行政长官) 位为楚王,谥为陈公和蔡公(此处 号平王) 的公非爵位,而是 “县公”,楚国的县 级长官) — 楚灵王部《左传》称楚灵王任陈公 熊穿封 穿封戌 芈, (《左传》) (芈姓熊氏) 下 穿封戌为陈公:楚灵(“穿封”在 (陈县的古代是形容(名不详) 王攻克陈国后,将陈行政长官) 一个人的性国之境设为陈县,派 格脾气如烈遣亲信大夫熊穿封 火一样,是熊到陈县(此处的公非 穿封的名号,爵位,而是“县公”, 真正的名字楚国的县级长官) 待考) (陈国复国) 哀公之孙 24 侯(陈侯) 惠公 陈惠公 妫吴 前529—前506 前529年楚平王弃疾 24 立他为陈国君主;追 前533年为惠公元年 惠公之子 25 侯(陈侯) 怀公 陈怀公 妫柳 前505—前502 4 怀公之子 26 侯(陈侯) 湣公 陈湣公 妫越 前501—前478 前501年,陈怀公被 24 吴王阖闾杀死,陈国(闵公) (陈闵公) 人共同拥立他即位, 前478年,楚惠王举 兵北伐,杀死陈湣 公,灭陈国 (陈国的延续) 国名 说明 陈厉公之子公子完和陈宣公的太子御寇交好。宣公杀太子后,公子完逃往齐国,受到齐桓公的赏识,任工正一职。齐景公时,田氏齐国 公子完(陈敬仲)后裔陈无宇(陈桓子)极力拉拢平民和失势的公族,使得民心所向。在陈无宇之孙陈恒(陈成子)时,“尽 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并将大量领地划为自己封邑,使得封地面积超过国君的地盘。而在公子完第十世孙陈和(田 齐太公)之时,将齐康公流放于海上,公室只剩一座城邑。终在前386年,周安王列陈和为诸侯,代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田齐传至七世至齐王建时,七雄中的五国已被强秦所灭,后秦大军直奔都城临淄,田建不战而降,终死于流放之地,齐国灭亡 秦末,六国遗族纷纷复辟,故齐国田氏宗族田儋和从弟田荣、田横击杀当地县令。田儋自立为齐王,占领整个齐地,齐国复辟 秦末齐国 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将齐地一分为三(三齐),封故齐国田氏宗族的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为胶东王 西楚三齐 齐王建之孙田安在秦二世晚期,攻克济北郡,随楚霸王项羽进入关中。后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封田安为济北王。田安的曾孙为新朝 汉朝绣衣御史王贺,因祖上曾为齐王,遂以王姓为氏。王贺之孙女为孝元皇后王政君,曾孙则为篡汉自立的新朝皇帝王莽 杞 周武王续封夏朝禹的后裔于杞国,第二种说法的三恪之一 先祖 (黄帝至鲧) 黄帝 昌意 颛顼 (鲧曾祖) (鲧祖) (鲧父) 鲧 崇 鲧 禹 夏 (可能是夏朝的直系后裔,亦可能是支系后裔) 禹 启 太康 中康 相 少康 予(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胤甲) 孔甲 皋 发 桀(履癸) 商代杞国 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一些遗族迁到杞(一说杞国夏朝时便已存在),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一说商代杞国为伯爵) 爵位封号 说明 商汤封夏朝后裔于杞 侯(杞侯), 伯(杞伯), (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但一些文章中说商代杞国为伯爵) 商代杞国世系不详,杞国封号数次被废,杞国时存时灭 „„ 周代杞国 周武王灭商后,寻找夏朝夏禹的后裔,找到东楼公,便将他封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的祭祀;关于杞国国君的爵位,虽然《史记》皆记载为公爵,但实际上爵位却有变化。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落,杞国封号逐渐遭贬,在《春秋》等书中,杞国国君时而被称为“杞候”、时而被称为“杞伯”,甚至被称为“杞子”。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 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降至伯爵 爵号 称号、尊号 谥号 习称、史称 姓名 在位 年数 身份 说明 (前1045年—前751年) 此段时间的国君在位时间皆已不详,根据史记记载为1—4任国君,此间可能存在国君缺漏 开国之君 建都雍丘 公(杞公) 东楼公 杞东楼公 前1045—, (东娄公) (杞东娄公) (之后的具体 史记记载 西楼公 杞西楼公 爵号皆不详) 为东楼公 之子 史记记载 题公, 题公, 杞题公 为西楼公(可能为称(可能为 之子 号或尊号) 谥号) 史记记载 谋娶公 杞谋娶公 ,—前751, (周厉王时期) 为题公之(谟娶公\ 子 谍娶公) 有争议的杞国国君,见伯(杞伯) 杞伯每亡 于出土金文, (前751年以后) 此段时间的国君均已知在位时间 (之后的具体史记记载 武公 杞武公 前750―前70447 爵号皆不详) 为谋娶公 之子 武公之子 靖公 杞靖公 前703―前681 23 靖公之子 共公 杞共公 前680―前673 8 共公之子 《史记》载杞德公传于 德公 杞德公 前672―前655 18 其弟杞桓公,根据考 (杞惠公) 证,德公(惠公)生杞 成公和桓公,桓公是成 公之弟,《史记》记载 缺失了成公一环 德公之子 《史记》记载缺失成 成公 杞成公 前654―前637 18 公;迁都于缘陵 成公之弟 桓公 杞桓公 姒姑容 前636―前567 70 桓公之子 孝公 杞孝公 姒丐 前566―前550 17 (姒匄) 孝公之弟 迁都淳于 文公 杞文公 姒益姑 前549―前536 14 文公之弟 平公 杞平公 姒郁 前535―前518 18 平公之子 悼公 杞悼公 姒成 前517―前506 12 悼公之子 即位当年,即被其弟姒 隐公 杞隐公 姒乞 前506 7月 遂所杀,姒遂自立为君 隐公之弟 釐公 杞釐公 姒遂 前505―前487 19 (僖公) (杞厘公) (姒过) (杞僖公) 釐公之子 前471年,被其弟姒阏 湣公 杞湣公 姒维 前486―前471 16 路所杀,阏路自立为君 湣公之弟 哀公 杞哀公 姒阏路 前470―前461 10 (懿公) (杞懿公) 湣公之子 出公 杞出公 姒敕 前460―前449 12 出公之子 前445年,楚惠王灭杞 简公 杞简公 姒春 前448―前445 4 宋 第二种说法的三恪之一。周武王封商朝后裔武庚于殷,后武庚联合三监发起三监之乱,失败被周公旦所诛 (一说北逃),周公旦另封商朝后裔微子于宋,以续商祀 先祖 (黄帝) 黄帝 少昊玄嚣 蟜极 帝喾 先商 契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圉 冥 王亥 王恒 上甲微 报丁 报乙 报丙 主壬 主癸 商 成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不详)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宋国 爵号 谥号 尊称或习称 姓名 在位 年数 说明 # <公国> (前1036年—前859年) 此段时间国君在位时间不详,或可能存在国君缺漏 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公(宋公) 微子、微子启、宋微子 子启 前1036—, 1 启为开;定都商丘 公(宋公) 2 公(宋公) 3 (西周\春秋)十二诸侯 指西周和春秋时期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个诸侯国,西周初年,周武王 实行分封,分封的诸侯国达一百多个,其中较为强大的亲信诸侯国有十二个,史称“十二诸侯” 蔡、陈、宋 在前文中已列出,故此处省略 鲁 泗上十二诸侯 泗上十二诸侯是春秋战国时期泗河流域的宋、鲁、卫、邾、薛、郳、滕、莒、任、郯、费、邳国(今江苏 邳州)十二个诸侯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齐威王时泗上十二诸侯向田齐朝贡。在战国中后期,中 原除了战国七雄,小国中就剩下泗上十二诸侯 宋、鲁、卫 在前文中已列出,故此处省略 邾 三晋与晋国六卿 其它主要诸侯国 其它次要诸侯国 次等诸侯国(大夫封邑)(君爵国) 周厲王時,熊渠畏其伐楚,自動取消三子的王號,他自己也當取消敖的稱號而改稱“公”。 在金文中熊渠稱“楚公家”,見《楚公家鐘》銘文[16];後至熊渠四世孫熊咢在金文中仍稱 “公”,即楚公逆(咢) 而武王改稱王后,杜敖等三位國君生稱“王”,死後被稱為“敖” 周朝诸侯国简表 国名 封立者 爵位 姓氏 始封君 末任君 立国时间 亡国时间 国都 渊源 亡国原因 殷 周武王 公 子姓殷氏 武庚 武庚 前1046 前1039 殷都 殷商后裔 周公旦所废 殷纣之子 北殷 (自立) , 子姓北殷武庚 , 前1039 , 亳都 — 伯懋父联合燕\肃慎北 氏 征 管 周武王 侯 姬姓管氏 管叔鲜 管叔鲜 前1045 前1039 管 姬发三弟 周公旦所废 霍 周武王 侯 姬姓霍氏 霍叔处 霍叔处 前1045 前1024 霍 姬发八弟 被贬 周公旦 伯 姬姓霍氏 霍叔处 霍哀公 前1024 前661 霍 霍叔处子 自封为公 (自封) 公 姬姓霍氏 霍哀公 霍哀公 前661 前661 霍 — 晋献公所灭 蔡 周武王 侯 姬姓蔡氏 蔡叔度 蔡叔度 前1045 前1039 上蔡 姬发五弟 周公旦所废 周成王 侯 姬姓蔡氏 蔡仲胡 蔡灵侯 , 前531 上蔡 蔡叔度子 楚灵王所灭 楚灵王 县公 芈姓熊氏 弃疾 弃疾 前531 前528 上蔡 楚灵王弟 弃疾夺取楚王位(楚平 王),另立蔡灵侯之弟 为蔡侯,蔡国复国 楚平王 侯 姬姓蔡氏 蔡平侯 蔡侯齐 前528 前447 新蔡 蔡景侯子 楚惠王所灭 下蔡 蓟 周武王 侯 伊姓 , , 前1045 约前7世蓟城 黄帝后裔 燕国所灭 一说祁姓 纪 唐尧后裔 祝 周武王 子, 姬姓 , , 前1045 祝 黄帝后裔 或为齐国所灭 (铸) 侯, 一说妊姓 禺阳后裔 公, 陈 周武王 侯 妫姓陈氏 胡公满 陈君留 前1045 前533 株野 黄帝后裔 楚灵王所灭 宛丘 虞舜后裔 楚灵王 县公 芈姓熊氏 弃疾或弃疾或前533 前529 宛丘 楚灵王弟弃疾夺取楚王位(楚平 熊穿封 熊穿封 或楚灵王王),另立陈哀公之孙 部下 为陈侯,陈国复国 楚平王 侯 妫姓陈氏 陈惠公 陈湣公 前529 前478 宛丘 陈哀公孙 楚惠王所灭 杞 周武王 公 姒姓杞氏 东楼公 杞简公 前1045 前445 雍丘 黄帝后裔 楚惠王所灭 侯 缘陵 夏禹后裔 伯 淳于 子 宋 周公旦 公 子姓宋氏 微子启 前1036 商丘 殷商后裔 帝乙之子 在西周初期,有黄帝的裔孙被周武王姬发再次封于敖山(今河南荥阳),再建大敖国,为子爵,国君称 敖子, 夏代的骀国后裔自周武王时封于蓐,建立蓐国 平周 昔阝 苴国 开明氏蜀国(宗主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所以也称葭萌国。国家领袖杜姓,开明氏开国君主汉中侯 杜葭萌前368- 前316年 庸国 徐国在商代就是淮夷大国,周初曾跟随武庚叛乱,周公二次东征后,徐国时叛时服。穆王时期,徐国再次兴盛起来。据《史记?周本纪》和《后汉书?东夷列传》载:徐国国君徐子自称徐偃王,率九夷淮夷诸部侵扰宗周,穆王便联合楚国攻徐。破徐国后,穆王封他的儿子嬴宝宗到彭城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生有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周灭商后武王封季连的后裔 熊绎于荆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以后荆君熊通的儿子于公元前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改国号为楚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国。 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春秋间晋灭韩 干国 黎国(耆国 潞子国 虞国 虞--周代姬姓国。虞也同吴,史书记载虞有二。 一在南方,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此略。 一是山西晋南的北虞。 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 鹰国 王叔国 周朝诸侯国 国君之姓 姬姓 爵位 侯 国都 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 始封此国者 周襄王 创始年 周襄王年间 始祖 王叔文公 灭亡年 前563年 亡国之君 不详 灭亡原因 周灵王驱逐 史书记载 《左传》 钟吾国 国君姓氏 或为嬴姓,为徐国分支,或为子姓 爵位 子爵 国都 江苏新沂市 始封此国者 不明 始祖 不明 兴亡年代 东周时期 至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 灭亡原因 二公子事件,被吴国灭亡 史书记载 战国战 黎国(周朝时期) 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 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春秋时,黎侯为狄所逐(公元前661年)迁都于山西黎地,亦今山西黎城县。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 春秋时,黎国迁都于今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 距离赤狄潞子国不远。周宣王十五年(公元前812年),晋国灭了黎侯国,随即又复其国。周 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年),潞子国攻灭了黎侯国。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大将军荀林父灭了潞子国,又把逃在异乡的黎侯后 裔请回来,重建了黎侯国,不久又为晋国所吞并 桐国 桐国,偃姓,皋陶后裔。在今安徽省桐城市一带,古称桐乡立国,周置桐国,为楚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夏,桐叛楚,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 熊盈, 一说为九夷熊盈族,一说为芈国伯,为周公灭 周朝成为中央政权开始大规模分封诸侯(其实这种制度唐虞夏商就已经在实行),周朝的疆域被称为“天下”,周朝君主的称号是“王”,是周(天下)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作“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分封的诸侯分种:“公”、“侯”、“伯”、“子”、“男”,他们的领土称为“国”(诸侯国、封国),国亦分五种: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在诸侯国中,并非所有都是周建国之初才分封建国,有些是被以前的中央政权所分封的一直延续到周朝,自然而然又成为周的诸侯国,如越国、徐国,有的是独立 发展,然后又再接受周的册封,成为其诸侯国,如蜀国 钟离国 史记称终黎国。周王朝时期伯益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发将远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后人封在钟离邑,后建有钟离国,亦称童鹿国,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子爵,国君称钟离子。钟离国最初的国址在山东地区,后来在东周初期迁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钟离国被强大的楚国在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灵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占,钟离国灭,楚灵王分改钟离国故地为濠州、舒城,钟离子被迫成为楚国的下臣。后楚灵王又允许其复国,但成为了楚国的附庸小国,钟离国君的爵号降为“君”,国境限于钟离城一带。在周敬王姬丐二年(吴王僚姬诸樊九年,公元前518年),钟离城又被吴国夺去,成为吴国的附庸之地。周敬王十四年(楚昭王熊壬十一年,吴王阖闾姬光九年,公元前506年)冬季,楚国军队联合越国水师夹攻吴国,取得小胜,这二国在庆贺胜利之后,楚昭王就坐船去服用的巢国都城圉阳(今安徽巢湖巢县)去游乐了。谁知吴国的主力大军在大将军伍子胥的率领下悄悄紧跟追随,由楚军防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按孙子之计实施大纵深战略袭击,直捣楚国腹地,并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在“柏举之战”中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一带(今湖北麻城),并展开追击,长驱直入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终成破楚之功,之后掘出楚平王之尸,鞭笞三百下以解灭家之恨。回军途中,伍子胥顺带着消灭了巢国、钟离国这两个楚国的附庸国。钟离国灭国后,其城池还在,钟离城的国民依旧生活在斯地,直至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践姒菼执二十四年,吴王夫差姬光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了吴国,钟离城又归属于越国。 周显王姬扁三十五年(楚威王熊商八年,越王无颛姒无疆三十一年,公元前332年),楚国吞灭越国,钟离城又长期属于楚国,但钟离国一直没有再复国 目前经过文物专家一个多月的整理、修复,许多出土文物不仅得以成功修复,而且墓葬出土9个编钟上的铭文显示:墓葬主人就是终黎国国君——柏。出土戟上写着“童丽公柏之用戟”,童丽与钟离近音,应可通用,可以确定这个墓的主人是钟离国名柏的国君。 出自春秋时期古潜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潜国,是一个古老的诸侯国,故址在今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潜江县、竟陵县、华容县一带,与强楚为邻。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后为楚国所吞灭。 沈子国 聃国 有说羌国又称缰国、绞国 儿国(百度百科 儿姓) 骊戊国 在春秋时期,黄河流域有个古老的国度,叫姑蔑国 江南最强盛的楚文王开始征讨徐国的徐偃王,徐偃王不忍因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和痛苦,采用了以退为进的办法,带上了数万百姓进行东迁,途经越地一个青山绿竹之地,许多人就在此定居下来,徐氏后裔在此建成了姑篾古国 毋 源于己姓,出自春秋时期莒国公族的封地无楼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该支毋氏出自古牟夷国。在史籍《路史》中记载:“古有巢氏治石娄山,即牟娄也,本牟夷国。” 牟夷国,是在商末周初杞国据有牟娄之前的一个小诸侯国,与牟娄前后同为一城。 春秋时期的周桓王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莒敖穆公发兵攻杞国,占据了杞国的牟娄城,从此牟娄城成为莒国的一个城邑,改称毋楼邑,亦称无楼邑,之后将自己的儿子己期封于无楼邑。 莒敖穆公逝世后,己期继位,是为莒兹丕公,又将自己的儿子己庶其封在无楼邑,时称毋楼公。到了己庶其继位为莒纪公后,其支庶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毋楼氏。 周景王姬贵二十二年(齐景公姜杵臼二十五年,公元前523年),莒共公己庚舆竭力想摆脱齐国的控制,结果导致齐景公的大怒,因而连续两次发大军攻击莒国,此后莒国的国力大大衰退,再也无力与周围的国家抗争了。 春秋晚期,楚国的势力逐渐扩张到淮河上游,一举灭了蔡国。之后,在春秋末期的周敬王姬丐三十九年(楚惠王熊章八年,公元前481年),楚惠王亲率大军灭了莒国。但是由于莒国之地离楚国比较遥远,楚国无力长期占有莒地,莒国的全境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疆土。 在这个过程中,毋楼氏族人有省文简改为单姓毋氏、楼氏、娄氏者,分散四逃,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毋氏正确读音作wú(ㄨˊ)。 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给其弟的封地毌丘,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百家姓考略》中记载:“毋,系出田氏,齐宣王封弟于毌丘,以绍胡氏之祀,赐姓胡毌氏,其后分三姓,一曰胡毌,一曰毌丘,一曰毌氏。” 毌丘,亦称毌乡、毌仰、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市一带,原来是卫国之地。在春秋末期,齐宣公姜积以田庄子(田白)为相,出兵伐卫国,夺取毌丘,从此毌丘成为齐国邑地。到了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分封自己的弟弟(字子都)于毌丘邑,以绍陈胡公子祀,并赐其姓为胡毋氏。胡毋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又分衍为三支,即胡毌氏、毋毌氏、毌氏三个姓氏。 苏国 就是温国 在夏为温国 在商为有苏氏 在周为苏国(就是温国) 姺国---姙姓,附庸。系太昊氏之后裔 密国是西周时期姬姓的一个小诸侯国,国址位于今甘肃省灵台县西部,其前身是商代的密须国。密国灭亡之后,密国的部分国民被周恭王迁至今豫西一带,他们仍使用密国的国号。但因地址变更,故称为新密 春秋时期,荆国迁都至郢(今湖北荆州江陵),改国号为楚,战国后期白起破郢,被迫迁都陈(今河南),前241年考烈王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都寿春不到20年,秦军破寿春,灭楚 卫国公族被封于伍鹿(今河南省濮阳市)者,其后裔子孙遂以邑名为氏,称“伍鹿”氏,后又改为单姓鹿姓与伍姓等 古时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封邑,其后代即以郁为姓 齐国先祖 1世炎帝(神农氏)名石年,大约生于公元前3216年.据1991年7月10日<北京晚报>载<北京的佛光>文称当年(1991年)辛末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为炎帝5210年诞辰 2世帝临 3世帝魁 4世帝承 5世帝明 6世帝直 7世帝厘 8世帝哀 9世帝克 10世帝器 11世祝融 12世术器 13世勾龙 14世垂 15世尧 16世共弓 17世伯夷 18世若木 19世费昌 20世房 21世仁 22世天英 23世珖 24世敏 25世豹 26世谦 27世澄 28世晔 29世宇 30世清 31世宝 32世宽 33世兴 34世明 35世车 36世能 37世宏 38世瑞 39世倚 40世拜 41世世长 42世恭 43世祥若 44世范 45世萚 46世安世 47忠贞 48绍良 49世庵 50世卿 51世木 52世彦 53世筠生 54世齐太公姜尚 燕召公庶流后裔食邑于“郥” (又作“贝”,今河北清河),称为“贝卿”,其后裔以“贝”为姓。燕国传至召公奭的后裔召公康,赐封其支庶子孙食邑于巨鹿甘泉浿水流域,建立了郥国(今河北清河),为燕国的附庸国,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郥氏。 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4年),爆发了著名的北戎攻燕国之战,素来瘿弱的燕国一败涂地,燕庄公急忙向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求救。齐国当时在贤相管仲、鲍叔牙的大力辅佐下,国力鼎盛,兵强马壮。齐桓公同时也为了解决多年的戎扰,遂发兵攻伐北戎,在巨鹿一线击溃北戎,将北戎驱赶至太行山以北孤竹(今河北卢龙),挽救了救燕国。之后,齐桓公乘机占据了甘泉一带大片肥沃地区,吞灭了郥国。燕国君主燕庄公也无可奈何,为表示感谢救国之恩,还亲自送齐桓公出境。燕庄公也很机敏,有意违反诸侯礼法,将齐桓公送进了齐国境内五十里。齐桓公挟恩霸占了燕国的大片土地,也很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假惺惺地奉送给燕庄公五十里齐国的边荒之地,取名为燕留(今河北沧州),以示回愦。在占据了郥国之地后,齐桓公把甘泉改名为贝丘,成为了齐国的属邑。失国的郥国王族子民,遂去邑改姓氏为贝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贝氏正宗,皆以河北清河为郡望。 贝氏族人大多尊奉召公康为得姓始祖。 第一世:季毂,武王时虎贲中郎职,武王伐纣以兵会周师牧野有功。武王崩,成王以叔父季毂分封河南项城,食采其地,历数传后子孙以邑为姓,望出东鲁,郡号汝南,名载三王全纪。夫人辛氏,生四子:浚、衍、沿(后改姓吉氏)、淹。 第二世:衍,季毂次子,改演,嗣爵食邑,夫人丰氏,生三子:悠乙、太基、嬗元。 第三世:悠乙,衍长子,职任世子,位虚爵存而食采项城,夫人姚氏,生三子:仲容、穷曜、无竭。 第四世:穷曜,悠乙次子,娶武氏,生二子:叔泄、叔虞。 第五世:叔泄,穷曜长子,娶赵氏,生二子:骈贞、黑灵。 第六世:骈贞,叔泄长子,娶姜氏,生三子:仁己、允磐、不囿。 第七世:仁己,骈贞长子,娶公申氏,生三子:元申、惠夫、泽亥。 第八世:惠夫,仁己二子,娶杨氏,生三子:延革、承朴、丹隤。 第九世:延革,惠夫长子,娶轩辕氏,生三子:曲蜗、静生、靡非。 第十世:曲蜗,延革长子,娶陈锋氏,因周师渐微,居于荆蛮,失其爵士,项氏肇居楚地由此始。生三子:侈良、弗逸、弗受。 第十一世:侈良,曲蜗长子,娶邵氏,生三子:公叔元、公季贞、公发巫。 第十二世:公叔元,娶陶氏,生子二:协一、虬黍。 第十三世:协一,娶夏氏,仕周宣王副车,生子三:伯熊、叔完、仲郢。 第十四世:伯熊,娶武氏,生子四:皮若、辙若、癸阳、申仪。 第十五世:皮若,娶孙氏,生三子:蔓德、蟠嚣、蛰起(周灵王时任台公书史)。 第十六世:蔓德,娶胡氏,生三子:弗堕、靡疆(仕楚裨将,因吴师入郢,从昭王出奔随邑,殁于成白)、靡终。 第十七世:靡终,娶皇甫氏,子一,寅。 第十八世:寅,字极元,锡号良甫,居山东曲阜县项家源,子孙始望兖州,周景王戊午(前543)年七月十六日午时生,周敬王甲子(前477)年五月二十日殁,娶宫氏,周景王己未年二月初三酉时生,周敬王丁丑年十月初六殁。合葬邹邑广德乡西郭,晋永昌间立祠曲阜,庙号锡福社神,又名项家冢林,以七月十六日庆生辰,二月初三庆宜人,南宫人详载充志。生子:橐 第十九世:橐,字仲廉,,生周敬王丁未(前494)三月十八日。夫人颜氏,生三子:仲、伟、伸。 本世系出自《汝南项氏宗谱》,光绪二十六年《汝南项氏宗谱》谱序中写道:“至甲午岁,又于婺之福亭店得明远公长子世忠公派下之老谱一部,探本寻源、参互考订,又于橐祖以前复有上十八世之,季毂公为我姓受姓之始祖,遂尔添载谱碟,以备参考”。 芈姓项国,为楚国王族后裔。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了项国。后来,项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项"命姓,称项姓。 纪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都城在今寿光县境内,西与齐国相邻,东与莱、夷、杞(初在河南境内后迁至此)等国相邻,东南与莒相邻,西南与鲁相邻,公元前690年被齐国所吞并。在西周春秋的舞台上,纪国是一无足轻重的小国,所以少见记载。但纪国和鲁国毗邻,又和鲁国交好,故在《春秋》一书中对纪国有一些牵连的文字。 《春秋公羊传》载“纪侯大去其国。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复仇也。何仇尔,远祖也。哀公烹乎周,纪侯谮之。”这解释了《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夷王三年,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的事件缘由。周夷王三年,即公元前883年,在诸侯朝拜周天子的时候纪王也在其中,而且纪王的话很有分量,能让周天子做出烹齐哀公的举动。可见当时的纪国还是不可小觑的。 《春秋左传》载“隐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隐公元年八月,即公元前722年八月,纪王曾经出兵攻打夷地。伐夷的原因虽然并没有史料记载,但其行动却证明了纪国仍然是有能力的。纪国的国君想在周边的小国中树立威信,也想通过扩张来使自己强大。这一次讨伐行动应该是起到了效果,在以后的记载中没有再出现纪夷的争端。 《春秋左传》载“隐公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隐公二年九月,即公元721年九月,裂繻是纪国的大夫,他此行的目的是为纪王迎娶鲁隐公的女儿,鲁隐公的女儿十月出嫁到了纪国。纪王为什么要娶鲁隐公的女儿,我们不难想到这其实是一种政治外交,娶了鲁隐公的女儿,也就和鲁国结成了姻亲,在危难的时候可以得到鲁国的帮助。事实也证明在齐侵吞纪的过程中,鲁国确实起到了延缓的作用。同时纪王还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派大夫子帛和莒子在密这个地方会盟,《春秋左传》载“纪子帛、莒子盟于密。”。这次会盟主要是促进鲁莒之间的关系。只要鲁莒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那鲁、莒、纪就可以结为联盟。当时齐、鲁、晋、宋、卫、莒、杞、纪等临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周边国家结盟,相互照应是十分必要的。 《春秋左传》载“隐公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隐公七年春王三月,即公元前716年春,这一年隐公的三女儿又出嫁到纪国,纪国同鲁国的姻亲关系更加稳固。纪王还和莱结为姻亲,1951年在山东黄县东南的南埠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中出土一批青铜器,有盘、鬲、鼎等,共8件,其中前6件有铭,知为纪国嫁女的媵器。而黄县当是当时莱国的境地,可见纪王和在自己东面的莱国,也是采取联合政策的。 《春秋左传》载“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隐公八年即公元前715年,在纪王的不懈努力下,鲁和莒终于结盟。莒县浮来山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被誉为 “天下银杏第一树”,相传鲁隐公与莒子即在此树下会盟。这样当时位于山东东部的小诸侯国纪、莒、莱就基本连为一体了,再加上和鲁国交好,纪国就可以在联盟中保全自己。 《春秋左传》载“桓公五年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桓公五年 夏,即公元前707年夏,时齐厘公禄父在位。他同郑庄公一起想借朝见纪王之机袭击纪国,齐国侵吞纪国的野心开始彰显。然而纪国识破了齐国的阴谋,早早做了防备,可见纪王对齐的所作所为早已了然。 《春秋左传》载“桓公六年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冬,纪侯来朝。”桓公六年,即公元前706年,四月鲁桓公在成会见了纪王,冬天纪王又到鲁朝见鲁桓公。这次活动是为了寻求鲁国的帮助,希望通过鲁桓公让周天子出面,解决齐国所带来的灾祸。 《春秋左传》载“桓公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桓公八年即公元前 704年,在鲁桓公的帮助下,纪国同周王朝建立了姻亲关系,这时的纪王还想通过周天子手中的权仗来保存自己。在春秋各国争霸的舞台上,小的国家可以说是危如累卵。纪王为了保全社稷,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春秋左传》载“桓公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桓公九年春即703年春,纪王的女儿姜萦出嫁到周都城洛邑,嫁给周桓王。可是此时的周王朝只是徒有虚名,再没能力管理诸侯,纪王的愿望也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空想。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桓公十三年春二月,即公元前699年春二月,宋国联合齐、卫、燕攻打郑国。鲁国站在郑国一边,纪国因为鲁国的关系也加入了,结果 宋、齐、卫、燕打了败仗。这一仗应该说加深了齐、纪之间的怨恨。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四年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98年,齐厘公去世,太子诸儿即位,就是齐襄公。正是齐襄公在他即位的第八年,出兵灭掉了纪国。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七年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桓公十七年 ,即公元前695年,在鲁桓公的努力下,鲁、齐、纪在黄这个地方会盟。这次会盟主要是为了解决齐和纪的矛盾,齐和纪签定了和平协定。齐国表面和平,但灭纪的决心依然。 《春秋左传》载“桓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史记》对此作了这样的描述“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厘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桓公十八年,即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和妹妹(也就是鲁桓公的夫人)私通的事被鲁桓公知道了,齐襄公派人害死了鲁桓公。这时的鲁国与齐国的军事力量已有很大的悬殊,鲁桓公去齐国本为修好齐鲁关系,不想就这么窝囊地死了。 《春秋左传》载“庄公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庄公元年即公元前693年齐国攻占了纪国的郱、鄑、郚三邑,这时的齐国已经决定要对纪国实行大规模的入侵了。 《春秋左传》载“庄公三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庄公三年即公元前691年,纪王的小弟弟带着酅邑投降了齐国。纪季为什么要降齐呢,《春秋公羊传》载“鲁子曰:「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酅有纪的宗庙,纪季的投降也许是和纪王再三考虑后痛苦的选择,毕竟自己国小力衰不能与齐国抗衡,纪季的投降总算能保存宗庙。而纪王则向鲁求救,给自己留了最后一点希望。这一年冬,鲁庄公想和郑国联合来解救纪国,《春秋左传》载“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可是郑伯没有答应。 《春秋左传》载“庄公四年三月,纪伯姬卒。” 庄公四年三月,即公元前690年三月,伯姬死了,伯姬一死鲁和纪的姻亲关系就疏远多了。面对强齐,纪王不能自保,向鲁寻求帮助的希望又落空了。在这一年的夏天,纪王把国家托给已经降齐的纪季,离开了纪国。《春秋左传》载“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这里说“大去”,肯定不是纪王一人独自离去,当是除了纪季外的大多数纪王族人。纪王去了哪里,史书中没有确切记载。 《春秋左传》载“庄公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庄公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即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82年当是“纪侯大去其国”后的第八个年头,这时纪王应该是去世了,否则跟随纪王的叔姬是不会离开纪王回到酅的。至此,纪国最后一个王侯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后,终于跟他的先祖们去了。《春秋左传》载“庄公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庄公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即公元前665年,叔姬在酅为纪王守了十七年后,也随纪王去了。 纪国灭亡后,纪王及族人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呢,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纪王之弟纪季留在酅,归顺了齐国,齐改酅邑为安平。战国时,田单被封为安平君,现在淄博有安平故城。一部分投奔了莱国,1969年在山东烟台南郊发现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从青铜器上的铭文看器主为纪侯之弟。烟台近于莱国,墓主人可能是由纪国迁到莱国的,当年纪莱曾经联姻,我们可以假想纪王的一个弟弟逃到了这儿。另外,纪障邑(在今山东省莒南县东37公里处的安东卫)原为纪之故国,后来纪迁至今寿光县,其故国遂为纪障邑而属于莒,纪王的一部分族人逃回老家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关于“纪王大去其国”的去处,山东省沂水县泉庄乡有一崮名“纪王崮”,据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舆地》载:“纪王崮相传纪子大去其国居此,故名。”崮顶有大土堆传为纪王墓,此处当时为齐鲁边界,远离齐国又在群山保卫之中,纪王逃到此处避难也是有可能的。但这都是猜测,并没有真实的凭据,随着考古的新的发现,相信有一天“纪侯大去其国”的迷会破解的。 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独立的纪国就此灭亡。纪季一支继续作为齐国的附庸残存 源自姜姓,齐文公的曾孙高傒出任齐国正卿,因迎立公子小白有功,封食卢邑(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其后裔族人遂以卢为姓。 源自妫姓,帝舜因生于妫河而姓妫,其后有一支在夏商时期活跃于卢地,在今湖北南漳东北和襄阳西南地区,与戎蛮相处形成了卢戎。西周初,因其为舜之后裔而封为子爵诸侯卢国。春秋中期楚穆王时卢国灭于楚,成为楚国庐邑,子孙遂以国为氏。 苏国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至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攻灭狄人,温就成为晋国大夫郤至的封邑。当时郤至在鄢陵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卿的嫉妒。晋厉公对郤氏专权不满,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打猎,郤至打着一头野猪,派人给历公送去,却被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一怒之下射死孟张。晋历公对此大为恼火,说:“这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决定除掉郤氏。这个消息被郤氏知道了,郤錡便主张先攻杀历公,郤至却认为宁可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结果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了郤氏。郤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被分封到卫、鄘、邶三国的管、蔡、霍三监,因不满姬旦摄政而联合叛周,挟武庚参加叛战,奄亳诸侯则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春秋时期秦国的一个与国也叫崇国[3],同样位于陕西户县,但它的建立原因以及与商代崇国的关系已经难以考证 凡国、共国 夷国 房国 密须康公 姞姓密须氏,西周时密须国的国君(一说姬姓、一称姞康公) 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封王室贵族于共邑(今河南辉县),其后裔以封邑为姓氏,称共氏 齐威王二十二年(前339),封其相邹忌为良成侯于下邳 齐灭薛,以封盂尝君田丈为薛君,楚又灭薛 聃国 沈国 武王克殷后,周武王的两个弟弟,康叔封、聃季载,因年幼都没有被封为诸侯[1]。周公东征后,把这两个作在宗周卿士的弟弟封为卫国、聃国的国君,聃国封邑今安徽阜阳。宋朝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认为,沈国的始祖是冉季载。此说不确。春秋中后期,聃国被楚国灭亡。 邳伯夏子,为任夏,战国早期伯爵,邳国君主,伯夏氏始祖之一。薛献公任榖等不在周朝21位薛国前君主之列,可能是遗漏,也可能是当时君主的辅政。 周代薛国邳国为两个国家 春秋前,为侯爵,传64世至愍侯任洪;春秋齐桓公称霸诸侯,惟薛侯不从。后来,被降为 伯爵,再传10世至公子登,国破,公子任登及后代改姓薛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畛,复于薛国,爵为侯。周显王46年, 为齐国所灭。 任姓薛国自薛畛开始,相传31世。齐灭薛以后,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 薛,任姓薛国变为妫姓(田氏)薛国 6. 奚仲 夏朝夏禹时期车正,马车发明人,大禹治水,奚仲造车,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薛国。《管子?形势篇》记载:“奚仲之车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准绳,故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 。部分后代改姓薛。任姓薛国历夏商周三个朝代和春秋战国,跨1800多年。 春秋前,为侯爵,传64世至愍侯任洪;春秋齐桓公称霸诸侯,惟薛侯不从。后来,被降为伯爵,再传10世至公子登,国破,公子任登及后代改姓薛。奚仲葬枣庄奚公山,部分后代改姓奚和嵇。 禺(遇)地为奚仲后裔薛的采邑(即封邑), 部分后人改姓禺和遇 48. 任姺 长子(待考),邳侯,邳国君主。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商有姺邳,盖仲虺之裔为乱者(注:姺邳联合诸侯攻打商朝),国灭,(周朝初年)武王复封其后于邳,为薛侯(注:可能是邳侯, 或邳伯)。后代有邳伯任夏(伯夏)、邳伯任挚、任童子和孟母仉氏等。邳国在公元前261年(战国后期),被楚国占领。部分后代改姓邳和丕等。任滑,父任成,雍侯,雍国国君,武王继世,复滑侯于薛,有女归周公旦(女儿嫁周公旦)。 任成仲女太任,又名大任。周先王季历(姬历)娶殷商贵族任成之仲女太任为妻,生周文王姬昌。 文母太任端庄聪慧、善良仁德、擅于教子,为中华母亲的典范。周文王是历史上笃行仁义、敬老慈爱、礼贤下士、具备仁德圣智的著名君王。从任姺后人被武王复封邳国,任滑和任畛父子复封薛国推断,周朝邳国和薛国是行政独立的方国(诸侯国),同时存在。 49. 任畛 父任滑。 周武王克商后,鉴于文母太任的成就,封畛为薛侯,复国于薛。 次子雅侯,三子任伯,封于任国(战国中期任国尚存,封地在始祖禺阳的有仍国。 )。 牧野之战大获全胜,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国事安定之后, 周武王大封诸侯,并寻找先世帝王之后,封地封国,奉祀先祖。任成后代, 被武王选为伏羲风姓和轩辕黄帝后裔的代表,受封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10国, 司太昊有济之祀(奉祀先祖伏羲和黄帝)。部分后代改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这是当时皇家之外最大的分封, 任家十分强盛。《左传》和成语“滕薛挣长”中的“不敢与诸任齿”, “诸任” 就是指当时的任氏十国任家先人。毕国后裔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发明家毕昇,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雍侯任滑之女嫁给文王四子周公旦(姬旦,称周 公)。周公,武王辅相。 武王卒,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周公制作礼乐,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被尊为圣人和儒学奠基人。 50. 任初 薛侯 51. 任陵 历侯 52. 任房 宣武侯 53. 任裒(褒) 哀侯 54. 任元 庄侯 55. 任贯(贵) 平侯 56. 任直 昭侯; 弟任咨, 又称仲咨,鲁国卞邑大夫,是孔子著名弟子仲由(字子路,尊称仲子)的上八代祖(56 仲咨-57 仲奂-58 仲式-59 仲度-60 仲肇-61 仲拱北-62 仲凫-63 仲由。禺阳63世仲由和64世任不齐, 叔侄同为孔夫子高徒)。 57. 任夷 襄侯 58. 任辨 桓侯 59. 任安兴 康侯 60. 任箱 定侯 61. 次子仲子任厘 ( 续薛国世系: 61. 任箱长子任尚 恭侯 62. 任魏 景侯 63. 任伯勤 宣侯 64. 任文欢 简侯 65. 任夷黄 惠侯 66. 任英 灵侯; 任谷 伯爵,称献公谷,谷姓始祖之一,世代待考;任臻 伯爵,世代待考 67. 任俱 文侯 68. 任清 隐侯 69.任洪 愍侯。齐桓公称霸诸侯, 惟薛侯不从。 后来,薛国被从侯爵降为伯爵。任姓薛国,伯爵,再传薛比君、薛惠公任夷等10世至战国。公元前323年(战国时期),薛国被齐国吞并。 79. 公子任登,流落楚国,改姓薛,称薛公) 62. 任质(父任厘) 63. 任悝 太公悝, 娶鲁南宫氏,生不齐。 64. 任不齐 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生,娶东野氏,楚聘上卿不就。 元王八年卒 (前545年--前460年)。 孔子第17弟子, 乐安堂始祖。对儒家思想的完善和发扬光大做出重要贡献。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 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墓在山东济宁城北房葛铺。不齐生三子: 衍、栗和章。注:任不齐,古代读音为 [rén pī qí],同任丕齐。“不”在古代同“丕”,为“大”或“大业”之意。 65. 任衍 长子, 周敬王八年生, 居山东; 任栗,次子,周敬王三十年生; 三子任章,周敬王三十三年生,魏大夫。 古汾州任氏始祖。 66. 任仪(任衍长子)居山东;任衍次子任座,魏大夫。 后注 [1] 世代参照: 仲虺和商汤王子履同为黄帝18世。 商朝历约600年,商末任成为黄帝48世,而同时代的商王帝乙为黄帝34世, 周太王古公为黄帝35世。商末周初姜太公(吕尚)为炎帝51世(或54世)。商朝时期任氏传宗接代迅速,每代只有约20年。 历史统计,正常每代25-35年。 姬姓曾国 曾”?一,一作“缯”、“鄫”,古国名,姬姓,在河南方城县一带。西周末年,追随申、犬戎攻杀周幽王,灭亡西周。战国初,曾国尚存,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汉语大字典》释“鄫”?3,姬姓国,今河南方城县一带,附庸于楚。 《左传?哀公四年》记曰:“致方城之外于缯关。”缯关即缯国,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缯地,有大面积的桑柞麻类,盛产蚕丝。曲烈织成的丝织品称“缯”,是蚕蛹丝絮组合的象形文字,成为缯人部落图腾之形象。方城县官方网站称:打开历史典籍,一个没有疑问的事实是,缯国是缯绸的发祥地。缯绸为苏沪湘绸之母,古丝绸之“国品”。 据贺金峰《方城“缯国”、“缯关”、“缯氏”考》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楚王熊章镈”铭文记“佳(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亨”,由此可知,楚惠王是在得到来自西阳的讣告后,才为曾侯乙制作宗庙用的编钟等礼器,并送到西阳去进行祭奠的。所以,战国初期“曾”国,是在西阳而不在随,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南,与申国比邻,故联合申侯、西戎灭周幽王于骊山,此“缯国”,系侯爵关于曾候乙,经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姓姬名乙,曾国国君 源源于妘姓,出自西周武王分封的邸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著名的清朝学者顾东高所撰《大事年表》中记载:“邸国,妘姓,子爵,在今山东临沂县北十五里”,也就是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南坊镇的邸古城。邸国只是一个小诸侯国,屡受周边大国的强势欺凌。在史籍《春秋?左传?注》中记载:“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六月,邾人入邸。”邾庄公曹穿(邾穿)侵灭邸国之后,不久即被宋国“惩罚”击败,之后邾国开始走下坡。到了周敬王姬丐二十五年(邾隐公曹益十四年,鲁定公姬宋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邾隐公在“拔地会盟”中表现不佳,在一旁观礼的孔子的弟子子贡都认为邾隐公傲慢无礼,必将不得好死,甚至亡国灭族。由于邾隐公妄自尊大、傲慢无礼,于是在周敬王二十六年(邾隐公曹益十五年,鲁定公姬宋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冬,鲁定公便派大夫仲孙何忌率鲁国大军讨伐邾国。鲁国的军事侵略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鲁定公又增派了季孙斯、叔孙州仇两路大军,准备夺取邾国的粮仓绞邑(今山东费县)。面对更加强大的鲁国大军的侵略,邾隐公束手无策,最后只好屈辱求和,与鲁国订立了“句绎之盟”:邾国以大量赔款并割让大片土地给鲁国,换取使鲁国撤军,这其中就有邸国之地。但鲁定公并未帮助邸子复国,而是干脆就吞并了邸国之地,成为鲁国的一个邑地。到了战国晚期的周赧王姬延五十九年(楚考烈王熊完七年,鲁顷公姬雠 十七年,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大军灭了鲁国,邸国故地又被并入楚国,改称邸县,其地住民以故国之名为姓氏,称邸氏。这史籍《姓苑》中有记载:邸为县名,邸氏当以县名为氏 随国(曾国湖北随州之曾国 郦国 先祖 第1世 第2世 第3世 第4世 第5世 黄帝(姬姓) 夷彭(夷鼓)(酉姓) 左人(酉姓) 壹鸣(酉姓) 皓(酉姓) 酉山始祖,其后裔以酉为姓 第6世 第7世 第8世 第9世 索鹿(酉姓) 种夷(酉姓) 犍(酉姓) 涓(酉姓) 国君 郦国 世代 爵位?封号 国君 本名 说明 黄帝后裔涓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郦邑(河南内乡郦城村1(9) 郦侯 郦涓 酉涓 一带),赐姓郦氏 2(10) 郦侯 郦寰 酉寰 3(11) 郦侯 郦兹 酉兹 4(12) 郦侯 郦奚首 酉奚首 5(13) 郦侯 郦俶 酉俶 6(14) 郦侯 郦赫 酉赫 7(15) 郦侯 郦咎 酉咎 8(16) 9(17) 郦侯 郦开甲 酉开甲 10(18) 郦侯 郦浇 酉浇 11(19) 郦侯 郦茫 酉茫 12(20) 郦侯 郦降亥 酉降亥 13(21) 郦侯 郦尼 酉尼 14(22) 郦侯 郦圉 酉圉 骊戎 商朝初年(公元前1598年之后),郦国逐步演变为骊戎,迁(廿二) 圉 圉 居骊邑(河南新蔡),是为新蔡始祖 (廿三) 处 处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卅二 羌 羌 时当商朝中期(前1250年之后)。商王武丁四处征战,势力卅三 盛乙 盛乙 日益强大。为避免冲突,盛乙率郦戎西迁骊山(陕西临潼骊山), 是为骊山始祖 卅四 虞 虞 35 36 37 38 卅九 般 般 商末周初任骊山戎部落首领,纣王三十年乙未正月(前1046四十 连 连 年1月),率军助周武王灭商 (周朝骊戎(郦国)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郦(骊戎)】) 商末周初任骊山戎部落首领,纣王三十年乙未正月(前1046四十 连 连 年1月),率军助周武王灭商 周初骊戎部落首领。成王三十年(前1016年),骊戎遭受林卌一 靳 靳 氏侵犯,被迫来镐京向周成王献礼,禀告被侵之情,请求援助; 成王即派大军解救郦戎 卌二 骠 骠 卌七 裴砻 裴砻 时共和元年庚申(前841年),骊戎开始向东发展,迁居丽土卌八 戍 戍 翟(山西晋城南部),同晋国为邻,是为丽土翟始祖 卌九 骜 骜 五十二 掬昙 掬昙 五十三 颛 颛 时春秋前期。生一子庞;二女骊姬、少姬。周惠王五 年己酉(前672年),晋献公出兵攻灭骊戎部落,骊 戎部落献上骊姬、少姬 陈留 五十四 陈留侯 庞 庞 周惠王六年庚戌(前671年),,庞被周封为陈留侯, 定居陈留(河南开封陈留镇),是为陈留始祖 五十五 陈留侯 叙 叙 五十六 浚 浚 五十七 嘉 嘉 周定王、周简王年间继承陈留侯爵位 五十八 燧 燧 五十九 勰 勰 六十 蟠 蟠 周敬王年间继承陈留侯爵位,仕于东周 (平民) 六十一 淮 淮 62 郦皋 63 郦彦 64 郦崎 65 郦旻 66 郦迥 67 郦逾 68 郦徇 69 郦轸 70 崇 武遂侯 71 广野君 食其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春,刘邦兵临陈留,食其跟 随刘邦,用计攻克陈留,被封为广野君,后死于田广 之手 曲周侯 郦商 字良臣,因屡立战功被汉高帝封为曲周侯。汉高后八 (曲周景侯) 年秋去世,在位22年,谥曰景侯 72 武遂侯 9、涓(受封郦国,赐姓郦氏,内乡始祖)?10、寰?11、兹?12、奚首?13、俶?14、赫 ?15、咎?16、?17、开甲?18、浇?19、茫?20、降亥?21、尼? 三、新蔡世系: 22、圉(新蔡始祖)?23、处?24、衔壬?25、外辛?26、无亥?27、嚣?28、黔?29、沃 ?30、骄?31、亹?32、羌? 四、骊山世系: 33、盛乙(骊山始祖)?34、虞?35、荼?36、款?37、荒?38、朔?39、般?40、连(西 周功臣)?41、靳?42、骠?43、绰?44、湍?45、甄?46、涵衍?47、裴砻? 五、晋城世系: 48、戍(晋城始祖)?49、骜?50、巢?51、弗羁?52、掬昙?53、颛(郦国被晋国攻灭) ? 六、陈留世系: 54、庞( 受封陈留侯,陈留始祖)?55、叙?56、浚?57、嘉?58、燧?59、勰?60、蟠 (东周忠臣,失去爵位)?61、淮?62、皋?63、彦?64、崎?65、旻?66、迥?67、踰? 68、徇?69、轸?70、崇?71、食其(西汉功臣)?72、庎(受封武遂侯)?73、暹?74、 珉?75、勃?76、平?77、逸?78、乘?79、黄?80、莫(失去爵位) 邓国(登国) (曼姓邓国,侯国,约前1264年或前1240—前678年,西周中期开始,有关铭文上邓国君一律称“公”) 世系1 大部分文献中的世系 商朝邓国 世代 爵位?封号 姓名 字 在位 说明 改封于邓,遂从子姓曼氏变为曼姓邓氏,是为邓侯(邓公) 曼季, 德阳 约前1264(或前1240)—, 1 邓姓始祖 邓侯 曼晁 2 邓侯 曼徵 3 邓侯 曼庆 4 邓侯 曼桓 5 由于商王无道,择周而事 邓侯 曼昆 6 周朝邓国 世代 爵位?封号 称号 姓名 在位 说明 邓侯 曼昆 6 邓侯 曼忠 7 邓侯 曼噶吉 8 邓侯 曼曰洛 9 邓侯 曼煦和 10 邓侯 曼杞 11 邓侯 曼朗喜 12 邓侯 曼怡 13 邓侯 曼沛 14 邓侯 曼璧 15 邓侯 曼淳 16 邓侯 曼衡 17 邓侯 曼略 18 为与诸侯结好,先后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郑庄王及楚邓侯(邓公) 曼宣 19 (曼吾离)(曼午离) 武王为妻。公元前705年,曾去鲁朝会鲁桓公 邓侯 曼尚 20 邓侯 曼粹 21 一说名祁,故曰祁侯;为楚文王所灭 邓侯 邓祁侯 曼明渊 ,—前678年 22 (邓祈侯,) (曼祁,) 世系2 以下世系出自周代金文 国君 姓名 说明 邓公 (不详) 商代晚期人 邓伯 (不详) 西周早期人,周王曾赠送盂贝给他 邓公 (不详) 西周早期人 邓公 (不详) 西周中期前段人 邓公 (不详) 西周中期后段人 邓公 (不详) 西周晚期人 邓公午离 曼午离(曼吾离)(曼宣) 即《左传?桓公七年》的“邓侯吾离”,春秋早期人 邓公牧 曼牧 春秋早期人 邓公乘 曼乘 春秋中期人 邓祁侯 曼祁, 前678年亡于楚文王 徐国 先祖 黄帝 昌意 颛顼 女修 大业 皋陶 伯益(舜赐嬴姓) 君主 通称 姓名 说明 若木 嬴若木 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受封于“徐”,建立徐国 奄延 嬴奄延 琛 嬴琛 铄 嬴铄 泓显 嬴泓显 亮 嬴亮 允迪 嬴允迪 绛 嬴绛 敦 嬴敦 旌 嬴旌 颐 嬴颐 睿 嬴睿 璟 嬴璟 靖 嬴靖 夏朝灭亡 (夏朝之后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徐】) 君主(说法2) 部分文章中提到的世系如下 夏朝徐国 世代 名 字 称号或封号 说明 若木 1 征国 未提及继任徐国国君 2 房 3 仁 广文 4 豹 5 谦 6 佥 7 晔 8 祖禹 9 济 10 宝 11 宽 12 (夏朝之后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徐】) 商朝徐国 宽 12 兴 商成汤二年丙申袭封徐国君 13 强 14 车 15 能 16 弘 17 瑞 18 侍 19 世长 清用 20 恭 必列 商朝祖丁时袭封徐国君 21 祥 22 笼 商盘庚三年(前1298年)时袭封徐国君 23 安 24 忠 25 超 26 康 驹王 27 渰 周武王庚辰(前1027年)时袭封徐国君 28 周武王(前1027,前1025)时,与诸侯之师伐纣,纣亡立周,彦 忠义侯 29 武王义之,封彦为忠义侯。后袭封徐国君 【二十八世】 渰:康子。周武王庚辰(前1027年)时,袭封徐国君。子一,彦。 注:《周朝•徐氏家传》载:“殷末,盖与兄方,俱以才力仕殷王纣,为洛阳太守,盖有二子,长曰升,次曰变,皆有智勇。当周武王伐纣军至洛阳城,盖父子领兵出城,战败西兵”。 【二十九世】 彦:渰子。周武王(前1027,前1025)时,与诸侯之师伐纣,纣亡立周,武王义之,封彦为忠义侯。后袭封徐国君。子一,训。 【三十世】 训:彦子。周成王(前1024,前1005)时,封为东平侯,后袭封徐国君。子一,绥。 【三十一世】 绥:训子。周昭王(前966,前948)时封为列国侯不受,隐居泗州平原东、徐理山中。追封懿王。子一,诞。 【三十二世】 诞:绥子。字子孺,史称偃王,生于周穆王二年甲子岁(前946年)正月二十日巳酉时,卒于彭城(今徐州)武原山,葬于桥李(今浙江嘉兴府西),有偃王之墓。子三。长宝宗;次宝明;三宝衡。 注:《浙江龙峰徐氏谱》:“偃王,原海州东海郡,郯县都昌乡和里人…” 《竹书纪年》载:周穆王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十三年秋七月徐戎侵洛。十四年王帅楚子伐徐戎克之。三十五年荆人入徐。 《后汉书》载:穆王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罗泌曰: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后封其子宗为徐子。 宋宝庆三年十月十七日,前豫章太守知衢州事郡守袁甫以王数显灵异上于朝,天子嘉王功德改封灵惠仁慈圣济英烈王,王妻姜氏封协济夫人。子宝宗封佑顺侯,宝衡封佑德侯,宝明封佑泽侯。 【三十三世】 宝宗:诞长子。:字伯谋,周共王(前927,前908)时,复封为爵,建都彭城,封为颖川侯,后袭封徐国君。子一,仁。宝宗为纪念其父诞“行仁政”,故将其子取名“仁”。 宝衡:诞次子。字伯谟。史载与楚大战中,中楚谋士李光禄诈称粮尽班师之计,在彭城麒麟谷被陷伏兵身亡。 宝明:诞三子。 【三十四世】 仁:宝宗子。周懿王(前907,前898)时,袭封徐国君。子一,宏。 【三十五世】 宏:仁子。周孝王(前897,前888)时,袭封徐国君。子一,希。 【三十六世】 希:宏子。周夷王(前887,前858)时,袭封徐国君。子一,尫。 【三十七世】 尫:希子。周厉王(前857,前842)时,袭封徐国君。子一,恭。 【三十八世】 恭:尫子。周宣王(前827,前782)时,袭封徐国君。子一,畅。 【三十九世】 畅:功子。周幽王(前781,前771)时,袭封徐国君。子一,永。 【四十世】 永:畅子。周平王(前770,前720)时,袭封徐国君。子一,恩。 【四十一世】 恩:永子。周釐王(前681,前677)时,袭封徐国君。子一,强。 【四十二世】 强:恩子。周襄王(前651,前619)时,袭封徐国君。子一,亘。 【四十三世】 亘:强子。周定王(前606,前586)时,袭封徐国君。子一,章禹。 【四十四世】 章禹:亘子。字文肃。周灵王(前571,前545)时,袭封徐国君。周敬王八年己丑岁(鲁昭三十年)(前512)纵救掩余,被吴王阖闾所困,驹王不忍溺其民,乃断发异国,适楚。徐氏自此失国。徐氏子孙散之扬徐二州之间,以国为氏矣。子一,融。 注:今按《孔子年谱》载:四十岁,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鲁昭三十年,孔子在鲁。 【四十五世】 融:章禹公子。殉父国难。子一,简。 【四十六世】 简:融公子。周元王(前476,前469)时,佐越兵,以复国仇。子一,侨。 【四十七世】 侨:简公子。周贞定王(前468,前441)时为大夫。子一,满。 【四十八世】 【四十九世】 观:满公子。周考王(前440,前426)时为大夫。子二,长闵;次越。 【五十世】 闵:观公长子。周威烈王(前425,前402)时为大夫。子一,杜。 越:观公次子。周烈王23年(前403年)封为赵列侯,内史。节财俭风,察度功德,名著一时。 【五十一世】 杜:闵公子。周安王(前401,前376)时为大夫。子一,谐。 【五十二世】 谐:杜公子。周烈王(前375,前369)时为大夫。子一,渊。 【五十三世】 渊:谐公子。周显王(前368,前321)时为大夫。子二,长垂;次辟。 注:此后徐氏分为两大支系,即高平徐氏和东鲁徐氏。 【五十四世】 垂:渊公长子。仕楚,为大夫。子一,可。 辟:渊公次子。(前345,前267年),字新章。为东鲁徐氏一世祖,面壁九年,致力而学,廿一岁,从师孟子,执经问难,正其心,去私欲,秉其道,修其身。三十许,随师游说宋、魏、齐、滕国。四十一岁仕齐为客卿,为政清廉,治国有方,德劭名主,居邾国,后演变为鲁。卒谥徐子仙源伯,葬于邹城桃园,建先儒徐子祠,其墓、祠现由国家立碑保护。子一,鲁。 【五十五世】 可:垂公子。仕楚,为大夫。子一,诜。 【五十六世】 诜:可公子。秦庄襄王(前249,前247)为宰相。世居彭城。子二,长仲;次矩。 【五十七世】 仲:诜公长子。字景伯。鲁中大儒,西汉文帝(前179,前157)礼官。子二,长长;次延。(另详高平长房世系) 矩:诜公次子。字宏深。子一,邕。 【五十八世】 邕:矩公子。字文和。子一,廉。 【五十九世】 廉:邕公子。字元平。子一,则。 【六十世】 则:廉公子。字元度。子一,尚。 【六十一世】 尚:则公子。字光汉。为大司农。子一,费。 【六十二世】 费:尚公子。字子文。金威将军,封东莞侯。子一,升。 【六十三世】 升:费公子。字元明。袭东莞侯。子一,珪。 【六十四世】 珪:升公子。字廷玉。姑熟令。子二,长钦;次钰。 【六十五世】 钦:珪公长子。字思祖,为大中大夫。子一,长卿。 钰:珪公次子。字德光。云中太守。子二,长宣;次宓。 【六十六世】 长卿:钦公子。字德师。子二,长万;次佥。 宣:钰公长子。字骄稚。新王莽天凤五年(18年),起兵响应樊崇,赤眉军建立政权,推为丞相。后因饥荒从长安向东撤退,归汉。子一,宪。 宓:钰公次子。子一,儶。 【六十七世】 万:长卿公长子。字士谐。平原太守。子一,续。 佥:长卿公次子。字士康。 宪:宣公子。子一,防。 儶:宓公子。子一,干。 【六十八世】 续:万公子。字承先。城门校尉。子二,长宠;次惠。 防:宪公子。字谒卿。(东汉明帝)永平中(58,75)举孝廉;(东汉和帝)时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98年)迁少府、大司农;永元十四年(102年),拜司空;永元十六年(104年)拜为司徒。(东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迁太尉,与太傅张禹参录尚书事,(东汉安帝)策封龙乡侯,食邑千一百户。子二,长衡;次崇。 干:儶公子。字贞甫。(东汉章帝)建初中(76,84)班超请平西域,干上书愿奋身佐超,遂以干为假司马。破之,以干为军司马。(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年),龟滋诸国请降,进长史。子一,慎。 【六十九世】 宠:续公长子。 惠:续公次子。字士安。司空椽。子一,胄。 衡:防公长子。袭封龙乡侯。子一,建。 崇:防公次子。 慎:千公子。侍中。子一,淑。 【七十世】 胄:惠公子。字彦光。主簿功曹。子二,长允;次训。 建:衡公子。子一,秦。 淑:慎公子。字伯进。仕至渡辽将军。子一,璆。 子姓萧国 1、子大心 萧叔大心2、子玉3、子和4、子桂 5、子锦6、子泉7、子焕 公元前682年,宋国大将南宫长万发动叛乱,杀死闵公,立公子游为君.萧邑大夫子大心(微子启之后)组织公族子弟组成军队,幵请来曹国援军,杀死南宫长万,平息内乱.闵公之弟桓公即位,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公元前597年,萧为楚所灭,大心的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 萧氏大心公至长仲公世系 第一世得姓始祖大心,字叔,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己未(前722),宋萧邑大夫,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后世以为萧氏受姓之祖。卒于周襄王十八年丁亥(前634),享寿八十九岁。葬萧国城南(现安徽省萧县,下同)。妣秦氏,生于周平王五十年庚申(前721),卒于周襄[xiāng]王十八年丁亥(前634),享寿八十八岁。葬萧国城南。子三:玉、珩[héng]、璞[pú]。 第二世大心长子玉公,字琢成,生于周庄王五年己丑(前692),周襄王十八年丁亥(前634)嗣位。卒于周匡王五年癸丑(前608),享寿八十五岁。葬萧国城南。妣薛氏,生于周庄王七年辛卯(前690),卒于周匡王四年壬子(前609),享寿八十二岁。葬萧国城南。子二:和、平。 第三世玉公长子和公,字鸣谦,生于周惠王十六年庚申(前661),周匡王五年癸丑嗣位。卒于周简王元年丙子(前585),享寿七十七岁。葬萧国城东。妣姬氏,生于周惠王十八年壬戌(前659),卒于周简王二年(前584),享寿七十六岁。葬萧国城东。子二:桂、兰。 第四世和公长子桂公,字芬芳,生于周襄王二十年己丑(前632),卒于周灵王廿七年丙辰(前545),享寿八十八岁。葬萧国城东。妣姬氏,生于周襄王廿一年庚寅(前631),卒于周灵王十五年甲辰(前557),享寿七十五岁。葬萧国城东。子一:萧锦。 第五世桂公之子锦公,字文绣,生于周简王四年己卯(前582),卒于周敬王六年(前514),享寿六十九岁。葬萧国城南。妣虢氏,生于周简王四年己卯(前582),卒于周敬王七年(前513),享寿七十岁。葬萧国城南。子一:萧泉。 第六世锦公之子泉公,字达海,生于周灵王十七年丙午(前555),卒于周敬王四十年辛酉(前480),享寿七十六岁。葬萧国城南。 妣申氏,生于周灵王十八年丁未(前554)殁于周敬王三十九年庚申(前481),享寿七十四岁。葬萧国城南。子二:焕、巍。 第七世泉公长子焕公,字有章,生于周景王十九年乙亥(前526),卒于周贞定王十六年戊子(前453),享寿七十四岁。葬萧国城南。妣虞氏,生于周景王十八年甲戍(前527),殁于周贞定王十二年甲申(前457),享寿七十一岁,葬萧国城南。子三:檠[qíng]、荣、榘[jǔ] 。 第八世焕公次子荣公,字耀之,生于周敬王三十八年己未(前482),周考王元年辛丑(前440)为宋国大夫。殁于周威烈王十五年庚午(前411),享寿七十二岁,归葬萧国。妣虞氏,生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戍(前479),卒于周威烈王十一年丙寅(前415),享寿六十五岁,归葬萧国,子一:溥[pǔ]。 第九世荣公之子溥公,字泽环,生于周贞定王十四年丙戍(前445),周考王十二年(前429)为上元县宰。卒于周安王十三年壬辰(前389),享寿五十七岁,归葬萧国。妣吴氏,生于周贞定王十七年己丑(前452),卒于周安王十一年庚寅(前391),享寿六十二岁,归葬萧国。子一:萧仁。 第十世溥公之子仁公,字守德,生于周考王十一年辛亥(前430),周安王十年(前389)为上元公,卒于周烈王六年辛亥(前370),享寿六十一岁。归葬萧。妣姬氏,生于周考王十一年辛亥(前430),卒于周烈王元年丙午(前375),享年五十六岁,归葬萧国。子一:子佐。 第十一世仁公之子佐公,字仲弼,生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周显王七年出为宋国相,卒于周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前332),享寿七十二岁。归葬萧国。妣伍氏,生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己卯(前402),卒于周显王十七年己巳(前352),享寿五十一岁,归葬萧国。子一:馨[xīn]。 第十二世佐公之子馨公,字郁应,生于周安王廿六年乙巳(前376),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为宋大夫,卒于周慎靓王六年丙午(前315),享寿七十二岁。归葬萧。妣杜氏,生于周安王廿六年乙巳(前376),卒于周赧[nǎn]王元年丁未(前314),享寿六十三岁。归葬萧。子一:萧博。 第十三世馨公次子博公,字学圣,生于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前358),周赧王五年辛亥(前310),为王朝下大夫,卒于周赧王三十年丙子(前285),享寿七十四岁。归葬萧国。妣刘氏,夫人刘氏,生于周显王十三年乙丑(前356),卒于周赧王廿九年乙亥(286),享寿七十一岁。归葬萧。子一:萧柱。 第十四世博公之子柱公,字栋材,号不疑,生于周显王三十八庚寅(前331),周赧王二十三年己巳(前292)为建康令(建康即今南京市),卒于周赧王五十三年已亥(前262),享寿七十岁。葬建康城西。子孙落籍建康。妣刘氏,生于周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前330),卒于周赧王五十五年辛丑(前260),享寿七十一岁。葬建康城西。子一:琳。 第十五世柱公之子琳公,字贡玉,又名旃[zhān],字仰承。生于周赧王二十一年丁卯(前294),仕秦为兖州郡郡守,居建康(又叫金陵,即今南京市),卒于秦正嬴政十八年癸酉(前229),享寿六十六岁。葬兰陵郡西北四十里。妣裴氏,生于周赧王二十二年戊辰(前293),卒于秦王嬴政二十一年丙子(前225),享寿六十九岁。葬兰陵郡西北四十里与夫同葬一处。子一:何。 第十六世琳公之子何公,字大德,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甲辰六月十五日申时。沛郡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仕秦为沛县令史,秦末助刘邦反秦建立汉朝,功居第一,封酂侯。卒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年)戊申七月八日,享寿六十五岁,谥文终侯。葬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现西安秦都区底张镇瓦刘村)。妣同氏,生卒年月失载,约是前255至前179年后,子禄卒后获酂侯封号(至前179年止),卒后谥号为懿。子二:禄、延。(有谱载:妣张氏、甘氏) 第十七世何公次子延公,字翼绵,生于秦王政廿四年戊寅(前223),初封筑阳侯,孝文元年(前179)封酂侯,卒于汉文帝二年乙未(前178),享年四十六岁,谥曰定。妣曹氏,曹参之女,生卒失考。(有谱载:妣刘、吕二世)。子四:遗、则、嘉、彪。 第十八世延公四子彪公,字伯文,号光荣,生汉孝文帝二年乙未(前178),汉谏议大夫,因故免职,举家归东海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属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前119),享寿六十岁。妣张氏、李氏,生卒失考。子一:章。 第十九世彪公之子章公,字德昭,号音然,生于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任汉京兆尹、公府椽[chuán音“传”]等职,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享年四十岁。妣周氏、曹氏,生卒未详。子一:皓。(有谱载:妣郭氏) 第二十世章公之子皓公,字浩然季华,生于汉景帝后元三年庚子(前141),未仕,以种田为业,卒于汉昭帝元凤六年丙午(前75),享寿六十七年。妣秦氏,生卒失考。子二:仰、仁。 第廿一世皓公长子仰公,字惠高,生于汉武帝元溯三年乙卯(前126),未仕,以种田为业,好自娱其乐。卒于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前58),享寿六十九岁。妣张氏、金氏,生卒未详。子一:望之。(有谱载子二:视之,望之)。 第廿二世仰公之子望之,字长倩,生于汉武帝元封四年甲戌(前107),汉大鸿胪(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先后任京兆尹(京师的地方长官)、迁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管理奏事、文书)、太子太傳(太子的老师),卒于汉元帝初元二年甲戌十二月(前47),享寿六十一岁。妣张氏、彭氏,生卒失考。子八:伋(关内侯)、育(光禄大夫)、咸(大司农)、由(大鸿胪)、恬、茂、滑、膺。后四子(有谱载名是:因、厚、实、威)皆未仕,未载史册。 第廿三世望之次子育公,字次君君历,号广成,生于汉昭帝元凤五年乙巳(前76),官历汉元帝、成帝、哀帝三朝,以光禄大夫执金吾(相当于国策顾问兼卫戍司令)之官终,卒于汉平帝元始三年癸亥(公元3年),享寿七十九岁。妣陶氏,生卒失考。子一:绍。 第廿四世育公之子绍公,字伋本,号音然,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丙子(前45年),官至御史中丞,王莽篡权,公弃官举家重返兰陵。卒于东汉建武五年壬戍(公元29年),享年七十四岁。妣赵氏、杨氏,生卒未详。子一:闳。 第廿五世绍公之子闳公,字充闾,生于东汉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官至光禄勋。卒于东汉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享寿九十一岁。妣吴氏马氏,生卒失考。子一:阐。 第廿六世闳公长子阐公,字德光,号宣堂,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以下公元年份不再加公元两字),官至济阴太守。卒于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己未(119年),享寿七十四岁。妣赵氏,生卒未详。子一:冰。(有的谱载妣还有孔氏、郑氏。) 第廿七世阐公之子冰公,字履坚,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五年癸巳(93年),官至吴郡太守。卒于东汉恒帝永兴二年甲午(154年),享寿六十二岁。妣刘氏、曾氏,生卒失考。子一:苞。 第廿八世冰公之子苞公,字茂芳,生于东汉安帝元初元年甲寅(114年),官至中山王相。卒于东汉灵帝喜平四年乙卯(175年),享寿六十二岁。(萧苞是齐、梁、皇舅房之共祖)。妣杨氏、赵氏、范氏,生卒失考。子五。其中杨赵子四:德泰、德春、德秦、德凑,范氏子一:周。 第廿九世苞公五子周公,字晋士,生于汉顺帝永和元年丙子(136年),东汉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卒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壬午(202年),享年六十七岁。妣党氏、郑氏,生卒未详。子一:矫。 第三十世周公之子矫公,字雄武,生于汉灵帝建宁二年己酉(169年),官至蛇丘县令,卒于三国魏明帝青龙元年癸丑(233年),享寿六十五岁。妣韶氏、何氏,生卒失考。子一:逵。 第卅一世峤公之子逵公,字智达,号隆,生于汉献帝兴平二年乙亥(195年),仕汉为州从事。卒于三国魏景元二年辛巳(261年),享寿六十七岁。妣孙氏,生卒未详。子一:休。 第卅二世逵公之子休公,字景安,生于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辛丑(221年),先后任侍卫中郎,散骑常侍等。卒于西晋武帝太康十年己酉(289年),享寿六十九岁。妣贺氏、曾氏,生卒失考。子一:豹。 第卅三世休之之子豹公,字文昭,生于三国魏齐王正始四年癸亥(243年),仕晋为广陵郡丞。卒于西晋惠帝太安元年壬戌(302年),享寿六十岁。妣姜氏,生卒失考。子一:裔。 第卅四世豹公之子裔公,字崇光,生于三国魏元帝景元二年辛巳(261年),先后任晋太中大夫、济阴太守等职。卒于东晋明帝太守三年乙酉(325年),享寿六十五岁。妣官氏,生卒未详。子二:嘏、茂。(嘏徙洪都建昌,今江西南康。茂徙浙江会稽)。妣蓟氏,生卒未详。子一:整。 第卅五世裔公之子整公,字公齐,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壬子(292年),仕晋,为淮阴令,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携族人从东海兰陵郡迁居至江苏武进县东城里,兰陵县侨置于武进,称南兰陵。卒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癸亥(363年),享寿七十二岁。妣裴氏,生卒失考。子三:镌、鎋、锓。有谱载为:俊、辖、烈。(从此分齐梁房,镌的后裔为齐房,鎋的后裔为梁房。至于皇舅房,并不是萧整的后裔,而是第二十八世萧苞的后裔,其第三十五代是萧亮,第三十六代是萧卓,萧卓是萧苞的第九代孙,不是萧锓或萧烈之后)。 第卅六世(以下是梁房世系)整公次子鎋公,生于晋太宁二年甲申(324年),晋济阴太守。卒于晋太元十七年壬辰(392年),享寿六十九岁。鎋公是梁皇房的始祖。(注:有的谱将“鎋”写成“辖”,读音一样,意思差不多,但绝对不能写成“馆”。)妣高氏,生卒未详。子一:副子。 第卅七世鎋公之子副子,字益昌,生于晋建元二年甲辰(344年),台州从事治中,卒于晋元兴三年甲辰(404年),享寿六十一岁。(注:“副子”不能写成“嗣子”)。妣严氏,生卒失考。子一:道赐。 第卅八世副子之子道赐,字详臻,生于晋太元十年乙酉(385年),南朝宋治书侍御史,卒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四年丁亥(447年),享寿六十三岁。妣史氏,生卒失考。子三:尚之、顺之、崇之。 第卅九世道赐次子顺之,字文纬,生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414年),历官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封临湘县侯,赠镇北将军。卒于北朝宋顺帝昇明元年丁巳(477年),享寿六十四岁。梁天监元年(502年)追尊为太祖文皇帝。妣张氏,讳尚柔、张氏为献皇后,其妾李氏、陈氏、吴氏、费氏均追封为太妃。子共十:1懿、2敷、3衍、4畅(张皇后生)。5融(李妃生)、6宏(陈妃生)、7秀(吴妃生)、8伟(陈妃生)、9恢(费妃生)、10憺(吴妃生)。 第四十世顺之三子衍公,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梁开国皇帝,梁高祖武皇帝。北朝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卒于梁大清三年(549年)五月,享寿八十六岁。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事迹详见本谱人物传记。妣原后郗氏、偏后丁氏、修容阮令赢、吴妃淑媛、董妃淑仪、丁妃充华、修容葛氏。郗后名徽、丁后名令光。郗皇后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466年)生,卒于南朝齐明帝建武五年戊寅(498年),享年三十三岁,葬修陵。梁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即位时追崇为皇后,諡曰德。其他后妃生卒未详。子八:1统(丁皇后生)、2综(吴淑仪生)、3纲(丁皇后生)、4绩(董淑仪生)、5续(丁皇后生)、6纶(丁妃生)、7绎(阮修容生)、8纪(葛修容生)。另曾抚六弟萧 宏第三子萧正德为养子。女三:1永兴公主玉桃、2永世公主玉婉、3永康公主玉嬛,三女均为郗皇后所生。 第四十一世(以下为萧衍长子萧统世系)衍公长子统公,字德施,小字维摩,生于齐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南梁文学家,有《昭明文选》存世,生而聪睿,武帝天监元年两岁时立为太子。未及位卒于梁中大通三年(531年),享年三十一岁,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陵。妣蔡氏、龚氏,生卒未详。子五:1讙[huān](同“欢”。豫章王)、2誉(河间王、湘州剌史)、3詧[chá](同“察”。后梁第一任皇帝,龚氏生)、4(敕字下加言字[sù]同“速”)、5(繁体临字下加言字[jiàn]同“监”)。 第四十二世统公三子詧公,字理孙,生于梁天监十八年己亥(519年)。承圣四年(555年)被西魏立为梁主,是为后梁皇帝。卒于北周保定二年壬午(562年),享年四十四岁,谥宣皇帝,庙号中宗。妣王氏皇后、曹氏贵妃,生卒失考。子八:1嶚[liáo]、2(失载)、3岿(曹氏生)、4(失载)、5岩、6岌、7(失载)、8岑。(次子、四子和七子名未详)。 第四十三世詧公三子岿公,字仁远,生于梁大同八年壬戌(542年)。北周保定二年壬午(562年)嗣父位为后梁第二位皇帝。卒于梁至德三年乙巳即隋开皇五年(585年),享年四十四岁,谥孝明皇帝,庙号世宗。妣张氏皇后,生卒失考。子七:1琮(嗣父位)、2璟(临海王)、3瓛(义兴王)、4琢(晋陵王)、5珣(南海王)、6玚(义安王)、7瑀(新安王)。女:苹苹(566-647年,),嫁隋炀帝杨广,被立为皇后。 第四十四世岿公五子珣公,字时章,生于陈宣帝大建五年(573年),为南海王,卒于唐贞观七年(633年),享寿六十一岁。葬建康。妣朱氏、顾氏,生卒未详。子二:钜、钧。 第四十五世珣公次子钧公字作阿、希谦,生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年),仕唐为太子率更令、谏议大夫。卒于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享寿七十六岁,葬长安城西。妣李氏,生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卒于唐上元二年(675年),享寿八十二岁。子一:瓘。 第四十六世 钧公之子 瓘公 字玄茂生于唐武德九年丙戌(626年),唐渝州长史,卒于唐永淳一年壬午(682年),享年五十七岁,葬长安城西。 妣韦氏生卒未详。子二:1仲豫(绛州刺史)、2嵩。 第四十七世瓘公次子嵩公,字乔甫,生于唐总章一年戊辰(668年)。唐开元时宰相,徐国公。卒于唐天宝八年壬午(749年),享年八十二岁,谥贞静公,赠开府仪同三司。妣贺氏,生卒失考。子二:1华、2衡。 第四十八世嵩公次子衡公,字景平,生于唐嗣圣元年甲申(684年)。太仆卿附马都尉,尚新昌公主,以尚主位三品就养。卒于唐天宝六年丁亥(公元747年),享寿六十四岁,葬长安城西。妣李氏即新昌公主,生卒于唐天宝十一年壬辰(752年)。子五:1戡、2复(唐德宗朝宰相)、3僎、4昇(尚肃宗女郜国公主。太仆卿,附马都尉)、5鼎(蜀州别驾)。 第四十九世衡公次子复公,字履初,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唐德宗朝宰相,卒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农历5月。享年五十七岁,葬长安城西。妣邓氏,生卒未详。子二:俭、偡。 第五十世复公长子俭公,字作阿、希谦,生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大历十四年(779年),随父萧复观察湖南,后留居长沙。卒于唐长庆四年(824年),终年73岁,葬长沙城南。妣李氏,生卒未详。子二:骞、寯。 第五十一世俭公次子寯公,字玄茂,生于唐武德九年丙戌(795年),卒于唐大中九年乙亥(855年),享寿六十一岁,葬长沙城南。妣袁氏,生卒未详。子一:絿。 第五十二世寯公次子絿公,生于唐元和十五年庚子(820年)。卒于唐乾符六年己亥(879年),享年六十岁,葬长沙城南。妣李氏,生卒失考。子五:1乾元、2文元、3体元、4贞元、5信元。 第五十三世絿公次子文元,生于唐嗣圣元年甲申(847年)。在五代初为避马殷之乱率族人徙江西,兄弟五人乃焚香而卜之,遂得艮之坎,曰:“遇水则止”,于是择早禾渡居焉。年余,兄弟散徙他所。卒于后唐元年癸未(公元923年),享寿七十七岁,葬吉州。后以子孙贵,赠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妣杨氏,生卒失考。子二:1霁、2霖(霖四子:俨、保、仪、仁)。 第五十四世文元之子霁公,字月轩,又名叔济,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878年),杨吴乾贞二年(928年)进士,洪州武宁令兼知镇事。卒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壬辰,享年五十四岁。葬吉水中鹄乡墨潭将军山。妣周氏,生卒未详,葬石牛潭。子四:昇、景、昶、晟(焕)。 第五十五世霁公之子昇公,字清晏,生于后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授安仁县教谕,在任三年卸任归田,安闲自适,自号逸叟。卒于宋淳化四年(993年),享寿八十一岁,葬江西早禾渡梅子坡。妣文氏,生卒未详。子二:稷、稽。 第五十六世昇公次子稽公,字察庵,生于后汉乾祐元年戊申(948年),入国学,授吴湖县丞、迁升凤翔府同知,未仕而卒于宋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年),享寿六十一岁,葬圳上。妣邹氏,生卒未详,葬圳上。子一:长仲。 第五十七世稽公之子长仲,字次伯,生于宋淳化元年庚寅(990年)。廪贡生,授教授,住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渔衡乡三十七都早禾渡梅子坡长富土地鹅颈大坵圳上萧家。卒于宋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享寿八十一岁,葬梅子坡昇公墓侧。妣邹氏江氏严氏,生卒失考。子十:邹氏生汉一、汉二郎,江氏生汉三、汉四、汉五、汉六、汉七郎,严氏生汉八、汉九、汉十郎。 (武丁少子元.鲁灭之.复国改为那国.楚又灭之)那国 文丁元 横父 江父 山戊 倥父 伯诜 甲公武王封 已公 痕词 丁公 虎甲在位89年.伐越.杀越王痕阁 董早亡 仲癸早亡 少辛在位56年与越战.败.北迁 安伯 满伯 风公 宣公 空帛 丑 黑肩 归公12年鲁灭之南迁改为那国 那国: 归公 景公 桓王称王 王蚊.楚灭之 权国,由商朝国王武丁的后裔建立,公爵爵位,国君为子姓,建国君主是文丁。春秋时期, 楚国武王大败权国,权国迁走,不久又被巴国所灭。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权文丁 子元 权横父 权江父 权山戊 权倥父 子诜 权甲公 权已公 子痕词 权丁公 子虎甲 权少辛 权安伯 权满伯 权风公 权宣公 子空帛 子丑 子黑肩 权归公 权国世系: 权文丁 子元 权横父 权江父 权山戊 权倥父 子诜 -------商灭 姬甲--权甲公,周武王弟, 那国开国祖 兼领权国 后还国与君位于权国贵胄子已 权已公 子痕词 权丁公 子虎甲 子董,早亡,未即位, 权仲癸,早亡,未即位, 权少辛 权安伯 权满伯 权风公 权宣公 子空帛 子丑 ,进入现代历史断代的春秋时期, 子黑肩 权归公 在位12年 权国开国之祖权文丁 名叫子元 子姓 可能是第23世商王武丁的儿子 他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左右被分封在权地,也就是今天沙洋县马良附近,公爵爵位,所以国君称权公。 权国六传到子诜时 大约是周武王灭商的时候 作为商的同族和诸侯国 权国可能也被灭亡,到了周成王的时候,周公旦秉承周成王姬诵之命,封王族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姬甲于今天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了冉国(也叫那国),因为相邻,所以兼领了权国,因此也称姬甲为“权甲公”。在重新建立权国幵待其国政稳定后,姬甲将国家和君位交还给权国子姓贵胄--子已,是为权已公。权国成为周的诸侯。 权国传到21世,不算姬甲,权归公的时候 楚人已经南迁到江汉 首领熊通称王,楚的爵位最初只是男爵,幵已经灭了那国。周桓王十六年(楚武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熊通发动了攻击随国的“速杞之战”(今湖北随州),作为整个战役的一部分,世传二十一代君主,不算姬甲,的子姓权国也同时被灭,之后,楚武王将权国之境设置为县,命大夫斗缗为县尹,史称中华第一县。 商朝时期: 子 元:权文丁,为商朝时期子姓权国首任君主 子??:权已公,待考 子痕词:待考 子??:权丁公,待考 子虎甲:在位八十九年,待考 子 董:早亡,未即位 子??:权仲癸,早亡,未即位 子??:权少辛,在位五十六年 子??:权安伯,待考 子??:权满伯,待考 子??:权风公,待考 子??:权宣公,待考 子空帛:待考 子 丑:待考 子黑肩:权归公,在位十二年 西周时期: 子?嘉:权甲公,是西周时期子姓权国首任君主,他是周武王之内弟,承周武王担任该国君 主 子??:权横父,待考 子??:权江父,待考 子??:权山戊,待考 子??:权倥父,待考 子 诜:待考。楚武王大败权国,权国被迫向西南迁徙,不久即被巴国所灭。 权国君主简要世系: 商王朝时期: 子 元:商王武丁之子,为上古诸侯国权国君主之一,权文丁,是权国首任君主。 子横父:在位时间待考,权横父,葬地待考。 子江父:在位时间待考,权江父,葬地待考。 子山戊:在位时间待考,权山戊,葬地待考。 子倥父:在位时间待考,权倥父,葬地待考。 子 诜:在位时间待考,权公,葬地待考。 西周时期: 姬 甲:为周武王之弟,承周武王之命担任该国君主,权甲公,在位时间待考,国政稳定后将君位交还子姓贵胄子已。 子 已:在位时间待考,权已公,葬地待考。 子痕词:在位时间待考,权?公,葬地待考。 子 丁:在位时间待考,权丁公,葬地待考。 子虎甲:在位八十九年,待考,权?公,葬地待考。 子 董:早亡,权?公,未即位 子仲癸:早亡,权仲癸,未即位 子少辛:在位五十六年,待考,权少辛:葬地待考。 子 安:在位时间待考,权安伯:葬地待考。 子 满:在位时间待考,权满伯:葬地待考。 子 风:在位时间待考,权风公,葬地待考。 子 宣:在位时间待考,权宣公,葬地待考。 子空帛:在位时间待考,权公,葬地待考。 春秋时期: 子 丑:在位时间待考,权公,葬地待考。 子黑肩:在位时间待考,权公,葬地待考。 子 归:公元前716,前704年在位,权归公,被楚武王率军攻击,权国灭亡。 延陵,古邑名,大约在今常州、江阴等吴地沿江一带地区。为春秋吴邑,季札(季子)所居之封邑 东夷周时有淮夷以及郯、介、根牟、牟、莱、莒、舒庸、舒鸠、舒廖等国 同时消灭了包括殷、东、徐、熊、盈、攸、奄、九夷、丰、蒲姑、淮夷和东夷诸国等参加叛乱的五十多个小国。 周成王时,周公旦、姜太公平定了郯、奄十七国的叛乱 莱侯莱国 莱共公(一说为子姓,一说为姜姓,一说为妘姓)莱浮柔 南燕国(春秋时期姞姓诸侯国) 鲁国封国 三桓 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候,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恭)王所灭,密国灭亡之后,密国的部分国民被周恭王迁至今豫西一带,他们仍使用密国的国号。但因地址变更,故称为新密 周代彭国 彭以伯为爵号受到西周王朝的重视(大彭氏复国)。周平王东迁后,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南方楚国的强大,彭终于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为楚所灭,彭地入楚,成为楚最早所灭的方国之一。 灭宣方后,武王论功封赏,为表彰韦伯篯遐的功绩,便封韦伯篯遐于其祖先的豕韦地,就在现在的河南滑县东南,仍称豕韦国,有的文献又称韦国、韦伯国 任国为周代的诸侯,在今天的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泗上十二诸侯之一,一直充当小国的角色,为齐,晋,鲁等大国的政治资本,后来亡于战国时代 江国: 据《世本》、《史记?秦本纪》等记述,江为嬴姓国。传说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子伯益。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 江国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何光岳考证:江为东夷族与夷的一支。江,又作、鸿、邛、邛,音鸿。卜辞有'鸿'的国名,系以鸿鸟为图腾,以后发展成为国号。 周超时期江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徐少华认为,江人在周初以前应在东方,周公东征伐淮夷,践奄后才南迁。 周穆王时期及其以后,溯淮河两岸西侵,渐入中土。西周晚期,召公平淮夷,江、黄等嬴姓诸族归附于周,各自所居即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土。 江国为小国,春秋早期先依附于楚,楚成王曾嫁妹(江芈)于江国君主。待齐国称霸时,江国又改依于强齐。 《春秋》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左传》曰:“服江、黄也”,杜预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侯”。不久,江国又参加了北方诸侯谋楚的阳谷和召陵之会。和黄国一样,江国因惧怕楚国,未敢贸然参与直接伐楚国的行动。即便如此,也已得罪了决意北上东进的楚国。 公元前624年秋,楚军围困江国,晋国派先仆讨伐楚国以救江国。冬,阳处父与周天子的部队再次讨伐楚国,进攻楚国北大门方城,但在遇见楚军后回国,没有获得实际效果。第二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又进攻晋国,楚穆王便乘机灭了江国。江国既是晋国的盟国,又是秦国的同姓国,江的亡国,大大刺痛了同姓秦国,秦穆公为之服哀。 江国在建国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政局稳定,人民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后期东周式微,大国崛起,战事频仍,江国深受其害,加之淮水侵扰,在春秋时期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逐渐成为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再没能强盛起来。 春秋中期的三十五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 又与齐国、宋国伐楚。国到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楚国君主楚穆王一怒之下灭掉江国, 江国子孙纷纷逃散,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氏。 江国所属人口,史书中未见记载,根据其时代人口密度推断,其人口当在一万人左右。 当年的江国故城约有九百平方公里,距淮河一公里,城池约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地 势险拔的高地,古称“凤凰台”,当地人叫它“烽火台”。西北角有一座两千平方米的圆椎 形土堆,曾是江国国君游乐、纳凉的地方,古称“江亭”。 江国君主世系列表: 玄 仲: 赢 惠: 赢 芝: 赢 期: 赢 洪: 赢 寰: 赢 食: 赢 通: 赢 宝: 赢 威: 赢 燖: 赢伯昌: 赢 保: 赢 颜: 赢 汉: 赢惠成: 赢 顺: 赢 元: 赢孝宗: 赢 景: 赢 袭: 赢诏明: 赢 怀: 赢文达: 赢 迪: 赢 田: 赢 哲: 赢 补: 赢 普: 赢 扬: 赢 济: „„ 赢 贞:(亡国 方国(春秋小国) 一世挟 邾国开国之君, 或作侠, 曹安第廿七世孙, 本姓曹, 周初改封于邾, 建立邾国, 又名邾娄 国,为鲁国附庸. 《元和姓篡》载“周武王时,封安之苗裔曰邾挟为附庸”《世本》载“挟生非” 二世非 邾国第二代国君,《世本》载:“非生成” 三世成 邾国第三代国君,《世本》载:“成生车辅” 四世车辅 邾国第四代国君,《世本》载:“车辅生将新” 五世将新 邾国第五代国君,《世本》载:“将新生訾父” 六世訾父 邾国第六代国君,《世本》载:“訾父生夷甫颜” 七世颜 訾父长子,字伯颜,又字夷父(甫),邾国第七代国君,是邾国最有作为的国君,在位时,国力 大增,国土拓展。有功于周天子,后因参与鲁国国君的废立而在鲁孝公元年(前796年)被 周宣王诛杀,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得以昭雪,谥武公 7世叔术 訾父三子邾国第八代国君.滥国始封之君.西元前796年,夷父颜被周宣王诛杀后,其弟叔术 继位为邾君。夷父颜的夫人盈氏,是个绝色美妇。颇为贞烈,当时各国王侯公子都垂涎她的 美色, 她却发誓:“谁能为我报杀夫杀君大仇,诛杀鲍、梁二贼,我便嫁给谁。”叔术继 位,本是由周宣王所命,但叔术即位后, 却不盲从周室,仍能以国家及邾族利益为重。不 久, 他便率邾人为乃兄报仇,将杀君仇人鲁国的鲍广父、梁买子二人诛杀。而颜夫人盈氏 果然实现诺言,改嫁叔术为妻。先前,盈氏与夷父颜生有二子:夏父、友.再婚后,她又与 叔术生了一子,名叫盱。叔术娶寡嫂为妻后,养兄子、育己子,不分彼此.当侄儿邾夏父长 大成人后,叔术于西元前781年趁周宣王去世之机,一改周天子成命, 把邾国君位拱手让还 给前国君夷父颜之子夏父,夏父复国为邾君后,非常感激叔父的恩德。为此,夏父欲将邾 国一分为二,与叔术各治一半,叔术不肯;夏父又提出将邾国三分之一分给叔父,叔术又不 肯;再提出分邾国四分之一给他,仍被拒绝;最后, 夏父硬要将占邾国五分之一大的滥地 (今山东滕县东南昌虑乡)封给叔术,叔术再三推辞不得,只好接受。从此,邾叔术带其子 邾盱及家人移居滥地,另建一个附庸于母邦邾国的小政权滥国.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冬,黑弓以滥来奔。文何以无邾娄,通滥也。曷为通滥,贤者子孙宜有地也。贤 者孰谓,谓叔术也。何贤乎叔术,让国也。其让国奈何,当邾娄颜之时,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则未知其 为武公与,懿公与。孝公幼,颜淫九公子于宫中,因以纳贼,则未知其为鲁公子与,邾娄公子与。臧氏之 母,养公者也。君幼则宜有养者,大夫之妾,士之妻,则未知臧氏之母者曷为者也。养公者必以其子入养。 臧氏之母闻有贼,以其子易公,抱公以逃,贼至凑公寝而弑之. 臣有鲍广父与梁买子者闻有贼,趋而至, 臧氏之母曰 :“公不死也,在是,吾以吾子易公矣。”于是负孝公之周诉天子,天子为之诛颜而立叔术, 反孝公于鲁。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其言曰:“有能为我杀杀颜者,吾为其妻。”叔术为之 杀杀 颜者,而以为妻,有子焉谓之盱.夏父者,其所为有于颜者也。盱幼而皆爱之,食必坐二子于其侧而食之, 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夏父曰:“以来,人未足而盱有余。叔术觉焉曰:“嘻~此诚尔国也夫~” 起而致国于夏父,夏父受而中分之, 叔术曰:“不可~”三分之, 叔术曰:“不可~”四分之,叔术曰: “不可~”五分之,然后受之。公扈子者,邾娄之父兄也,习乎邾娄之故,其言曰:“恶有言人之国贤若 此者乎~”诛颜之时,天子死,叔术起而致国于夏父。当此之时,邾娄人常被兵于周, 曰:“何故死吾天 子,” 通滥则文何以无邾娄,天下未有滥也。天下未有滥,则其言以滥来奔何,叔术者,贤大夫也,绝 之则为叔术不欲绝,不绝则世大夫也,大夫之义不得世,故于是推而通之也。 8世夏父 夷父颜长子,邾国第九代国君. 八世友 郳国始封之君, 一作肥,字友父,夷父颜次子,封于郳,建立郳国,为母邦邾国附庸,墓位于今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2002年6月出土铭文曰:“邾友父媵其子曹宝鬲其眉寿永宝用”“父君友父其命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 永宝用之” 《世本》载:“夷父颜有功于周.其子肥別封为附庸”. 九世志 郳国第二代国君 .据《陋巷志》载入.待考 明代吕兆祥所撰《陋巷志》记载:“友子曰志,亦小邾君,次子名爽”。 9世爽 友父次子,仕鲁为大夫.以王父夷父颜之名为氏,为后世颜氏之始祖. 《陋巷志》云:“友庶子爽,因王父字始以颜姓,仕鲁为大夫 ”。 十世庆 郳国第三代国君,椐考古载入.墓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出土铭文有“邾君庆作秦妊礼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兒庆作秦妊羞鬲,其永宝用” 10世克 字仪父,夏父之孙,邾国第十一代国君,受封子爵,正式列为诸侯.史称邾子国. 十一世黎来 郳国第四代国君,西元前652年(鲁僖公七年)被周王封为子爵,正式列为诸侯.史称小邾子国. 《春秋左传?庄公五年》:“五年秋,郳 黎来来朝,名,未王命也。”杜预注:“未受爵命为诸侯,传发附 庸,称名例也.其后数从齐桓公以尊周室,王命以为小邾子”. 《左传.僖公七年》:“夏,小邾子来朝。” 杜预注:“郳黎来,始得王命而来朝也。” 十二世 名失考,郳国第五代国君 十三世 名失考,郳国第六代国君 十四世 名失考, 郳国第七代国君,谥穆公, 在位时间大约在西元前566年至前525年. 《左传昭公三年》:“小邾穆公来朝.季武子欲卑之,穆叔曰:“不可。曹、滕、二邾,实不忘我好,敬以 逆之,犹惧其贰。又卑一睦,焉逆群好也,其如旧而加敬焉 ! 《志》曰:‘能敬无灾。’ 又曰:‘敬逆 来者,天所福也。’”季孙从之。”. 《左传?昭公十七年》 (西元前529年):“春,小邾穆公来朝, 公与之燕。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 昭公曰:“不有以国,其能长久” 十五世 名失考,郳国第八代国君, 15世甲 小邾穆公次子, 西元前522年,与六子自宋出奔郑.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和部分 倪姓家谱认为郳甲之后为郳姓 《左传.昭公二十年》:“宋华、向之乱,公子城、公孙忌、乐舍、司马强、向宜、向郑、楚建、郳甲出 奔郑” 十六世 名失考,郳国第九代国君,谥惠公. 《世本》载:“穆公之孙惠公以下六世(而楚灭之” 十七世 名失考,郳国第十代国君 十八世 名失考,郳国第十一代国君 十九世 名失考,郳国第十二代国君 二十世 名失考,郳国第十三代国君, 廿一世 名失考,郳国第十四代国君, 廿二世 名失考,郳国第十五代国君,约西元前261年,为楚考烈王所灭。子孙去邑为兒氏, 23世洪基 末代郳君之世子,去邑为朱氏,为吴郡朱氏之始祖. 邾国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先秦古国,故址在今邹城市周围地区。邾,文献中又称之为“邾娄”,战国之后称邹国。“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公元前678年, 周僖王诛杀其国君武公, 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 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后来 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史称邾分三国。 君主称号 名字 在位起讫 在位年数 世系及备注 1 邾子曹侠 侠 前1046年,周武王元年,—, 晏安之后 2 邾子非 非 3 邾子成 成 4 邾子车辅 车辅 5 邾子将新 将新 6 邾子訾父 訾父 7 邾武公 夷父,颜, 邾子訾父之子 8 邾子叔术 叔术 前795年—前781年 14 邾武公之弟,后封为滥国国君 邾子夏父 夏父 前780年—, 邾武公之子 中间一世失考 10 邾安公 仪父,克, ,—前678年 邾子夏父之孙 11 邾宪公 琐 前677年—前666年 11 邾安公之子 12 邾文公 蘧蒢 前665年—前615年 50 邾宪公之子 13 邾定公 貜且 前614年—前573年 41 邾文公之子 14 邾宣公 牼 前572年—前556年 16 邾定公之子 15 邾悼公 华 前555年—前541年 14 邾宣公之子 16 邾庄公 穿 前540年—前507年 33 邾悼公之子 17 邾隐公 益 前506年—前486年 20 邾庄公之子,为鲁国俘虏,后归,又被吴王夫差囚禁 18 邾桓公 革 前485年—前474年 11 邾隐公之子,吴王夫差立 17 邾隐公,复位, 益 前473年—前471年 2 越灭吴,越王勾践复其位,因残暴,勾践废之 19 邾子何 何 前471年—, 邾隐公之子,越王勾践立,亦无道 中间一世失考 21 邾娄考公 邾隐公之曾孙 中间后世失考 邹穆公 约公元前382年—330年,与孟子同时, 中间后世失考 邾伯御戎 名讨,字御戎 春秋以前 邾子何之后8世灭亡,一说邾国第29代君主时灭亡于楚。 小邾国又称郳国 小邾国地处齐、鲁、宋、楚等大国之间,到春秋时代的中后期,各大诸侯国要挟小国连年结盟征战,小邾国终因国势衰微被灭亡。楚宣王在位时,公元前369——前340年,灭邾、小邾,掠走了“二邾”的遗民南迁邾城,故址在今湖北黄冈西北十里,见何光岳《楚源流史》,此后,这里的遗民便成了世居南方的支族。 小邾国世袭表早已失传,其开国国君为邾文公之弟友,仅国君小邾穆公,在史书中活动在公 元前566年——前525年,见于史载,不知传几代。 滥国 邾文公夏父把其叔叔术封到滥,,山东滕州东南,今土城村,坐落在县城东南60里,属羊庄镇,位于薛河北岸,与陶山隔河相望。,建立滥国,该世系表已失传,不知传几代。 鲁昭公二十一年,前 521,滥国国君黑肱降于鲁,国亡。 滇国君主列表[编辑] 下表是由《滇国史》所整理出来的,由于缺乏文字材料,大部分的滇王墓还无法确认其本名及年代。 庄?,前278年——前256年, M33墓主,前256年——前224年, M12墓主,前224年——前178年, M3墓主,前178年——前,年, M13墓主,前,年——前,年, M71墓主,前,年——前123年, 尝羌(M6墓主),前123年——前85年, 滇国 称号 姓名 别名 在位 说明 原楚国贵族,战国时期著名楚国将领,第一代滇王 滇王 庄峤、庄豪 前278—前, 滇王 庄勋 庄 之子,第二代滇王 (世系不详) 末代滇王,归附汉武帝,后因滇国多次发生内讧,庄尝羌被杀,滇王 庄尝羌 庄套羌 前,—前 滇国亡 不详 沈国 (姒姓沈国) 大禹后代所建,国君姒姓,子爵,世称“沈子” 姒国 相传少昊子台骀封于诸汾川,其后裔建立沈、姒、蓐、黄等国。以国为姓。周文王之妻为太姒,出自姒国(一说出自有莘氏,一说出自杞国,一 说出自缯国) 黄国(横国) 位于汾水、横水,少昊后裔台骀之后所建,台骀后裔建立沈、姒、蓐、黄四国,黄国后为晋国所灭 黄国(西黄国) 春秋时期被楚所灭黄国有二,一为潢川黄国,一个位于随国西南,又称“西黄”,楚成王时为楚国所灭,可能即陆终之后所建,或为昆吾氏之后 所建 不明 严国 <姓考> 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 左国 <姓考><吕览> 古有左国(今山西吕梁方山) 森国 《姓苑》 黄帝的后代曾建森国 税国 《中华姓氏大词典》 蜀地古有税国 无国 《郡国志》 古有无国,在颖川 邝国 《路史》 据《路史》载,古有邝国 先秦蛮夷 犬戎 附录 天下共主(先秦时期) 列入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传说之国 乌衣国是汉族神话中的燕子之国 邠国,古代传说中西方极远之国。《尔雅?释地》:“东至於泰远 ,西至於邠国。” 晋 郭 璞 《山海经图赞?海外东经?竖亥》:“东尽太远 ,西穷邠国。” 盘古王表 根据流传的《盘古王表》,上古的帝王如下(前面已出现的采用斜体) 盘古至地皇 盘古 天皇 地皇 九头至叙命 九头纪 地皇后有十纪,第一纪为九头纪 合雒纪 共有三姓,教民穴居,乘蜚鹿以理 (人皇) 五龙纪 人皇氏厌倦尘事,乃授篆于五姓,兄弟五人皇伯、连通纪 共有六姓,乘蜚麟以理 (五龙氏) 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并乘龙上下,故曰五龙 氏,共同治理天下 摄提纪 有五十九姓,亦曰五十九姓纪 叙命纪 共有四姓,驾六龙而治 循蜚纪 巨灵氏 地皇氏之妻,后地皇氏 泰逢氏 《历代神仙通鉴》 卷一:时有泰逢氏居于和山, 是山曲回五重,实惟河之九都。泰逢好游,出驾(钜灵氏) 文马,出入有光,能动天地之气,致兴云雨 句疆氏 冉相氏 (句强氏) 谯明氏 盖盈氏 涿光氏 大敦氏 钩陈氏 云阳氏 一说为少昊别称 (鉤阵氏) 黄神氏 即提挺氏 巫常氏 巫氏和巫的始祖 巨神氏 (犭巨)神氏 泰壹氏 上古帝王,道教称其皇人,一说可能是太一之(拒神氏) 或是指矩神(提挺氏), 原型 犁灵氏 空桑氏 大隗氏 神民氏 (大騩氏) 鬼隗氏 倚帝氏 (鬼騩氏) 掩兹氏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渚中有神,人面次民氏 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西海即(弁兹氏) 古之大野泽,在嵫山之西。黄帝谕弇兹为西海神 (弇兹氏) 因提纪 大约对应有巢燧人和伏羲女娲时期 第一段 第二段 辰放氏 最初教民穿兽皮以抵御风霜 浑沌氏 蜀山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即古蜀国传说中的创建者蚕葛天氏 丛、鱼凫等诸古蜀国国王 虺傀氏 一说指魁隗氏(炎帝) 女娲氏 (豗傀氏) 儿遽氏 伏羲氏 希韦氏 古籍中多认为是最古老的帝王 赫胥氏 (狶韦氏) 或指古豕韦国,早于黄帝,直到夏代少康 有巢氏 东户氏 东扈氏 燧人氏 皇覃氏 启统氏 庸成氏 吉夷氏 禅通纪 大约对应伏羲女娲后继及炎帝时期 第一段 第二段 仓颉 《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 (厘连氏) 即骊连氏 (仓帝) (厘畜氏) (部分盘古王表中无此名) (史皇氏) 轩辕氏 柏皇氏 中皇氏 即中央氏 (赫胥氏) (部分盘古王表中无此名) 大庭氏 一说指炎帝 (尊卢氏) (部分盘古王表中无此名) 栗陆氏 祝诵氏 即祝融氏,号赤帝 昊英氏 昆仑氏 (昆连氏) 西陵氏 或指西陵国,或指黄帝之妻嫘祖 有巢氏 应该指后有巢氏 朱襄氏 阴康氏 无怀氏 神农氏 疏仡纪 大约对应黄帝时期 黄帝有熊氏 颛顼 帝喾 尧 舜 盘古王表原表 一,约公元前8000-公元前6391年: 原始社会 二,约公元前6390-公元前6211年: 1,盘古 2,天皇 3,地皇 4,人皇 5,五龙纪 6,摄提纪 7,合雒纪 8,叙命纪 三,约公元前6210-公元前5771年: 1,巨灵氏 2,句疆氏 3,谯明氏 4,涿光氏 5,钩陈氏 6,黄神氏 7,巨神氏 8,犁灵氏 9,大隗氏 10,鬼隗氏 11,掩兹氏 12,泰逢氏 13,冉相氏 14,盖盈氏 15,大敦氏 16,云阳氏 17,巫常氏 18,泰壹氏 19,空桑氏 20,神民氏 21,倚帝氏 22,次民氏 四,约公元前5770-公元前5071年: 1,辰放氏(4代) 2,蜀山氏(6代) 3,虺傀氏(6代) 4,儿遽氏 5,希韦氏(4代) 6,有巢氏(8代) 7,燧人氏(4代) 8,庸成氏(8代) 五,约公元前5070-公元前4171年: 1,浑沌氏(7代) 2,葛天氏(4代) 3,女娲氏 4,伏羲氏 5,赫胥氏 6,东户氏(17代) 7,皇覃氏(7代) 8,启统氏(3代) 9,吉夷氏(4代) 六,约公元前4170-公元前3151年: 1,仓帝史皇氏 2,柏皇氏(20代) 3,中皇氏(4代) 4,大庭氏(5代) 5,栗陆氏(5代) 6,昆仑氏 7,西陵氏(5代) 七,约公元前3150-公元前2331年: 1,轩辕氏(3代) 2,祝涌氏(2代) 3,昊英氏(9代) 4,古皇有巢氏(7代) 5,朱襄氏(3代) 6,阴康氏(3代) 7,无怀氏(6代) 8, 神农氏(8代) 八,约公元前2330-公元前2211年: 1,黄帝有熊氏 2,颛顼 3,帝喾 4,尧 5,舜 6,禹 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 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 甲,15、皋,16、发,17、癸 当下帝尧和群臣,按照前日议定的典礼款待使者,并且深深致谢,优加犒赏。那个神龟,早 有专司其职的有司,捧了养到宫沼里去了。 过了数日,越裳氏使者动身归国,帝尧方叫人将那神龟取来,放在一个极大 的场所,使龟 体可以尽量的发展,然后又命史官,将那龟背的文字,照样录出来。当那抄录的时候,很不 容易,因为看不清楚,只能叫一人爬在龟背上,且看且报, 一个人再抄录,足足抄了大半 日,才把全文录毕,那龟又依然缩校史官就将所抄录的全文,呈与帝尧。帝尧一看,只见上 面所写的是:天地初分之时,盘古生于其中,能知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曰:盘古氏开 辟天地,盖首出御世之人也。又曰:浑敦氏。 盘古氏后有天皇君兄弟一十三人,姓望,名获,字子润,号曰天灵,以木德 王,被迹在柱 州昆仑山下。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干曰 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 玄(黑戈)、昭阳。十二支曰:困 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天皇君后有地皇君继之,姓岳名铿,字子元。兄弟共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 爰定日、月、星三辰,是为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兄弟各一万八千余年。 地皇君后共有十纪。 其一曰九头纪。是曰泰皇氏,亦曰人皇氏,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 身,生于刑马 提地之国。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而各居其 一方,亦曰居方氏。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其二曰五龙纪。人皇氏厌倦尘事,乃授篆于五姓。五姓者,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故号曰五龙氏,乘云车而治天下,治五方, 司五岭,布五岳。 其三曰摄提纪。有五十九姓,亦曰五十九姓纪。 其四曰合雒纪。共有三姓,教民穴居,乘蜚鹿以理。 其五曰连通纪。共有六姓,乘蜚麟以理。 其六曰叙命纪。共有四姓,驾六龙而治。 其七曰循蜚纪。共有二十二氏,首曰钜灵氏、次曰句强氏、谯明氏、涿光氏、 钩陈氏、黄 神氏、拒神氏、犁灵氏、大騩氏、鬼騩氏、弁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云 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以上皆穴居之世也。 其八曰因提纪。共有十三氏,首曰辰放氏,是为皇次屈。 古初之人卉服蔽体,至辰放氏时多阴风,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绹发乇首以去灵雨,而 民从之。命之曰衣皮之人,传四世;次曰蜀山氏,传六世;次曰 豗傀氏,传六世;浑沌氏, 傅七世;东户氏,傅十七世;皇覃氏,传七世;启统 氏,传三世;吉夷氏,传四世。儿蘧氏,传一世;猪韦氏,传四世;其第十一曰 有巢氏, 教民栖木而巢,以避禽兽之害,又刻木结绳以为政,又教民取羽革紩衣挛领着兜冒以贲体, 又令民之死者厚衣之以薪而瘗之,传二世。十二日燧人氏, 作钻燧,教民取火以为熟食,又教民范金合土以为釜,又立传教之台而师道以起,兴交易之 道而人情以遂,故亦曰遂皇氏,有四佐焉,曰明由、必育、成博、陨邱、 傅四世。十三日庸成氏,传八世,共为六十八世。 其九曰禅通纪。共有十六氏,首曰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四目, 生而能书,实创文字,天为之雨粟,鬼为之夜哭,万古文化由此起。柏皇氏继之,以木纪德,居于皇人山,传二十世。中皇氏继之,居于嶅山。一曰中央氏,传四世。 大庭氏继之,都于曲阜,以火为纪,号曰炎帝,传五世。栗陆氏继之,愎谏无道,有贤臣曰东里子,不能用而杀之,天下叛之,传五世而亡。昆连氏继之, 一曰厘连氏,又曰厘畜氏,亦无道,传十一世。轩辕氏继之,始作车,伐山取铜以作刀货,传三世。 赫胥氏继之,亦曰赫苏氏,传一世。葛天氏继之,始作乐,八人捉(牛介)投足掺尾叩角而歌八终: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曰遂物,四曰奋縠,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临万物之极,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传四世。宗卢氏继之,亦曰尊卢氏,传五世。祝诵氏继之,一曰祝和,是为祝融 氏,作乐名属续,以火施化,号赤帝,都于郐,传二世。 昊英氏继之,传九世。有巢氏继之,教民编槿而庐,葺雚而扉,塓涂茨翳以 蔽风雨,是为有房屋之始,亦曰古皇,传七世,权臣为变而亡。朱襄氏继之,其时多风,群阴閟曷,乃命其臣士达作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令曰来阴,传三世。阴 康氏继之,其时阴多滞伏,民气壅闭,乃制为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传三世。无怀氏继之,传六世。太昊伏羲氏继之,姓风,以木德王,都于陈,教民佃渔畜 牧,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制嫁娶,造琴瑟,以龙纪官。女娲氏继之,云姓,一曰女希,是曰神媒。神农氏继之,姓姜,以火德王,都曲阜,初艺 五谷,尝百革,制医药,始为日中之市,以火纪官,传八世。 曰玄律。 其十曰疏仡纪。首曰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荼,一曰轩辕,后改姓姬,字 那龟文到这个地方就完了,后面却还有一行,叫作:自开辟以来,至黄帝有 熊氏元年,共二百七十五万七千七百八十年。 编辑本段 相关摘要 却说盘古后,阴阳二气,交媾融结,渐渐生起人来。或从天降,或从地出,或三或五,尽成人形,皆长大丑汉。星散而居,饮水食草,无知无识,亦无君长。乃于木德王。岁起于摄提,冲动四象,于昆仑山腰,瑞气结成灵胎,产出十三个人来,而天皇氏为之长。足弟十三人,共治天下一万八千岁。继之者地皇氏也。地皇氏以火德王,生于熊耳龙门之山。于二山中,忽然生出红光数丈,光中现出五色祥云,将二山罩定,涌出十一个人来。而地皇氏尤为聪明首出,与十弟共治天下一万八千岁。 继之者人皇氏出焉。人皇氏以土德王天下。兄弟九人,共治天下一万五千六百年;或曰四万五千六百年,非也。 人皇之后,有五龙氏。兄弟五人:一曰皇伯,二曰皇仲,三曰皇叔,四曰皇季,五曰皇少。五姓同朝,治在五方。司五行,布山岳,驾五龙,以治天下,行无为之化。今上郡肤施有五龙山,盖出治之所也。继五龙氏而治者,曰钜灵氏。钜灵氏出于汾睢,与元气齐生,握大象,持大权,挥五丁乏士,驱阴阳,反山川,居无恒处,而迹躔于蜀。继治有句疆式、谯明氏、涿光氏、钩陈氏、黄神氏、巨神氏、犁灵氏、大马鬼氏、鬼隗氏、弇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益盈氏、大敦氏、灵阳氏、巫常氏、泰壹氏。泰壹氏开图挺纪,调大鸿之气,正神明之位。 盖茫无形,尝无味,操法久视而长存者。厥后,皇帝老子受法于泰壹元君,有泰壹之书传于世。空桑氏、神民氏,盖使民神异业,而精气通行者,猗帝氏、次民氏、辰放氏。 古初之人,卉服蔽体,辰放氏教民扌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绹鬓阔首以去灵雨,而人从之,号曰衣皮之民,传四世。蜀山氏、马鬼豗氏、浑沌氏,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服其 威而怀其德。当是时,阴阳和平,万物无争。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走也。盖执中涵和,无内而无外者,传七世。 东户氏,当是之时,禽兽成群,竹木遂长,道不拾遗,传十七世。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蘧氏、稀韦氏、有巢氏,太古之民,穴居野处,搏生咀华,与物相友,尚有与禽兽同食共宿者。至是,民有机智,凌虐禽兽,而禽兽始为人敌,爪牙角毒,概不足以胜禽兽。 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居而避之。未知稼穑,食草木之实。 未有火化,渴饮禽兽之血,饥则带毛而食禽兽之肉,故曰茹毛饮血。取禽兽之皮,以蔽前后。传二世而燧人氏继之。燧人氏有四贤臣:一曰明山、二曰必育、三曰成博、四曰陨丘,辅燧人氏以治天下。时民不知有火,未知熟食,燧人氏仰观列宿,俯察五行,知空中有火,丽木则明。一日游于南垂,有木焉。 鸟喙其枝,见磷磷火出,燧人氏感之,于是钻木取火,教民烹饪,放于石上,炙而食之,以免腥臊生食,民大利之。 时未有文字,燧人氏作结绳之政,大事则大结,小事则小结。立传教之台,为日中之市,兴交易之道,人情以遂,故又谓之燧皇,传八世。继治有庸成氏,再继有伏羲氏出焉。三帝事实。 却说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其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 华胥,即今陕西西安府蓝田县是也。一日闲嬉游入山中,见一巨人足迹,羲母以脚步而履之,自觉意有所动,忽然红光罩身,遂因而有娠。怀十六个月,生帝于成纪。成纪,今陕西巩昌府泰州是也。身长一丈六尺,首若蛇形„„。帝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寿一百九十有七,葬于陈。戊辰元年,妹女娲氏立。 编辑本段 相关摘要 洪荒起讫,众所周知~宇宙混元。盘古始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首化出天下万物,方开始起讫洪荒世界—— 最早有天皇氏族兄弟十三人,旨在民族融合,求存、求进 取、求身体康健,治世五亿一千六百五十五万四千年。 后有地皇氏兄弟十一人,治世四百五十五万四千年。 再有人皇氏九人,治世三百五十五万四千年。 延之又有五龙氏兄弟五人,治世五百五十五万四千年。 以上五龙氏又分四族,均以人众族强为各氏族首领,历经 8百万年。 继之摄提纪,治世五十五万四千年。 延之合雒纪,治世四十五万一千年。 延之又有连通纪,治世五万四千年。 延之叙命纪,治世五千一百年。 再继之又生出钜灵氏,治世二百五十五万四千年。 延之又有句疆氏,治世五百三十五万四千年。 延之谯明氏,治世五万七千年。 延之涿光氏,治世四万四千年。 延之钩陈氏,治世五千六百年。 延之黄神氏,治世五百五十万五百六十年。 延之巨神氏,治世四千零七年。 延之梨灵氏,治世六万四千年。 延之大騩氏,治世九千年。 延之鬼隗氏,治世五万年。 延之弇兹氏,治世五百年。 延之泰逢氏,治世八千年。 延之冉相氏,治世三千年。 延之益盈氏,治世四千年。 延之大敦氏,治世五百二十一年。 延之云阳氏,治世五百五十一万四千年。 延之灵阳氏,治世四百年。 延之巫常氏,治世一万四千年。 延之泰壹氏,治世二千一百年。 延之空桑氏,治世五千一百九十年。 延之神民氏,治世五万七千年。 延之猗帝氏,治世五万六千年。 延之次民氏,治世四千年。 延之晨放氏,治世五千年。 延之蜀山氏,治世四万年。 延之騩逐氏,治世五万五千年。 延之儿遽氏,治世四万年。 延之希韦氏,治世四万年。 延之庸成氏,治世四万年。 延之混沌氏,治世五十万年。 延之启统氏,治世九万四千年。 仓帝史皇氏,治世九万又四年。 延之中皇氏,治世九万年。 延之昆仑氏,治世九万四千年。 延之西陵氏,治世四千四百又四年。 延之轩辕氏,治世九万四千四百又四年。 延之祝融氏,治世九万四千四百年。 延之东户氏,治世五百五十万又二十五年。 延之皇覃氏,治世九万七千四百又四十年。 延之启流氏,治世五年。 延之吉夷氏,治世七千年。 延之几蓬氏,治世五万七千年。 延之稀韦氏,治世五十九万年等等。 笔者综太古先贤所能概略记述的,也只有盘古开天地、女 娲造人之后,自天皇氏起,至稀韦氏止的共治世五亿八千 三百四十八万零一百四十八年的概说。
本文档为【中国统治者列表&#40;先秦时期&#41;&#40;更新至周朝三恪之宋&#4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8KB
软件:Word
页数:2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29
浏览量:203